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15篇(优秀)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啸山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呼啸山庄读后感1
呼啸山庄,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整个故事的情节讲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之后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接着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与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人间终有美好的存在。
呼啸山庄读后感2
《呼啸山庄》故事主要讲述了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从利物浦带回了主角希思克里夫与他的女凯瑟琳相爱,却因为社会地位悬殊而不能在一起。其子新德雷却对其十分不满。认为希思克里夫是来同他争夺继承权的,于是想尽各种恶毒的方法来折磨他。过了两三年,希思克里夫重新回到山庄,对夺走他爱情与幸福的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报复虽然成功了,但是他却并不快乐。最后在痛苦中悲惨死去,留下了令人伤感的故事。
也许,在艾米丽?勃朗特心里每一个天性善良的人都应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无论他们之前遭受过什么,他们都拥有令人羡慕的平静的心态,清白的良心,没有污点的记忆。像《呼啸山庄》里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角色林顿和他的女儿小凯瑟琳,虽然遭受人生的黑暗谷,却能凭自己独有的性格特质走出来。
不幸的林顿爱上自私的凯瑟琳,却还以为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善良无邪的天使,凯瑟琳所有的无理取闹只是她年轻时因为一场风寒刺激留下的后遗症,在林顿心里,凯瑟琳永远都是最值得爱的妻子。好在他女儿小凯瑟琳也是一个天性简单善良的小天使,甚至性格比他更坚韧,也许,这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给他最大的祝福和礼物吧。
另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角色小凯瑟琳是《呼啸山庄》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小凯瑟琳一出场就那么令人欢喜,一个素未谋面的远方表弟就能让她心心念念一整天,为了早点见到小表弟走了一英里又英里。读后感·即使是很多年后,只见过两三的面的.小林顿,小凯瑟琳的无私的爱也能临到他身上,即使小林顿是一个不懂感恩、性格软弱,也同样自私自利的家伙儿,但这丝毫不影响小凯瑟琳对他的爱,热情善良单纯的心性使她天生就懂得去爱,去付出。
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给了小凯瑟琳个圆满的结局,因为是她融化了呼啸山庄经年的可怕和阴森,带来花香四溢生机勃勃的春天。自私的爱,情欲的爱,是凯瑟琳和希思克里夫之爱,他们没有走向灭亡,也会走向癫狂;小凯瑟琳的爱是付出的爱,舍几的爱,终将得到祝福和礼赞。若说这本书对我的启示,那便是,要与人为善、要平和宽容、要懂得表达爱、不要戳人伤处、揭人短处。
呼啸山庄读后感3
如果把这本书分成两部分,中间的节点应该是希斯克利夫听到凯蒂与管家的谈话后离开呼啸山庄准备复仇。读前半部分时我只觉得很吵闹,似乎随便翻开哪一页都混杂着孩子的哭声、器皿的破碎声、狗吠声和主角之间的谩骂声,似乎每一页都有一个角落藏着希斯克利夫充满仇恨又自卑的双眼。
当希斯克利夫回到山庄,终于有能力证明他不再是粗鄙的孤儿时,故事的走向却不是我所想象的干净利落的复仇,取回他童年缺失的被剥夺的东西然后永远离开这片满是仇恨的土地,而是又一次陷入泥潭——每个人原本都想逃离黑暗但只能越陷越深。这一次不再吵闹,因为接下来是病痛、死亡等种种无声的折磨,这样的折磨就像一把利剑刺入胸膛后留下瞬间的静默和永久的悲怆。
我难以想象这样扭曲复杂的故事仅仅发生在两个家族之间,发生在远离城市的英国边远乡村的两栋宅子之间。所有的角色都紧密联系,父辈与晚辈的经历乃至性格都交织。当我为一个角色的'处事方法咬牙切齿的时候,他们父辈的性格、他们成长历程中遭受的不幸都成了我又一次理解他们的理由。
原来,可怜的人不值得同情,变得判若两人的背后是仇恨做激励,残害亲生骨肉的刽子手曾守着他唯一爱人的尸骨在荒郊野岭度过一整个寒夜。
有的读者不能接受这部作品,我想大概是由于作者刻画的人物太极端。希斯克利夫小时候被迫承受周遭的鄙夷,被辱骂,被关禁闭,亲耳听到心爱的凯蒂说嫁给自己就是自降身份,导致他成为只想复仇的冷血恶魔。凯蒂虽然身份高贵,但她清楚的知道希斯克利夫与她是真正的同类人,如她所说:“他比我更像我自己”。
