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
背景: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进我们的音乐课程进行必须的改革,但课改之事,无本可套。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改,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要师生共同合作、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达到体验美、享受美、综合美、表现美,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描述:
[片断一]:巧妙发声,解决难点,引出牧童
1、牧羊人的歌声引出衬词唱法:
你听,牧羊人唱起了歌儿在召唤羊啰!(师边范唱边用手势表演)
4/43233—|3231—|123352—|32166—|
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
①比较音高:你们觉得四句唤羊声一样高吗?
②再听牧羊人用琴唱,用手势划旋律线区分音高。
③学生当牧羊人来听琴唱:(师)你们也来当牧羊人召唤羊儿吧。
④学生分角色分组唱。
2、结合羊叫声来发声。
师:牧羊人在唤羊,那羊会干什么呢?怎样叫?(咩咩咩—)
3、唤羊声和羊叫声结合唱(牧羊人唱一句,羊儿唱一句)4/4
3233—|333—|3231—|111—|123352—|
(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
|222—|32166—|666—||
(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
4、师生合作,生生分角色,分小组合作。
5、个别生上台来合作,引出牧童(把上台来的小朋友戴上草帽,挥起羊鞭,召唤羊儿们)。
[评析: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力。分角色演小羊和牧童,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投入到音乐故事之中,使音乐课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创编,认识牧童,解决难点
1、师谈话:小牧童们,你们想把小羊儿放到哪里去呀?(学生纷纷回答)
2、用唱得形式问答:(先师生,再生生唱问)
123352—|32166—|
(问)你放羊儿啰上哪里?
(答)我放羊儿啰上山坡。
去草地。
……
3、拓展:除了放羊,你喜欢放什么?(还是用唱问,学生自己来问答)
(问)你放什么啰,去干嘛?
(答)我放鸭子啰,去池塘。
我放牛儿啰,去吃草
……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对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片断三]利用贴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1、听着优美抒情地《牧童》音乐,请学生描述小羊上山坡的情景。
2、师总结小朋友的描述情景,用故事的形式边讲边放背景音乐。
3、学生与师共同贴画,把描述的风景图贴出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有个小牧童赶着羊儿上山坡,绿绿的水,
青青的草,羊儿羊儿啰,吃个饱,舒服极了。”)
4、结合儿歌的形式,看着贴好的图,放着背景音乐轻念歌词。
5、学生自编动作轻念歌词。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以音乐为主线,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贴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歌词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
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片断四]创设舞台,表现歌曲
1、师谈话:让我们这群可爱的小羊也去草地上、山坡上享受一番吧。
2、分工合作表演:有的扮演小羊戴上头饰,有的扮演小牧童挥着羊鞭,有的扮演“蓝天、白云、绿水、青草”把小朋友坐的积木凳自己动手搭成小山坡状。
师旁白:蓝蓝的`天飘着朵朵
白云……
3、音乐用快慢快的《牧童》音乐。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首不同速度、情绪的《牧童》有进一步的理解、体验,对牧童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陶冶。]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牧童放羊的行踪”为线索,采用快慢快不同《牧童》的音乐来贯串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牧童赶着羊儿高高兴兴去山坡吃草”,用了欢快活泼捷克《牧童》,再是“羊儿在山坡吃草的各种形态”,用了优美抒情的江苏《牧童》,最后“羊儿吃饱了,高高兴兴离开山坡的情景”,又用了快《牧童》音乐。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牧童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在上课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语言不精,启发性不够;2、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讨论: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的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
本学期我接手了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半个学期教下来,从中体会最深的有两点。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艺术院校,为将来深造打基础;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思想比较成熟,单纯的演唱已经不能吸引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了。初次尝试初中教学,感觉还算良好,学生比较配合,我本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准备比较充分,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外,自己还翻阅了一些资料,补充教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半学期的实践,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仅仅参阅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及时充电才是目前最应做的事,暑假即将来监,打算好好利用两个月的空闲给自己充充电。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
“生态课堂”提出: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场所,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构成因素的复杂性,重视课堂建设。教师应坚持的原则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协调课堂的多种因素,保证信息流动在课堂中的畅通无阻,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刚开始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实践“生态课堂”教学过程,我肤浅地认为:作为教师的我就是“阳光、水、空气”,而学生就是“植物、动物”,教学方式就是“土壤、细菌”等等。然而,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研课、听课、学习、探讨,才进一步意识到“生态课堂”绝非如此简单。下面我就以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启迪学生的音乐听觉
都说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但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感受、体会音乐,往往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再去体验,而不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倾听中产生。这种学习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及时完成教学流程,却违背了音乐学习的规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倾听、感受音乐又巧妙结合教学环节,进行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教学呢?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处理。钱老师在出示儿歌后,插入现代音乐家班得瑞的轻音乐《大自然的吟唱》,钱老师要求“听音乐,用想象作画笔,画出傍晚时分池塘的美丽景色”。在无语、宁静、自然的短短一分钟音乐中,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描绘大自然美景,环节紧凑,处理巧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音乐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宁静、和谐的气氛中。这样的课堂环节生动地诠释了“生态课堂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二、走近学生,启发学生的节奏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课堂更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舞台,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却是为了“创造”而创造,常常忽视孩子们的兴趣,或者只在乎孩子们表面上的兴趣。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就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同样是为熟悉歌曲节奏玩节奏游戏这一环节,钱亚萍老师设计用圆舞板模仿“蛤蟆唱歌”。圆舞板的音色与蛤蟆的呱呱声比较接近,老师领,学生学,一唱一和,整个教室就是一片欢快的“荷塘”,一片快乐的歌唱“蛤蟆”。在这样一片欢快的鸣唱中,钱亚萍老师再请学生们自主选择同学商讨,共同进行节奏创编,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达到一致,效果凸显,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智慧,更体现了“生态课堂的自然美与和谐美”。
