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教育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迁移到教师的专业学习中,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之上。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完全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也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一)教学理念反思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反思案例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验证实验》的教学反思
(1)教师出示一片叶子,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让学生观察。问: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在这一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回答。
(2)教师演示将这一叶片放入沸酒精中脱色,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酒,让学生观察现象。问:为何要放入沸酒精中脱色?学生回答。
(3) 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一性质可知叶片中存在淀粉,接着问学生:为何一半叶片变蓝色而另一半叶片不变蓝色?学生回答。然后启发学生:叶片在光照之前要进行如何处理,其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4)小结后反馈练习
课案分析:本课从教学理念上看似乎达成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活动、视觉感官等充分地被调动和活跃起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到位。但学生的兴趣、动手探究能力、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观察能力等生物素养方面的培养是很不到位的。这是因为这堂课从一开始在理念上就发生了偏差。
反思一:让学生落实书上的知识点,而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生物素养、探究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素养的学生呢?
反思二:仅仅从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吗?老师设计好的问题确实是学生要探究和想反问的吗?是教师领着学生学还是指导学生学呢?从提高学生观察、发问和兴趣及进一步探究方面还应落实和整改哪些内容?
反思三: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点就可以了吗?从培养探究能力角度看,老师是否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让学生动手和观察,观察后让学生自己来产生疑问,而不是老师来提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适当提炼几个有价值的,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导和点拨。而不是马上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获取知识。
针对上述反思点,笔者把它提交到生物组里让大家讨论得出整改办法。首先笔者让几位学生来做这个实验,并用录像记录他们实验的全部过程,后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观看,用多媒体的录像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思维火花一触即发。让学生根据所看录像,然后通过二个创新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验证实验。
探究实验1:叶片为何事先要暗处理?(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为了消耗淀粉。)
探究实验2:淀粉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组长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给予科学分析与评价,最后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淀粉的形成过程,教师分析、讲评。最后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课后体会:学生的问题全面而细致,从观察中得来,这些问题是他们自己想探究的,而不是被动的思考。从知识的生成角度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查找资料等方法,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认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激活潜在的创新意识。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使知识进一步升华和巩固。
每当上课后,从理念的角度进行反思,对照探究性学习的原则,新教学理念不断地提炼精华,弥补不足,从教学理念上不断总结、升华,根据教学理念选用不同形式,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优秀教师。
(二)课堂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相关的技能,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
怎样利用课程资源?课堂要实现目标需要哪些资源?课程目标与资源方面怎样架设桥梁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如案例Ⅱ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可用学校及社区图书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教书育人,记录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体会教育感受,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尚。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
最近学校组织了赛课比赛,我们高一上周率先进行了赛课。上周一我在国际班2用高一12班的学生进行了赛课。赛课的内容是《基因分离定律》。本节内容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分离定律的应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孟德尔所做的豌豆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理解第二节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对孟德尔遗传试验方法的总结,说明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极好例子。第三部分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基因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和医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内容涉及“基因”、“等位基因”等概念,看似是第四章内容的提前,其实不然,教科书中只是把基因解释为控制性状的因子,是比较红光的说法,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基因,又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为第四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赛课的内容主要是第一部分。本节课作为新授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孟德尔所做的豌豆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整节课从设计上借助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杂交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学生活动,总结一些抽象概念的定义。同时,老师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把难点一一剖析成若干个简单问题,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精神。最后,通过多媒体的功能将学习的知识总结连贯起来并进行相关小题的训练。下面就我这节课学习内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导入新颖并易懂
在这节课的导入中我引用了平时我们常说的'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来引出遗传的概念,进而说出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的简介。这种导入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又比较容易理解。所以,一开始就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2、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在这节课中需要学生理解两个概念:“性状”和“相对性状”。这两个概念课本上有相应的文字解释,但是解释得过于抽象,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于是我思考着让学生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来理解这两个概念。我让学生看着同桌的眼睛、鼻子、耳垂、头发等,然后我总结我们看到的这些都叫做性状,进而总结出什么是性状。对于“相对性状”的解释我让大家跟我做了两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让大家把舌头伸出来看能不能卷曲,结果有的学生能卷曲有的不能卷曲,我就说卷舌和平舌就是一对相对性状。第二个动作是让学生双手合十自然放在一起,看哪个手的拇指在上,结果有的学生是右手拇指在上,有的则是左手拇指在上,我总结出右手拇指和左手拇指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此外,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气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很珍惜这次赛课机会。赛课结束后,赵主任和我们生物组的老师都对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也会好好反思这些意见并把这些意见辅助到我今后的教学中。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下是我个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现代教学技能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实施创新教学,逐步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及时将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二、教师要善用、巧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但不依赖教材,不唯教材是从,以课标为依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教学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为了激发学生自己学习,新课程删除了“难、烦、偏、旧”的内容,加大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高质、高效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让学生填写概念图,绘制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鼓励、信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中,利用分组学习,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图表,明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通过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胆放手,支持学生自己鼓励他们动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无定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高一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时,我让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是为了什么?粮食储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五、布白,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