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身份,屈从于阶级,并愿意为此改掉乖戾娇气的大小姐作风成为淑女,即使那已经不是她自己。在阶层与灵魂伴侣二选一这道选题面前,她与她的女儿小凯瑟琳截然不同。小凯瑟琳勇敢、果断、爱恨分明,身处绝望时去改变处境而不是被仇恨湮没。希斯克利夫临终之前是否也被小凯瑟琳所触动,是否也在想,如果他和凯蒂都更加勇敢和坚定,那些所谓不可逾越的鸿沟也终能被填平。
我喜欢这本书所暴露的极端的人性。自私、孤僻、偏执、恃强凌弱,这些缺点无一不被淋漓地展露出来,戏剧性的冲突仿佛距离我很遥远,但人物塑造的立体感又仿佛每一个主角就在我身边。他们真实、鲜活,他们的故事连成一条线,我像是提线木偶被来回拉扯,有时是读者,有时是戏中人。
呼啸山庄读后感4
我一口气将《呼啸山庄》读了两遍,第一遍像读其他书一样草草,囫囵吞枣,云里雾里,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无奈的重新读过,一句一言,仔仔细细,这才读出了其中的滋味。在此,我不得不承认,埃米莉勃朗特的确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她的才华丝毫不逊于有文学以来的任何一位有名或无名的作家。尽管埃米莉只在这世上度过了简短的三十个春秋,可这是不平凡的。她从未踏出过出生的那个庄镇,但是她的天空比任何人都要广阔,深邃。作为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无愧于这个姓氏。她的诗作是浩瀚的蔚蓝色,给人以勇气和力量,的小说《呼啸山庄》是纯洁的白色,安静祥和,而又会迸发出不一样的激情,走向狂热与躁动,就好似白色的那一个极端,但是两种颜色都是那么的干净单纯。
《呼啸山庄》里的爱情是那么特别,与至今一来的任何一部小说中塑造的爱情都不一样。这种“埃米莉”式的.爱情是那么的真挚,坦率,从来没有半分的扭捏与娇柔做作。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从人的本性中散发出来的。交织在这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赤裸裸,没有半分的禁锢,也从未想到过禁锢。这是人间最真实的情欲写照,埃米莉从未给它套上过那种所谓“文学的外衣”。埃米莉塑造的主人公们,爱的是那么的坚强,超脱出一切,哪怕是生与死的距离。
爱之深,痛之切。希斯克里夫的仇恨也是那样的强烈、真实与强大。这种复仇欲望,强大到可以摧毁他周围的一切。复仇之火,烧毁了两个家族的纠葛。凯瑟琳死时,他是那么的痛苦。凯瑟琳带走了他的爱,也带走了他的一切。尽管他还活着,却和死亡无异。他即使是得到了那么多,却还是不足以填补他的失去,他心灵的创伤。因为凯瑟琳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意义。当他如幽灵般在日夜的呼唤着他的爱人的时候,他却也是再也得不到了。他折磨着他人的时候,也无时无刻不把自己伤的体无完肤。他的仇报了,他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财产,然而他却失去了支持自己生存的最后一根支柱,所以,就在这一刻,他死了。
在希斯克里夫以及这一辈的主人公心里,爱永远比恨浓,情感永远凌驾与理智之上,所以,他们很容易疯狂,但是却让人尊敬。他们的下一辈——那种理智胜于情感的爱,较之他们,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逊色的多。埃米莉那种超前的写作手法,加上这奇妙的文学思维,难怪会被别人将这部旷世奇书誉为“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
呼啸山庄读后感5
“他比我更像自我,我之所以活着就是为希斯克利夫,我就是希斯克利夫……”难道有比这更经典的感情宣言吗?一切感情宣言在此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呼啸山庄》的情感的浓缩。
初读《呼啸山庄》时,我读得艰难而晦涩,我无法理解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再读《呼啸山庄》,我的理解加深了一层。凯瑟琳内心里爱着希斯克利夫,但为了地位和身份,她喜欢画眉山庄的林顿,而最终,她也嫁给了林顿。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感情是永恒的。当年,他在家偷听到凯瑟琳和女佣的谈话,生气地离开了呼啸山庄,他在外面的世界拼搏,最终成为了一个富有的人。他带着一身的仇恨回到了呼啸山庄。为了夺回他心爱的凯瑟琳,他不仅仅娶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还机关算尽地让自我的儿子娶了凯瑟琳和林顿的女儿,然后得到林顿家的财产。他和凯瑟琳的哥哥打赌,赢了他全部的'财产再逼死他,然后让他儿子变成一个不懂礼节的野小子。凡是之前凯瑟琳哥哥怎样对待他的,他都双倍地让他偿还。最终,凯瑟琳在神志不清的昏迷中结束了生命。在希斯克利夫得知凯瑟琳的死讯后,他如同野兽一般把头往树上撞。他整夜整夜地,不知疲倦地为凯瑟琳守灵,连晚饭也不吃。回到呼啸山庄,他又为凯瑟琳祈祷。他始终相信凯瑟琳会回到呼啸山庄。
