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精选22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
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时非常兴奋,但是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如果这些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是老师告诉给他们的,他们印象不深刻,出了教室就忘了。所以我就组织孩子们讨论,让他们自己说出来在考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小结,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了理解。三年级我共要上了五个班的课,一个班是我告诉他们的.,结果孩子们考察的效果不理想,另外一些班则是同学们自己制定的规则,考察效果非常好!
通过五个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考察成败的关键竟然是孩子们忘是没有忘记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可是孩子们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要经常提醒他们出来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让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孩子带贪玩的孩子,这样他们就能够获得对土壤的大量的经验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我更加认识到:课前细致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状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前详细制定计划,课后及时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今后的教学会有更大的帮助。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2
《地球上的水》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后一节课,本课是在前面认识了解“水的各种性质”之后,来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现状。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优点: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广泛,感受到水体的美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而且通过课件,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并通过学生动手活动,再进一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球上水资源虽丰富但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淡水却少之又少。利用课件、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在教学中以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研究、学生动手活动等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不足:
1、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净化水的实验,比较简单,可以尝试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2、节约用水的措施因为时间关系,学生谈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业、农业方面没有涉及。如果涉及,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用科学改变生活的意识。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3
《我们周围的材料》是科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小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开始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适合他们的认识需要和年龄特点的。这一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辨认来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学生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书包和教室的设施,分辨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常见材料,描述它们的特性。
因为学生们每天的学习、生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他们对于“塑料、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的词汇,也早已“耳熟能详”。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当然,学生们在区别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比如,书桌的桌面是木头还是塑料做的?电视机的外壳材料是金属还是塑料?墙上贴的是墙纸还是墙布……学生们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他们就产生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我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小学生从寻找身边常见的材料开始,让学生先看教科书的提示: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等。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六种材料。
学生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观察和记录身边的材料,与小组的同学一起从身边的物品中寻找,首先看看自己身上穿的、佩戴的、携带的物品,辨认物品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并记录在《小学生科学活动手册》第22页的表格中。再让学生小组汇报,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同时也认识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许多物品是由多种材料构成的。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哪些材料用得最多。试着看看常见的六种材料的性质,为下一节课继续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打下基础。
我们的教学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等方法初步认识、了解材料。材料是物质,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更进一步认识了我们的世界的丰富物质,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世界。热爱大自然。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4
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首先介绍“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图找出各种光源,区分出不同的类别,引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整节课为概念教学而教学,学生学的扎扎实实,但却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三点:一是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在课的导入部分,教师为学生首先创设了一个黑暗的环境,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认识光源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用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发光的物体把教室照亮,比如点亮蜡烛,手电筒,火柴等,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光源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光的研究兴趣。又如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让学生亲自反复实验比较如何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开展头脑风暴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光源,()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淡化了知识,让学生在感知——寻找——辨析中认识光源。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把教室中的窗帘拉上,并关闭了所有的光源,创设了一个黑暗的环境,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着进入教室,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这时自然引导学生想各种方法使教室亮起来,“拉开窗帘,让太阳光进来”,“打开灯,让灯光照亮教室”。学生一下就感知到了光源。教师再适时的让学生想办法用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发光的物体把教室照亮,比如点亮蜡烛,手电筒,火柴等,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充分感知到光源的作用。
