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集合1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
初次邂逅这本书,应该是在高中,看着同班的一个女同学拿着一红色封面的书,上面写着“穆斯林的葬礼”,我当时有些纳闷,怎么一本介绍少数民族葬礼的书怎么这么厚,而且她还读得这么起劲。现在想来,那时的范的望文生义的错误不少,在那种阅读极度匮乏的中学时代,很多书大都只知道名字,很容易就按字面意思来解释了。原来以为《简爱》是教人如何“简单恋爱”,《牛虻》是介绍一种叫“牛虻”的动物,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对它们敬而远之。
不过读完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当年那个同学会这么着迷。其实很难说这本书有什么很奇特的地方,但是它有着矛盾文学奖的殊荣,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这本小说对我而言,很像是一曲很轻快安静的牧歌,很清新,任何时候去读,都可以唤起那种关于青春,关于奋斗,关于生活,关于家人,最干净的记忆,即便是在我如今不再相信任何童话的年纪。
书里面的主角应该是韩子奇和韩新月父女,全书又分别以这两个人为主线,两头并进,不同的两个系列,交叉分布,读者的时候,常有时空交错之感。虽然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历史背景对于故事的演进有很大影响,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仍旧是美好的爱情,两代人在不同时空下,截然不同的爱情。
韩子奇在一开始的时候娶了梁冰玉的姐姐,生下儿子天星,后来和梁冰玉在伦敦避难的时候,两人之间也产生了爱情,最终有了女儿韩新月。当战争结束,一家人团聚的时候,梁冰玉把女儿留在家中,独自出走。故事的另一部分就是韩新月的爱情,她和他年轻的大学班主任在彼此相处中,互生爱慕。几乎所有凄美的爱情会遭遇的,他们都有,双方父母的`反对,反动的社会风俗,可惜的是这些爱情最终没有一一个抗争或者妥协的悲剧结束,十八岁正当豆蔻年华的新月,因为先天心脏病,未曾开放便已经凋谢。如果说,全书的高潮是新月离开的时候,我想作者达到了这个目的,看着一个曾经那么鲜活的的女孩,就这样匆匆离去,没有人会不动心。
韩新月这样的女孩子,我想任何人都会喜欢的,她文静、优秀,聪明、勤奋,知书达理、浑身散发这一种蓬勃的青春朝气,如果楚雁潮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疑是世间最幸福事。世间事情多不凑巧,往往错过的,人这一生,又岂止爱情。“有些事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成长像是一个悖论,我们只有经历过,失去过什么,才会发现我曾经多么看重那些东西,看是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带着这种悔悟从头来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2
合上书,心里是满满的悲伤,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破坏给人看,所以悲剧更加令人震撼。的确,《穆斯林的葬礼》就是如此。韩新月,那个才华卓然、聪颖善良的女孩,就像一块真正的玉,莹莹的散发着难以演示的光润,却早早地陨落了。当这个年轻、美好的生命离去的时候,留给她身边的人,不是悲哀,不是哀痛,而是空白,因为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这是月和玉交织的一个世界,如此美好的两件东西,他们代表着生活中的真、善、美。有韩子奇对玉艺术的孜孜以求,追逐玩思之真;有玉儿对爱情奋力争取的情之真;有新月对人宽容待人的和善之美;有楚雁朝墓前拉小提琴的意境之美。月是虚无缥缈的,是阴晴难测的,但却是恒久不变的、亘古长存的。玉是真实可及的,是可以拥有的,却是脆弱易碎的。生活中哪一个更重要,是短暂的拥有,还是永恒追求?
