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哈利波特》有感通用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哈利波特》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哈利波特》有感1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写的系列小说,在图书馆老板的推荐下,我拿了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回到家,我便仔细的读起来,没想到,一读,我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进去,越看越着迷,它如一扇美丽梦幻的门,让你迫不及待的想打开它。
看完了一本,我又去图书馆借了《哈利波特》系列的其他书籍。看完《哈利波特》系列的全部书籍,我开始幻想,如果我是哈利波特,我会干些什么呢?
我会骑着光轮20xx,来到灰姑娘的家里,将她变成一位美丽的公主,然后再让她遇上王子,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皇宫公主的房间里,公主诚恳的向我道谢,我对她顽皮一笑,骑上光轮20xx,飞出了窗户,然后笑着向他摆摆手——再见了,美丽的公主!
我又骑着光轮20xx,来到了美丽的哥本哈根,在这个繁华美丽的城市里,有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房子。我飞进这间破小屋,看见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正蜷缩在墙角,头无力的低着,这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吗?眼看她快要冻僵了,我立即挥动魔杖,这时这间破小屋瞬间变成了一栋大别墅。
小女孩正坐在火炉旁边,她似乎感到了一丝温暖,抬起头,茫然的看着我,说:“这是怎么回事?我到了天堂了吗?你是谁?”我笑
着回答:“你没有到天堂呢,这些都是我变的,你不用问我是谁,我会帮助你,你不是想念你奶奶吗?看我的!”我挥动魔杖,将小女孩的奶奶变到她的身边。
“奶奶?真的是你吗?我好想你啊!”小女孩看见自己的奶奶,兴奋的抱住她,激动的说道。“孙女,当然是我了,奶奶在天堂也很想你啊!”她的奶奶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微笑着说道,看着小女孩和奶奶相聚,我不禁热泪盈眶。小女孩把头转向我,对她的'奶奶说道:“这是帮助我的人。”小女孩的奶奶看向我,感激的谢道:“谢谢你,你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们永生难忘。”我破涕而笑,说:“没关系,你们不必感谢我,因为你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我骑上光轮20xx,对小女孩和她的奶奶说了声再见,便离开了那里。
路上,我经过一片大海,看见一艘船上有一位美丽的女子正要从船上跳下去,这不会是海的女儿吧!我立即飞上前去拉住她,然后用法力解除了巫婆的诅咒,还给了她一种既可以变成人鱼又可以变成人的魔法,后来它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因为我相信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美好的。
后来,我又在小河里看见了悲伤的丑小鸭,我立即挥动魔杖,将它变成了美丽的天鹅,让心地善良的它外表变得更加美丽。
哦!一天的旅程结束了,我骑着我的光轮20xx,伴着夕阳的余晖回到了家,很快就带着甜蜜的笑容进入了梦乡——梦里,我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读《哈利波特》有感2
读完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本:死亡圣器。有个想法浮现出来:“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带点魔幻神奇色彩的事物一直都挺能吸引我。
为什么?因为能和其中的某种东西产生共鸣。这种东西就是:除了我们感知到的面貌之外,世界还另有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面貌,其实,并非世界的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其实并非如此这般的世界。因为这点共鸣,所以,就把哈里波特系列一直读下来了。
在这本“迎合世俗,并不深刻”的通俗魔幻小说里面,看到了什么呢?当然,首先看到常识世界之外,另有无数“平行”的世界,而它们都是合而为一的,所以说,它们是“重叠的”,也没有错。很多“麻瓜(凡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疯狂的,怪诞的,其实,都是合理而符合逻辑的。
相对于我们从未认识到的领域来说,我们所认识到的,其实,沧海一粟,非常狭隘。我们其实不知道事情为何发生,以及究竟如何发生。但在我们内心,始终潜伏着一个声音:有种力量,能够凌驾于这一切之上。那种力量,在小说中表现为魔法,在现实中表现为权力、科技,或者,神通,诸如此类。
因为我们内心的深处,始终感觉到这个魔幻世界的存在,这种魔法力量的存在,所以,那么多人会喜欢魔幻小说。——那么多人,其实都知道,我们就是魔法本身。只是,并不知道,我们自己全都知道这一点。