其实,凯瑟琳当年在希斯克利夫离家出走的时候就受到了刺激,之后希斯克利夫重新去画眉山庄拜访凯瑟琳,更是对凯瑟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最终导致凯瑟琳神志不清。幸运的是,凯瑟琳神志不清时,竟然还认出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残缺的;有情人,最终只是在地下成了眷属,但他们的爱是永恒的。
就是这样一部感动人的著作,竟是由一位三十多岁便辞世且终生未婚的女子写的。她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她写的这本书久久不能被英国社会所理解。直到她死后,这本书才出版。这位伟大的作家表面上沉默寡言,内心却热情奔放。她在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里,十分关心政治,又同情手工业工人的反抗和斗争。就是在这些条件下,她完成了《呼啸山庄》。这本书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不曾结婚,却能够把各种情感写得淋漓尽致。
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感情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感情,却是永恒的感情。他们为了对方痛苦一生,最终剩下的,依旧是无言的狂野和西风。
呼啸山庄读后感6
翻开《呼啸山庄》小说,我首先被故事中人物的家谱震惊了,欧肖家和林顿家后代的生命竟是如此的短暂,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正值人生的韶华呀!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开始了《呼啸山庄》小说之旅。
老欧肖一家生活在一幢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房子里,这座房子因为是建在狂风肆虐的山丘上,因而叫呼啸山庄。凯瑟琳和亨德雷·欧肖是欧肖的一对儿女,老欧肖收留了在利物浦繁忙街头捡到的一个脏兮兮、黑头发的吉卜赛男孩,并为他起名叫希斯克利夫。一开始,凯瑟琳和亨德雷都不喜欢希斯克利夫,在老欧肖的坚持下,一家人还是渐渐地接受了希斯克利夫,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成了亲密的朋友,老欧肖对希斯克利夫也是异乎寻常地喜欢,这让亨德雷开始痴妒父亲对希斯克利夫的感情,视他俩为仇敌。
老欧肖的死改变了希斯克利夫的命运,他成了一个仆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造访画眉山庄林顿家正是悲剧的开始。富有的林顿家放狗误伤了凯瑟琳使得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休养了五个礼拜,这期间,凯瑟琳认识了林顿儿子艾加。
与长着蓝眼睛,浅色头发,举止得体,将来还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的艾加相比,希斯克利夫产生了自卑和羞愧,而他对凯瑟琳的'爱却深深地熔进了血液。
此时的凯瑟琳因为交了艾加这个新朋友而忽视了希斯克利夫对她的感情,她希望通过嫁给艾加,用艾加的钱来帮助希斯克利夫的错误想法更加速了悲剧的进程。
希斯克利夫在娶凯瑟琳无望的背景下夫踪了四年,奋斗了四年,当他再度回到画眉山庄时,他已成了一个绅士,而凯瑟琳已成了艾加的夫人,但希斯克利夫的归来,仍然使凯瑟琳极度兴奋,她真切地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把希斯克利夫当作朋友,然而复仇的火焰此时已在希斯克利夫的内心燃烧,他决定要报复亨德雷和艾加,然后成为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继承人。
被复仇火焰烧得失去了理智的希斯克利夫一步步地实施着他的复仇计划,也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他让他的仇敌亨德雷、艾加都死在自己的前头,然而心爱的女人凯瑟琳却也成了他复仇计划的殉葬品。希斯克利夫终于实现的自己的愿望,可他的内心却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魂魄牵累着,他的生命早已不属于自己,生和死只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为了爱,他选择了以灵魂的欢乐扼杀了自己的肉体。
呼啸山庄读后感7
少年时代读了《简爱》以后,书中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因此对这本书的作者十分关注,看了她许多的作品,当我在她的传记中看到她如是评价她的妹妹:“艾米莉是一位生性独立,刚毅与纯真并存,且热情而又内向的人。她还颇有男儿气概,十分喜爱自己生长的荒原,若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我一下子对她的这位妹妹充满好奇。
