小学数学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下面我就谈谈我浅薄的认识。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先安排了一个抢答,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回答前三个小题,学生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小题时,大部分同学闭而不答、只有少数同学说是1平方厘米,此时教室里很安静,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发现这个规律。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的图,给同学们观看。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认识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四边形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四边形,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抢着说,在实际课堂中有学生认为立体的粉笔盒也是四边形,此时就深入另一个问题平面和立体的概念。让学生区分立体和平面。学生在这种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五、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六、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2
各位老师、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实验小学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荣幸之至,今天能和全市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齐聚一堂,就“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交流。说实话,从接到教研室通知的那一刻到现在,内心一直忐忑不安,想到要在这么多优秀出色的同仁面前高谈阔论、班门弄斧,实在是底气不足。自97年踏上讲台至今,已20余载,一路走来,幸得很多同事热心无私的帮助与指导,也得益于拥有实小这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才让我在教育这块领地上步子越迈越轻松,工作越来越顺手。提及“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我认为归纳起来无外乎就是8个字:“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下面就将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在座的各位分享。
一、狠抓课堂效率。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恰当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活动,如果遇上教材内容的编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就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重组,并补充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课堂上,我时刻关注每位学生听课状态。通过他们的眼神、表情、互动频率等途径了解他们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如有学生上课走神,我会立即中断教学活动,以一个温馨的提示、一个轻松的玩笑、或是一个严厉的眼神,把学生神游的思绪重新唤回到教学活动中。我常对学生说:“学习新知如同煮粽子,如果第一次没有焖熟煮透,二次回火后,就算煮熟了,也休想达到理想的口味。”
二、计算常抓不懈。
众所周知,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其数学成绩息息相关。从教22年,大半时间都徘徊在高段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成篇的计算错误苦闷不已而又无回天之力。所以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这一届学生从一年级起,我在计算上的训练从未放松过。日常教学中,通过听算、看算等不同的形式;再通过计时、定时等各种紧张而有序的训练;隔三差五再举行“口算竞赛”、“计算大比拼”等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兴趣。9个学期下来,90%的学生已能将速度与正确率达到和谐统一。
三、掌握解题技巧。
想要让学生提高学好数学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掌握一些解题的策略和技巧。例如,当遇到从未做过的题目,应该尝试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来寻找解题突破口;对于那些无从下手的选择题,可以尝试排除法;或猜测一个答案,然后代入题目进行验证等等。
在“解决问题”中,审题尤为重要。首先要求学生一字不漏地认真默读题目,初步了解题意;再读题目,认真搜集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尤其留意是否存在单位不一、隐藏信息、多余信息等陷阱,进一步强化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然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正确理解题意;最后让学生找到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让他们在画图法、列举法、假设法、列方程等不同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最顺手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每当遇到一题多解的典型题目,比如: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表面积、体积;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与长、宽,求高;以及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求3个这样的正方体所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等等,我都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先让他们充分思考再独立解决。然后在集体交流环节,不放过任何一种解题策略,无论是常规解法,还是技巧性解法,都一一同学生“见面会晤”,最后让学生自行确定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因为学生间的`智力水平与思维层面会存在差异,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各种解题策略都会有相应的“市场需求”。
四、关注练习反馈。
学生的作业练习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射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若学生在作业中出了错,我们总是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甚至怒不可遏地对学生咆哮一通,这不但会削弱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会让其原本开放的思维顿然走向封闭。因此,我们一定要理性对待学生认知的误区,耐心倾听他们思考的路径,准确找到他们思维“走火”的缘由,这样才能帮学生真正在理解中纠错,而不是机械地订正。正如我们华应龙教授所说:人生自古谁无“错”“错”若化开,成长自来。若我们用心行走在“化错”的花丛中,每朵花最终都会绽放出最美好的姿态……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是一份是良心活,所以必须用心对待。其实任何一项工作都如此,想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均无捷径可走,唯有捧着一颗心,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终究会理想的理想的彼岸。教育更是如此!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3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 “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 ,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4
敬爱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我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让我说说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其实,经验谈不上,只是在平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希望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上课。
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其次,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有一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出来了,才叫做真正会做了”。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开门见山进行新课的教学。大多数教师喜欢通过复习引入新课,但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假如复习内容不能为新课做好铺垫,我认为最好省略复习这个环节。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有限,上课的前20分钟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我们为什么要把最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呢?