然后教师运用头脑风暴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出生活中的各种光源,这样做第一是对光源概念的掌握进行反馈,第二对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如开闸的洪水涌了出来,“火把、灯笼、电视、手机、电脑、萤火虫、荧光灯、激光……”学生们争先找到了几十种的光源。
最后教师借助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寻找、发现光源并排除非光源。月亮、镜子等物体在学生的分辨中一下被排除,对光源已有清晰的认识。
回顾整节课教学设计,知识教学不在是教学的重点,但学生对生活中的光源却清晰可见。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5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创设情景复习旧知,然后做磁铁的游戏。在上课的刚开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探究空间。通过做磁铁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孩子们的自我探究中总结出磁铁的有关性质。讲完这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两点: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打捞大头针”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怎样把大头针从烧杯里捞出来,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直接放手让他们玩一玩磁铁,也没有提过高的要求。只是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如小车、环形磁铁(大小都有)、因此,我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的猜测可以省略,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这种玩是自由的、开放的。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实际上也就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搭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工作。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学生不经意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课堂上的“玩”更能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玩中一起讨论、相互启迪,最后达成共识。
玩了近15分钟后,整理好材料开始交流。交流也是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而交流能使这种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既让他们兴奋,又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有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产生了新的疑问,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制造了课堂的第一个小高潮,使得他们产生了跃跃欲试、向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为什么红和红的碰在一起会弹开,红和白的碰在一起却吸在一起了?”“小铁钉为什么能吸起另外的一枚铁钉”……“玩磁铁”不仅仅成为本堂课探究的一个起点,而且为整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埋下了伏笔,也达到了我设计的意图。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6
三年级的小学生因其年龄尚小,较高年级就更显得的活泼。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发育还不健全,他们端端正正坐一节课会感到很疲劳,上课很没意思。如果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加入游戏,竞赛,表演等,让他们边玩边学,扮演各种角色,他们就会感到乐趣无穷,精神振奋,因为他们的身心都得到了活动。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的课型应是以玩中学为主。
这学期我开始尝试科学教学,三年级小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已经适应了语数英科四大学科的学习,从开学3周来的整体情况看,学生学习气息浓厚,明显长大了。开学初我依据他们上学期表现、成绩的.综合评定,为他们编排了4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并为起了好听的名字,如蓝猫淘气队,小鲤鱼队,神兽金刚队,绿精队,这些都是他们喜欢的动画团队,每一个动画小队成员只有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我想试一试三年级小学生用杜郎口的教学实施课程改革,如小组长批作业,副组长检查知识点的记忆,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反思得失等。但对于学科助理的培养还有一定的困难,也就是我要树立的小老师,我正在试图让他们发挥作用和潜力,比如锻炼他们的组织才能,语言表达能力,仪表自然大方等综合素质。对此我设计了三年级科学学习小组评价表和小干部评价表,每天每周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我一直认为,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后,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最关键的过程,因为丰富、愉快的教学过程直接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追求高效课堂就是要用方法与智慧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杜郎口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教学模式,但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自己结合我们的学校、班级以至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从来相信我的学生,他们就是最好。尽管会有许有不足,但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体验着快乐,丰富着内心。一个团结的小组,一个朝气的班级;几名出色的小干部,优秀的教师队伍……
总之,我们的校园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7
小学课堂,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师往往不敢放手给学生,我也不例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其实是“教师主体、学生被动”,课堂实效性不高。执教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我真没想到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会那样见多识广、思维会那么活跃、有爱心、会关心且细心。我们不能再将风筝紧紧地篡在手里,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它飞得更远、更高、更欢。
我们学校除有花台、草坪、林荫道、假山、喷泉外,还有一个10多亩的植物园,为学生实地寻访小动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有效组织寻访活动,在与学生一道制定寻访计划、划分寻访范围、提出寻访要求(用学过的观察方法科学地寻访,不打扰小动物,做好记录,注意安全)后,出于对安全的特殊敏感,我又组织学生讨论:寻访时别触摸小动物、别伤害小动物,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展示,让我们从孩子的回答中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共同成长:
学习委员率先举手回答:寻访的意思我认为重点在“访”,“寻”是为“访”做准备的,既然是“访”就要懂礼节,三顾茅庐中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其实就是“寻访”,有勇少谋的张飞要去将诸葛亮捆来,被刘备制止了,如果真是被强硬的捆去的,诸葛亮肯定不会真正帮助刘备的。寻访小动物也一样,我们只有彼此尊重,才会和谐共处、平安快乐。
有的小动物有毒,一名男生为全班同学介绍了“子弹蚁 ”( 这些一英寸长的昆虫是根据它们的毒刺命名的,被它们叮后产生的痛感,就像被