于是,我便找来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一读,自此成为了她以及这本书的“忠实粉丝”,因为在这本书里,我从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中,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知道,《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有关爱情、仇恨和报复的故事,在整本书里,我们看不到太多温柔的笔触,那些有关浪漫的、美好的、温柔的生活和情感,似乎被作者扼杀了在书本之外,书里描写的大多是人性的黑暗。
辛德雷的专横暴虐,让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走到了一起,凯瑟琳的虚荣,让希斯克里夫失去了爱情,而辛德雷的嫉妒和迫害,又让希斯克里夫最终带着愤恨离开,并在内心深处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后来,一系列的报复和悲剧由此展开。
在这些悲剧中,没有一个无辜者,每一个人都在受到伤害的同时,为这把“悲剧之火”添了柴、浇了油,或是暴虐、嫉妒,或是不甘、虚荣……这本书让我知道,当我们被人性中的弱点所控制的时候,走向黑暗就会成为身不由己的选择。
其实,从书本的故事里跳出来,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人放纵着人性中的弱点,任由它们如野草般疯长,而后逐步吞噬思想,影响我们的人生,譬如懒惰,譬如妒忌,譬如自私,一旦将人性中的这些弱点放大,任由它们蔓延到行为里、生活中,我们都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当许多读者说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写的是爱情时,我却认为它写的是人性,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妒忌和报复,就像一颗颗种子,在不同的人物身上结出了不同的恶果……
生而为人,请永远心向阳光,守护好心灵深处的净土,不要被人性的弱点所控制,更不要被人性的黑暗所笼罩。
呼啸山庄读后感8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声地离开了人间。她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19世纪及20世纪二十二位一流诗人的诗选内。
她与《简·爱》(Jane Eyre)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及她们的小妹妹——《艾格尼丝·格雷》(AgnesCrey)的作者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1820—1849)——并称“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19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这本书就是年纪轻轻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著作——《呼啸山庄》。它在英国文学史上被认为是一本“最奇特的小说”,更是一本“怪书”,艾米莉·勃朗特本身就是一个无视现实潮流,无视读者审美情趣而彻底表达自我的作家,因此她也赋予了《呼啸山庄》绝对的“个性”。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以一种强烈的爱恨,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
《呼啸山庄》的故事开始于英格兰北部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有一天,呼啸山庄的主人老恩肖收养了一个被人丢弃的孩子,并为之取名希斯克利夫,同时让他与自己的儿女辛德雷、凯瑟琳一起生活。对于希斯克利夫的出场,艾米莉·勃朗特将其描绘为“黑黝黝的,就像是从地狱里出来似的”,似乎预示着他从出生开始就被恶的潜能所包裹。但是渐渐地,在朝夕相处中,希斯克利夫却得到了老恩肖的儿女截然不同的对待:凯瑟琳与他相爱,辛德雷却认为他夺走了父亲的爱而十分憎恶他。老恩肖死后,辛德雷不仅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这加剧了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的怨恨,也加深了他对凯瑟琳的爱。他明白了忍气吞声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选择了反抗,在这条路上凯瑟琳成为了他最忠实的伙伴。
呼啸山庄读后感9
