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23-07-05 14:31: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后感[热]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热]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今天,我看了《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今日一看,果然是实至名归,名不虚传啊!

  这本书主要讲了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写林黛玉爱情的悲剧······

  一说到林黛玉,我就想到了我的朋友,她是莲子。她呀,虽然像林黛玉那般“体弱”,但很坚强不放弃。她也像林黛玉那般知识渊博,却没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记得有一次,我们体育课要比赛跑步,围着“偌大”的跑道跑两圈,也就是四百米咯 !女生对男生,依我们女生的实力,毋庸置疑,肯定输。所以!为了公平起见,当然是男对男,女对女啦!虽然莲子被分到了一群体力不太行的女生里,但莲子还是拿了最后一名。虽然她自己深知不管分配到什么样的组还是一样会拿最后,但她从来都没想过放弃,一直在和“魔鬼”做斗争,一直在努力拼搏,尽管她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在这夏日炎炎的天气中,我看到莲子刚跑了五十米,她就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对于平时不爱运动的她,跑起步来是多么的吃力,但她没有和老师说,而是选择了——坚持······等她快要跑到终点时,我亲眼看着她狠狠地摔了一跤,还没等我迈出步子,她就已经艰难地站起来,一刻都没有犹豫地向终点跑来,看到她膝盖上的血,除心疼外,更多的还是佩服。

  当然,虽然她体育不好,但她却林黛玉那般知识渊博······

  记得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们玩了些“游戏”。是什么呢?就告诉你听吧!就是用诗句和语文是什么来进行造句。我们刚听到这个消息时,虽然表面很欢喜,但内心其实拒绝的,但也没办法。

  首先由我们那列开始,我们前面这几个人站起来都是哑口无言,呆若木鸡的,直到莲子······

  她毫不犹豫地站起来,也毫不犹豫地说,如果你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急湍中;如果你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

  啊,明明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诗句,却被她造出如此优美的句子,连老师听了,都拍手叫好。

  这轮结束了,就到下一轮了。老师没有规定哪排哪列来,都是自愿的。就因为这样,全班没一人举手。就在这时,我们看到一只修长的手坚定地高高地举了起来,它看起来是如此的耀眼······原来,是莲子! 她说,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低落的'露珠,是那古城旧都的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静谧的荷塘······ 我的天呐!我们班顿时想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虽然她体育方面不太好,但她却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她语文好,但她从不骄傲。希望她能把这“民族文化”给发扬下去,《红楼梦》——不朽的灵魂!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于红楼梦是以什么为主线在红学界却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五种意见:

  一、宝黛爱情故事说;

  二、四大家族兴衰过程说;

  三、宝玉叛逆道路说;

  四、凤姐中心说;以凤姐理家为主线,宝黛爱情为副线;

  五、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四大家族兴衰过程为副线。

  而大多数人认为是以一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二是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这两条主线又是经纬交织,在广阔的封建贵族生活的场景上构成鲜丽的画面。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一条重要线索。作者第一回里就写了一个带神秘色彩的故事——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这段千古未闻的“还泪”之说预示出全书的故事线索,即所谓“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在第五回中,作者又通过红楼梦曲子,特别是《终身误》、《枉凝眉》,暗示了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在作品的实际描写中,这一线索是贯穿全书始终的;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回目写到了宝黛爱情。他们的爱情悲剧,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爱情试探阶段。最突出的表现也有三次:《西厢》传情;《西厢》句侃紫鹃与张道士提亲风波。

  定情阶段。这一阶段已经转为彼此心照不宣的温存与体贴。如第五四回中关于蓑笠、灯笼的柔情脉脉的对话;四九回宝玉对黛玉自觉泪枯的宽解等等。

  围绕这一主线,作者还写了秦钟与智能、贾蔷与龄官、贾芸与小红、司棋与潘又安、柳湘莲与尤三姐的爱情。这就使宝黛的自由恋爱有了一个群星拱月,彼此相照的环境。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是悲惨的虽早预伏于太虚幻境梦中,而前八十回仅露悲音。至后四十回,贾宝玉先丢失通灵宝玉,丧魂落魄。贾政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贾母要在他出发前为贾宝玉完婚。因黛玉咯血,只好迎娶宝钗。婚事由王熙凤谋划,设调包计,十分保密。却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贾宝玉得知将婚,自以为必娶黛玉,满怀期待。拜堂后见是宝钗,大感诧异。元春先薨,贾赦因石呆子古董扇一案“交通外官、倚势凌弱”获罪革职抄家,累及贾政;贾母又病逝;妙玉则遭强盗掳走,不屈而亡;王熙凤失势,郁郁而终。

