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早教学反思

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8 13:19: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早教学反思

早教学反思1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走进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体会,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源于生活、学习生活。

  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就意味着人的品德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因为生活本身是综合的,综合课程的设置也就是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找到一条通向生活(社会生活)的道路。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诉说自己学习中的烦恼,学生有亲身体验,说起来既清晰又真实,让学习习惯好的同学讲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使其他学生能从中得到启示,指导自己生活。

  2贴近生活、融合生活,开通小烦恼热线。

  新课程理念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开始我便创设情境,以打电话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

  3 实践参与、走进生活,建立学习交流站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在怎样让学生明白拖拉、控制力差的'坏处,并改正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活动:

  (1)、为刘丽解决烦恼。(通过让学生自己演一演,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实践性。)然后让学生说说他的烦恼的原因所在,再说说解决的办法,从而认识到拖拉、控制力差的坏处。

  (2)、感受一分钟,认识时间的宝贵。这个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闹钟,并配上嘀嗒声,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进行捡珠子、踢毽子、抄课文、做口算的游戏,感受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事。在交流过程中让孩子深刻认识到:一分钟的价值可真大。这样一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印象和更深入地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的同时,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让学生谈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应用到了实际。

  4 合理利用时间。

  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请刘斌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做,因出书上的时间安排表,再让学生学会制时间安排表,并运用投影比较两个孩子安排表的不同,使其明白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设计出的作息表才合理,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生活,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嘀嗒,嘀嗒向前跑”的儿歌声中结束本课,我想,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种子已经悄悄置于学生的心中了。

早教学反思2

  今天刚上完《早》的第二课时,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令我的心情也好不起来。静心反思,发现自己引导出了问题。在品读腊梅花的美的句子时,我直接了当对学生说:这段话中具体写了腊梅花的哪些方面?学生面对这个生硬的问题不知所措,许久才出现了几只零星的小手。难道学生没有感悟吗?不!因为学生的智慧也需我们教师激活,感悟文本更需我们教师的引领。如果课堂上多一份艺术,我想学生回馈你的定会是一双双闪着智慧的小眼睛和一只只高高扬起的小手。

  所以我做了以下调整:

  一开始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腊梅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腊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体会梅花的颜色美、姿态美,从而理解梅花的品德美。我想这种直观感受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有了感悟朗读起来也就会更认真、更投入。

早教学反思3

  “语文的着眼点不在于理解课文内容,而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这首诗的教学,就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和传承经典文化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为此,我在备课时,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自始自终,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位“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悟、自得。

  在具体操作中,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

  1、以读为主,讲读结合;

  2、媒体辅助,优化教学。

早教学反思4

  《早》是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课文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情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

  教学这一课我的程序是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教学第2课时,我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最后,我拓展延伸。

  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

  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闰土》等。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总之,本课比较难理解,但是经过我的引导和借助插图和资料,学生终于弄懂了文本内涵。

早教学反思5

  在歌曲《你早》的教唱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多次听范唱的方法。多次听,反复听,每一次听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解决了许多与学唱相关的问题后(如理解歌曲表现的意思、了解熟悉歌词,多次感受旋律等),才开始让学生开始尝试唱歌。那时学生的歌唱,才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比起鹦鹉学舌样的学唱似乎强了许多。

  上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如果学生记不住歌词,那要让他们完整地唱歌曲是不可能的。有许多小朋友自己已经学会了唱歌,但往往听不清他在唱什么,歌词的意思他也不懂,也表达不清楚。我以为,我们的音乐课要让小朋友学会唱一首歌,就要让他们理解歌词、记住歌词,从中得到益处,获取快乐,所以对记住歌词不能掉以轻心。一年级的孩子不识字,记住歌词要靠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仅不科学,且少乐趣,所以要采取其它的.既科学又效果好的方法。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其意图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让小朋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早晨、朝霞、晨风等词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些词。

  另外,我和学生一起反复多次地边做动作边念歌词,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动作,产生联想,记忆歌词,效果不错。

  旋律和歌词都学会了,歌曲教唱的任务就差不多完成了,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我努力选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从孩子们开心的笑声中,从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行动中,从课堂最终的达成效果来看,我想我还是比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感觉不足的是,虽然重视了音乐学习本身的一般的规律,但对音乐所能起的其它方面的教化作用略有忽视。例如,没有更多地创设一个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问早的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文明礼貌的熏陶和教育。

早教学反思6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为课中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针对学生特点,以故事引入写作背景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先给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古诗的背景, 激发了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三)字词检测,注意字词的整合与构字规律

  检测生字时,我将 “帝”与“啼”归在一起,让学生理解“啼”的意思;写“舟”强调它做部首时,中间的横不拉透,为的是给右边的部件让位。

  (四)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唐诗交流会”。

早教学反思7

  今天上午我们班进行了第一次语言活动《老师早》,由于幼儿刚来园不久,还不懂得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没有形成有效的常规,让他们安安静静坐在椅子在听老师讲课是很困难的,针对这一情况和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我采取了表扬其他坐得好小朋友的办法,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其他小朋友就会马上坐好,个别非常好动的幼儿需要老师不断提醒。

  由于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所以要求他们“坐好了”唱歌、听故事的做法本身就没有尊重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我根据儿歌每一句的意思创编了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幼儿边说边做,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内容。这种方法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模仿太阳和小鸟的动作活泼有趣,本来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也跟着做了,通过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语言活动《老师早》是对幼儿礼貌教育一个很好的活动。我的活动目标包括

  1、能够理解儿歌内容;

  2、初步学会礼貌用语“老师早”;

  3、乐意朗诵儿歌。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发准“走”“师”“早”的读音,并让幼儿初步学会礼貌用语“老师早”。课上下来,幼儿基本都能够达到。活动过程中结合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和采取谈话的方式让幼儿掌握来园、离园的基本礼节,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阿姨、同伴问好和说再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小朋友不仅学会了儿歌,还懂得要做一名懂礼貌的'好孩子。