生活往往复杂的多,真与假、短暂与永恒、是与非并不是那么清晰地按照它本来的面目呈现在我的面前。新月的妈妈为了儿子的幸福,竟然亲手拆散了儿子与其女友的美好爱情。虽然她为儿子挑中了媳妇——新月的同学,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孩,儿子成亲后的生活也算幸福,但是这样的穷尽计谋、舍近取远的做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生活是不是有另一条更平坦的路可以走呢?新月的爸爸——韩子奇,那个玉石界的传奇人物。他穆斯林的身份不容置疑,他对玉的执着追求无可否认,但是他却完全不是什么穆斯林,令其执著一生的玉器也聚聚散散。人可以成为暂时玉器的主人,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乃至几十年,但是玉文化,那是一条流淌的河,他不语于某个人。楚雁朝、韩新月,这两个可爱的.人,他们是师生、恋人,更是知心朋友。楚雁朝知道新月的病情,他不顾世俗的眼光、旧礼法的约束,依然决定付出自己全部的爱,给予爱人短暂的幸福与甜蜜。新月,那个纯真聪慧的女孩,顽强地活着,为了亲人 爱人努力的与病魔战斗,幸福和甜蜜是短暂的,年轻的生命一闪而过,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成为了永恒。
当新月年经的身体被埋入深土,似乎所有人的心都被狠狠抽了一下,绝望的气息弥散在人群中,当楚雁朝几十年孜然一身,独自守候着爱人的墓碑,拉动小提琴,琴声如泣如诉,某种欣慰、希望、温暖的温情又重新注入到每个人心中。
或许生活本来就是捉摸不定的;执著一生的东西会在某个瞬间释然;毕生守候的东西会在霎那间放弃;煎熬中等待的东西会成为永久的纪念;痛苦中挣扎的东西会成为真正的美好。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3
《穆斯林的葬礼》很长很长,整整三天,我都沉浸在它的痛苦或快乐中不能自拔。初次看到他的封面,便被“葬礼”二字深深震撼,这该是何等的悲伤,才能托得起葬礼的凝重!
这篇小说中,最悲情的人物便是梁君璧。儿时的她,有爱她的父母,有亲爱的妹妹,还有温柔的子奇哥哥,就算双亲去世,还有相依为命的妹妹,韩子奇也是爱他护她的丈夫。可当丈夫从英国归来,他手中挽着的却是自己的妹妹,她彻底崩溃,她开始变得疯狂。她遭遇了不幸,她便使更多的人遭遇不幸。她让最爱的儿子错失所爱,她让活泼的新月含恨而终,相依为命的妹妹与她反目成仇,最爱的丈夫离她远去,珍宝斋的百年基业因她化为灰土。他的亲人子女因她人生变得一片混乱,可她又何尝不是一个可怜人呢?
其次,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冰玉的自由奔放与新月的活泼灵动,她们是一对相似的母女,都有着新式的思潮,有敢于冲破世俗的勇气,然而,现实却是多么的无奈!冰玉与韩子奇在英国相依为命,找到了命中的真爱,可他们的爱却不被世俗允许,在姐姐的逼迫之下,她只能远走他乡,被迫与骨肉至亲分离。新月与楚雁潮爱的真诚,爱的热烈,却被楚雁潮的汉人身份生生阻断,他们的爱最终也只能在新月死后无奈画上句点。
韩子奇,终生追逐着玉,为了玉,他娶了自己师傅的女儿梁君壁,为了玉,他不惜拜伪君子蒲绶昌为师;为了玉,他不惜丢下子女独自前往英国;为了玉,他放弃真爱;为了玉,他对妻子言听计从,间接毁了自己和子女的幸福。他的一生都在追逐着玉,却不知在这过程中他早已丢失了幸福。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不完美,悲情的让人想要落泪。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便是让我们在悲情之外看到了希望,在黑暗之中看到了光亮。
那一个个鲜活而又饱满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而那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悲歌,正是对那个时代深情的控诉,韩子奇一生为玉痴狂,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如玉般的纯洁明净的追求。
小说最终以葬礼结束,我想,是否可以看作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盼,黑暗的旧社会在葬礼中必将消失殆尽,光明的新世纪必将来临。
月魂玉魄于百年之外悠悠而来,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感动,深深的思索。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4