三、走近学生,巧诱学生快乐的歌唱
音乐课堂中的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重头戏”。音乐课堂中的歌曲演唱,不仅需要歌词背唱,音调准确,音色优美,还要求通过演唱的速度、力度、表情投入等表现歌曲。如果在演唱时还具有个性化的表现,那是对歌曲本身的丰富,再创造,是歌曲演唱的完美演绎。而这样的表现,只有学生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才能在歌唱教学中表现、表达出来。在我们的教学公开课中,有声音优美,表情投入的演唱,却很难寻觅个性化的表现,强烈的创造热情。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呢?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的处理。钱亚萍老师在教授歌曲《数蛤蟆》中,巧妙地应用了《数蛤蟆》中的“数”,用接口唱的形式,老师唱:“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学生接唱:“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依此类推,分别用接口唱的形式演唱了“两只蛤蟆……三只蛤蟆……”,学生强烈的创造热情,个性化、情趣化在这样的接口唱中被充分激发。体现了“生态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场所”。
通过学习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这堂课,我领悟到:真正的生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迸发;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互动、交汇乃至升华;它是自然和谐而产生的超乎异常的默契、协作。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着灵动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教者、学者,他们是相互作用,无法单独剥离的一个整体。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
《愉快的梦》是一首抒情轻松的歌曲,学生们非常喜爱这首歌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的动力,也是培养能力的幼芽。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充满想象的特点,因此在我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尝试,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音乐的内涵,采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中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音乐,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本着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的主题”这根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在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3/8拍子的节奏及含义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6/8拍子。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同时使学生更加易于掌握和理解。学生通过口读和打拍子的方式感受6/8拍子的节奏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感受节拍、节奏,在音乐教学的各项活动中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通过自身感受的学习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本学期学生刚刚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在学习《愉快的'梦》这首两个声部的歌曲中,我先把高声部和低声部的节奏拿出来让学生反复视唱,学生熟悉后再把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演唱,这样降低了学习二声部歌曲难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
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和自学形式完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参与,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如何去听,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学生在听唱和自学实践中感受情绪。这样,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多种形式练唱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集中注意、敏锐反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探索、了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音乐课中我让学生利用画笔把自己曾经坐过的最美丽的梦画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在贯穿本节课中有些突然,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虽然展开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但是学生画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同时由于《愉快的梦》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合唱歌曲难度比较大,学生刚刚接触,所以难度比较大。在学唱二声部的时候,应该加大练唱的时间。应该速度放慢些,便于学生有一个理解的消化的过程,应多让学生尝试练习。充分感受二声部合唱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上,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和增强,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
〈请你唱个歌吧〉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这首拍子的歌曲,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把握好正确的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听”上面,通过不同方式的听让学生对歌曲产生熟悉感。歌表演是融思想性和趣味性,音乐性和舞蹈性于一体的方式,是最简易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把无形的声音同无声的形态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教这首歌曲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采取以歌为主,动为次,在教学中做到动、静交替。动作不过大,以不影响歌唱为限度,将重点放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以形象生动,优美的歌舞动作进行演唱,使演唱更富有情感的表达性。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即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的。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的反思性研究,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案例一:《花蛤蟆》中的识谱与创编教学
