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4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
在这个寒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先引入正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诸葛亮的方法也极简单: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
《三国演义》第61回:东吴孙权与大将吕蒙对话说过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用以肯定吕蒙的谋略。这句出自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人凡是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然会出现忧虑的事情。表明凡事应从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若目光短浅,则忧患必至。
书中是吕蒙为应对曹操进犯向孙权献策建议吴军在江边筑城,吴军善于水战且吴地多水大家都感觉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上船没必要这样费劲筑城。吕蒙认为真正打仗时候,相互纠缠,到时不敌想下船估计就来不及了,孙权就是用的这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给了吕蒙以肯定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后来的实际证明这一建议确实是远虑,而解了吴军的近忧。
实际的.工作中虽然不会像战事这样可能决定国家军队命运,但凡事不做筹谋,事先做好预案安排,急来临时抱佛脚,往往事倍功半,搞得自己一团糟。
最典型的示例就像我们物管处有应急预案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试想没有应急预案,没有事先准备好的沙袋、防滑牌等物资准备,没有相应的处理流程报告流程,我们的区域里如果出现爆管事件,就会是领导不知道当然无法及时组织协调,即使来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开展哪些预定业务以及如何开展,开展应对的时候又发现没有相关的耗材,那现场的乱劲应该很难想像,事故损失可能会被无限扩大。
每日开展工作也是一样的,工作备忘录提醒我每天该要完成什么任务,但不是等到了今天才想今天的事,这样做只能手忙脚乱,还忙不好,我都是把近几天,近一周的工作梳理出来,然后要么预作安排,要么先完成大部分,能够提前完成的就提前完成,然后每个完成任务划沟。没完成的分析原因不断创造条件甚至寻求帮助来完成。所以我工作起来还是比较有条理的。
这是我在读书中,读《三国演义》中,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实际上阅读更多的意义在于不断获取知识资讯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品行性情,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是怡情修身的镜子,愿朋友们多读书,读好书。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3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都了解、都知道,说起《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为了复兴大汉的大好河山,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通过三番邀请,刘备的诚心感动了诸葛亮,几人一番交谈之后,同归新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做人要有诚心,做事要有诚意,这样,这件事就会变得又简单又完美。
刘备探访诸葛亮的第一件事是:安排礼物。刘备此时诚心满满,大包大揽的就往诸葛亮居住的隆中走。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想起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场面,以礼相待显诚心,这何尝不是我们生活中走亲访友时的一部分呢?
接着,刘备一行人遇见了司马徽,碰见了田间劳作的农夫,打听到了一些诸葛亮的消息。虽然他们没有访到其人,但却先闻其声、先闻其名。在与其他人的交谈中,礼仪也是刘备不乏的一部分。
刘玄德一顾草庐,只碰见草房里的童子。刘备说了一大堆自己的名号,但习惯一向清贫的小童子却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由此也可以看出来清闲的山中与世俗纷争巨大的区别。诸葛亮不在,一行人只好上马回去。刘备走时还不忘给小童子嘱咐一句:“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回新野的路上。大家再次遇到了山中隐士:崔州平,玄德再次向徐州平探听消息。此时,张飞已经不耐烦了,刘备稳稳地答了一句:“此亦隐者之言也。”
一行人遇到卧龙之友,冒着风雪前来二顾茅庐。看到了我们现在经常吟诵的'一句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看来山中隐士对于生活的诠释更是不一样。可这次遇到的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刘备再一次失望,拿起文房四宝,呵开冻笔写了一封信,又拜辞出门。一路上遇到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张飞这下彻底怒了,他的言语被刘备训斥了一顿。于是三人同行,三顾草庐。这次诸葛亮真的在,在寝室里休息。三人站立在门口等待。诸葛亮出来了,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之事,精密分析,井井有条。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了。出山加入了世俗纷争之中。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只要你做人有诚心,做事有诚意,没有什么是做不完美的。诚心治天下,我要好好品味这句话。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是非成败转头空,青三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诗是《三国演义》义片中的首词。《三国演义》这本名著,讲述的是蜀、吴、魏三国之间的兴衰史。