很早以前听过这本书,不知道里面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是中国作品,却对它的名字产生了兴趣,迫切地想读一读。
在图书馆借了本,拿到手的感觉是,够厚,够破,有的人不喜欢读旧书,我倒还好,觉得图书馆的书越旧证明越多人读过,越是好书,如果借到不好的书,往往翻几页就还了,书是新的,当然这只是个人理解。
刚开始看的时候,除了新月的报考,其他的地方感受的是挺平和的,包括梁亦清一家清贫却安静的日子,然而,事情开始有了各种转折,有了冲突,有了悬念,看到最后,是满心的揪心,看到一半的时候实在忍不了了,先百度了故事梗概,可是真正看到那一章一节的时候,心里还是堵得慌。其实就是一个悲剧,或者说是一个个的悲剧组成了这个冗长的故事,三段夭折了的爱情:玉儿和韩子奇,天星和小容子,新月和楚雁潮,每一段都有让人唏嘘的地方,说到底是璧儿的霸道,她不容许她们每一对在一起,她总有自己的理由。
这个女人小的时候是可爱的,有灵气的,可是越长大越变成了一个跋扈的女人,她的无知是那个年代赋予的,她没有读过书,没有玉儿那样开放的前沿的思想,可以把人生都上升到精神层面,她只是个普通妇人,算计着她的小日子,不关心政治,只关心丈夫孩子,有她自己的执着和计较。
可是无论如何,我还是理解不了玉儿的,我理解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所造成的错乱,可是我认为,不管是怎样的爱情,都应以不伤害另外一个家庭为底线的,否则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那是自私的代价。作为妹妹,她抢了姐姐的丈夫;作为母亲,她的离开以及留下的那封信最后断送了女儿的性命,缺席的那么多年的母爱,不是白发苍苍在新月生日拎块蛋糕就能弥补的.,别说苦衷,所谓苦衷都是拿来在傻眼了时叙述的借口。
整个一个大悲剧,唯一让人暖暖的是那个甚至有点木讷的天星,他不管上一代到底是神马情况,只是心疼妹妹,每次看他疼新月的时候,都想拥有这样一个哥哥。
新月是幸福的,在最风华正茂的时候离开了,可她拥有那么疼她的天星,那么爱她的楚雁潮。若干年后,她爱的男人还会在她生日的时候去她的墓前拉她喜欢的小提琴曲子,对一个女人而言,这已足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5
他曾经是拥有一切的人:儿女双全,家业宏大,被人誉为“玉王”,却因为命运、因为时代、因为自己的欲望,又失去了这一切:女儿因病去世,妻子的不理解,玉器被毁……失去不如从未得到过,这些打击着他,使得他躺倒在病床上,悔恨地回忆起自己与妻妹梁冰玉的秘密,质问着自己:我还是一个合格的穆斯林吗?他,就是韩子奇,又名易卜拉欣,是巴巴用先知给他命的名字。
韩子奇的一生就像他的产业——玉器一样,不断地遭受打击,却又不断地爬起来奋斗:当他得知师父的玉器店被坏人暗算后,他下定决心忍辱负重地去给仇人当学徒复仇;但他一直想得到的,却从未得到过:他一生的挚爱,梁冰玉,在生下私生女新月后便失去了踪影;他的命根子,收藏多年的玉器,却终究是被革命党毁了……他痛苦,他悔恨,他一辈子再也没见过他的玉儿了;他恐惧,他遗憾,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去见真主了……韩子奇与梁冰玉的爱情悲剧间接地映射了新月与楚雁潮的结局。这就是自由地追求爱情的后果吗?真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性的无奈!
可是,作者霍达所批判的迂腐无知的韩太太就真的如她所言破坏了儿子的爱情,拆散了子奇与梁冰玉,是一个可恨可怜的大恶人吗?不是!对新月冷漠无情?可正是她,从小养大了丈夫与妹妹,自己最亲的亲人的私生女:她心里肯定如被刀割般痛苦,因为看到新月的每一眼就会让她想到家里不可外扬的丑闻;她肯定羞愧难当,却又对二人无比失望;她的纠结,她的痛楚,她的无助却从来没有成为抚养新月长大的阻碍!破坏了儿子的爱情?可正是她,让儿子天星成为这本书里唯一一个拥有着美好结局的人物:他有贤惠的妻子,有可爱的孩子……弄垮了家业?思想陈腐封建?这些指控,是对一个从未有机会出过国,从未接触过新鲜思维的女子的指控,更是对一个在这样混乱的.社会环境之下,仍然坚强地傲立在战火之中,张开弱小的双臂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家庭和产业的女人的指控!相比韩夫人,梁冰玉又为这个家做过什么呢?她逃离了一切的责任和担当,如胆小鬼似的躲在美国,自己避开了黑暗可怕的社会,却留下自己的家人在地狱中挣扎、奋斗、流血!