《呼啸山庄》是一本描述发生在英格兰北边的故事,因为咆哮山庄的主人恩萧先生带回一位名叫希兹克利夫的孤儿,他佔据了恩萧先生对子女兴德来、凯撒琳的宠爱,久而久之,令那沉睡在兴德来心中那只爱忌妒的恶魔苏醒了,并且,使的祂变的愈来愈强大;相反地,希兹克利夫却慢慢的把凯撒琳心中的小邱比特给摇醒了,而那份纯纯的爱,一天一天的滋长;但这份纯纯且独特的爱,却是接下来一切悲剧的祸根,因为哥哥兴德来不断的在一旁从中阻挠,并让凯撒林认识另一个田庄——鸫翔田庄的主人哀德加。林顿,使得凯撒琳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和希兹克利夫之间的地位是如此的悬殊,因而选择和林顿结婚。生气且伤心的希兹克利夫,在一次的`暴风雨中离家出走了,当他三年后,再次踏进故土时,已经开始展开他筹备多时的“复仇计划”,另两大家族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漩涡中。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感受到爱情的魔力,是可以让人恍如置身在天堂一般的美好、甜蜜;也可以让人像是活在十八层地狱受到残酷的折磨似的痛苦。
我觉得人的一生可能都会很容易的被自己的个性左右,影响自己美好的人生。像希兹克利夫就是因为自己本身太爱记恨,所以当他遭受到兴德来恶意的压榨、凯撒琳的背叛时,引发了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残局。另外,还有凯撒琳,如果她不要如此的爱慕虚荣、爱面子,不顾一切,只为了自己的地位,也许,希兹克利夫就不会带来如此可怕的“复仇计划”。
或许,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忍住不要对别人动粗,或者是诅咒他人;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屏除门户阶级之见;但是,或许我们可以找他谈谈,解开双方之间的心结,如果害怕和他单独见面、谈话的话,也可以找一个具有公信力且对双方都公平的第三者,来帮忙打开双方的友谊之门!
不论是哪一种感情,都是需要有人天天灌溉的,如果没有时常去照顾,日子久了,双方就会越来越没有话题聊了,之后就会慢慢地,对对方感到有点陌生,到最后就变成了陌生人,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的灌溉并珍惜这段感情,才不会步上凯撒林和希兹克利夫的后尘!
我觉得,我看完了这本书明白了两个重点,那就是:
一、要当一个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当一个霸凌人的施暴者。
二、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要喜新厌旧,也不要不珍惜缘分、糟蹋自己拥有的一切!
呼啸山庄读后感10
读《呼啸山庄》完全就是因为它的名字。 “呼啸山庄”,一听,脑袋里就出现这样的武侠片场景:两名剑客在屋顶上决斗,庄主正在庄内举办一场“鸿门宴”,庄主的小女儿准备在今晚逃走……所以急急地开始读它。
通常,文章或书的题目都是有双关含义的。但是我读完《呼啸山庄》后,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呼啸”的味道。直到我读第二遍才朗白,如果读完第一遍就感到“呼啸”,那么这本书就太没水准了,但如果读到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第四遍才有种“呼啸”的感觉,那么这才是真真正正地体味到了“呼啸”,这点领悟来自于我平时看多了市场上粗制滥造的“畅销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复仇心理和复仇手段堪称变态。恨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个人不喜欢希思克利夫这个人物,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宽容的时代。
自从希思克利夫变富回来之后,呼啸山庄就没消停过。他先是让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沦为自己的奴仆,再是与凯瑟琳的丈夫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私奔,把她囚禁在呼啸山庄,并终日虐待伊莎贝拉。最后,他竟要自己的儿子像他当年一样,向凯瑟琳的女儿复仇,可惜,他儿子没听他的话。从头到尾看下来,“呼啸山庄”确实称得上这个名号。
有一个问题曾一直困扰着我,凯瑟琳到底爱不爱希思克利夫?如果她爱,为什么三心二意?如果她不爱,为什么对回来后的希思克利夫总是依依不舍?有一点可以肯定,希思克利夫从头到尾一直都是爱凯瑟琳的,只不过到最后应了武侠剧里最经典的剧情——“因爱生恨”。回到原题,我最终认为凯瑟琳还是爱希思克利夫的。首先,她嫁给林顿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能够让哥哥辛德雷停止对希思克利夫的迫害,当然凯瑟琳对林顿也有倾慕之情;后来,凯瑟琳逃离了林顿,一方面是看穿了他的“伪君子”面目,一方面也是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为她爱的是希思克利夫。