子弹射中一样,疼痛能持续2到3个小时,深入骨髓,令人难以忍受) 。显然在课前他做过精心准备 ,说实话,我没见过“子弹蚁 ”,也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种昆虫,更不知道被子弹射中到底有多疼痛。虽然在我们周围不能寻访到 “子弹蚁 ”,但全班同学却都实实在在长了见识。
有的小朋友认为小动物无端被人伤害,会伤心的;有的认为小动物皮肤看上去很嫩,触摸它,它肯定会感觉有疼痛;有的认为小动物受到惊吓后会很快逃跑,躲起来,我们就没有观察对象了;有的认为小动物自由自在的玩耍,肯定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我们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如果别人来打扰就会不高兴;有的认为部分小动物容易产生依赖性,如果你触摸它,它觉得很舒服,会期盼你天天去看它,你不天天去看它,它会很郁闷的';有的认为会造成两败俱伤,你去触摸蜜蜂,它会误认为你在攻击它,它会反击,人会被蛰伤,蜜蜂也会死去;有的认为会很危险(被咬伤、刺破手)……
通过讨论、汇报,大家对寻访有了更深的认识,寻访活动才会真正在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强化。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8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科学素养、营造的探究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1、教师是引导科学探究的设计者。
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方法认识水。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对水的观察上,运用直观的图片、各种实验器材等,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并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自己身边的物质和相关事物,使学生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将水倒来倒去,观察水流,从而发现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透明和容易流动的特点。
2、教师是科学探究的引导者。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叙述时还是不能完整地说出来,但是他们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归纳,他们多多少少的都能对水的性质说一些。这里也要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是无序的,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儿童特定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处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完成探究任务。另外,为了避免学生着重对水这一具体事物的观察而忽略科学的观察方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使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认识水。
3、教师是科学探究的组织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前后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充分说明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科学进行实验探究时,训练他们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地、有目的地去亲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正确地科学探究,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很好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才会提高。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9
本学期,改变了以往科学本只是用来完成课后练习的做法,而是期望体现一本多用。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课堂上,科学本是学生记录实验现象、设计制作方案的实验报告单;课后,它是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记录本。从作业本上,我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探究的足迹,真正了解到每个学生在课堂、课后的思维与研究轨迹。同时,我还将它作为与学生书面交流的桥梁,每次批改作业时,我不再是单纯的打个等级,而是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与期望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交流。下一步,我还将鼓励学生利用这个平台与我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走进学生的心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反思一:关注细节,打造亮点。
回顾所上的一些课,为什么总感觉缺少一点精彩?反思原因,实际上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教学的预设,哪怕是一个环节或一句简单的问话,我都会精心地揣摩,力求一杆见影,做到胸有成竹。但由于自身课堂临场洞悉力不强,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与技巧,有时候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节外生枝”的提问,即使让学生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往往不能抓住有利的时机,合理开发成的课堂资源。诚然,备课前对教学活动的预设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但我们的备课不能设计的太完美无缺,还需要留一些空白让学生“润色”,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就是善于运用智慧去捕捉课堂中每个细节,将“意外”转化成动态生成的资源,于是造就了一个个精彩的课堂。的确,课堂教学无小事,作为教师只有不断从小事中、从细节中多思考、多探究,才能从“小处做出大文章”。
反思二:如何以教材为蓝本,把科学课上新、上活?
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能够比较扎实、有效地达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感觉按部就班,创造性不强。如何将教学活动从有效到高效,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地加以创新和升华,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发的内在需求,这是我今后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0
上课伊始,我亲切地与学生聊找蜗牛朋友的经验,并把一个学生的蜗牛要来看,然后“不经意地”把他的蜗牛与我的一盒蜗牛混在一起,让他说说自己蜗牛的特点,从而帮我找到他的蜗牛。学生说他的蜗牛有两对触角、一个壳,是白色的,而我的蜗牛也有许多符合这些特征。学生感到无计可施了,我才告诉学生:“老师是跟你开玩笑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发现自己对蜗牛朋友的了解确实非常有限,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观察蜗牛的积极性,在下面的观察中发现了自己的蜗牛的许多细小的特征。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把这种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激发研究的欲望。
在研究蜗牛的环节,学生提的关于蜗牛的问题有:蜗牛的寿命有多长?蜗牛最害怕什么?蜗牛能在水里生活吗?蜗牛为什么会冬眠?蜗牛的粘液永远也流不完吗?蜗牛贪吃吗?蜗牛有几颗牙齿?蜗牛冬天上哪冬眠?蜗牛怎样从壳里爬出来?看来,学生的小脑瓜里有无穷无尽的天地,就看我们会不会发掘。
研究时,学生选了几个问题:蜗牛怕什么、研究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蜗牛吃什么等。幸亏我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学生的研究才如鱼得水。在我的指导下,学生有条不紊地提出猜想、设计方案、领取材料、分工合作、记录、讨论、总结汇报。看到他们真的“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我感到由衷地喜悦。
听课教师的课后反馈: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学生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1
三年级的《科学》教学终于完成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还算不错,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值得记录下来,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感悟一: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动效率的根本保障。
