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7 13:16: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

  在执教《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一、跨年级学习新数学知识,知识衔接不上,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虽然2、5、3的倍数的特征看起来很简单,探究的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困难之处,但要内容让学生学懂,首先存在知识衔接问题,整除、倍数、因数这些概念学生都从未接触过,因此,我在课开始安排了整除、倍数、因数新概念的介绍,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掌握。

  二、为了体现“容量大”,教学延堂。

  备课时也参考了不少资料,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将这一内容分成两节课来学习,一节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学《3的倍数的特征》,我确定用一节课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体现容量大,我的设计内容多,相应的学生自学、展示、巩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压缩的比较少了。而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又完全不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最好单独作为一课时学习。最后的环节达标测试拖堂了。

  三、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展示未体现立体式。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学生会学,学会,在本节课上,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高,通过展示,发现学生学懂了,总结出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在展示环节,学生讲的、板书的相互干扰,于是,我临时安排按先后顺序进行,没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立体式”这一特点。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2

  《3的倍数特征》进行了两次教学授课,第一次是新授,第二次是录课重复授课。下面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进行如下反思:第一次上课,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提前给学生编号,根据编号做游戏。由于每个学生的编号不一样,所以在做游戏的时候,每个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游戏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游戏的目的是复习2或5倍数的特征,同时,对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产生求知欲。接下来是采用提出猜想,举出个例否定猜想来过渡。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依据2或5的倍数特征的思想已经行不通了,从而开始新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借助“百数表”,让学生独立地圈出3的倍数,圈完后互相交流3的倍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再次否定了之前的思维定式。由于个位上没有特点,所以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观察,学生能想到横着观察、竖着观察,但对于斜着观察不能很好的发现,所以本节课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思考困境,引导学生从斜着观察的角度思考探索。当学生斜着观察时能发现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1,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加1,适时提出“什么是没有变的?”问题一提出,学生恍然大悟,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没有变!顺其自然的知道了3的倍数具有这样规律。经过研究每一斜行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不变,都是3的倍数。知道了这个规律后,下面开始延伸这个规律。一方面:验证百数表内其他不是3的倍数是否具有这个规律?另一方面:比100大的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等是否具有这个规律?通过两方面的验证,再次强调了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而这时3的倍数特征已经归结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知道了3的倍数特征之后通过练习巩固加强,练习的设计是三道题,这三道题设计为不同的层次,第一题是基础题,第二题是拔高题,第三题是解决问题。通过做题发现学生本节课掌握得不错。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延伸,通过出示课本第13页“你知道吗?”,让学生明白为什么2或5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就可以了,而3的倍数特征需要看所有数位。从而达到学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最终检测本节课的目标较好的达成。但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上的过渡应该更加的自然。另外,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多关注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指导。基于第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第二次的授课即录课。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过本节课,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已经是旧知识。要把旧知识重新来讲,如果照搬之前的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如何更改,这给我提出来一个新的问题。为此,这节课我做了适当的调整。本节课我更多关注的是数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其中体现在:

  1、学生在举例验证猜想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反例的作用,如果有一个反例的存在,就说明猜想的结论是错误的。

  2、在探索3的倍数特征时,对于100以内3的倍数,应如何着手验证,怎么选取数来验证,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在研究规律的时候,优先选择数比较多的这一组,让学生明白如果有规律更容易探索和发现。

  3、在拓展规律的时候,采用举了大量的'数据,证明了规律的普遍存在,让学生体会规律的适用范围。

  4、在做练习的时候,第2小题,关注学生思考问题是否全面,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5、练习的第3小题,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通过让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题之后,再思考。这一道题学生展示了多种的做题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说明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本节课中的不足,练习中第3题学生的做法没有完全的在黑板上板书,另外,本节课中学生会超前说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使得教师略显失措,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备学生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自己的不足。我将更深入地研究教材、钻研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设计出学生更能接受和喜欢的课。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