从刘、关、张三兄弟桃园三结义一直到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共经历了五个时期,分别是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晋一统天下。
在《三国演义》中,令我最佩服、欣赏的是曹操。他一位富有极高的军事才能的人,他在几年的南征北战中,占领的长江以北地区,是三位君王中土地最广的一位,就连部分少数民族都是愿意臣服于他的。所以,可以认为他是三位君王中最有才干的,因为有他,魏国才能有那么强大,也是他奠定了晋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他没有辱没世人对他“枭雄“的称呼。
曹操真正强大的原因之一,我觉得是因为他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他并不是按照封建制度进行选拔人才的,他选拔人才是不在乎他是否贫富贵贱,他只看你有没有才能,甚至能够不计前嫌。就那那个陈彬说吧,他一开始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后来袁绍被曹操击败后,陈彬归降,曹操对陈彬说:“你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我的祖宗三代?”陈彬听后,连忙谢罪,曹操非但没有给他处罚,反而照用了他。就是因为这样,曹操手底下才猛将如云,出谋划策的文人众多。
但是凡是人,就会有缺点,曹操的缺点就是会骄傲,俗话说的好,骄兵必败。曹操就是因为在赤壁之战前,屡战屡胜,内心骄傲无比,才会中了周瑜与黄盖的骨肉计,导致了整个赤壁之战的失败。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笑了笑,说道:“北方仍由我占据着。”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经得起挫折、内心宽广、拥有豁达的胸襟的人。
令我最喜爱的文人是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览群书,足智多谋,最重要的是,他一心一意,鞠躬尽瘁的为蜀汉。他草船借剑、三气周瑜、空城计、锦囊杀魏延等计谋,都是常人都意想不到的,他没有辜负“卧龙”这一称号。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令人大饱眼福,张飞、关羽……个个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5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向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十分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必须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必须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齐去找刘备,最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述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得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能够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能够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带给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最后让司马家一统了乱世。
透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6
“文鸳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扬州”,该篇讲述了都督毋丘俭因不满司马师擅行废立之事,与刺史文钦以废主之名,举兵讨伐司马师,毋丘俭失败之后,司马师卧病不起,并在传印于其弟司马昭后病逝。
开头就提到,毋丘俭与文钦率兵讨伐司马师,但最后却沦落到毋丘俭被人设宴杀之,而文钦大败而归的下场。这场战役虽不及三大战役赫赫有名,但也极为精彩,是我最喜爱的片段之一。那么,信心满满、野心勃勃的毋丘俭一众将领为什么会战败呢?其实早在司马师在府养病时就已听到了淮南的告急,并请太尉王肃等人一同商议,众人谈到毋丘俭好谋而无断,文钦有勇而无智,所以司马师命令王基领前部兵来南顿城下寨。那为何他要命令王基领兵前往呢?因为南顿极好屯兵,可提兵星夜取之,若迟则毋丘俭必先至矣。而回到战争最本质的要点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输给了敌方的战略谋划,毋丘俭最终不可避免地迎不了他的胜利,并且极为可悲地死于慎县城的县令宋白精心设置的盛宴上。回到开始,毋丘俭与文钦起兵造反的目的是什么?便是因司马师的废立之事所引起的'不满;战胜后的司马师又如何了呢?在毋丘俭与文钦密谋杀害司马师之时,他早已患病,且卧府养病中。这两人的造反使司马师不得不带病出征,战后便病逝了,并于死前将印传于其弟司马昭,两人心心念念地盼着打败司马师反身为王,而司马师即便是战胜了也活不久,这场战役到了最后,双方皆不在了。最可笑的一点是,曾经曹爽心腹之人魏殿中校尉尹大目,因其主为司马懿所杀,故事司马师,但常有杀司马师报曹爽窒息呢,又素与文钦交好,在文钦杀入敌方阵营前,他曾为文钦向司马师求情,并想告与文钦司马师命不久矣,但文钦并不听劝言,反先前计划,最终大败而归。
