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时间:2024-10-18 09:33:29 宜欢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经典】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0篇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

  鲁迅先生作品中有一部名叫《二十四孝图》的,十分有趣。不过这文章题目虽叫《二十四孝图》,却与教人孝敬长辈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甚至并不赞同所谓“孝顺”的做法。

  《二十四孝图》主要是讲了鲁迅对小时候曾看的“二十四孝子故事”所产生的感触。而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让我印象最深乃至反感的,便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片段。它主要讲了郭巨家境贫穷,为了养父母而“不得不”埋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减轻负担,尽孝父母。好在最后他挖坑埋儿子时竟挖出了黄金,可怜的郭巨儿子才“幸免于难”。

  郭巨虽有孝顺之心,可是他丧失人性、违背道德的杀儿供母之举动,实在是叫人害怕。况且,这样的举动也实在是算不了孝顺,让母亲备受良心谴责,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孙子,而孩子还未熟悉这个世界,便让他那愚蠢又残忍的父亲杀害。

  其实,所谓“郭巨大孝”,莫不就是凌驾于慈祥母亲的良心之上与无辜儿子生命之上的伪孝罢了。以至于鲁迅先生在文中讽刺道:“然而不但不也不想再去当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郭巨的行为,是封建礼教与虚伪愚孝的折射。在他享受于“孝子”这一称号与旁人的`赞扬时,在他那险些被他自己害死的儿子与其它中国孩子的心中已经死了。

  我并不反对孝顺,相反,我十分希望中国孩子可以传承好这一美德。只不过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愚孝,实在是不可模仿。那种“孝”,无异于一种“不孝”!

  在新中国、新时代,这种荒唐可笑的“孝顺”已经消失,在“孝”与“不孝”之间,我们已有定论。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2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这本书主要技记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篇2

  读了《二十四孝》,我最喜欢“拾葚异器”这个小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叫蔡顺的人少年时丧父,对母极孝。当时环境恶劣,只好拾桑葚充饥。

  一天,蔡顺遇到了赤眉军,他们问他为什么要把红色和黑色的桑葚分别装在两个蒌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留给母亲吃,红色的自己吃。赤眉军听了,很是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

  这个故事令我感动了许久:蔡顺对母亲的孝心虽然只体现在那么一点儿小事上,但却值得让人回味。

  我也很敬佩蔡顺,敬佩他的孝心,事事都为母亲着想。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孝敬父母的事,这样的小事虽然很平常,更不引人注意,但它们包含了一颗颗爱心、一颗颗孝心。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百善孝为先”,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只要从蔡顺“拾葚异器”这一点点小事做起!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3

  我喜欢鲁迅的文章,用时髦的说法,我算鲁迅的“铁粉”,但今天我却想就《二十四孝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尖锐的抨击,甚至对反对白话文的人进行了诅咒“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作者还运用反复的手法加以强调。时下,我们都在使用白话文,我想这跟提倡白话文的前辈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尤其鲁迅功不可没。我喜欢白话文,但我也欣赏文言文,文言文的魅力有目共睹,但这与鲁迅提倡白话文不矛盾。

  《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故事,有的确实有悖常理,并不值得提倡。“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将肉麻当作有趣”,甚至于不顾及儿童生命的愚孝真的不该提倡,但我今天想从另一角度谈谈《二十四孝图》里的孝道故事。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看到一些报道,有子女不供养老人的,有子女打骂老人的,也有病死家中子女久不知晓的。这些报道,总会让人到中年的我不寒而栗。现在的社会,我们没有哪一个家庭会穷到要埋掉儿子才能供养老人一口饭食的程度。所以只能说这是人们忽视了孝道,忽略了老人的生活,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孝道故事。

  鲁迅在文中特意批判了“郭巨埋儿”的故事,我对埋儿养亲的做法也厌恶至极,但娇枉过正,如果我们真的重视老人的饮食起居,前面提到的虐待老人的事件就不可能发生。

  鲁迅找出了“老莱娱亲”的几个版本,老莱的`做法难以让人接受,几年前我也这样想:老莱,一个七旬老人,这哪是孝啊,这明明就是耍丑,是在哗众取宠,如果有外人见到,就是在做秀。可是这两年,家里老人得了阿尔兹海默症,我在想,老莱父母是不是也得了这病呢?老莱“行年七十”,那么他的父母也应九十岁的高寿了,脑萎缩肯定是有的。他们跟三岁小孩儿智力又有什么差别呢?老莱的做法肯定使自己的“亲”好好“娱”了一次。

