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8-30 14:19: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1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13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听朋友介绍说《傅雷家书》是一本父母教子的好书,几次都想看一下,这个暑假比较有时间,终于有幸拜读了,读后被傅雷夫妇其对子女的爱深深感动,不禁对自已平时教育孩子的疏懒行为自惭形秽,在惭愧和不安的心境里写下以下读书心得: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这本小书,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闲话、闲谈),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我想,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__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在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是因为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一气读完《傅雷家书》,深切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谆谆教诲。那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文字,是用最伟大的父爱,用最殷切的期盼凝聚而成。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1954年,傅聪出国学习钢琴,孤身远在他乡,孤独枯寂,傅雷夫妇以家书来鼓励儿子潜心学习,报效国家。多年来,傅雷夫妇的家书一直伴随着傅聪的生活,学习,乃至恋爱,结婚生子。傅聪后来成为钢琴大师,傅敏成为一名优秀的英文老师,都是与傅雷夫妇的的悉心教诲分不开的。

  傅雷是儿子思想的启蒙者,傅雷教导儿子: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让儿子抓紧时间,苦修苦练,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傅雷虽是一位翻译家,但却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博学多才。他给儿子的家书中涵盖了哲学、音乐、美术、文学、历史、戏剧等多方面的内容,用及其开阔的眼界让傅聪去感受人生的博大,壮阔,让他用这些营养去滋润自己的音乐艺术,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他经常给儿子寄唐宋诗词,元明散曲,让他了解唐宋人如何唱诗,唱词,他还经常鼓励儿子多读作品,去看美术展览,听自己的弹奏录音,以此丰富学识,加深修养。

  他希望儿子对于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受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希望儿子常常用这个步骤来巩固他得来的新东西。长此做去,不但演奏风格可以趋于稳定、成熟,而且智力也可大大提高,受到锻炼。

  傅雷是儿子事业的支持者,在1954年12月27日的信中,他这样说:“一位匈牙利小提琴家的演奏,从头至尾都是拿出谱来拉的,我个人总觉得“差些劲”。周伯伯前晌谈到朗读诗歌,说有人看了原文念,那是念不好的,一定要背,感情才混成。我觉得这话很有见地。诗歌朗诵尚且如此,何况钢琴、拉琴!我自己教恩德念诗,也有这经验。凡是空口背而念的,比看着原作念得,精神更一贯,情绪更丰富。”他希望傅聪能背下乐谱来演奏,这样才能驾轻就熟,更深刻地表达作品。

  他常鼓励儿子多写信谈音乐问题,谈自己的感想和心得,还有老师和别的教授们的意见。说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和速度。在1955年12月21日早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写道:“多写信讨论问题,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机会,许多感性认识可以变作理性认识。你一边写信一边整理思想,一边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新观念,无论对人生,对音乐,对钢琴技巧,一定随时有新的启发。”傅雷常常鼓励傅聪,把苦闷写下来,相信能凭一些经验安慰儿子。让傅聪多多来信分析自己,发泄情绪,让儿子有健康的心理。他有足够的勇气担受儿子的苦闷,也有足够的力量帮儿子摆脱烦恼。

  在傅聪彷徨时,他鼓励儿子说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勃勃的明证。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

  儿子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给以鼓励。在取得成绩的时候,祝贺的同时,他不忘鞭策。他说:“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人生本是没有穷尽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在傅聪的生活上,傅雷如同唠叨的老人,提醒儿子的生活习惯,生活细节。在1954年8月16日晚写给儿子的信中,他提醒儿子到别人的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不要还留着围巾;二是不要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方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在儿子的恋爱问题上,傅雷希望儿子不要凭借一时的热情去选择爱人,而要考虑性情、品德、品格、爱好。