  贾宝玉病加重,直至奄奄一息,癞头僧持通灵宝玉引他入太虚幻境变形的真如福地梦中。梦醒后发奋读书。次年参加乡试,中第七名举人。宝钗已有身孕,而贾宝玉应试后走失。贾政扶贾母灵柩至金陵安葬,将归京城,雪中泊舟常州毗陵驿。见一人来到船头,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贾政倒身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细视之,正是贾宝玉。贾政忙问,贾宝玉却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再问,贾宝玉未及回答,忽被一僧一道左右夹住飘然登岸而去,闻其作歌云“归大荒”。贾政追之不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而已。

  红楼梦即使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结局最为悲惨的一部爱情小说。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话说贾琏偷娶尤二姐,这么大的事情,纸里是包不住火的,没多久王熙凤就知道了,趁着贾琏出远差的机会,定下计策,将尤二姐哄进大观园。

  王熙凤是说服尤二姐即刻跟了进府那一段特别精彩。不过这里要说的是王熙凤将尤二姐安排到大观园的那一段。

  【原文】凤姐便带尤氏进了大观园的后门,来到李纨处相见了。彼时大观园中十停人已有九停人知道了,今忽见凤姐带了进来,引动多人来看问。尤二姐一一见过。众人见他标致和悦,无不称扬。凤姐一一的吩咐了众人:“都不许在外走了风声,若老太太,太太知道,我先叫你们死。”园中婆子丫鬟都素惧凤姐的,又系贾琏国孝家孝中所行之事,知道关系非常,都不管这事。凤姐悄悄的求李纨收养几日,“等回明了,我们自然过去的。”李纨见凤姐那边已收拾房屋,况在服中,不好倡扬,自是正理,只得收下权住。

  尤二姐进荣国府,并没有直接入住王熙凤安排的东厢房,而是被王熙凤引到大观园,安排在李纨屋里住下。

  李纨是贾母钦定的贾府姐妹们的守护者,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奉元春之命带着姐妹们入住大观园后,李纨的角色相当于大观园总管。此刻王熙凤带来的尤二姐,得到李纨的同意后入住大观园,虽是暂时的,但是也算是过了明面了。

  尤二姐进入大观园的同时,她原来用熟了的'丫鬟婆子们就都被王熙凤打发了,换了一个善姐给尤二姐使。这个善姐显然不善,又或者是受了谁的指使,总之,善姐对尤二姐不好。先是不服使唤、言语顶撞,后来竟至闹到连饭也怕端来与他吃,或早一顿,或晚一顿,所拿来之物,皆是剩的。

  贾琏国孝家孝中偷娶尤二姐之事,大观园中基本尽知,以李纨对家长里短的热心程度来看,她一定也是知情的。因此,尤二姐在大观园中是主子的身份,这是毫无疑问的。

  此时的大观园中是开设有小厨房的,园中的主子,甚至有脸的大丫头们,每餐都是在各房自吃的。园内的小厨房人手有限,园中姐妹们并不能一视同仁,这也是常有之事,想来怡红院的饮食是小厨房按时送去的,而藕香榭、紫菱洲的饭菜恐怕就要就要她们自己的丫头去端了,其他的小丫头们,定是轮流集中吃饭的。

  贾琏娶的二奶奶,虽未得到家族的认可,但是至少也是尤氏的妹妹、族长贾珍代聘、王熙凤亲自带来的,居然在李纨的眼皮底下,被个丫头善姐(也许还有小厨房管事的一起)欺负得有一顿没一顿的,作为大观园总管的李纨不能说不知情。

  再来看看尤二姐进了大观园后住在哪里的。

  有两种说法。

  第一,李纨特意关照了收拾出房屋来给尤二姐居住。当然存在这个可能性,但是收拾出屋子来不是当天就能完成的,尤二姐进大观园的当天住在哪里呢?

  第二,李纨收下尤二姐后,就安排她住在稻香村的某个房间内。因为李纨知道王熙凤已经安排人在改造东厢房,王熙凤也说只是临时住几天,等回明了老太太、太太,就挪出去的。因此,对于只临时住几天的尤二姐,这种可能性更大。

  不过相信读者有自己的判断,我也有。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善良的李纨会这样对待尤二姐。

  上面这句话,不是说李纨善良,而是说如此对待尤二姐,李纨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善良吗?

  李纨的角色,有待大家细品。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两本沉甸甸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红楼梦》摆在面前,我与妈妈相视而笑:这个寒假我们母女要一块儿看《红楼梦》。

  对我而言,《红楼梦》是文学颠峰之作,虽断断续续地看过几段电视剧,平日也多提及书中的“宝哥哥”、“林妹妹”,但对于原著,却至今未完整地读过。总以为大家之作高不可测,平平小辈不能彻悟其意,因此不愿细细地通读。妈妈“聊发少年狂”的理由很新奇,她在一个节目中看到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对《红楼梦》了解很多,顿生羡慕之意,于是决定和我一起看《红楼梦》。