曾经的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了灰烬。韩子奇,带着他的玉和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就这样永远地消失在那个葬礼之中,那个只属于穆斯林的葬礼中。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6
读完这本《穆斯林的葬礼》,感触很深。窥探这本书,能看到人性的弱点,能品到人生的无奈,更能悟到生命的价值。
读完后,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作者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形象都是让人充满激情的。世俗的人们为成熟漂亮,处处透露着乖巧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富有职责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愤慨后,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自己。梁冰玉应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了,因为那个以前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独自漂泊他乡。
在这本书里,你会找到两条不一样的人生道路,虽然他们最终归结到了一齐,命运却是如此的相似。
穆斯林,这个词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这两个字,往往流露着某种神秘。于是,人们对它的葬礼似乎更会产生一种神秘感。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将读者引入了他的圈套,一步步走近人生的哀歌。韩子奇从流浪而来,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诞生,是命运将她送别在一段动人的感情故事里;新月的母亲也在结束流浪之后,才找寻到一点往昔的`生活痕迹。而对于任何人来说,流浪本来就意味着哀愁。而流浪,最终以葬礼为终点,结束了它那铁一样的步伐。
仍旧是两条人生路。一条是恩怨分明的不归路,一条是爱恨情仇的死胡同。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韩子奇就注定要为此而演绎一段纠结的故事。家恨与国宝联系在一齐,即使在那些宝玉漂流国外,遭受二战洗礼的时候,家,却因距离产生了更多的恨。读者同情新月,也同情韩子奇。有些东西是无法预料的,新月的诞生,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然而,新月却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是一个狂乱的时代,她的师生之恋只有走向死亡。生命在命运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葬礼”却由此而来。我在韩子奇说要忍辱投向仇人的时候就闻见了“葬礼”的味道;而在新月临死的时候,“葬礼”终于迎来了高潮。
读完这本书,会发现胸中有股难以释怀的悲痛。作者最终以一段冷清的描述让新月的母亲再次出场,这但只是让所有人的心中更添几分灰霾。许多事情已经过去,再找回来时却是早已失去的那部分生命所鸣出的绝唱罢了。《穆斯林的葬礼》能给人留下的,不单单是悲戚的冲动和直击心头的颤抖,它能够教会我们的,还有那一份纯真的对于命运的卑微。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7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合上了这本书。最终,《穆斯林的葬礼》看完了,无法抑制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心灵深深地被震撼,自我的喜怒哀乐,全被牵引着,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仍然在我脑海中徘徊。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一样时代、有着不一样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感情杯具。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古老的“博雅”宅,出了“玉魔”“玉王”;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爱恨交织;北大未明湖畔的月影,穆斯林墓地里的白玉石碑。楚雁潮、韩新月,生死离别。最终,玉儿在墓地中缓缓穿行,满脸沧桑地抬起头发现天空中出现一轮新月。
“泪水洒在黄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来,躺在新月将长眠的地方,没有力气再起来了,不愿意离开那里了!”读到这,我又梗咽了。命运的安排,把他们分开了,但他们的感情是伟大的。韩新月,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聪慧而美丽,却在还未绽放时就过早的调谢。令人惋惜悲伤。在她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大外语系,并找到了爱的归宿时,死神也正在向她悄悄走来,先天的疾病夺去了她的肉体生命。那一首《梁祝》还在耳边回荡,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梁君璧,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在我眼里是她可恶的`,自私的。她把亲生儿子天星的感情毁了,也差点毁了新月的感情。对于母亲精心布置的婚姻,孝子天星又能怎样办呢?韩子奇,辛辛苦苦把持了一生的奇珍斋没了,那些和他同生共死的藏玉也在中毁于一旦,他的心死了,含着对女儿的爱和对梁冰玉深深的思念而死了。
回过头来想想自我,与书中主人公的命运相比,我们是幸运的,至少我们还拥有生存的权利,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或许你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可是越过了这些鸿沟,我们还能潇洒地走下去。所以,请珍爱生命,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8