  附教案:

  (一)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老师早》(文学)

  (二)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儿歌内容。

  2、初步学会礼貌用语“老师早”。

  3、乐意朗诵儿歌。

  (三)活动准备: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老师早》。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1)指导语: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朋友,她叫做小宝宝,小宝宝今天来到幼儿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2、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

  (1)指导语:图片上有谁呀?(小宝宝、幼儿园、老师、太阳、鸟儿)

  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宝宝上幼儿园)

  猜猜他们会说什么?(宝宝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早)

  太阳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啊?(眯眯笑)鸟儿在做什么呀?(跟着小宝宝叫)

  老师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啊?开心的还是难过的?(开心)

  3、结合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配合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2)重点启发幼儿思考什么事让“太阳眯眯笑”“鸟儿跟着叫”。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让“太阳眯眯笑”“鸟儿跟着叫”吗?

  4、引导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结合挂图,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师:老师这边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做《老师早》,一起来听听看吧。重点帮助幼儿发准“走”“师”“早”的读音,并让幼儿初步学会礼貌用语“老师早”。

  (2)师幼朗诵儿歌。

  指导语: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看吧。

  (3)师幼再次朗诵儿歌(根据时间的许可)。

  (4)播放领域配乐儿歌《老师早》。

  师:现在我们加上音乐,一起跟着读一读。

  5、请个别幼儿说说“老师早”结束活动。

早教学反思8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请保留此标记。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走近古诗朗诵会”、办一期“李白诗歌小报”等等。

早教学反思9

  1.认识理解歌词

  《你早》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的歌曲,刚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基本不认识生字,如果不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学生将不知道自己在演唱什么,所以我在教唱歌曲前先利用声势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歌词。

  2.辅助学唱曲谱

  结合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比较明显这一特点,,我把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我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你早》中只有do,mi,sol,la学生很快就认全了

  3.利用柯达伊手势来认识音高

  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基本没有音高概念,我在上课的开始会拿出一分钟时间帮助学生通过用柯达伊手势模唱七个基本音级来加强音高概念,时间长了学生会有音高的感觉了,所以在教唱《你早》的歌谱时得心应手。

  低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我上课经常要停下来维持纪律,而且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我总是不放心让他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在学会歌曲之后的歌舞表演来表现出歌曲环节上,我不敢让学生边唱边发挥想象,使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歌曲尽量的展现。由于一年级学生表现欲很强,经常会影响上课的纪律,所以我总是去控制他们的表现,我觉得这是会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早教学反思10

  《早》一文作者在文中有很大篇幅写腊梅花。写腊梅花开得早,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由腊梅花的开得早,自然过渡到鲁迅的“早”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向鲁迅那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描写腊梅花的句子:“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让学生反复诵读欣赏腊梅花不但外在美、色泽美,更重要的是品格美——冰清玉洁。再由腊梅花的开得早引出鲁迅的刻在书桌上的“早”字的故事,借花喻人,使腊梅花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高洁品质融为一体。

  另外,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课堂之前自己搜集有关鲁迅的人物简介和鲁迅的一篇作品《藤也先生》,让学生来说说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进一步突出鲁迅的高洁品质。让鲁迅的高洁品质刻在学生的心坎上,鞭策他们以后做人。

  同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进行分析,随堂要学生选择一处熟悉的处所,仿照这一段的写法的小练笔。

  从“爱护公物”说开去

  《早》(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一文中有一段关于鲁迅小时候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的故事。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总会给学生打上一支“预防针”——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不要在课桌上刻上“早”。有的甚至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如果发现有人在课桌上刻字,就要让他公开检讨,并处以罚款,因为破坏公物要赔偿。如果哪位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即使这样,也还有一些胆大妄为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不过不是刻字,而是用毛笔醮着油漆在课桌上写,当你批评他时,他还据理力争,振振有词——我没有刻字,只是写字,并没有破坏公物。让你哭笑不得,笔者深有体会。可是,当你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其实孩子们也是非常可爱的: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从小就勤奋好学,具有梅花的精神,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学生们崇拜伟人,学习伟人,这一点不是难能可贵的吗?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学习伟人”与“爱护公物”这一对矛盾呢?

  大禹治水的故事都听说过吧。传说在古时候,黄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于是尧就命令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采取了“堵”的方法——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虽然鲧花了九年的功夫去治水,但是终究没有驯服这匹桀骜不驯的野马。鲧也因治水无功而被斩首。后来,舜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在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基础上采取了“疏”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了。这样洪水被治服了,禹也因为治水有功而被人们推选为国王。

  “堵”可能事与愿违,“疏”也许天随人愿。上述的难题如果也采取“疏”的办法,或许就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妨这样来教育学生:“同学们,大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我们学习的是伟人的精神品质,而不是他们的小枝小节的行为,我们应该把鲁迅先生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刻在心里,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上,让我们以自己最出色的表现来向鲁迅先生证明,我们是最棒的。”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诸如“梅花奖”、“鲁迅奖”等活动,评选具有“早”字精神的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把“早”落实到实处。

  由“早”字现象我又想到了“到此一游”现象。“行万里路读万新面卷书”,旅游是一项令人心驰神往的活动,但是,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风景名胜时,总好留下点什么。“×××到此一游”这样的字迹、刻迹到处都是,不仅破坏了文物古迹,而且也使景点的观赏价值大大逊色,影响美观。所以,每个旅游景点都会有这样的警示标语:“请爱护文物”、“禁止乱涂乱画,违者罚款十元。”等等。虽然管理者加大了处罚力度和监管力度,但是也还有不少胆大妄为者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毅然”留下自己的“杰作”。其实,仔细一想,在旅游景点留下自己的签名也是一件挺有诗意的事情。摩崖石刻是不少名山大川的著名景点,当人们欣赏着历代文人墨客遗留下的.书法作品、不朽的诗篇的时候,人们总会沉浸于历史的沧桑和艺术的魅力的无限遐想之中,又有谁会站出来批评他们破坏自然景物呢?试想,当无数游客知道自己的姓名,甚至还从签名的字迹中猜想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切是多么的富有诗意啊!