(教学实录)学唱歌曲后,大家兴高采烈地表演起了室内“情景剧”。“哎呀!糟糕。老师忘了请你们学歌谱了!”一双双眼睛滴溜溜地望着我,好象在说“啊呀!怎么办?”。“帮帮老师!你们能自己学唱歌谱吗?”“能!”不到三分钟,大家就顺利的唱会了对他们来说稍有点难度的歌谱。“你们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歌曲前两小节)用口琴自己来编好听的音乐吗?”“好的!”“我会!”“没问题!”……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教师随机板书,并把其中的四句组合起来唱,“嗯!还蛮像民歌的!”一个小男孩情不自禁的“评语”引来了全班的开怀大笑。
反思:
“识读歌谱”是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识谱的效率一直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就因为识谱的枯燥、厌烦而挫伤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识谱是一种辅助性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本例识谱内容的安排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使识读乐谱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准确的表现歌曲情境。在充满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发即兴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在成功尝试中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开展音乐的反思性教学,建立教学反思回路,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近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一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是学唱《跳绳》这首歌,我有一个环节是安排让个别学生上台来跳绳的,但是学生一听可以上来跳绳都非常激动,结果有半个班的学生都跑上来了,顿时没了该有的课堂秩序,这种情况在以往是不被允许的,正想叫他们全部回到座位上坐好,却忽然接触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溢着光彩的大眼睛,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就让大家边唱歌曲边来跳绳,结果竟然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的“自由”吧!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我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欣赏《鸭子拌嘴》,我们知道《鸭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没有固定的音高。这个老师在给学生听完后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却回答“不—好—听!”我觉得这首乐曲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是不太容易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那他们说不好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这位老师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回答,一下子连词都接不上了,接着恼羞成怒地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这么好听的乐曲,怎么会不好听,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那些回答不好听的同学顿时没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但是课堂气氛却一直调动不起来。很显然这位老师的回答是欠考虑的,学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如果当时老师没有急着否定学生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乐曲进行生动的说明,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口服心服的说《鸭子拌嘴》是一首好听、有趣的乐曲的。还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自己为歌曲编配的'动作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现在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来为歌曲编排动作,最后来比比看谁的动作编的好看、编的新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就把这两首歌曲搬进了课堂,“猴哥,猴歌,你真了不得……”“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习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5.考试形式多样化。可尝试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考试,如:编排舞蹈、演奏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歌词等等。只要是有创新的、目的明确的都可以得高分。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动画片《西游记》学生非常爱看,而当中的两首主题歌学生更是耳熟能详,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8
现代社会呼唤创造精神。社会学研究认为,人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没有创造,社会就不会进步。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1世纪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机灵、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有推动社会进步能力的人作为重要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创造思维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心违”。它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构成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忽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模式,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桎梏。因此,我们要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独立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在主动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9
本课是以学唱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为主的唱歌课。这是一首台湾儿歌,共有两段,每段都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一种小鸟的鸣叫声和神态,使歌曲生动有趣。本课围绕着唱鸟、爱鸟、护鸟的主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充分融入到音乐中,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教学设计以“鸟鸣”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自然界中的“鸟鸣”、民族乐器表现的'“鸟鸣”、再到歌曲中的“鸟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同一题材、同一主题的不同艺术表现方式,从而体验到音乐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力图紧扣“民歌”教学的特点,通过听、唱、伴奏、对比感受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并喜爱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了解“民歌”这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最后,以聆听浙江的民歌《对鸟》作为本课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民歌的感受,使本课教学形成前后呼应。
这节课我采用了范唱加听唱法来教新歌,齐唱时效果不错,可是对于把握台湾风格的衬词还是有点难度,让个别学生唱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所以我在给后两个班上课的时候改进了教案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台湾风格的衬词。
