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5 08:12: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

  这是一首很优美、动听的春天歌曲,歌词很简单,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儿在学唱时就显得更加的容易,为幼儿记忆歌词内容,我还准备了图谱,力求使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理解音乐、乐意表现音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于了解歌曲的乐句,学习用清楚、明亮的声音唱出春天的美好、愉悦的情绪;按图谱的提示唱准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首先我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问来导入课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里都有些什么景色?”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展示出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然后根据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教会幼儿记歌词,下面一步就是加深难度,在记忆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歌曲的节奏型。就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语言引导,孩子们就像在“闯关”一样,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最后结合《小朋友的书》上的相关图谱,小朋友们学起来很快。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还是最后的歌表演环节,因为表演的动作简单形象学起来容易,再加上男孩、女孩的动作稍有不同,所以他们表演起来也觉得很有趣。在自由结伴表演环节一开始有点混乱,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伙伴,但在商量4个人中谁唱哪一句时,由于他们还没有过这样的经验还缺少合作精神,所以一直商量不好,有的队伍起了争执,最后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使游戏更有趣,开始学习自己分配,由组内成员轮流着唱不同的句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四三拍的二声部轮唱曲,歌曲优美动听,非常好的`描绘出黄昏下的甜美意境。这节课我模仿了市实验小学蒋琪老师的教学设计,在三(2)班教授这节课。以下是我对本堂课的一些反思。

  一开始,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欣赏美丽的黄昏景色,学生非常投入,而且被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他们有的说:“黄昏真美啊”有的说:“黄昏的颜色五彩缤纷”还有的说:“黄昏像大地铺上一层金子”“黄昏的颜色还有变化”。应该说这时是情感很好的激发点。可是我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而是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按节奏读歌词,我自己范读又很不在状态,导致学生读的也很不在状态,以致影响了整堂课学生歌声的控制,一节课上,学生的歌声都不够美,情感的处理都不到位,优美的意境没有形成,这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在演唱第一乐句时,第一次演唱学生唱得还不错,可当我请一位学生来演唱师,该学生在3—1之间唱成滑音变成321,我见状又连忙去纠正他的歌声,而纠正又不到位,以致这位错的同学反而成了全班同学的示范,让全班同学都犯了这个错。其实,当发现这个同学不对时,我应请其他同学帮助他,让别人正确的歌声成全班同学的示范,让生与生之间有个对比,这样对后面的歌声就会有帮助。

  一节课下来给我的感受是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看我们的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我们的目标定在哪里?我们是否对学生应掌握的能力有个明确的告知。以上就是我对自己本堂课的一些反思,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望同行们能批评指正。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

  通过这一年的音乐教学,我感觉到,井岗小学的孩子们是活泼可爱的。音乐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热情向上。在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看到了这些可喜的因素。

  课堂上:学唱歌曲,在处理歌曲的节拍、节奏,歌曲情感时,他们表现出很投入,到位很快。比如二年级的合唱歌曲《布谷》,是三拍子的。在处理一拍休止时,开始老是没停顿或停的时间不够。经过练习后,很快就唱准了。合唱的声部配合,开始总是强声部吞并弱声部;一开始是两个声部,唱着唱着就成了一个声部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兴趣十足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也较快地唱得有点像了。

  四年级的学唱,以及三年级的学唱,在认真时,都表现出较强的接受能力。那个轻声唱法、力度的处理、节拍节奏的处理以及感情的处理,都能较好地到位,让人感到满意。

  四乙班的音乐欣赏课《渴望春天》,在本班教室上不成,多媒体设备长期用不得,电视机上没图像。只好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去上,结果是声音打不开。去请常使用机子的黄砚老师来调试,也不会。又去请专职计算机教师,得到的回话是“在上课,不来!”。本来是一堂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美,在亲身参与中得到愉悦。实践音乐教学新理念的音乐欣赏课,却上成了只能看到图而听不到音乐的“自己琢磨”课!学生学习索然无味,实践音乐教学新理念的目的泡汤!

  三年级的吹奏乐器准备得很齐,几乎每个学生都买了一种乐器。每次上音乐课,带来乐器的同学占大部分,学的积极性也很高。

  动作表演方面,我所教班级,绝大部分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每到这个时候,教室里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了。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先表演。表演中,既能按照老师的纪律要求,又能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编动作。很多时候,因时间问题,没轮到自己的表演而感到失望,“哎”的一声大叫。

  每次上课,各班同学都能按要求有秩序的进出音乐教室。已养成了热爱和珍惜学习环境的习惯。但只要四甲班全体同学到齐了,没有被语文或数学老师留去补作业了,开始一路上还走得很有秩序,可一进教室门就纷纷冲向座位,不按我的要求有秩序地上位。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我愣了片刻,当然很快就明白了,原来是少了几个座位。这在他们心里已是很清楚了的。我倒忘了。每到这时,我都很气愤,心里责怪总务部门不听我的催了两个学期的要求,要求买回缺少的坐凳!就指定没有座位的同学赶快去总务办公室,要黄科老师去买。至今这缺少的.坐凳仍然没有买回。还好,四甲班多半时候人都来不齐,总是被班主任或者数学老师留去几个人补作业或者办事。

  课外活动时:部分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兴趣小组活动。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年级跨度大,一到四年级都有同学参加。本来教导处只要求组织二十来个学生进行活动。我为了不让学生失望,就尽可能地放宽了人数限制,发展到了三四十人,并且想把重点放在三年级,活动内容是合唱和舞蹈。

  每次活动,一、四年级同学来得齐些。四年级的合唱排了几次。后来是因为人来不齐而影响了排练。就在“六一”庆祝活动前,合唱队里的几个骨干被黄砚抽去排舞蹈,因缺人而使合唱排练中止。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坚持到庆祝活动前夕还在排练。

  一年级的小朋友算是这个课外活动的一道亮点。每到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后,他们一群人便叽叽喳喳吵吵嚷嚷地涌到音乐教室门外,往教室里向我打招呼。这时,我总是正在下课。看到他们这么积极又可爱,我想,怎么劳累也要坚持一下。因为,我每天几乎都有四节课。这时候是刚刚连上了两节音乐课,口干舌燥的。连续两节课还没来得及喝一点水的。

  我给他们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舞蹈。为了结合“六一”庆祝会,我为他们编排了一个适合他们的舞蹈《刚上一年级》。当然,这个舞蹈最好是一年一级时排练演出。考虑到是刚刚过去的日子,又是以后再也没有这样有趣的岁月了,就选择了这个节目。

  排练是由十几个小朋友担任。排练了还不到两次,一大部分的小朋友来不了了。说是班主任指定去排练经典颂读节目了,只有两三个小朋友来排练了。人少了就没那么好看了,但我为了能来的小朋友不失去表演的机会,就继续排练。

  小朋友正式排练舞蹈可能还是第一次。他们学习的认真劲,模仿能力,都是很让人感动。

  我为音乐兴趣小组的同学购买了一些少儿获全国奖的文艺节目光盘,想让他们了解和喜爱文艺表演。盘买回了却没机子放,因为音乐教室没有放光盘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时只好到他们自己的教室去放,还很麻烦,要找人开门。同学们看了,兴趣提高了,却没地方蹦蹦跳跳。

  井岗小学的“六一”庆祝节目准备期间,我了解到不安排我编排的节目。我几次向教导部门要求,都没同意。说什么这次庆祝会领导要来看,还有“手拉手”学校回来参加。

  我为一年级小朋友排练的这个舞蹈,最后只有三个小朋友跳。在庆祝会这天的下午各班活动时间,我提去了录音机,打开《刚上一年级》歌曲,这个节目在他们本班演出了。小朋友跳得很成功,得到了一年级小朋友和班主任的热烈掌声。