  傅聪从未从事过音乐,却对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经过的心路历程体会得多么细致,多么深刻,儿子的事业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和期望。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呕心沥血,高度负责,在儿子远赴他乡,留洋在外,孤独落寞之时,送去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滋润孩子的精神,时时给他以指导、鞭策和鼓励,使他有勇气去面对迂回曲折,坚强地走自己的理想之路。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应该向他致敬,向他学习,傅雷的教子思想也将永放光芒!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到5月14日为止,花了一个月时间,利用晚上休息前或其他一些零碎时间完成了《傅雷家书》一读。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闲来无事多读书”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但我却很少真正做到。最近看了《傅雷家书》,真的受益匪浅,所以,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而傅雷先生写信的目的也在书中记载的也很清楚:“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本书,不仅仅对于傅聪,对我们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总体而言,我从这本书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教育孩子,应该先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其实,傅聪儿时,傅雷对他的教育是很严厉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近人情的,可是他后来改进的教育方式,我认为是父母们都可以借鉴,学习的。现在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怀着当初傅雷先生对傅聪那种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揠苗助长的措施,对待孩子的心态也扭曲了,这样只会使孩子们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如果能够和孩子建立朋友间的友谊,我们这些孩子不但对家长的话更听得进去,而且我们也更能理解“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这种矛盾的情绪。

  第二,要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现在早恋的现象层出不穷,许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都错过了学习的大好机会和时光。所以傅雷先生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劝告少年得志的傅聪道:“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脑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样类似的'话,傅雷先生不知道在信中重复了多少,强调了多少,可见这对我们青少年是何其重要啊!而且,不早恋,是对自己,对别人负责。试想啊,我们现在还年轻,眼光、嗜好、趣味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的变化呢!现在喜欢的,不担保一辈子都是这个口味,而且,万一以后遇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呢?爱情,如果没有上升为一种“亲情”,真的不可能一辈子!说出来的话,就意味着要一步步地去实现,不然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别给太多的承诺,因为你真的不一定做得到。除非你真的想歌里唱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不然,劝告你,还是不要早恋,这也是于人有益,对人负责的事。

  第三,成功者,必是能够忍受孤独的人。

  忍受孤独,是一件十分让人痛苦的事了吧?现在很多人,都玩起了什么qq农场,qq牧场的,就是为了打发时间的吧?可是“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所以,为什么不选择在孤独,无聊的时候听听音乐,看看书,写写信,跑跑步,甚至打电话给朋友唠唠嗑,也是很不错的,起码还可以联络一下朋友间的感情。时间过得很快的,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第四,养成写东西的良好习惯,也是让我们一生受益的。

  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了,所以,很少人会写信。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什么都解决了,什么事情都交代清楚了,可是信带给人的那种感觉,是这些都无法代替的!不然,现在怎么还常常有人写情书?傅雷先生也说了:“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在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规范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而且作品的了解与掌握,就需要长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所以啊,如果你不爱写东西,起码在表白的时候,把用短信、电话的方式,改成写情书吧,因为情书更能把你心中的爱慕之意表达的淋漓尽致!

  当然,不能忘了傅老先生的“赤子之心”,这是强调最多的了。

  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傅雷家书》真的是很值得我们去看的一本书,如果我的文字能引起您阅读原著的兴趣当然是最好了。因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篇文章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强烈感受,便是“爱”之一字。父母是怎样爱着我们的,夫妻之间应当怎么相处为宜,究竟怎样爱对方,怎样爱你自己,怎样跟外人相处,在寄予其子傅聪的书信中,傅雷先生发于肺腑,吐尽心血,娓娓道来,仿如潺潺流水,漫过我的心田。

  傅雷先生当初与朱梅馥女士结婚,或许是是因为门当户对,或许是因为青梅竹马,或许是知根知底,总之不是因为爱情,所以婚后几年,傅雷由于年轻的心太过飞扬,做了不少荒唐之事,不仅伤害了夫人的情感,也没有尽到多少照顾孩子的责任——最初,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傅雷先生最初不是好丈夫、好父亲,但是到了他写《傅雷家书》这些信件时,他跟夫人关系和睦,相敬如宾,对傅聪满怀愧疚,关怀备至,这时的他,传达出的那种“爱”之力量,震撼人心,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我读到一些傅雷先生“啰里啰嗦”,仿佛和尚念经一般的追问,“看照片,你并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还是室内拍的照片,光暗对比之下显得瘦?又是谁拍的?在什么地方拍的,怎么室内有两架琴?有些背后有竞赛会的广告,是怎么回事呢?通常总该在照片反面写印日期、地方,以他他日查看。”——这般密不透风的关爱,一般人能受得了?如是我,简直要疯了。

