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传》读后感1
《孔子传》中的"解放自己"说的是:"随着学生的成长",典籍的整理,国事的发展,此时的孔子,正如他自己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就是自由,经过岁月的.磨砺,自我的砥砺,此时的孔子已经达到了自由和道德真正融为一体的境界了。能够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够一起达到"道"的境界;能够一起达到"道"的境界的人,未必能够一起立身于"道"中;能够一起立身于"道"中的人,未必能够与他一起灵活运用"道"。
在这里,孔子说了四种层次的人:一起学习的人;一起领悟道的人;一起立身于道的人;能灵活运用道的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是自由的境界,又是道德的境界;是自由与道德为一体的境界;而灵活运用道的过程,也正是自由与道德融合的过程。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道德人格一定是自由的人格;真正的道德人生一定是自由的人生;真正的道德社会一定是自由的社会。
《孔子传》读后感2
孔子,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带着孔子为什么伟大,后人称他为圣人的疑问,我打开了《孔子传》。
《孔子传》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十而立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子有沉浮。 在这个人生阶段,孔子却从未放弃自己的目标和抱负,可见其高尚的`品格。
十之五为学——孔子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子的父母双亡。 那时,孔子才十七岁,还是初入社会的孩子。 至于他在社会上仅有的“学者”身份,孔子又如何实现他的远大抱负呢? 唯有“以知”,而孔子之志何以立之? “所谓”需要学习。 正是由于这三者的关系,才造成了“不学不能广才,无志不能学”。 由于志向远大,孔子20岁就精通《形意》,并得到国君“鲁昭公”的赠“鱼”,可见“志”的重要性。 它能带来无穷的动力。
三十而立——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孔子“站起来了”。 书中还提到了两个站起来的指标:1.社会认可度,2.自我境界。 这也体现了一个道理:“努力总会有回报,最重要的是你努力的程度。” 一个人如果没有上进心,最后会被打败。 可怜的茅屋,什么会回来!” 我也从孔子创办的私塾中了解到“检讨”的重要性。 所谓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做到定期复习和持之以恒也是有前提的。 就是努力学习,只要你把学习当成乐趣,那么你就会随时学习和复习。 孔子到齐国后,体现了一个道理:“君若欲久,必以仁政”。 但是再好的人,也不能高调出镜。
【《孔子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孔子传》读后感03-18
孔子传读后感(精选8篇)08-27
孔子传读后感4篇12-21
孔子05-24
孔子名言03-16
孔子语录03-18
孔子的作文01-05
孔子的语录06-16
孔子经典句子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