  《2、5、3倍数的特征练习课》是一堂练习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5,3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学习分数,特别是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知识的概念为基础,到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要用到质数、合数的概念,而最基础的就是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从开始学习2,5的倍数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数上,到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从只看个位转向考察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学生已经有了思路上的转变,思维的转折,观察角度的改变,以此让学生自主探索4的倍数特征,但由于与2,5,3的倍数特征又有些许不同,对学生依然有一定难度。

  如果只是单一的做习题,势必有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样子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对教师的功底与教学策略有很大的挑战。因此课堂伊始,我直接开门见山式的先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也是正在使用着的工具——“手机”的锁屏密码为线索,通过提示让学生解密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破解后的密码1080,导出本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4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带着趣味,自主的去探索。由于有了前面探索2,5,3倍数特征的基础在,所以在探索4的倍数特征时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从而有所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接着通过计数器,让学生明白判断4的倍数特征背后的原理。最后在练习巩固中,逐渐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感知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何让练习课不仅仅只是做练习,让学生能在练习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上实质的提升,仍然值得我在好好的去思考探索。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4

  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知识简单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教师注重的不应该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应该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

  “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所以,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但针对这样的环节,也有老师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正迁移,还要防止负迁移的产生,要能正确地预见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达到所谓“防微杜渐”的目的;他们满足于学生的一路凯歌,陶醉于学生的尽善尽美,视学生的差错为洪水猛兽。但是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学生的错误是劳动的成果,关键是要看我们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有个教育专家说得好:“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正式因为如此,我们的新课堂也呼唤“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有意识地去避免学生犯错误。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海纳百川的境界和从容应变的机智,给学生一个出错的机会和权利。

  其次,看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个位是0、5的数就是5的倍数。而3的倍数特征则不然,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而要看它所有所有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在教学中,我和大多数的教师一样,更多的是关注两者的不同,注重让学生对两种特征进行区分,因此,教学中往往刻意对比强化,凸显这种差异。但这样的处理很明显在数论的角度上割裂了两者的共同点。实际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的独特特征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归纳2、3、5倍数特征的.共同点。别小看这寥寥数言的引导,实质它蕴藏着深意。因为从数论角度讲一个数能否被2、3、5乃至被其它数整除,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一样的:即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被某数除,所得的余数的和能够被某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也一定能被某数整除。当然,小学生由于知识和思维特点的限制,还不可能从数论的高度去建构与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可以作相应的渗透。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了教师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点拨:“其实3的倍数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其实有一点还是很像的,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学生才可能从2、3、5倍数特征孤立、割裂、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表象中跳离出来,朦胧地感受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2、3、5倍数特征可以看作是一样的,都是看它是不是谁的倍数,只不过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2、5的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就要看它所有数位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5

  《3 的倍数和特征》一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我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2、5的倍数特征的复习,设置了“陷阱”,引导学生进行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可能是什么,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经历新知的产生过程。

  一、引发猜想,产生冲突。

  前一课时,学生在发现2、5的倍数特征时,都是从个位上研究起的,所以在复习旧知时,我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接下来我引导学生猜想3 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时,不少学生知识迁移,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应该是3 的倍数;3 的倍数都是奇数。提出猜想,当然需要验证,很快就有学生在观察百数表后提出问题:个位上是3、6、9的数只是有些是3的位数,有些不是3的倍数;有些偶数也是3的倍数,而有些奇数却不是3 的倍数。学生的第一猜想被自己否决了。既然没有这么明显的特征,那么在百数表里找出3的倍数,不少学生就开始了繁杂的计算,这个环节我给了他们时间慢慢去算,用意在于体会这种计算的不方便,从而去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 的倍数。

