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学反思1
《蒲公英》采用童话的形式,寓常识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朗读特点。所以我将教学重点落在了阅读上,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积累的目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语文、用语文。
执教时,我以心情作为教学的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转换了角色。假设自己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去感受小降落伞随风飘荡的愉悦心情,再引导学生体验并读出轻和柔缓的语气。多媒体的生动直观演示,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蒲公英自由飞翔的优美意境中。学生们的眼睛一下发亮了,脸上露出了微笑,学生带着各自的体验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们读出了味,读出了形。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阅读的重点段落,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叙述了太阳公公地嘱咐和小种子们三种不同的选择。想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对话,必须先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当时的心情。(如:亲切地嘱咐、大声地说、得意地说)在教学“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时,首先让学生听教师的范读,潜意识地感受了“亲切地嘱咐”。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亲切地嘱咐”,这时,学生很快说出“妈妈亲切地嘱咐我上课要认真听讲。”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样,学生不仅准确的理解了“嘱咐”,还能用其造句,达到了积累的目的。我马上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来当一回太阳公公并进行赛读,学生读书的劲十分足,读出了慢且亲切的语气,体会到了太阳公公的语重心长。面对小种子们不同的回答,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勾画、去朗读、去感悟,志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稍后做了分析)我把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语言训练的基地,让学生自由读、齐读、指明读、分角色朗读,做到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爱读,没有厌烦感。
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积累,朗读则是积累语言材料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规定,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勤于积累,方能厚积而薄发。这个过程极其漫长,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在这节课上也有所体现,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我抓住“黑黝黝、金光闪闪、银花朵朵”这些形容词设问:“谁还能说一些这样类型的词语?”学生们踊跃地回答着:“红彤彤、绿油油、胖乎乎”,小手举得象小树林。但在说ABCC式的词语时回答的同学只有几个。随后我出示了三组“ABCC式”的词语让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虽然这个环节只用了两三分钟,却扩充了学生的词汇,做到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学习。
回想这节课,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虽然也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形式朗读课文,学生读了之后却没什么提高。究其原因:当中读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教师的引导也不到位,学生没能静下心来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自然无法快速的转换三种不同的角色。其实,读书不在于形式的多样,只有把课文读流畅,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带着感情读书,真正把读书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些不足让我认识到在朗读教学这条路上,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练、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进步。
语文教学反思2
“智取生辰纲”是节选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片段。文章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教学这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智取”这个词语。让学生一划二圈三品四读。学生找出文章中反映七条好汉英勇机智的语句,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酒里怎么会有毒?七条好汉为什么喝酒没中毒而杨志他们为什么会中毒?对于这个问题书上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七条好汉下毒的可能性。这个环节的设计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同学们想象出许多种可能性。
1、两桶酒,一桶有毒,一桶没毒,事先作好记号。2 、两桶酒都没毒,事后再下毒。3、两桶酒事先都有毒,一条汉子没喝下去,到竹林里吐掉了。4、卖酒的好汉在扔酒瓢时下了毒……学生的回答都有可能性。我用赞许的话语肯定他们的想象。
这堂课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问题是我们教师在课堂设计上是否安排让他们想象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力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
语文教学反思3
《绝招》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实习生 李金淑老师讲授这一课,李老师教学生动,直观,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等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效果较好。几个设计比较新颖。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十一张精彩的舞台杂技和民间杂耍艺人表演的图片导入课堂,震撼的画面让学生惊叹不已,都发现了他们共同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怀绝技。引出本课主题:绝招。
二、表格设计,引领全文
设计表格,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1.比较表格内容:
(1)横向比较:通过横向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三个人两次比绝招的招数和结果,三胖和二福第一次比绝招的厉害、第二次没有新鲜绝招的羞愧;小柱子第一次没有绝招的撒腿就跑和第二次绝招的令人惊叹不已。这样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比绝招的过程和结果。
(2)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三者第一次比绝招的.差别以及第二次比绝招小柱子的进步。
2.小组比赛回答问题,检验学生课文具体内容和细节的掌握情况。
共设计了6道小题,从小柱子为什么赛腿就跑到小柱子受到奶奶的启发到苦练绝招再到比赛时揭示小柱子的绝招最后到小柱子提出练习绝招的条件这几个方面出题,覆盖课文全部内容,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点。
3.说出老师自己的绝招:哈密瓜自制法。
在小组比赛之前,我先告诉大家老师自己的绝招,但是只告诉绝招的名称,没说出具体怎样做,这样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三、学生学习,激情热烈
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热烈并且回答地问题既准确又快速。部分差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表现很好,值得表扬。
四、存在不足
虽然在教学设计,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提高,但还是有一些不足。
1.备课时遗漏重要知识点:“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习绝招的”这一知识点,没有抓住本课重点内容进行授课:本课教学重点就是几个孩子比了哪些绝招,最佩服谁的绝招;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2.不能准确及时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作出评价,一般只会说:“很好,不错。”或者说:“大家说他(她)回答地对不对?好不好?”不能作出具体的评价,指出学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今后的教学,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突发情况出现,需要积极灵活地处理,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加强交流,把握课堂。
语文教学反思4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文章开头,为了让学生体会“渐渐”这个程度副词,我创设两个情境,分别请两个学生演示场景。同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句话回忆《练习1》中学习的“秋风送爽”这个成语。第二段关于天空的描写是重点。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对天空之美的描写,复习《练习1》中的“天朗气清”这个成语。同时这段重点掌握“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我让学生再进行句式扩展。第三段写农田里的秋景,这和《秋天到》第一小节中“秋天庄稼长的.好”有相似处,我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同时请孩子们比较哪个比较好。
这次教学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一,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对秋天、秋景、秋游的感触不深,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孩子们的提出的问题都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没有真正达到在做中学的教学效果。
二、没有深入进行阅读教学。我应该选取课文的第二段或第四段进行重点的阅读教学,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而不是仅仅采用单个读、齐读、教师示范读等传统模式。
语文教学反思5
期末成绩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语文教学反思。批改试卷的老师和同年级的老师都夸赞:我们班进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这个班均分倒数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几分。如今能取得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我反思这一学期对语文教学做了什么:什么也没做!不但没特别做什么,语文课还少上了几节,要么是排节目,要么是参加活动,交给数学老师了。我们班的后进生两只手抓都抓不过来,我哪有精力一个个给他们补缺补差;我也没有像数学老师那样经常耗在班上一个个面批,也没有像英语老师那样经常把后进生带到办公室补。只是偶尔象征性地惩罚不写家庭作业的'。应该说,我骨子里就是“懒”教师,从教以来,就厌恶把孩子拎到办公室训斥啊、补作业啊.......
看上去,我什么都没做。但我也的的确确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学校的时间都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了。应该说,都渗透在与学生点点滴滴的互动中了。通过这一学期我们的学习成绩,以及这几年的思考,我肯定:让学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长,提高学生的成绩,绝不是靠教师整天耗在学生身上,不是经常把学生拉在自己身边补缺补差,不是一对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题海战术。这些只能起到一点点辅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厌学。内动力激发出来了,这些教学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语文教学反思6
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呢?依我看,情况还是没有多大变化。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十几年间,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十分活跃,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教法层出不穷,为什么情况还是无大变化呢?我思之再三,觉得问题就出在这十几年来,我们改革语文教学用的是“加法思维”,即不断地给语文教学累加上去许多新的负载,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生将来怎么去建设四个现代化呢?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没有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将来怎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呢?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要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认识事物的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将来怎么能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呢?还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怎么能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呢?