  经典果然不凡,两本手捧在手里,明显的沉重感,我有些担心:“咱能看完吗?”妈妈笑了:“咱们慢慢看。”于是我们就向《红楼梦》“开战”了。

  最初我们的劲头儿都很足,一有空儿就捧着看,因此每天都能看好几回。记得老师说过这本书的前5回,对于理解整部书很重要,应当作重点来看,我也提醒了妈妈,于是我们在前5回上,花了较长的一段间。随着春季的临近,家里越来越忙,读书的时间被挤的少之又少,而且与看电视、玩游戏、找同学玩这样丰富的假日活动相比,安静地看书似乎成了最不可理喻的事,在娱乐大潮的冲击下,我们的读书活动渐渐被荒置了,有时一天也看不了一页内容。

  有一晚,我拖着玩了一天的疲惫的身子准备睡觉,忽然瞥见了桌子上的《红楼梦》。这本几天前我还痴迷其中的书如今安静地躺在那里,与这节目的欢乐与躁动格格不入。我静静地拿起它,同样的厚实;翻开几页,熟悉的内容:它一直都没变!我忽然明白:这喧嚣的世界,节日在变,欢乐在变,但一本书不会变,它内在的文化知识是长盛不衰的。一本书可以享受追捧,也可以容忍冷漠,无论你何时想读,它都可以安静地做你的朋友,最冷静的朋友。

  第二天,我对妈妈说:“我们继续看《红楼梦》吧。”妈妈笑了:“这些天咱们都把这事忘了。”于是闲暇时分,我们母女又捧起了《红楼梦》。

  两代人同读一本书,自然会有不同的感悟。黛玉的孤高冷傲,宝玉的顽劣多情,宝钗的精于世故,当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母女间也有了新的交流话题。我喜欢宝黛之间的纯真爱情,认为薛宝钗是这份美好爱情的`“第三者”,而妈妈则以她更成熟的眼光来看待这场爱情,她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都不够成熟稳重,黛玉的性格过于孤傲,即使没有薛宝钗插足,宝黛也不一定有结果。可能这就是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认识吧。

  可是我们也有相同的观点,比如在看待贾政教育宝玉的问题上,我们都不反对这样的教育模式,都以为这样的教育完全没有尊重孩子,一味地责罚、辱骂只会导致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

  不觉间假期就要结束了,虽然没有读完《红楼梦》,但这次读书的最大收获并不是对《红楼梦》有多么透彻的理解,而是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多变的时代中,一本书是你永恒的朋友。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梦终于归结。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涓涓溪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也理应首屈一指。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作爱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内涵。宝黛的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些宏观的角度。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这些的确是读过《红楼梦》之后应有的共识,但从那些华美传神的文字背后,我读出的则大多是曹雪芹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每每读到贾府丰裕的家产,诸如黄金几千两,白银几千两,绸缎多少匹,总会隐隐担心,如此富贵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续下去,毕竟“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贾府中鲜见勤奋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断,鼓乐不休,结果难逃败落凋敝的命运。这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曾经活跃于历史风烟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们多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不必考虑学业,不必操劳生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百无聊赖。为了打发难以消磨的时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炫富,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结果如何?终被世人遗弃,被历史遗忘。现今中国人常怀着一种暴富的心态,各式各样的奢侈品难以满足其欲千金散尽的胸怀,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正逐渐蔓延至年轻一代的学生身上,并且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不难想象,这种无节制的享受最终将演变成国民性,让整个中华民族都失去前进的'欲望,更难以完成复兴的使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巴西的一只蝴蝶挥动翅膀尚能引发美国一场龙卷风,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又何尝不会酿成不堪的悲剧!我不愿再进行痛斥,柏杨先生早已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唯愿独修其身,却又不忍责任的折磨。整个社会的大风气,早已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了,保持住内心的一方净土,是周国平先生、余秋雨先生、王蒙先生等,以及所有有良知的读书人的心愿。我愿做这样的践行者,践行着心中永远简朴安静的生活,践行着美好的祈愿。想必曹雪芹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字里行间,他仿佛在对我们说,一切繁华都是红楼一梦,何苦为儿女情长苦苦纠缠,何苦为人情世故操劳奔波,何苦为琐屑小事争喋不休,何苦为追求金钱呕心沥血,何苦徒增无尽烦恼。心安即是归处。

  虽然《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真是把“人”写绝了:人的美好,人的智慧,人的劣性,人的悲哀。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便懂得了自己,懂得了我们的家庭,懂得了我们的民族国家。向曹雪芹先生致敬,正因有了他,荣辱兴衰、人性冷暖尽收眼底。向那些努力修行品德的志士致敬,英雄造时势,唯愿不再是个传说。

  《红楼梦》读后感 篇6

  说起《红楼梦》,我与它的结识远远迟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也许是偏见吧,我总认为它不适合我们这帮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孩看。所以每次在书店闲逛时,只要看到书架上摆着的《红楼梦》,我总是不屑一顾,更不消说拿到手上翻看几页了。没想到,今年寒假,班主任吴老师居然布置我们看《红楼梦》。刚开始,我抱着十二分的不情愿,可是“师名难违啊!”谁叫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呢,为了保住我的“尖子生”宝座,我就舍命读《红楼梦》喽。