然后,还看到了牺牲。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彻底牺牲自己,放弃一切,进入死亡,这种行为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强悍的魔法,都对它无可奈何。可以说,这种行为具有“催伏一切恶魔”的力量。即使是触及到这样一种念头,这样一种潜质,也能令强悍的恶魔觉得非常虚弱,不能忍受。事实上,哈里波特就是靠这种力量生存下来,并且战胜了强大的对手的。在最后决战的生死关头,他一次选择了不加抵抗地死亡,一次选择了“除你武器”的和平咒语。他选择了不伤害。结果,他战胜了每次都选择索命恶咒的魔头。而那个魔头也并不死于哈里波特的魔法技术,而死于自己的伤害之心发出的恶咒,害人就是害己。这里又一次重复了这个古老的故事。这故事被说过很多遍,但几乎所有的人,特别是我,都并不真的相信,尽管也有所相信。 再然后,还看到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永生的渴望。七个魂器的出现和毁灭,说明“追求永生”的行为会障碍本有的`灵性,分割整体,并且,也将最终破灭,而三件死亡圣器:最强大的死亡魔杖、复活石、隐形衣,都有很深的象征意义,虽然作者未必是刻意让它具有这些象征意义的。
但作品其实也都并非作者所写的,它来自超越作者表面的更深处,最后,哈里波特成为三件圣器的主人。他的选择是:只留下父亲传下来的隐形衣。——那是真正能战胜死亡的东西:让别人进入死亡,或者走出死亡,这种权力非常强大,但并不能带来如期的效果。最后,真正能够战胜死亡的,是放弃这种权力,并且“隐形”。
“隐形”这个魔法词汇,其实底蕴深邃。它意味着从现象的世界隐没,也意味着,隐藏在现象之中。能从现象的世界中出离,并因为出离而发现隐藏在现象之中的秘密,这才是战胜死亡的最后那件圣器。
古往今来,有数不胜数的故事说到“隐形”。而且,在中国,很多知识渊博的人,有强烈的心愿希望“归隐”。这都是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述。从这个角度来说,哈里波特毁灭魂器(其中一个就是他自己的身心),选择隐形衣的过程,就是修道觉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一切的死亡,是必然经历的课程,——而且,需要反复经历。反复很多次,无数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无数次地经历。——直到,毕业为止。
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间那种“双头鸟”式的命运关联,也是很有意思的。它让我想到“共命之鸟”这个词。事实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共命之鸟”,都有两个头。一个头只喜欢吃有毒的东西,毒死自己,也毒死另外一个头。而另外一个头,只吃香美洁净的东西,并且一心要拯救另外一个头。两者共有一个身体。这基本上也就是凡夫和阿弥陀佛,和诸佛菩萨之间的那种关系,或者说,也就是“三身”之间的那种关系。
作者在书写故事的时候,很多东西并非刻意“构思”出来的。其实在写作之前,早已本能地“知道”这一切。所谓写作,只是让它流淌到表面上来,如此罢了。事实上,凡是看上去并不拙劣的东西,都不是“构思”出来的,而是“本来就知道”的。作者“本来就知道”,读者也“本来就知道”,所以,当它表述出来的时候,双方就能产生共鸣,“他写出了我心里的某种东西!”而这就是写作和阅读之所以出现并存在的基础原理 :本然。符号主义认为,一切艺术创作的基本功能都是“指向”。指向某种非常深邃的古老的模糊的记忆,指向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东西。那个“一”。
事实上,毕加索的画、达利的创作,诸如此类的很多东西,也和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一样,都是在表述着我们古老的“本能知道”:世界并非是我们所感知到的那个样子。诸相非相。
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也可以说,都是大禅师,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而且,是并不觉得自己正在普度众生的“无相”大菩萨。长久以来,一直并不知道,为何与生俱来就有那种强烈的写作欲望,为何与生俱来总是感觉需要有所表达,一直不知道这种动力来自何处。现在,应该有了答案了。那是本觉的自觉,是本觉自觉的形式。或者说,那就是本觉。千言万语,都不过是在写着一句话:都是“我”,一切都是“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万紫千红总是春。事实上,一切作品本来全都是“深刻的”。但有些作品的“深刻”是穿上了隐形衣的。甚至对于作者本身来说,它也同样是隐形的。具有识别隐形能力的眼睛,才能看到。
读《哈利波特》有感3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说《哈利波特》有点夸张,但它真的有魔力,否则为何会如此轰动全球,令这么多读者为它疯狂。而我也是其中一个中了它的魔法的人。
记得第一次接触《哈利波特》,是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我承认那时我真的落伍了,同学们都不知道把这部电影看了几遍了,而我却才看第一遍。电影散场后,我赶忙拖着死党冲向了书店。那时不知是从哪儿来的动力,让我如此坚决地去买书。一进书店,我毫不犹豫的从书堆里抓出那本《哈利波特与密室》,气势汹汹地走向帐台去结账。搞得在旁的死党一头雾水。打那以后,我开始爱上了看《哈利波特》,向往着那个神秘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喜欢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每一种神奇的生物;喜欢书中的每一段情节,每一句话;喜欢畅游在这个由罗琳阿姨所创造的魔法世界。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由衷的佩服罗琳阿姨的写作才华,她那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构思方法,有点儿让读者摸不着头脑的小细节。