教学“布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上的思与学应为互动。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问题提出后,得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要为了心中的满意答案,而急于要求学生回答,甚至自问自答。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更要留出时间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们才可能去比较其他同学的发言,比较奥老师的点拨与讲解,才会去感悟领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才会在比较过程中有所提高,思维能力才会有所发展。这段布白让学生在“思”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学”的平台。
六、多参与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讨论,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针对反思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4
【摘要】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生物;教学;改革;反思
在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出现了“吃老本”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大受影响。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结合教学实践而查找其中的不足,针对不足而思考相应的对策,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否则,举步不前只能让课堂一成不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立足教学实践,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反思而反观课堂教学,从中汲取经验,查找不足,从而更好地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
一、反思教学理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
教学理念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目标指向,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从高中生物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能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目的的,故而该观念落实到教学中就体现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种观念指导下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能将生物课程限制在狭小的学科知识传授范围内,而要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待生物学科,要能从宏观层面去剖析生物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树立学生发展意识,首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传统生物教学以生物知识传授为主, 教师成为课堂的控制者,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较为被动。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就是要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堂练习,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其次,要能摆脱升学率、优生率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生物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而这是建立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注重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发展。以概念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全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而掌握概念,还要让学生在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其内涵,然后应用概念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流程,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过程,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从始至终都是教师在讲,“一讲到底”的流程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则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然后再辅以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活动生物知识构建。反思教学流程的设计,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对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为例,以讲授的方式而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较为困难,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以教材中的插图为辅助,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从而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在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探究中,引导小组学生围绕“对象”、“时期”、“特点”、“结果”而进行总结。以Flash动画演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小组学生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过程,从而引出精子形成的过程,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展开探究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其学习体验得到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反思教学方法,科学优化教学手段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方法特别关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提问来启发学生,而一些教师则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反思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而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而选择最优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生物课堂教学。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以形象直观的手段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较好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概念教学为例,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概念,学生虽然能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概念,但无法理解其内涵,应用也就较为困难,而如在教学中能以直观材料引入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辅以针对性练习就可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中“杂交育种”的概念的探究,教师先以古代“选择育种”的方式作为铺垫引导学生分析其缺点,然后以幻灯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如何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并绘制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概念,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点拨,然后再以袁隆平杂技水稻的案例说明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四、反思教学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评价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都习惯了以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让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其实,课堂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做出“优”或“差”的评断,而是要以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反思评价,教师定要明确评价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然后展开评价。
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A、B、C 三层,然后再结合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如C 层学生基础较差,在预习中该类学生完成预习题只要达到60 分,教师就可给其加分,而B 层和A 层则要分别达到70 分和80 分才可加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到教师的关注,其学习自信得到提升,学习会更加积极。
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导,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只有树立学生发展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反思评价而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让生物教学得到不断发展,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好地构建生物知识,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全华.教师反思时认知冲突的生成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xx(04)
[2]张乐.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探索.20xx(05)
[3]石兆胜,刘力.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xx(19)
[4]叶国坤.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探索.20xx(05)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5
过去的生物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一为地完成大纲任务,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呢?