在开学备课时,我就担心第四单元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没有这些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还好,学生有学具,里面的材料虽然不是太好使用,但毕竟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同时课前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制作教具,准备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因为它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根本保证。
感悟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它不同于以往的自然课只注重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还需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每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个定位与解读,再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去,力求通过一节课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能有所得。一节课教学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学生经历了从推测——科学检测——构建认知的探究过程,学会了科学检测的方法,建构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感悟三:关注细节,打造亮点。
回顾所上的一些课,为什么总感觉缺少一点精彩?反思原因,实际上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教学的预设,哪怕是一个环节或一句简单的问话,我都会精心地揣摩,力求一杆见影,做到胸有成竹。但由于自身课堂临场洞悉力不强,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与技巧,有时候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节外生枝”的提问,即使让学生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往往不能抓住有利的时机,合理开发成的课堂资源。诚然,备课前对教学活动的预设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但我们的备课不能设计的太完美无缺,还需要留一些空白让学生“润色”,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就是善于运用智慧去捕捉课堂中每个细节,将“意外”转化成动态生成的资源,于是造就了一个个精彩的课堂。的确,课堂教学无小事,作为教师只有不断从小事中、从细节中多思考、多探究,才能从“小处做出大文章”。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2
学生是在经历了对动植物及自身的科学探究之后,对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感官观察的方法。他们每天的生活都要接触到水,根据生活经验,他们对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但就是这最平常不过的“水”,孩子们很少有意识的去观察它、研究它,可以说,他们对水既是熟悉又很陌生。
未能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实验,未能充分让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科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学生在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科学有规律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好奇心比较强烈和积极,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完整、高度不够,教学设计没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去。具体体现在:在让每一个小组到讲台前面来找水的.过程中,教师没能照顾到台下更多的学生都只能进行等待,在压抑着自己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就让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充分应用自身感知手段认识事物特征的的过程就显得“苍白”、“消瘦”。因此,在以后教学预期学习目标定位上要有足够高度,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选择更优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科学能力。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3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试卷难易适中,从各方面考察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试题分为五大类: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连线题和科学与生活。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和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科学这门学科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生卷面分析:
1、由于时间紧,复习时间短,多数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基础知识掌握一般,生活实践能力题是同学们的一大弱点。比如:科学与生活中的畅想未来通信学生不能与实际相联系。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与了解,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所学知识,使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轻松地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能够在生活中自如运用。
2、教学中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多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培养他们多向性思维,让学生不只是借助课本单一的学习,而是做到在生活中掌握课本知识。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3、平时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多观察,多积累,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4
三年级综合试卷包括科学和品德与生活两部分各50分共100分。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命题上较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即: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将试卷及试题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科学课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正逐渐的形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为解开未知的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试题情况与分析
本次检测卷用各种的形式和方法去涵盖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试卷分为五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科学探究、课外实践。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试卷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
从题的形式上来看,灵活多样。如:填空,将枯燥的问答变成有趣的填字,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记忆的调动。选择题,占得分数较多,但是有答案可选,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够权衡做答。不过,其中的题充分考察了学生的认真性,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对,充分体现了灵活性与认真性的完美组合。问答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科学课外实践探究在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又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科学这一主题,更是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试题中,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力设计早餐食品,难度较大,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纵观这份试题,我们感觉试题出的难易较适中,第一题填空,第一小题在“夏季的草丛里,我们可以找到”,这道题注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考察的是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但平原地区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昆虫了,只有山区有,一般情况下如果课外知识少,老师上课又没有说过,学生就只能瞎猜。第五道小题考察的是学生的生活知识,学生只要看妈妈做过饭,或者自己亲手做过饭,就能顺利地答出这道题。从这道大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试卷不光要考察学生的死知识,也注意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这些题的导向作用是很重要的,他会引导科学教学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第三大题问答、第四大题科学探究、第五大题课外实践同样体现了这种导向意识。例如第五大题,关于课外实践出的新颖别致,具有想象力,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考察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如果不是事先讲过,学生是答不好这道题的,得分率在50%左右。