特别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和它那令人实在意想不到的结局,总能让人眼睛一亮,使读者回味无穷。每次我看《哈利波特》时,当看到哈利与伏地魔对抗的时候,我也紧紧的为哈利捏了一把汗。眼看就哈利就要被杀死的时候,我的心跳也仿佛停止了一般。当他脱险时,我又长疏了一口气。看完《哈利波特》时,我被起伏的故事情节吓得浑身都是汗。妈妈见了吓了一跳:“你……你洗澡去了啊!”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人物,每一个仿佛都是从罗琳阿姨的手中活生生的蹦出来一样。勇敢的哈利,热心却总是闹出一堆笑话的罗恩,还有机智多谋的赫敏等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人物。虽然他们会魔法,但却又是如此的贴近生活。有时吵吵小架,有时说说小谎,有时还开开玩笑……就是因为这些各有特色的人物,组成了这本有特色的书。当你手捧着它时,你的情绪会跟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你整个人会渐渐地融入其中,让你不得不感叹它的神奇!
所以每每读这套书,我总会忘了吃饭,忘了时间,视线总不愿离开它。用我妈的话就是“走火入魔”!至于原因,我想这就是《哈利波特》这本轰动全球的书的魔力吧!就是别人想学也学不到的魔法!
读《哈利波特》有感4
“除你武器!”随着一声咒语的完善弹出,哈利波特终于打败了无恶不做的伏地魔,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黑魔王,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力量与支持。
如果你要问我,哈利波特在战斗中一次次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是他与朋友们的友情所带来的团队的力量帮助了他!哈利波特四年级时,也就是在神秘事务司与食死徒大战前夕,他的朋友们坚定地选择与他一同前往,虽然他的朋友们有点怀疑那可能是一个陷阱,但也奋不顾身组成了一个团队奔赴战场。这种深厚的友情不仅使他一次次取得胜利,在最困难的时候,这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也变成一种精神支持,一种可以实现人生信仰无形的强大武器。
伏地魔和哈利波特之前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他们是敌我双方的领军人物,每一个阵队都有庞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因此,他们在长期的斗争中经常是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可以说是僵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最后的决战却是哈利波特取得胜利。
虽然都是团队,但是伏地魔对他的支持者却没有友情,他们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或许在某些时候还是利益使然形成的,而哈利波特是有感情的人,他把战友们当作朋友,甚至是兄弟一样,这种两肋插刀的情怀是内心正义小宇宙的焕发。伏地魔迫使巫师们加入食死徒团队,让他们成为战斗的工具,即使为战斗死去也不伤心,所以从内心里食死徒是怨恨伏地魔的,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为他卖命的`,所以伏地魔倒台之后,许多食死徒都想和他划清界限。
我认为,友情是哈利波特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哈利波特在麻瓜世界没有一个朋友,这也是启发他需要找到真正朋友的缘由,他踏入魔法世界,就拥有了第一份值得珍惜的礼物,那就是和罗恩成为忠实的朋友。所谓的友情,就是朋友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哈利波特高傲自大,那他可能交到的朋友也只是酒肉朋友或是利益朋友,当他陷入困境时,就不会有人主动挺身相助,他也就不可能取得那么多的胜利了。
友情是十分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珍惜,你若拥有,便宜好好珍惜;你若尚未拥有,就要想办法创造机会去获得。对待来之不易的友情,我们要像哈利波特那样,用真诚善待友情,而不是利用友情,用友情的力量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予团队以赞赏,也要主动帮助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这样的友情才能长久,这样的友情更加强大。
读《哈利波特》有感5
是什么让哈利小时候没有被杀害?是亲情;是什么让斯内普改过自新?是爱情;又是什么让哈利战胜伏地魔?是友情。
《哈利·波特》这套书主要讲了霍格沃兹(哈利上的魔法学校)的故事,以及哈里多次战胜伏地魔(黑魔王)的故事。
哈利又是怎样战胜最强大与黑暗的黑魔王的呢?