“呼啸”了这么多年,谁能想到希思克利夫的儿子竟爱上了凯瑟琳的女儿,也正是在这一刻,希思克利夫看清了自己对凯瑟琳的爱,看透了自己的复仇是多么地荒谬。最后,他告别了尘世、与凯瑟琳一同去了。
呼啸之后是什么?谁能回答得清楚呢?也许正像书中的结尾一样,“看着飞蛾在石楠丛和兰铃花的中间展翅飞翔,倾听着轻风在草间吹拂,我感到疑惑不解,有谁能够想象出在那安静地下的长眠者却并不能安稳地沉睡。”
呼啸山庄读后感11
很多时候,回忆曾经的过往,天空总会是一片灰色。压抑的时候,并不觉出它的压抑,只是当压抑过后再回首,总觉得那时候的伤痛,隐忍着流传红色的血液,惨烈地撕扯着。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这个名字,总觉得那字字都透着残忍,暴戾。还几分的又一张发黄的英文报纸上面的一句话:“一个在童年时代就遭遇不公的人,他的人格还能有多么积极向上呢?”仿佛法老的咒语,缚住了本应该高兴快活的小希斯克里夫,强硬粗鲁的将仇恨灌入一个幼嫩到甚至惹人怜爱的心。有的时候总是在想,到底是谁会了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约瑟夫,还是亨德利?后来看到那一晚上的暴雨雷电,我懂了,在呼啸山庄,除了那可爱的她爱着的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没有。
主角凯西的裙带纯净漂亮,“在整个教区里,就属她的眼睛最漂亮,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脚步最轻盈。”看起来活泼快乐的小姑娘,她就真的活泼快乐吗?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主角凯西是虚荣的,只是那虚荣遇上了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了两个炼狱中苦苦煎熬的人儿,生生拆散了一对明明爱另一个胜过爱自己的恋人。
一个人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可以逃脱每一个残暴的敌人,却万万逃不脱自己的心。真正理解着爱着主角凯西的,或许只有希斯克里夫吧?!我始终难以承认内莉是主角凯西的朋友。一个朋友,她不应该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时漠然以待,一个朋友,她不因该在朋友矛盾痛苦时冷言冷语。
所以主角凯西,她是那样的可怜,不同于希斯克里夫的可怜。她的人生处处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对人生恨得彻底,他可以将全部的爱都只寄托在她的身上,爱着她,让她去感觉的每一寸心跳,虽然他不说,可是她会懂。而主角凯西呢,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让她倾吐内心的压抑。
她火一般的渴望着,渴望着可以向一个人敞开心扉。可是没有,没有一个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绅士优雅的丈夫---埃德加·林敦。主角凯西·恩肖,她本来是那么天真纯净的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发疯的呼啸山庄,也都是那么的热情和善于爱。只是生活呵,它总是不住的用体面的生活来迷花了人眼。
在那些反着腐烂气味的子句中,在哪做氤氲漫步的山庄中,所有的人都期盼着,期盼着阳光降临,期盼着被宽恕,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阳光的啊,恰恰是他们自己。
主角凯西,它具有人世间最为高贵的品质……在绝望中爱。
只有爱才可以去感化,惨烈着充满着绝望的压抑。
呼啸山庄读后感12
我看的这个版本的标编者做了一篇很长很长的序,三十几页。我看书之前很喜欢认真地看序到底说了什么。因为我一直觉得如果序做得好书的内容页不会差到哪去。于是认真地看了,可是我不喜欢剧透啊剧透啊,编者几乎在序里就把整个故事讲了。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克利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由于编者的观念先入为主,所以我一进入文章就开始找希克利到底坏在哪里。头三章他只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人。文章用的是插叙和倒叙的写法,所以在第四章开始,希克利就是一个坏小子了。《呼啸山庄》出版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遭到评论届的猛烈谴责,一直不被世人所理解,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可是我实在对希克利这样的坏蛋恨不起来。相反的,从我一开始看他从一个孤儿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在所谓的兄弟姐妹的蔑视和欺辱下长大,(当然,他长出了一个扭曲的人格)和相爱的人遥遥相望而不能在一起,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可怜到尘埃里去的人。他其实永远都没有摆脱码头小混混的身份,他永远都在追寻得不到的东西。