总之,这份题出的有水平,全面概括了全书的内容,考察了学生的全面的综合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考试水平要求。
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科学共五道大题
第一题选择(10分)。抽样的32份学生答卷中,有2个学生考了满分,10个学生考了8分,18个学生考的不到8分;丢分较多的是第一小题,学生对于动物的生活环境有所混淆。
第二题填空(1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有12个学生考了满分,优秀率为88%;相对于其它的题得分较高,说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第三题问答(14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生活积累及观察利用能力,失分较高。平均分为6.94,丢分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小题,学生对于“物体的沉浮”这节课学习的太死板,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光注重“沉浮”的条件,而忽略了“沉浮”的原因,导致失分较多;第二小题是书上的原题,学生答错主要原因是对于所学知识掌握不牢,还有教师督促不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注意进行这方面的联系,多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题科学探究(1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2个学生,有7个学生考的不到6分,平均分为7.39分,也是失分较多题之一。从得分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动手试验能力较差,也可以看出教师在这方面训练较少,课上该做的实验学生掌握的不牢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重视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的探究,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第五题课外实践(6分)此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设计一种适合学生使用的早餐食品。平均分为2.24分,是失分最多的一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误把“早餐食品”理解或看成“新颖食品”,从课本上照搬,导致失分较多。
综上所述,在以后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训练学生对物体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协同配合应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品德与社会
此试题出的难度不大,尤其是第二题我能分清对与错、第三题我会选、第四题我会连丢分不多;第一小题填空题,以书中整段的'句子作为填空的考题,由于学生用词不当,不按原文填空导致得分不高;学生丢分较多的题是第五题我会答,不是他不会,是答题时不认真,不会组织语言,通过此题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实践能力比较缺乏。从我乡学生考的成绩看是比较不错,但从试题来看,学生考的成绩并不理想。有些学生不是不会做题,而是不认真读题,在以后教学中应多培养、多训练学生答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调研考试,能摸出我们教学的薄弱点;看出学生在做题时不认真麻痹大意;也反映出我们教学中的弊端。为更好的做好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三、学生答卷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不是很好,没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尽数掌握,综合运用力不是很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能力方面还需努力。
四、考后反思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生活来源,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没有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现象,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以及我们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是与新的课程观不相适应的。
学生的学习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基石,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太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是那样的单调,没有时间、机会和条件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只能局限在学校、家里。这对孩子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
另外,三年级孩子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平常教学中缺少系统的训练,很多孩子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强,甚至有的学生影响同伴的学习。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应该狠抓、努力提高的地方。
五、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考
1.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习得。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搞活。
2.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力。
3.优化教材,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4.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
经过这次考试,通过试题分析和答题分析,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扬长避短,严格要求学生,争取在下学期教学工作中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5
在三年级的科学复习中,我采用得先做练习,学生对于自己得学习得知识能够有一个了解,知道自己得掌握程度,然后学生学生进行课本复习,最后进行总复习。
为了学生能够更快回顾起自己得学习过得知识,我首先组织学生根据课本做相关得练习。学生在练习得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课本学习得知识,从而对于知识进行回顾。学生在在课本翻找答案得过程,就要一种学习,再认或者是再现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复习可相关得知识,同时掌握相关重点,难点。但是在复习得过程中,有得学生没有自己去找相关得知识,而是直接超别人得答案,这样得效果就比较差了。这是一种应付得态度,需要在学习中予以纠正和杜绝。
在学生在对于相关知识掌握得基础上,然后复习课本上得相关知识和内容。在这里复习,是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学习重点得基础上进行全面得复习,这样学生能够更换得进行掌握,能够对于相关的知识有个总体得概括和掌握,有一个知识得网络,为学生得学习打下一个良好得基础。
在总复习得阶段主要进行得自由复习。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自己得掌握情况,进行自由得复习。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查缺补漏。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6