霍达说:“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愿意相信,是因为读者在阅读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经历,和作者共同创造了文学。”的确,能令人内心产生巨大波澜、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洗礼般的作品,总是让人爱不释手。
读罢《穆斯林的葬礼》,我宛若置身那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与书中血肉鲜明的人物共同经历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顿悟自己的爱情葬送在母亲手中时,满腔怒火,他想为他尚未来得及结果就已被厉风刮残的花朵般的爱情讨个说法,只是,他不能。他知道母亲爱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给了他。所以,他只能行尸走肉般游荡在街上,任凭雨点在他身上肆虐,任由无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让一切把他狠狠打击。他是家中长子,他的不满与委屈只能在这倾盆大雨中洗净,大雨过后,他还是要面对一切,但是,在风吹雨打中,他的腰杆更加挺拔傲然,证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汉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八九,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干呢?一场撕心裂肺过后,即使拖着残躯,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显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对待坎坷坚韧。
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世上,也只能赤条条归于黄土。韩子奇在云游传教的途中,在前往麦加朝觐的途中,被虚幻的凡尘蒙蔽了双眼,在珠宝钻翠、奇石美玉中度过了自己痴迷的一生。直至弥留之际,他才醒悟过来,可是,人生的路已经不能返回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惫的.躯壳,一个空虚无物的灵魂,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我们总会迷恋一些东西,甚至为此而干出骇人惊俗的事情来,可是我们终究会明白,刻骨铭心或如痴如醉,终会被时间洗刷得不留痕迹。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说:“谁造出东西来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坚固?掘墓的人!因为他造的房子可以一直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后会有天堂、轮回,我只知道人死了,便是死了。无论生前富贵辉煌与否,都只能化为一抔黄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点明白佛家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味了。当你的心灵不被繁华世俗所约束时,也就无需净化心神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9
这是月和玉交织的一个世界,如此美好的两件东西,他们代表着生活中的真、善、美。有韩子奇对玉艺术的孜孜以求,追逐玩思之真;有玉儿对爱情奋力争取的情之真;有新月对人宽容待人的和善之美;有楚雁朝墓前拉小提琴的意境之美。月是虚无缥缈的,是阴晴难测的,但却是恒久不变的、亘古长存的。玉是真实可及的,是可以拥有的,却是脆弱易碎的。生活中哪一个更重要,是短暂的拥有,还是永恒追求?
我是不喜欢悲剧的,因为悲剧看了让人很压抑,而这本书展现给我的就是一个大大的悲剧,书中的`人物,故事,在宗教的背景的笼罩下,显得更加的悲凉,我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中,没有宗教信仰的束缚,没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是故事中的韩子奇,我会如何,是视玉为命,还是自由自在为了自己而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呢。对于韩子奇这个人物我是持中立的态度的。抛去他和冰玉的故事,韩子奇算是一个成功的人物,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到后来的“玉王”,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积极进取和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在“汇远斋”忍辱负重三年,即使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他都能偷学英语,总结经商的经验,可见他的忍耐力和他强烈的求学欲望。
如果不是战争,韩子奇和梁冰玉就不会离乡背井来到英国;如果不是战争让国内的亲人音讯全无,却在一个暗黑的圣诞节收到蒲寿昌冒充的“家信”告诉他:奇珍斋倒闭,君璧和天星已经离家,是死是活不得而知,让他万念俱灰,那就不会有悲剧地和冰玉的结合以及后来的新月的悲剧;如果不是战争,真诚热情地爱着冰玉的奥利佛,就不会在轰炸伦敦的炮弹中死去。
本是幸福的家,却因战争东西两隔,跨越了近半个地球。北平,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中沦陷了;伦敦,在希特勒的轰炸下几乎变成了废墟,在失去亲人的沉重打击下,韩子奇玉梁冰玉恋爱了,这是抚平伤痛的安慰,然而这又是不尽人伦的,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一个又一个的悲剧,不经令我深思、究竟谁是对的?