在认识音乐知识——“下滑音”的时候,只是教唱没有趣味性。所以我用肢体动作提示学生,还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唱法形成对比。比如举一个滑滑梯的例子,提示学生唱的时候音调要先上后下。用对比的方式,第一次唱不加下滑音,不带表情,第二次唱加下滑音,并带上表情,让学生体会他们的区别。音乐教学应该活泼,可爱,富有表现力。不仅要声音美,语言美,还有肢体美,这不应该只体现在表演歌曲上,在教授学生一些乐理知识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的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演唱技巧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唱出歌曲的情绪,但通过游戏、创编、表演等环节和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脸可以发现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孩子并不是因音乐而精彩,而是音乐因孩子而精彩。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尝试、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积极进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
学生齐读歌词体会歌曲感情,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分乐段学唱歌曲强调齐唱合唱的概念,点出各乐的难点(节奏)。
一、成功的经验: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复习是必要的.,在聆听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6/8拍的强弱规律的认识和乐感,效果明显。歌曲的学唱不难,关键是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我从一开始就强调旋律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情绪。在学习中不仅抓住拍子的特点,也要体会歌词的含义,时刻注意情绪的表达,以情带声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人类与小鸟的关系。
二、失败教训反思:
本节课的失败点在于运用上幻灯片更直接的让学生直观感受激起兴趣,然后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更好。
三、教学创新点:
让歌与情节表演相结合,给学生带来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而我们的教师则应该注重“教而不思则罔”只有注重不断的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的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
《音乐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等等。作为实验区的一名音乐老师,我深刻体验到了新课程对教学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面对进行了许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虽说也取得了一点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困惑。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的合作化教学方式作一些教学反思。
[现象]这是一年级上册的一课有关音的强弱的教学。教师问:“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强的声音、有哪些弱的声音,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马上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学生们展开了十分激烈的讨论。小组汇报时每组说一种,自然答案只有四种。我想这样的小组合作不用也罢,不仅没有必要用上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很快地想出各种办法),而且还让很多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
[分析]音乐课程的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达成和实践共同的学习和教学目标。最近,无论是在语文课、数学课,还是美术课、音乐课,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小组合作这一课堂组织形式。说起来是令人欣慰的,这说明新课程理念已融入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并正由观念层面向课堂教学层面转换。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采用一些流于形式的学习方式。
[策略]
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如何?一堂课有没有必要非得用上小组学习?怎样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合理安排合作小组
按音乐素质、能力和性别划分小组。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要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即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即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正是因为每个组内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二、把握好合作的时机
(1)当某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体验结论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比如说在欣赏《小象》的教学中,说说你听到的是什么动物在走,你是怎样听来的?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体验、各抒己见。
(2)合作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通常在这时,我都是叫同学们自由组织,自己选择自己组的成员。在教学完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后,根据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编写出一个小小音乐剧,通过歌唱和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用相应的自制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的场景。
(3)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三、合作教学与其他教学相结合
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所以合作学习要与班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
欣赏维瓦尔弟的《春》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揭示乐曲的曲式结构: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这首音乐是回旋曲。它的曲式结构是这样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题音乐,B、C、D、E分别为不同的插部。
二、了解音乐的主题乐句。唱音乐主题:听老师唱一唱,跟随老师唱一唱(音乐相对学生的年龄水平有相当难度);聆听音乐主题,你觉得主题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让你联想到春天的什么?再次聆听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并感受春的生机。找主题音乐,聆听全曲,如果听到主题音乐哼唱并举手表示。
三、聆听各个插部。听后说一说,音乐的特征,想象可能是表现春天的那一种形象?聆听验证,并结合“生活实际——绘画色彩——音乐特征”三者的联系,为各个插部填上颜色,并说出理由,要求以音乐特点为主。
四、完整的聆听。分两个环节,一通过录像观看聆听,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所用的乐器,聆听中观察每个形象分别用什么乐器表现,有什么特点。二完整聆听,整体感受欣赏。
反思:
这样的教学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于第一个环节。自从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直截了当的告知,几乎从音乐课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学生自己探索的才是唯一正确的.,否则就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会扼杀学生的发展了。可是将近三年毫无疑问的引来了争议:有时候为什么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弯抹角呢?淡化了双基的音乐教学,路走得长吗?
