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苏东坡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
古代文人自幼读四书五经,学圣人之道,却读出了多少碌碌无为的呆气之徒和道貌岸然的虚伪之辈,他们是多余的,甚至是可怕的,他们在白白浪费着国家的钱粮和人民的血汗。苏轼和他们一样,从小泡在儒家的经典里长大;苏轼又和他们不一样,不仅仅是因为他头脑聪颖,活学活用,更重要的.是,修齐治平的理念于他,不是敲开富贵之门的砖头,也不是通往欺世盗名之地的阶梯,而是真正的信仰与坚持,虽百折而不悔,虽千锤而无憾!历经风雨,那份心怀天下,一念为民的耿耿赤子之心,令千年之后的我辈热泪盈眶,心暖不已。他在其位一心谋其政,不在其为还要谋其政,徐州抗洪,杭州修堤,密州抗蝗抗旱救弃婴,儋州开荒开土倡文化,他就和他的文采所至一样,触处生春,只要有他管辖,就有一方百姓的安宁与快乐;只要有他在场,他就会用他的幽默带来一隅的欢声和笑语!高中历史课本上提及一些进步的封建士大夫总是说:他们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和人民大众仍是相对的。我想,如果他们了解了苏轼的一生,不知还会不会说出此等无耻之语来。
该书也有些许不足,首先可能是对苏轼有些过于美化(其实拙文又何尝无此弊端,呵呵),比如在乌台时他的卑弱、绝望,展现得似乎并不十分充分,其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意气用事,也总是曲为之说。再次是有的情节交代的不是特别明确,这主要表现在对苏轼一些好友的交代。比如有的好友(如巢谷)是苏轼年轻甚至年幼时就认识的,却到了老年才交代,难免令人有乱入之感。当然东坡一生的经历过于丰富,可能彼出场之时作者有更重要的事情和人物需要介绍,就顾不得这些过于繁芜和相对而言无关紧要的线索了。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2
翻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字里行间,一串悠长而又深刻的回忆被逐渐唤醒。
青山隐隐,波浪奔涌,水气弥漫。云雾缭绕间,站着一位中年,长袖宽袍,眼望前方,眉宇间散出一种气定神闲,手持折扇,豪放却暗藏淡淡的惆怅。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带给我对苏轼的印象。
初识苏东坡源于宋词。儿时的.我总是摇头晃脑,咿呀念经,常常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挂在嘴边。那时还不懂得其中大意,就觉得写的真好,月亮上那些神话里的良辰美景都被包含其中了。再长大一些,经历过些许悲欢离合,我才终于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千古绝唱中蕴含着绵绵情思与长长久久的美好祈愿。
诗词比赛让我走近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他作为一位观赏者和诗人,对西湖之绝美抒发的赞叹;“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彰显着他强烈的报国之心,却又饱含着即将步入老年而壮志未酬的无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他作为一位丈夫对亡妻跨越时空的深深思念。
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经典咏流传》,谭咏麟演唱的苏轼的《定风波》让我印象颇深。当听到他用粤语唱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瞬间,我的心被深深击中,整个人久久地怔住。恍惚间,一位白发飘飘的老者,拄着拐杖,在风雨飘摇中,步伐颤颤巍巍地向我走来,他伸出双手,仰天大笑。这种豪迈与乐观,仿佛是与生俱来,又深入骨髓。无论怎样的磨难,任凭无尽的风雨,他也毫无畏惧,永不言弃,
苏东坡的一生虽然跌宕起伏,但足以担得起“精彩”二字。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即使不能洋洋万言,写下许多豪迈诗篇,也希冀在闲暇之余去感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达观心态;去体味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胸怀大度,收放自如。
在匆匆流年的时光长河里,在喧嚣陆离的世间百态里,我愿沏一壶清茶,细品东坡诗词之风度,探寻内心深处最平淡朴实之清欢。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3
最爱东坡诗词,尤记《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特爱《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体味“谁见幽人独往来”的孤独,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释然。心中始终吟唱有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一言以蔽之,怎个好字了得!
