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
1、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必须的语文学习本事。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自学,在自学中解决词语和句子,在自学中感悟文中蕴含着的父母对孩子不一样的爱。
2、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仅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父母的对话以及“我”的情感变化,从而到达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在后面,我在前面花了太长的时候,所以,后面的讨论有点不够,没能让学生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到达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2
本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自然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这课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的爱。我主要是通过“复习回顾”“朗读交流”和“解读自己的生活,谈亲身感受”这几种语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的.。
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逐渐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教学时我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当学生交流到父、母亲的不同的评价时,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不同感受,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使课堂教学显得“丰实”。
教学最后,我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真实体验。在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都是为我好,我有时候还顶撞妈妈,让妈妈更生气,这样做太不应该了。”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它的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快速到达胜利的彼岸。”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得很到位,有理有情!
本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一是学生的“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的两股风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但我没有抓住契机,没有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是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反思到这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自读自悟,注重个性化阅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悟浓浓的父母之爱
对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又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其贴近的文章。因此我把本节的的阅读定位在个性化阅读上,要求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去感悟。
比如学生在汇报作者童年和成年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有的说:“小巴迪才七八岁,就想写诗,而且去写了,这样的行为当然值得‘精彩极了'的夸奖。”有的说:“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父亲,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打是疼,骂是爱嘛。”有的说:“作者长大后,认为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这两相极端的断言都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我在这个环节上是这样来设计的:假如同学们就是文中的小巴迪,当你面对父母对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时候,你会怎样想?然后明确要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千万不要杜撰。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让对文章的感悟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碰撞,促使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良好的表现的时候或者是说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的时候,我没有给予鼓励与评价。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继续探索的欲望。这应该是一堂课或者说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致命的弱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4
看着这个题目,我的记忆再一次被拉到课堂。
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终明白了父母那两种极端的断言,来自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爱”是本课的亮点。本着揭示这个重点,我动情的叙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让我们满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激,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结束时,在“爱”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 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甚至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到达南极北极和浩瀚的宇宙。”……还有好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一句话,上一节好课真难!但我会努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本堂课我教学的特色是以读为本,自读自悟。注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导—读—悟—辩四大环节贯穿整堂课,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这节课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训练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到:读中悟情,读中入境,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如,我首先让全班同学自由读课题,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感受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课题并评价。我设计了这样的评价:全班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再说一说谁读得好,为什么?用书上的语言并有感情的读出来。
这个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先在组内互相练习朗读,然后在全班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有感情的练习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感受这两种不同的语气。其次,在感悟母亲对我的评价总是“精彩极了”,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可是父亲对我的评价总是“糟糕透了”,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把课文朗读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做到了由课内联系到课外。如,当学生回答母亲这样做其实是在鼓励我时,我又问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请她把这些句子读出来,学生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就说明他们已经有所感悟了。
比较成功的第二个地方是辩。我设计的辩题是父亲和母亲对孩子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你更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分成两组展开辩论,每个组各选一两名主辩手,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补充。当分好了两方之后,一场激烈的辩论就开始了。孩子们在辩论会上表现出的争先恐后、机智幽默、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令在座的老师大饱眼福。辩论会上不时传出笑声、掌声、赞叹声。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辩论的时间稍微长了些,辩论后应该再回到课文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和父亲对孩子不同的评价就是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样课文的主题就得到了升华。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6
一堂真实的课,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尽管本节公开课“臭虫”多多,同事们在评课时还是帮我捉到一些“萤火虫”。
一、互动方式多样化。