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生就了解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并能够感受到《春》是回旋曲这一点,是非常乐意和自豪的。(现在想来如有一张量化的表格来衡量该多好!)这一点从学生认真聆听的表情、态度和言语上体现的很明显。本次教学,三个教学班的纪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题音乐这样的教学设计,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结构的介绍,直奔主题,比较省事、省时。了解主题音乐共安排了四个环节,唱——听——再听——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强体验,春天的音乐印象被牢牢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初听主题时都面带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说:“我觉得仿佛春天的万物都在复苏的感觉,充满了生机。”徐阳说:“好像小草欣欣然张来了眼,小动物们在忙碌着,大家都很开心。”蒋紫嫣:“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好像在春游,很热闹。”……而寻找“春天”时,三个班的学生几乎全都能高举手臂,快乐的哼唱,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乐的通感有时是建立在一种直觉的表达上的,当要学生回答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则更多的是建立于生活实际的感受中。于是音乐便从生活与色彩间淡出了。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将联系的着眼点放在音乐上,围绕音乐,从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乐的情绪等音乐要素出发来谈谈感受,这很有必要。比如学生在表现第二插部的音乐时,颜色感各不相同,那么不妨再来聆听一遍音乐,再次感受一下音乐的特征。学生都说这段音乐很柔和,很优美。交流中刘蕊同学来了个总结:“我觉得音乐很柔和,淡雅的颜色都很适合。”真让人心花怒放。
这节课花了大约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欣赏《春》,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如果参照教师用书的建议,我显然是大大超时了,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注意的集中度来观察,学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烦躁不安或者不愿意继续聆听的感觉。相反,听完一遍,学生还会有所担心的、着急的恳求:“再听一遍!我们还要再听一遍!”究其原因,我觉得当学生觉得能够清晰的了解音乐要素,并明白音乐要素所要表达的含义时,也必将对音乐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决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兴趣。原因之二,器乐的演奏在音乐诸要素中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观看录像时,就等于给了学生与大师交流的机会。在录像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种乐器的配合。尤其当小提琴表现小鸟的鸣叫和大提琴表现春雷声声时,更加身临其境。学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觉到小提琴的颤音从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来,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则让人感受了那尽情投入的演奏。录像的现场表演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很乐于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这样的配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
《小小足球赛》教学反思
《小小足球赛》是一堂以新歌教学为主的音乐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我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将学生分为三个运动员代表队,伴随着我们最为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踏着整齐的步伐,营造运动员入场的氛围,由此引出课题《小小足球赛》。 其次,在教学中设计了导学铺垫,将歌曲中蓝色部分提出来,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将难点提前解决,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对歌曲的整体聆听感受、用“啦”跟唱、听唱法等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能够完整的`将歌曲演唱出来。 最后,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一起回顾第xx届奥运会,介绍奥运会的吉祥物,播放了学生最为熟悉的主题曲《我和你》,将整堂课的情感进行了升华。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上课过程要抓住音乐的要素进行,对于唱歌课来说要对学生的音准、音色、节奏等都应该进行准确的训练,都应该严格的去要求他们,比如,我的这节公开课,我就把学生的音准忽略了,同时,这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了醒。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研究、不断思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音乐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积极的去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
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是的快乐精神和熟练的球技。我的设计落脚点为学生能在听、唱、奏、创等音乐学习活动中,锻炼听觉记忆音乐主题变化能力,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趣味,感受打乒乓球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对音乐学习的热爱。这节课的难点——理解变奏创作手法和变奏曲式。学过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曲式结构的学习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那是因为,音乐曲式结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很多作曲家创作了诸如此类的乐曲后,归纳总结出来的。它是一种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需要学生分析、概括,最后总结出变奏曲式的概念。另外,知识的新授给没有相关分析经验的学生加深了理解这个知识的难度。一旦讲得不透,学生听辨起音乐主题与变奏来就会有如雾里看花之感。这节课就煮稀粥了。所以,本节课关键就在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变奏曲式中音乐主题的变化。在教学的伊始,我出示了两条旋律3 1 2 5 |1 1 2 2 |3 1 2 5 |1 1 2 1 ||呈现主题音乐;运用试奏法,即让学生在吹奏中认知、记忆音乐的主题;然后我有加以变化33 11 22 5 |15 13 21 2 |33 11 22 5 |15 13 23 1 ||运用比较法,音乐主题和变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一个旋律为基础,进行了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加花,这就是变奏。每一步的`实施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之上的。然后导入《乒乓变奏曲》的欣赏,让学生们听辨本首乐曲都了几次变奏,每一次都有什么变化,音高是否有变化,欣赏完之后请学生们自己写出一条创作旋律,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31 31 25 5 | 11 15 2123 1||学生从深入浅出的学习中,理解并掌握了音乐专业学习中大学二年级的课程。从而,使得我的教学在学生不但能在打乱顺序的情况下,独立而准确地判断主题与变奏,还能运用不同的打乒乓球的节奏,创作出表现出音乐传达给人的快乐、高兴、兴奋、热烈的情绪。通过设计本节课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课改必须是边研究边教学,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逐渐深入的研究中提升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同时提高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执行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