  本年度关于同学们音乐学习积极性很高,可塑性很高的话太多了。总之,学生是活泼可爱的,是有很大的造就潜能的,倒是有的作为学校管理的人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没有给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好的学习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空间。我作为一个只有听学校行政摆布的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就只能急在嘴上,烦在心里!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

  欣赏维瓦尔弟的《春》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揭示乐曲的曲式结构: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这首音乐是回旋曲。它的曲式结构是这样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题音乐,B、C、D、E分别为不同的插部。

  二、了解音乐的主题乐句。唱音乐主题:听老师唱一唱,跟随老师唱一唱(音乐相对学生的年龄水平有相当难度);聆听音乐主题,你觉得主题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让你联想到春天的什么?再次聆听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并感受春的生机。找主题音乐,聆听全曲,如果听到主题音乐哼唱并举手表示。

  三、聆听各个插部。听后说一说,音乐的特征,想象可能是表现春天的那一种形象?聆听验证,并结合“生活实际——绘画色彩——音乐特征”三者的联系,为各个插部填上颜色,并说出理由,要求以音乐特点为主。

  四、完整的聆听。分两个环节,一通过录像观看聆听,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所用的乐器,聆听中观察每个形象分别用什么乐器表现,有什么特点。二完整聆听,整体感受欣赏。

  反思:

  这样的教学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于第一个环节。自从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直截了当的告知,几乎从音乐课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学生自己探索的才是唯一正确的,否则就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会扼杀学生的发展了。可是将近三年毫无疑问的引来了争议:有时候为什么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弯抹角呢?淡化了双基的音乐教学,路走得长吗?

  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生就了解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并能够感受到《春》是回旋曲这一点,是非常乐意和自豪的。(现在想来如有一张量化的表格来衡量该多好!)这一点从学生认真聆听的表情、态度和言语上体现的很明显。本次教学,三个教学班的.纪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题音乐这样的教学设计,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结构的介绍,直奔主题,比较省事、省时。了解主题音乐共安排了四个环节,唱——听——再听——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强体验,春天的音乐印象被牢牢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初听主题时都面带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说:“我觉得仿佛春天的万物都在复苏的感觉,充满了生机。”徐阳说:“好像小草欣欣然张来了眼,小动物们在忙碌着,大家都很开心。”蒋紫嫣:“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好像在春游,很热闹。”……而寻找“春天”时,三个班的学生几乎全都能高举手臂,快乐的哼唱,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乐的通感有时是建立在一种直觉的表达上的,当要学生回答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则更多的是建立于生活实际的感受中。于是音乐便从生活与色彩间淡出了。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将联系的着眼点放在音乐上,围绕音乐,从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乐的情绪等音乐要素出发来谈谈感受,这很有必要。比如学生在表现第二插部的音乐时,颜色感各不相同,那么不妨再来聆听一遍音乐,再次感受一下音乐的特征。学生都说这段音乐很柔和,很优美。交流中刘蕊同学来了个总结:“我觉得音乐很柔和,淡雅的颜色都很适合。”真让人心花怒放。

  这节课花了大约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欣赏《春》,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如果参照教师用书的建议,我显然是大大超时了,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注意的集中度来观察,学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烦躁不安或者不愿意继续聆听的感觉。相反,听完一遍,学生还会有所担心的、着急的恳求:“再听一遍!我们还要再听一遍!”究其原因,我觉得当学生觉得能够清晰的了解音乐要素,并明白音乐要素所要表达的含义时,也必将对音乐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决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兴趣。原因之二,器乐的演奏在音乐诸要素中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观看录像时,就等于给了学生与大师交流的机会。在录像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种乐器的配合。尤其当小提琴表现小鸟的鸣叫和大提琴表现春雷声声时,更加身临其境。学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觉到小提琴的颤音从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来,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则让人感受了那尽情投入的演奏。录像的现场表演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很乐于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这样的配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综合音乐课,由南师大附小尹润萍老师执教。听完我们与会的老师们都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上的真好!”而我不禁又思考起来了,她的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在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说、听、唱、玩、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最后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该课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与音乐的紧密结合。

  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的位置,游戏、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例如:教师把整节课的时间设计成了有意思的五块:听《运动员进行曲》走进运动场。在音乐的氛围中创设运动场这一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音乐的表达产生初步的联想;听赏《乒乓变奏曲》让孩子们觉得在观看一场乒乓球大赛。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孩子们从音乐中找到了打乒乓时球发出的节奏型,并在跟着音乐律动时感受到音乐在不断地变化,在老师的又一次指引下,孩子们发现音乐的变化来自节奏型的变化而不是速度,从而揭示了又一个音乐知识“变奏曲”的含义。

  接下来的环节是本课的重头戏:学唱新歌《拍皮球》。教师则巧妙地将它设计成让学生来参与运动,拍皮球。只见老师拿出了一个皮球,当场边拍边唱,让学生立刻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紧接着让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做拍球的动作又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听赏活动,部分孩子还真的边听边拍了球,这又一次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去参加比赛了。教师将《拍皮球》的歌词换成了《拔河》的歌词,并让学生看了视频。孩子们马上感到了音乐的力度有所变化了,于是在演唱时立刻就表现了出来。这里教师有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啦啦队有节奏的呼喊声,并做了两声部的练习,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孩子们正全身心地投入在音乐游戏中。

  最后一个环节被设计成了“载誉归来”。视频歌曲《五星红旗》,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将,体会当国旗升起时激动的心情。孩子们当时庄严肃穆、激情暗涌的场景现在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有力得多!

  二、用音乐来解决音乐的'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节课一系列的听赏学唱活动中,教师始终没有离开音乐去泛泛而谈,而是让学生将心中的疑问都放到音乐中去寻找,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与能力。也正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听赏感知,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即兴创造力都在这节课中有了很好的展示和发展。

  例如:在让学生找出《乒乓变奏曲》中音乐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分别作了节奏和速度的对比。起先学生都认为是速度在变化,这时教师让学生找到两段音乐的主题节奏先拍一拍,孩子们突然发现速度根本没有变化,那是什么让音乐旋律听上去好象快了呢?学生的好奇心上来了。这时教师让他们再感受了一下节奏型,孩子们这才发现原来同一个主题只要将节奏型作改变,即使不改变速度也会让人觉得情绪有所变化了。这时教师才揭示了这是“变奏曲”的特点和含义。将复杂枯燥的音乐知识融入有趣的音乐游戏中,用音乐的形式来解决音乐的难题,是尹老师教学的又一大特色!

