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4 14:33: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我执教的《一起做游戏——玩一玩》一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借助扑克牌来玩较复杂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理解、运用、完善游戏规则;在游戏难度的提示推进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寻求取胜的策略。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游戏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对这节课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做以下反思。

  1、基于学生实际,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安排。

  首先,学生在学前就玩过很多的扑克牌游戏。其次,前期的加减法教学中也采用了玩扑克牌来巩固计算的方法。再次,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利用扑克牌让学生玩过比大小、对口令等相关游戏。所以学生对扑克牌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很熟悉的。所以这节课所涉及的让孩子们用扑克牌来体现数学内容,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因此,没有在课程开始去安排认一认的环节。

  2、符合学生认知,将游戏规则分解呈现。

  这节课让我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数学存在的价值,借助于学到的数学知识(10以内加减法)来提取有益的数学信息,开展一系列数学游戏活动。既然是游戏,我们就应清楚游戏规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能读懂规则、理解规则,并将规则还原到游戏之中,却有着着实不小的困难。特别是出现了4条游戏规则,这里不只是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不仅仅是提取并应用数学信息来解决游戏问题,是边遵守着规则,边计算着牌面上的点数之和,还要想着获胜的策略。游戏中体现出学生边思考边玩,边比较,边猜测,是一种多元的、综合的思维能力的体现,玩的非常不简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规则,我在教学设计时采取了分层、分梯次解读游戏规则的方式。以规则为主线贯穿了7次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一次次提升游戏难度的活动中,体会到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体会到之所以不断地补充完善游戏规则,是游戏趋于合理公平的目的。通过对每一条规则的“尝试——分析——再游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形成规则的游戏才公平、好玩。也促使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思考、猜想、判断,来体验数学真的很好玩。同时,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游戏一个接一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环扣一环。孩子们在层层深入的游戏中,逐步体会到想玩游戏就得知道怎么玩。在不断的玩的过程中感悟到玩游戏也是需要技巧的。在课堂上正因为有了孩子们充满灵性而智慧地玩,他们才真正从成功或失败中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一节课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有智慧的去玩游戏,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游戏是好玩的,学生才能发现在游戏中思考的重要性,才会真正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3、结合学生特点,加强小组合作指导。

  一年级的孩子爱表现,往往比较自我。他们有了收获会急于与人分享,但又不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他们活泼但是好动,往往会只顾玩学具,不善于边思考边活动。如何组织好这种游戏活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在四人游戏之前,我特别设计了小组成员编号、分工、明确活动中任务这样一个环节。在给孩子们明确任务时,不仅仅说了职责、提了要求,甚至细化到活动中的语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给孩子们一个活动有“法”可依的支持;活动有“章”可循的指导;活动有“序”推进的力量。让他们明白小组活动的流程顺序,知道小组活动中自己以及他人都该做些什么,从而学会如何进行活动。

  当然控制课堂不是这节课才开始的,是从平时就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要求和培养的。从我接这个班起,根据每节课的学习,由始至终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到这节游戏课的时候,在玩的时候,孩子们能玩起来,在收的时候,孩子们也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我们平时不能怕孩子们活动时混乱而不去组织活动,这样的活动课其实是体现了教师平时对孩子的调控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并非十全十美,我认为自己在活动课的时间调控和把握上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本节课在游戏中体现着数学知识,游戏的进行也依赖于数学知识。我认为自己在“游戏之后是不是可以回归数学”这个问题上的研讨力度还应更深入些。最后,如何给一年级孩子上好数学游戏活动课也是值得我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游戏情景三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数字、运算,而在童话世界、游戏和生活中,也可学到许多数学知识。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内涵。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并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来重新组建。通过猜一猜和摸一摸,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收集家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及包装盒的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四种立体图形,为学新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学习是发现的过程。通过摸一摸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各种物体的特征,而不是直接说出,这样就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具体中认识,然后,教师归纳出各种物体的特征,学生印象深刻。在这里,学生又一次经历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促进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反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特别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的转化。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现在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这一学期的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课堂教学的思索

  1、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都潜藏着许多闪光点和存在各自的薄弱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做优生的培养又要照顾中等生,更要注意后进生的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个别辅导、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尽可能给各类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2、抓好三基

  三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

  指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是初中代数、几何中概念、法则、性质、公式以及由内容反映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技能是应用基础知识按照一定程序及步骤来完成的动作、能力,是对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三基教学是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3、发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素质教育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又依赖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教学的重要体现。本人在教学中主要以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4、思想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恰当介绍中国古今数学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科学贡献逐步提高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意识到有责任继承民族的光荣传统。 使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纯正的思维素质。也只有真正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才能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需要的根本要求。

  二、备课的修正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点:

  1、备教材。进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学处理教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往往显得层次不强,对照例题(习题)精心设计一些铺垫或引申的题目,形成例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节课的理性审视工作,今天的课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败了,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不断总结成败得失。