其实希克利就像人们心中的野兽,之所以不认同他是因为你知道别人也不会认同你,希克利只是把这头野兽放出来了,恨的淋漓尽致。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 Eset Maugham,1874—1965)⑾,在一九四八年应美国“大西洋”杂志请求向读者介绍世界文学十部最佳小说时,他选了英国小说四部,其中之一便是《呼啸山庄》,他在长文中最后写道:“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呼啸山庄》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⑿的那些伟大的绘画中的一幅,在那幅画上是一片乌云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声隆隆拖长了的憔悴的.人影东歪西倒,被一种不是属于尘世间的情绪弄得恍恍惚惚,他们屏息着。铅色的天空掠过一道闪电,给这一情景加上最后一笔,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在本书初次出版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发现,艾米丽远远走在人们前面。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呼啸山庄读后感13
捻一曲心音,携一卷书华。在静坐中翻阅了《呼啸山庄》中那段爱与恨的纠葛,心中不禁波澜。它让我想起叶芝的那句诗:“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而在主人公疯狂复仇的背后也隐隐有着他最炽烈的爱。
文中的主人公希刺克厉夫由爱生恨,再演变为复仇,最后得到人性的复苏。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他的人性,使他总是一副沉默严峻的面庞,在遭到受辱和恋爱的误解,他蓄势三年后对此进行疯狂的报复。之前的我十分不理解,希刺克厉夫的复仇是如此疯狂粗暴,甚至上一代的恩怨在下一代都不放过。但最后希刺克厉夫看到哈里顿和凯瑟琳相爱的人性复苏和对自己追求爱情的自杀性死亡,我对希刺克厉夫这个形象又有重新的思考,觉得他的复仇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一种非同一般的反抗,是现实环境扭曲了他的性格,是一种现世的错过和误解,是对爱太深执念的反抗成就了他荒诞的.性格和悲凉的爱情结局。在时间流逝中,心中只剩下了爱淡忘了恨,希刺克厉夫最后也承认:“这是个很糟的结局。”他领悟到这样的复仇必然走向空虚和寂寞。而小说中的女管家艾伦有句话说的好:“惩罚恶人是上帝的事,我们应该学着饶恕人。”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因着希刺克厉夫的懂得和放下,得到了一个爱的升华。爱与恨,这人类感情的两极,在小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爱恨交织,才演绎了人间这场华美的爱情绝唱。在我们的生命本质中,爱是永远超越于人间最复杂、最恶劣的人心的,只要有一颗爱的萌芽,谁都会拥有自己的爱所绽放的花,正如泰戈尔说过:“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酒的酒杯。”而懂得宽恕更是使爱熠熠生辉,人性中的一抹善念,能换来多少的干戈为玉帛,放下仇恨和偏见,不在那垂垂老矣才感叹这般怨恨人生。宽恕他人就等于善待自己,在这纷杂的社会,倘若总是抱怨与记恨,那是活在忧伤的黑暗中,活在斤斤计较的思量中的,而这样的人生未免太过遗憾。宽恕并不是软弱,而是另一种的坚强,以善意回以他人恶意,以心释然,是对他人最好的“报复”,也是给自己最美好的“解脱”。
一个山庄的故事结束了,而我们的人生却仍正在路上。细语呢喃,在宽恕中懂得爱人,以一种高贵的姿态与世界温柔相待。
呼啸山庄读后感14
有不计其数人把《呼啸山庄》说成是复杂心理悬疑小说或是探索人性和伦理著作,而在我看来,《呼啸山庄》说就是终归是一场爱和爱呼啸。
年少轻狂希斯克利夫与同样年少轻狂凯瑟琳相爱,却在复杂世俗背景下被迫分离。凯瑟琳爱情苦果让希斯克利夫情感世界崩裂,从此他尽余生之力实施一场灾难性复仇,这场复仇之火几乎燃尽了一切温情、希冀和生命,而作为最后赢家,希斯克利夫对也无法逃脱他死于爱梦靥。
