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28 14:32:5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我对中医养生有了实质性的认识,"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我们养生,也要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不同的调养护理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俗话说,求医不如求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对中医养生学习,并在生活上努力实行,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四季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说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及人的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并揭示出人类应当如何在阴阳不停变换的四季中,恰当地调养自己的身体的阴阳,以顺应四季变化,达到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健康长寿的目的。比如我们冬季可以用一些温热的食物或药物来补养脾肾的阳气,秋季气候干燥则要多吃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津液;春夏季节又有不同,这就是四季养生的大意,也是做好四季养生所必备的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是一个大学问,并且通过最近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也总结了不少自己体会到的中医养生之道,得出了一些养生的方法。首先,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也就是养精神,调情志,故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人的情志及精神活动需要脏腑之气的支持才能完成,所以反过来说,调养精神,调节情志,也可养护脏腑之气,所以保持健康的情志是养生防病的重要保障。其次,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的本能,谁还不会吃吗?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真的没有学会科学地吃,所以才会吃出那么多的疾病。现代营养学

  提出要保持健康就需饮食多样,营养平衡。第三,大自然是人类的守护者,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如果不顺从这种规律,大自然和人就都会遭受灾害;顺从它,自然就和谐,人就不会生病,这样做的话,就是得到了"道",即养生的本质。

  同时,"人的睡眠实际就是一种归根,一种复命,即恢复生命的活力,是人体阳气得到收藏、得以蓄养的过程,没有复命,生命就难以延续。"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调整好睡眠,是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

  此外,中医养生中提倡多做锻炼,多做户外运动,多与人交往,多想积极开朗的事,这样心情才能畅达;而"养静"就是要心情平静,不急不躁,通过自我调理或户外运动等方式把心中之抑郁燥热散发出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心宁而神安,从而达到养生的最终目的。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适当正确的坚持对气功的练习对中医养生养生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气功的锻炼可以对人体的强化锻炼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故我认为在我们加强对中医养生的'学习和了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气功的学习和锻炼。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他是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且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医养生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此期间需要我们的努力坚持,并且在生活,处事,心态等方面时时保持好的习惯。比如,在膳食营养方面,我们不应该不注意国情,盲目崇洋媚外,太过沉溺于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垃圾食品,应该多食一些我们先人总结下来的有利于我们养生的绿色食品,那对我们进行中医养生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有利于我们的身体护理和保健,进而对健康长寿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中医养生,我发觉了自己在过去的许多不好的生活养生习惯,那些有利于身体健康和保健的恶习,但在今后的生活,我学以自己所学的中医养生知识,促进,监督自己改正,从而达到中医养生的目的,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更健康长寿。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一个学期的针灸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其实一直到结束了我才发现,针灸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只怕是以后都没有机会学了,如果选修课可以把相同的学科能多选几次该多好啊。一直觉得针灸很神奇,用几根小针扎几下就好了,也很佩服扎针人的功夫,下手真准啊,还要记那么多的穴位,真不容易。

  针灸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她之所以吸引人们长达几千年,并能穿透不同文化几起几落,说明她有着神奇的魅力和价值。针灸的历史悠久,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但针刺疗法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出现;灸法则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证,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而广泛的被人们接受。远在唐代,中国针灸就已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保障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针灸是学习中医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能熟练把这门技艺运用到临床,为患者们减轻病痛的折磨。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推进,针灸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成熟,至今我们还有很多前人留下的针灸文献,足证针灸学的累累硕果,现今针灸也后继有人,一批又一批的医学生继承和发扬了针灸这一祖国的遗产。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进入尾声,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我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针灸的好奇与迷惑。虽然针灸很出名,但我以前从没尝试过这种治疗方法,不了解它的疗效和作用原理,甚至对针灸还存在一定的恐惧感。针灸真的能治病、保健吗?它的原理是什么?可是针灸这种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之所以能延续至今,而且被世界认可,一定具有其积极地作用。针灸还是未来的中医工作者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值得我们中医学生学习和研究。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了对针灸的初步学习,也逐渐揭开了针灸的神秘面纱。通过一段时间的初步学习,我进入了对针灸认识的第二阶段,了解与认同。知道了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机理,学习了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加深了我对针灸的认同。进行了简单的针刺、艾灸、拔罐的手法后,对针灸的恐惧感也彻底消失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研究下去的'兴趣。