  三、舒展自如的教学风格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观摩研讨会,无论是谁多少都会有些紧张的。我相信尹老师肯定也有这种感觉。但是在整个一节课上我们却谁也没感到她紧张、拘束,相反她舒展自如的教学风格,与孩子们玩到一起的自然和谐让我们心生敬意。我想,只有一个真正热爱音乐、尊重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师才会在课堂上忘记紧张、抛开拘泥,跟着音乐、跟着学生,似乎她已不是一位老师了,而是孩子们的伙伴、指挥、队长,这样的教师才能产生最具魅力的教学。

  四、缺憾,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当然,没有一节课会是十全十美的,这节课也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而尹老师的遗憾,会是我经后教学中难能可贵的财富。

  1课中教师的评价还是不够及时。音乐教学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艺术不容说教,审美不容灌输”,这节课中应该说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

  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仅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并且做到终身受益。所以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并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本事。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一样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一样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本事,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头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教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经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二)、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

  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中乐句中“0 X X”和“X X X”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本课的一开始,我用举例比如:5.12大地震全国人民伸出援手,共同抗震救灾,这就是手拉手的意义。

  可能是触及到孩子的内心,所以他们显得特别的庄严和沉静。这节课的重点是一:出歌曲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二:唱准上面那两个切分音。这第一项算是基本达到了。但是第二项有欠缺,孩子们了解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这样的平均好唱的'音符,这个切分音确实有一点困难,我花了10分钟来练这两个切分音,但是受到的效果还不是很乐观,所以这一方面应该在加强练习,多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8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此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同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 《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如模仿钟声的 《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我们就可以从欣赏妇孺皆知的电影《刘三姐》中的几首著名歌曲(如《对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开始,再欣赏中国其它地区、民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挂图,有条件的还可播放有关的录像或影碟,让学生边听边看。

  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面向全体学生,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集体讨论动作,然后全体表演。 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要使音乐欣赏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还须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欣赏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9

  回首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重视直接部署督导下,及各中队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少先队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在忙碌中充实着自己,少先队员也在忙碌中成长着。虽然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绚丽多彩,但也让我们感觉到了生活中充满着阳光。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职能效用

  学校开学工作会议上,校领导班子就把少先队工作纳入了议程。由 我继续负责少先队工作,组建少先队委,形成日常工作机制,全体教师给予支持帮助。由此明确少先队职能,为学校日常工作的表现。大到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小到卫生、板报、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的具体实施与教育。并把工作列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工作开展结果好坏的有效促进,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在行为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安排。

  二、建立组织,明确工作责任

  在3月份新学期伊始就召开了少先大队及各中队干部会议,并成立了少先队大队委。组建了卫生、板报量化督察小组;安全值勤组;红领巾佩戴、早退、迟到检查组;校园文化宣传组;校园广播站等。分工明细,责任到位,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学期初开展争创优秀班级、文明班级,从思想上提高了全体少先队的认识和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做到文明出口、文明举手良好的舆论、行为氛围。

  2、3月中旬学校各中队开展了“学雷锋宣传月”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先队员们的.积极主动性

  3、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了春游踏青活动,全体师生贴近大自然,沐浴着春的气息、花儿的芳香。学校、少先队更是借此机遇开展了,环保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人的因素是主体的感恩教育。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宁静、优雅和谐的环境。

  4、4月中旬在少先大队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设立了一、二、三等奖,对朗诵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了奖励,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先队员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趣味性。

  5、 “六一”期间开展了庆祝活动、评选表彰48名优秀少先队员、举行了扩队仪式、全校师生文艺节目表演等等,就本期的少先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中得感谢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全体教师们的大力支持。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有一天,忽然听到有一位老师说了一句:音乐老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我的心弦被拨动了。我马上记下了这句话。又有一天,我偶然从朋友处借到了一本书《我的爱我的自由》(美国现代舞开创者伊莎多拉 .邓肯自传)。细细阅读后,我被深深感动了。在她的一颗心里,不仅装着对艺术的'热爱和信仰,对自身舞蹈艺术的执著追求,对传播舞蹈精神的不懈努力,更装着对生命、死亡、永恒的无限思考,装着对人类的博大宽广的爱。在读完书后,我对?音乐是一种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邓肯曾说了一段话:?世界上最是我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教育儿童。

  如果一切事情从孩子做起,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是呀,孩子就象一张白纸,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美妙的音乐,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这不是很伟大的工作吗?这一刻,我豁然开朗:我爱音乐,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总有一天,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

  片段:

  听《苗岭的早晨》两遍,一遍由口笛独奏,一首由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区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问方式一

  师:“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

  生:“一个明亮,一个不太明亮。”

  生:“????”

  提问方式二

  师:“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听起来很明亮。”

  生:“我也喜欢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听起来很清脆。”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很悠扬。”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为我喜欢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柔和,我很喜欢。”

  反思:提问方式一中,教师所提问题实在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日渐频繁,也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教科书、黑板、乐器、图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录音机、唱片、电影、电视等视觉与听觉媒体辅助设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又将电脑、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活动中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画蛇添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我们对待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认真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导入新课中的作用

  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好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而且,利用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创设课开始的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上学歌》这课时,我制作了清晨鸟语花香,旭日东升,人声渐显的动画。话外音:太阳公公醒来了,花儿在晨光里笑了,红的脸,黄的脸。小朋友们背上书包上学去,小鸟在前面给我们带路,……一年级孩子对动画特别感兴趣,特别是那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扣住了他们的心弦,课堂兴趣倍增。又如在欣赏《星光恰恰恰》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夜渐渐拉下帷幕,一群可爱的小星星挂在深蓝色的天空,眨巴着小眼睛。星星舞会要开始拉,随着欢快跳跃的音乐,小星星们扭动起来。这群可爱的小星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乐曲的美好意境中。

  二、多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但是,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在上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往往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没有多少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埋怨学生的自律能力差。

  事实上,小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方面相对比较弱,加上小学生具有小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如果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没加什么辅助性的素材或教学活动,他们是没有这个耐性来坚持下去的。一般说来,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尽管安静的听,我想也是很被动。固然,会出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死气沉沉”的局面。音乐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说明它是一种抽象性的东西。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人们在理解抽象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完成。我想,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可能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强迫学生听音乐的现象。

  其实,欣赏音乐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转化的任务。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限于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学生的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地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有的教师千篇一律空口说教,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把美妙的音乐与生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以直观的视听效果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的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我在课件设置上,简介乐曲内容时,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的吹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事先制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资料也同步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多机并用,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乐曲欣赏环境变成画面与声音交相呼应的宽松的学习场景。音乐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创设出欣赏的情境,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仪、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三、多媒体对化解重、难点的作用

  音乐教材中的重点要使学生掌握、难点要让学生理解,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而这些重点、难点所在往往抽象难懂,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生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的优势是直观形象,它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将教师平时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重、难点之处应用了形象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动、静结合无疑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乐器和音型去表现各个角色的形态、动作和性格特征。让学生们理解音乐各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是重难点。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音乐中出现的彼得、小鸟、猫、鸭子、狼等动物和分别用来“模拟”表现这些角色的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首先,介绍以上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放映小鸟唱歌、小猫爬树、鸭子戏水等动画片断。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可通过声像使孩子们对以上乐器的音色及形状有初步了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

  接着,先听辨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再放映出各种乐器图形和各个角色,让学生配合进行如下活动:一找,每段音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想,音乐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谐是不和谐,塑造的什么角色的形象;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动作;四说,说说音乐所代表的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分段欣赏,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加深了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体会到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色彩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孩子们的音乐联想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例如: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小音符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效果很好。通过多媒体,使教学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

  四、多媒体在歌曲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引入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音乐课创造出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它集图像、动画、文字、声音于一体,能较好的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学习材料及辅助材料演绎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处理得形象直观、生动逼真,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良好动机,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在这种美的情景和氛围中,学生们必然情绪高涨,学习信心倍增,学习效率高自不必言。

  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北国的冰雕等片段,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各民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音乐以他独特魅力,成了最好的桥梁。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小学音乐《小雨沙沙》这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一上课,老师首先出示一幅多媒体课件:(音乐大楼),然后讲解;在今天的音乐课堂里,有一座奇妙的音乐大楼,里面住着几个好朋友,他们天天在一起唱歌,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歌曲都是由他们组成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这些作曲家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小问题,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甚至又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多媒体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空间。学生在声、图、音、像的多媒体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地全过程之中,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即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的。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的反思性研究,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案例一:《花蛤蟆》中的识谱与创编教学