  然而在每月一两封充满音乐和艺术相关知识点的啰嗦语言中,却又能够读出一位老父亲的竭尽心力,使人愣怔良久,长叹一声。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想起我的父亲母亲,虽然他们与傅雷先生文化程度相差巨大,其关爱子女、为子女担忧之心却无差别,都是一般唯恐受伤害,都是一般小心翼翼,都是一般爱子更胜爱自己——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是怎样爱你的,父母究竟有多么爱你,读一读《傅雷家书》,当有一番体会,进而能够对父母少一分不耐烦,少一分对抗,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主动沟通的意愿,我想这也是这本书被选为初中必读课外书的最大原因。

  傅聪出国留学学习,受到极多国家支持,可以说是国家财力和国家关系培养了他。但他学成之后,惧怕国家当时的政治混乱,不顾父母的殷切呼唤和安危,没有选择归国,而是辗转跑到英国发展,其爱国之热忱与尽孝之义诚,跟同时代的那些大师相去甚远,让人佩服不起来。而傅聪三段婚姻皆为不幸,也让人怀疑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值得借鉴。

  我觉得我们不要直接去学习傅雷先生教育傅聪的手段,本就不可学,傅雷先生自己字里行间都在检讨呢,而是应该去体会傅雷先生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与为人处事之道。

  在自我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识方面,其表达了几个观点。一是时时警惕,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长必有短,面对新感受,当以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仔细分析;二是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什么,对自己也印象深刻;三是对于过去的事和人生起落,要明白“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浮沉“,应当在高潮中不至于过分紧张,在低潮中不过分颓废,正视现实与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并做将来的借鉴。

  在工作与休息上,傅雷先生提倡经常体会艺术,每月要郊游几次,接近大自然,认为这是调节身心、保持敏锐、保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你离开琴,沉浸到大自然中去,多沉思默想,反而对你的音乐理解和感受好处多。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旷达,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

  在教育目的方面,傅雷先生认为“人的伟大在于帮助别人,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张”。

  在经济上,傅雷先生强调:“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想要保持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是最迫切、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唯有经济有确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凡不长于理财的人,少有不吃银钱之苦的。肖邦跟经理人谈起利益,也是寸步不让的。

  在婚姻上,傅雷先生写到:“成功的婚姻不仅对当事人是莫大的幸福,而且温暖的光芒和无穷的诗意一直照射到、渗入透双方的家庭。”他强调双方应当互相理解,共同修炼。“共同的理想、感情,需要长期不断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兴奋时说几句空话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经地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得有效。”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最后,借用傅雷先生的一段话送给青年人:“这是你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地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地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开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孩子,你好福气!”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儿行千里父母忧,忧到何时是尽头。寒假伴随女儿粗略读了《傅雷家书》,刚开始就被感动了,家书里,“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儿子远行,看着渐行渐远的身影,傅雷夫妇会失落,会哭泣,他们像极了普通的父母,临别前依依不舍,一转身已是泪满衣襟。他们会为着儿子难得的短期归国开心很久,并加倍珍惜这难得的亲人团聚之幸福。“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呵护孩子的成长,这是父母的真切心声啊!“我们历来问你讨家信,就像讨情一般。”父母对于孩子的来信是多么的渴盼!

  我不由得感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他是普通百姓,还是著名翻译家;不论他的孩子驰名中外,还是露宿街头。这份浓浓的爱,都是一样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份担忧没尽头。