欧美文学界称《呼啸山庄》是一部“人间情爱宏伟史诗。”确,凯瑟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悲苦就是希斯克利夫悲苦,我活着最大目就是他。我对希斯克利夫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岩石,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在我心中!”希斯克利夫则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凯瑟琳在希斯克利夫沸腾灵魂里看到自己倒影,而希斯克利夫把凯瑟琳爱视为生命。这种灵魂交叠爱,光辉而壮烈。我们不能说这是最美好爱情,但至少,它是最纯粹,并且饱含着力量,正是这力量在背叛面前掀起疾风骤雨似报复,毁灭生命同时升腾爱情。因此在我看来,书中所谓仇恨、狂放、扭曲、残暴以及一切有悖于人伦道德手段,都源于他们之间那场因为刻骨铭心所以山呼海啸爱情。
《呼啸山庄》是一部漩涡似小说。在《呼啸山庄》里,作者以全部心血铸造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就是一个典型漩涡中矛盾结合体。希斯克利夫在漩涡里挣扎于生命和爱情,而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在这个漩涡里挣扎于对主人公无限热爱和仇恨。
《呼啸山庄》不是一部令人窒息惨剧。在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残酷爱情余味中保存了新生希冀,那就是山庄后代、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爱情,它幸存于复仇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壮、生气勃勃。我想这爱情幼苗,是作者赐予读者最后美好想象,让我们在无尽忧愤和挣扎里停下脚步,再次嗅到生命与爱清香。
或许《呼啸山庄》要教给我们有很多,譬如坚守尊严崇高、信奉理性高贵、恪守心灵自由等等。然而当我们合上书之后,真正为之动容不是这些哲思,而是故事本身以及它所引出绵绵遗恨。
除了那些人生教训,《呼啸山庄》给我们更多是一种感觉,那就是在你合上书低头沉吟那一刻,或许你会在一瞬间突然觉得,那种撩人璀璨山呼海啸爱正在书中所写那种盛放着石楠荒原上,萌生着、铺陈着、燃烧着、呼啸着,滚滚而来……
呼啸山庄读后感15
其实从凯瑟琳开始精神分裂起,我就已经有些受不了了。
作为一个见证整个故事发生直至结束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内莉在里面的形象是最复杂的,她最直接地影响了她的好多位主人的死生。她热忱而又虚情假意,她尽职尽责而又自以为是,她善良而又自私自利。而其他人的善恶就显得分明得多。林敦前期的形象一直是软弱的,但是到妻子临死的期间,在女儿成长的日子里他一直是一个温柔而有君子之风的绅士,一举一动都饱含着修养的气息。凯瑟琳在书中一直被冠以任性的描述,然而我认为她真诚而善良,并且把这个优点在女儿身上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小凯茜天真美好,在我眼里就像森蝶一样,她被囚禁在呼啸山庄以后的刁蛮撒泼都是令人难过的,倒不是因为形象的毁灭,而是为她的环境而痛心。小林敦一开始就是一个令人嫌恶的形象,虚假软弱任性自私骄蛮,不善即是恶的帮凶,可以说是导致小凯茜不幸的直接源泉。他的妈妈也是,从一开始不听劝阻我行我素到后来和希恶脸相向,从小家碧玉到黄脸婆,看了不觉得可惜却觉得十分反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了。而希身为整部小说的主人公,从一开始的形象来看他不能算是反面人物,但是直到他多年后回归,直到他和凯瑟琳见面,直到恩肖让他去呼啸山庄住下,才突然发现一颗从小便被压抑的可怖心灵,一张硬朗的脸皮下的`冷酷凶残,一个因为痛苦的爱情而扭曲的暴虐人格,而他最后几天里诡异的笑容和呆滞的目光,相信他是见到了凯瑟琳,凯瑟琳的亡灵来找他了,这点是不言而喻的。书的末尾,“我”认为这些墓碑下的亡灵并没有得到安宁,凯瑟琳依然与林和希并挨,这是一场延续到死亡的搏斗,希认为他成功地复仇了,他把之称为幸福,并倾其一生。结尾的小凯茜和哈里顿的新生活又让死气沉沉的呼啸山庄重新接纳了希望的气息,仿佛冰雪消融后迎来了初春的新绿,这不得不说是十分令人宽慰的。“呼啸山庄”从一开始便是凄凉、悲冷、压抑的色调氛围,狂风吹过那些树,也是凯瑟琳精神分裂时的具体写照。那些狂风真的令人害怕,不知道住在山庄里的人怎么不觉得毛骨悚然。想起了莫扎特的《魔王》。画眉田庄则给人轻松欢快安宁幸福的感觉。
这可能也是作者在命名上有意而为之。总而言之这是因爱而激起的矛盾与报复,从一代延续到下一代,从生前纠缠到死亡,无休无止就如窗外的狂风呼啸,永无绝期。
【呼啸山庄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啸山庄读后感06-14
《呼啸山庄》读后感06-15
(精选)呼啸山庄读后感07-10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06-28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1-25
《呼啸山庄》经典读后感12-21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08-09
《呼啸山庄》读后感05-15
呼啸山庄读后感05-16
呼啸山庄阅读心得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