  第一天接触《红楼梦》,我拿出书店购来的青少年版,一下子囫囵吞枣“看”完了。一天下来,我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妈妈听说了,笑笑说:“看《红楼梦》,就得看原著,细细看,慢慢品,一目十行地看青少年版的没有用。”说着,妈妈变戏法似的拿出了旧版的《红楼梦》,我吃惊得张大了嘴,大得可以塞进一个鸡蛋。好家伙!有四册,每本和语文书差不了多少,足有两厘米厚!妈妈抽出第一本,翻开了第一回,教我怎么看。

  听了妈妈的一番经验介绍后,我自负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读《红楼梦》的窍门了,于是耐着性子“重操旧业”。这一回,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但还是没看懂。单单书里的一些生僻字就令我大费周章,比如“甄”我居然猜是“piáo”,结果一查字典,才知道自己是大错特错。一回书看下来,花在查字典上的时间就“不计其数”了。我不由得对妈妈所教授的方法产生了质疑:如此一来,这四本《红楼梦》,我究竟要看到何年何月才是个尽头呢?

  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全家人使尽了浑身解数来帮助我。时逢大伯来漳州过年,他听说我正为看不懂《红楼梦》而发愁,立马对我进行了一番指导,他帮我分析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以及每个人物姓名的含义;爷爷送我一本《漫步大观园》,以示对我读《红楼梦》的支持;妈妈去图书馆借来两本书,一本分析了《红楼梦》里所有的诗词,另一本解读了《红楼梦》中大部分的人物性格。有了这个“智囊团”的强有力支持,我看《红楼梦》那可就得心应手了。

  现在,我对《红楼梦》的喜爱程度成倍蹿升,一没事,我就看它几回,读读里面的'诗词。“功夫不负有心人”,至今我已经会背诵、理解金陵十二钗判词以及《好了歌》了。每次老师问起《红楼梦》的考题,我那流利的回答总能赢得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他们还送了我一顶“红学专家”的高帽,这让我小小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此一来,我愈发不可收拾地痴迷上《红楼梦》。现在一到晚上,做完作业,拿起笔和一本《红楼梦》上床已是我的必修功课。

  喜欢归喜欢,但正如妈妈所说,我这个年纪还不能完全读懂这部名著。可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深入,终有一天,我完全有能力攻克这部名著。我期待着早日当上名副其实的“红学专家”,你说,这个日子还远吗?

  《红楼梦》读后感 篇7

  快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读了一本让人记忆犹深的红楼梦,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

  这个本书主要讲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贾府,里面有一个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他们三个人发生的故事。

  读了红楼梦后,我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极其不喜欢,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他明明是个大男人,骨子里却像女人一样柔弱,遇上一点儿悲痛事,就立刻哭了起来,有时候还哭得厉害,眼泪如破堤的洪水一样"哗哗哗"地往下流;其二,贾宝玉不喜欢读仕途经济的书,说这些事情俗气,那他整天和女人混在一齐,想的、做的、写的都是女孩的事,难道这就不俗了吗?我认为,男儿志在四方,应当出去打天下,不应当老呆在家里吃吃玩玩,和女孩子在一齐取乐,这有失男性的尊严。

  可是话又说回来,根据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原则,我觉得贾宝玉还是有不少优点的。首先他为人处事十分和善,他作为皇亲国戚又是贾府最得宠的少爷,他没有架子,经常和丫头和下人混在一齐,同情他们,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情,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从不会责骂他们,这说明他有人与人之前平等的思想观念。其次,贾定玉是一个性情中人,当紫鹃开玩笑告诉他林黛玉明年要回老家去时,他立刻就发呆生病了,这说明贾宝玉同情很专一。

  可是,我还是想说说这个林黛玉,她可爱哭了,跟贾宝玉一样,每次都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鼻子,真是爱哭鬼。可是他也有好处,他琴棋书画样样样样都精通。却在贾宝玉成亲的夜晚,凄凉地死去。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囫囵吞枣地看完《红了梦》,泪珠爬上了我的眼角,我知道你的名字——林黛玉,却不知你为什么有水一样的灵魂,你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我不舍得问你是谁,也许,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泪珠儿,一个哭鼻子长不大的小女孩。你清,你浊,你是那样脆弱,一揉即碎——你,你只是一颗红艳而灵动的泪珠儿。

  三月阳春,我们都在大人的告诫下不要采摘花朵,所有的花都在卖力地开放,你却用锄,将一瓣瓣稚嫩的碎片,连同你的梦,你的渴望,还有这泪珠儿里的浑浊于咸涩埋于地下,可能因你美丽而惆怅,因你的智慧而惆怅,因你洁白无瑕而惆怅,或是因我在应该糊涂,不该懂的原因。

  你为什么流泪、惆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是美丽的,你是智慧的,你是洁白无瑕的。你只是在一个不该有梦的时代,做了一个不该做的梦,虽然你的梦有点儿幼稚,但是却是美丽的。

  既然别人都不做梦,为什么独独你要做梦?

