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后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课后教学反思1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出示诗句]。
一、自主学习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赠刘景文》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诗中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
3、老师请一位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出示生字]
4、把这些生字放到诗句中会读吗?(个别读——齐读)[出示诗句]
5、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6、学生质疑(在诗句上划上横线)
7、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8、你们小组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哪些疑难?汇报交流
9、估计还有“擎雨盖”、“犹”、“傲霜枝”不能解决,教师利用课件帮助理解。[出示课件]
10、梳理诗句意思。(小组合作练说——交流汇报)
二、朗读激情
1、纵观整首诗,作者抓住秋天的哪些特点来写?[出示“荷尽”、“菊残”图]
2、他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样?说说理由。[出示“橙黄橘绿”图]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
4、自由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齐读
5、读了诗歌,你最喜欢哪一句,能不能背给大家听
6、假如整首诗都能背就更好了(自由练——个别背——配乐朗诵)
三、拓展升华
1、古往今来写秋天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天的?都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出示《秋夕》 ]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交流汇报
4、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出示《赠刘景文》]
5、秋有秋的丰满,春有春的华丽,夏有夏的激情,冬有冬的神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呢?知道这个季节有哪些诗句吗?[出示春、夏、冬诗]
四、书写巩固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出示田字格]
2、观察字形,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老师示范
4、学生练唱
五、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挑战小老师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陶醉于宋朝苏轼所赞美的秋色里,领略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看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起来学习《山行》。《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
三、读通诗句
课后教学反思2
10月30日我代表学校参加了镇的数学评优课。我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我是到其他学校调班上课。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对一些位置单位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在上课前我和他们一起玩一个方位游戏由我发出指令学生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在游戏中我复习了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位,为新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根据教材让孩子观察恐龙。恐龙玩具是喜闻乐见的素材,学生看着这个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的素材,学习的兴趣高涨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学生在自己的角度观察恐龙,并且把自己看的图片找出来。学生好强好奇,我及时提出你能轻轻告诉同学你在恐龙的什么位置。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在和恐龙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真正的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活动中得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我在学生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我设计了下一个环节,请同学们顺时针换一个位置,现在你观察到的恐龙和刚才的一样吗?
你现在又在恐龙的什么位置,看到了恐龙的什么?你轻轻地在告诉你的同桌。这样做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观察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样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展示评析让孩子真正的从活动中学到知识。这样的知识才生动牢固完整真实实在。新授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看图片的一部分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判断题说说下面的判断说的对吗?学生知道用什么方位词了判断物体的不同角度。学生在学习只是后我让学生欣赏天安门的照片,你们想当摄影师,我设计了一个拍照的游戏。让学生同桌一起合作。一人当模特一人当摄影师,摄影师要确定自己是想拍同学的那面,拍了可以告诉同桌你拍的是那面,让同学判断。还可以让同桌要求想拍什么面的相片摄影师自己确定自己的位置。孩子在这个活动中摆着各种各样的poss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这个游戏让孩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课堂知识真正的和生活联系。数学来源生活,也回归生活。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效果很好。
课后教学反思3
幼儿舞蹈以其流畅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反映幼儿的童趣、童心,是幼儿喜闻乐见爱学的一种艺术活动,舞蹈教学总结。它对于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开发艺术潜能;发展幼儿理解、联想、想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动作与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等有重要意义。幼儿常常为了表示高兴而手舞足蹈,对于大多数孩子,跳舞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促进个性丰富发展的文化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们在大班舞蹈班活动过程中不过多强调舞蹈技能,而是让孩子意识到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学会自如地舞蹈,树立为自己跳舞的意识,工作总结《舞蹈教学总结》。现就本学期大班舞蹈兴趣班教学作一下总结:
一、本学期我们们着重进行了舞蹈的基本训练,包括:了解身体的方位和舞蹈基本脚型、脚位和手型、手位(一)基本脚型(二)基本脚位(三)基本手型(四)基本手位(五)附芭蕾舞基本手型、手位和脚位
二、训练中重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舞蹈。我们观察到,幼儿在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看到电视电影里的舞蹈动作的`时候,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并模仿动作,这说明喜欢唱歌跳舞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充分调动幼儿这一积极因素,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舞蹈。有时,我们会以丰富的表情和不同的动作形象生动地表现某种情绪,如幼儿舞蹈《吹泡泡》中的"咦,泡泡不见了!"这句歌词,我们逼真表现出对泡泡不见了所产生的好奇、疑惑和惊讶的复杂心情,而幼儿在我们的引导带动下进行模仿,也表露出栩栩如生的动作与表情。
课后教学反思4
听了那些专家和名师的课,感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信手捏来,而《松鼠》这课我虽然经过反复修改,自我感觉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但始终没有将感情完全融入到课堂当中,师生间缺少一种默契、和谐,这点也正是我需要好好磨练、学习、提高的。
课堂应变能力差。例如:最后提前完成了课堂任务,还有十多分钟才下课,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了。只好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下来。当时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机智的.,这是课堂上生成的机会,你为什么不让学生当堂来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我心中暗自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而惭愧。同时也提醒了我还需好好努力。[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赵飞华]
课后教学反思5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是许多人少年立志的座右铭。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初读感知韵律
这里首先安排学生将诗文读三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知古诗词的韵味。第三遍要美美的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2、品读体会情感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再次有感情的读文。同桌互相听读,互相检测,通过读揪出让你最有感触地句子,找到诗的中心句,提炼出诗的主题。
3、精读想象意境
通过学生的.自读、自学、自悟、相互交流,感受诗的意境,力求学生与文本、诗人三者情感的统一,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化得到升华。
4、小组交流话题
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小组长负责自己组的组员的发言情况,并挑选金牌发言人。
5、全班交流以上话题
请各组金牌发言人发言。
6、提升学习拓展
给学生时间空间,让他们把课外搜集的其他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谚语警句或故事展示出来,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读一读,背一背。这不仅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时间的宝贵,更懂得了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课后教学反思6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姚佳妤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把潮来时这一段作为教学重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感情朗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背诵三、四节;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抓特点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及用词的准确、恰当;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综观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言语实践,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凸现了语文本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节课教师让学生在大量的读说写的实践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言语训练。
1、注重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书声朗朗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
也是表达的手段。本节课教者做到了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学生朗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有滋有味,读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注重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堂中教师抓住机