  (教学实录)学唱歌曲后,大家兴高采烈地表演起了室内“情景剧”。“哎呀!糟糕。老师忘了请你们学歌谱了!”一双双眼睛滴溜溜地望着我,好象在说“啊呀!怎么办?”。“帮帮老师!你们能自己学唱歌谱吗?”“能!”不到三分钟,大家就顺利的唱会了对他们来说稍有点难度的歌谱。“你们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歌曲前两小节)用口琴自己来编好听的音乐吗?”“好的!”“我会!”“没问题!”……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教师随机板书,并把其中的四句组合起来唱,“嗯!还蛮像民歌的!”一个小男孩情不自禁的“评语”引来了全班的开怀大笑。

  反思:

  “识读歌谱”是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识谱的效率一直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就因为识谱的枯燥、厌烦而挫伤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识谱是一种辅助性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本例识谱内容的安排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使识读乐谱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准确的表现歌曲情境。在充满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发即兴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在成功尝试中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开展音乐的反思性教学,建立教学反思回路,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近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一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是学唱《跳绳》这首歌,我有一个环节是安排让个别学生上台来跳绳的,但是学生一听可以上来跳绳都非常激动,结果有半个班的学生都跑上来了,顿时没了该有的课堂秩序,这种情况在以往是不被允许的,正想叫他们全部回到座位上坐好,却忽然接触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溢着光彩的'大眼睛,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就让大家边唱歌曲边来跳绳,结果竟然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的“自由”吧!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我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欣赏《鸭子拌嘴》,我们知道《鸭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没有固定的音高。这个老师在给学生听完后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却回答“不—好—听!”我觉得这首乐曲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是不太容易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那他们说不好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这位老师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回答,一下子连词都接不上了,接着恼羞成怒地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这么好听的乐曲,怎么会不好听,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那些回答不好听的同学顿时没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但是课堂气氛却一直调动不起来。很显然这位老师的回答是欠考虑的,学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如果当时老师没有急着否定学生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乐曲进行生动的说明,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口服心服的说《鸭子拌嘴》是一首好听、有趣的乐曲的。还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自己为歌曲编配的动作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现在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来为歌曲编排动作,最后来比比看谁的动作编的好看、编的新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就把这两首歌曲搬进了课堂,“猴哥,猴歌,你真了不得……”“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习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5.考试形式多样化。可尝试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考试,如:编排舞蹈、演奏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歌词等等。只要是有创新的、目的明确的都可以得高分。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动画片《西游记》学生非常爱看,而当中的两首主题歌学生更是耳熟能详,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

  背景: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进我们的音乐课程进行必须的改革,但课改之事,无本可套。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改,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要师生共同合作、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达到体验美、享受美、综合美、表现美,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描述:

  [片断一]:巧妙发声,解决难点,引出牧童

  1、牧羊人的歌声引出衬词唱法:

  你听,牧羊人唱起了歌儿在召唤羊啰!(师边范唱边用手势表演)

  4/43233—|3231—|123352—|32166—|

  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

  ①比较音高:你们觉得四句唤羊声一样高吗?

  ②再听牧羊人用琴唱,用手势划旋律线区分音高。

  ③学生当牧羊人来听琴唱:(师)你们也来当牧羊人召唤羊儿吧。

  ④学生分角色分组唱。

  2、结合羊叫声来发声。

  师:牧羊人在唤羊,那羊会干什么呢?怎样叫?(咩咩咩—)

  3、唤羊声和羊叫声结合唱(牧羊人唱一句,羊儿唱一句)4/4

  3233—|333—|3231—|111—|123352—|

  (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

  |222—|32166—|666—||

  (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

  4、师生合作,生生分角色,分小组合作。

  5、个别生上台来合作,引出牧童(把上台来的小朋友戴上草帽,挥起羊鞭,召唤羊儿们)。

  [评析: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力。分角色演小羊和牧童,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投入到音乐故事之中,使音乐课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创编,认识牧童,解决难点

  1、师谈话:小牧童们,你们想把小羊儿放到哪里去呀?(学生纷纷回答)

  2、用唱得形式问答:(先师生,再生生唱问)

  123352—|32166—|

  (问)你放羊儿啰上哪里?

  (答)我放羊儿啰上山坡。

  去草地。

  ……

  3、拓展:除了放羊,你喜欢放什么?(还是用唱问,学生自己来问答)

  (问)你放什么啰,去干嘛?

  (答)我放鸭子啰,去池塘。

  我放牛儿啰,去吃草

  ……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对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片断三]利用贴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1、听着优美抒情地《牧童》音乐,请学生描述小羊上山坡的情景。

  2、师总结小朋友的描述情景,用故事的形式边讲边放背景音乐。

  3、学生与师共同贴画,把描述的风景图贴出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有个小牧童赶着羊儿上山坡,绿绿的水,

  青青的草,羊儿羊儿啰,吃个饱,舒服极了。”)

  4、结合儿歌的形式,看着贴好的图,放着背景音乐轻念歌词。

  5、学生自编动作轻念歌词。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以音乐为主线,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贴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歌词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

  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片断四]创设舞台,表现歌曲

  1、师谈话:让我们这群可爱的小羊也去草地上、山坡上享受一番吧。

  2、分工合作表演:有的扮演小羊戴上头饰,有的扮演小牧童挥着羊鞭,有的扮演“蓝天、白云、绿水、青草”把小朋友坐的积木凳自己动手搭成小山坡状。

  师旁白:蓝蓝的天飘着朵朵

  白云……

  3、音乐用快慢快的'《牧童》音乐。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首不同速度、情绪的《牧童》有进一步的理解、体验,对牧童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陶冶。]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牧童放羊的行踪”为线索,采用快慢快不同《牧童》的音乐来贯串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牧童赶着羊儿高高兴兴去山坡吃草”,用了欢快活泼捷克《牧童》,再是“羊儿在山坡吃草的各种形态”,用了优美抒情的江苏《牧童》,最后“羊儿吃饱了,高高兴兴离开山坡的情景”,又用了快《牧童》音乐。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牧童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在上课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语言不精,启发性不够;2、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讨论: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的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8-28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04-04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03-30

小学音乐《箫》教学反思01-05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0篇)10-08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02-17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15篇04-14

小学音乐红星歌教学反思04-15

小学音乐《红星歌》教学反思04-15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06-1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

  这是一首很优美、动听的春天歌曲,歌词很简单,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儿在学唱时就显得更加的容易,为幼儿记忆歌词内容,我还准备了图谱,力求使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理解音乐、乐意表现音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于了解歌曲的乐句,学习用清楚、明亮的声音唱出春天的美好、愉悦的情绪;按图谱的提示唱准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首先我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问来导入课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里都有些什么景色?”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展示出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然后根据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教会幼儿记歌词,下面一步就是加深难度,在记忆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歌曲的节奏型。就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语言引导,孩子们就像在“闯关”一样,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最后结合《小朋友的书》上的相关图谱,小朋友们学起来很快。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还是最后的歌表演环节,因为表演的动作简单形象学起来容易,再加上男孩、女孩的动作稍有不同,所以他们表演起来也觉得很有趣。在自由结伴表演环节一开始有点混乱,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伙伴,但在商量4个人中谁唱哪一句时,由于他们还没有过这样的经验还缺少合作精神,所以一直商量不好,有的队伍起了争执,最后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使游戏更有趣,开始学习自己分配,由组内成员轮流着唱不同的句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四三拍的二声部轮唱曲,歌曲优美动听,非常好的`描绘出黄昏下的甜美意境。这节课我模仿了市实验小学蒋琪老师的教学设计,在三(2)班教授这节课。以下是我对本堂课的一些反思。