  2、备学生。我感觉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参差不齐的思维体。要做到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业。尽最大可能亲自来到每一位学生身边,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边探讨,边批改。改善师生感情,使学生做作业更具有纠正错误的主动性。

  3、备练习。要从巩固教学成果、检测教学效果的前提出发,精心选择作业。具体做好三点:①与本课密切对应的最能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②要符合本课的练习,需要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样诱导;③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重新理解的机会,从而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三、数困生的转化

  1. 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数学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其它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教师应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其次。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应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设障,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尤其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失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抚慰,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难;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尽管已经看出学生某道题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以亲切的话语启发学生,使学生既能感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同时又找到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4.分层设计练习和试题

  我在一堂课内安排两次反馈。第一次反馈尝试练习。如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讲解,起强化、调节作用;第二次反馈课堂作业,如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馈基础上,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对学困生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出试卷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并在考试前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就可能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会得较高分数的机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养他们,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对期末考试的理性审视,我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大胆探索,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成功之处:

  在教学8加几时,XX老师是按照书上的课时安排,把8、7加几放在一个课时里进行教学,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学得糊里糊涂,计算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很是麻烦。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尝试拆开教学,8加几安排第一课时,7加几安排在第二课时,那么这节课的中心就是教学8加几,使学生能理解算理,正确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以学生都喜欢的闯关游戏引入,设计了闯三关的游戏(第一关复习,第二关学习8加几,第三关解决问题),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一关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

  第二关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动画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探索出8+4、8+7、8+3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脱离图画,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计算8+5、8+6,思考算法,算出得数,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填,巩固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凑十计算8加几,再通过心算,直接说得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第三关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全体学生都能理解并正确运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相比之下,这样拆开分两课时教学的效果要好的多了,使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凑十法,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还需要再多加巩固练习。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这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级是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学生发展阶段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备课。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学生学的快同时忘得也快,为了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对后进生根据不同因素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鼓励的方法, 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寻找发光点的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鼓励发言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家校沟通还不够到位,没有做到第一时间反馈 第一时间了解,对新课标还没有深入学习 没有深刻理会到学校的对教学工作要求

  今后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总结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认真落好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学校和家长了解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努力为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量。

  在工作中积极的反思,积极的做好小学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根据学校的安排认真的安排各项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本节数学课,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等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形成初步的数学能力。练习中的数学游戏和数学故事,既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生讨论时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成功之处: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分类。本节课创设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整理书包以及练习中的分类等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了解,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有利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的好处。

  2、开放时空,放开手脚,使学生充分经历分类过程,体验分类的好处。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展示多种分类方法,在练习中进一步体验分类的`多元化,多样性,再次让学生感受分类的价值,解决各种分类问题使整理书包成为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过程。

  3、课内分类向课外不断延伸拓展,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教学时我并不满足一个分类活动的设置,而是进一步创设了许多情境,这样分类的范围扩大了,给予了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以致用。

  4、多元化的活动为课堂注入了活力。多媒体的使用,游戏等活动的引入,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兴趣高涨,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轻重突出,使学生充分学习数学,感悟数学、享受数学。

  5、德育适时渗透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从整理书包入手的这节课,贯穿始终的分类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做“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这节课在没有学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开始时直接出示书上的情境图,接着截取其中的长方体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长方体。接着拿出学具让学生上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也是这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初步的感受各个物体的特征,接着分别找一找图中的各个形状的物体有几个,要求按顺序数。最后我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扁扁的圆柱会说成是“扁球”,小孩的造词能力还真厉害,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只有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看一看它的特征和球一样吗?这样一道之后学生就明白了这个原来是圆柱。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按顺序的数各个形体的个数。

  在说各个形体的特征时,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说出它们的特征,我只好自己简单的介绍一下,估计还是有学生不明白一些词:边长,曲面之类的。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更容易说出正方体的特征,而不太会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所以我觉得可以先教正方体,再教长方体,再进行这两个形状的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有信心了.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 创设生活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跳绳》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8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8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还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强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加减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的认识,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园大班,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讨家长的欢心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已经把计算训练得很快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减法。如有些学生会说多了就用加,少了就用减。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的。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这节课是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减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减法应用题的启蒙课。而兴趣是学生的老师,故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且切合他们的年龄与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习。