会引导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促进了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在“读写结合”上。“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也就是让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本节课教者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并及时为学生提供了一段海潮的录象,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方法进行练笔,可谓水到渠成。让学生把学过的词语、句子运用,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用精美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的对话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第一位的。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领悟能力,只有教师对文本感受得深,领悟得透彻,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引导学生才能到位。正因为教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构,在教学过程中才会用精美的语言启课、过渡,如:引导新课部分“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得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又如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背诵部分“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带着对钱塘江大潮深深的爱,把潮来时气势非凡、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背诵下来。再如“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仅仅表现在潮来时的非凡气势,潮头过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这如诗如画的语言象溪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无时无刻不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体会到了文章的描写顺序。特别是录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文中描写大潮的关键词语如:声音: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形态: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使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和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大潮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形象,有如身临其境,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作者语言的优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后教学反思7
现在是一个讲究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时代。要上好一堂舞蹈课,不仅是能有好歌曲,更要求学生能够提升气质,展现完美的形体。舞蹈两样,舞蹈动作除了和漂亮舒展的舞蹈动作紧密相连,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节奏的配合,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到节奏的魅力。
为了实施好舞蹈的启蒙教育,我特地挑选了富有趣味性的一个舞蹈《挤奶舞》,这个舞蹈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孩子们在做漂亮舞蹈动作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节奏的魅力。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选择的这首歌曲,曲风活泼,朗朗上口。而且动作特意设计得比较简单而活泼,同时还具有蒙古族舞蹈的特色。比如硬肩动作等等。还给舞蹈设计了故事情节。例如上场打招呼,开始温柔地给奶牛挤奶,再开始比赛时,挤奶也加快了。到最后的向朋友们展示我的挤奶的成果。这样设计了情节之后,同学们也就能免比较快速地记住每一段的中心,而围绕这个中心去记动作。这样轻轻松松就能记住所有的舞蹈动作了。稍微记性不太好的同学,我也只要稍加提醒了。
在动作讲解时,我把整个舞蹈主要分为三组完整的舞蹈动作。都是以教师示范为主,面向学生先让孩子们认真观察动作,并且说说你是怎么来记这个动作的,发挥孩子们的动脑能力,然后再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做动作,一边做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和重点难点,这样孩子们就能比较深刻地记住了。遇到较难的动作,教师就从易到难,分步配合。遇到手脚配合的.,可以先教手再加上脚的动作。
在这个舞蹈中我还要体现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孩子们对节奏的感知,通过音乐和舞蹈让孩子们体会节奏的快慢变化。在做到这点时,我采用了以下办法:1.让孩子们初听音乐,并且根据音乐拍手;2.示范动作速度不同,并且提问学生有什么不同;3.根据故事情节,先温柔地挤牛奶,再是进行挤牛奶比赛,所以速度加快。最后在记动作时采用了以下方法:先是看,让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并且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动作的,然后是请同学上台,并说说他哪里跳得比较好。再一个就是跳,先是跟着老师跳,然后合音乐跳,最后分组比赛跳 ,在反复多跳几次就把动作记住了。最后一个是记,学生们在熟悉舞蹈动作时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记住每一段的中心意思,和一个舞句所要表现的情感,这样就能最后能脱离老师的示范也可以较好的完成整个舞蹈了。
舞蹈较专业性的教学在舞蹈课堂中还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我坚信,这种舞蹈教学必定会对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的培养取以良好的效果。
课后教学反思8
《丰碑》这篇文章我在校语文教研活动中上过一次,由于自己没有事先试教,所以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造成了不少的遗憾。本堂课的反思如下:
一、对教材,文本解读的反思
我想,对《丰碑》的解读我们很容易定位在军需处长的无私无畏精神上,这也是大家所普遍认同的。但是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将军神态的变化烘托出了军需处长令人可敬的高尚精神,对军需处长的描写也仅仅是一百三十个字的外部形象的素描,勾勒相当精练。我们学习了这一段后都能体会到军需处长的高尚、无私、无畏。但到底是什么打动了读者呢?作者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教材为什么要选用这篇课文呢?我想,他要我们记住的更应该是红军精神而不仅仅是军需处长,要的是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而不仅仅是谋篇布局的学习。所以我将中心思想定位到了红军的革命精神。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去理解文本,这都是无可厚非的。
二、教学教法的反思
1、一节课下来觉得自己激情洋溢,却并未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课举手情况不佳。因为课堂上提问多而繁琐,不够精简,在一定程度上框定了学生思维,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细琐的问题思考,发散思维少。问题一多,引导痕迹多了,教师显得不从容。如何把问题设计得简而精这是迫切需要我研究的问题。
2、上课思路不够清晰,由于对教案的死记硬背,上课不能全心全意关注学生。由于老是想着教案,心里紧张,影响上课状态,上课过程不够紧凑。
3、教学过程中对第七小节的解读不够深入,一开始讲到的时候没有带领学生很好地体会,也就没有为下面的理解晶莹的丰碑做好铺垫工作,导致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又返回到上面来,显得重复。