第二,精心设计练习题。
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的量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完成。同时练习题要有深度,像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要经常练习,练后,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二、作业。
课堂作业大家都及时批阅,学生是不敢偷懒的。无论质量如何,他们都会努力完成,但家庭作业却不能随人所愿,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有偷懒不做的时候,即是勉强完成了,质量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及时批阅家庭作业,假如有错,就将错题改在课堂本上,假如没有做家庭作业,第二天要抽时间补。家庭作业的批阅非常重要,高年级的学生很会察言观色,假如老师不及时批阅作业,他们就会偷懒,作业的质量就会很差,假如每天都批,作业质量就会完全不同。
三、复习。
1、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
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终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课,每一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不要随意更改。
2、复习时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
在新授时,分层施教好像不容易操作,但复习时就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配练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着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3、练习题要充分使用。
复习时,写在小黑板上的题,都是教师精心挑选的,我们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读一遍,做一次是达不到效果的.,我们要将他们保留的时间长一些,选择合适的时间反复练习。
4、计算练习要持之以恒。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使学生计算过关,靠突击不行,必须靠平时加强基本训练。持之以恒,聚沙成塔。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每天都给学生留几道计算题,有难度,就留两道,比较简单的,就留四道,学习好的同学很快就可以交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在放学前交上就可以,实在交不上的,还可以宽限到第二天上课前。这些计算题,我都一一批阅,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5
自20xx年踏上三尺讲台以来,我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如既往地鞭策着我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我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使命,尽职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必须努力去做的事情。今天学校和各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做教学教学经验交流,我真得愧不敢当。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与各位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魏书生曾说过:"采百花,酿自己的蜜",这一句话,深深影响着我,鞭策着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习,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自己能有一桶水去浇灌我们的花朵。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1、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等。像学习语文一样,学数学,也要勤做笔记。做批注。
2、让学生学会做课后作业:
指导学生在做课后作业前,先浏览课本,复习课本上的知识点,然后在开始做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错误。
3、让学生及时纠错:
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纠错本,将每天作业或练习中的错题及时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错误产生的原因。如果他是一个作业粗心,学习惰性心理强的同学,做作业时肯定会特别认真,因为他懒呀,如果不细心或因为其他原因做错了,还得再抄一遍。每当一个单元学完时,学生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纠错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避免了盲目地进行复习。
三、重视数学经验积累:
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体验数学,另外,每学完一个单元,让学生做一次数学小报,可以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也可以写自己的纠错体会,或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等等。学生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梳理能力,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能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
四、给后进生一个尊重的`位置,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几年里,我在孩子们犯错时,而又无能解决时经常会溜出一句:“不行你就挨墙,坐到最后去。”说的多了,学生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最后一排是差生坐的位置,谁坐到哪,肯定是最差的。慢慢的,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一个孩子坐到最后一排,他就忽然消沉了。他已经给自己下了一个定论,他是差的,所以老师让他坐在最后,再也不管他了。我们这样做,对教育一个孩子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寻找一个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我们,老师很关爱我们”的一个足够尊重孩子的座位。在我们班我是这样做得:大部分孩子根据身高和学习小组需要,从前往后排,每周左右交换,后4排推位交换,这样就没有所谓的固定的最后一排了,把这些后进生安排与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同坐,而且离讲台比较近。上课时将目光在他们身上多停留一会,给他们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尊重,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往往有厌学情绪,不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后进生要求,让他们在适合于自己的尺度中去找回自己的信心,找回自己的尊严,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习并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对他们布置作业可以降低难度,减少作业量,循序渐进,但始终要把握好适合他们的度。“
当然,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对优质教育强烈需求的家长群以及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我会经常向周围的每一位同志学习或讨教经验,运用,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与优秀的老师相比相差很远,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指教,对谈得不对的地方能提出您的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6
随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善,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备课改革,“低耗高效”显智慧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既要教书又要进行教学研究的研究者。就备课而言,过去那种“抄教参,写详案”的做法,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教师的严重负担。为了使教师从烦琐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学校教师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参与下,就如何进行“低耗高效”的备课进行了多次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备课并不等于写教案。备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我们日常所说的写教案,更包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是大于“写教案”的一个概念。而撰写教案也应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书面教案,一种是心中的教案。教案质量的高低不取决于字数的多少而取决于教案实用与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是否能使教学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编写教案,具体表现形式应随实际需要、个人特点来确定。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备课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将自己的“心案”提纲挈领加以整理,撰写“简案”。这样一来,这些教师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后进,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第二个层次,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给予适当的自由度,根据自己对课时内容的把握,既可写详案,也可写简案,把侧重点放在撰写教学反思上。第三个层次,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对教材的把握等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应该写“详案”,进一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课堂教学,避免形式主义求实效