无疑,这么一些提法都是正确的,都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好好落实的。于是一 项一项地累加上去,语文教学的头绪便越来越复杂,任务也越来越重。无怪乎有些教师不无感慨地说:“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然而,头绪越是复杂,任务越是繁重,语文教学的目标便越不明确。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事实正是如此。我们在1991年曾对部分毕业班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作过调查,其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学生写字姿势大都不正确,根据抽样调查,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的书写工整率仅达17%;在25篇作文中,光病句就达104个,平均每人4.16个。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高达29.1%.距要求相距甚远,实际上还是没有“过关”。
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近来在报上读到这么一则消息,说的是华中理工大学最近作出的一项决定:95级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入学后,都要参加中国语文水平考试。未通过考试者,再以选修、自学的形式进行学习,然后参加以后每年一次的语文考试,毕业前通过考试者才授予学位。该校校长杨叔子意味深长地说:“作为一 名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不通过四级英语考试拿不到学位,而中文不过关,作文不通,错别字成堆,却可以拿学位,这怎么解释?”从校方作出的`这个决定中我们可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尽管不少人已经成为理工科的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语文却仍然不过关。本来就应该在中小学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让大学去补这个课呢?这不是很值得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同志去深思吗?
怎么来解决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呢?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就是要变过去的“加法思维”为“减法思维”。要给语文教学减轻负担,使之头绪简化,目标集中,轻装前进。用“减法思维”来看问题,语文教学并不是那么复杂。叶圣陶先生过去曾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其实就这四个字来说,也是不应该等量齐观的。我以为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言,而兼及学习口头语言,这是因为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口头语言,进入学校学习语文是要使口头语言更加规范,而口头语言的规范也是有赖于书面语言的学习的。至于听,就更是无所不在。教师讲课要听,别人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要听,别人回答问题、讨论发言要听,同学们口述作文也要听……总之听的训练是寓于上述这些训练之中的,似乎不必专作安排。
需要说明的是,提出这么几项作为“语文过关”的主要指标,只是强调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这几项最主要的训练上,并不意味着否认语文学科的其它功能。语文学科确实有其思想教育、发展智能、认识事物和审美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但这些功能都应该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来体现,而不是外加的,更不能是牵强附会的。语文就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突出识字、写字、读书、背诵、作文这几项训练重点。目标既明,达成目标的操作方法也就自然清楚了--语文教学不应是教者单方面的灌输,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读写听说。
语文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五年级,这个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与中低年级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样,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侧重于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思想感情。所以,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教学方法由“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半学期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这样使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二、以自学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本事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感悟资料,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仅有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仅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同时可培养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本事。
三、以读书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读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资料,感知课文的主要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朗读,高年级较适合的方法是“默读”,默读有助于思考,读思结合。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学中也有几点问题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导不够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师经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语言表达自我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作起来部分孩子很困难,觉得无从下手空泛、不生动。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本事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本事薄弱有必须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资料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阅读抓得不实