  第三阶段是对针灸的熟悉与掌握。对一些针灸方面书籍的浏览使我更加了解针灸。治疗不同病证的穴位配伍及一些经验取穴,让我由衷的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渐渐的欣赏这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文化。现在的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针刺方法,并能熟练的掌握补泻手法。但我知道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积累临床经验,这都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能熟练运用针灸。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针灸知识的繁杂,穴位的定位、主治都是我们要记住的东西当时着实让我觉得很头痛。不过老师这学期新启用的教学顺序(先讲定位再讲主治特点)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同一部位的不同穴位往往主治病证相同或相似,所以一旦明确了定位,主治病证也就不难记了。而且老师还让我们总结了腧穴定位和主治,这也对我们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忆,只有亲手写一遍,才能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本学期的针灸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练习针灸的平台,由开始的“下不去手”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每个同学都在改变。同学间的互相联系也体现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学期末的扎针和点穴考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好的检验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想要真正掌握针灸这项技能,必须靠亲自动手。虽然我们的实验课考试已经结束,但我不会抛弃针灸的平时练习,只有勤练习,在将来的临床中才能熟练运用。老师在课上讲针灸知识的同时还给我们讲了好多临床知识,通过他描述的各类型案例,再结合课堂上的知识,我们能更好的理解针灸、运用针灸。虽然本学期的针灸学习已经结束,但我知道我们还只是刚刚入门,还有更深入的知识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研究。现在还有部分人不承认针灸,可能因为其理论知识的不完整,但我相信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针灸,认同针灸。

  针灸是中国千年文化过程的产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涵纳着大量的实践观察、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而且将它们发扬光大。作为未来的医者,让针灸事业中医事业更加欣欣向荣是我们的责任,并且让所有人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经过某月某日到某月某日为期5天的临床实习岗前培训,我们正式转入临床实习一次轮转阶段。而第一个转的科是中医妇科。

  中医妇科病房主要病种是输卵管不通性不孕,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主要行中药综合治疗:中药口服(通络煎、内异煎,妇科一、二、三号方,异位通,调冲方),中药灌肠(通络灌肠方,灌肠一、二、三号方),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丹参注射液点滴。利用活血,消症,温通等方法,松解盆腔粘连,消除肿块,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妇科门诊病种则丰富一些:月经不调(提前,后错,老不来,老不断,量少,量多,功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期(经间期出血)、无排卵性(崩漏)等),围绝经期综合症,痛经,白带异常(量多,色白或色黄或色暗红或带有血丝,清稀或豆腐渣状,伴有外阴瘙痒等),盆腔炎(包括子宫,附件炎-输卵管、卵巢),宫颈炎,阴-道炎(细菌性-bv、霉菌性、滴虫性、老年性,可伴泌尿系感染),外阴炎,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囊肿,不孕,早孕(怀孕早期),先兆流产,产后缺乳和回乳,产后抑郁,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卵巢所致的巧克力囊肿多见),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病变筛查(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

  感言:不孕人群增多,奉劝年轻人珍惜自己,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人流药流机会,防止输卵管不通型不孕的发生。避孕最好用避-孕-套工具避孕。避孕药有多种副作用,导致月经失调等,特别是紧急避孕药,少用!安全期避孕不完全安全!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妇科名声远播,皆因有名老中医许润三主人的坐镇,被人称其为送子观音,令人可想而知老爷爷的医术精湛的同时,从一个侧面看出现代社会不孕不育的人太多了。因此,病房实习时有病人很真诚的劝我说:小姑娘,选妇科没错拉!现在不孕不育的人多了去了,不用愁没有病人!而且要子心切的夫妇,多少钱都舍得出。

  当然啦,我是不会让病人多花钱的,即使我真的选择妇科,我也会让病人做最少的'检查,接受最必要的治疗。但是,不孕不育的病人,除了说有现代社会环境污染,接受电脑手机的辐射多,学习工作生活紧张之外,在中医妇科实习期间,让我发现这么一个常见的现象:不孕的妇女以输卵管不通或上举为主,年龄多在三十岁左右,事业家庭经济开始稳定,想要个宝宝增进夫妻感情和生活的乐趣,但偏偏要不了。她们多有人流或药流史,多伴有盆腔炎。由于长期要不到孩子,精神上的折磨,令到她们多情绪忧郁,比较敏感,舌质多紫暗,苔厚腻,脉弦,提示肝郁气滞。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4