首先是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感受;其次是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让小组成员表达与共享个体学习中的收获和问题,学生在交流、提问、互补等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状态;最后是教师在促进生与生、生与本互动的过程中发挥了“首席”作用,老师会追问:“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你有这么深的体会。肯定能把这句话读好”,教师会“补充性代理(表达)儿童的‘内部语言’”,如。“大家读得真好,老师感受到了……”“老师听明白了,你是想说……对吧?”“你的发言,教给大家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这种“补充性代理”能够使儿童的经验产生跳跃,诱发和促进儿童与自我的对话。
二、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这篇文章的课题很特别——将两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做得好。在组际交流时,学生提的提问也很精彩,有好多问题都直指文章中心,足见教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读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会读书的表现。
值得我反思并努力改进的也有两点:
一、强化目标意识,淡化环节意识
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在先,这样教师的教才能游刃有余,学生的.学才会有的放矢。上课不只是完成预设的任务,要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调整预设的环节。当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时,不妨趁热打铁,达到认识的完整性,深刻性。比如,学生对父母的爱的认识,从字面上都能理解而且有些学生说得挺精彩的,这时我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生活中你拥有怎样的爱,这时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透彻,不用守着第二课时才联系实际的教学设计。
二、要“重朗读”、“重感悟”
当学生交流到母亲的评价时,就应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不同感受。还比如,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文章当中写“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个问题,我及时让其他学生帮忙解决,学生说这样写为了表现作者心里着急,这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因着急而一直关注时间,或让学生联系、交流自己着急的状态,这样就能把个体的感受转化为群体的感受,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7
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感慨这节课的亮点,同时也反思着它的不足。
一、“爱”是本课的亮点
作者巴迪成人后最终明白了父母那两种极端的断言,来自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本着揭示这个重点,我在设计的时候,注重了由情开始,由情贯穿,由情结束。开始导入时,我富于动情的叙述,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让我们满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激,走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结束时,先是教师哲理性强而具感染力的配乐朗诵,在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甚至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妈妈我爱你!”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得到位,有理有情!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对父母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你会怎样想?文章第二部分八个字的理解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师范读,自由读,点名读,目的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适时谈谈自己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孩子们有的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了进去。
三、自由选择问题,小组讨论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有的孩子讨论有关“爱”的问题;有的选择“幸运”的问题……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1、学生的“悟”不够深刻:
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8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及人文性的本质特征。”本文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谈些个人体会。
一、联系生活,以读促讲
我在教学这一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中“以读促讲”可谓是关键之法。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二读课文,读通句子,三读课文感知内容这三个步骤从整体对课文内容有初步感知、了解“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说?在心中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教学巴迪听到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及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后的表现这部分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巴迪此时的心情再联系自己受表扬及批评后的心情去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
二、紧扣课文,质疑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勇于创新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巴迪长大后感到自己是幸运的这一段是,我采用了自读自悟的方法,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第一课时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巴迪长大后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这一问题。因此,当学生体会到巴迪听到父亲说“糟糕透了”时悲痛欲绝,我马上把这一个问题又抛给学生,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最后才恍然大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9
上课铃一响,我拿着课本愉快地走向教室。这节课我要上的内容是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的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是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还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对于教学这篇课文,我还是胸有成竹的,因为课前我精心做好了准备,而且这篇课文我还教过几次了。
课堂气氛很好。几年来我已经和我的学生建立了较深的感情,课堂上也建立了较民主的关系。我们都投入在课文的学习之中,小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谈自己的理解。整堂课的各个环节都很流畅。当我结合课文内容,讲到成年后,作者越来越多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回答:因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作者吹来。作者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到。有的学生回答:因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其他学生都纷纷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感受和自己的理解来谈。
就在这个时候,班里的陈嘉彬同学举起手,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到一种急切的心情,于是我请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站起来,稍作停顿后说:我不赞成作者的说法。如果像他说的那样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教育我的话,那我就会糊涂,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对于我来说这不是幸运。他的话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阵哄动,学生们纷纷在私下议论开了,在一片的议论声中我听到了有赞成也有反对的声音。对于他的发言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惊讶,也好像有那么一点情理之中。因为陈嘉彬同学的发言,如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是不会听到的,但是我庆幸的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内心的话、与书本观点不同的话都可以在课堂畅所欲言,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张扬,这同时也是对于我们师生平等关系的一种肯定。
这时,我灵机一动:为何不来个以学定教,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课堂大讨论呢?
我的想法得到全班同学的赞成。
有的学生说:我还是赞成作者的说法。因为爸爸妈妈这样教他,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大作家。
有的学生说:对!我们不是有一种传统说法叫父母分别扮演白脸和黑脸来教孩子吗?所以我也赞同作者的说法。
有的学生说:传统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吗?传统的东西也有许多是不好的,用在现今社会是不合适的。比如传统常说食不言,寝不语。我看就不适合我的家。我们白天都不回家,晚上吃完饭后,我们都各自忙自己的事。如果不是在晚饭时间边说边吃,根本就没有时间来了解各自白天的事了。我看白脸和黑脸的说法就不一定对!