今日读此书,追寻这样一个具有深邃思想、豁达心灵的才子的生活轨迹,带给我的,无不是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启迪。恰逢冬至,可以说是——冬日的幸福悄然而至。
本书是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同时,也把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可亲的苏东坡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林语堂眼中,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说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虽苏东坡毕生坎坷多舛,但是我认为他是极幸福的,有三位女子懂他,理解他,深爱他。他虽屡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有赤子心,有烂漫心,有欢喜心,有清净心,这是我极喜欢的。
现再读几首东坡的诗,甚好。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4
《苏东坡传》叙述了苏东波的一生,让我们能够对这位诗人有更深的了解。
《苏东坡传》似一位老人,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
《苏东坡传》似一盏香茶,把苏轼的性格细细品味。
《苏东坡传》似一片大海,把苏轼的命运包含其中。
说到苏东坡,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苏东坡可谓闻名天下,妇孺皆知。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叙述了这一位伟人的一生,使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苏东坡的性格十分鲜明。苏夫人评价说他的性格坦白直率甚至有时急燥火暴,这样的形容是十分贴切的。苏东坡因为这样的性格,似乎对很多人都以诚相待,抱以真心,也正因为这样的真心诚意,才足以让他在当时的社会成为名人贤士。
苏东坡的尽忠职守是令人感动的.,他所管理过的地方,无不百姓和乐。他曾为陕西的百姓求雨,他是一位雄辩滔滔的奇才,也正是这一点,为老百姓祈求普降甘霖。他也曾为百姓驱鬼斗魔。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为老百姓治水救旱。算是真真正正尽到了一个为人父母官者的职责。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描述苏东坡: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话足以概括出苏东坡的一切了吧。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5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借这雨,借这月,思此东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他豁达洒脱的形象深入人心;一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让我觉得洒脱的苏轼也有着别样的温柔。当翻开书页,那段跌宕起伏的往事浮现眼前,我才知道我对他知之甚浅。
对苏轼最初的了解是他的特点之一——爱吃。他走哪都不忘吃,是一个资深的“吃货”。别人被贬谪,会郁郁寡欢,他倒好,一首《初到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让人觉得他忘却了忧伤。又路汝州“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试想,盘坐蒲团上,面前摆着清茶翠笋,春风拂面,与友人谈笑风生,于是,我迷失在这闲情雅致的`如诗如画里。苏轼被贬,吃到美食便心情好些,谁让吃是他喜爱的事呢?我内心了然:失意在所难免,当你心中仍有所爱,还有风景,这些坎坷就不是什么大事了,谁会因为难过就跟自己喜欢的东西过不去呢?烦恼且放一旁,别人笑我醉心于吃,可吃又何妨?正所谓“自笑平生为口忙”。
古代学子最渴求的便是登科入仕。苏轼在二十几岁中了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前途一片光明。但上天总喜欢开玩笑,苏轼本应顺利的人生,在“乌台诗案”后终止,自此命运多舛。他会一蹶不振吗?当然不会,他大笔一挥,信手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都被大浪淘尽,何妨自己“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还是那个善于自愈的诗人,还是那个自得其乐的歌者。直抒胸臆的乐观是乐观,苦中寻乐也是乐观,喜与悲的交加才会使人生更加圆满。
他是一缕清风,告诉我热爱生活,生活处处有风景;他是一朵流云,告诉我行走在路上总会有挫折,但要乐观迎接,累的时候可以偶尔看一看相伴的月。
合上书页,我对苏轼的印象不再仅仅是个吃货,更多的是他的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人,怎能不让人怀念?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6
书扉页记有一九九三年购于海南,距今二十载。当时读过一遍,看圈占处不同笔迹,之后仍翻阅过。林氏的主观色彩显而易见,叙述典雅,议论纷呈。他说,想写就是理由。一九三六年,他携家居美,所带资料有限,况且当时尚无互联网之便,为苏轼作传,实在不易。
之前陆续读完林氏《武则天正传》,作者写女皇的杀人无数印象深刻,立场有偏颇的一面。在苏传中,尽管也有对王安石的抨击,似相对客气。
林氏不拘一般传记格式,兼有多种叙写形式笔法,语调轻松,机智幽默,好读。正如书中所说,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
书中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
苏东坡有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难怪他快快活活,无忧无惧,象旋风般活过一辈子。至少他自己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
书中说,他第二次遭到流放,远走海外的海南小岛,多少有点认命的意味,心灵倒分外平静。他的人道精神由于遭受许多困难而更加醇美,却没有变酸。他至少能维护他的灵魂,为此付出代价。
苏氏最初和最终的乐趣都是写作。临终前他写了最后一首诗,长老一直和他谈现世和来世,建议他念佛经。苏氏笑笑。他读过不少佛教和尚的生平,知道他们最后都死了。
此前,苏东坡写信给一位长老,其中说:“然生死亦细故尔,无足道者。”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7
起初我对东坡的了解只停驻于他的诗词,但合上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不禁对东坡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仍葆有赤子之心的人生态度肃然起敬。从了解到喜欢,直至与他越走越近,即使望尘莫及,但他就像一盏明灯,引我前行。