1、观察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观察是最根本的。没有观察就没有感受,就不能表现出那么高的激情,就没有想参与的冲动,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大胆创设观察的素材。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念需要相互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弥补,所以参与是教学的核心。身体活动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广泛提供活动的空间。有活动就有体验,体验是自然生成的,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有规范的肢体表达。只有让学生去大胆的尝试,才会有亲身的体验,有了体验才会有新的追求,有了追求才会有创新。多方位的营造体验的氛围。
2、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需求。
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和追求,充分了解学生,增加师生交流的频度,增进师生接触的密度,关注学生的需求,力争去满足她们,激励她们,帮助她们达到目标。
3、师生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尽情表达。
过去的教学是单一的信息交流,学生只有听教师的,现在主张信息的'立体交叉,学生要全员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真正接受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学法。
学生的学并不等于弱化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激励,这都应是教师主导的。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不讲学习形式不等于不渗透学习方法,只不过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自我生成生物学习的策略,这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符合生物教学规律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6
由于自然选择学说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在教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始终都要注意贯穿这一思想: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实际上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过程;变异是不定向的,过度繁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环境在自然选择中起了重要作用。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物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是不同环境对其定向选择和积累的过程。变异、选择和遗传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实例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如,在讲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时,可将课本中的相关材料改编成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回答。
材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材料2.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说明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
材料3. 试验表明, 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华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说明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材料4.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成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在引导学生分析作答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基因水平做进一步的分析:
材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19世纪中叶以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而后来因为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也熏成了黑色。
要求回答:1. 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
3.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
4.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
要求学生当堂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拓展思维。教材在将“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时,就基因突变的特点进行了解释。大意是,突变率低不等于突变个体的绝对数少,突变往往有害,但有害是相对的。其实这里可以顺便指出,突变率低也说明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突变往往有害也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突变是产生等位基因的过程,等位基因的增加,也增大的基因重组的机会,而提高变异的机会。
联系巩固。在讲突变时,一定要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例如可引导学生分析:
为什么马和驴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可结合其染色体情况加以分析,音位骡体细胞含63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因为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所以是不育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7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第三章的第一节,前两章学习了细胞的定义以及组成细胞的分子,后面还要学习细胞的物质、能量以及生命历程,所以细胞的基本结构这章处于过渡的地位,在整个必修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整个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起铺垫性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而教学难点是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与血液中红细胞有关的事例。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进行“问题探讨”,之后安排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改为视频播放“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指导学生观看,尤其要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一节基本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从复习元素→化合物,结合第3章的章引言导入新课,借助图片和让学生用牙签刺气球的实验,突破细胞有边界这一难点。用两个等体积的透明袋,其中一个装入几个气球,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的理解。播放视频,提问和点评,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通过发现细胞膜成分的`实验和不同细胞细胞膜成分不同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突破细胞膜成分这一教学重点。通过用学校的围墙、校门和保安与细胞膜的功能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师生一起朗读“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谁,奏鸣了生命的乐章;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啊!伟大的细胞膜呀!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这首诗,巩固细胞膜的功能,效果较好。
但在几个方面还有待改进,一是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未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能体验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二是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提问并点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应改为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看后再点评。三是用学校的围墙、校门和保安与细胞膜的功能进行类比后,没用科学的语言归纳出细胞膜的功能。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8
核心提示:《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考查内容主要是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和原理,考试要求等级为a级。本节知识是新版选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在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较少,常结合DNA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一起考...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考查内容主要是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和原理,考试要求等级为a级。本节知识是新版选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在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较少,常结合DNA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一起考查,因此仍然不能忽略本讲知识。
在本节知识中,首先将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作为重点复习内容。由于本节涉及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而且难度较大,所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的原则进行复习。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比较简单的透析法的原理和操作,学生的接受度很高。接下来复习了比较复杂的电泳法,主要是从原理的层次进行理解,而对具体的操作则不作要求。然后复习了学生最为陌生的`凝胶色谱法,借助于凝胶色谱柱的示意图,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接着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来应用和巩固上述三种方法。首先从选材的角度比较了DNA的提取和蛋白质的提取的差异,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处理样品将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并进行粗分离,最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利用已学的方法将血红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的混合溶液进行纯化,并进行血红蛋白的纯度鉴定。在该实验的复习中通过层层设问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教学效果比起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9
情境创设来源于现实生活,但需要高度浓缩和提炼,克服创设的随意性,必要时可以适当进行加工处理,更能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如“细胞分化”的教学,以德国某体操运动员和她白血病儿子的真实故事导入。教师问:“关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体内的白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教师问:“刚才我们讨论了正常的白细胞产生,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即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内容,如癌细胞的产生、致癌因素、癌细胞的特征以及预防癌症的措施。过渡:“对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学生答到:“化疗和放疗以及移植造血干细胞。”