  作为母亲的我,想到儿子上学时的不舍。儿子刚上大学时,第一次上学走,特别晕车的我执意要去送,在送的路上,竟然没晕,回来就难受一路。临走前几天就开始,千叮咛万嘱咐:多打电话多发短信,保证最少一周一次,衣服要勤洗,有病了不要撑要及时看医生,没钱了就说.....我絮絮地千叮咛万嘱咐,从安全、生活、学习、交际等等,事无巨细地叮嘱。说的儿子都嫌我啰嗦。我希望,能够对他有一些帮助。从儿子走,就开始盼望着短信电话。刚开始一周总能接到电话收到几次微信,后来就成了一个月两次,一个月一次......问其原因,总说学习太忙。还说高中老师说考上大学就不紧张了之类的.话都是骗人的,只不过没早自习晚自习课,但要去图书馆查资料。我只好说学习要紧,没事就不用打电话发短信了,其实心里还是很渴望有电话和短信的。他爸开玩笑劝我说,要想孩子有成就,你就得忍受冷清,孩子上学工作不在家,过节时候,就简单吃两口饭菜,看看电视节目,出去转转的了,别羡慕人家一到过年过节就带着孩子们来,一家人吃着家常饭菜,热热闹闹的,非常开心的场景。说的我心里不是滋味。既盼着孩子有出息,又想着孩子不要飞得太远。唉,这份纠结,很难轻松解开的啊。

  现在想开了,不论儿子还是女儿,终有一天,他们都会因为求学、工作、生活,渐行渐远,只留给我一个背影,几条短信,再有的就是无尽的思念了,只要孩子一切都好好的,自己就欣慰了。

  看到傅雷先生与远在异国的儿子谈音乐,谈美术,谈戏剧,谈建筑,并且是自己亲自查资料提供参考。我在想:我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我能这样去引领我的孩子吗?想想儿子的成长过程,我给他的帮助又有多少,儿子一到三年级时,晚上陪他看书学习,把他书上的字词提写,背的课文检查,我认为重要的题抄在本上让他重写,当天任务当天清,当时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学习不费力轻松在前就可以,也许是我的要求低吧,儿子的闲暇时间很充分,在村里疯跑,玩男孩子玩的:弹玻璃球,扇四角,拍画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细想我给他的帮助有多少?就是好的习惯,自觉上进,自律,坚持不懈。(喜欢上哪种游戏哪类运动,我非学会不可、小时候玩拍画片,手掌能肿了)

  他初三时我来到这里工作,现在想起,在孩子关键时候不能陪伴,不能时刻关注,很觉得愧疚。一次回家他奶奶告诉我,孩子晚上回家吃过饭就走了,(我和我婆婆不在一个院)到我家一看,不像往常一样玩电脑了,在学习。问后得知月考成绩下降,心里不甘。电脑不再碰了,潜心学习。若果当时我多问问,多帮助,多鼓励,情况也许会更好。

  儿子高中时,就给他说,你没有有钱的家庭,你没关系没靠山,要想改变,只能靠自己,捷径就是好好上学,高中时他的确成了我的骄傲,成绩一直保持全校前几,在高考前两个月,班主任打电话约谈,我赶紧去呀,老师问,你儿子谈恋爱了,我说没有,老师笑了笑,我就知道有问题,当时感觉()我对孩子的关心少了,他有些事不再说了,当时我怕,说多了怕影响他心情,不说吧影响他学习,只能说路靠自己走。现在大三了,寒假里说要接着考研,改专业。说实话我帮不上忙,我相信以他的学习力,只要认定的事一定能成功。再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他随口说,你该多看看,多学习学习了,你out了。确实,该多读书、多学习了!对于我们,读书真是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了。再不读书就不知道该和孩子怎样交流了。所以,我觉得自己要一直在学习与成长的路上奔跑。

  我想,他将来一定能够懂我的心情。我希望他能成为优秀的人,越是优秀的人,越能够明白亲人的苦心,越能够自律。

  子女远行,犹如一个风筝,随风飘摇,渐行渐远,终会消失在父母的视线里。尽管父母手中捏着一根思念的线,可是线那头的风筝已经飘摇在九霄云外了。父母望眼欲穿,却又能如何?只盼望孩子好就行。儿行千里,梦想在更远处;父母担忧,永远在原地守候。这份担忧无尽头。

  将来,我也会像傅雷夫妇一样,不论孩子走得多远,牵挂的线永远缠绕我心。只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傅雷家书》读后感(一)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二)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三)《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 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所有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疑问。