  记得公爹坐在床上,嫂子拿颗棒棒糖问:“爸,我考考你,答对有奖,一加一等于几?”当嫂子将棒棒糖奖给答对的公爹时,我差点掉泪,一位退休的中学老教师,八十多岁的白发老人,因答对了一加一等于二,拿到儿媳奖励的棒棒糖,脸上笑得那么开心,转手还把糖送给我,这着实让人心酸。老莱不也一样吗?七十岁的老人,陪伴父母,甚至不顾自己颜面取悦父母,这是真正的孝啊!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指点点,妄加评论呢?我们又有几人能这么耐心,这么用心去花时间陪伴老人,取悦老人呢?

  鲁迅虽学过医,但也许他并不知道这种老年病,他自己没有亲历也就不能理解老莱的孝了。我们读者也是如此嘲笑老莱,看来我们也应笑一笑自己了。

  白话文要学,文言文也要读;愚昧要批判,孝道要提倡,不能因为是名家就盲从。这是我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的体会。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4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至今,中国五千多年的长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万古长青!

  最近老师给我们读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当作故事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

  听著老师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讲的是闽子骞的后母因偏向自己生的两个小儿子,于是在做棉衣时,给两个小儿子用厚厚的棉絮却给子骞用芦花絮,后来父亲知道了,说要休了子骞后母,而闽子骞因为看到后母和弟弟报在一起哭,不但冰释前嫌,还跪求父亲不要休后母、读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不说别人就说我吧,要是我是子骞,后母大冬天用芦花絮给我做棉衣,当父亲要把他休了的时候,我在一旁拍手都来不及,怎会跪求父亲不要休她呢?子骞的行为让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让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没一句怨言,还求父亲不休后母,这是何等孝顺啊!

  我想:我们应该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个人物学习,就衝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百善孝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个高上的人!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5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对《二十四孝图》的观感及长大后对《二十四孝图》的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残酷与虚伪。

  作品着重解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作品。而鲁迅先生将其称为“肉麻当作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见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讨厌。

  在这旧时代的中国,大家都推崇这种“孝”,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抱着这思想,在那个大多人都不识字,见识短浅的时代,就连鲁迅先生的`女佣人阿长都可以流利的讲出来。可见影响之深,范围之广。这种观念当是错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流传下的思想做出判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封建思想,就犹如一所监狱,把人们囚禁于此,被隔绝的人们手足无措,只能听信于那些传播者的谗言。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处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所以,对于那些封建思想需要采取不听,不信的态度,要对它进行抨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进步。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6

  最近看了鲁迅散文集,大部分都收录在里面。其中一篇文章在我看来很有反思价值,就是《二十四孝图》,所以决定作为选修课的作业,顺便想想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反思。

  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了白话文阻碍白话文内容的斗争,尤其是两次提到只要白话文被谋杀,就应该灭亡!这句话,第一次读起来似乎有些不符题意,明明是应该写关于《二十四孝图》的内容,怎么又和百字文有关呢?读完全文后,我似乎明白了这两句话是为了纠正鲁迅本文要表达的观点和想法,这将在下面提到。