【主题内涵】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空间,学生在课堂这个生活空间中不仅仅是以认知、记忆存在的智能有机体,而且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有机体。新型的课堂教学应强调的是平等、民主、和谐与人性化。作为教师,要以尊重的教育为理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为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实现营造一个值得生活于其间的世界。
【案例描述】
上课铃声过后,我走进教室,像往常一样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正常的教学。可是没过几分钟,我发现靠窗边的两个男同学正趴在窗口上全神贯注地往外看着,嘴里还不时地说着什么,“王佳禹,你们在干什么?”“老师,外面有两只好漂亮的风筝”王佳禹天真地笑着说。这句话的声音虽不大,但却使得教室里所有学生的目光转向了外面——的确,两只风筝正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哇,风筝!”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最喜欢放风筝了,我经常和爸爸一起去放风筝。”“老师,我也是……”一时间,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议论着。这可怎么办呢?风筝一直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如果这时候硬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他们的心思肯定还在外面,并且还会不时地往窗外望。哎,这些小家伙真是给我出了道难题。
就在他们高兴不已,而我还在犯难之时,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对了,现在正是春天,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正好有一课是关于春天的,课题为《春天来了》,学唱的歌曲是《郊游》。我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将计就计,满足这些小家伙的愿望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风筝漂亮吗?
生:漂亮。
师: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生(高兴地、大声地):喜欢。
师:你们知道什么季节放风筝最合适吗?
生:春天。
师:在你们眼中春天是怎样的?
生1:春天小草都发芽了。
生2:春天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生3:春天到了,冬眠的动物都醒来了。
生4:春天,大自然一片绿色。
师: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校园里的春天。
(学生一边欢呼,一边跑出教室,几分钟后带着满足感跑进教室)
师:春天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进行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放风筝。小朋友讨论一下,还可以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我的问题所吸引,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春天里有趣的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1:老师,春天天气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我最喜欢到公园里的小河上划船。
生2:老师,春天我最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野外郊游,因为这个时候,到处盛开着鲜花,还可以看到许多小鸟。
师: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去郊游呢?
生:想。
师:那么我们首先来学唱《郊游》这首歌曲,然后老师和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生:(全班高兴地欢呼)好!
……
【案例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而不能按照原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这时教师必须作出临场应变处理,采取针对性的,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乃至把教学内容作局部性的调整。尤其是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一群
好奇、好动的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令他们感到稀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这时教师更要运用教学机智,采用即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本节课上,学生发现了两只“风筝”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兴奋不已,注意力已经游离了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停下课来批评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强拉回来,自始至终按教师计划的教学思路进行,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为了不让这群小家伙失望,我毅然放下了已备好的教案,没有按课前设计的教学步骤进行,而是大胆地尝试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由“风筝”引入了“春天”这一话题,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种随机的诱导方式,既顺应了孩子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孩子的情感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给课堂带来的巨大活力。
课堂中,学生发现了风筝后,心思已很难留在教室里,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又设计了请学生欣赏“校园的春天”这一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感悟春天,请他们倾听小鸟的歌唱,感受葱绿映衬的树干,高旷湛蓝的天空,明媚灿烂的阳光,嗡嗡飞舞的蜜蜂以及绽开花朵的芬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8-28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04-04
小学音乐《箫》教学反思01-05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03-30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0篇)10-08
小学音乐红星歌教学反思04-15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15篇04-14
小学音乐《红星歌》教学反思04-15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02-17
音乐教学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