  管理者如果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改变一下管理方式,变“堵”为“疏”,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一些景点旁边专门砌上一面墙,上面写着:“万人墙”、“朋友,您正在创造着历史”等之类的标语,为游客提供创作的天地。游客可以在这面墙壁上信手涂鸦,可以精雕细刻,可以写下游览时的内心感受,可以即兴作诗……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破坏文物,又教育了游客,还满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甚至不久以后还成为了不是风景的风景,岂不是一举多得?

早教学反思11

  《早》是作家吴伯萧先生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按参照参观访问的顺序写出在三味书屋的所见所想。以前教学的时候为了显示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习惯地喜欢将散文打“散”,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塞给学生。这节课上,滕老师特别注意尊重作者的行文思路,顺文而教,品味语言,激活思维,触动情感。

  1、品味语言。

  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的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学生只有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关注语言,主动积极的去思考,去品味语言。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才能不失语文味。这样的教学也才能形成阅读的敏感,才能真正使学生形成语文的能力。当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文本关键词语的品味的时候,学生才会口留余香。教学中对于“访问”、“蜡梅”、“默默地”、“轻轻地”等词语的品味注重了层次的不断深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聚焦,然后想象、感悟、探讨、议论、运用。待内化之后,再通过动情地朗读外化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容意义”的同时,不忘记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比如,对三味书屋陈设说明方法的领悟,对事物(三味书屋)与联想(几十年前上课的情形)的感受等。读读、悟悟、议议,学生的语感自然得到了增强。

  2、激活思维。

  目前的许多课堂,师生的读书成了次数的累积,没有问题的驱动,缺少层次的推进,因而学生的读书没有动力,浅尝辄止。学生持久的读书的动力来自思维的参与,没有思维的课堂是肤浅的。语文思维的呈现方式有概括、探究、品味、想象等。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质是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比如,“为什么用‘访问’”,“哪一张是鲁迅的桌子”,“为什么用‘早’字做题目”等等。这些问题闪烁着教师“问”的智慧,以问促读,以问激思,提高教学的效益。语文课堂只有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才有张力和持久的动力,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3、触动情感。

  语文与情感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情感的真切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夏丏尊先生也说文字本身没有力量,而是通过读者在心中唤醒已有的体验,形成情感的触动,进而产生了文学的.力量。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感。好的文章对于学生情感的触动和产生的力量是深远的,可以在他们的思想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文字触动情感,情感产生力量。通过读书,教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赞颂之情。通过读书,学生走进鲁迅,感悟他的早字精神——“时时早”、“事事早”,读出了对他的敬佩之情。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表达着喜爱之情、赞颂之情、敬佩之情的同时,点燃了自己的激情与豪情,在自己的心灵里刻下了属于自己的“竹”、“勤”等字。

  综上所述,这是一堂真正以文为本,讲究方法,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激活思维、触动情感行走在语言的世界里的好课。

早教学反思12

  在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开展了小班儿歌活动《小鱼》,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本次活动前,我充分地考虑到:

  一、异地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实际水平还不是很了解,教师语言的调动性要适宜,做好随机调控;

  二、内容是关于小动物的,小班幼儿最喜欢模拟、扮演各种小动物,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和表现儿歌是重点;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战性,幼儿又是首次尝试,能深入其中体验到乐趣最为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手偶教具的灵活变化

  小班幼儿喜欢动态的、真实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触摸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杖偶作为引入的教具——三条会摆动的小鱼,幼儿很快地就被三条小鱼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师的示范儿歌环节中,我利用小鱼的身份、以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的演示,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腕偶小鱼的出现再次让幼儿体验到参与游戏表演的欲望,同时也加强了幼儿手指摆动的动作练习,充分贴切儿歌中“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寓意,激发了幼儿表演兴趣。

  2、课堂语言,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也是教学活动最出彩的地方。由于是是异地授课,在和五指山市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中,语言上我做了反复的推敲。例如,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儿歌的环节中,我原本是这样设计的:师:一条小鱼在哪里游?(幼儿:在水里游。)师:我们一起说:一条小鱼水里游。在海口试教时幼儿会主动地跟读,但在当时大部分幼儿并没有主动回应,我随机把小鱼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围,进一步启发幼儿:师:小鱼想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老师进一步的动作及语言的提示让幼儿思维开始活跃,幼儿开始有了回应。

  3、根据实际,适时调整教育方案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就像我在教这首儿歌时,一心想完成预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流程,可是其中个别幼儿并不感兴趣。我不断地变换提问和调动幼儿情绪,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候,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4、动手多于动口,应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给予幼儿表现肢体模仿多于语言表述,将重点放在幼儿肢体的表现上,忽略了对幼儿语言的要求,没有给幼儿更多的说的机会。活动中,我采取了以动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动环境和游戏形式结合,在活动中创设了许多让幼儿“动”起来的机会,以延长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让幼儿对模仿小鱼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动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力求让幼儿“动”起来。但是,有些幼儿都“乖乖”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还没有真正进入积极的“动”的状态,可见,我虽然采用了一些能够让幼儿“动”的形式,但并没有赋予这些形式以真实的意义,也就谈不上积极与环境互动、主动建构。最后在儿歌跟音乐的结合中。我为了更好地配合音乐韵律节奏,让幼儿真正能感受欣赏儿歌的韵味,能真正去体会儿歌的优美。但对幼儿能力有所忽视,速度上幼儿有些跟不上。因此我应该适时的调整,为幼儿创设更多地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有效地利用手偶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节奏朗诵中,让儿歌和手偶表演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使幼儿真正能够动起来,能够在愉快地说说、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动”中体验、探索、思考、发展。