  课一开始我便出示情境图,用带着激情,且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述:通过画面与言语的结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减法的意义,也不会给学生一种旧知识重新学习的枯燥感,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生活化,不仅仅要求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人,才是适应新社会的新人类。在教学中我是比较注重这方面的,在这节课中就有体现。当学生对减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我便接着问像这种5-2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吗?这样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领悟减法的意义。我觉得这样的课堂轻松,学生无学习的负担,只有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一节课上下来,我自我感觉上认为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应该是高的,但从作业反馈情况看每班都还有4、5个学生没能很好理解。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觉得,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的起始课时,就应该渗透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的更深。情境也好,生活实例也好,是在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铺垫而理解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学生举的例子中接着问每个数在你的这个例子中指什么,我想这一环节的增加定会极大地降低这方面的错误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起始阶段的数学学习如果离开了学习的生活,更是寸步难行。刚入学儿童的生活是彩色的,游戏、童话、动物、故事……不一定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也至少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认数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学生展示数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烈向往。由于学生一般都有幼儿园里的学习基础,他们会兴致盎然地去数:1个滑梯、2个秋千、3个木马、4架飞机……无一不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数学就是这样的无处不在;数完了,学生之间就要互相说一说图上有些什么,于是,数成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如果没有数,想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如,教学“10的认识”时,同样引导学生观察少数民族小朋友跳舞的主题,数一数,发现有10位小朋友,从而引出“10”这个数。还有像“0的认识”,不仅借助小白兔拔萝卜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0表示没有”,借助米尺体会0还可以表示“从这里开始”,等等。对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帮助很大,学生很容易接受,避免了孩子因为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感。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

  本节课由谜语引入,一开始就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并且用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企鹅贯穿整堂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整节课都体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帮助“小企鹅”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本节课比较重视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让学生观察图,根据所看到的两个信息进行提问,解决问题,交流想法,评价表现,这些都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3.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的反馈练习让学生通过看图提问及根据算式提问,为大括号和问号找到相对应的位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目的是:

  (1)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都有表述的机会,使那些表述有困难的同学获得帮助。每组选取一名语言表达能力田头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倾听和帮助组员看图提问及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在小组内分一分、说一说、写一写,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自主完成8、9的分解、组成,巩固8、9的加、减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逐步理解在合作时要说什么,要讨论的是什么。

  把两幅图对比起来时,如果把3、6、9这3个数在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对比起来说效果会更好一些。如:9在两幅图中都表示两部分企鹅合起来的总数,在图1中是要求的问题,在图2中是已经知道的。3表示的`是右面冰山上的那部分企鹅,在图1中是看得见的,是已知的,在图2中是看不见的,是要求的问题。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求总数用加法计算,求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不足之处有:

  1.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由于一年级同学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让他们理解这个大括号和问号到底代表什么意思,需要花时间,这儿还是有点过快,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说。

  2.主题图问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应该用9-3=6,有几个孩子认为是9-6=3,没有预设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愿意学习数学了。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例如:教《6的组成》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6个同学上台,然后出示水果(苹果和梨),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喜欢吃吗?最喜欢吃什么?请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左边,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

  二、以游戏为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在复习口算教学时,进行“夺红旗”比赛,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多创设他们乐学、愿学、善学的情景,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既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贪玩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

  如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顶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所以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情境,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2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1个大盘子和2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我先从盘子里取下1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1个桃子。)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又取下1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1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七八岁的学生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很直观地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圆片、摆三角形、摆算式等。

  在课堂上,我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我们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把教材中的2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小组讨论内容,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算式。

  分组表演: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树上有12只小鸟,飞走9只,现在还有几只?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又跑来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第三组:河边有9只螃蟹,爬走2只,还剩几只?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现在草地上还有多少只?产生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很带劲。这样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知识,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解题而解题,更多的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用数学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今年我首次面对的就是教学一年级的新生。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气、重拾起对教学的热情向前进,一学期过去了,有必要对这一学期进行下总结。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适当重组教材,做到能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学“第几”时,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厚。先让学生一起准备好,我说:“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学生就迅速的站起来。在说第几排的时候,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把“第”字拖长声),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充分体会第几的概念.

  2、要信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如教学“6的组成”时,学生不仅能总结出5种组成方法,还会把5种方法并成3种。又如,在教学完0~10这11个数字,我让学生编一套操来形象的展示这11个数。可以用身体,手等。在第二天的汇报交流时,我惊喜的发现了学生巨大的创造能力,每个数字在学生的深动演绎下变得活灵活现。

  3、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房间里的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同时,学生又对分好类的东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和分类带来的方便。

  二、不足与困惑

  1、虽然我也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很多在书上介绍的.教学方法照搬到现实教学中并不适用。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显得有点无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学生一声高于一声,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实施。在上学期我试过用严厉的教学态度,也试过用温柔可亲的教学态度。但效果都不持久,在本学期,我也许应该运用“严”和“松”并重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但何时“严”何时“松”是我作为新教师要在今后几年里好好探索和把握的。

  2、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我希望是在一年级能用到课件的课都用课件演示生动的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样,课堂纪律也会好很多。

  3、一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撑不了”的局面。特别是我教学的一个班级,程度好的学生对于难题点拨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较差的学生说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总之,上学期的数学教学给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议。希望本学期我会有所进步。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1-05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反思01-16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30

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04-15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04-15

数学教学反思08-18

数学的教学反思12-27

《数学》教学反思11-06

数学的教学反思04-01

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