哈利,罗恩,赫敏,由于互相信任,形成了这份友谊,又是在这份友谊的基础上团结一致,打败了伏地魔。一想到这儿,使我回忆起一件事:那天,老师突然告诉我们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一一语文课不上了,去拔河!同学们摩拳擦掌,无不为此事感到激动。
比赛终于开始了,双方都使出吃奶的.力气,拔呀拔,渐渐的,我们这方有人突然喊道:“加油!加油!”使我们组震撼了,一起喊道:“加油!加油!”这洪亮的声音,回响在我们的耳畔。渐渐的,渐渐的红旗进了,同学们一个个面红耳赤,终于伴随着“oh yeah!”一声,我们组赢了!我们组的同学,有的机场有的讨论,有的拥抱,到班里,老师短短的说了一句话:“团结的力量都明白了吗?”就走出了教室。是呀“,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也是有根据的,人无团结之心,又能做成什么事呢?
还有《哈利·波特》里塑造了两种形象,狼人与小精灵,他们备受歧视,生活十分悲惨。因此也希望大家不要有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等,相信如此,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从《哈利·波特》里,我学到,做人亲情,爱情,友情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乐的生活下去。
读《哈利波特》有感6
一个棕色的头发,在鼻梁上驾着一副圆框眼镜的男孩。他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轻轻便能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让你时刻为他的神力所惊喜。他拥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骑上它,使你可以尽情的在空中飞翔。他就是魔法之子——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这本书中,虚幻的事物变成了真实。有巫师、有怪兽、有精灵、也有恶魔。他们分别代表着善与恶。而这个善良的男孩——哈利波特,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从整本书来看,作者是以这个小魔法师的神奇经历为线索,从而表现了孩子与孩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真挚感情。还有便是孩子们面对困难时的机智与勇敢,坚持与不退缩,用他们有限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逃过难关。这本书最特别的是记叙了哈利波特,还有他的朋友们,在这个神秘的学院中的点点滴滴。
一切都是那么神奇。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住满了巫师,有老有少。猫头鹰成了他们的信差。报刊可以自己开口朗读。飞天扫帚是交通工具,多的如天上的鸟一样。西洋棋会思考,主人让它们怎么走,它们便听从命令。画像的人是活的,会微笑,会眨眼,有空还会互相串串门,还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怪不得哈利波特可以成为风靡全球的魔法师。
我真佩服这本书的作者,竟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而在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还是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面对黑恶势力的勇敢。他们心中始终都有这么一个信念:“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国度,危险时刻都存在,但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面对困难,甚至是恶魔,也没有什么奸怕的。”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啊!每一次一看到这种惊险的关头,都被这种坚定所感动,同时也为有这种神奇经验的孩子捏一把汗。毕竟邪不胜正。那些邪恶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神奇,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魔法国度。在那里,有一个拥有不可思议能量的男孩——哈利波特。而在我阅读时,也随之掉入一个魔法时空。
读《哈利波特》有感7
最近我迷上了“哈利·波特”,我深深地被里面的主人公所吸引。我现在还有三本书就看完了,现在正在看其中的一本是《哈里·波特与火焰杯》,这本书非常好看,我很喜欢它。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哈利和几位伙伴一起去观看地魁奇世界杯,无意间看见了消失了XX年的黑魔标记。黑魔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重中暗藏杀机的神秘事件将哈利一步步推入伏地魔的魔爪。在1XX年都没有举行的三强争霸赛上,哈利渴望战胜自我,完成三个惊险艰巨的任务,谁知整个比赛竟是个天大黑魔法阴谋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 的被哈利这种坚强不退缩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三强争霸赛原应该是只有满十七岁的六年级学生才能参加,可是不知道是谁让他进入比赛,而他却坚强的完成了三件艰巨的魔法任务,还遇见了卷土重来的伏地魔,与他展开了一场搏斗。
我非常敬佩哈里这种坚强勇敢的精神,虽然他不满十七岁,但他仍然完成了对他来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伏地魔对战,他根本就不可能打得过伏地魔,但是哈利勇敢的心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伏地魔打倒了,又把他赶跑了,我被哈利感动了。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加油!