  一开始,我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欣赏美丽的黄昏景色,学生非常投入,而且被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他们有的说:“黄昏真美啊”有的说:“黄昏的颜色五彩缤纷”还有的说:“黄昏像大地铺上一层金子”“黄昏的颜色还有变化”。应该说这时是情感很好的激发点。可是我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而是马上进行下一个环节,按节奏读歌词,我自己范读又很不在状态,导致学生读的也很不在状态,以致影响了整堂课学生歌声的控制,一节课上,学生的歌声都不够美,情感的处理都不到位,优美的意境没有形成,这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

  在演唱第一乐句时,第一次演唱学生唱得还不错,可当我请一位学生来演唱师,该学生在3—1之间唱成滑音变成321,我见状又连忙去纠正他的歌声,而纠正又不到位,以致这位错的同学反而成了全班同学的示范,让全班同学都犯了这个错。其实,当发现这个同学不对时,我应请其他同学帮助他,让别人正确的歌声成全班同学的示范,让生与生之间有个对比,这样对后面的歌声就会有帮助。

  一节课下来给我的感受是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看我们的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我们的目标定在哪里?我们是否对学生应掌握的能力有个明确的告知。以上就是我对自己本堂课的一些反思,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望同行们能批评指正。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

  通过这一年的音乐教学,我感觉到,井岗小学的孩子们是活泼可爱的。音乐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热情向上。在音乐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看到了这些可喜的因素。

  课堂上:学唱歌曲,在处理歌曲的节拍、节奏,歌曲情感时,他们表现出很投入,到位很快。比如二年级的合唱歌曲《布谷》,是三拍子的。在处理一拍休止时,开始老是没停顿或停的时间不够。经过练习后,很快就唱准了。合唱的声部配合,开始总是强声部吞并弱声部;一开始是两个声部,唱着唱着就成了一个声部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兴趣十足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也较快地唱得有点像了。

  四年级的学唱,以及三年级的学唱,在认真时,都表现出较强的接受能力。那个轻声唱法、力度的处理、节拍节奏的处理以及感情的处理,都能较好地到位,让人感到满意。

  四乙班的音乐欣赏课《渴望春天》,在本班教室上不成,多媒体设备长期用不得,电视机上没图像。只好到学校多媒体教室去上,结果是声音打不开。去请常使用机子的黄砚老师来调试,也不会。又去请专职计算机教师,得到的回话是“在上课,不来!”。本来是一堂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音乐的美,在亲身参与中得到愉悦。实践音乐教学新理念的音乐欣赏课,却上成了只能看到图而听不到音乐的“自己琢磨”课!学生学习索然无味,实践音乐教学新理念的目的泡汤!

  三年级的吹奏乐器准备得很齐,几乎每个学生都买了一种乐器。每次上音乐课,带来乐器的同学占大部分,学的积极性也很高。

  动作表演方面,我所教班级,绝大部分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每到这个时候,教室里就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了。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先表演。表演中,既能按照老师的纪律要求,又能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编动作。很多时候,因时间问题,没轮到自己的表演而感到失望,“哎”的一声大叫。

  每次上课,各班同学都能按要求有秩序的进出音乐教室。已养成了热爱和珍惜学习环境的习惯。但只要四甲班全体同学到齐了,没有被语文或数学老师留去补作业了,开始一路上还走得很有秩序,可一进教室门就纷纷冲向座位,不按我的要求有秩序地上位。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我愣了片刻,当然很快就明白了,原来是少了几个座位。这在他们心里已是很清楚了的。我倒忘了。每到这时,我都很气愤,心里责怪总务部门不听我的催了两个学期的要求,要求买回缺少的坐凳!就指定没有座位的同学赶快去总务办公室,要黄科老师去买。至今这缺少的.坐凳仍然没有买回。还好,四甲班多半时候人都来不齐,总是被班主任或者数学老师留去几个人补作业或者办事。

  课外活动时:部分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兴趣小组活动。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年级跨度大,一到四年级都有同学参加。本来教导处只要求组织二十来个学生进行活动。我为了不让学生失望,就尽可能地放宽了人数限制,发展到了三四十人,并且想把重点放在三年级,活动内容是合唱和舞蹈。

  每次活动,一、四年级同学来得齐些。四年级的合唱排了几次。后来是因为人来不齐而影响了排练。就在“六一”庆祝活动前,合唱队里的几个骨干被黄砚抽去排舞蹈,因缺人而使合唱排练中止。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坚持到庆祝活动前夕还在排练。

  一年级的小朋友算是这个课外活动的一道亮点。每到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后,他们一群人便叽叽喳喳吵吵嚷嚷地涌到音乐教室门外,往教室里向我打招呼。这时,我总是正在下课。看到他们这么积极又可爱,我想,怎么劳累也要坚持一下。因为,我每天几乎都有四节课。这时候是刚刚连上了两节音乐课,口干舌燥的。连续两节课还没来得及喝一点水的。

  我给他们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舞蹈。为了结合“六一”庆祝会,我为他们编排了一个适合他们的舞蹈《刚上一年级》。当然,这个舞蹈最好是一年一级时排练演出。考虑到是刚刚过去的日子,又是以后再也没有这样有趣的岁月了,就选择了这个节目。

  排练是由十几个小朋友担任。排练了还不到两次,一大部分的小朋友来不了了。说是班主任指定去排练经典颂读节目了,只有两三个小朋友来排练了。人少了就没那么好看了,但我为了能来的小朋友不失去表演的机会,就继续排练。

  小朋友正式排练舞蹈可能还是第一次。他们学习的认真劲,模仿能力,都是很让人感动。

  我为音乐兴趣小组的同学购买了一些少儿获全国奖的文艺节目光盘,想让他们了解和喜爱文艺表演。盘买回了却没机子放,因为音乐教室没有放光盘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有时只好到他们自己的教室去放,还很麻烦,要找人开门。同学们看了,兴趣提高了,却没地方蹦蹦跳跳。

  井岗小学的“六一”庆祝节目准备期间,我了解到不安排我编排的节目。我几次向教导部门要求,都没同意。说什么这次庆祝会领导要来看,还有“手拉手”学校回来参加。

  我为一年级小朋友排练的这个舞蹈,最后只有三个小朋友跳。在庆祝会这天的下午各班活动时间,我提去了录音机,打开《刚上一年级》歌曲,这个节目在他们本班演出了。小朋友跳得很成功,得到了一年级小朋友和班主任的热烈掌声。

  本年度关于同学们音乐学习积极性很高,可塑性很高的话太多了。总之,学生是活泼可爱的,是有很大的造就潜能的,倒是有的作为学校管理的人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没有给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好的学习环境;没有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空间。我作为一个只有听学校行政摆布的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就只能急在嘴上,烦在心里!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

  欣赏维瓦尔弟的《春》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揭示乐曲的曲式结构: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这首音乐是回旋曲。它的曲式结构是这样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题音乐,B、C、D、E分别为不同的插部。

  二、了解音乐的主题乐句。唱音乐主题:听老师唱一唱,跟随老师唱一唱(音乐相对学生的年龄水平有相当难度);聆听音乐主题,你觉得主题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让你联想到春天的什么?再次聆听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并感受春的生机。找主题音乐,聆听全曲,如果听到主题音乐哼唱并举手表示。

  三、聆听各个插部。听后说一说,音乐的特征,想象可能是表现春天的那一种形象?聆听验证,并结合“生活实际——绘画色彩——音乐特征”三者的联系,为各个插部填上颜色,并说出理由,要求以音乐特点为主。

  四、完整的聆听。分两个环节,一通过录像观看聆听,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所用的乐器,聆听中观察每个形象分别用什么乐器表现,有什么特点。二完整聆听,整体感受欣赏。

  反思:

  这样的教学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于第一个环节。自从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直截了当的告知,几乎从音乐课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学生自己探索的才是唯一正确的,否则就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会扼杀学生的发展了。可是将近三年毫无疑问的引来了争议:有时候为什么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弯抹角呢?淡化了双基的音乐教学,路走得长吗?