早教学反思13

  《早》这课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该课先让学生通过一个“早”字质疑,达到了三个目的:既回顾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又为下边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的“抓手”,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肯地评价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两个问题直奔重点段深入朗读课文,在读文中解疑。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早”、“梅花”、“鲁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对话中,感悟了鲁迅这一人物品质。

  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锁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阅读训练以语言训练为主,把“读”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得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地读,充分地读,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重点梳理为腊梅花的样子和“早”字的来历上。有的`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写腊梅花,与“早”字的来历有什么联系?看来,学生越来越会提问了。在体会腊梅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为人上了,我恰当运用多媒体展示腊梅花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等词语。由此感受腊梅外在的美,联想到腊梅的早,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自然流畅。在课上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效果也不错。

  不过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我设计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读还不够充分,有时为了完成预先的教学设计而忽略了课堂生成的及时处理,使课上显得有些拘束。这些都是需要我不断改进的。同时更

  欠缺的是我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出了梅花的美,学生只是说出了梅花颜色的美,由于我在预设了梅花的“形状美”,所以当学生说不到点子上的时候,我不知怎么办?我想还是让学生再读句子,再次品味,不要急着只管自己“教”。还有,为了让学生明白鲁迅的确是奋斗了一生,老师需提供资料性资源,这个资料应该提供哪些内容,什么时候出示,这些还需斟酌!

早教学反思14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一反三呢?

  每一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我先给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古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情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当小船慢慢地,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时,李白突然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决定清早就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途中,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早发白帝城》。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准备,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生字,朗读古诗并根据课后的词语解释初步理解诗意。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如,从“彩云间”三个字中你能想像到什么?学生说:“白帝山山势险峻,高耸入云。清晨,一抹朝阳映照在朝霞上,五彩的朝霞缭绕在白帝城上,给白帝城披上了美丽的霞帔。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兴奋的。”

  “以读为本”是本课的设计的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影子教学反思迎面接力教学反思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早教学反思15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做东风第一枝。

  教学重点:

  品味感悟梅花的早

  教学难点:

  课程实施: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早),上节课开始,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要用早做题目,相信学完这节课后大家一定能弄明白。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早”吗? (梅花开得很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板书:梅花、鲁迅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这两个早。

  二、品读感悟

  (一)梅花的“早”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节,画出你认为写梅花美的句子,想想梅花美在哪里。

  2、讨论交流。

  要点:

  a.“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很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出示)

  (梅花的颜色很美。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梅花的形态很美。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它的品质很美。冰清玉洁。)

  作者将梅花的颜色、外形、品质写得那样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它的美吗?指名读,评议

  b.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梅花具有“早”的精神。

  3、梅花是这样美,所以我们这些游人应轻轻的,不要惊扰了它们,禁不住发出赞叹——齐读——记住它。

  4、梅花还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花魁”。因此,历来许多文人吟颂梅花,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

  5、人们爱梅花是爱它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所以一般用它来形容人的高贵品质。你觉得是在讲谁的品德高尚?

  (二)鲁迅的“早”

  1、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早”的。课文是怎样由梅花的早写到鲁迅的早的?(过渡句)

  2、鲁迅书桌上这个早是怎样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6—8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书上空白处做上批注,可以写你从这个词中看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

  3、小组交流

  4、大组汇报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一课一练第四题

  附,补充材料

  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教学反思:

  课文《早》是著名作家吴伯箫写的一篇游记。看到这篇课文,我想起了自己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想起了教过的课文《三味书屋》,《早》与《三味书屋》相比,在写作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色,那就是借物喻人,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质,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课文之所以着力描写蜡梅花,是用蜡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

  教学中,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引出课文写了两种早——梅花开得很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两个问题直奔重点段深入朗读课文,在读文中解疑。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早”、“梅花”、“鲁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在与文本、教师对话中,学生感悟了鲁迅这一人物品质。

  对梅花“早”的理解,我抓住课文对腊梅花的描写,我让学生品味梅花的颜色美、形状美、品格美,然后让学生去领悟腊梅与“早”的关系。对于梅花的高洁,我引导学生联系描写梅花的诗词来进一步感悟,他们都能体味颇深。

  对鲁迅的“早”,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语句“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等,很容易就能感悟到,结合关于鲁迅珍惜时间补充材料,就体会得更深了。

  但是对鲁迅先生为民族事业弃医从文、以笔为枪的一生,由于学生知之甚少。所以体会不深,假如能在课前提供一些资料阅读,一定会让学生能深入理解。通过梅花与鲁迅,难道只是个“早”字的相同吗?引发学生讨论,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有了上面的教学做铺垫,学生已能理解,所以也就理解了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这里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明了要学习梅花(鲁迅)冰清玉洁的高贵的品质,作“东风第一枝”的劲头。

  在教学最后,我布置了《一棵一练》上的作业。一方面是力求做到把作业在课堂完成,另一方面是为了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巩固练习的思想,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早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早》教学反思03-24

早教学反思04-10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04-10

《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精选3篇)03-09

早部署早落实早主动01-19

早教中心教学计划06-26

《商山早行》教学设计04-06

01-24

早教老师教学心得05-29

13《早》01-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早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早教学反思

早教学反思1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走进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体会,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源于生活、学习生活。

  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就意味着人的品德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因为生活本身是综合的,综合课程的设置也就是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找到一条通向生活(社会生活)的道路。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诉说自己学习中的烦恼,学生有亲身体验,说起来既清晰又真实,让学习习惯好的同学讲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使其他学生能从中得到启示,指导自己生活。

  2贴近生活、融合生活,开通小烦恼热线。

  新课程理念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开始我便创设情境,以打电话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

  3 实践参与、走进生活,建立学习交流站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在怎样让学生明白拖拉、控制力差的'坏处,并改正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活动:

  (1)、为刘丽解决烦恼。(通过让学生自己演一演,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实践性。)然后让学生说说他的烦恼的原因所在,再说说解决的办法,从而认识到拖拉、控制力差的坏处。

  (2)、感受一分钟,认识时间的宝贵。这个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闹钟,并配上嘀嗒声,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进行捡珠子、踢毽子、抄课文、做口算的游戏,感受一分钟能干些什么事。在交流过程中让孩子深刻认识到:一分钟的价值可真大。这样一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印象和更深入地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的同时,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让学生谈自己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应用到了实际。

  4 合理利用时间。

  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请刘斌说一说自己准备怎么做,因出书上的时间安排表,再让学生学会制时间安排表,并运用投影比较两个孩子安排表的不同,使其明白要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设计出的作息表才合理,这样,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生活,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嘀嗒,嘀嗒向前跑”的儿歌声中结束本课,我想,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种子已经悄悄置于学生的心中了。

早教学反思2

  今天刚上完《早》的第二课时,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令我的心情也好不起来。静心反思,发现自己引导出了问题。在品读腊梅花的美的句子时,我直接了当对学生说:这段话中具体写了腊梅花的哪些方面?学生面对这个生硬的问题不知所措,许久才出现了几只零星的小手。难道学生没有感悟吗?不!因为学生的智慧也需我们教师激活,感悟文本更需我们教师的引领。如果课堂上多一份艺术,我想学生回馈你的定会是一双双闪着智慧的小眼睛和一只只高高扬起的小手。

  所以我做了以下调整:

  一开始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腊梅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腊梅的'美,引出文章中有关句子,在此基础上体会梅花的颜色美、姿态美,从而理解梅花的品德美。我想这种直观感受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有了感悟朗读起来也就会更认真、更投入。

早教学反思3

  “语文的着眼点不在于理解课文内容,而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这首诗的教学,就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和传承经典文化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为此,我在备课时,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自始自终,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位“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悟、自得。

  在具体操作中,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

  1、以读为主,讲读结合;

  2、媒体辅助,优化教学。

早教学反思4

  《早》是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课文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情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

  教学这一课我的程序是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教学第2课时,我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最后,我拓展延伸。

  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

  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闰土》等。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总之,本课比较难理解,但是经过我的引导和借助插图和资料,学生终于弄懂了文本内涵。

早教学反思5

  在歌曲《你早》的教唱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多次听范唱的方法。多次听,反复听,每一次听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解决了许多与学唱相关的问题后(如理解歌曲表现的意思、了解熟悉歌词,多次感受旋律等),才开始让学生开始尝试唱歌。那时学生的歌唱,才有点水到渠成的意思,比起鹦鹉学舌样的学唱似乎强了许多。

  上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如果学生记不住歌词,那要让他们完整地唱歌曲是不可能的。有许多小朋友自己已经学会了唱歌,但往往听不清他在唱什么,歌词的意思他也不懂,也表达不清楚。我以为,我们的音乐课要让小朋友学会唱一首歌,就要让他们理解歌词、记住歌词,从中得到益处,获取快乐,所以对记住歌词不能掉以轻心。一年级的孩子不识字,记住歌词要靠死记硬背,但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仅不科学,且少乐趣,所以要采取其它的.既科学又效果好的方法。

  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其意图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让小朋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早晨、朝霞、晨风等词的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些词。

  另外,我和学生一起反复多次地边做动作边念歌词,也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动作,产生联想,记忆歌词,效果不错。

  旋律和歌词都学会了,歌曲教唱的任务就差不多完成了,但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我努力选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从孩子们开心的笑声中,从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行动中,从课堂最终的达成效果来看,我想我还是比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感觉不足的是,虽然重视了音乐学习本身的一般的规律,但对音乐所能起的其它方面的教化作用略有忽视。例如,没有更多地创设一个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问早的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文明礼貌的熏陶和教育。

早教学反思6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为课中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针对学生特点,以故事引入写作背景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刚一上课,我先给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古诗的背景, 激发了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准备。

  (三)字词检测,注意字词的整合与构字规律

  检测生字时,我将 “帝”与“啼”归在一起,让学生理解“啼”的意思;写“舟”强调它做部首时,中间的横不拉透,为的是给右边的部件让位。

  (四)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唐诗交流会”。

早教学反思7

  今天上午我们班进行了第一次语言活动《老师早》,由于幼儿刚来园不久,还不懂得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没有形成有效的常规,让他们安安静静坐在椅子在听老师讲课是很困难的,针对这一情况和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我采取了表扬其他坐得好小朋友的办法,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其他小朋友就会马上坐好,个别非常好动的幼儿需要老师不断提醒。

  由于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所以要求他们“坐好了”唱歌、听故事的做法本身就没有尊重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我根据儿歌每一句的意思创编了简单易学的动作,让幼儿边说边做,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内容。这种方法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模仿太阳和小鸟的动作活泼有趣,本来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也跟着做了,通过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语言活动《老师早》是对幼儿礼貌教育一个很好的活动。我的活动目标包括

  1、能够理解儿歌内容;

  2、初步学会礼貌用语“老师早”;

  3、乐意朗诵儿歌。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幼儿发准“走”“师”“早”的读音,并让幼儿初步学会礼貌用语“老师早”。课上下来,幼儿基本都能够达到。活动过程中结合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和采取谈话的方式让幼儿掌握来园、离园的基本礼节,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阿姨、同伴问好和说再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小朋友不仅学会了儿歌,还懂得要做一名懂礼貌的'好孩子。

  附教案:

  (一)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老师早》(文学)

  (二)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儿歌内容。

  2、初步学会礼貌用语“老师早”。

  3、乐意朗诵儿歌。

  (三)活动准备: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老师早》。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1)指导语: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朋友,她叫做小宝宝,小宝宝今天来到幼儿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2、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

  (1)指导语:图片上有谁呀?(小宝宝、幼儿园、老师、太阳、鸟儿)

  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宝宝上幼儿园)

  猜猜他们会说什么?(宝宝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早)

  太阳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啊?(眯眯笑)鸟儿在做什么呀?(跟着小宝宝叫)

  老师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啊?开心的还是难过的?(开心)

  3、结合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配合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2)重点启发幼儿思考什么事让“太阳眯眯笑”“鸟儿跟着叫”。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让“太阳眯眯笑”“鸟儿跟着叫”吗?

