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精选24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家宝藏》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国家宝藏》观后感 1
12月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宝藏》第二季开播了,延续第一季恢弘的舞台场面和深入人心的讲解方式,第二季通过音乐剧、舞剧等形式也让国宝活了起来。一件件泛着历史光芒的国宝,传递着先贤们的智慧与精神,带着我们走进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感受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在实现文化振兴的道路上,这些物质与精神的财富都是国家的宝藏,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传承国家宝藏,感受先贤风骨。《上阳台帖》洋洋洒洒二十五字中,仿佛藏着诗人李白遗世独立的傲然姿态,沿着泛黄的书卷,那个舞着剑,高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仙缓缓向我们走来。这些国家宝藏承载着先贤们心系天下的凌云壮志和不畏权贵的.高尚情操,让我们能够窥得先贤们生活的一角,感受到他们的气度与风骨。
传承国家宝藏,延续中华精神。刚过去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我们对着宪法宣誓,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庄重。而中国的法治精神却不仅仅从当代才开始的,随着一个秦朝小吏所撰写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呈现在世人面前,透过千年之前的秦朝律法我们看到了法治精神的源远流长。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治精神依然是需要我们延续下去的,这也是国家宝藏所带来的精神财富。
传承国家宝藏,振兴中华文化。华夏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从未断绝的文明,是兼容并包的态度让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且百花齐放:千里江山图上的如画江山千年不褪色,各种釉彩大瓶使用17种釉、彩,集中国瓷器文化大成,样式雷建筑烫样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设计水平,弥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还有数不胜数的国宝都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面对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我们更应该牢牢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将振兴中华文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部分,把中华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传承延续下去。
《国家宝藏》观后感 2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历史悠久辉煌。每当我走进博物馆,或是游览名胜古迹,总会被祖先留给我们的灿烂文明所吸引。而《国家宝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和文物背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个周日,我又一次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这期《国家宝藏》呈现的是浙江省博物馆的文物。
第一件文物叫做“万工轿”,在文物里,它算是年轻的,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当镜头拉到“万工轿”的细节景象时,我被深深地惊叹了:轿子精雕细刻、富丽堂皇;在各个不同部位,雕刻着许许多多描金贴银,栩栩如生的人物,组合成一个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的场景,仿佛是一本流淌着故事的书。更为感人的是它背后的故事:当时的中国非常落后,有钱人崇洋媚外,看不起我们自己的国货,觉得国货不如洋货好。但有志气的国人通过精美的“万工轿”,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文化和技术,载着深沉的历史和厚重的精神,我们中国人是可以超过外国人的!精美的文物和感人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件文物是“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这是一件唐朝的文物。在故事里,工匠雷威用制琴选材的道理,让唐玄宗明白应该怎样发现人才,怎样复兴国家。而故事之后的文物介绍就更有趣了。博物馆的大师们,通过艰苦的努力,和细致的工作,让1300多年前的古琴,演奏出了动听的声音,这真是一个奇迹!文物不在是沉睡的历史,文物变成了活泼的音符,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仿佛凤凰在鸣叫,真是太美了!
最后一件文物是来自良渚文化的玉琮。这是一件5000多年前的文物了,虽然跨过了漫长的岁月,从精美的雕刻和花纹上,我们依然能看到当年工匠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良渚文化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里,但是她所创造的文化,却有如灿烂的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了璀璨的色彩。
9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仍然沉浸在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里久久不能忘怀。在我的身上,流淌着祖先的血液、继承了祖先的智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是未来的书写者,唯有努力自强,不负历史,不负少年!