东坡写诗作画,练字,亦好美食,喜钻研。至今令人大快朵颐的东坡肘子,因弟弟而兴起的瑜伽术,全情投入的'酿酒炼丹,纵观东坡的一生,相较于文化名人,他更不失为一个兴趣广博的顽童。经历永远充沛,总有自得其乐的事可做,他以天性的乐观享受着生命的每个瞬间,了解东坡的生活后便心生一份亲近它不遥远也体会着人生最简单的快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许得是天长地久的誓言,即使历尽生死,东坡仍将妻子放于心上,期待梦中相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手足情深即使聚少离多天各一方,东坡也借着月亮念着弟弟。宦海沉浮,吾弟定要安好。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这天地间可曾有不好的人,东坡倾心待人,朋友也是随他遍布天下。
贬谪流放是东坡一生的命途,他生性直爽,若遇不快之事,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得罪奸佞,流落他乡,他也无所畏惧,风雨飘摇中,自能一笑置之。走黄州,岭南,海南岛。艰苦中,他并持操守造福百姓,对敌不可低头,对百姓定要鞠躬尽瘁,越是走进东坡的一生,越适应他的浩然正气。而震撼权术,斗争中他是那股清流,直言不讳,绝不委从。他真,他正,他刚。滔滔海浪亦不能将他的本性折损半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潇洒自在的走完了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温存和生命别样的篇章。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8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9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阕《念奴娇.赤壁怀古》光耀千年,世人赞叹。每每读到苏东坡的诗词文章,总是叹息不已,感叹天赋奇才,唯有仰望。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才知道原来并非完全如此,苏东坡除了天赋异秉,更有过人的努力,才有如此辉煌的文学成就。天才非天成也。
苏东坡从小聪明绝顶,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秉赋颖异而在学习上有所松懈,还是像普通人一样认真读书,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努力许多。
古时,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必须熟读经史诗文至能背诵,发愤努力的学生则把书上的文字整篇背过,这种背诵记忆实在是艰难而费力的苦事。而苏东坡不仅熟读背诵,还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的理解要比仅仅阅读多次深刻得多。所以,每当苏东坡向皇帝进谏或替皇上草拟圣旨之际,或书写诗词文章之时,就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会茫无头绪。而且苏东坡还利用抄写经史之时练习书法,成就了一手好字。
天资聪颖、家学渊源如苏东坡,尚且如此努力,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唯有更加努力,方能有所收获。小学时,我在陈岳叔叔处学国学,陈岳叔叔要求每课必须背诵,期末时进行统一考试。同学妈妈看我每次考第一,便说我遗传了父母的`好记性,其实她不知道我每次上完课都会很认真地反复诵读课文,直至出口成诵,烂熟于心,期末考试前还要把一学期的课文全部集中背诵一次,所以决不只是因为遗传的好记性。背书的时候的确很枯燥,那些拗口的字词,晦涩的诗句,都会花去我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很好地锻炼了我的记忆能力,也让我更深地体会到古典文学恒久悠远的魅力所在。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南极的漂泊信天翁天生一对鸟类中最大的翅膀,也要经过两周的艰苦练习才能学会飞翔。所以,所有的天才都不是天成的,唯有不懈的努力和百分百的认真才能化茧成蝶,展翅翱翔。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0
这本《苏东坡传》是参加实验小学读书会是蹭来的,一直没看,趁寒假清闲把她读了。
苏东坡的诗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达观,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楚,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更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
苏东坡虽文章名闻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林语堂先生用生花妙笔,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的一生娓娓道来,同时,也把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苏东坡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从苏东坡身上读到的是:孔子心,庄子气。 “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竹杖芒鞋轻胜马。”“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透过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的洒脱、达观,以及傲视风雨的人生态度。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有一颗孔子之心。工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用心对待每一项工作,是我们的本分。我们也需要一身庄子之气。对于人生中的不顺心之事,对于那些已付出努力但或许并不完满的结果,也不必太耿耿于怀。
怀一颗孔子之心,染一身庄子之气。让人生之路走得更坚实,更从容!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1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明白苏东坡原先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仅有他自我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
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我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坚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先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2