  4、引导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结合挂图,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师:老师这边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做《老师早》,一起来听听看吧。重点帮助幼儿发准“走”“师”“早”的读音,并让幼儿初步学会礼貌用语“老师早”。

  (2)师幼朗诵儿歌。

  指导语: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看吧。

  (3)师幼再次朗诵儿歌(根据时间的许可)。

  (4)播放领域配乐儿歌《老师早》。

  师:现在我们加上音乐,一起跟着读一读。

  5、请个别幼儿说说“老师早”结束活动。

早教学反思8

  课前,让学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

  (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

  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课文本身感兴趣才愿意学,才有可能学好。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学生旧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请保留此标记。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

  (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

  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小组轮流介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代表小组进一步进行组间交流,最后是更为自由的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走近古诗朗诵会”、办一期“李白诗歌小报”等等。

早教学反思9

  1.认识理解歌词

  《你早》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第二单元的歌曲,刚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基本不认识生字,如果不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学生将不知道自己在演唱什么,所以我在教唱歌曲前先利用声势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歌词。

  2.辅助学唱曲谱

  结合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比较明显这一特点,,我把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符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展示,我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十分喜欢彩色谱,通过有趣的游戏,轻而易举的认识了各个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决了识谱难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识谱教学成为一年级学生的乐趣,《你早》中只有do,mi,sol,la学生很快就认全了

  3.利用柯达伊手势来认识音高

  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基本没有音高概念,我在上课的开始会拿出一分钟时间帮助学生通过用柯达伊手势模唱七个基本音级来加强音高概念,时间长了学生会有音高的感觉了,所以在教唱《你早》的歌谱时得心应手。

  低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我上课经常要停下来维持纪律,而且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我总是不放心让他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展开小组讨论。在学会歌曲之后的歌舞表演来表现出歌曲环节上,我不敢让学生边唱边发挥想象,使学生的`音乐思维通过歌曲尽量的展现。由于一年级学生表现欲很强,经常会影响上课的纪律,所以我总是去控制他们的表现,我觉得这是会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早教学反思10

  《早》一文作者在文中有很大篇幅写腊梅花。写腊梅花开得早,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由腊梅花的开得早,自然过渡到鲁迅的“早”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向鲁迅那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描写腊梅花的句子:“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让学生反复诵读欣赏腊梅花不但外在美、色泽美,更重要的是品格美——冰清玉洁。再由腊梅花的开得早引出鲁迅的刻在书桌上的“早”字的故事,借花喻人,使腊梅花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高洁品质融为一体。

  另外,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课堂之前自己搜集有关鲁迅的人物简介和鲁迅的一篇作品《藤也先生》,让学生来说说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进一步突出鲁迅的高洁品质。让鲁迅的高洁品质刻在学生的心坎上,鞭策他们以后做人。

  同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进行分析,随堂要学生选择一处熟悉的处所,仿照这一段的写法的小练笔。

  从“爱护公物”说开去

  《早》(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一文中有一段关于鲁迅小时候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的故事。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总会给学生打上一支“预防针”——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不要在课桌上刻上“早”。有的甚至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如果发现有人在课桌上刻字,就要让他公开检讨,并处以罚款,因为破坏公物要赔偿。如果哪位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即使这样,也还有一些胆大妄为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不过不是刻字,而是用毛笔醮着油漆在课桌上写,当你批评他时,他还据理力争,振振有词——我没有刻字,只是写字,并没有破坏公物。让你哭笑不得,笔者深有体会。可是,当你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其实孩子们也是非常可爱的: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从小就勤奋好学,具有梅花的精神,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学生们崇拜伟人,学习伟人,这一点不是难能可贵的吗?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学习伟人”与“爱护公物”这一对矛盾呢?

  大禹治水的故事都听说过吧。传说在古时候,黄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于是尧就命令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采取了“堵”的方法——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虽然鲧花了九年的功夫去治水,但是终究没有驯服这匹桀骜不驯的野马。鲧也因治水无功而被斩首。后来,舜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在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基础上采取了“疏”的方法——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了。这样洪水被治服了,禹也因为治水有功而被人们推选为国王。

  “堵”可能事与愿违,“疏”也许天随人愿。上述的难题如果也采取“疏”的办法,或许就会迎刃而解。我们不妨这样来教育学生:“同学们,大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我们学习的是伟人的精神品质,而不是他们的小枝小节的行为,我们应该把鲁迅先生的这种精神深深地刻在心里,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上,让我们以自己最出色的表现来向鲁迅先生证明,我们是最棒的。”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诸如“梅花奖”、“鲁迅奖”等活动,评选具有“早”字精神的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把“早”落实到实处。

  由“早”字现象我又想到了“到此一游”现象。“行万里路读万新面卷书”,旅游是一项令人心驰神往的活动,但是,不少人,特别是青少年在欣赏风景名胜时,总好留下点什么。“×××到此一游”这样的字迹、刻迹到处都是,不仅破坏了文物古迹,而且也使景点的观赏价值大大逊色,影响美观。所以,每个旅游景点都会有这样的警示标语:“请爱护文物”、“禁止乱涂乱画,违者罚款十元。”等等。虽然管理者加大了处罚力度和监管力度,但是也还有不少胆大妄为者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毅然”留下自己的“杰作”。其实,仔细一想,在旅游景点留下自己的签名也是一件挺有诗意的事情。摩崖石刻是不少名山大川的著名景点,当人们欣赏着历代文人墨客遗留下的.书法作品、不朽的诗篇的时候,人们总会沉浸于历史的沧桑和艺术的魅力的无限遐想之中,又有谁会站出来批评他们破坏自然景物呢?试想,当无数游客知道自己的姓名,甚至还从签名的字迹中猜想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切是多么的富有诗意啊!