批注式阅读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本事、深入理解本事,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抓得不够实,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肤浅,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抓好孩子们的批注式阅读本事的培养。
语文教学反思8
一,创设情景,感知趣。
这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十一课《赶海》。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本课教案始终围绕一个“趣”字设计的。课前演示课件,播放《赶海的小姑娘》欢快的歌来创设情景,感知趣。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仿佛自己就是来到了大海边,以情感共鸣的开端就牢牢把握学生学课文的兴趣,随即导入课题。接下来我想通过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但在这个环节学生没有象往日一样畅所欲言,展开想象。说的都是书本上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寻找趣。
接下来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趣,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我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交流,导致这个环节有点形式化。
三,汇报交流,体验趣。
接下来的师生集体汇报交流,体验趣的过程中,我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说到哪件趣事,我就能灵活与他们共同探讨其中的乐趣之所在,有时我通过各种幽默的语言,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会更多的乐趣。比如:在讲到“追浪花”的句子时,钱安其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当时我还以为她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没想到她冒出一句:“我觉得摸海星也好玩呀。”当时我很明白,连续点了她同桌两次回答,都没有说到她喜欢的句子,于是在我还没有讲完这一件事时,她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没办法只好说一句:“我浪花还没追完呢,这么可爱的浪花,我要玩个够,再去摸海星也不迟。”这样不仅能正常进行,更为这堂课增添了不少风趣。比如:当时的我穿得衣服比较厚,再加上那天突然比较热,上课热得我实在受不了,只好灵机一动说一句:“老师玩的好热呀。”顺便把马甲脱了下来。以此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从理解语言、感受形象入手,在各种自由表演、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自己真正朗读的本领,以便举一反三,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并真正体会文中的“我”为什么对童年的一次赶海这么难忘。
四,整体回顾,释放趣。
当四件趣事讲读完后,我采用的.是整体回顾,释放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感到最有趣的一件事,读给朋友或老师听听。
五,整体回顾,释放趣。
最后以含情诵读,深化趣来学习第四自然段。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欣赏海边的美景也是赶海中的趣事之一。老师的感情朗诵来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先回忆诗歌,再创造诗歌,让学生真正达到学而所用的本领。本来想边演示各种海边风景图片边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来结束全文。在欣赏完图片这个环节中,我看时间还没到,就顺便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呢?”意想不到的是学生能用一些比较高级的语言来回答:“大海,您是我们生活的摇篮。”“大海呀大海,您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大海,您像妈妈一样哺育着我们成长。”这些无意中的生成把我的课堂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六,扩展思维,延伸趣。
布置用这篇课文中的语气词回家写一篇最有趣的一件事,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要他们回家看地图找离我们常熟最近的沿海城市是哪个?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上完这堂课,心中总有不少的感想,既有发扬之点,也有不足之处,只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听了我课的老师多提提宝贵建议,让我在今后的教学方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
语文教学反思9
前两天读了王松舟《诗意语文》,很受启发,我发现我爱上了语文,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语文素养、底蕴有待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没有魅力、自己对教材的解读不够深入,所以我决定本学期开始挑战自己的语文课堂,——古诗教学。我在细读文本《游园不值》,因没有整理好就想了《春日》。感觉今天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很喜欢,我上的也很轻松。
1、没有在单纯的”解释”古诗
古诗的美是读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是品出来的。但在品中理解了词语、诗句的意思。如万紫千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建立意象的基础上理解了词语,我们联系朱自清的《春》,结合李叔同的《游春》诗句拓展学生的理解。
2、指导学生“吟”诗,不再是读诗
古诗本来是吟的、诵的,课学生很好能投入进去,看了窦桂梅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后,我才发现语文教师必须带着学生吟咏古诗词。我学着窦桂梅老师的样子根据平仄的规律指导学生吟诗(当然做的不好),但学生很喜欢,看着学生摇头晃脑,自吟自赏的表情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
3、牵一发动全身,找到读诗的`切入点”寻“
古诗不能串讲,但还要在品读中理解诗意,走进诗的意境。课前我想是抓住作者的感受切入,还是抓住”寻“的景色切入?没有全面的理解,学生的感受无处生发,可又不能串讲。最后我决定从”寻“字切入文本的阅读。一个寻,你寻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被带到了文本,: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春风、胜日。学生寻到后,引导学生建立意象,由万紫千红想到百花齐放、想到朱自清、李叔同,由春风想到“春风拂面杨柳风”,由一时新想到很多很多……学生在诗的字里行间穿行,补充了字里行间的空白之处。学生建立意象的同时解决了词语的理解问题,享受着春光。然后又一个问题“作者的心情怎样”,孩子们再一次走进文本,走进字里行间,品读,把自己真正的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不再是单调的理解。
4、读出诗背后的含义“劝学诗”
走进作者,我们会发现作者不可能有机会到“泗水滨”去“寻芳”,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5、古诗教学课前热身“词语句子对对碰”使学生们走进春天
一节课的容量有多大,至少不单单是一篇课文。授课之前我们从春字组词到说四字词语到说诗句,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在文字间游玩的同时走进了春天。