  傅雷用个人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疑问,全部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意见。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不能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不能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对个人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个人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读后感《所有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是啊,由于写下的'一切文字全部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便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并且是他敢于剖析个人,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便是傅雷个人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便是凡事多从"为啥"的角度思考疑问,从而瞅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瞅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全部很有成便。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个人的手里。"我们全部渴望成功,期望做一番大事业,这便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便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给我说您全部迈向成功的办法和技巧,帮助您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您辉煌的人生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能不能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便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晓得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能不能通过这本书了解个人的父母,父母能不能通过这本书了解个人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并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全部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个人的头发全部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能不能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能不能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懂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的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罗姆

  虽然爸爸书架上的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爱的艺术》我并没有真正地读懂,但读过《傅雷家书》后我相信:爱是一种能力。

  我读过不少家书,其中都不乏充满父爱母爱的教子名篇: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担忧;《曾国藩家书》“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我读出了曾国藩对子女教育的严格和自律;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中“我只能,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我读出的是平等与真诚。那么,同为家书集的《傅雷家书》到底传给了我们什么爱的能力呢?

  《傅雷家书》这本书是翻译家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书合集。因为傅聪在海外漂泊,所以傅雷只能和傅聪用书信联系。在傅聪遭遇低潮时,傅雷对他说:“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他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不要被人生的低潮打倒。在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傅聪得了第三名,这是东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赛中取得的杰出成绩。傅雷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表扬的句子没有太多,话锋一转,又当起了“黑脸”:“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我时时刻刻都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傅雷还给了儿子有关于艺术的建议:“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父亲的这种种苦心和疼爱相信傅聪都能感受到。

  在傅聪的成长之路上,家庭对他有着极为特殊的影响。他曾多次说过,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给他的教育,无论在艺术道路还是人生道路上,父母一直是自己的两盏明灯。

  在傅聪的记忆里,父亲傅雷是一个为人处世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人。傅聪长到学龄时,上海正被日本侵略军包围,傅雷就亲自编写教材,给傅聪严格制定课程,在家亲自教他。傅雷既是严师,更是严父,他对傅聪严格的品行教育细化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就餐时,傅雷会注意傅聪的坐姿;小时候,傅聪只爱吃肉,不爱吃菜,父亲曾为此罚他只能吃白饭。但傅雷也不是一直这样“不近人情”的,有时傅聪练习钢琴,弹得累了,离开琴谱奏出自己编的调子来,傅雷听到了非但没有罚他,而是鼓励他再弹一遍刚才自创的曲子,并且亲自用空白的五线谱将这个曲子记录下来,说这是极好的创作。傅雷在对其品德教育严格的同时,小心呵护他的艺术创造力。我认为,把握好“严”与“松”的度,这是一种爱的能力。

  身教重于言教,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有一回,傅聪寄来的信笔迹不够端正,傅雷在回信时,特意选用了比平时小很多的一张信纸回信,依旧做到了将字迹写得整整齐齐,以此来督促傅聪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他说:“日常琐事要做到干净利索,写信也是。做人的风格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

  回想起父亲给我的几封家书,我也是感慨万千。我的父亲工作很忙,出差在外偶尔也会通过家书的形式跟我沟通提醒。傅雷在家书中告诫儿子“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而我的父亲也在给我的信中告诉我“不要为小的失败而难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战胜困苦的过程”;傅雷在家书中表扬儿子“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而我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他鼓励我“多些勤奋刻苦,少些懒惰懈怠,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傅雷还在家书中写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而我的父亲“期盼你成绩快点提高,更快地登上年级的领奖台,而不是天天喊口号。”……这些简单而暖心的叮嘱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期盼和渴望,父爱是含蓄的。

  父爱又是伟大而无私的。这个寒假我看了《海洋天堂》,它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倾尽所有,守护孤独症儿子的感人故事;我还看了《美丽人生》,那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父亲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可自己却惨死;毕淑敏阿姨的《儿子,我为什么要打你》中说:“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席勒说过: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更何况是血脉相连的父子情呢!但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尴尬恶劣的父子关系,那么多起亲子弑父的新闻报道,我的心里十分地悲痛。爱是一种能力,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也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请真诚地告诉父母:“你们养我长大,我陪你们变老!”这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具备的爱的能力。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日记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后来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在与傅聪意见不合激烈争吵后,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远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傅雷却能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