《苏东坡传》读后感--王梓珺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的名字叫苏轼,东坡是他的号,字子瞻,他是北宋时期一位大诗人、大词人、大文学家。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你背过的“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苏东坡写的一首关于庐山的很有名的诗。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与苏轼人格高尚相映衬的是他人格的魅力,高尚和魅力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一面。高尚指其善,魅力是美,分属不同的范畴。东坡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对人间贴自肺腑的爱,在于他于任何处境都能以达观心态享受生活,在于他性情里的幽默风趣,在于他能与各阶层人民真诚相交,在于他因言获罪多次却始终不曾停笔,在于他种种魅力。
时光早已涤荡了苏东坡心中那因被贬、因颠簸、因月光、因夜风而生发出的一切忧忧愁愁与不达不快,只留下一个摆脱了官场的羁绊,人事的纠纷的大文学家形象,由宣纸上的墨迹、石碑上的刻纹,穿越千古传递到我们的面前。翻开旧书,在那无数豪情四射的诗词笔墨间,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3
他的文采飞扬,堪比西方文坛巨匠莎士比亚;他的口才咄咄逼人,如同法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雨果;他的动人情感,又如英国作家约翰生。他的人性与人生让人捉摸不透,他就是北宋一代奇才苏东坡。
但是,苏东坡一生风雨坎坷,饱受磨难,从密州一直被贬谪流放到詹州,他离政治中心越来越远,最终被贬到北宋的蛮夷之地——詹州。
当我读到这时,静静地合上书本,掩卷沉思:苏东坡的人生为什么是如此悲惨,他被贬到詹州时,会抑郁,甚至想不开自尽吗?心中种种疑问使我又翻开书本,继续往下读。
苏东坡的做法却出乎我的'意料,他豁达乐观,关心百姓,在蛮夷之地时也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处为百姓着想,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平反冤情……他把任何一个流放地都当作文化传播的场所,他曾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苏东坡的故事,让我意味深长,他是一位豁达乐观的智者,才华横溢,我不禁想到他——霍金。霍金是现在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又是“宇宙之父”。他二十一岁时患上肌肉委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他的人生坎坷曲折,可与苏东坡相比。但他笑看人生,笑看风云,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证明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律与黑洞面积定理。他要是没有那顽强的毅力,豁达乐观的心,怎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受到世人的赞誉。
笑看风云,不是项羽挥泪别虞姬、乌江自刎的自尊;笑看风云,是司马迁被处以宫刑的坚贞不屈,努力谱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笑看风云,是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依然努力演奏谱写一首首著名的歌曲;笑看风云是……
苏东坡的肉体虽然会死,但他的精神在历史中则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耀照明,可以滋润营养,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间的一颗微粒,生命却可以不朽。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14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国际上竟有如此旷达之人,而他就是苏东坡。
苏东坡终身都在被贬,但是咱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豁达的诗句,比方《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寒酸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但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怅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敬服的心悦诚服。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前史长河中永久那么光芒耀眼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终身,我学到了两个字:豁达。
苏家出了三个文人,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赏识苏东坡不只仅由于他豁达,还由于他是一位正派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行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行医。”由此可见,他很重视人品。当咱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适宜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尽管宦途含辛茹苦,但也很会日子,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并且他的日子风趣,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咱们说失落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开端在东坡一片田地里作业,自称“东坡居士”,所以咱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一般的农民,真实开端务农了。
林语堂先生与谢教师最喜欢的诗人就是苏东坡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由于苏东坡的异乎寻常。当咱们去阅览他的诗作时,没有苦涩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头的灵灵通观。他真的是一位优异的诗人!
我要向苏东坡学习,他心静如水、胸无世俗,而又光明正大、淡泊闲适,并且具有豁达旷达的胸襟,真的是一朵当之无愧的天主的最美花儿,没有缺陷,如此绚烂的耸峙在文学史上的顶峰!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苏东坡传》优秀作文12-29
读《苏东坡传》有感01-15
读苏东坡传有感02-19
《苏东坡传》读后感09-03
苏东坡传读后感10-19
(热门)读《苏东坡传》有感11-18
【荐】《苏东坡传》读后感12-26
【精】《苏东坡传》读后感03-03
【热门】苏东坡传读后感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