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植物的不同特征,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植物,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植物的特征。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探究习惯、记录习惯和文字能力还比较弱,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一种植物,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小组组成观察小组,观察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这样,就集中了多个学生的智慧,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
在科学活动中,既然有观察,就一定有记录,我除了让学生明白如何观察外,还实施提醒让他们学会记录,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本课的记录可以是文字叙述,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把不知名的植物或叶子画下来。
要学生养成既观察又记录的习惯不是说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就能完成的,我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写观察日记,引导他们在观察中发现,尤其是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只有这样不停的循环往复,才能养成好的观察下习惯。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7
《科学是?》这一课是整套教材的一个启蒙,让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即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对过程与方法、技能思想上的一种积累。
首先,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从观察一些图片知道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己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其次,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意识到平时“游戏”的时候科学就伴随着自己。在最后加入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很多课堂的要求、习惯都不明确。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强调常规的管理。但过多的要求可能又会制约学生的发展,限制他们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在我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复述琴纳与牛痘的'故事,为防止有些同学在那无事可做,我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改进,既提出了课堂要求,又让学生有事可做。
再则,我们要用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敢问、爱问、善问的精神。但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其他一些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要尊重每位同学的思想成果。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8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一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另外结合我镇的16字教学模式,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谈谈:
一、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
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采取16字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内容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防线,解放他们,鼓励学生敢问,爱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亲历科学”这一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育学生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敢问敢答就是成功的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提问的过程中,自己才能得到发展。
二、结合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初涉《科学》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开始不会提问,只是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我们应注意通过教师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科学课的课题上提问
在科学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科学《校园里的小动物》,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蜗牛是什么们样子的?它怎么爬呀?它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2、从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提问
对授课内容重点、难点的提问,既有利于小学生研究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提问组织教学。如《水》一课,一个学生提到:“水还可以以降水的形式存在”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为什么笑,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对水的存在形式的讲解,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我觉得不仅要考虑科学本身的特点,更主要的是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思考,提问,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19
从钻研教材到进行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上课,我从中发现许多值得我去注意、去思考的地方。 减少老师的活动时间,预设弹性设计,提高课堂实效: 许多老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都很具完整性,可课一上下来,常常有许多我们预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为了处理这些状况,我们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又为了不破坏课的完整性,所以只好拖课。而我这堂课由于知识性的内容较浅显,所以课堂上没有什么所谓的“意外”发生,一节课下来,反而觉得时间很充裕,后面的总结显得有意在拖沓了。拖课,学生没兴趣再听下去,也影响了学生下节课的学习,不好。剩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也不行。
那么该如何把握课堂40分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1)、减少老师的'说话时间。科学探究课要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老师经常是放不开,怕孩子偏离了主题,所以经常反复唠叨实验要求、注意事项,浪费了很多时间。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废话少说,长话短说。教学语言要简洁有力,不重复,不提一些无效问题。提出问题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选择要叫哪个学生回答上面。只要我们多注意,一定能在课堂上节省出许多时间来给学生进行更充分的探究活动。
(2)预设弹性设计。比如我这堂课,如果不把运水比赛从这节课删掉,而是预设在最后一个环节,看到时间还充裕,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活动,这样我在后面的时间就能充分利用了。时间是宝贵的,要想提高课堂时效性,那么教师应先学会把握好课堂40分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最后在游戏活动结束,我没有注重学生的总结,匆忙结束了课程,使游戏的最总目的没有达到。
实验是课堂的重要部分,实验是为了寻求真相,但有些实验,特别是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经常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现实有所出入。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及时分析是什么原因,还可以借机生成二次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20