读《哈利波特》有感8
说到《哈利波特》,其实一开始我挺反感它的。好像我对所有别人热捧的电影或明星,总是有一股很强的排斥心理。对于哈利波特也不例外。
那时会选择去看《哈利波特》完全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因为这本书太火了,很多人都在讲,不看就显得我out了。
不过看过后,我觉得,这本书风靡全球不是偶然的因素,里面有他独特的魅力所在。关于读后感,我个人比较偏向于从人物的角度去写。哈利波特这个人物,一想到这个人物,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勇敢,没错,勇敢,遇到的很多事情他并没有畏怯和退缩,虽然跌遇险境,不过总是能够化险为夷。细节就不多说了,一本书,如果自己看到真的很有感觉,那么,关于里面的细节,总是轻易就能回忆起来的。
年轻人需要勇敢,充满爱和激情,又会忍,就像哈利一样。生活,浓缩起来就是一部戏,把全部最精彩的画面刻录下来,我们每个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什么事情,只来源于我们当时的信念。既然选择了或是被选择了,那就勇往直前吧,年轻经不起等待,一路上披荆斩棘,哪怕伤痕累累,那也算走过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的,都将成为亲切的怀念。其实我是比较喜欢平静和悠闲地生活的,那样每天都以充满激情和热情的姿态来度过其实不是我向往的,不过是我所喜欢的,就是偶尔来那么个小插曲,为生活的乐章增添一小段激昂的曲调,哈利波特的生活每一天都像是过得五颜六色,比较少有协调柔和的乐章,或许这就是年轻人吧,只是大家的故事不同,结局不同而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哈利在不会魔法的普通世界里,总是被人欺负,而他终究还忍下去,那份忍的精神,是我所佩服的,因为不是他能力不足以反抗,那一份忍的精神确实值得让我去思考,因为要是我,可能早就按捺不住情绪了。
我想说的还有一个,就是他和罗恩还有赫敏的友情。学校里的友情最是深刻,因为简单,纯粹,没有杂质,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不过那只是对友情的.一次次考验。友情就是那样透明,但是中间有点瑕疵。学会珍惜,因为有些东西是奢求不到,金钱也买不来的。很多时候,自己追求的东西,其实不在远处,它就是你自己正在走的路,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就像是呼吸,我们时刻都在呼吸着,但是我们没有感觉到。书中这几个人物的友情似火,真挚而牢不可破,想想人生之中能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存在,不多不多。
遇见了就是缘分,佛家有言,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感谢缘分,感谢生活,感谢今生的遇见。其实人生难得有一知己,看到哈利波特他们那份友谊,我不由的想到了我那几个闺蜜,从幼稚园,到小学,到初中,然后就是高中,虽然很遗憾高中没有在同个学校成长,但是距离不能成为我们阻碍我们友谊的发展。此时此刻,已经大学了,而我们也发散到广东省的各个角落,但是谁也阻挡不了我们,你知道吗?
读《哈利波特》有感9
期盼已久的寒假总算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拿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本书的背面,背面画的是哈利·波特与伏地魔最后一战,哈利与伏地魔对立着,天空是昏暗的,这场战斗,将决定整个世界的命运,看到这一幅画面,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我是一个忠实的“哈迷”,从小学起哈利·波特就陪我经历了一路的风雨,直到了初中。我第一次接触哈利·波特,是在看了第一部电影之后,当时我只是单纯的被JK罗琳所构造的魔法世界所吸引而当我买来实体书的时候,就完全沉浸在魔法世界中无法自拔。从第一本“魔法石”看到最后一本“死亡圣器”,我的心灵世界也和哈利·波特一样经历了许多变化。
在刚刚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时候,小哈利和我一样,是个无知而又懵懂的孩子,刚刚认识两位新朋友——罗恩和赫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哈利也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坚强、有担当的`男子汉。在所有人的命运都被寄托在哈利身上时,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从那时起,我明白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读小天狼星布莱克的话“死了总比背叛朋友强,我们也会为你这样做的!”时。我明白了友情是多么地重要。
哈利·波特系列书,就像我的成长之旅,陪我一路成长,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成了一个男子汉!