看完这些我深有感触,一个人明明能够有机会达成所愿,却偏偏与胜利擦肩而过;而另一边的胜方却在之后因病消逝,让人分不清孰胜孰败了。而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使下一步走向了未知的道路,不到最后谁也不清楚结局,可谓步步惊心。从中我也感悟到了,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7
“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每当听到这豪壮的歌声,把我的思想又带入了《三国演义》。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二次翻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的人物让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
忠肝义胆神勇过人
“义”的化身非数关羽莫属。关羽,字长生,后改为云长,河东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因为杀了倚势凌人的势豪,而逃难江湖。后于于刘备、张飞相识,在桃园义结金兰,俗称“桃园三结义”。在三兄弟排行老二,素有“武圣”之美誉。不看关公其神威,单单那气概就令人深深折服。当年他为保护嫂嫂安全,报曹操不杀嫂嫂之情寄予曹操帐下,助他斩颜良诛文丑。但后来他得知刘备还活着,立即把金银珠宝还给曹操,历尽艰辛,与刘备会合。昔日,他为了报答曹操当日不杀之恩,在华容道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曹操,其忠义可见,其勇无人能比。
人心之向汉室宗传
最深沉贯彻孔子的思想一仁的人肯定是刘备了。刘备,字玄德,汉室宗亲,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后过膝,面如冠玉,性格温和,仁政爱民,他“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可以说他一生为义而生,又为义而死。刘备兵败,携百姓逃难,途中号泣声震天,刘备看见此景象,曾想投江而死,如果没人阻拦,那一定会投江,也曾经因为这事,在刘表墓前哭诉,祈求让百姓平安渡江。可见其爱民之心。
神机妙算忠心耿耿
东汉末年,战火硝烟各处弥漫,刘备势弱,而有一人辅助齐备建之蜀国。他足智多谋、英谋善辩、诚恳谨慎、执法严明,此人为谁?诸葛亮也。诸葛亮,字孔明,绝世奇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号“卧龙先生。”孔明用计如神,大摆空城计,以向几千军马,退曹操八十万大军,又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无不体现出他的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的.张飞、智勇双全的赵云、文武双全的周瑜、阴险奸诈的曹操……每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难忘。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深泽着不同的人生,我们要学习刘备忧国忧民的思想,关羽的忠肝义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让我们在生活的战场上做他们优点的学生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8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家罗贯中所著,是我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东吴国灭亡的故事。
它生动的刻画了两百多个人物:有昏君献帝、刘禅:有猛将关羽,张飞,;谋士诸葛亮,鲁肃,郭嘉;统帅曹操,刘备,孙权……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传奇人物:
先说关云长(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虽然他武力高超,但是他骄傲自大,以至于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被东吴所擒,送上了断头台。可惜可惜!!
再说诸葛孔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他可算是个半仙,他头戴纶巾,手拿鹅毛扇,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算华容道,七擒孟获,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死后以木偶吓退司马懿,锦囊妙计斩魏延。他为“匡扶汉室”七出祁山,但是未得如愿,最后累死在五丈原。不辜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为西蜀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叹可赞!
最后再说说曹孟德(曹操),我看他算得上真正的英雄。他讨董卓、攻陶谦、伐吕布、征张绣、战袁术、抗袁绍,统一北方中原。
曹操喜欢笑,就连他在攻打东吴,被东吴和西蜀的`联军去火烧赤壁大败,差点丧命后,他还大笑说“哈哈哈,还有一大片北方归我管呢!”佩服佩服,有气势!他的气势成就了他的霸业。
曹操的文学才能也了不起,遇到大事,他常常有感而发,他的《观沧海》气势庞大,志气高远。其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成为千古名句。
曹操还很爱惜人才,善用权谋,深得人心,挟持天子以号天下。
陈琳替袁绍写檄文,讨伐曹操,战败后被曹操俘获,曹操让陈琳当面再把檄文读一遍,说道“你的文才很好,你骂我可以,你怎么骂我的祖宗八代呢?你做我的文书吧!”晕,骂了人家的祖宗还升官了!可见曹操的宽容大气非一般人啊,要象曹操学习啊!成大事者要有肚量!