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反映出了一些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的误区。每次我们观摩校内外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后,都会组织评议,这有效地引发了教师群体对课堂教学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在一次次的实践、交流、碰撞中,我们走出了重“探究”轻“接受”、重“过程”轻“结果”、重“主体”轻“主导”、重“民主”轻“秩序”、重“预设”轻“生成”、重“合作”轻“价值”、重“媒体”轻“实效”、重“肯定”轻“否定”等理解和实践上的误区,更清晰地认识到平实、真实、扎实、厚实的教学才是真正有实效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夯实教学基础求品位
学校除了承担省市级的立项课题研究外,还以年级组为单位,扎实开展围绕年级教学内容拟定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这些课题切入口小,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益于教师在实践和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非常巧合的是,本学年我们各年级组都不约而同地以加强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研究专题,从而使各年级的研究恰好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系列。由此启示我们,今后校本教研可围绕一个专题,分散到各年级,从而逐渐形成覆盖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教研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储备丰厚的教学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各位教师在集体研讨的同时,更多地将教学交流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在看似随意的氛围中,教师们进行丰富而深层次的研究,涉及教材的处理,课堂的调控,策略的探讨,问题的解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经验共享,智慧互补,不矫饰,不藏拙,切实而有效,真诚而愉悦。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7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准确地分析和使用教材
1、准确地分析把握教材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融入生活素材,让数学更加密切联系生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只有通过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1、采用多种方式(如:讲故事、做游戏、说笑话等)调节课堂气氛;
2、教师语速要适中,语言要丰富,要有激情,语调要有抑扬顿挫;
3、学会宽容学生,微笑面对每一名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表扬鼓励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
三、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
1、上课时教师首先要精讲,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时间,把知识的承继关系、重点、难点讲清讲透,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精心设计练习题。
(1)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的量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完成。
(2)书中的练习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然后当面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做到每题过关。这样,老师就可以很快的知道学生不懂的地方,一对一地及时辅导,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足够的单独辅导时间。
(3)计算练习要持之以恒。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学生在计算中也能发展思维能力。要使学生计算过关,必须靠平时的基本训练。
四、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师提问以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五、加强后进生辅导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后进生的辅导。
1、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情感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东西。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后进生,从思想上爱护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让学生愿意和你交流,建立融洽的朋友关系。教师要真诚对待后进生,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玩耍、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我相信你能做到,你一定能行,老师喜欢你”等等;多找后进生的“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后进生。
2、体验成功,树立信心。成功能使人愉悦、自信,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要想转变后进生的厌学情绪,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自信心,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厌学的学生通常基础知识薄弱,对他们应降低教学起点要求,引导他们循序渐进。教师尤其要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后进生回答;学习上哪怕有一点进步也应给予鼓励。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不要让后进生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树立“我能行”的观念,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总之,有效的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饱含热情,刻苦钻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让我们苦中取乐,以甜淡苦,品尝数学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8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起决定因素且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自身实践作几点总结: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前提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我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具,不得在课堂上翻包倒桌,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杜绝了课堂上常见的'用什么才找什么的不良现象、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知识的紧密性,逻辑性,无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做基础、有效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由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分数乘法》和《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预习掌握了《分数除法》的算法,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9