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老师真不容易。
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更不容易。
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的遗憾似乎太多了点。
语言还不够规范简洁,我想这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了。重复性的语言太多,学生说一句,总担心其他学生没有听清楚,总要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浪费时间。问题不够简洁,同样的一个问题还没有等学生思考,就再问了一遍。“读完这一段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感受最深的你用一个词语来说?或者用一句话来说你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还很多,这样的浪费还很多。而这些问题完全是可以整和的问题。肖川说:语言就是思维。我还要缜密些,再缜密些。
应变和调控课堂的能力亟待解决。在解读“晶莹的'丰碑”时,当学生没有说到“力量,信念,思想”的时候,我很是着急,把答案都告诉了他们。由此可以看出,我的应变是不够灵活的,似乎以前学习的那些教学方法一下就都不见了,脑海中就想着学生一定要回答到我心目中的所谓答案——这个错误自己能认识到,但在课堂中怎么就缺乏了对学生的侧面引导呢?怎么就不会顺学而导呢?读一读再说不行吗?不能总是认为自己的预设是美好的,学生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设想学习。
语文教学是一片海,我饱受风浪的颠簸,却梦想前面有个无垠的奇妙世界;她又是一座大山,我饱尝攀登的艰辛,但坚信有个美妙的旅程。语文的路对我一个年轻教师来说还很长很长,我要执着坚定地向前一小步,一小步但认认真真地走下去。
课后教学反思9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读顺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解决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课文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点出这种新型玻璃的名称,后写特点,再讲用途。于是我采取“读段落、画句子(特点、作用)、作总结”的方法来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用“填表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学,由“扶”到“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顺利达成第一个主要目标。接着,以“回顾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来达成第二个主要目标。
不足之处:
第二个目标的达成不是很让人满意,感觉学生学生热情不高,教学的时间把握也不够紧凑,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够,学生的理解还是浮在表面,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
如果将总课时改为3课时,在“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时加大读的指导,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和“拓展练习: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专门放为一课时进行教学,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 “写”的能力。
课后教学反思10
上个周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本着省时、省力的原则,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下载了教学课件。因为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尽管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从旁指点,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先将《比尾巴》反思如下: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粗心的`小画家、与小动物比智力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生字教学力求扎实
新教材识字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识字量增加是一明显特点。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写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但是由于本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错误没能给予及时的纠正,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败。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课后教学反思11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突出水乡的四个特点:水多、桥多、船多、歌多。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采用竞赛的方法,比赛学习各部分内容。在开课时,我只板书了水乡两个字,立刻有学生叫起来,说我写掉了歌字。我告诉他们别着急,先来看水乡,让他们想象水乡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我再让学生去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看到水乡是什么样子。在学生说完后,我告诉学生,有一个作家把美丽的水乡写成了一首诗吗,来赞美水乡,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赞美的吗?,在板书“歌”。让学生读题,走进课文去发现水乡的美。学生兴趣浓厚。
在识字教学中,我让每组的2号学生读字音,3号同学组词,其他同学补充。在识记字形时,让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再在全班展示。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热情高,效果比我一个讲要好。在品读课文时,我重点讲了第一节,在二、三小节的学习中,卧还是让小组学习,但效果不是很好,只有三组的同学参与积极,特别是王嘉琪这一组表现优秀,他们在组长王嘉琪的带领下,以舞蹈的形式边读边跳,吸引了学生,其两组就是男女生读、齐读,没有新意。在这两组展示时,我发现其他组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还是采取范读、齐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激励,小组竞赛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参与的面多了,但在交流反馈时,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难以控制。
课后教学反思12
反思一:
学生找到描写夕阳向我们告别的三句话,点出了夕阳在西下过程中的三个不同位置,学生在画太阳的过程中了解到太阳是从东往西慢慢下落的。由语文引申到科学、自然,实现了学科的整合性,体现了开放式的大语文教学观。另外,找到了这三句话,发现了这一自然规律的同时,实际上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即课文截取了夕阳西下时的三幅画面:“西斜、下沉、落山”进行描写。
反思二:
教师在已有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探究,发现太阳颜色变化的规律,不难看出,学生在挑选颜色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太阳这种富有变化的色彩美。正是太阳在三个不同位置上的颜色和光芒不同,所以导致了周围的景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也是暗埋伏笔,为具体欣赏“西斜、下沉、落山”的不同图景打下基础。
反思三:
教师适时总结,学生了解到“夕阳西下”是一个富有动态变化的整体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在“西斜、下沉、落山”这三个位置暂停,三幅图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抓住夕阳西下过程中的三个镜头来具体描写夕阳美景的。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再逐段学习,在流动中暂停,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去体会流动的美,整体的美,局部的美,暂停的美。
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表现欲、急迫的交流欲以及与生俱来的创造欲、成就欲,是构成课堂生命活力的要素。只有让他们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课堂才能走向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理想境界。我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夕阳,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用朗读来释放内心的情感。学生想象丰富,课堂上兴趣盎然。
课后教学反思13
这学期有三次机会听《迟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但是前两次机会都因为种种原因为别的事情打岔,没有认真听进去,而那两次两位老师都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的。现在想来颇有些后悔。
今天在这位老师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走进她的课堂,是真正的常规课的教学。但是从整个课的情况来看,学生一贯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很不错,训练有素。
教师抓
住“严厉而慈爱”来组织教学,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此处欠缺的是学生的理性分析比较多,情感的真正投入不够,语言品味与感情朗读脱节,语言品味与情感共鸣脱节。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体会,这时有个孩子的回答出乎教师的预设,教师预设的是让孩子再找父亲语言的句子去感受“严厉”。而这个孩子思维角度不一般,她抓住英子当时的表现“顿时眼泪流出来……”也看出爸爸的严厉。这个答案不是老师要的,老师未置可否,继续引导:“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其实这个孩子的思维很有特点,很有个性,这是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肯定孩子,这个孩子的思维对其他孩子,包括对我都有一种激励的作用,能引起我们的思维火花:“哦,还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呀。”“对呀,这是从侧面衬托了爸爸的严厉”这些思维的的涌动哪怕不需要语言来表达,但是这种潜藏在课堂里的思维交流,这种潜藏的对话犹如水底悄然摇曳的水草,虽未显现,但其美丽和多姿令人神往。
接下来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教师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由于课文有删节,教师把原文念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对比着体会,孩子兴趣很浓厚,但是前面相当一部分改动不大,主要改动的是课文删去了一些父亲打我时的样子和挨打后英子的心里活动,教师只需让孩子比较这一部分,这样更集中,不至于分散注意力,通过听原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慈爱”这一点教师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爸爸没说什么,父亲不像母亲,不怎么会表达爱,对我的'爱是默默的。”教师在这里有个设计很精彩,让孩子们给课文补白,英子被打后哭着上学去了,坐在家里的父亲内心会想些什么,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的补充很精彩,有一定的深度。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这个如果能在读文章中融进去,就更好了。
教师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是严厉,那特别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特别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切实经历认识提升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收获到的喜悦是学习语文的幸福体验。
课后教学反思14
我们教育工作者总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错误或者是不犯错误。由此看来,“错误”成了我们教育的“敌人”。对此,我也一直坚信不移。不过,最近耳闻目睹这样一个教例,让我坚信多年的这个观点发生了改变。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这个教例对我的触动很深,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正视学生犯错,因为对学生来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上例中的老师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时,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他正常的教学思路。因害怕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错误观点,教者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最后,甚至强制性地、粗暴地将学生按在了座位上。教师这种对学生犯错畏之若虎的态度是极不可取的。殊不知,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每一次的学习实践过程,都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错误自然不可避免。虽然每一次学习实践的结果非对即错,但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起码它证实了某种想法或某种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结果错误”的实践同样重要:因为,错误是正确的基础,没有错误就没有经验和教训,没有错误就没有成功和喜悦,没有错误也就没有了“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辩证地看,学生犯错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电灯的发明不就是建立在爱迪生成百上千次错误尝试的基础上的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也是一种“美丽”,“错误”也是一种“成功”。