读《哈利波特》有感10
一个棕色头发,在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大眼镜的男孩。他手持一根神奇的魔法棒,轻轻便能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让你时刻都为他的神力所惊喜。他拥有一把神奇的扫把,骑上它,便可尽情的在空中飞翔。他便是神奇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
利用一周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哈利波特》这套书,罗琳阿姨把我们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变成了事实。以“哈利波特”为主人公,有巫师、精灵、鬼魂、怪兽、龙、邪恶、正义。从这几部书来看,可以体现出对朋友的友情、老师的尊敬、面对困难和邪恶永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拥有了这些,他们就一次又一次的逃过难关。《哈利波特》这几部书讲述了他与他两个最好的朋友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发生的故事。在那里记载着他们一起战斗、一起共享快乐、一起分忧困扰的点点滴滴的'事情。
我之所以敬佩哈利波特,是因为他拥有力量、智慧、友情和勇气这四种因素,这四种因素对于我的学习来说照样很重要。自我分析一下,我不缺少力量和智慧,但在朋友的帮助和勇气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所以,我应该多交一些朋友,用一颗宽宏的心去面对朋友,做事不能斤斤计较,对人要宽宏,善待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情。勇气来自于自身的实力和信心,要在不断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给自己增加信心和勇气。
相信,我一定会像哈利波特一样成功的!
读《哈利波特》有感11
首次接触《哈利波特》是被电影中的主人公——哈利以及那不寻常的世界所吸引,而后才开始触及这本少儿读物。
《哈利波特》不仅带给了小孩梦中的世界,同时也给予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一种梦境。
J.K.罗琳并没有用优美、华丽的词语、语句来勾勒她的魔法梦境,甚至可以说《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文学底蕴很低,然而它却凭借不寻常的魔幻世界的引力而风靡全世界。同时也令本人无可救药地深深“迷恋”上了它——《哈利波特》。
J.K.罗琳的笔端流泻出一种令人无可抵挡的魔力,可以使读者置身于其中。书中以章节形式分篇,内容却又是环环相扣。书中给予读者的背景总是清晰明了的,但情节上却又总是充满“悬疑”,让读者仿佛被置身于团团云雾之中。可是结尾却又给予读者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意境。
这一系列丛书中不仅诠释着魔法的另类、有趣,书中又表达了人类孩童间纯净的友谊,父母子女间的亲情,以及不同人性格中的差异,似乎仿造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哈利、罗恩和赫敏这三个好朋友总是能为朋友竭尽全力。难能可贵的友情,无限渴望的亲情以及人与人间的“勾心斗角”让读者品读之时,陷入一个个作者编织的世界中。
书的内容固然精彩,但魔法的体现却又在于大胆的创新的想象。例如在哈利波特的世界中,我们这些不懂魔法的人被称为“麻瓜”,在霍格沃茨学校中的楼梯会变化无常,楼道上以及他们的相片中一切会移动,当然他们也有会飞的扫把,以及他们进入宿舍也需要像阿里巴巴一样念咒语,不过他们的咒语可不是“芝麻开门”哦。他们的宿舍门是一幅画,咒语由画中的主人决定。最少不了的就是那根魔杖。这也是许多魔幻故事中少不了的。
《哈利波特》每次出现都有无数书迷、影迷为之倾倒。哈利,这个身世不寻常的男孩为找到杀害自己父母的伏地魔成为丛书的'主导线,而哈利在学校中的经历成为了看点,同时他勇敢、善良、优秀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让无数读者拜倒在这位小巫师的魔法袍下。
友情,慢慢的沉积,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股动力。让故事洒上一层晶莹的情感,美妙令人无法自拔。就像主人翁一般只愿留在学校享受别人给予他的爱,甚至遭到百般的困难,也不愿回到那没有感情的“麻瓜世界”。
仿真生活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令读者可以接受的魔法世界。
身世背景的悬疑造就了《哈利波特》的开端。
无限的魔力,真挚的友谊,永恒的信念像无尽的潮水冲击着哈利勇往直前。现在我还不知道他的结局如何,但我认为哈利会永远留在读者心中,成为一种不灭的动力来源。
读《哈利波特》有感12
也曾梦想着在自已十一岁生日时收到魔法学院的入学通知、在对角巷的魔杖店中挑选魔杖、骑着飞天扫帚打一场魅地奇赛——哪怕不是火驽箭或光轮20xx,给我一把横扫七星就够了......