  二、自主探究,建构特征

  找3 的倍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处理这个难点时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找一个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在完成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所有3 的倍数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0~9中任何一个数字,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和判断2、5的倍数一样只看个位,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然后我提出到底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这一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计数器,于是我给学生准备了简易计数器,让学生多次拨数后,观察算珠的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就有了发现:所用的算珠个数都是3 的倍数。在学生提出这个猜想后,全班学生再一次进行验证第二个猜想,这个验证也是在突破难点,学生在验证中掌握难点。同时,我也让学生对比了之前所用的方法,体验这个新方法的快捷与简便,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这个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克服困难,解决了力所能及的问题,达到了新的平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虽然用了很多时间,但我认为学生探索的比较充分,学生的收获会更多。

  三、巩固内化,拓展提高。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虽然每个同学只操作了一两次,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一个典型的通过不完全 归纳的方法得出规律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无论是方法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均将对后继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初步感知3 的倍数的特征后,我提出了问题: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对吗?你是否认为我们研究出的结论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意义在于通过“更大的数”和“任意找”两方面,使学生深切体验了不完全归纳法的这一要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缜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6

  2、3、5倍数的特征我设计的是一节课,但上完这节课上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容易掌握,但我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时间用到2、5倍数上的较多。以至于对3的倍数特征探究不到位。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课伊始,我设计了抢“30”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找到3的倍数,但我发现这个游戏没让学生部明白要求没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意义不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是观察、发现、验证、结论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首先让学生独圈出写出100以内2、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的特征,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我对这部分的处理太过于复杂零碎。以至于用的时间过多。比如说2、5倍数与其他数位的关系,着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觉得我们班小组小组合作还有很多部足的地方,比如说学生的之一能力倾听能等等还需进一步训练。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7

  【初次实践】

  课始,让学生任意报数,师生比赛谁先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正当我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之中,几个“不识时务者”打乱了课前的预想。“老师,我知道其中的秘密,只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看看是不是3的倍数就行了!”“对!在数学书上就有这句话。”……又有几个学生偷偷地打开了数学书。“怎么办?”谜底都被学生揭开了。面对这一生成,我没有死守教案,而是果断地调整了预设,变“探索”为“验证”,将结论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组织学生将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验证是不是具有这样的特征,最后进行一系列巩固练习……

  [反思]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类似上述案例中的“超前行为”,即有些学生提前把要探究的新知识和盘托出。我们的习惯做法就是变“探索”为“验证”,当然有些知识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是有效的,然而本课中“验证”的过程真能取代“探究发现”的过程吗?仅仅举几个例子试一试,验证方法单一,思维含量低,学生充其量只能算是执行操作命令的“计算器”,又能获得哪些有益的发展?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教学,还容易使学生形成浮躁浅薄,不求甚解,甚至只要结论的不良学习风气。怎么办,置之不理吗?如果这样,不仅没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在已经揭开“谜底”的情况下,再试图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发现,体验遭受挫折后取得成功的那种激动,也只能是一种奢望。那么又该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呢?

  【再次实践】

  (与第一次教学情况基本相同,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这时一些学生却依然感到困惑,我设法将这一困惑激发出来。)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知道了3的倍数的特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只和什么有关?

  生:只和一个数的个位有关。

  师:与今天学习的知识比较一下,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不行?

  生2: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看个位,而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

  ……

  师:同学们思考问题确实比较深入,提出了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那我们先来研究一下2、5的倍数为什么只和它的个位有关。

  (学生尝试探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简单数开始研究,借助小棒或其他方法进行解释。)

  生1:我在摆小棒时发现,十位上摆几就是几十,它肯定是2、5的倍数,因此只要看个位摆几就可以了。

  生2:其实不用摆小棒也可以,我们组发现每个数都可以拆成一个整十数加个位数,整十数当然都是2、5的倍数,所以这个数的个位是几就决定了它是否是2、5的倍数。

  师:同学们想到用“拆数”的方法来研究,是个好办法。

  生3:是否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就不行了。比如13,虽然个位上是3的倍数,但10却不是3的倍数;12虽然个位不是3的倍数,但12 = 10 + 2 = 9 + 1 + 2 = 9 + 3,因此只要看十位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是不是3的倍数就行了。

  生4: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还发现十位上余下的数正好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

  生5:(面带困惑)起初,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在试三十几、四十几时就不行了。余下的数和十位上的数不一样了,比如40除以3只余1,余下的数就和十位数字不同。

  生(部分):对。

  生4:其实40不要拆成39和1,你拆成36和4,余下的数不就和十位数字相同了吗?