由于学校安排,我除了教学一年级数学外又安排教三年级科学,初次教学科学课真的是无从下手,刚开始上课时,没有教参,没有试验器材,只有靠班班通上面的资源,首先我根据教材内容写好备课,其次选好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课件,视频以及课外拓展练习。我是边学边教孩子们,对我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学生们很喜欢上科学课,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首先我发现了学科间的联系,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学生明白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即24小时,在地球自转的同时它还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我们平时只说一年有365天,其实并非365天,而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这样 每4年多余的时间又凑够了大约一天,我们把这一天放在了2月的.最后,即29天,凡是 2月有29天的年份我们就把它叫做“闰年”,学到这里学生们算是彻底明白了数学上的《年月日》这节课的有关知识,怎样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看来数学和科学是紧密相连的。
其次实验课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例如:再讲《沉与浮》这节课时,它是《水和盐的故事》中的第三节的内容, 为了上好这堂课,在课前,我准备了很多同学们生活中熟悉的一些物体作为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发现:原来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让学生走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而沉入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这一误区,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方法,而且还让学生对沉浮现象有了进一步的探究;本节课的亮点,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提升,让他们想办法改变物体的沉浮,使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入水中,沉在水中的物体浮在水面,在选择这一活动环节的实验材料时,我费尽了心思,最终选择了橡皮泥,锡皮纸团和空玻璃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沉与浮的知识,这样设计,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拓展活动中:通过对《沉与浮》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这一科学原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先让学生说,然后带领大家看一看一些人们利用浮力的图片,这样做是加深了学生对浮力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但是学校条件有限,只能做些简单的实验。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在科学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对我自身也是一个提高,我现在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含义了,愿今后努力学习在科学学科继续探索。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21
《倾听声音》这节课我上完了,根据自己的教案设计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比,觉得学生几乎达到了自己设想的结果。我采取引导的方法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三年级的学生互动得很好,充分调动了他们对声音这部分的`积极性。因为这部分内容很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在不断地寻找声音并积极回答,感受体会到了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样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一、听录音回答问题这一环节我没有把握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反复听了三遍,浪费了课上的时间也没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时课堂气氛过于活跃,这方面需要我注意引导,如果课堂气氛太活跃的话就是混乱了,学生就会学不好知识。
三、课上时间我没有把握很好,以致最后下课了过了一会才讲完,时间很紧张。我课上的声音很洪亮,但不会以抑扬顿挫的声音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自己嗓子也很累,这方面我需要及时调整,充分调动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真学好科学知识。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继续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科学这门课,学好科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22
科学思维能力是小学科学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往往体现在探究的活动课堂中。随着对科学探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科学探究要顺利开展,有效提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受年龄、心智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小学生不会发问,提出的问题大都不符合探究的主题。课堂上,教师也容易忽视这些能进行思维教育的机会,大多数是采用简单的提问或进行多个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活动只是我们探究的一种外在表现,活动中渗透的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真正的灵魂。这次执教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巧设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大门,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执教《水》一课,我主要设计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的内容。在创设猜谜语、听水声、看图片等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慢慢学会用“看”、“听”、“摸”、“闻”、“尝”等观察方法去发现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伴随着学生积极性得高涨,在此基础上我巧设追问,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在不打开信封的情况下,有没有办法将信封中的7种物品(石头、木块、水、空气、牛奶、树叶、白醋)一一分辨出来,找出水在哪个信封里面?”“不能打开信封,想想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去帮助辨认?”学生思索后举手回答“用手摸一摸”、“用手掂重量”的方法。“这些方法真能立刻帮助我们找到水吗?我们通过分组实验进行验证。”学生们有序开展着小组实验。这样的追问意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用适当的观察法。
实验暂时告一段落,学生发现牛奶、白醋、水三种物质很难辨认,质疑声越来越响了,这时追问的机会又来了“既然无法用“摸”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转换方法,想一想怎么办?”“打开信封看一看吧!”当信封打开的时候,学生们兴奋地喊出“5号信封原来是牛奶啊!”。剩下2袋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摸着像,看着更像。“你们打算怎么办?”这时学生都齐声说道“老师,我们继续换方法,用鼻子闻闻!”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一系列的追问过程中,不仅为学生的思考搭桥铺路,而且促使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有序,交流得更加充分。
通过追问,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还为实验得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的探究科学课中,我们呼吁有活力的科学课堂,更呼吁渗透科学思维的科学课,巧设追问将为我们的活力课堂注入新的血液。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科学教学反思02-06
《科学》教学反思03-28
三年级科学教学反思02-06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05-17
科学《纸》教学反思03-09
《纸》科学教学反思03-08
科学教学反思(精选32篇)11-21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2-31
科学课教学反思01-10
《科学计数法》的教学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