这是历史长河进程中必经的痛苦,透过这本书,细细思考:每个人的命运如涓流入海最终会汇成人类的历史长河,而历史的滚滚长河又是那么无情,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做任何停留、改变。在晶莹的“玉河”中,在动荡的社会巨变中,谁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谁又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人们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挣扎起自己生命的浪花。
趟过这条晶莹的玉河,我分明看见,这是穆斯林的葬礼,也是个人的不幸。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0
《穆斯林的葬礼》叙述了北京城中两代人的命运,交叉描述,最后汇在一起。
在这本书中,我对梁君璧的印象非常深。
她的父亲梁玉清是位手艺高超的琢玉匠人,收留了孤儿韩子奇。在一夜之间,梁玉清因琢玉而逝,此时的梁君璧是坚强而有主见的。她在仇人面前不卑不亢,安葬了父亲,以卖茶撑起这个家,照顾妹妹与母亲,后又解开误会,嫁给韩子奇。
但后来发生的种种变故,使得中年的梁君璧成了一个固执、专权的人。
为了为儿子办一场风光的婚礼,她逼着韩子奇卖玉;为了掌控儿子的命运,梁君璧设计拆散了儿子与他所爱的人,使他娶了自己选的姑娘;为了宗教信仰,她宁愿女儿(实际上是她妹妹的女儿)死,也不让女儿与爱的人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我认为,梁君璧后来变成一个独断专行、心思深重的人,与她遭遇的背叛有关。在战争期间,她的丈夫韩子奇与妹妹梁冰玉远赴英国,多年后回来时,他们却已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最后梁冰玉留下女儿,独自去了英国,梁君璧争回了丈夫,但那时,他们的婚姻便已变了味。梁君璧对韩子奇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尊重,越来越害怕失去,便想尽方法去占有。
最终她的儿子意外知晓了母亲当年的谋划,但为了这个家,只好痛苦地独自承受一切,而她的丈夫临终时还是想见梁冰玉。
也许一开始,作者便暗示了梁君璧后来的做法,毕竟当初年仅十五的梁君璧便已是那般坚强和敢爱敢恨。“她相信,即使父亲丧生在荒郊野外,她也会把父亲的.遗体背到祖坟上,按照穆斯林的葬礼,把亡灵送入天园。”她说:“咱娘俩儿几个就是喝西北风,也得挺起腰做人。”当初她的刚强救了一个家,没料想多年后也是她的做法毁了亲人的幸福。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太强求。属于自己的便当好好珍惜,失去时可以挽留,但该放弃时也可以放弃,该成全的也可以成全,而不因太过看重自己的意愿,硬生生地拆散了别人,还让亲人与自己都不幸福。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到惋惜。只希望像她一样的女子仍那么刚强,却又更懂得放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1
一个穆斯林家族,两段发生在不一样时代的感情,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六十年间的兴衰这就是霍达震撼人心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用穿插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玉的世界,一个月的世界。
玉王心得体会范文韩子奇,天生聪颖,为报师恩娶梁君璧为妻,有子天星,夫勤妻贤,事业之路蓬勃发展,一家人生活平和而温馨。
抗战爆发了,他与妻妹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在伦敦,深深迷恋冰玉的亨特之子奥立弗在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那一刻,病重的梁冰玉在孤独、思乡的情景下与韩子奇萌发了感情,此时那个以前只明白事业只明白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的韩子奇,心境也仿佛一下子被唤醒,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里透露着缠绵。而新月便是他们感情的结晶。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又顺其自然的感情,但又是一段不该有的遗憾的感情,它为封建思想不容,为伊斯兰宗教规不许,也许只是因为韩子奇早有妻室,总之他们的感情注定了是一场杯具:韩子奇回国后两人永远的分离,从此女儿新月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家庭里,一向到生命的结束。
如果说这段感情的杯具应归罪于时代落后思想的禁锢,刻板教规的严酷,那另一段感情我们应如何评价呢?
韩新月,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在家里,她虽然如春天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可她从心底里深深渴望的母爱只能从那张照片中隐约感受,却永远得不到。
新月逐渐长大,以优异成绩如愿考上北大。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感情,两人相识相知相爱,完美却又短暂、坎坷。
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里的接纳,尤其是母亲,百般阻挠。但什么都阻挡不住两人那纯而又纯的感情:没有任何企图、任何奢望的感情,他们只追求两心相融、两情相悦,志同道合。正当他们都为之努力时,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有时候真的'不明白这到底是病还是命,感情应当背负着什么?为什么这个本就残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这样一个完美的生命?一段完美的感情?
正如作者所言,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志正是从这杯具之美中得到净化的。
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2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一口气读完霍达的扛鼎之作《穆斯林的葬礼》,猛然在心中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恐惧.死?生?就在那一刹那,就在你合上你曾经努力地睁着你的眼睛的时候,整个世界对于你来说都是黑暗,都是枉然!你曾经的理想,曾经的希望,曾经的追求,曾经的奋斗都不过是枉然!