  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生就了解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并能够感受到《春》是回旋曲这一点,是非常乐意和自豪的。(现在想来如有一张量化的表格来衡量该多好!)这一点从学生认真聆听的表情、态度和言语上体现的很明显。本次教学,三个教学班的.纪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题音乐这样的教学设计,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结构的介绍,直奔主题,比较省事、省时。了解主题音乐共安排了四个环节,唱——听——再听——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强体验,春天的音乐印象被牢牢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初听主题时都面带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说:“我觉得仿佛春天的万物都在复苏的感觉,充满了生机。”徐阳说:“好像小草欣欣然张来了眼,小动物们在忙碌着,大家都很开心。”蒋紫嫣:“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好像在春游,很热闹。”……而寻找“春天”时,三个班的学生几乎全都能高举手臂,快乐的哼唱,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乐的通感有时是建立在一种直觉的表达上的,当要学生回答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则更多的是建立于生活实际的感受中。于是音乐便从生活与色彩间淡出了。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将联系的着眼点放在音乐上,围绕音乐,从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乐的情绪等音乐要素出发来谈谈感受,这很有必要。比如学生在表现第二插部的音乐时,颜色感各不相同,那么不妨再来聆听一遍音乐,再次感受一下音乐的特征。学生都说这段音乐很柔和,很优美。交流中刘蕊同学来了个总结:“我觉得音乐很柔和,淡雅的颜色都很适合。”真让人心花怒放。

  这节课花了大约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欣赏《春》,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如果参照教师用书的建议,我显然是大大超时了,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注意的集中度来观察,学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烦躁不安或者不愿意继续聆听的感觉。相反,听完一遍,学生还会有所担心的、着急的恳求:“再听一遍!我们还要再听一遍!”究其原因,我觉得当学生觉得能够清晰的了解音乐要素,并明白音乐要素所要表达的含义时,也必将对音乐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决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兴趣。原因之二,器乐的演奏在音乐诸要素中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观看录像时,就等于给了学生与大师交流的机会。在录像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种乐器的配合。尤其当小提琴表现小鸟的鸣叫和大提琴表现春雷声声时,更加身临其境。学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觉到小提琴的颤音从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来,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则让人感受了那尽情投入的演奏。录像的现场表演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很乐于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这样的配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综合音乐课,由南师大附小尹润萍老师执教。听完我们与会的老师们都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上的真好!”而我不禁又思考起来了,她的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在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说、听、唱、玩、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最后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该课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与音乐的紧密结合。

  始终把音乐放在重要的位置,游戏、动作、情节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例如:教师把整节课的时间设计成了有意思的五块:听《运动员进行曲》走进运动场。在音乐的氛围中创设运动场这一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的特点和音乐的表达产生初步的联想;听赏《乒乓变奏曲》让孩子们觉得在观看一场乒乓球大赛。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孩子们从音乐中找到了打乒乓时球发出的节奏型,并在跟着音乐律动时感受到音乐在不断地变化,在老师的又一次指引下,孩子们发现音乐的变化来自节奏型的变化而不是速度,从而揭示了又一个音乐知识“变奏曲”的含义。

  接下来的环节是本课的重头戏:学唱新歌《拍皮球》。教师则巧妙地将它设计成让学生来参与运动,拍皮球。只见老师拿出了一个皮球,当场边拍边唱,让学生立刻就掌握了歌曲的节奏;紧接着让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做拍球的动作又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听赏活动,部分孩子还真的边听边拍了球,这又一次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去参加比赛了。教师将《拍皮球》的歌词换成了《拔河》的歌词,并让学生看了视频。孩子们马上感到了音乐的力度有所变化了,于是在演唱时立刻就表现了出来。这里教师有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啦啦队有节奏的呼喊声,并做了两声部的练习,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自然,孩子们正全身心地投入在音乐游戏中。

  最后一个环节被设计成了“载誉归来”。视频歌曲《五星红旗》,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将,体会当国旗升起时激动的心情。孩子们当时庄严肃穆、激情暗涌的场景现在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有力得多!

  二、用音乐来解决音乐的'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节课一系列的听赏学唱活动中,教师始终没有离开音乐去泛泛而谈,而是让学生将心中的疑问都放到音乐中去寻找,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与能力。也正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听赏感知,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即兴创造力都在这节课中有了很好的展示和发展。

  例如:在让学生找出《乒乓变奏曲》中音乐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分别作了节奏和速度的对比。起先学生都认为是速度在变化,这时教师让学生找到两段音乐的主题节奏先拍一拍,孩子们突然发现速度根本没有变化,那是什么让音乐旋律听上去好象快了呢?学生的好奇心上来了。这时教师让他们再感受了一下节奏型,孩子们这才发现原来同一个主题只要将节奏型作改变,即使不改变速度也会让人觉得情绪有所变化了。这时教师才揭示了这是“变奏曲”的特点和含义。将复杂枯燥的音乐知识融入有趣的音乐游戏中,用音乐的形式来解决音乐的难题,是尹老师教学的又一大特色!

  三、舒展自如的教学风格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观摩研讨会,无论是谁多少都会有些紧张的。我相信尹老师肯定也有这种感觉。但是在整个一节课上我们却谁也没感到她紧张、拘束,相反她舒展自如的教学风格,与孩子们玩到一起的自然和谐让我们心生敬意。我想,只有一个真正热爱音乐、尊重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师才会在课堂上忘记紧张、抛开拘泥,跟着音乐、跟着学生,似乎她已不是一位老师了,而是孩子们的伙伴、指挥、队长,这样的教师才能产生最具魅力的教学。

  四、缺憾,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当然,没有一节课会是十全十美的,这节课也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而尹老师的遗憾,会是我经后教学中难能可贵的财富。

  1课中教师的评价还是不够及时。音乐教学属于美育的范畴,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艺术不容说教,审美不容灌输”,这节课中应该说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

  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本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仅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并且做到终身受益。所以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并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本事。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一样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一样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本事,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下头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课,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教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经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二)、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

  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中乐句中“0 X X”和“X X X”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本课的一开始,我用举例比如:5.12大地震全国人民伸出援手,共同抗震救灾,这就是手拉手的意义。

  可能是触及到孩子的内心,所以他们显得特别的庄严和沉静。这节课的重点是一:出歌曲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二:唱准上面那两个切分音。这第一项算是基本达到了。但是第二项有欠缺,孩子们了解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这样的平均好唱的'音符,这个切分音确实有一点困难,我花了10分钟来练这两个切分音,但是受到的效果还不是很乐观,所以这一方面应该在加强练习,多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8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此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同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 《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如模仿钟声的 《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我们就可以从欣赏妇孺皆知的电影《刘三姐》中的几首著名歌曲(如《对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开始,再欣赏中国其它地区、民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挂图,有条件的还可播放有关的录像或影碟,让学生边听边看。

  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面向全体学生,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集体讨论动作,然后全体表演。 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要使音乐欣赏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还须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欣赏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9

  回首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重视直接部署督导下,及各中队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少先队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在忙碌中充实着自己,少先队员也在忙碌中成长着。虽然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绚丽多彩,但也让我们感觉到了生活中充满着阳光。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职能效用

  学校开学工作会议上,校领导班子就把少先队工作纳入了议程。由 我继续负责少先队工作,组建少先队委,形成日常工作机制,全体教师给予支持帮助。由此明确少先队职能,为学校日常工作的表现。大到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小到卫生、板报、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的具体实施与教育。并把工作列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工作开展结果好坏的有效促进,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在行为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安排。