古诗、语文教学可以很有趣,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把乐趣“挤”走了。
语文教学反思10
在本课中,我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主人公美好心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一、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突出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已学习的过程,本案例的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俗学习,自得学习”,注重层次性,即“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1~2节时,让学生找出描写“穷”的语句,再找出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导朗读,读出家里很穷,从“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
二、语言和精神统一观
教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丢开课文语言搞腾云驾雾式的内容分析,也没有脱离内容搞支离破碎的语言训练,而是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教师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研究“温暖”、“舒适”这两个词语,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温暖、舒适”,然后再看图,从图上看出桑娜家的“温暖、舒适”,最后回到课文,从文中进一步体会“温暖”指什么?“舒适”指什么?此时,学生的回答中已不仅仅是孤零零的描写小屋的语言文字了,还有描写小屋外的呼啸怒吼的寒风,汹涌澎湃的大海的`语言文字,还有对在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中的人的处境和感受的联想,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穷人虽穷但心不穷。这样,词义的内涵拓展了,学生的精神空间扩大了,看问题的视野也开阔了。
三、朗读训练,读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穷人》的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让学生自读,比赛读,评读。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读,使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治,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
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阅读教学中,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
语文教学反思11
今学期开学初,学校决定由我们四年级组研发《语文园地四》精品课,说实话当时觉得压力挺大的。
一、磨课,破茧成蝶收获成功
历时三个多月的磨课终于结束了,用上“终于”这个词可以想见我此刻的心情。磨课,那真是一个痛苦而又充满了希望的过程。在精品课研磨团队各成员的悉心指导下,我进行了多次试教。试教的那种感觉,常常让我联想到数学中的无限循环小数——周而复始,无休无止。可谁知,这种循环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一次检验,一串串问题如列清单似的被罗列出来,问题的指向由最初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和每个情境的创设,到最后哪怕是一句过渡语、一个神态动作都进行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经过多次的磨课,使这堂课的环节也渐渐成形,虽然改过的教案还要再推翻,再修改,我们团队经历了多次磨课过程,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堂堂课的记忆,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种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洗礼,更多的是那些无形的浸润。三个多月的时间,可谓是忙碌又充实。生活谈不上有多么精彩,却处处溢满激情与幸福。
曾经在《读者》上看到一则“蝴蝶破茧而出”的故事:当蝴蝶还是一只小小的蛹时,它被束缚在一个黑暗窄小的茧子里。蛹为了钻出这个茧子,每日都要经受着巨大的磨难。为了使自己的双翼充血而更加有力,蛹用自己瘦小的`身体努力的把茧子磨破。蛹钻出了茧子,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怡然自得。
磨课的过程就像蝴蝶破茧而出的痛苦磨难。经过反思、修改、理念上的冲击,最终“破茧而出”看到天地间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快乐的感觉油然而生,成功的滋味回味无穷。
二、评课,让我直视不足之处
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一个著名的推销员成功的秘诀就是经常花钱请别人吃饭,在饭席上让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他把这些缺点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改正,一步步走向了完美。是的,人要学会反思,要
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让劣势发展成优势。除了自我反思,还要从别人身上得到反馈,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上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没有别人指出来,是很难自己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的。
每次上完试教课后,团队的所有老师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交换心得体会,一方面挖掘课堂的亮点,促进我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另一方面,听课老师都十分诚恳地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没有依纲靠本,把学习的难度加大,学生学习热情被难题抹杀了;四人小组合作没有达到老师的目的;学生对“明褒实贬”的表达方式体会不深;故事的趣味性没有很好地体现:老师引导不够细致,学生没能很好体会到待客之道??大家还满腔热情地帮助我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引导我改进教学行为,可以使我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升和进步,而且毫不保留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招数,促使我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在评课的过程中,我感受着大家切磋技艺、交流心得的快乐,感受着在不断思维冲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
回想磨课的经历,我是幸福的,回头看看这条路,也许沿着这条路我们无法走到顶峰,但是沿途的风景已经够我欣赏的了。更幸运得是在这条路上并不是我一个人,有好多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和我一路同行,从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风格教学经验,在他们里我学到了不少教学思想的精华。我相信这种磨课的教学历练最终会化作我人生的修炼,她必将启迪我在教学路上奋斗不息,耕耘不止??