教师问:“放化疗方案有什么缺陷?”组织学生讨论。过渡:“在药物方面,科学家试图寻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资料,教师问“如何大量繁殖红豆衫满足紫杉醇的用药需求?”此问的意图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渡:“刚才同学提出第二个方案移植造血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体内除了干细胞以外,还有其他的'干细胞吗?”播放干细胞视频,组织学生画概念图归纳干细胞类型。再现情境:医生希望给该运动员的儿子移植造血干细胞,但配型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治疗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组织学生讨论方案。此问的意图引出动物克隆,并落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教师总结:“刚才讨论了治疗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所以现在还有许多患者处在生死边缘,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激发学生对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0
核心提示: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
本节课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来落实“三段教学模式”。在整合学生的问题生成单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整合,最后整合出四道大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构黑板画的形式把群落演替的动态发展过程展现出来。针对每一道题,我分派任务给各小组并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一组上网下载资料,最后引导学生汇总并通过展示植物标本,网页博客,视频,学生授课等形式解决整合的四个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自学,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帮助解决。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真正做得“三自”(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当然,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并不是意味着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者、组织者、点拨者、和激发者的作用。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是:
1、发下导学案后要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产生问题。
2、每一个题目由学生讲授完,老师都要有一个标准的点评解析。
3、在归纳总结环节中,除了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教师还要用幻灯片展示并简单总结。
4、在教学中加强与高考的结合。特别是归纳总结后要有相应的高考题给学生训练。
5、小组讨论时间要长一点以便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6、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时要允许学生出错,要真正披露出学生的灵性,确保公开课是“原生态的课堂”。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我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教学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
1.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2.反思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鼓舞人心的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4.实行探究式教学
新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畅通课堂内师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师充当指导者、协调者的导师角色,适当控制学习探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学生对外界繁杂信息的获取、处理、交流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生物科学技术可能应用价值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5.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学时间,所以应该合理安排,选择有利于点拨的内容自学。每节教材的前言和对某些现象或过程的描述由教师讲解较好,并适当增删内容,力求做到生动,富有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对自学内容的引导作用。而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一般由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得出准确答案。对于重点的知识,难点或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尽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课,重点知识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及三大代谢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涉及很多生物化学知识,比较抽象,主要由教师讲解,而"三大代谢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由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列出各种疾病,然后小组讨论,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并提出预防措施。如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长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减肥等等。这样经过学生的阅读讨论,既解决了重点问题,又突破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的过程"这一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重感悟,轻分析。
“生物”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学《中国的牛》时,我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悟上,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到所学的有关别牛的精神和我们人进行对比,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精神,轻应用。
生物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生物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生物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提醒幸福》时,我在完成了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补充了《我的五样》,让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去领会作者。学会欣赏和感悟。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生物学科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生物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2
短暂而精彩的高中生物新课程研修结束了,让我回味无穷。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视频,参与了一些探讨,精心制作了十篇作业,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取得了一些感悟。
首先、是引起我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这次的新课程远程研修班的学习,让我懂得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事件、教学过程等等放到网上与专家和同行们交流、商讨、共同出谋划策。
第二、让我明确了今后学习的重点。上好每一堂课,再就是让自己为学生们所喜欢。一个教师,他首要是专著于自己的学科,带一年有一年的进步;然后让自己具备让学生信服的气质和亲和力。
第三、加强了自身专业成长的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给我们中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挑战,积极终身学习是实实在在的学习,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不同的人、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组织形式所对应的学习方法是千差万别的。
第四、摆正自己对研修的认识。应对新课程的最好方法是学习,学习的方式很多,诸如集体组织学习、讨论,自学、自我反思、自我实践等等。集体组织学习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理论性高、系统性强等;自学的优点是:针对性强、选择性大、时间安排灵活等。集体学习不排除个体自学,个体自学也离不开集体学习,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3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进行一年多以来,它将老师与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真正的解脱出来,由主要强调关注知识本位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终身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作为一名称职的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决不能“照本宣科”,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强化教师素质,还要不断的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笔者就新课改一年多以来的高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认真领悟教材,做好模块设计的设计者。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生物分为三大必修模块,即《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大选修模块,即《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新教材不仅是将老教材的知识按照生物科学发展史的顺序重新编排,并增加了趣味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领悟教材的实质含义,精读教材把握重难点,做好模块设计及做好各模块间衔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讲完有丝分裂后,我将第二册的减数分裂一并讲完,并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合理的进行了重新安排。
2.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者。
2.1转变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中解脱出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全面落实课改理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勇于创造出一个敢于探索、善于探索的生物课堂。如在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时,教师不能滔滔不绝的讲,会使学习气氛沉闷,教师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有意识的增加互动,让课堂活起来。这样就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学生、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快速反应及灵活应变的能力,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把握及归纳能力。