  二、建立组织,明确工作责任

  在3月份新学期伊始就召开了少先大队及各中队干部会议,并成立了少先队大队委。组建了卫生、板报量化督察小组;安全值勤组;红领巾佩戴、早退、迟到检查组;校园文化宣传组;校园广播站等。分工明细,责任到位,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学期初开展争创优秀班级、文明班级,从思想上提高了全体少先队的认识和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做到文明出口、文明举手良好的舆论、行为氛围。

  2、3月中旬学校各中队开展了“学雷锋宣传月”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先队员们的.积极主动性

  3、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了春游踏青活动,全体师生贴近大自然,沐浴着春的气息、花儿的芳香。学校、少先队更是借此机遇开展了,环保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人的因素是主体的感恩教育。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宁静、优雅和谐的环境。

  4、4月中旬在少先大队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设立了一、二、三等奖,对朗诵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了奖励,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先队员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趣味性。

  5、 “六一”期间开展了庆祝活动、评选表彰48名优秀少先队员、举行了扩队仪式、全校师生文艺节目表演等等,就本期的少先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中得感谢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全体教师们的大力支持。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

  对一年级的核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门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本课的设计将走、坐、站、唱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闹钟和小松树进行比赛、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有一天,忽然听到有一位老师说了一句:音乐老师,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我的心弦被拨动了。我马上记下了这句话。又有一天,我偶然从朋友处借到了一本书《我的爱我的自由》(美国现代舞开创者伊莎多拉 .邓肯自传)。细细阅读后,我被深深感动了。在她的一颗心里,不仅装着对艺术的'热爱和信仰,对自身舞蹈艺术的执著追求,对传播舞蹈精神的不懈努力,更装着对生命、死亡、永恒的无限思考,装着对人类的博大宽广的爱。在读完书后,我对?音乐是一种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邓肯曾说了一段话:?世界上最是我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教育儿童。

  如果一切事情从孩子做起,那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是呀,孩子就象一张白纸,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美妙的音乐,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这不是很伟大的工作吗?这一刻,我豁然开朗:我爱音乐,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总有一天,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

  片段:

  听《苗岭的早晨》两遍,一遍由口笛独奏,一首由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区分口笛和小提琴的音色。

  提问方式一

  师:“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

  生:“一个明亮,一个不太明亮。”

  生:“????”

  提问方式二

  师:“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首,我觉得第一首听起来很明亮。”

  生:“我也喜欢用口笛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听起来很清脆。”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我觉得很悠扬。”

  生:“我喜欢由小提琴演奏的那首,因为我喜欢小提琴。”

  生:“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很柔和,我很喜欢。”

  反思:提问方式一中,教师所提问题实在让学生难以回答,因为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第二种提问方式,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日渐频繁,也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教科书、黑板、乐器、图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录音机、唱片、电影、电视等视觉与听觉媒体辅助设备,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又将电脑、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以其画面丰富、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等特点,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活动中工具和手段,教师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出发,不能“画蛇添足”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我们对待音乐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认真研究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导入新课中的作用

  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真切地感受音乐,开拓思维,展开想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好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感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欲望。而且,利用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创设课开始的情境,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上学歌》这课时,我制作了清晨鸟语花香,旭日东升,人声渐显的动画。话外音:太阳公公醒来了,花儿在晨光里笑了,红的脸,黄的脸。小朋友们背上书包上学去,小鸟在前面给我们带路,……一年级孩子对动画特别感兴趣,特别是那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就扣住了他们的心弦,课堂兴趣倍增。又如在欣赏《星光恰恰恰》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夜渐渐拉下帷幕,一群可爱的小星星挂在深蓝色的天空,眨巴着小眼睛。星星舞会要开始拉,随着欢快跳跃的音乐,小星星们扭动起来。这群可爱的小星星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乐曲的美好意境中。

  二、多媒体在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但是,目前不少小学音乐教师在上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往往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没有多少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埋怨学生的自律能力差。

  事实上,小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感受能力方面相对比较弱,加上小学生具有小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如果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没加什么辅助性的素材或教学活动,他们是没有这个耐性来坚持下去的。一般说来,欣赏课是学生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信息的。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尽管安静的听,我想也是很被动。固然,会出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死气沉沉”的局面。音乐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说明它是一种抽象性的东西。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人们在理解抽象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来完成。我想,我们不少的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可能忽视了这一点,以至出现在音乐欣赏课上强迫学生听音乐的现象。

  其实,欣赏音乐就是一种抽象思维的活动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转化的任务。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限于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学生的经验有限,无法独立地去理解一部音乐作品。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然而,有的教师千篇一律空口说教,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把美妙的音乐与生动的图像联系在一起,辅以儿童化语言的讲解,以直观的视听效果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的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我在课件设置上,简介乐曲内容时,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的吹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事先制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资料也同步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多机并用,给学生提供了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刺激,把乐曲欣赏环境变成画面与声音交相呼应的宽松的学习场景。音乐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创设出欣赏的情境,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仪、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三、多媒体对化解重、难点的作用

  音乐教材中的重点要使学生掌握、难点要让学生理解,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而这些重点、难点所在往往抽象难懂,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如果难点不突破,学生不仅不能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也会丧失学习信心,降低学习热情,而多媒体的优势是直观形象,它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将教师平时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重、难点之处应用了形象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动、静结合无疑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是用固定的乐器和音型去表现各个角色的形态、动作和性格特征。让学生们理解音乐各要素对音乐形象塑造的作用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是重难点。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音乐中出现的彼得、小鸟、猫、鸭子、狼等动物和分别用来“模拟”表现这些角色的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精心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首先,介绍以上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放映小鸟唱歌、小猫爬树、鸭子戏水等动画片断。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可通过声像使孩子们对以上乐器的音色及形状有初步了解,同时培养了同学们音乐欣赏的基本能力。

  接着,先听辨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再放映出各种乐器图形和各个角色,让学生配合进行如下活动:一找,每段音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想,音乐是快是慢、是高是低、是和谐是不和谐,塑造的什么角色的形象;三做,模仿所扮角色的动作;四说,说说音乐所代表的音乐形象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分段欣赏,用不同方式诱导、启发孩子们在赏心悦目、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找出了规律。加深了他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体会到音乐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声音的色彩在音乐形象塑造上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孩子们的音乐联想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往往教授一个简单的读谱知识,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偏差,不到位,甚至思维阻滞的现象。此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对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例如:在音符的认识中,我设计了一个小音符找家的游戏,让学生利用鼠标的点击和拖动来为小音符找家。如果拖放正确小音符便会对学生说谢谢。如果不对,小音符就会滑落原处。学生们被这个游戏深深吸引了。在游戏中,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每个音符的位置、音名和唱名。效果很好。通过多媒体,使教学难点由远及近,由深化浅,变得通俗易懂。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

  四、多媒体在歌曲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引入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音乐课创造出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它集图像、动画、文字、声音于一体,能较好的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学习材料及辅助材料演绎得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处理得形象直观、生动逼真,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良好动机,营造出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在这种美的情景和氛围中,学生们必然情绪高涨,学习信心倍增,学习效率高自不必言。

  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北国的冰雕等片段,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各民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音乐以他独特魅力,成了最好的桥梁。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小学音乐《小雨沙沙》这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一上课,老师首先出示一幅多媒体课件:(音乐大楼),然后讲解;在今天的音乐课堂里,有一座奇妙的音乐大楼,里面住着几个好朋友,他们天天在一起唱歌,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歌曲都是由他们组成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这些作曲家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小问题,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学生甚至又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动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多媒体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空间。学生在声、图、音、像的多媒体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地全过程之中,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作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即忽略了“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一系列问题。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的。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平行班教学的有利条件,运用现代教育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之后重新进行审视、评价,从而调整和改进后面的教学。以下通过对本人教学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的反思性研究,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应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案例一:《花蛤蟆》中的识谱与创编教学

