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四世同堂》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世同堂》读后感1
看完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
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决定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我的时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述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年轻的一代觉醒,开始奋斗,这是他们的选择与付出,他们是爱国的一代人。这也是老舍在小说里给我们的希望,不仅仅是生活的苟且,还有希望,还有诗和远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是年轻的一代,热爱自己祖国,把爱祖国当做自己的重任。
《四世同堂》读后感2
在一个民族危亡之际,才能体现出它的优劣。这是现代作家老舍写的《四世同堂》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同时也昭示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书。
故事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日本将北平城占领。住在小羊圈的祁家四代在日本侵略时发生的'巨大变动。其实,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祁家第三代—祁瑞恒,他自始至终没有投靠任何势力,做了一位普通人授课老师,看着自己身边一切变化之快,日新月异,却又在授课之时来教育学生,精忠报国,成为国家的能人贤士栋梁。
读完《四世同堂》之后,我若有所思地想着,是什么力量,让祁家(除祁瑞丰)和钱老人不被金钱和权利腐蚀,不会像别人放弃尊严来获得权利,而他们用尊严和一死来捍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亲人。是什么样人信念让他们如此对待呢?这,便是坚持一件事情,到死也不会退让半分的信念吧!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吃好喝的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信念。
在平时,我写不好的题目,往边上一去,就不理了。可我读完《四世同堂》之后,我便想试一试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受。
我写了一道很难的奥数题,写了五遍都没想好,我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奈之下,我又理清思绪慢慢想,呵!灵光一现,有了!急忙写了下来,验算一下,对了!我果然可以写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不畏惧困难,勇敢前进,就一定会战胜困难的。
《四世同堂》读后感3
初读《四世同堂》,我不禁为瑞宣的踌躇而满怀无奈,也曾为他有一腔爱国热情而被家庭拖累、被琐事缠身而感慨万千。
现在重新审视瑞宣,虽然他满腹经纶,学贯中西,但传统文化的思想已经在他心中根深蒂固,“百善孝为先”、“中庸之道,以忍为先”的思想像枷锁般束缚了他的身体。他爱国、正直,却想兼顾“大家”和“小家”,而变得优柔寡断。为了生存,在英国府找工作,却能昧着良心原谅自己,祖国大难之时,为了小家不赴国难,作为一个有良知有学问的中国人,说出了“除非你培我一个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的话语,那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底线:不能报国但要保全自己的情操,不当汉奸,不背叛自己的'国家,让老三革命,自己照料家人。家庭观念充斥着他复杂的内心,使他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报国的良机,为了爷爷四世同堂的梦想继续传承而敷衍了压在这代青年身上国家兴亡的重担,被自己的良心谴责。
然而,他敢于自我改变、自我救赎,在民族存亡的动荡时期,钱先生坚贞不屈、誓死报国的一系列行为,这个爱好和平,却甘心为国家、为真理和信仰献出生命的诗人,在瑞宣心中犹如旗帜标杆,振奋了他的心灵,让他又看到了胜利,燃起了希望。经历了太多世事沧桑,他鼓起勇气,配合老三做起了地下工作,让我又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瑞宣……
老舍先生也借瑞宣的口说出了许多他想敬告世人的道理,瑞宣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体现在他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是他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的过程。老舍先生对瑞宣的心理描写之细腻,也看出了作家在瑞宣身上倾注了丰富的情感,使我们看到了充实的、有血有肉的瑞宣。
《四世同堂》读后感4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全书分小羊圈、偷生、事在为人三部。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看完全书,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爷、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志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活动那段历史,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四世同堂》读后感5
还记得第一看《四世同堂》这本书,是在我的小学时代。当时的体会并不是很深,而且许多的情节已经渐渐的模糊起来。
前不久,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不禁勾起我许多的感想,于是我带着股激情,在此把原著读了一遍。我总共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了。当时,真的感触颇深。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固执,每次和朋友争论对日本人或美国人的看法的时候,我的说辞会那么偏激。尽管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想要从我嘴里吐出一句赞美他们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说过他们一句好话,因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热血的纯粹的中国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民族所受耻辱的历史,记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明白这段历史,记住这种仇恨。
我想,无论世界在如何的变化,我想我们的国家都不要大意,永远不要相信敌人的眼泪和巴结的.笑脸。我们要利用和平时代,把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就算我们没有侵略别人之心,也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防止别人侵略,防止悲剧重演。
这就是我读《四世同堂》的读后感,这本书,真的是很值得一看的书。
《四世同堂》读后感6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书中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语言,就像一篇日记一样。但是这本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书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语言下隐藏着无可比喻的美。
读着这本书,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感到悲痛,但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守旧的以四世同堂为傲的祁老人,忠厚老实的祁天佑掌柜,时时在新旧思想中挣扎的祁瑞宣,受尽迫害而奋起反抗的钱诗人,朴实善良的李四爷夫妇,自私自利的冠晓荷夫妇……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最令读者热血沸腾的,是贯穿全书的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是鱼,国家是水,离开水,只有死亡”面对这样质朴浓烈的爱国情怀,试问有哪一个读者不会被从心底里深深感动?这本书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中华英雄们,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献出了自己的热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祖国!反之,有一些势利小人,一心想攀龙附凤,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出卖国家,遭到世人的唾弃,他们难道不悲哀吗?