读了《三国演义》,不仅让我知道很多的历史故事,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物 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令我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9
《三国演义》是一篇以三国时期为主题的历史长篇章回体小说,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撰写,其塑造的形象极其丰富,情节生动,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中人物很多,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他叫关羽,大名鼎鼎的“武圣”关公,蜀国五虎将之一,他同时也是刘备的二弟。关羽号称“武圣”,与其忠义仁勇是分不开的,他的忠义故事讲也讲不完。
但我今天要讲出关公的缺点。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上帝创造你时,不会少一块泥巴。只不过,有些人优点明显,有些人缺点明显,毫无疑问,关羽属于前者。
关羽的优点太明显以至于掩盖了他的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他带兵打仗的能力太强,使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关羽他守在荆州,荆州就不会有事。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认为关羽可以守住荆州,可为什么最后荆州会被关羽丢了呢?
就是因为他的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使蜀国大业彻底崩塌。首先,关羽失荆州的原因是他自认为魏国大势已去,想助刘备一臂之力,出兵攻打樊城。关羽打仗是真有本事,除去荆州的上万人马,仅用几千兵马就把樊城将领打入城内,只能死守,关羽久攻不下,害怕夜长梦多,又从荆州守军调来几千人马,想一鼓作气打下樊城,但谁曾想荆州此时竟被吴军袭击,荆州要塞失了,孙、刘联盟破裂。关羽缺乏对孙刘联盟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来妥善解决问题,态度十分恶劣,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不但拒绝亲事,反而诟骂孙权为犬,孙权乃一国之君,如不是顾全大局,岂会忍受此等辱骂,但双方关系越来越僵。在曹操的挑拨离间下,吴军出兵占了荆州。
荆州一失,蜀国断了后补无力再战,大势去矣。
从关羽身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关羽的优点很多,但几个缺点就要了他的命,如果换了一位普通将领,结果也不会这么惨。
用人要用到点上,否则“武圣”也会弄巧成拙,读《三国演义》你就可以悟出用人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0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呀,书是人类最好的伴侣,人民常常称之为“知识的海洋”、“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本好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为中心,描绘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其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刘关张的兄弟情深,吕布的威猛,孙权的豪迈,曹操的奸诈……这些人物的鲜活形象为这本小说添增了许多色彩。
书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欢迎,它主要讲了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为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又惊又喜,还很疑惑,没想到诸葛亮却神神秘秘地让人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若干个名士兵模样的稻草人。第三天夜里,趁着江上雾大,诸葛亮带着船只向曹操的水寨划去,还命令人打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埋伏,便令军士们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满了箭。周瑜带着士兵来到江边,知道了这些箭的来历,对诸葛亮的才智自叹不如。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态。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平时和我成绩排名相近的同学,这一次的分数却远远超过了我。我心里十分难受,下意识地向他投去了几个白眼,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为这种不足为人道的想法,我好几天没有理会他。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绪,真心实意为他取得的成绩鼓掌。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极了。我没有深入思索他成绩提升的原因,也没有思考自己近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没有去想自己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的嫉妒对自己毫无帮助,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其实嫉妒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受伤的是自己。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小说《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故事中英雄云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翼德力拒当阳桥,勇马超兴兵复仇,黄汉升力劈夏侯渊……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豪情万丈!几百个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都是那么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阴谋诡计都瞒不了他,他还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简直聪明赛神仙啊!当然,在书中机智聪明不止诸葛亮一个,比如吴国的大都督周瑜也是很有计谋的。可是读完《草船借箭》,我才知道,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你有一颗宽宏大量的心。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使周瑜非常嫉恨,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个借口害死他。于是周瑜便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要完不成,就按军法处死诸葛亮。读到这里,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着他的智慧和机智,在三天之内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他的`任务,把周瑜气得哑口无言。不过最让我佩服的,并非是诸葛亮凭着神机妙算,“借”来了十万支箭,而是诸葛亮看穿了周瑜想害他,却没有生气。他反而以大局为重,继续与吴国合作,最后才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试想,如果诸葛亮也心生怨气,与周瑜缠斗,那战役的结果,怕是要改写了呢。
《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蕴藏了许多做人的智慧与道理,值得一读再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又心胸宽广的人。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2
暑假的每天中午,我都会打开电视看《三国演义》,越看越有滋味。爷爷见我这么喜欢这部电视剧,便向我推荐了一套书——《三国演义》。
我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攻读起来,坚持每天看二回,当我看完一百二十回,便读懂了故事的梗概: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书中的故事是围绕机智和勇气,伴随着战争展开的。
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我看了第二遍,慢慢琢磨、用心感受,觉得书中的情节越来越引人入胜了。刘关张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好戏让我留连忘返,直呼过瘾!