  管理者如果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改变一下管理方式,变“堵”为“疏”,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一些景点旁边专门砌上一面墙,上面写着:“万人墙”、“朋友,您正在创造着历史”等之类的标语,为游客提供创作的天地。游客可以在这面墙壁上信手涂鸦,可以精雕细刻,可以写下游览时的内心感受,可以即兴作诗……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破坏文物,又教育了游客,还满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甚至不久以后还成为了不是风景的风景,岂不是一举多得?

早教学反思11

  《早》是作家吴伯萧先生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按参照参观访问的顺序写出在三味书屋的所见所想。以前教学的时候为了显示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习惯地喜欢将散文打“散”,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塞给学生。这节课上,滕老师特别注意尊重作者的行文思路,顺文而教,品味语言,激活思维,触动情感。

  1、品味语言。

  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的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学生只有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关注语言,主动积极的去思考,去品味语言。这样的教学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才能不失语文味。这样的教学也才能形成阅读的敏感,才能真正使学生形成语文的能力。当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文本关键词语的品味的时候,学生才会口留余香。教学中对于“访问”、“蜡梅”、“默默地”、“轻轻地”等词语的品味注重了层次的不断深入,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聚焦,然后想象、感悟、探讨、议论、运用。待内化之后,再通过动情地朗读外化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滕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容意义”的同时,不忘记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比如,对三味书屋陈设说明方法的领悟,对事物(三味书屋)与联想(几十年前上课的情形)的感受等。读读、悟悟、议议,学生的语感自然得到了增强。

  2、激活思维。

  目前的许多课堂,师生的读书成了次数的累积,没有问题的驱动,缺少层次的推进,因而学生的读书没有动力,浅尝辄止。学生持久的读书的动力来自思维的参与,没有思维的课堂是肤浅的。语文思维的呈现方式有概括、探究、品味、想象等。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质是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比如,“为什么用‘访问’”,“哪一张是鲁迅的桌子”,“为什么用‘早’字做题目”等等。这些问题闪烁着教师“问”的智慧,以问促读,以问激思,提高教学的效益。语文课堂只有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才有张力和持久的动力,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

  3、触动情感。

  语文与情感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情感的真切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夏丏尊先生也说文字本身没有力量,而是通过读者在心中唤醒已有的体验,形成情感的触动,进而产生了文学的.力量。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感。好的文章对于学生情感的触动和产生的力量是深远的,可以在他们的思想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文字触动情感,情感产生力量。通过读书,教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赞颂之情。通过读书,学生走进鲁迅,感悟他的早字精神——“时时早”、“事事早”,读出了对他的敬佩之情。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表达着喜爱之情、赞颂之情、敬佩之情的同时,点燃了自己的激情与豪情,在自己的心灵里刻下了属于自己的“竹”、“勤”等字。

  综上所述,这是一堂真正以文为本,讲究方法,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激活思维、触动情感行走在语言的世界里的好课。

早教学反思12

  在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开展了小班儿歌活动《小鱼》,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本次活动前,我充分地考虑到:

  一、异地借班上课,对幼儿的实际水平还不是很了解,教师语言的调动性要适宜,做好随机调控;

  二、内容是关于小动物的,小班幼儿最喜欢模拟、扮演各种小动物,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儿歌和表现儿歌是重点;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战性,幼儿又是首次尝试,能深入其中体验到乐趣最为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手偶教具的灵活变化

  小班幼儿喜欢动态的、真实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触摸的。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杖偶作为引入的教具——三条会摆动的小鱼,幼儿很快地就被三条小鱼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师的示范儿歌环节中,我利用小鱼的身份、以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的演示,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加深幼儿对儿歌的印象。

  腕偶小鱼的出现再次让幼儿体验到参与游戏表演的欲望,同时也加强了幼儿手指摆动的动作练习,充分贴切儿歌中“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寓意,激发了幼儿表演兴趣。

  2、课堂语言,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也是教学活动最出彩的地方。由于是是异地授课,在和五指山市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活动中,语言上我做了反复的推敲。例如,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儿歌的环节中,我原本是这样设计的:师:一条小鱼在哪里游?(幼儿:在水里游。)师:我们一起说:一条小鱼水里游。在海口试教时幼儿会主动地跟读,但在当时大部分幼儿并没有主动回应,我随机把小鱼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围,进一步启发幼儿:师:小鱼想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说:一条小鱼水里游。老师进一步的动作及语言的提示让幼儿思维开始活跃,幼儿开始有了回应。

  3、根据实际,适时调整教育方案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的`运用。就像我在教这首儿歌时,一心想完成预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流程,可是其中个别幼儿并不感兴趣。我不断地变换提问和调动幼儿情绪,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总是以孩子学到了多少内容来定义他的学习到底好还是坏。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幼儿园的学习,我们并不是要让孩子学到多少,而是要积极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满足和享受到乐趣,进而使这种满足和乐趣成为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有时候,我们教师也无须特别钟情于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而是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兴趣的需要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及方案。