  数年来的学习和临床,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医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认识疾病的视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什幺?就是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学说等,这些是先哲认识、解释世间万物存在、演变、消亡的理论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方法论。古人读书必读四书五经,这五经里面就有《易》(《诗》、《书》、《礼》、《易》、《春秋》)。在古代这些理论认识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就像今天的数理化。

  时过境迁,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现代医学建立的基础)已经成为我们自幼在学校学习的认识事物的准则。中国古代哲学(科学)如易学之属在现代人看来已经是一种“玄学”,甚至干脆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了,中医随之自然地让人们觉得很“玄”了。

  时下就连中医学院的一些老师、学生都不信任中医了,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其产生的原因,这里暂不讨论。问题是中医是不是真的很“玄”呢?是不是就不科学呢?我想,关键是在于你能不能真正地认识中国古代科学(哲学),进而用这种思维来理解中医。时刻用中医的理法观念来认识和治疗疾病、不受现代医学观念的影响,是能否成为真正的中医生的基础。中医工作者必需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为师者必不能授人以医道之真谛而贻害无穷;为学者必误入歧途而流于半解,甚者对中医失却信心;若以为医必不能正确把握辨证施治之灵魂,其方药亦不能合于理法矣!

  我们必需清楚地认识到,用现代医学的观念来看中医或许中医很不“科学”;然而当我们用中医的理法认识来审视西医,其也并不完全“科学”。为什幺呢?因为中、西医各脱胎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理法体系,各有各的认识角度和评价标准,用各自的标准去评价对方都是不恰当的,就像不能用篮球的规则来评判足球一样。

  长期的学习加上几年完全独立的临床工作,我对医学的看法自然深入了很多。再次入学,对中医的教育状况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初次入学时我很想学好西医,觉得西医学的很多东西是“很先进”的,所以花了很长时间阅读西医方面的书籍。西医学知识的积累在临床上确实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因素,但是我经常感到西医的东西在影响着我的中医思维。我想很多在临床上工作的、能冷静下来思考的中医生都会有这种感觉。这是中医生的悲哀,然而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什幺呢?我想,也许是现行的体制特点。

  虽然以后我亦将是一名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但我一直有一个很极端的看法就是中医生和西医生的身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也就是现行的中西医结合的体制特点(方式)要改变:一个人搞中医就得单纯搞中医,不能同时搞西医。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完全以西医有关糖尿病的发病基理和治疗手段为标准,还有谁会认真的按中医的理法辩证治疗消渴病呢?那怎幺办?很自然的,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大家都会尽量充实治疗糖尿病的西医知识。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观念完全改变了,精力也分散了,还谈什幺继承、发扬、创新?然而,目前中医发展的状态就是这个样子,真正的中医生很少了,而真正搞中医、钻研经文的人就更少了,中医的精华与真谛将有慢慢消亡的危险!现在连民众都知道很多中医院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挂中医之名行西医之实!这正是需要我们认真看待的问题。

  中、西医生的角色集中于一人,带来的一大弊病就是西医思维的影响。这种干扰往往自己不易觉察,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深处,而这种影响往往是致命的,正如前面所谈到的.,中西医分属于两个完全独立的理法系统,任何以西医的观念来处方用药都会影响到作为一个中医生的辩证施治思维。

  我在这里不是在鼓吹纯而又纯的中医,而是指出,中医的理法系统是完全有别于西医的理论、治疗观念的,作为中医生决不可受到西医观念的误导。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不受到西医知识的影响呢?我想,最根本的办法是加深对中医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排除西医知识产生的消极影响。

  西医的知识我们还是一样要学的,这是当前的现实需要。中西医在很多方面确实可以互补的,就像前面谈到的糖尿病的治疗,在控制血糖方面西医有它很多优势,胰岛素的应用和制剂、给药方式的改进(人工胰岛不久必将面市)更是给不少糖尿病患者带来莫大的福音,然而,目前不管是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胰岛素都不是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按中医的话说就是非治本的。然而中医治疗的出发点就是强调治本的(当然中医“本”的概念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病因),在临床上通过中医药的辩证配合治疗,不少患者的病情都会得到更好地控制,减少降糖药、胰岛素的用量、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产生,我想这都是大家所共知的,同时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体现。