对于《四世同堂》这部文学巨著,不论我读多少次,最最打动我的,依然是其中浓浓的爱国深情!让我们的泪水随着书中人物的`悲惨遭遇而奔流,让我们的热血随着书中人物的英勇抗争而沸腾!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也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不要忘记自已身上有属于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而时刻骄傲地挺直中国人的脊梁!
《四世同堂》读后感7
昨天晚上,我从哥哥家的书架上找到了此书,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看完了整本书之后,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伟大,十分朴实的语言,却有一种非常好的代入感。寥寥数笔之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北平里面的一个小村庄——小羊圈里,主要讲述了在小羊圈里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描写地理的句子虽然不多,感觉可以使人在脑子里就想象出小羊圈的模样,看着书,脑子里好像在播放一幕幕无声的电影似的,体会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着实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惊讶的,不仅仅是老舍的写作功底与朴素的语句,还有老舍对待战争的客观。这本书里,从刚开始就提到了住一号门的日本老婆婆,她从刚开始就一点也不赞成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住三号门的日本家庭把门给封上之时,她却把门大大的打开,想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来向中国道歉,向在战争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中国人道歉。老舍并没有大幅度的赞扬日本人,更没有“盲目爱国”,大幅度的贬低日本人,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客观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读了一位日本老奶奶的心声。
《四世同堂》这本书,围绕这一个小村庄里边的几户人家展开故事,时而令人叹气,时而令人愤慨,时而令人兴奋,时而令人自豪。当全部看完之时,感觉好像五味陈杂都集于一心,如果你再看一遍,想法肯定就跟你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不同。
它是一本值得令人翻来覆去看一遍又一遍的好书,并且语言不难懂,小学生也可以看。现在,就再让我看一遍吧,可能,写出来读后感跟这一篇也完全不同呢。
《四世同堂》读后感8
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气读了下来。这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些爱国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爱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异议,就连日本官兵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
我想,这篇小说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去享受没有战乱,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让我们去热爱祖国,去热爱生命,这才是老舍先生写下它的初衷。而不要像那些背离祖国,悲惨的汉奸一样,被世后万人唾弃。
《四世同堂》读后感9
《四世同堂》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10
在今天早上,我把《四世同堂》这一本大部头书读完了。
我是用了不出一个星期读完的,虽然这本书真的长,却非但没有冗余质感,读到结尾竟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这是唯一一部名著给我比网络小说还好看,还畅快的书。
这本书的任务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每一个人名,背后都像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各个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转场自然,人物也十分熟悉,根本没有不认识,陌生的情况,闭上眼睛,肯恩个并不能想象处样子,但性情是那么鲜明,每一个人都不能代替,每一个人又那么普通。
这无疑让人感到真实,读完之后,真的让人有在胡同中住了好几年的感觉。
作者的语言有鲜明特色,是正宗的白话文,非但不让人有粗俗之感,在嬉笑怒骂的笔调中,又带着对人类的温情。
在《四世同堂》中的坏人,做的那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却不得不让人感到可怜,那是愚蠢的可怜。在每一个汉奸家庭中,都有战士,在一个四世同堂的老实家庭中,也处理一个汉奸,每一个汉奸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都有可怜可恨之处。
书中的北平,又可爱之处,又可怜之处,《四世同堂》甚至可以比拟一本地方志,可说从各行各业各阶层描写了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再从人物的各个事件中描写北平的人和事。那些庆祝广州失陷的'游行,哪些舞台上的粉戏,日本发的混合面,街头的消毒。
结尾的突然,当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也释然了,这是从地下组织反抗日本的行动结束来着,多么美好的结束。《四世同堂》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四世同堂》读后感11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无悔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中国作家,之前也不过看过他的话剧茶馆和几个短篇,‘马裤先生’、‘抱孙’、‘眼镜’。。。他那不着痕迹的幽默让我彻底折服,他笔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画肖像,看似夸张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却又发现如此神似。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可是却也会一代代遗传到今天的我们身上;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塑造了中华民族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笔下,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让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读后感12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它是老舍先生写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著作,可以说是“最老舍”的一部。《四世同堂》是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做为核心,写下了日本统治下的北平,那儿的人和事已经深深地映入老舍心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一个真真切切的'老北京就在老舍的笔下,鲜活的展现出来。