  (教学实录)学唱歌曲后,大家兴高采烈地表演起了室内“情景剧”。“哎呀!糟糕。老师忘了请你们学歌谱了!”一双双眼睛滴溜溜地望着我,好象在说“啊呀!怎么办?”。“帮帮老师!你们能自己学唱歌谱吗?”“能!”不到三分钟,大家就顺利的唱会了对他们来说稍有点难度的歌谱。“你们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歌曲前两小节)用口琴自己来编好听的音乐吗?”“好的!”“我会!”“没问题!”……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教师随机板书,并把其中的四句组合起来唱,“嗯!还蛮像民歌的!”一个小男孩情不自禁的“评语”引来了全班的开怀大笑。

  反思:

  “识读歌谱”是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识谱的效率一直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就因为识谱的枯燥、厌烦而挫伤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识谱是一种辅助性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本例识谱内容的安排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使识读乐谱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准确的表现歌曲情境。在充满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发即兴创编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在成功尝试中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开展音乐的反思性教学,建立教学反思回路,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将音乐课堂教学得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剖析,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新世纪呼唤“思考问题与改进教学”的反思型音乐教师!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近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一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是学唱《跳绳》这首歌,我有一个环节是安排让个别学生上台来跳绳的,但是学生一听可以上来跳绳都非常激动,结果有半个班的学生都跑上来了,顿时没了该有的课堂秩序,这种情况在以往是不被允许的,正想叫他们全部回到座位上坐好,却忽然接触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溢着光彩的'大眼睛,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就让大家边唱歌曲边来跳绳,结果竟然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的“自由”吧!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我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欣赏《鸭子拌嘴》,我们知道《鸭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没有固定的音高。这个老师在给学生听完后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却回答“不—好—听!”我觉得这首乐曲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是不太容易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那他们说不好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这位老师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回答,一下子连词都接不上了,接着恼羞成怒地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这么好听的乐曲,怎么会不好听,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那些回答不好听的同学顿时没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但是课堂气氛却一直调动不起来。很显然这位老师的回答是欠考虑的,学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如果当时老师没有急着否定学生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乐曲进行生动的说明,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口服心服的说《鸭子拌嘴》是一首好听、有趣的乐曲的。还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自己为歌曲编配的动作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现在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来为歌曲编排动作,最后来比比看谁的动作编的好看、编的新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就把这两首歌曲搬进了课堂,“猴哥,猴歌,你真了不得……”“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习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5.考试形式多样化。可尝试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考试,如:编排舞蹈、演奏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歌词等等。只要是有创新的、目的明确的都可以得高分。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动画片《西游记》学生非常爱看,而当中的两首主题歌学生更是耳熟能详,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

  背景: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促进我们的音乐课程进行必须的改革,但课改之事,无本可套。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改,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那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学习方式,要师生共同合作、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达到体验美、享受美、综合美、表现美,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描述:

  [片断一]:巧妙发声,解决难点,引出牧童

  1、牧羊人的歌声引出衬词唱法:

  你听,牧羊人唱起了歌儿在召唤羊啰!(师边范唱边用手势表演)

  4/43233—|3231—|123352—|32166—|

  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依哟啰啰啰

  ①比较音高:你们觉得四句唤羊声一样高吗?

  ②再听牧羊人用琴唱,用手势划旋律线区分音高。

  ③学生当牧羊人来听琴唱:(师)你们也来当牧羊人召唤羊儿吧。

  ④学生分角色分组唱。

  2、结合羊叫声来发声。

  师:牧羊人在唤羊,那羊会干什么呢?怎样叫?(咩咩咩—)

  3、唤羊声和羊叫声结合唱(牧羊人唱一句,羊儿唱一句)4/4

  3233—|333—|3231—|111—|123352—|

  (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

  |222—|32166—|666—||

  (生)咩咩咩—(师)依哟啰啰啰(生)咩咩咩—

  4、师生合作,生生分角色,分小组合作。

  5、个别生上台来合作,引出牧童(把上台来的小朋友戴上草帽,挥起羊鞭,召唤羊儿们)。

  [评析: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力。分角色演小羊和牧童,学会了与人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教师引导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投入到音乐故事之中,使音乐课充满了生命活力。在平等`交往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也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自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片断二]:利用创编,认识牧童,解决难点

  1、师谈话:小牧童们,你们想把小羊儿放到哪里去呀?(学生纷纷回答)

  2、用唱得形式问答:(先师生,再生生唱问)

  123352—|32166—|

  (问)你放羊儿啰上哪里?

  (答)我放羊儿啰上山坡。

  去草地。

  ……

  3、拓展:除了放羊,你喜欢放什么?(还是用唱问,学生自己来问答)

  (问)你放什么啰,去干嘛?

  (答)我放鸭子啰,去池塘。

  我放牛儿啰,去吃草

  ……

  [评析: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对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编活动,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体验是通向学生创作灵感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全体参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创新来展现音乐美。歌曲难点在学生的创编兴趣之中顺利解决了。这样的教学也适合低段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片断三]利用贴画,描述情景,结合歌词教学

  1、听着优美抒情地《牧童》音乐,请学生描述小羊上山坡的情景。

  2、师总结小朋友的描述情景,用故事的形式边讲边放背景音乐。

  3、学生与师共同贴画,把描述的风景图贴出来。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白云下面有个小牧童赶着羊儿上山坡,绿绿的水,

  青青的草,羊儿羊儿啰,吃个饱,舒服极了。”)

  4、结合儿歌的形式,看着贴好的图,放着背景音乐轻念歌词。

  5、学生自编动作轻念歌词。

  [评析:“综合”是本次课改之中大力提倡的,音乐的学习原则不能依靠描述、讲授,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低年级学生记歌词是困难之事,以音乐为主线,这里以音乐为主线将美术贴画、儿歌、故事有机融合,既加深歌词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

  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条感知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认识、体验,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音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片断四]创设舞台,表现歌曲

  1、师谈话:让我们这群可爱的小羊也去草地上、山坡上享受一番吧。

  2、分工合作表演:有的扮演小羊戴上头饰,有的扮演小牧童挥着羊鞭,有的扮演“蓝天、白云、绿水、青草”把小朋友坐的积木凳自己动手搭成小山坡状。

  师旁白:蓝蓝的天飘着朵朵

  白云……

  3、音乐用快慢快的'《牧童》音乐。

  [评析: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天生爱表演,让他们担任相应的角色,在铺着绿地毯的教室里,寻找青草地的足迹,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综合表现,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对两首不同速度、情绪的《牧童》有进一步的理解、体验,对牧童生活也有了整体认识。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全身心融入了这个故事情节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陶冶。]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以“牧童放羊的行踪”为线索,采用快慢快不同《牧童》的音乐来贯串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开始“牧童赶着羊儿高高兴兴去山坡吃草”,用了欢快活泼捷克《牧童》,再是“羊儿在山坡吃草的各种形态”,用了优美抒情的江苏《牧童》,最后“羊儿吃饱了,高高兴兴离开山坡的情景”,又用了快《牧童》音乐。我是以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整堂课融入这个故事情节之中,把音乐与牧童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参与、体验、表演、综合、共同合作面向全体学生来实现音乐活动,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我在上课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语言不精,启发性不够;2、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不够。

  讨论:

  1、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体现了?

  2、音乐实践活动中,音乐结合的多还是少?

  3、利用创编解决难点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