有的学生说:如果不这样,那你认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有的.学生说:我希望我的父母教育我时(态度)一致。要么是表扬,要么是批评。
有的学生说:而我则只要我的爸妈指出、批评我做得不对的地方。因为我表扬多了容易骄傲。
有的学生说:我希望我的爸妈在我做得好的时候一致表扬我,在做得不好的时候一致批评我。
学生们个个都那么投入,脸上红通通的。下课的歌声响起来了,我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叫停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我非常肯定所有学生的发言。还特意表扬了有不同观点的学生。针对刚才学生的发言,我因势利导: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你们的家长知道吗?今天晚上请你回去与家长谈谈你们的想法,并且把你们谈论的结果写下来,告诉我,好吗?下课了,我笑着与学生点头再见,高兴地离开教室。教室里仍旧一片议论声。
从课后学生写的情况和后期与家长的交流情况来看,学生与家长通过课后的谈心,在教育孩子的态度这一方面,家长与学生基本上达成一致的看法。有的学生在日记本上写道:我很高兴我的建议得到我的父母的赞成。看来,只要是好的建议,父母还是接纳的。
有的家长还说道:我们很喜欢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我们沟通,希望今后多做这样的作业,这是引导我们进一步走进孩子心里的很好的做法。
课后,我还时时回味着这节课的教学。曾几何时,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每次的研究课、竞赛课、展示课上,看到的是教师和学生精彩的表演。扪心自问,对于学生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还需老师指导学生读通读懂吗?对于学生早已倒背如流的答案,还需教师去启发、点拨吗?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课堂应当激荡着师生丰富而真实的情感。课堂应关注的不是既定知识结论的有效传递,而是应该关注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切成长。由此,课堂教学的本质意义,已不仅在于教知识、教技能,而在于努力地促进学生智慧、精神、情智等多方面的综合生成。新课程理念一再强调:课堂上教师的一切行动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听到的要是孩子们富有童真童趣和个性的真实的声音。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于书本的见解,主动地参与,在课堂上积极地和同学争论,课堂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群体。课后与家长的讨论,使家长与孩子的心连得更近。这样富有生机的课堂,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使我对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思考:让教学回归生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到的是鲜活的能使他有深刻感受的东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写的是,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生平中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截然相反:“糟糕透了”。作者正是在这“精彩极了”的鼓励声和“糟糕透了”的警告声中,始终把握人生的方向,后来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他明白,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课文通篇语言平实、扣人心弦。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深切地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从而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本课时,我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如教学“‘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们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吗?他不仅有点迫不及待,而且还红着脸,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吗?你们能通过你的朗读带给大家这种心情吗?读后我又问学生:你们感受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呢?又齐读。(师:朗读得真不错。)那么听到母亲的赞扬,你们还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呢?(生:我还体会到他很自豪。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很好,内心欣喜异常,我要把它弄得更美,这诗一定会得到父亲更高的评价。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听到学生的回答我很满意。
课文的第二部分,也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感触较深或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学生在理解“多年来,我童年时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中的“交织”这个词有困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让学生通过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1
昨天上了这一课的第二课时,上课后颇有感触。这一刻着重抓住父母对孩子一首诗的不同评价来体现母亲慈爱和父亲严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当时课程的设计先是向通过母亲与父亲不同的评价,让孩子读,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知道这两种评价的不同之处。其次,是想通过孩子对母亲赞扬和父亲批评的不同反应,来说明孩子对待这两种爱的最初的态度。之后过渡到稍大一点,孩子态度的慢慢转变,父母教育的延续,借此引导出孩子对父母不同爱的方式的最终领悟。
整堂课上的显得很平淡,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也正是因为追求这种清晰度而忽略的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大部分时间浮在对语言和表现的朗读上,缺乏了深挖的过程。这是备教材的不周,有时候过于注重课堂环节的完整性,只想着能够把每一部分都顺利的进行下去,而忽略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要去研读词句,从中揪出语文知识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备学生方面的不周,就是过于看低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时候害怕自己的课程问题太复杂,学生思考不明白,回答不出来,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把问题简略到一问就能回答出来的程度。事实上就是为了追求自己的课堂预设能够达成,而常常忽略了最精彩的课堂生成。课程就在一再简化的过程中渐渐走向沉闷无味。这样回想起来,没能够达到出彩的原因也正是如此。
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是我现在教学没法前进的`根本原因。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循规蹈矩的依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期间很少有变通,能够进行顺利,环节完整就算是完成,少有精彩片段。而教学设计也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影响,一个问题出去,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答案回来。即使是象征性的给学生多元化的表达空间,也一定是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因为一旦出了自己的预设,就不知如何作答,怕离预设越来越远。时间久了,这种习惯就成为自然,限定了学生的思路,也让自己的教学陷入僵局。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收获良多,无论是从备教材、还是备学生方面都有新的认识,通过这些反思警戒自己的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氛围为特色。
一、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本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如小组编演短剧,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表达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变成漫画等等方法自读自学。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进而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父亲的充满理性的爱。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一种自读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文体不限,可以是短文、诗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热情的鼓励和严厉的警告都源于爱,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应立足课内,放眼课外。