  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你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的.碎片。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

  童年的梦,还有梦的童真,何尝能埋得干净?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一个许多人眼里都曾经有过的泪珠儿,带着童年的梦,还有梦的酸楚。

  是的,你就是一个泪珠儿,美丽并且脆弱,一触即碎的泪珠儿。

  从一滴泪里,我看到了你自己灵魂深处的惆怅!你是不是也美丽得让我心碎?

  《红楼梦》读后感 篇8

  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由此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待人接物,显微见著。

  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了。

  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情场首现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士隐投奔丈人,在世俗来说,应算是没出息吧?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这就叫“投人不着”。

  娇杏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结局。她是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雨村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假意,尔虞我诈。每一种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雨村被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种心态是常人难以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事实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

  黛玉常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虽然母女间无话不说,但是黛玉母亲又如何体会到自家与别家不同呢?可见,黛玉的性格其实受其母影响。黛玉来到贾府时不过六、七岁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多行一步”,哪里还象个“无亲母教养、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黛玉真是绝顶聪明。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什么叫“自然的风流态度”?黛玉称自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从不间断,这也奇了。

  《红楼梦》读后感 篇9

  现在电视在热播新版《红楼梦》,我以前对这本书没什么兴趣,因为电视的缘故,我才认真看了《红楼梦》这本古典名著,想不到它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故事,其中又穿插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我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几大想法:

  一、宝黛之爱是一场悲剧。

  林黛玉来到贾府后,遇见了贾宝玉,两人彼此相爱,虽然不是身在其中,但是我也能感受到他们纯真的爱。可惜啊,他们也有不足之处:贾宝玉是个花心的男孩,见一个爱一个,这让黛玉哭了好多回;黛玉的病多,年纪轻轻便死去。爱情这种东西,谁也猜不透,只有经历过才深知那滋味,人间就是那样无情,什么东西都要珍惜、爱护才能永永远远,我替黛玉表示深深的悲伤。黛玉可能会想:大家都觉得我脾气怪,说话咄咄逼人,招人讨厌。可是谁能知道我的生活是那么的无趣,看着你们贾家总是那么开心,我多渴望啊!

  二、下人和主子地位极不平等。

  贾府是个强势的家族,少不了下人的服侍。下人和主子,地位很大的不同。书中提到不少下人的悲惨命运:金钏儿、晴雯,还有妾室的尤二姐,他们都是有苦不能诉的人。

  金钏儿,是王夫人的丫环,本是贾宝玉去调戏她,却被王夫人说成是金钏儿去勾引贾宝玉,被打了一个耳光,最后伤心过度跳井身亡。王夫人认为她的权威不能遭到挑战,她要坚持维护她的地位,不能让卑贱的下人碰她的儿女,以免破坏了他们势力,但是,有权势就可以随便伤害下人的自尊心吗?这就是古代,一个以地位来论权力的时代。

  晴雯,一个个性直爽,活泼开朗的女孩,由于和贾宝玉经常生活亲密,被王夫人逐出贾府外,身患重病的她一时没有小厮的照顾,便也升天了。可怜的晴雯,虽总是凶巴巴的,但她也无微不至的照顾贾宝玉,当王夫人审问时,她也是勇敢地反驳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一点很让我敬佩。

  尤二姐,一个生来有修养的`女人,却被贾琏看中,瞒着妻子王熙凤暗中偷娶回家,王熙凤是个精明毒辣的女人,想尽方法害死尤二姐。还有贾琏的第三妾室秋桐也不容尤二姐,常常破口大骂。尤二姐哪能经得起这种折磨,便穿戴整齐吞金而死。尤二姐并不是贪贾琏的富裕,她是真的爱贾琏,却被他那两个妻妾所害,假如没有嫁给贾琏,她将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女人啊!

  三、贾政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反面教材。

  贾宝玉是个叛逆的男孩,但他的父亲贾政,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方面。贾政常常以暴力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想说:“你打死了你的唯一的孩儿,你一生怎么过?你打死了他有什么好处呢?得到钱?还是权力?都没有,只有一个令人后悔和悲伤的后果!”现在的时代还是有那么多父母以暴力去对待做错事的孩子,我只想劝他们,得到的不是欢喜,而是一辈子的后悔。

  我对《红楼梦》的想法就是那么多,虽是古代的故事,但在现代仍然对我们很有启发,了解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爱还有父母和孩子等等的教育!