再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曹操和刘备,一个是将相之首,一个是汉室之后,但结局却大不相同。曹操心胸狭窄,甚至于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他的自私。而正是他这样心胸狭窄,从而导致一个个名士之死:杨修是他肚里的蛔虫,偶尔跟他开点小玩笑,结果却被他杀死了;华佗好心为他剖颅治病,却被他起疑心杀死了……这一个个充满鲜血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怕,不能不说是导致魏国衰败的一个原因。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聪明;论谋略,他没有曹操出色;论武功,他也没有曹操高强。但他心胸宽广,三请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他在长沙诚恳接收降将黄忠,从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这一个个充满仁义的故事让将士们又惊又喜,不能不说是蜀国从弱小一步步走向强盛的一个原因。如果,曹操拥有刘备这样的胸怀,那么三国的故事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从曹操和刘备的身上,我想到自己。在生活中,不应为了得到一点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浅;在学习中,不应为了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在与人相处方面,不应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三国演义》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也推荐大家阅读!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已随着长江水东逝,但《三国演义》所体现的诚信思想,对我们而言,对时代而言,却是一种珍贵的财富。
说到诚信,诸葛亮可算是很讲诚信的一个人。诸葛亮曾答应周瑜3天内造10万支箭,他巧用妙计从曹操那里“借"到10万支箭,按时交给周瑜,没有食言。尤其是他答应相助刘备后,就一直给刘备做军师,帮助刘备成就霸业,从无二心,直到去世为止。
《三国演义》中讲诚信的还有姜维。他跟随诸葛亮之后,曾先后四次随诸葛亮出师北伐,立下了许多战功。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忠于诸葛亮所托,没有降于其他人,而是继续坚守诚信,有条不紊地整顿兵马,一生助蜀复兴。
其实,《三国演义》中有诚信的`人不止诸葛亮和姜维,还有许多英雄也都是有诚信的人。你看,古代的人与人之间就很少有谎言出现,那么我们现代社会里的人呢?
现在不少城市都有共享单车,它可以供每一位市民使用,方便大众出行。共享单车有使用的相关规定,要求大家共同遵守。但现实中,却有不少人不守诚信,违反了规定,把共享单车骑进小区里,扔在草丛中,甚至有的锁上了自家的锁,“据为己有",更可恶的是,有的乱贴二维码,将使用者付的钱转到自己账上。
没错,上述这些行为都是不守诚信的表现,我们身为社会一员,就应该讲诚信,遵守社会公约,讲究社会公德。当下,我们正在全力打造诚信中国,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坚守一份诚信吗?
孔子曾说:"民无信不立"。我们都知道要讲诚信,但是都缺乏去实践的勇气。我们真应该学习《三国演义》中那些讲诚信的英雄们,他们虽然要面对敌人的一切谎言,但自己却没有被污染到,依然那么正直、诚实,宛如那壁立千仞的高山,宛如那湛蓝明澈的蓝天,让人心生崇敬。
诚信是一面明镜,能照亮我们的内心;诚信是一股清泉,能洗涤我们的心灵;诚信是一朵小花,能装点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以史为鉴,坚守诚信,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4
今天,我读完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诸葛亮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星灯,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书中描绘的诸葛亮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作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最后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不是雄。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了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个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中国大学排名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
《 三国演义》读后感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1-13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1
(经典)三国演义读后感07-2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07-20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7-29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07-20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7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