《哈利.波特》整整七部,让全世界为之沸腾,也把我的心填得满满的。霍格沃茨让人明白了什么是家,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奋发的力量。它仿佛一道光,帮我照亮了整个世界。闲暇时随手一翻,总会收获一份别样的心情。
它是现实世界的翻版,是人们心中的憧憬,是漫漫岁月长路的缩简。它在一个近乎完美的世界构造出了不完美的人物。它打破常规,又在一遍遍地复述所有作品中的真理:邪恶永远压不倒正义;主人公永远是羸家。书中多处伏笔,甚至在第六部才出现的人物,也会在第四部就埋下伏笔。作者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世间百态,在我眼中,《哈利.波特》更胜过了《纳尼亚传奇》与《魔戒》。
哈利的父母在他倘在襁褓之时就被大反派伏地魔杀害,而他也成为魔法界唯一个没有死在伏地魔手下的人。只是在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闪电形伤疤。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竟把伏地魔的毁灭性魔咒反弹回了伏地魔身上,让他从此苟延残喘,也为魔法界换来了一时的幸福与安宁。由于身份特殊,哈利一回到魔法世界就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这让常年被姨母姨父虐待,住在地下室的他有点无法接受。朋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在霍格沃茨七年,各种大事与他不期而遇。全校人的追棒或是敌视,朋友义无反顾的陪伴或是一气之下的出走......不论周围环境如何变化,他都未曾真的放弃。当然,也曾气馁,回避,害怕。因为他也是人,一个不完美的巫师。他之所以能坚持到最后,是因为他从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大不了再住回地下室。邓不利多曾告诉他,父母对他的爱印在他的身上,那是最强大的保护。伏地魔永远不可能攻破。因为他从未爱过!
J.K.罗琳可真是厉害。她用一支笔让人万念俱灭,又不经意间给我们施个快乐咒。看到最后,当如城堡般的邓不利多轰然倒下,教夕小天狼星为正义牺牲,当我们失去了一切赌上了一切,当我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时——我想起了《余罪》中的一句:正义从不会缺席,它只是跑得有点慢,喜欢迟到而已。
故事的`结局相信大家都猜到了——哈利打败了伏地魔。振世之作悄然落幕,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美好的结局,还有担当,有责任,有希望,有不见南山不回头的执着,有“众判亲离,我亦不惧”的勇敢,有“哈利,我们和你一起去”的感动......读完整整七部,像是读了一整套的《智慧背囊》加一整套的《心灵鸡汤》。
一篇古风小说中曾说:最怕忘却了春风词笔,最怕故事里英雄迟暮。我不以为然:迟暮又怎样?终究会来。那些早早牺牲的一切,就当是为英雄的到来埋下的伏笔。
最后,我告诉你个惊喜:按照书中的时间轴,这个学期刚好是哈利的大儿子到霍格沃茨报道的时间——我们一起去撞墙吧!
读《哈利波特》有感13
《哈利·波特》这本书,惊险而又剌激,神秘而又有趣。
惊险在于哈利·波特与伏地魔地激烈战斗。这个小小地惊险让我们为他多多担忧了一分,而当他成功得赢得了伏地魔时,我们却又为他松了一口气。
剌激就是指,哈利·波特与他的好朋友们做的一些事,这些事往往都充满了剌激与危险,并让人觉得很惊讶。
神秘就是那些事情的点点滴滴,书里和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神秘,这些神秘让你非常好奇地想知道结果。
有趣是惊险,剌激,神秘的结合,这三种里都充满着吸引力,让你拿起书就不想放下,想一口气把它读完。
这本书可以让你从哈利·波特体会到勇敢无畏,可以让你从罗恩·韦斯莱体会到真挚的友情,可以让你从赫敏·格兰杰体会到聪明机智,可以从纳威·隆巴顿体会天团结一致,可以从金妮·韦斯莱体会到真诚善良,可以从鲁伯·海格体会到热心胆大……
书是人们的`好朋友,不光要读书,而且还要边读书边做笔记,体会其中的道理和意义,并学会在生活中去运用它。
读《哈利波特》有感14
大家肯定都知道他:他是一个巫师,戴着一幅圆框眼镜,他是打魁地奇的高手,在黑魔法防御术上拥有优异的成绩。没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上学期,我刚刚把这一系列的书籍给读完,我深深地被它那扣人心弦的情节所吸引。
《哈利波特1-7》出自英国作家j·k罗琳之手,主要讲了哈利波特,一个父母被伏地魔杀害,自己却大难不死的传奇少年,在他十一岁生日时接到了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书。他在那交到了两个朋友: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并和他们经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最终彻底打败大boss:伏地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合上了它,可一些情景仍历历在目,例如哈利骑着飞天扫帚逃脱匈牙利树蜂龙,纳威用格兰芬多剑砍下了纳吉尼的脑袋。它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要直面困难,要机智过人,要雄心万丈,要真诚待人。更重要的.,是有爱。爱是最强大的武器,是一切事物的源泉,它能化解任何矛盾与纠纷,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这个道理伏地魔永远不会明白。