  《红楼梦》读后感 篇10

  是夜,雨下得很大,密密的雨帘打下了一地落花。折翼的蝴蝶从空中坠落,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放眼望去,只见一栋红楼立在雨中,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十分古朴,十分典雅,人人不觉想要靠近。走近红楼,我想这也许就是曹雪芹休息过,且写出《红楼梦》的悼红轩吧!在推开那扇古朴大门的一瞬间,我听见有一个低沉而温和的声音:“欢迎进入悼红轩,我将带你走进她和他的一生。”一道银光闪过,我随之不见。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渐渐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从中还夹杂着少女的哭声。倒底是谁在唱歌呢?我站在山坡上向四周望去,却没有见到任何一个人,我似乎是这儿唯一一个人。当我正在疑惑时,却又听她唱道:“尔今丧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时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声音越发的悲凉凄惨了,我暗想这莫不是哪个女孩儿受了什么委屈而跑到这里来哭的吧!我正在想着,却又听到山坡下又有哭声传来,不禁暗叹有人太过痴情了。忽然,山坡上闪出一个人来。只见她一袭淡青色长裙,弱不禁风,三千青丝松松的在脑后挽了个发饰,两弯柳眉下是一双泪光点点的.水眸。她手倚花锄,生得倾国倾城。我由此猜得她便是林黛玉,那么下面那个便是贾宝玉了吧!见她走来,我唯恐打搅了他们,想走却又舍不得。正在我犹豫中,她已从我身旁走过。我才发现她是看不到我的,正想走过去看看。突然眼前一黑,再次跌入了漩涡中。

  我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旋涡中看尽了贾府的盛衰过程,看到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分分合合、哭笑打闹……

  这是最后一次了吧!我想。这一次,我来到的竟是一个女子的闺房。之间四周摆着一个个书柜,上面堆满了书。而那在青色帐子围着的床上躺着的正是林黛玉,她只穿着一件月牙色的单衣,乌发披在肩上,面色惨白毫无血色。她身旁坐着一个丫鬟,我想那应该是紫鹃。又见床边有一个火炉,我一下子明白了她下一步要做的事,我明白了那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切。但我无法阻止这悲剧的发生,我终不忍再看。我知道,她恨,她恨贾宝玉,恨他的薄情寡义。是啊,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彼此心中早有了爱慕之意。但是如今,她命在旦夕,而他却要在这个时候娶了薛宝钗,他的宝姐姐。她又怎能不恨呢?

  林黛玉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她爱哭,但又有多少泪珠儿可以供她从冬流到夏,从春流到秋呢?纵使她才华横溢,倾国倾城胜过传说中的李夫人,但在这大观园中,在这个封建王朝中她又能如何?她只能悲惋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只能在夜晚与同样寄人篱下的史湘云在岸边吟出“冷月葬诗魂。”

  也是啊,在那个年代不会只有一个贾府,也不会只有一个林黛玉。而那些无奈死去的女子又是怎样的不甘呢?风停了,雨住了,我一个人立在街上,红楼不见了,我不觉想起一首诗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读后感 篇11

  她知道贾府不是她的家,于是她学会用圆滑来处理这贾府中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面对他,华丽的面具无需携带,可以生气,可以放纵,可以展现真实的自己。是的,他就是贾宝玉,一个以出生携带美玉的俊秀男子,一个在封建时期毫无避讳地说出“见了女子便觉得清爽”这种与世理相违背的话语,不肯入学堂,不愿为名利所折腰,这样的一个在当时遭遇世人责备的男子。他爱上了黛玉,我只能说,只是天注定的,即使是悲剧他们之间无悔而又纯洁的爱情,是值得我们是人所称赞的,《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久的亮点。

  王熙凤也是一个女子,一个唯我独尊而又沉醉在浮华梦中无法自拔的女子。在贾母面前,阿谀奉承,成了她的专有名词,只有贾母一人被她捧在天上。在下人面前,也许只有残忍为她获得一些无谓的尊严,只要做错了一件事会有不堪设想的的后果。她,是封建时代的典型产物,为人世故,让她在封建制度下开垦出自己的一片充满金银的土地。

  这样一个人物,在《红楼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表面上,王熙凤拥有了所有人想拥有的一切,但在我眼中,她除了拥有一些华丽的外表,什么也没有,她的灵魂是空的,所以有再华丽华美的外表也是无用的。我同情这个人物,为她感到无奈和可悲。总体来说,《红楼梦》以封建贵族家庭生活为素材,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辅,深刻剖析了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有展示了有众多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揭露出封建社会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同时,曹雪芹以他深厚的功底对贵族家庭的饮食生活起居各方面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中,对医药、音乐、建筑、礼仪都有涉及。鲁迅曾说过:“在中国,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我个人认为鲁迅先生说得非常好,即使有比较好的的作品,但是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思想上都与《红楼梦》相差甚远,我由衷的感谢曹雪芹先生为我们带来《红楼梦》这部著作。《红楼梦》一问世,就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人们不惜重金求购,《红楼梦》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红楼梦》还以电影、电视剧的.形式广为传播。同时,红学,专为研究《红楼梦》产生的学问,成为中国三大世界显学之一,中国人应该为之骄傲。读完《红楼梦》,合上书本,心中仿佛被清水洗涤过一般。仿佛自己就处在大观园之中,仿佛自己看着宝黛爱情萌芽、发展、陨灭,仿佛看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转变。