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45看成54,+看成-等。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3、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上缺乏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没有真正地掌握算法,学生只是记忆性的接受,再加上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习不够,就导致错误的发生了。比如,口算9+6=15与17-9=6、15-7=8与17-5=12时就特别容易混淆。再次,在口算练习和比赛时,学生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只图快,此时,教师再不加以及时的引导,长期以往,学生的口算能力势必得不到提高。还有练习的形式单调与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缺乏教师的个别指导也是口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低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9+几的加法后,我和学生一起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接着又问学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凑成了10。这样的融会贯通起到了两个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凑十法;b、使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迁移。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8、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并且在归纳8加几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小2了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我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
3、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课课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4、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大多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有进步的。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0
一名合格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从事教学3年之久,第一次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属可笑。
哲学家说“不位其职,不知其益”。所谓从事任何一行业,不清楚行业的行规和制度,是成就不了一个好的结果的。一个完美的开端很重要;恬然,一个完美的结局也固然重要。新课程的改革对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严格的挑战,因为它严格规定了一个教育工作者是怎么样才能把自己所任的科目教好。每一科目都有它自身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教育工作者只有读懂了它们,才算能胜任此科目。
譬如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一位教师谈起了概念教学应如何展示的问题,也使我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再一次思考,遂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的认识过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等多方面缘故,构成了小学概念教学的困难。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要经过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深化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再创造、概念逐步理解的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要通过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一边体验、一边思考、一面构建、一面去修正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建立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四点:
1、概念的引入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应为妥;
2、概念的建立应采取多种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概念的巩固注意联系与变通,促进学生思维呈发散状态;
4、概念的应用注意联系实际。
一、概念的引入。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有一个学习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引入”。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概念。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有:
1、从实际生活实例中切入
数学来源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例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可呈现四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图片二:斜拉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图片三: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图片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笔直的钢丝绳。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分类吗?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线变直?”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会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会激起学生探索数学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2、从旧知迁移引入
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到了中高年级,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相关的旧概念直接引入。如:“乘法”的概念可从“加法”来引入,“整除”的概念可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再如: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引进数学概念的方法较多,有时需要配合使用多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念的建立。
概念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
1、抓住感知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好准备。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同时,变静止的为活动的,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例如“面积”的概念,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黑板、桌子、课本等实物的面引入,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刀剖开萝卜观察它的截面,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引入。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面积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
2、认清表象
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赖,克服感知中的局限,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因此,在演示或操作结束后,不要急于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脱离直观事例,默默地回想一下,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表象由分散到集中,进而过渡到抽象概括。如:在直观感知黑板面、课桌面、课本面是长方形的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再如:常用计量单位的教学都应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
3、揭示实质
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概念。
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首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接着在屏幕上出示三角旗、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图,提问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然后教师去掉图中的颜色,只留下三个物体的外框,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舍弃这三种物体的颜色、大小、材料等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特征:都是有三条线段组成的。接着教师出示三条线段,在屏幕上慢慢“围成”一个三角形,形象地突出了“围成”这一特征,是学生准确理解:“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当用定义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浅显的。因此,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剖析概念的关键性词语。如在概括出分数的概念后,可进一步剖析:
①单位“1”表示什么意思?
②“1”为什么加引号?
③“平均分”表示什么意思?