2.2转换教师角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学会角色的转变,大胆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学生一看就能懂的不讲;学生自学就能懂的不讲;偏、难、怪的不讲;本章小结、课外阅读不讲,但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例如,在讲《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时,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转录和翻译的插图是学重点掌握的内容,要讲精讲透,而让学生区分核糖和脱氧核糖、DNA和RNA的区别时,教师让学生依图分析即可。又如基因漂变定律、基因的连锁定律等这些偏难怪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又要打好情感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如“你太棒了”、“我都没有想到”、“太好了”、“真棒”等,教师不要吝啬赞美之词。更要注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落后生”,在课堂中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错误要正确对待,做他们学习上的引导者,生活中的好朋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好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
《新课标》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3.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结构主线。对一些概念的学习,可以利用概念图的方法,把每节、每章的概念形成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成良好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白,在这一节或一章我应该知道什么,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长期坚持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利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一个我们值得提倡和探索的课题。
3.2突出生物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突出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结论是怎样产生的?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让学生进行探究,增加生物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讲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时,设疑,假如你是艾弗里,你将怎样做?让学生身临其境,假如我是科学家将怎样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3.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做学生的表率,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说话、睡觉、抄袭作业等行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出现上述有关情况,还要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提出要求,邀请学生互相监督,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教师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做科研型的教育者。
只有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学生才爱听你的课。教师要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教师利用类比、归纳总结、顺口溜等方法及时总结所学知识。例如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利用类比的方法容易搞清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及相互联系。例如八种必须氨基酸的记忆比较复杂,就可以根据谐音编一个顺口溜,如甲(甲硫氨酸)借(缬氨酸)了(赖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两(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就很容易记忆,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保存亮点,改正不足。转化教学观念,强化教师素质,做一个科研型的高中生物教师!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4
从20xx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全面展开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众多的高中生物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在努力的进行课改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困难,影响新课程的推广。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对生物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和进步。
一、对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效果的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不能辩证的看待各种教学方式,或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任何看待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呢?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
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发酵的装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发酵装置图,分析讨论发酵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类似于对技术的创造发明过程,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后者类似于对一项新技术的消化过程,相对难度较小,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我们很难说这两种方法谁优谁劣,但对具体情况,却有合适与否之分,对于基础与能力均较弱的学生而言,采用前一种方法显然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难以开展起来。再如,对于伴性遗传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二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
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因此,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如果将探究泛化,将之用于一切教学情境,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学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5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就应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必考,对于实验务必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能够不做,但务必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一样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光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忙,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构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用心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简单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完美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情绪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那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贴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潜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务必更加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务必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心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用心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资料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光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忙,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个性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光,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主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主角,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带给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能够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个性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带给超多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光、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此刻加强对学生探究潜力、问题解决潜力和应用知识潜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潜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资料。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务必有较高研究潜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资料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资料。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我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透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我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用心、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我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我之短,丰富了自我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构成,使自我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8-19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5篇)01-14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01-16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5篇10-16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5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3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反思02-0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02-01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集锦15篇06-15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汇编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