  综上所述,我是不反对中西医结合的,只是希望这种结合不要变成“错合”,不要“中不成西不就”。

  目前中医的教育基本是按现代的教育模式展开的,跟前人学习中医的方式已经大不相同了。前人学医讲究师承、经典、临床,现在在校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学西医,甚至西医的课程比中医还要多,一些本属于中医的课程比如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眼科、中医外科、中医肿瘤等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更多的是西医知识,而中医方面的内容大多是一带而过了。像中医骨伤的治疗,方法甚多,简单有效,而在课堂上基本没有涉及,已经完全西化了。这是一个让人困惑的现象,中医是不是真的没得讲呢?可现时在课堂上能对中医的发病机制、治疗特点进行深刻阐述的老师确实是很少了。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

  海门市中医院岗前培训心得 本人在参加了七天多的医院岗前培训,认真汲取了多位院长和主任的指导教育后,获益良多。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是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却深深地影响了我,特别是对敬畏生命,关爱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者仁心,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必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从点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我们一生的信仰。而医者仁心的内涵就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刻铭记希波克拉底的铮铮誓言,时刻铭记白求恩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贤们的声音还在耳边时时鸣响,我们已经奋起前进的脚步,向着新时代更高的目标前进。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精神,闪烁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光芒,树立了新时代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和职业道德。也正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的'新时代体现。医者仁心要求我们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乐群敬业、厚德怀仁,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当前我们中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我们忘不了医院里的中医前辈们。是你们展现了中医学术的博大精深和救死扶伤的人格魅力;是你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视医院为家,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一意赴在工作上,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忘不了工作在最前线,温柔大方又能干的护士天使们,不分天寒酷暑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用美丽的双手塑造了那温情感人的世界。我们忘不了每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你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舍小家保大家,时刻谨记在心的,不是家庭,而是一名医护人员肩上的责任。有时候,医务工作者也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上,面对太多的不理解,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但是,无奈过后,是你们不变的微笑;辛劳过后,是你们执着的坚持;泪水擦干,依旧奋斗在最前线。是你们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真诚地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手持仁术,用过硬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胸怀仁心,热情周到的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回首以往,我们将深深铭记探索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历程;放眼未来,我们将迎难而上,让红十字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而作为2015届中医院的新同志,应该跟上时代的节拍和步伐,以传承创新精诚的气魄,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展现出我们别样的风采。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医院队伍中的一员。面对全医院甚至全社会的期待,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以十二分的精神来工作,以100分的满足来上交这份生命的答卷。虽然岗前培训时间很短,但是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终生受益的。我们会永远谨记冰心老师的话,将“仁爱之心”肩负在左,同情之心担当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7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中医美容的萌芽。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趋于成熟,各种技能方法与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朝代的史书上或各种古代医学书籍上都有较多的记载。我国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相互促进发展,构成了中医美容的悠久历史。从远古的最简单的美容方法开始逐步摸索,前进取得了无法比拟的成就。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医美容有历史悠久,时间丰富,对生活美容的介入,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等特点。有多种美容方法,如:食膳美容,针灸美容,推拿按摩美容,气功美容等方法,可见中医美容的多样性。中医美容还分为多种临床学科,有皮肤美容,眼科美容,耳鼻咽喉科美容,内科美容等,可见中医美容的兼容性。

  学习了中医美容,不仅对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有了初步了解,还掌握了一部分美学和美容学的.知识。这不仅对今后的生活有帮助,而且对临床医学的学习也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美容更是一门要求技术精湛的学科,学好中医美容,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还会学到中药美容的知识,要求掌握的知识会更谨慎,精准。在这短短的半学期学习到的虽不深,但是已经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1. 简述中医美容的历史延革

  2. 中医美容方法有那些?