“小马能否过河”,试过自知分晓,小马尚能一试,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也有尝试的机会呢?也许,我们的学生会用一些荒谬的尝试来证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这时如果学生犯了错,那是很正常的。爱迪生不就曾经想自己孵出小鸡来吗?这个想法看似非常荒谬,但正是像这样无数个荒谬的想法才“铸就”了伟大的爱迪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正视学生犯错,切勿对学生的错误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学生犯错,而不给学生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思考之二:珍惜“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是一种创新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往往与学生不尽一致。这是因为,教师是成年人,经验丰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上例中的教师原本在他的思维程序中早已经准备好一份标准答案,但却被学生多维立体的发散思维打破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插曲令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其实学生的答案、教师的答案是一致的:教师以乌鸦作为参照物,确定瓶口太小,瓶内的水太浅了;而学生以瓶子作为参照物,认为是乌鸦的嘴太大了。这二者之间没有质的区别,就像“你比我行”与“我不如你”两句话一样,是同一答案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只不过两种表达方式中一种是常用的,早已习以为常,另一种很少用到,以致少见多怪。而这位学生恰恰选择了后者,哪怕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教师的否定,仍然敢于冲破教师设置的思维围墙,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孩子的勇气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是“美丽的错误”吧!对于这种“美丽”我们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是啊!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确实实是一种“美丽”。“错误”也因此而“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在学生平时的“错误”中捕捉、挖掘、积累和培养。让我们珍惜这些“美丽的错误”吧!
课后教学反思15
《中彩那天》是人教社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修车技术精湛的父亲买*票时帮库伯也捎了一张,结果帮库伯捎的那一张彩票中了一辆奔驰汽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父亲在无人知情的情况下,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课文通过这一事件,想让读者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为了内化感情,让诚信的种子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两个小练笔:
1、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课文后面配的小练笔)
2、当库伯知道了这事的前因后果后,如果他打电话给父亲,他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动笔练习时,我进行巡视了解。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要么迟迟下不了笔,要么写出来的话都是喊口号、贴标签似的,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言。看到这种情况后,我马上意识到:肯定是我的问题设计出了问题。这种问题设计完全是一种假设状态下的“虚拟练笔”,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打通联系。学生在写话练习时心理状态完全处在一种“局外人”的角色上。怎样让他们写出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呢?我灵机一动,当场把小练笔的题目改为:
如果你爸爸、妈妈的汽车出了问题,想送到汽车修理厂去维修,你会向你父母推荐谁呢?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题目一改,学生写话练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得到了充分调动。几乎全班同学都向自己的父母推荐了课文中的主人公——父亲。他们在推荐理由中不仅具体化了“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而且对“父亲”的诚信品质也做了个性化的描述。听者他们练笔以后的精彩交流,我开心地笑了。这笑不仅是对孩子们写话水平的肯定,更是一种“灵感”闪现的成功感、幸福感。
反思:
教学中,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往往都能在教师那里找到原因。这个教学小片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课即将结束时,我自认为安排这样两个小练笔,学生应该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可实际情况却出乎我的预料。反思我原先设计的小练笔题目,学生被我放在替别人说话的的角色上。这样的写话练习,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可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当我把小练笔的题目改成“如果你爸爸、妈妈的汽车出了问题,想送到汽车修理厂去维修,你会向你父母推荐谁呢?说说你推荐的理由。”学生的角色回归到第一人称“我”的身份。看似简单的角色转换,其实,这里面正暗合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只有把知识的引入和应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课堂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因此,我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能在教师那里找到答案。我们千万不能一味地埋怨我们的学生,要及时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后教学反思02-08
课后的教学反思03-01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3-22
《古诗》课后教学反思03-24
小班课后教学反思03-24
寒号鸟课后教学反思12-30
秋天课后教学反思01-28
观潮教学课后反思02-23
大班教学课后反思04-05
爬天都峰课后教学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