④“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意思?只有把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弄清楚了,才能对分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2)利用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肯定例证有利于概念的概括,否定例证有利于概念的辨别。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肯定例证帮助学生正面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还及时运用否定例证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如: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概念后,可举若干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让学生加以辨析、判别。
三、概念的巩固。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往复。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仍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
概念的应用可以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
概念的内涵的应用有:
①复述定义或根据定义填空;
②根据定义判断是非;
③根据定义推理;
④根据定义计算。
概念外延的应用有:
①举例;
②辨认肯定例证或否定例证,并说明理由;
③按指定条件从概念的外延种选择事例;
④将概念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如学过分数后,可指出小数说是十进分数,把小学数概念纳入到分数概念中。又如“数的整除”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两个单元的概念之间联系相当密切,教学时应及时整理,形成概念系统。一般在讲完一章一节的内容后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小结和概念归类,小结归类时需高度概括,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对比和记忆,使之牢固掌握,逐步形成概念系统。
四、概念的发展。
如: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完“比”后为学生揭示清楚,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复习旧知识。小学生在一定阶段认识水平是一定的,抽象程度也不相同。教学时不应超越学生的承受能力。如“除法的意义”,二年级只能让学生认识为:平均分和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多少个另一个数,只有到了四年级才能让学生抽象出“除法意义”的确切含义。
谈了这么多,还是言归正传: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很有起色为第一要务。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1
习惯是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自动行为与定型化倾向。数学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科质量的提高,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我建议广大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下列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对中、高年级学生提倡边听边做听课笔记。
2、积极“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随着年龄的升高,思考问题时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3、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建议教师们经常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4、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他人现成答案;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书写工整完成,并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5、善于“问”的习惯。
俗话说:“好问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6、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思维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渠道、广泛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在争辩中表现自我、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统一对真知的认同。
7、力求“断”的习惯。
民族的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新大纲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受常规思路局限,乐于和善于发现新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诠释数学命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能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学具与模型。
8、提早“学”的习惯。
从小学生认识规律看,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前预习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随着年级的升高、预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9、反复“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大纲明确了的教学要求。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
10、客观“评”的习惯。
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以上列举了良好数学习惯培养的主要方面。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学生有意志,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要求具体,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才会取得理想效果。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2
试卷讲评课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的完成情况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数学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反馈教、检查学的有效手段。如果重视讲评的方式、方法,能发挥它特有的功效,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较大的作用。
一、如何解剖、分析试卷。
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每次单元测试卷都由我亲自批阅。本来可以老师指挥,让学生批改试卷,可我没这么做。因为只有老师自己改完试卷,才能了解到学生在哪些题型的某些知识点上没有过关,计算题失分在哪里,解决问题部分中什么方法没掌握。同时,让自己反思在单元教学中,哪些知识点被我疏忽了。
1、当我改完试卷之后,我先用一张空白试卷逐题做好批阅记载。一是每个题的错误情况记载,如:学生错误答案记载,该题的错误人数记载。二是对整张试卷的讲评内容及重点作分析。如:哪个题需要重点讲解,哪个题需要强化训练。这个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并把这些知识点写到这个题的旁边,哪些题需要略讲,哪些题可以不讲,并作上记号。有的题非常简单,可偏偏有几个孩子不会做,我就把这几个孩子的名字写在这个题的旁边,这样做的目的是讲评试卷时特别留意这几个孩子或者做这类题时,让这几个孩子上讲台做,请其他同学帮助找一找错误的原因,进行对症下药。
2、当批阅完试卷之后,除了统计好成绩,还要对考得好的、差的、进步的、下降的同学都一一作好记载。记载的目的不只是进行表扬和批评,而是要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分析成功之处,失败之因,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从而使学生重获自信,激发进取心;对进步大的学生要激励他们再上一层楼,对学困生更要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他的合理成分,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二、如何进行试卷讲评。
在讲评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症下药,讲学生模糊的地方,评学生精彩的地方。在讲评中最忌讳的是老师不顾学生的作答情况,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这样的讲评还不如给学生一张正确的试卷答案,省时又省力。显然这样做是不妥的,那如何达到很好的效果呢?