  生6:也就是说整十数都可以拆成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个3的倍数的数。这样只要看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确实很厉害!那三位数、四位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用“拆数”的方法继续研究三、四位数,发现和两位数一样,只不过千位、百位上余下的数要依次加到下一位上进行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在学生头脑中越来越清晰。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你们不仅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还弄清了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现在你还有哪些新的探索想法呢?

  生1:我想知道4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生2:我知道,应该只要看末两位就行了,因为整百、整千数一定都是4的倍数。

  师:你能把学到的方法及时应用,非常棒!

  生3:7或9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

  师:同学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课后可以继续进行探索。

  [反思]

  1. 找准知识间的冲突,激发探究的愿望。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而实际上,3的倍数的特征,却要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于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为什么2或5的倍数只看个位?”“为什么3的倍数要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学生急于想了解这些为什么,便会自觉地进入到自主探究的状态之中。知识不是孤立的,新旧知识有时会存在矛盾冲突,教师如能找准知识间的冲突并巧妙激发出来,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有效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 激活学习中的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创造和发现往往是由惊讶和困惑开始。对比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由于忽视了学习中的困惑,学生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并不透彻,探索的体验也并不深刻。第二次教学留给学生质疑的时空,巧设冲突,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将困惑激发出来,通过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对问题的思考渐渐完整而清晰。学生不但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而且思维不断走向深入,获得了更有价值的发现,探究能力也得到切实提高。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困惑,这种困惑有时是学生希望理解更全面、更深刻的表现。面对这些有价值的思考,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采取恰当的方法将其激活,促使探究活动走向深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当然,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怎样的困惑,面对这一困惑又该如何恰当引导,尚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

  3.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探究。显然,2、5的倍数的特征与3的倍数的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其研究方法是相通的(都可以通过“拆数”进行观察),特征的本质也是相同的。这种研究方法和特征本质的及时沟通,激发了学生继续研究4、7、9……的倍数的特征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不断探究,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在探究过程中建构起对数的倍数特征的整体认识,感悟数学其实就是以一驭万,以简驭繁。课堂不是句号,学生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对于一堂课知识的掌握,而应着眼于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8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一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已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始阶段我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就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 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学生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

  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 。学生在经历了猜测、分析、判断、验证、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感悟和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真正发现: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不是3的倍数。从而,使学生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进行练习与拓展。这样的探究学习比我们老师直接教给他们答案要扎实许多,之后的知识应用学生就相应比较灵活和自如,效果较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上,由于自己事先练习下水没有做足,所以误导了学生。题目如下:“从3、0、4、5这四个数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1、是3的倍数。2、同时是2和3的倍数。3、同时是3和5的倍数。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学生问要写几个时,我回答如果数量很多至少写3个。呵呵,其实此题不需要如此考虑,因为它们的数量都有限。

  希望以后自己的教学会更扎实起来。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9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一、猜想: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二、验证::先让学生在百数图中找找看,显然像13、16、19等等的数不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三、探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百数图中找出3的倍数的数,如果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15→5118→8124→4227→72

  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四、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2161299231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0

  心理学原理表明,新异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学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巩固练习:

  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

  学生利用3的倍数的特征一下子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时我接着说:“我们来一场老师、学生打擂台怎么样?看谁说的3的倍数的数最多,我们看谁能考倒老师。”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出题来考老师。