  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并不完美,他们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条,他们很少读书,他们不会要我提高艺术修养,他们与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个我。但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给的一切,让我入每一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下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傅雷,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为人类作出了卓著贡献,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傅雷家书》,收录的多数信件是傅雷1954年——1966年间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通信12年,信的数量达180多封。这些信不仅使傅聪与家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纽带,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就《傅雷家书》给人的感觉而言,我觉得他更是一个成功、伟大的父亲,是一个出色的家庭教育家。

  傅雷作为人父的成功和伟大,集中体现在他达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那就是——父子如朋友。他在其中一封书信中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的确,傅雷在家书中展现给我们的父亲形象,完全是一个严而不厉,能够心灵相通、思想相托的朋友式父亲形象。他对儿子没有普通父亲的高高在上和横加训斥,更没在教条式的训诫。他对子女充满父爱,热情、真挚而坦诚,父子之间在感情乃至精神上均可互相理解,互为慰藉。他能够在儿子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充满父爱的神奇之手,给儿子以温暖、鼓励,让儿子重拾自信,走出阴霾,沐浴阳光与雨露。傅雷经常以十分平等的语气向儿子傅聪提出人生忠告和人生哲理,细细品味,让人如沐春风,如遇甘霖,给人深深的启迪,受益良多。能够在工作之余长期互通书信,实则难能可贵,能够志同道合地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则更不失为我们作为人父或人子的典范。

  我们不妨掩卷沉思,扪心自问,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能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是否能平等相待,互诉衷肠;又是否能像傅雷父子那样,既是父子,又为朋友。作为父母,我们不妨放下架子,尝试做孩子的朋友、知己,从真正意义上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作为子女,我们也要充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接受他们的谆谆教诲,清楚父母对我们所倾注的心血。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要知道,父母对子女情比海深,德比天高。构建和谐温馨的学习型家庭是我们高质素的生活目标,傅雷父子则恰好成为了我们很好的学习榜样。

  我之所以认为傅雷是一个出色的家庭教育家,是感动于他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傅雷对儿子的.最高期望,就是希望儿子在人生旅途中能够学会“坚强”。傅雷在家书中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他教会了傅聪也启迪了我们这些读者应该如何坚强地去面对成功与失败,去面对挫折、打击与鲜花和掌声。他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从中告诉人们,凡事要学会达观,保持一颗平常心,并要冷静、客观,要勇于正视现实。“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们要“不怕失败,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要知道,人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面对成功,面对鲜花和掌声,我们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永远保持一种“谦卑”。是的,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一次的终点又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在每一次的鲜花与掌声当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整装待发,迈向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朝阳。

  爱国,是贯穿《傅雷家书》的又一主线。自从儿子傅聪出国后,父亲傅雷在给儿子的每一封家书中除了蕴含着父母对儿子深深的爱和思念外,还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当获悉傅聪在音乐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时,傅雷异常激动,除了对儿子的祝贺、鼓励和告诫外,还格外为祖国而感到无上光荣,因儿子为祖国争光而倍感骄傲。他说:“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他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激励儿子“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他的爱国激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远隔万里之外的儿子,让傅聪能时刻想着为祖国争光。作为中国著名钢琴家的傅聪,他爱祖国、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河山、爱祖国的人民,因为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从《傅雷家书》中,让我更深层次地感悟到,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何职业,都要心怀祖国,情系华夏,竭尽所能,为国争光。

  阅读《傅雷家书》,让我领略了傅雷这一成功父亲的典范,学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还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从中得到了升华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当时选择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想看看文学大家对于自己的孩子会有哪些教诲和期望,我自己会很感谢父母在我小时候教给我的一切,不管是思维方式,生活等等,只是现在会比以前更为成熟,有时候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自己会发现自己的局限,有些局限归结出原因是和小时候的家教有关系的!