唯物主义者认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为什么任何人在病毒面前却不能平等?在这个世界上,不凡尸位素餐的人,穷凶极恶的人,阴险伪善的人,醉生梦死的人,为什么病魔却偏偏绕开他们,去加害一个纯洁、善良而又柔弱的姑娘呢?新月,一个多么纯洁,多么善良,对事业,对学业又是多么的执著的姑娘,这一切换会命运对她的可怜吗?不,她不需要可怜,但为什么她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去实现她的生活愿望呢?她的一生,仅仅20岁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
两岁,她就被迫与自己的生母分离,在一个并不爱她却又勉强装做受她的母亲的家庭里生活了二十年.在外人看来,她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只有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她渴望母爱,渴望温馨。可这一切韩太太能给她吗?妈妈疼她,天星宠她,爸爸视她为掌上明珠,这一切可以填补她内心的空缺吗?可以弥补她内心的那份孤独吗?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自己理想的学校且理想的专业,似乎新月已走上了顺途,但谁知道前面竟会有那么大 的绊脚石横在路中。
在病重时,她遇到了一位慈母般的卢大夫,有天星,淑彦无微不至的照料.更重要的是有楚雁潮对她那份热烈的执著的爱,使她有信心与病魔争斗.她得到了一生最真的.东西,但是她的“母亲”竟将这一切扼杀.就在那个夜晚,就在母亲硬把天星和容桂芳拆散后,又要拆散她和楚雁潮,“母亲”对他毫不留情的训斥与辱骂将她彻底的击倒了.当新月转身向妈妈询问她的身世时,姑妈却闭眼西去了.她也再一次住进了医院,再也没回来,死了,走了,之剩下尽自己最大努力喊出的“楚……”.
为什么历史无法重写?如果历史可以重写,我有千百个理由让死神却步!
但是历史却实实在在无法重写呀!不管它是牵动亿万人的命运的一切巨变,还是值不得写在纸上的区区几人的一段寻常经历.
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3
大学时就看过一遍《穆斯林的葬礼》,暑假中我又拿出当年买的书重新感受了一次主人公们的悲欢离合,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心里还是很难平静下来。
作者对此书结构的安排也别具特色,作者在这一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称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从这本书的书名即可分析出结局蕴含着悲的意味。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
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
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拥有生命,便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翁相比,我们不都很幸福吗?最起码我们拥有着宝贵的生命,这便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还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苦恼吗?还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烦恼吗?珍爱我们的生命,树立我们的信心,相信没有过不了的砍,没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4
就在近日,我从图书馆借阅了一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是作家霍达的作品,读过之后,改变了我对中国人骨子里的匠人精神和气质的看法。
如今,我们经常谈论起一个词——工匠精神!而说到这个话题,经常就有人会对我们自己的国家进行毫无保留的批判,认为中国是没有工匠精神的,而我却持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当你阅读了《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就会发现这里面就是对大国工匠这样一种精神的描写。
小说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在小说中,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一直穿插在其中,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起起落落和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
曾经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这样一则消息:说全世界有5000多家经营超过200年的企业,其中日本一家就超过了3000家,让我们读之非常触动。没错,现在的中国处于制造业阶段,确实需要工匠精神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对产品进行精益求精的完善和提升。不能让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丧失,也失去了我们骨子里的精神食粮。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赏析:
1、当我读到“满怀希望的人往往易于冲动,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静了。”这样一句话时,心里充满了崇拜感,这简直是至理名言,是对人们心理过程的完美解析。百家笔记网也是提醒我们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或者完成一件产品时,应该抱着希望,也需要出处谨慎,不能因为冲动而失去了机会。
2、“时时想到可能会被别人超越,才会用双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超越别人。”没错,每个人都应该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我觉得作者解释的很好,用很通俗的语句就表达出了很有哲理的内涵。
3、“只有谎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别人不信。”是的,我还很信奉戈培尔的一句话“将谎言重复100遍,就变成了真理”。这就可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了,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应该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思考其中的细节。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走近《穆斯林的葬礼》01-23
穆斯林的葬礼书评10-18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2-10
穆斯林的葬礼主要内容06-11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2-20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3-21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3-30
穆斯林葬礼读后感04-05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1-11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心得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