  生:42

  师:111

  生:78

  师:57

  生:81

  师:20xx

  生:6891

  …………

  这时师故意出错:369041

  学生马上发现了这个数不是3的倍数,师问:“你能不能改一改其中的某个数字使它成为3的倍数。”

  生:“可以将1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5。”

  生:“可以将1改为8。”

  生:“可以将4改为2”

  生:“可以将4改为8”

  学生回答完后,我及时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改其中的3、6、9和0呢?”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因为0、6、3、9每一个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只要改4和1这两个数就行了。”这时我及时指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可以用筛选法来判断,在各数位的数字中先筛去3的倍数或和为3的倍数的数字,若余下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原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这时我逐渐地出示下列这组数要求学生马上判断是否3的倍数。

  56

  561

  5617

  56178

  561784

  5617849

  …………

  这个巩固练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激起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带来了内心的满足感。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1

  1.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本案例中,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2.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上面案例中,教师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不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逐步发现、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判断等能力。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2

  《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和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

  但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按照我想的思路去进行,一个学生在我没有预想的前提下说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我准备让四人小组去合作交流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也没有进行。只是让学生两人去再说一说刚才那个学生的发现,加以理解,巩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以下方面做得不好。

  1、备课不充分。自己在备课时没有好好的去备学生,没有做好多方面的预设;

  2、在观察百数表到后面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都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老师不要着急,学生能说出的尽量让学生说,多放手,相信学生。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3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中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了2和5的倍数特征之后的新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差别,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在本节课设计理念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为主线的原则,从现象到本质,从质疑到解疑。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进行做几点反思。

  1、瞄准目标,把握关键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复习旧知识进行“热身”。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2和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就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尽管是负迁移。实际上,鲜明的冲突让学生发现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过程,授之以渔

  猜想3的倍数特征是基础,在学生得出猜想后,我便引导学生找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验证也是有技巧的,30以内即可发现3的倍数中,个位上可能是10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之前的判断已经站不住脚。之后继续探究,在100以内,基本可以发现规律,但为了严谨,必须跳出百数表,在100以上的数中去验证这个规律。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这个结论背后的原理,为什么它的规律和之前的规律不一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会本节课知识,更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3、追求本真,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上,我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我决定引导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背后的道理。这一尝试建立在我对学生学情把握的基础上,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的结论一但得出,运用起来没有难度,后面的练习往往成了“休闲时间”,而进一步提升探索难度,无疑是开发思维的良好契机。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逐步深入,最后还是把话语权留给学生,这样就给予不同学生各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方略,真正做到了让每位同学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4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这些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索的方向,让学生用3颗算珠在计数器上任意摆数,得出结果: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到这里有几个学生显得很兴奋。随后用5颗算珠实验,发现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到这里学生中已经有一些议论,他们都有了发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出其中的神奇,我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们,自己选择算珠的颗数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然后板书出每组的实验结果,从结果的数据中,学生们都很兴奋地发现了所用算珠的颗数是3颗,6颗,9颗,拨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把算珠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教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可惜在这一点上,我很仓促地指着黑板上算珠颗数是4颗,5颗,7颗,8颗时,所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直接告诉了学生,而没有让学生自己举出反例。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整节课只能说顺利地走了下来,对于教者我来说从中发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及时总结,虚心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5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与2、5倍数的特征难度上有不同,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从表面去判断,因而我特设以下环节突破重难点预习题。

  1、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先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从以上的3的倍数进行思考:

  (1)、3的倍数与它个位上的数有关系吗?

  (2)、 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吗?

  新课时让学生从上面的练习中去发现了什么,从而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然后再让每个同学任意写一个3的倍数,再看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和思路。

  经过以上这些活动后学生都能对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进行简单的判断。特别是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判断大多数的学生能先求出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再进行判断,效果很好。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反思02-14

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0-27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01-28

3的倍数教学反思04-04

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01-23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01-27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03-09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精选3篇)03-10

因数与倍数教学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