1 、在试卷讲评前,老师先把试卷发放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约15分钟)让学生自己去自我修正。
2 、在讲评中,老师不能“就题讲题”,而是要“以题论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虽然每张试卷所出示的题目考查的知识面较广,但是仍然存在知识遗漏。在讲评中用联系的方法把遗漏的知识点“牵扯”进去,提供给学生比较完整的知识。在巩固一道习题涉及知识点基础上,应当再联系到整个知识网,帮助学生去构建完善原有知识网。如:“10个一是( )”的讲解中,不但要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10里面有几个一?100里面有几个十?20个一是多少?20里有几个十?
3 、讲评一个知识点后,应检测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是否过关。在教学中,我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听懂了,但讲不出;有的.学生讲得出来,但写不正确;还有考过且评讲过的题目再次让学生练习时,仍然出错。其实,这是未真正掌握知识与方法的原因。如:“24读作:( )”一题中,学生都知道读作“二十四”,但是他们却写成了 “二四”、“二十4”、“2十四”,这时就要让其他学生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改正错误。然后,老师再出同样的题目对该知识进行检测。
4、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谈自己的感悟。
评讲判断题时,老师不能只告诉学生对与错,还要讲出错的原因。这对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判断“66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这句话。大多数孩子都知道是错的,可是要孩子们说出理由,他们就觉得无法表达了,这时就需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评讲选择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是怎么选出这个答案的,其它答案是在哪一方面不符合。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一些感悟。
评讲计算题部分时,不用花较多的时间,更没有必要去一个一个对答案。重点是筛选出学生最容易做错的算式,引导学生说出算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如“17-8=( )”,有的学生会用“想加算减”法,有的学生会用破十法,有的学生会用数小棒,有的学生会用画圆圈的方法。
“解决问题”部分是讲评课中的重点部分,所用的讲评时间较多。因此,在试卷讲评中要弄清题意,讲清思路,找准方法。如看图列式,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图意,然后让他们自己找出求什么,可以用那些方法解决,最后引导他们列出正确的算式,算出答案。另外,文字题的讲评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 (1)带领学生读题。(2)找题目中告诉了哪几个数据? (3)判断问题是求总数还是求部分? (4)用什么方法去列式,计算出答案。(5)强调写上单位。
总之,数学试卷讲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学生作答情况,找出问题症结,合理设置讲评的重点内容,在讲评时重视启迪思维,归纳方法。其目的是达到纠正错误做法,疏通知识障碍,学会举一反三,培养正确的解题能力。若在数学教学中,能认真上好试卷讲评课,学生的知识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上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楚才学校六年级数学教师,今天很荣幸地能在这里学习各位老师的教学经验,我教学经验谈不上,只说一说在工作中的一点感受,也就是数学总复习的策略,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老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因此这个过程的优化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健,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复习的质量和郊果。
1.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
六年级学生到了总复习时,很多学生会发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如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得他们思想上有了变化,集中不了精力学习,还有的认为总复习的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不必再听,也有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所以得过且过,无心学习。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必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乐意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动手操作,实验,大胆尝试等活动,无论学生做得是否正确,都予以肯定,表彰他们学习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自然地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2.注重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前,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内容和题型,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
我教学时,首先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查漏补缺,教师注重解疑和检查,然后再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知识的复习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重点难点,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选择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做到 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提高复习效果,最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
3.注重教法,让复习省时、高效
老师要准备好每一堂课,不管是复习基础知识还是复习重点、难点及要点,也不管是专题训练还是试卷讲评,老师对所授内容认其分析,精心准备,把握教材内容,提炼归纳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对教材的使用,一般的复习课我采用以下一些教学课型:
(1)回忆式复习
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复习回忆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和提问,如在复习《倍数与周数》时,教材只呈现“关于倍数和周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由于课前已布置了学生回忆《倍数与周数 》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抽查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情况,同时让学生口述重点、难点,教师予以指导补充。接下来就要要求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小学阶段是怎样运用的,以前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分数的约分通分等都需运用《倍数与周数》的知识。