书中祁家太爷的长孙瑞宣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爱国,想为国家效力,他想去抗战,他认为自己有能力,理应为国家做点儿什么。可是,瑞宣又是家里的长孙,是要成为四世同堂的祁家顶梁柱的,瑞宣要顾家,要成为祁家的主力。在这儿,体现了瑞宣的“孝”,他虽然爱国,可是为了整个祁家,他只能选择留下。同时,在瑞宣的身上,也有“忠”的存在,他有一条底线,就是不给日本人效力,不要日本人的钱。他支持瑞全去抗日,为国家效力。
瑞宣在北平成为了一个参与地下斗争的积极骨干,一心一意为国而坚守小羊圈的百姓,他顾家,也为国效力,“忠”和“孝”在瑞宣身上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四世同堂》里的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性格,一个个人物成功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活生生的老北京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翻开这本书吧,去欣赏一个不一样的老北京。
《四世同堂》读后感13
在爸爸妈妈的介绍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书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讲述的是在日军占领北平时那儿一户人家由兴旺转为衰落的故事。书中,当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和日本人一起剥削普通百姓的时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烧。而当我看到桐芳为了杀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是,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在全书的最后,瑞宣的小女儿小妞子因为吃共和面,里面的砂子、谷壳儿卡在阑尾里而死亡,但与之同来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时,大家怎么也开不起心来。战争带去人们太多太多了。
合上书本,细细品味。这本书中最让我气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一样的'中国人,为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尽方法来折磨人,想尽方法来讨好日本人,为的只是表面上的“优质”生活,丝毫不为北平陷落而感到伤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来了。但是在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是的。当今生活比以前当时好了很多,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也声誉不错,又是奥运会、又是世博会,看起来光鲜无比,但是其实我们国家仍然还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现象。就如我们国家比比皆是的贪官,食品问题,还有前一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就是说人们为一个受灾县捐款三千万,但最后受灾人民总共只收到了几百万。而剩下的几百万又到哪里去了呢?可想而知,这些钱应该到了那些上级贪官那儿了吧。那些人就眼睁睁的看着人民吃不好、喝不好,而自己在家里吃香喝辣、山珍海味。这些人就像书中的“大赤包”“胖菊子”蓝东阳,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我希望我们国家能越来越好,减少那些不好的情况。
《四世同堂》读后感14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四世同堂》,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便签,上面写着三句话: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尤其是老舍先生说的这一句话,最让我记忆犹新,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一层的爱意。
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里的26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韵梅,李四爷,祁老太爷,孙七,天佑,马老太太,钱先生,小顺,祁瑞全,妞子,祁瑞丰,丁约翰,长顺,冠晓荷,白巡长,大赤包,小文,蓝东阳,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的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人废寝忘食。
《四世同堂》读后感15
记得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高三。那时候,繁重的学习令我疲倦不已,糟糕的考试过后,本就不平静的心情更加波涛汹涌。很偶然地,我从同学那里接触到这本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的平静下来。如今重新回顾这本书,得到的便不仅仅是那一份令人平静的魅力。
故事就展开在北平一个叫做小羊圈的地方。这里住着几户人家,钱家、冠家、祁家……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祁老人正计划着如何圆满的度过80大寿,日本人却突然打了进来,使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生活在日本人统治下的北平,没有一点生机。各种人有各种的活法,冠家攀上了特高科科长李空山,大赤包当了妓女检查所的所长,祁瑞丰当上了教育局副科长,和新民会的蓝东阳结拜成了兄弟。紧衣缩食的祁家,只有瑞宣在英国府做事养活全家。拉洋车的小崔成为了替罪羊被砍了头,汉奸们更是想尽办法讨好日本人。
前线吃紧,日本人加紧了经济侵略,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粮食的短缺,使街上经常发生抢食物的场景,每个人都瘦骨嶙峋。妞子拒绝吃日本人发的共和面,死在了胜利的消息传来的前几分钟。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结尾一句“起风了”,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中国历史的车轮始终不断地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更应该看见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相关文章:
“四世同堂”作文07-26
《四世同堂》 读后感07-08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02-13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01-27
四世同堂读后感05-15
《四世同堂》读后感05-13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04-10
初中四世同堂读后感11-10
四世同堂读后感【热】11-20
【推荐】四世同堂读后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