  傅雷的成长篇章(次序)——感悟

  一个人的完美程度,成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教育有着莫大关系,那些受过教育的父母的终究还是在教育孩子上要更加用心,孩子也会成长的更加完美。这里的"受过教育"不是单纯说上过学,我知道相对于不识字的父母,上过几年学,识字的父母会好很多,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相对于我父母和我亲戚家相比较而言,我确实感觉的出来,家里的两位会更加容易沟通,交流起来压力会小许多,他们也愿意尊重我。其实这里的"受过教育

  "我更加偏向那些有着文化底蕴的父母,我知道这些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但是那真的只是应试教育而已,在教育孩子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仅仅应试教育和有着文化底蕴的父母之间还是有着巨大的鸿沟,这是无法跨越的,都说财富阶级跃升通常(不乏有特殊情况,这里只论述平常情况)是一个家族或者是一个家庭里面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最终到达顶尖地位,教育又何尝不是,而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或者说活的更加让人羡慕,也许不是获得成功,仅仅是让人羡慕,教育也是占很大程度决定要素的。章节最后傅雷先生说傅聪散漫之类的,这里我倒是觉得可能仅仅只是代沟罢了,不管是怎么样的父母,终究和孩子之间的代沟还是存在的,或许父母看不惯甚至无法忍受,但是对于我们孩子来说那可能只是我们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情。

  最后还是羡慕下傅聪先生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父母,也羡慕他的家庭能够提供的教育是丰富的,全面的和富有内涵和美好的!

  信件——感悟

  做父母的首先考虑的还是孩子的生活,要孩子不要生病,要补足营养。傅雷先生对于孩子的教诲有生活,交友,学习,时间管理,做事各个方面,把其中的利害关系,逻辑分析都一点一点的道出来,还举了自己当年的例子,尤其是对于恋爱的那段,举例子自己对于孩子母亲的三番四次的看法的改变,真得让人觉得可爱。还有文学大家人到中年面对孩子也要时常哭一下,也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爸爸,我还和姐姐提过好几次自己家的老父亲真是年纪越大性子越小,说是思念孩子有时会哭一场(来源是母亲,父亲大概是不好意思的)

  看到了一个傅雷先生提到的点,青年人都是"忘恩负义"的,其实不是,那个年纪是眼睛往前看的,身后的旁边的都看不见,这个点也是我自己和父母有许多摩擦的地方,一方面父母不像傅雷先生那种大家,能够看得出理解出青年人的这种特点,另一方面,我自身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还是《傅雷家书》这本书读的太迟了呀!不过傅雷先生提到这个点虽然是青年人的通病,如果能够早点认识到,那么为人处世也会更加游刃有余,不会给人感觉"忘恩负义",最憋屈的是青年人被认为是"忘恩负义"而实际上仅仅是因为年轻气盛,忽略了他人罢了,哪里是"忘恩负义"这么严重的人品道德问题!

  父母果然都是啰嗦的,傅聪先生发了一张照片给父母,傅雷先生从体重,学习用功与否,睡眠,拍照地点,拍照的人,拍照的.光暗,为什么有两家琴,背后的竞赛广告什么?广告上的日期,地方又是什么。

  这么一段下来,我都觉得好麻烦好啰嗦啊......

  看到傅雷先生和傅聪说的"说服人"和"好辩论"是不好的,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不能肯定这两个点到底是不是有问题的,"说服人"这个我是觉得是不是存在于对自己的认知上,很多时候会有一种感觉是两个人在不同的思想认知上,认知高一些的人会去普及一些东西,在本质上是没有坏心的,只不过对于接受方,可能会认为自己被鄙视或者轻视了,二来人生导师不是那样好做的。人生百态,经历不同,各自欢喜,各自感悟!

  至于"好辩论",想到了当前乌烟瘴气的网络环境,不知道傅雷先生所说的"好辩论"是不是现在大家所说的"杠精",再来心直口快,我一直无法准确去界定心直口快和率性直接,一丝一毫的逾越二者就混合了,无法准确控制这个度,或者说生活中总有不自知的时候跨越了!

  傅聪先生在傅雷先生被批判的时候还写信告知自己的苦闷境遇,一方面我羡慕这样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又想这样做会不会让父母压力很大,父母是孩子的遮阳伞没错,但是徒增父母的烦恼,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我会觉得内心过不去这个坎(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取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心得07-10

《傅雷家书》的心得07-0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7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0-18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读傅雷家书心得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