  4、动手多于动口,应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给予幼儿表现肢体模仿多于语言表述,将重点放在幼儿肢体的表现上,忽略了对幼儿语言的要求,没有给幼儿更多的说的机会。活动中,我采取了以动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动环境和游戏形式结合,在活动中创设了许多让幼儿“动”起来的机会,以延长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让幼儿对模仿小鱼摇摇尾巴点点头的动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力求让幼儿“动”起来。但是,有些幼儿都“乖乖”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还没有真正进入积极的“动”的状态,可见,我虽然采用了一些能够让幼儿“动”的形式,但并没有赋予这些形式以真实的意义,也就谈不上积极与环境互动、主动建构。最后在儿歌跟音乐的结合中。我为了更好地配合音乐韵律节奏,让幼儿真正能感受欣赏儿歌的韵味,能真正去体会儿歌的优美。但对幼儿能力有所忽视,速度上幼儿有些跟不上。因此我应该适时的调整,为幼儿创设更多地语言表达的机会。同时有效地利用手偶游戏将其融合在儿歌节奏朗诵中,让儿歌和手偶表演成为一个结合点,给幼儿一个新的刺激,从而使幼儿真正能够动起来,能够在愉快地说说、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动”中体验、探索、思考、发展。

早教学反思13

  《早》这课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该课先让学生通过一个“早”字质疑,达到了三个目的:既回顾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又为下边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的“抓手”,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肯地评价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两个问题直奔重点段深入朗读课文,在读文中解疑。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早”、“梅花”、“鲁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对话中,感悟了鲁迅这一人物品质。

  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锁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阅读训练以语言训练为主,把“读”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得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地读,充分地读,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重点梳理为腊梅花的样子和“早”字的来历上。有的`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写腊梅花,与“早”字的来历有什么联系?看来,学生越来越会提问了。在体会腊梅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为人上了,我恰当运用多媒体展示腊梅花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等词语。由此感受腊梅外在的美,联想到腊梅的早,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自然流畅。在课上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效果也不错。

  不过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我设计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读还不够充分,有时为了完成预先的教学设计而忽略了课堂生成的及时处理,使课上显得有些拘束。这些都是需要我不断改进的。同时更

  欠缺的是我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出了梅花的美,学生只是说出了梅花颜色的美,由于我在预设了梅花的“形状美”,所以当学生说不到点子上的时候,我不知怎么办?我想还是让学生再读句子,再次品味,不要急着只管自己“教”。还有,为了让学生明白鲁迅的确是奋斗了一生,老师需提供资料性资源,这个资料应该提供哪些内容,什么时候出示,这些还需斟酌!

早教学反思14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题目的意思是: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全诗通过描绘作者从白帝城到江陵时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喜悦欢畅的心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升腾情感,并能举一反三呢?

  每一首诗都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或诗人的心境。我先给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古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情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当小船慢慢地,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时,李白突然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获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决定清早就从白帝城出发,返回江陵。途中,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早发白帝城》。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诗意作好准备,为朗读教学酝酿情感。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生字,朗读古诗并根据课后的词语解释初步理解诗意。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想象。如,从“彩云间”三个字中你能想像到什么?学生说:“白帝山山势险峻,高耸入云。清晨,一抹朝阳映照在朝霞上,五彩的朝霞缭绕在白帝城上,给白帝城披上了美丽的霞帔。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兴奋的。”

  “以读为本”是本课的设计的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影子教学反思迎面接力教学反思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早教学反思15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做东风第一枝。

  教学重点:

  品味感悟梅花的早

  教学难点:

  课程实施: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早),上节课开始,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要用早做题目,相信学完这节课后大家一定能弄明白。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早”吗? (梅花开得很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板书:梅花、鲁迅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这两个早。

  二、品读感悟

  (一)梅花的“早”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节,画出你认为写梅花美的句子,想想梅花美在哪里。

  2、讨论交流。

  要点:

  a.“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很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出示)

  (梅花的颜色很美。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梅花的形态很美。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它的品质很美。冰清玉洁。)

  作者将梅花的颜色、外形、品质写得那样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它的美吗?指名读,评议

  b.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梅花具有“早”的精神。

  3、梅花是这样美,所以我们这些游人应轻轻的,不要惊扰了它们,禁不住发出赞叹——齐读——记住它。

  4、梅花还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花魁”。因此,历来许多文人吟颂梅花,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

  5、人们爱梅花是爱它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所以一般用它来形容人的高贵品质。你觉得是在讲谁的品德高尚?

  (二)鲁迅的“早”

  1、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鲁迅“早”的。课文是怎样由梅花的早写到鲁迅的早的?(过渡句)

  2、鲁迅书桌上这个早是怎样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6—8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在书上空白处做上批注,可以写你从这个词中看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什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

  3、小组交流

  4、大组汇报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作业

  一课一练第四题

  附,补充材料

  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教学反思:

  课文《早》是著名作家吴伯箫写的一篇游记。看到这篇课文,我想起了自己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想起了教过的课文《三味书屋》,《早》与《三味书屋》相比,在写作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色,那就是借物喻人,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质,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课文之所以着力描写蜡梅花,是用蜡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

  教学中,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引出课文写了两种早——梅花开得很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是怎样写梅花‘早’的”、“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两个问题直奔重点段深入朗读课文,在读文中解疑。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早”、“梅花”、“鲁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在与文本、教师对话中,学生感悟了鲁迅这一人物品质。

  对梅花“早”的理解,我抓住课文对腊梅花的描写,我让学生品味梅花的颜色美、形状美、品格美,然后让学生去领悟腊梅与“早”的关系。对于梅花的高洁,我引导学生联系描写梅花的诗词来进一步感悟,他们都能体味颇深。

  对鲁迅的“早”,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语句“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等,很容易就能感悟到,结合关于鲁迅珍惜时间补充材料,就体会得更深了。

  但是对鲁迅先生为民族事业弃医从文、以笔为枪的一生,由于学生知之甚少。所以体会不深,假如能在课前提供一些资料阅读,一定会让学生能深入理解。通过梅花与鲁迅,难道只是个“早”字的相同吗?引发学生讨论,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有了上面的教学做铺垫,学生已能理解,所以也就理解了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这里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明了要学习梅花(鲁迅)冰清玉洁的高贵的品质,作“东风第一枝”的劲头。

  在教学最后,我布置了《一棵一练》上的作业。一方面是力求做到把作业在课堂完成,另一方面是为了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巩固练习的思想,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