  3. 请叙述两味美容中药的性味,攻效,主治,并结合临床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4. 列举瘦身常用穴位并说明其体表定位与操做方法

  5. 如何理解中医美容学的基本理论特色并举例说明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8

  数千年来,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在大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利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究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渐成趋势。

  通过这次与沈绍功先生的交谈以及对他的访问,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医之路的曲折艰难,中医发展的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发扬传承中医精神的意志和决心。

  沈绍功,男,汉族,某年某月出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某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冠心病急症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特聘顾问。承担并参与国家中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项攻关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才是硬道理”。他主张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反对死啃书本也反对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有理论、有实践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才能称得上是医学家。

  老注重医学传承,平等待人,他认为中医药的生命力在基层。

  多年来,他注重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培养,不辞辛苦,毫无保留的传授沈氏家族积累的诊疗经验,在业界得到肯定,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尊崇和爱戴。

  二十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学医道路,是艰苦的,曲折的。总起来有以下体会:

  (一)要学好中医,必须打好两个基础。首先是古文基础,最低要求繁体字能认识,文言文能断句。再就是中医基础,如《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白文要选读,药性、方歌、脉诀、经络歌诀要熟读,有了这两个基础,才能继续深入下去。

  (二)要多看几种好的参考书。我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教我读古典医着是不错的,但是指导我看的参考书,只限于汪切庵、陈修园两家,这就太局限了。后来我在中医大时所看的参考书,就使我的眼界开阔多了,因而获益不少。

  (三)要多跟几个好的老师,因每个老师各有他的长处。比如,有的老师长于伤寒;有的老师长于温病,有的长于杂病,有的长于妇科,有的长于儿科。根据各老师辨证用药的特点,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就大有好处。但这个条件如不具备,也可自学成材。

  (四)学医要有坚强的意志,朝斯夕斯,持之以恒。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要提高自己的勇气。在顺利的时候,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学习,继续前进。我在学医过程中,学习情绪曾有几次大的起落,教训是很深刻的。

  (五)在医疗作风方面,对同道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对病人无论工人、农民、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详细诊察,不得草率。有时病人情绪急躁,要求过高,也只能耐心说服,体谅病人。但也不能迁就病人,投其所好。更不能乘人之危,向病家需索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

  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的杏林学子,我以自己身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这个中医情结深厚的学府而感到骄傲自豪,我更为遇到这么多医学精湛的中医老师而欣喜,我将在这片热土中继续挥洒激情,为中医大的明天,为中医学的未来继续前行。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9

  我是中医科医生,这次参加了中医培训,感悟非常多,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中医学由于在形成的初期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并沿用至今,形成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气机升降为主体,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为外壳的理论体系,具有灵活多变的思辨性和高度的整体概括能力。另外,许多人有这样的印象,患者和中医大夫之间的关系往往好于与西医大夫之间的关系,甚至亦医亦友。许多研究也证实,中医传统的诊疗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传统中医具有许多区别于西方医学的.特色,其理论形式反映出独特的人文属性。中医学以其强烈的人文属性成为最能反映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中医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必须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因为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维方法更接近道家祟尚自然的思想。中医学认为“形气相感,形神合一”,人的意识形态、意念活动对自身及周围事物产生影响。学习传统文化,体悟自然之道,正是为了修养心性,静心体悟自然之道、中医之理,以平静纯净心行医,方可能成为医德医术均上的好中医。

  中医理论源于生活实践,在临床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在病因病机教学中,可采取“取类比象”、“形象思维”的方法,结合日常生活,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风、寒、暑、湿、燥、火的致病特点。如风邪致病特点,风的性质“动”→风邪致病特点(阳邪、善行、数变、百病之先导)→临床表现(动摇不定、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震颤、拘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由世界大国迈入世界强国。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中国开始注意到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于是,作为中华民族灵魂和精神支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更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和场所,有责任也有必要将其应用于教育之中。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抛弃传统,就等于丢掉根本,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丧失文化的特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我们应当怀着温情和敬意自豪地对待。

  中医药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科学性和伦理观,横跨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的高级中医药人才须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中医药学的人文特质,突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中医药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古代天人文化,人文文化和大一统文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把国学贯穿到中医药的教育中来,是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可行的思路之一。

  一、国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国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表达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以文化形态、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德育与文化应当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和更新,实现德育和文化两个维度的发展。国学教育与高校德育实际上也存在交互关系和内在契合之处。

  (一)化人育人的作用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蕴藏丰富。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以经典为形式得以保存,因而国学中充盈着丰富的、直至如今也极具现实意义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还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人格精神,抑或孝悌忠信等伦理襄永、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均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国学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滋养和支撑高校德育。