(2)“帮扶式”复习课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和巩固练习,即以归纳整理带练习,即先整理再练习。我边整理知识边练习,也可练习为主,整理为辅,就是先练习,在练习册中整理知识。
(3)“融通式”复习课
这一类复习课学习素材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贯穿全课,模式是创设问题情景—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再现和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发展。创新如在复习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出示,要挖一个直径为10米深5米的蓄水池,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提取一些有关系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如:
(1)这个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圆面积知识)
(2)要挖这样一个水池,需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我往这个水池注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方)(圆柱的体积与容积知识)
(3)如果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及池底抺水泥,抺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圆柱表面积知识)
这样的情况,既可以起到梳理知识,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4.精心编排练习题。
我认为精心编排练习题是实施教学论断和反馈的好方法,每天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并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个别纠正。使复习行之有效。因此,编排练习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
二是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三是对常考易错题多讲多练,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答题正确性。
总之,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综合复习,查漏补缺后,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会得到提高,想念会有好的收效。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4
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是前提,独立思考、刻苦训练是根本。
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是诀窍,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是捷径。数形结合、数式代换最常见,因果互索、推理论证是核心。
顺逆思维、严谨周密是法宝,重点复习、练有所得要记清。首先不要怕数学,数学就像其它所有学科一样,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
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也能向数学成绩好的同龄人一样,把数学学好。不要怕难题,至所以难,是因为你不熟悉其中的条件和结论、或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当你能看出这些关系的时候,你就不觉得它难了。
而要能看出这些关系,又只能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地方开始训练——而这又恰恰是许多同学不感兴趣的地方,他们往往认为太简单了。你看奥运会上那些体操冠军的动作难不难?他们可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压腿、下腰等动作开始训练的。
数学学习也是这样,那些做难题非常顺手的同学,都是从认真地做好每一道简单题开始的。任何复杂的、难的数学题,把它拆开来看一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题组成的,如果谁能很快地把难题拆成几个简单的小题,这个难题就不难了,这个人也就成了一个解题高手了。
因为这种能力就是我们说的“分析能力”。怎样才能迅速地把一道数学难题“分”或“析”,成为简单的小题呢?只有一个办法:认真作那些不起眼的“小题”,当你非常熟悉它们之后,它们就会忠实地报答你:让你成为一名会解数学难题的高手。
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1、不要死记硬背;2、数学有肉眼看不见的'“数学思想”,它是数学的灵魂,在学习中要时时注意领悟它,抓住它;3、在坚决反对“题海战术”的前提下,一定要强调做一定数量的数学练习;4、做好一个准备:越学到后来,越抽象,同时也越灵活、越有趣;5、从小学开始,数学知识就环环相扣,不能遗漏一点一滴;若有遗漏,要及时补上;6、不要怕知识障碍(如遇到难题等),数学真功夫就是在数学障碍面前练出来的;相信自己,从简单、基本的地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地方)着手,不要着急,一定会有所收获。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5
数学不像语文,自己学学就会了,数学必须靠上课认真听讲,最起码你要听20分钟,如果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你听不懂,那就下课问问老师,让老师在给你讲讲,如果你不敢,那么你就可以回家再自己慢慢消化消化。
记住:数学课不相语文,语文如果你的成绩一般都在90分以上,那我可以保证,你1个月不学语文都可以,但数学必须靠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完成,这很重要。
你还可以买一些数学辅导资料看看,上面有一些题让你做,这对学习有一些帮助,多练习数学题你的成绩会提高10—20分,我是数学大组长,成绩都在97分以上,我就是按照以上的方法从85分慢慢提高的。你试一试吧。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育经验交流07-26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09-11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11-25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09-10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5篇03-13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5篇)03-13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14篇02-27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13篇)03-02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13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