我们要学会去“爱”别人。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小同学。我连忙说:“哎呀,实在对不起,没有撞疼你吧?”“没关系,是我自己没有看到。”他笑眯眯地说。礼貌待人,也是“爱”别人的一种方法。
《哈利波特》给了我一个启示:爱,无论何时何地,它的力量都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爱别人,别人就会爱我们,这样互相鼓励,就能给予彼此力量和信念。
读《哈利波特》有感15
人世间的爱分很多种,有十指连心的母爱,有“天涯若比邻”的友情,有羞涩青纯的初恋,也有大义凛然的大爱天下,在各种各样的爱中,我随着11岁的哈利,一点点成长,一点点成熟,一点点成功。
在一个平凡夜晚,午夜时分,微风拂动着女贞路两旁整洁的树篱,街道在漆黑的天空下寂静无声,一尘不染,关于哈利·波特的不平凡的生命之旅将要从这里起航。
10年了,哈利长大了,他竟在那个楼梯口的又小又暗的碗橱里度过了他本应该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初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时候,我才六年级,还不太明白什么叫“苦难造就人的一生”,什么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什么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听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时的我,深深地为哈利感到命运的不公,似乎命运总是在和他开玩笑,让他失去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离开了母亲温柔的微笑,父亲略带严厉的眼神,奶奶琐碎的'唠叨,爷爷慈爱的脸庞。后来我明白,如果没有他这十年的深重苦难,又何来他以后的成长。
“命运为你关上一道门,就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久,在他11岁生日的那天,一个体型硕大的人闯进了他平静而单调的生活,海格。这个奇怪的人告诉哈利,他竟然是一位尊敬的魔法师。从那时起,他的生命就被改变,他注定踏上征程,背上行囊,履行他的使命,肩负起魔法界明天的希望,他来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一世的地方,霍格沃兹魔法学院。
在这里,他遇见了很多人,有肝胆相照的挚友,罗恩、赫敏,有总是用憎恨的眼神看他的斯内普教授,有时时刻刻关注他心灵和成长的校长,邓布利多教授,有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对手,德拉克·马尔福,当然,还有那个人人提到畏惧三分,丧心病狂的“神秘人”伏地魔。是这些人,这些有血有肉、形形色色的人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哈利,激励着哈利去不断变强,最终成为强者,成为人们口中的“救世主”、“大难不死的男孩”,成为真正战胜伏地魔的强者。是什么支撑着他做下去?是爱,是那不竭的爱的源泉。
在这部书里,我最感动的就是哈利的母亲,莉莉·伊万斯为哈利所做的一切。当危难来临的时候,当看到丈夫已经倒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她没有退缩,她选择了保护孩子,尽管她知道,只要她跑开,她就能活。因为,她既是一位魔法师,也是一位母亲,一位平凡而高尚的母亲。
世界上没有不爱子女的母亲,更没有危难时会抛弃孩子独自活下来的母亲,因为每位母亲都是深深的爱着孩子的,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是9月6号撞伤的,那时正好是我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母亲一直没有告诉我。其间,母亲也一直没来看我,起初,我以为母亲工作太忙没时间,也就没在意。可后来的我打电话回家,听到的总是很累的声音,我问母亲是不是不舒服,母亲嗔怪着说:“哪有,就是有点小感冒。”我随口一说:“要小心,记得吃药,工作别太累。”她求饶着说:“知道知道,小管家婆。”后来我也就没去太注意。
可当我昨天放假第一眼看到母亲的时候,我惊呆了:她的右脸颊和嘴唇上方分别有一块青斑,口中的门牙已经掉了几颗,却还依然忙碌地在工厂里走来走去。鼻子突然很酸,有种想哭的冲动。母亲一遍一遍地为我拭去眼泪,可眼泪好像决堤的洪水,止也止不住。母亲一边擦一边安慰我:“傻孩子,妈早就不疼,妈不告诉你,还不是怕你在学校担心吗?,你看你,告诉你我感冒,你都会打电话给我,那还敢告诉你我伤了呀?”突然间,觉得很对不起爸妈,对不起他们的理解,对不起他们的体贴,对不起他们的无微不至,真的很想讲那句从未说出口的话讲给母亲听:“妈,我爱你!”
《哈利波特》很多人都看过,却少有人将它7部全看完的,而我就是那少有中的一个。感谢《哈利·波特》,感谢它与我一同成长,教会我如何去爱与被爱,感谢J。K。罗琳女士,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最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无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