语文教学反思12
本学期即将尾声,现结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三、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
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效完成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语文教学反思13
首先,从汉字的学习意义上讲。
我们不能仅仅把汉字当成是一个工具,学习汉字更不能只是简单为了读书,汉字是非常美好的,而且历史很悠久,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开设了孔子学院。汉字的意美、形美、音美,这些美好的感受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并且喜欢上学习汉字,能够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其次,从学习内容上讲。
李春旺老师指出:要“读好书、说好话、写好字”。对于一年级来说,开学初学习的很多汉字孩子们都能够读准字音,同时也可以组成词语,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写”上多下功夫,如何让学生把字写规范、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注意书写的笔画顺序、在田格本中的占位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做扎实;语文教学实际是一种语言教学,是需要学生交流与表达的,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李春旺老师着重强调了要引导孩子在课堂上说完整的一句话;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好的阅读文本便是孩子拓展眼界,增加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养分。
第三,从教学层面上讲。
李春旺提出要注重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从语文课的书写习惯,到日常学习中的倾听习惯、举手习惯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保障;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语文教学反思14
1、一次活动系列的精品课程,如何做到有语文味呢?老师以她精深敏锐的语言辨析力和幽默丰富的评价语以及专业精神,使课堂中有着无处不在的语文味、生活中有着无处不在的语文味。例如:老师问:“砖除了建高楼大厦,还有哪些用途呢?”学生回答是建桥、建炉灶、建长城……的时候,老师能用充满诗意的评价语言——普普通通的砖头,给我们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普普通通的砖头,给我们提供了温饱;普普通通的砖头,成就了长城的雄伟壮观,留下了闻名世界的古迹……充满味道的评价语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砖外表的.平凡,作用的广泛,从而撷趣课堂语言,把朴实的砖写得美美的。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哪些高楼大厦没有它的身躯?哪一幢失去了砖的支撑还依然劲挺?哪一幢失去了砖的保护能经得住风吹雨淋?但你又在哪一幢高楼大厦里见过裸露的砖。”由此可见,充满文采的课堂语言是语文味的强力助剂,是形成课堂磁场的重要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本次精品课程,学生猜完砖后,老师借着学生低落的心情,话锋一砖,虽然你们看到的礼物是砖很出乎人意料,但不要小瞧砖哦。接着引入视频,问学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进行有效的联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交际工具,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品味学习语文运用的妙处;语文是文化载体,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浸润于语文所描述的美好情景中。这就是语文的学科特性,也就是语文味。课堂中,把学生由看视频中所听到、看到的感性认识,接着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地发挥联想思维、练说。学生说道:“我看到了高楼大厦,想到了民工叔叔,他们为了建设美丽的城市,背井离乡,起早摸黑,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接着老师评价道:“你知道安徒生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童话,因为他像你一样善于联想。”语文课堂是生成性和创造性最强的课堂,老师抓住课堂的生成,在师生互动中,常常会碰撞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不时会爆出一些语言的精彩。对课堂生成中语言新知的捕捉,不仅仅是在于对这些新知的了解,更在于培养学生时时处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3、精品课程的设计要努力凸现文本的表达个性,强化最鲜明的写作特色,不但要研究“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研究是“怎么写的”。这次活动老师在课堂中贯穿了无痕的写作方法指导,猜礼物的过程抓住看到的情景写、写心情要把看到砖前后心情进行对比、由砖引发的联想要合理丰富,并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任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写的片段,写出自己喜欢的文章。这就明确了写什么及怎样写的教学难点。另外,同桌互赏、师生互评作文的过程又是一次指导学生写什么及怎么写的过程。评点作文的时候,学生学得什么知识呢?学生知道原来写这类作文可以这样写的,让学生把这种想写好的欲望激发出来,师生互评除了点评写作方法外,老师还更重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把学生写得好的词语让全班一起读,学生读的过程中,又是对砖的一种认识,又为自己积累了美词美句,反复品读,咬文嚼字品赏,品出习作课上语文的味道。
语文教学反思15
一.人磨课