  一切如同优美的画面在我眼前拂过,有令人兴奋的地方,有令人伤心的地方,有令人狂躁的地方,有令人平静的地方。总之,人的喜怒哀乐,曹雪芹总是能掌控的恰到好处,也许是他一生的坎坷铸就了他自己,也铸就了《红楼梦》。读着《红楼梦》,如同读一群人的悲惨人生,但是每一个人都被曹雪芹所赋予了一个精彩的人生,如同流星一样,曹雪芹给了他们花一样的人生,他们犹如花一样凋落,无法逆转。《红楼梦》,就像一个花园里面百花齐放。

  读红楼,品人生,乃人生一快事。

  《红楼梦》读后感 篇12

  读罢《红楼梦》,眼前闪过一个个红粉丽人,最终,我的目光落在了宝钗身上。“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好一个艳压群芳的宝钗!

  百多年来,《红楼梦》读者自动分成拥黛、拥钗两个阵营,争论不休。拥黛的人说,宝钗圆滑世故、工于心计,是封建礼教的殉道者。宝钗俨然成了大家心中反面人物的代名词。而在我看来,宝钗是生活,黛玉是艺术。不能忘记的是,喜欢艺术的人也要生活。

  宝钗不仅聪明博学,举止端庄,而且温柔稳重,豁然大度。在大观园里,数宝钗的人缘最好。无论是在长辈、平辈、后辈面前,还是在丫鬟面前,都表现得一团和气,极有亲和力。无怪乎贾母、邢王两位夫人都对她青睐有加;袭人、麝月对她佩服无比;就连一向心存芥蒂,怀疑她“有心藏奸”的黛玉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后也把她当作知己。当丫鬟金钏投井自杀,王夫人急需两套衣服给她装裹时,宝钗主动拿出自己的衣服以解燃眉之急,而不计较衣服给死人穿的忌讳。倘若是黛玉,定然会满心不高兴,回家后又勾起“寄人篱下”的苦楚,独自哭到深夜。宝钗的性格中没有黛玉这般“不食人间烟火”,她似乎就生活在你我的身边。她的出现总让人觉得安心与舒适。

  宝钗还是一个有能力、有见地的人,她甚至可以称是一个“女强人”。父亲早死,哥哥又不济,家庭重担可以说全在宝钗身上。要管理薛家这样的大家族,如果只凭宝钗在人前的柔和与温婉是万万不可能办得到的。她和黛玉同是寄人篱下,却能不卑不亢,游刃有余,她不像林黛玉那样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她柔中有刚,有着足够的坚强。她又是绝对的管理策划人才。比如湘云发愿请客却又因没钱而一筹莫展时,宝钗不但在资金上赞助她,还在活动安排和细节筹划上帮助她,帮她拟诗题,又帮她布置宴会。人人尽欢,宝钗功不可没。后来受王夫人之托,在凤姐生病时帮助料理家务,她以小惠全大体、以柔克刚,顺利完成了任务。

  人们不喜宝钗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宝钗是强行介入宝黛爱情的第三者。她的介入,使得宝黛二人未能结下美满的姻缘,使得黛玉含冤而死,宝玉遁入空门。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宝钗对宝玉的感情毋庸置疑是真心的。说什么“木石前盟”,难道就不能是“金玉良缘”?宝钗有权利去爱,有权利去竞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这样矢志不渝的追求才是现代女子应该有的爱情观。她是一个标准的淑女,即使在当今社会,凭着自己的能耐,也一定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让众多男神倾慕,收获自己的爱情。

  对于宝玉来说,他必须让家族兴盛,必须光耀门楣,这是他的使命。宝钗识大体、明事理、贤惠能干、随分从时,她是贾府二奶奶的.不二人选。倘若真是那个只会成天哭哭啼啼、爱耍性子、沉不住气的黛玉当了贾家的“二奶奶”,莫说贾府是百足之虫,纵是千足之虫、万足之虫,定然也会落得“既死且僵”的局面,宝黛的婚姻还拥有保障吗?如果不是事态有新的发展,我相信,在宝钗的主持下,贾府恐怕不会那么快“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宝钗当是《红楼梦》中最具生活气息、最接地气、最符合现代审美的人物。我希望人们能换一种眼光欣赏宝钗,并且从她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东西。