  接下来,文本的开头写道:每次我看到小学生高兴地看着一本厚厚的儿童世界,想到其他国家儿童书籍的美,我自然会觉得中国儿童很穷。但回忆起我和同学的童年,我们不禁觉得他很幸福,给了我们永恒的青春一个悲哀的哀悼。那时候我们能看到什么?只要有一本略带图片的书,就会被当时的引导青年前辈禁止、责骂甚至打手掌。这里提到鲁迅的童年,至少他不是很满意,9自然,除了一些书)然后介绍书的起源(他是如何得到的),下一个是全文的重点,通过挑选一些孝顺的解释,特别是不合理的孝道,如老莱娱乐和郭巨埋,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评和指责严重改变孝道不是真正的孝道。鲁迅指责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生命,以不情为伦纪,诬蔑古人,教育后人。这篇文章主要批评封建孝道的概念,阅读胜利让人们叹息,觉得概念的差异因年龄的不同而变得非常遥远。一开始,作者反对妨碍白话,态度尖锐,这也让人想起鲁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写白话的人。鲁迅认为,《不要徒》的'古籍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从我的小同学死于无聊,因为‘人性本善’一开始就读得很好,所以他不得不偷偷打开第一片叶子,看标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般的魁星形象,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天性。可以看出,当时的孩子们有多喜欢这样一种新形式的书,这是白话……接下来,作者回忆起小时候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愤怒是他最重要的感受。这样一本《二十四孝图》,宣扬孝道,完全使自然本能的爱,变得残酷,扭曲,甚至读一些公式化,完全违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扭曲人性,对鲁迅来说,这是一种心理扭曲(加上他童年的生活经历),像咒语发送在心里,所以他会生气,不仅生气自己的经历,更愤怒将这样的精神重压又要加到新一代的儿童身上,这与鲁迅这一代新青年的理想背道而驰,亦是对鲁迅所追求的侮辱,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鲁迅的愤怒由此喷发!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7

  《二十四孝图》这篇文章记述的是鲁迅先生透过当时的儿童读物想起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并且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了这些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生命,将肉麻当做搞笑,以不情为伦理,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开篇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现象给予严重批评,透过这件事能够体现作者鲁迅是下了很大决心提倡白话文的。而对于提倡复古的人是极其痛恨的,痛恨到什么程度呢!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就应灭亡!两次在开篇部分出现足以体现作者鲁迅对提倡白话文的渴望和对复古的痛恨。并且用麻叔谋蒸食小儿的例子来比喻这件事,足以体现作者对于此事的努力有多大。

  《二十四孝图》是元代郭居敬编,资料是集录了古代所传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是旧时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老莱娱亲是讲他七十多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郭巨埋儿是讲郭巨由于家里贫穷母亲吃不饱饭便要挖坑埋掉自己亲生儿子的事。那里面几乎全是记录愚孝的故事,鲁迅透过表达自己对愚孝的不认同,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的.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表现了他强烈提倡新文化的欲望。

  鲁迅先生对愚孝的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孝是必要的,愚孝是万万不可的,这不是这天的我们正要学习的吗期望天下多几个孝子,少几个愚孝之人。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8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9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根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挖苦,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认鲁迅的观点。确实,新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确实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成认的是,二十四孝确实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唐,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读完《二十四孝图》后,相信大家对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们作为一个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可是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所以我们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层内涵,学着做一个孝顺的人。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10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著名散文集,当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名叫《二十四孝图》,这个文章当中有几篇小故事,其中的郭巨埋儿是最让鲁迅先生讨厌的一件事。这件故事讲述的是:我过去一家十分贫穷,而郭巨的母亲又十分疼爱她的儿子,将所有好的东西都给他的儿子吃,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于是,郭巨便和他的妻子一同商量,要将儿子埋进土里,只有这样他的母亲才能吃饱饭。郭巨正挖着坑,突然挖到了黄金,这才让郭巨放弃了,将儿子埋在地下的想法,才阻止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鲁迅先生也因为这件事而十分恐惧。尽管郭巨是孝顺母亲的表现,但是他却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这也是不为自己孩子负责的表现。本来是要赞扬郭巨的孝顺吧。可年幼的鲁迅读了后,竟然“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的”,竟然对这些孝子们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亲去做孝子了”。这是何等的悲哀!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本应该是赞扬并弘扬孝子们的精神。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事件。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不违背道德与人格的基础上去孝敬长辈,但是“郭巨埋儿”中的郭巨的孝是一种愚孝,他并不是一个具有理性行为的人,也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相关文章: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2-03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08-27

《二十四孝图》鲁迅读后感07-08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3篇12-03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通用36篇)11-03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05-07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精选19篇)10-10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09-10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