《太阳》既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又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还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说明文与说明方法。说明文、说明方法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科普文本教学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如何激趣、如何拓展是我在磨课过程不断地进行着思考与改进的难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很多:太阳的知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说明方法的运用、句段中的语用等,在最初的上课时,我力求面面俱,结果导致课堂太满、满堂学、但学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重难点——说明方法的学习也没有很好地突破。因此,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
1.讲解的顺序为重难点让路:由最开始的从总结段(第8自然段)的讲解,总结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世界”——进而讲解到太阳和我们的密切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4—7自然段)——最后到因为太阳有如下哪些特点才能与我们关系密切(1--3自然段)的倒叙讲解,变为现在的.顺叙讲解。现在的教学主线更突出、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落实。
2.讲解详略合理安排:详细讲解的是太阳的特点(1—3自然段)。课前收集好预习单,整理好预习效果数据后,我就发现了学生对于对于文本的重点部分——说明方法的运用,只看预习单上的说明方法介绍、还是不太能理解什么样的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于是我以学定教,在教学中必须巧妙的设计了图文并茂的课件,以文本为基础、一个说明方法一个说明方法地落实教学,在教学“太阳的特点”这一部分时、我让四人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特点声情并茂地朗读,并以学生喜欢的顺序进行教学。本节课中,学生顺序是从太阳的“大”到“远”再到“热”,在讲解“大”这一特点时顺势学习“作比较、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从为什么太阳“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因为太阳离我们很远,过渡到讲解太阳“远”这一特点,在这段的教学中学习“列数字、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让学生用“——”划出“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一句话、并写上“举例子”三个字、以这一句为例子学习作批注的方法;从“就算太阳离我们不远箭也不能射到它,因为太阳很热”,自然过渡到讲“热”,有了“大”和“远”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四种说明方法,在讲解“热”这一段中让学生给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作批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从易到难,从扶到放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地进行重难点突破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趣、更轻松,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与老师的主体作用。非重点部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4—7自然段)告诉学生这是说明方法“举例子”的运用,大胆放手让学生说说这一部分列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充分的说的训练,教师相机进行概括——太阳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体现在:万物生存、自然现象、杀菌能力方面。继而从用关联词语“有了……才……”、“如果……就……”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过渡到“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世界”。总结全文。
3.有效拓展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这篇课文后,尝试做运用说明方法的练习题。
再设计小练笔:用上本文中学到的四种说明方法来写一段介绍仙人球的话。教师设计的小练笔让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四种说明方法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扎扎实实的写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简而言之,教学过程实行“一课一得”的策略,巧抓文本的轴心问题重点——说明方法进行高效学习,其他语用、语法不作详细讲解,
二.课磨人
经过了本次精品课的磨课,我有不少的感触:
1.教学要落到实处,
2.语言要干脆,不要啰嗦,
3.不管什么文体的文本教学都要有激情,有趣,教师要热情高涨,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
【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04-17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语文叶公好龙教学反思12-30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1-02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3-23
语文《口技》教学反思03-21
语文《白杨》教学反思03-21
语文教学反思06-12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4-12
教学反思语文高中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