  《红楼梦》读后感 篇13

  《红楼梦》此书很长,故事情节很多,但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林黛玉进贾府的那回。这一回是作者第一次正面写贾府,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让读者认识了一大批重要的人物。作者尤其注重人出场时的描写

  随着林黛玉踏入贾府,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贾府这个簪缨世家的气派:宁、荣两府是奉皇帝之命“敕造”的,“荣禧堂”的匾额是皇帝御笔所赐,室内陈设的“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显示着对君王的忠诚与尊敬,来往的宾客也都是“座上珠玑昭日月”的豪门贵族,表明贾家的尊贵地位。就连仆妇们的吃穿用度、交接礼节,也不是寻常人家可比。这是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环境,也正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里,他们形成了各自的性格。

  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小心谨慎。自从母亲(贾敏)去世以后,林黛玉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姊妹扶持”,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过去就“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吃穿用度,不同凡响。现在置身其中,“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比如邢夫人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这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再如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该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将要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所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一面。至于课文中关于黛玉的外貌、神态、风韵的描写,则反映了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特点。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她见黛玉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情感的转变。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初次露面,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示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总之,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上是匠心独具的,非常讲究方法的。仅从这一回可看出《红楼梦》这部鸿篇巨作的巨大文学价值不愧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红楼梦》读后感 篇14

  说不完的《红楼梦》,更有道不完的金陵十二钗。细读原文,感想颇多,今天特别想说说两位女主角。

  不久前,我听过一件真人真事,是说上海有一条小街,街上开了一家很平常的小餐馆,餐馆的名字叫“潇湘馆”。有一个路过的人看到了,就进店愤愤不平地质问餐馆老板:你的店怎么能叫潇湘馆?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可见这位红迷朋友是多么的喜爱林黛玉。

  曹雪芹把林黛玉、薛宝钗同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合用一首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可见曹雪芹对黛钗的喜爱和重视。

  虽然她们在性格、待人处事的方式上截然不同,但她们都是才貌双全的女子,而且喜欢同一位男子,可谓是情敌或者说是天生的情敌。有人评说:薛宝钗是林黛玉的克星,因为判词上说的很清楚,林黛玉是一棵草,薛宝钗是冬日里的雪,雪是会把草冻死的,除非春风及时化了雪。

  贾宝玉是稀缺资源,且看她们二人是如何争夺这稀缺资源的?第一步:来到贾宝玉身边。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林黛玉是早年丧母,贾母怜爱,亲自派人把黛玉接到身边,与贾宝玉同吃同住。薛宝钗是跟随母亲到京城走亲戚,入住到王夫人家,本来自家在京城有房子,但偏要长期寄宿在贾家。

  第二步:在贾府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首先对待重要下人表现,比如王夫人的心腹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开始周瑞家的来到薛姨妈处,顺便看望一下宝钗,宝钗是立刻起身,热情接待,周到有礼,让周瑞家的'倍感亲切与尊重。林黛玉呢?周瑞家受人之托把宫花(礼物)送到林黛玉手上,黛玉说:“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周瑞家的说:“各位姑娘都有,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其次对待同等地位人员表现。比如史湘云。她是一位表面风光实际穷酸的贵族小姐。林黛玉与其才华相当,时常与之比诗斗才,还在贾宝玉面前吃史湘云的醋(金麒麟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宝钗则是与史湘云同卧聊天,深入了解史湘云不为人知,不愿人知的秘密。

  在史湘云做东就客付不起费时,宝钗主动为其付费。深得人心。再次对待家中长辈表现。比如贾母为宝钗庆祝15岁生日的时候,贾母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啊?”,宝钗点的所是贾母喜欢的戏和食物。就是对待人人嫌弃的赵姨娘,宝钗送礼物时也不从懈怠,读后感一直用心对待。可以处事周到圆滑。黛玉对赵姨娘这些人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好像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最后是对待贾宝玉的表现。林黛玉是哭闹多,动不动在宝玉面前撕扇子、剪香囊。但贾宝玉本着不管自己对还是错,最后都是认错的态度。两人相知相爱。宝钗从来都不在贾宝玉面前哭闹,只是默默付出。但宝玉一直都不赞同宝钗的求取功名的观点。

  第三步:尽人事,听从父母之命。自由恋爱在今天是再平常不过,但是在她们那个年代只有父母之命。贾宝玉的父母看重的是谁更与之门当户对。半点由不得宝玉做主。林黛玉的悲剧是注定的,是封建社会礼教的牺牲品。宝钗就幸福了吗?也注定幸福不了。虽然不知道曹雪芹最后真正怎么写宝钗的结局,但一定是悲剧。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红楼梦09-23

《红楼梦》的读后感09-16

《红楼梦》读后感05-07

《红楼梦 》读后感11-14

《 红楼梦》读后感11-09

《红楼梦》的读后感11-04

《红楼梦》读后感06-10

《红楼梦》的读后感06-10

红楼梦读后感07-05

红楼梦的读后感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