“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在解答了学生的质疑问难之后,出示《父亲的爱》一文,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快速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布置自主性、开放性的作业:1.同学间互相推荐阅读反映亲情和人与人彼此关爱的文章或书籍。2.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对儿女的爱,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看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虽然强调“自主学习,悟情悟理”,但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和现有控制能力,学生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中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时,没有必要的和适时的给与引导和帮助。在领会文章思想感情,尤其是在体会父母对孩子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上,强调注意通过指导朗读来加深理解,并通过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还没达到备课预期的效果。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语言平实,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认为读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法方法,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因此,教学本课时,我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哲理。例如:在让学生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划,将母亲对巴迪诗的评价在文中找出来,读出母亲当时的心情,抓住关键词“得意扬扬”“腼腆”等词语,体会精彩的评价,感受妈妈对巴迪的鼓励。至于对爸爸“糟糕透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形式来解决。通过采访扮演父亲的角色的学生,追问学生:同一首诗,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我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里会怎样想?为什么坚决不退让?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入情入境来揣摩爸爸的评价背后的良苦用心。再让学生对比朗读,理解母亲的意图是鼓励巴迪继续写作,而父亲却从专业的角度来评判,把作者当时的洋洋得意心情打击一下,让他不要为一点小小的成绩而骄傲。学生通过充分的读课文,读出了字里行间的情和意,正所谓读有感悟,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那种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母爱和充满理性的父爱,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本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心情,我没有做到适时的讲解,没紧扣我制定的学习目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要求】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2、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领悟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选定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总结全文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
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我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使学生懂得父母不同的评价方式都浸透了对孩子的爱。
2、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关键: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继续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继续学习课文:
1、上节课咱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一说。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回答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师: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
学生齐读: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作者听了母亲的评价后他又有什么反应呢?
语段二: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师:母亲的赞扬如雨点般落在我身上,使得他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既自豪又信心满怀,怀着这样的心情,巴迪在等待父亲回来。
语段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师:你发现这句话的标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说明巴蒂非常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
小结:巴蒂既焦急又甜蜜地等待着,想象着父亲会比母亲更加赞赏他,可是,父亲回来了,他看到诗后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语段四:“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1)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话?(2)扔是一个怎样的动作?(3)我们看完一样东西的一般动作是什么?为什么这里要用扔?(这首诗确实不怎么样,很糟糕。)
小结:是啊,一个动作传递一种态度,一种感情,小巴迪听到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是什么反应?出示课件。
语段五: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可是,文章当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找一找是哪句话?
语段六:“几年后?糟糕的诗。”
学生齐读:说明父亲当时的意见是()?(对的)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的(疼爱)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作者的父亲比较(公正)。
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但当时的巴迪那么小,他能够体会父亲的心吗?(不能)母亲对他的表扬使他得意洋洋,父亲的批评就好像对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猜猜看,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不再写作了?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自由朗读
语段七:“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为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
语段八:学生回答:“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因为作者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把作者成长道路上需要的两种动力都包含了,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作者说自己“多么幸运”啊。
好,现在同学们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停止了写作?
学生回答:不是,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语段九:“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的每一个人?总结、提高”
其他同学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虚心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并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过渡:若干年后,巴迪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看着课文第17自然段,随音乐齐声朗读。
恩,读的非常的精彩。
下面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下面哪位同学来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
“精彩极了”代表着妈妈的赞许、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代表着父亲的批评、提醒,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的爱,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二者都是希望我努力奋斗,争取好成绩,二者的共同出发点都是爱。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
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理解的.?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3、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父亲的严厉也好,母亲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总结
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感受到了爱,他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五、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你如何看待巴迪的父母对他的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写下来。
教学反思:本文的文字浅显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凝聚着作者深厚的感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十分接近,学生易于理解。教学中,应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2-3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3-2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4-0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04-04
糟糕极了和精彩透了教学反思01-2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6篇10-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精选18篇)11-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