  高校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大学生成为德与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富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大学生。尤其是,要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促进大学生实现民族自强,就必须从传统中、历史中找到支撑。从这一意旨上来讲,国学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为高校德育提供助力。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教化和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二者统一于化人与育人的要求与实践中。

  (二)文化传承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固有的传统与根本。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力、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其中的精华部分凝聚了袓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些智慧一般集中体现在历史流传下来的伟大经典之中。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让广大中国人接受优良道德道德传统、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实现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寓所,更是引领文化的力量。大学生是时代的未来,一定要树立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民族精神财富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自信。“这些因素的传承和弘扬不能不依靠德育,应该说德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弘扬和培养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精神。”高校德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是国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能够获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高地。在高校德育之中贯穿国学,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更广泛的认识、接触、理解和接受。换言之,高校德育是国学发挥作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国学与高校德育相结合,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要求。

  总而言之,国学与高校德育统一于开展高校德育、教化大学生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德育通过对国学内容的检验、选择和教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传递道德知识、哲学知识等知识形态的文化,也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规范形态的文化,还传递情感、态度、信仰和各种文化心态、社会风尚等多形态的文化,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德育教育教育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师国学承模式变为院校培养,中医药院校为我国培养国学了大量高等中医药人才。时至今日,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想日趋成熟,然而国学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国学来的中医药却要摆脱自身的理论基础及其架国学构,追求科学实证,日渐式微的原典理论已经成国学为人们对古典文化神坛的祭品,处处可见的“中国学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光怪陆离的文化标国学旗无论是在中医最高学术机构,还是在人们的国学普通生活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熟语,在此国学语境下的背离传统、背离经典的任何言论和行国学为都是对当下受众的误导,也是对中医原旨的国学玷污和嘲弄。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着力国学中医药现代化的同时,应把中医药文化教育放国学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国学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生的综国学合素质。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国学成部分

  自从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发展。所谓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国学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药学发生、发育和发国学展的思想母体和动力源泉,科学与人文的成功国学交融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质。中医药学是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国学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医学史上,许多文明古国国学都有过自己的传统医学,但是,历尽几千年的沧国学桑,目前硕果仅存且承传不绝的只有中医药学。国学数千年来,中医的实效性作用并没有因年湮代国学革而削弱,一代又一代承前启后的经验积累使国学她超越了时空局限而更臻完善,其关键的原因国学即在于她的文化性遗传,在于她具有先进文国学化的合理内核。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德育教育要突出中医国学药文化特色

  大学不仅要培养专门人才,而且国学应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学应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各高等学校国学要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国学人才观,明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国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9]。因此,大学教育承国学载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国学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国学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

  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国学的重要基地,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理应成为中国学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德国学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基本职能,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学医药院校的神圣使命,而创新中医药文化则是国学中医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毋庸置疑,在市场国学经济条件下,中医药学要继承、创新,中医药院国学校要发展、强壮,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不容忽国学视。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市场。高等中医国学药院校的人才培养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国学同时,更应注重中医药文化教育,以中医药文化国学丰富中医药学生德育教育。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国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加强国学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有意义事物的肯定性体悟。文化认同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而大国学的范畴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学习国学对建立学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国学课程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在 7年 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素养必然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二)提高国学素养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国学素养离不开国学教育,毕天璋提出“我们暂时可以界定为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中医学本身和传统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医学就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儒道等学说思想都影响了中医学的文化背景,而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精华。而国学中的经典无疑会帮助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质,例如读《论语》可以让学生知礼、知仁义,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读《孟子》可以提升学生内心的道德感、提高社会责任感;读《庄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豁达洒脱;读唐诗宋词在让学生感受审美愉悦同时诗意的体悟人生,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心灵中有诗意,记忆中有历史,思考中有哲理。

  总之国学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既是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学术界“国学热”的回应,更是高校德育自身不断改革和提升的应有之义。国学中包含的精华和优秀资源,能够为中医药高校德育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力量。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医经典学习心得07-11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08-30

中医知识学习心得02-25

中医护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3-25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体会03-08

中医外科学习心得05-31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10-25

[精]中医经典学习心得19篇09-29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通用39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