《国家宝藏》观后感 3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让那些珍藏于博物馆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国家级博物馆与国家级电视台联手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也是让优质资源与文化担当相得益彰。正如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所说:“每一件文物都记载了中华文明、文化的基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我们的文化,传播我们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据悉,九家博物馆馆长将组成“国宝守护联盟”,亲笔签名的99套9张签名纪念门票套装将送给幸运的热心观众。这组套票堪称“绝版”,早已全部启用电子门票的南京博物院专程为《国家宝藏》重制纸质门票,一周前新馆刚刚开放的湖南省博物馆为《国家宝藏》提前印制了新馆门票,节目以满满的诚意为观众准备了这份特别的礼物。其实“签名套票”只是一个符号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进博物馆。
除此之外,伴随《国家宝藏》的正式启动,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互动将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在体验和交互的润物无声中建立情感的链接和时代的共鸣,让博物馆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传统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巡视员罗静说:“《国家宝藏》节目立意高、形式新,国家文物局将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电视国家队和博物馆国家队的合作,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观照当下,才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如于蕾所说:“希望观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观后感 4
首先从感官角度来讲,这一期给我的直接感受无疑是震撼的。故事的讲述,丫丫的演绎,配合服装展示非常完美的衬托起了小小木俑里的大唐风华。那些曾经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华服美卷再度翻涌迭起,直冲心灵。
就以本期节目来讲,大唐国力强盛,国风大气,服饰也以明艳华美为主。模特在展示此类服装时步伐缓慢,优雅稳重,表情从容,昂首且目光自信,定格展示动作也是不疾不徐,尽显雍容气度。我很容易就被带入了那个时代情景,仿佛身临其境。抛却情怀不讲,服装秀最最根本的目的毫无疑问是展示服装之美,这一期节目也的.确让我有了很多很深的感触。
首先就是舞台功底的积累。就我目前所有的亲身经历而讲,舞台.上随机应变往往多于循规蹈矩,动作台步也不仅拘泥于某种固定格式,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功底是很难应付各种场合的,基础打好才更有利于后续发展。
再者就是自信。毫无疑问,对于模特自身来讲,自信是真的非常重要,说来简单的两个字,却是能撑起舞台效果的根本。自信的人,身体会不由自主舒展开,变得挺拔,这种情绪会通过肢体动作传递,并且有效牵动观众的关注力。衣饰始终是为了妆扮而存在的,只有模特自己气质抬足,才能更好的展现出衣饰之美。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神韵。我在这是将其理解为一种职业素养的体现,作为模特要去展示一样东西时,首先要对其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选择更加适合的展示方式。汉服展示,唐制华美雍容,宋制婉约清雅,明制大气庄重,细分下来,还有每种服饰对应的职业,对应的季节,对应的文化背景,作为模特去展示时都应该去适当的了解,从而更加贴切的展示出它本身的风韵。
如果模特自身功底神韵达到,再辅以精致的妆容造型,完美的舞台音乐灯光,那么这场秀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毫无疑问是成功的。汲人之所长,省己之不足,我在台步功底,气质神韵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肯定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改进,期以呈现更好的自己。
《国家宝藏》观后感 5
周五去看了《国家宝藏2》,唯一有点以外的是米奇·威尔金森的转变,和他最后的死亡。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商业大片在轰炸人的视觉的同时,尽可能的让人忘记自己的大脑。而我却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大脑。
威尔金森的死多少有点俗套之外,他用死换取自己名垂青史,可谓得其所哉。
这让我有点想法。很早就知道论语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说法,但却不明白既然都要死了,闻不闻道又有什么区别。也知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但却并不知道,为知己而死值不值。
威尔金森的死,让我明白了。道也好,知己也好,名垂青史也好都是人的终极追求,终极追求是值得穷其一生去奋斗的。
很奇怪,我想到了葛朗台,我们早已熟悉的,一个爱钱如命,无比吝啬,无比可怜的法国小老头。但是今夜我不想简单地把这个小老头当作吝啬鬼。吝啬只是葛朗台的表像,我看到他是有终极追求的,他的终极追求是财富。财富能算追求吗?可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自来有之,其实我们周围永远不乏求财之徒,而且很多人做好了为财富奉献生命的准备。那么葛朗台又有什么特殊呢?没有!唯一的不同的是追求方式,葛朗台追求财富的方式是吝啬。吝啬当然没什么好的,但总比坑蒙拐骗来的`光明些,总比烧杀抢掠来的温和些,总比来的善良些。
葛朗台的追求其实很普遍,只是追求的方式让人觉得可怜,而更可怜的是没有追求。我们先撇开追求的境界高低不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追究,就不可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样的人生只能是浮萍和墙头草。
当然,追求也有个境界高低的问题。首先,我不能说追求钱财有什么不好。不可否认穷人的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钱。但至少,我发自内心的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就为追名逐利,有点俗,有点不make sense。我佩服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辈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但至少应该学习吧。
《国家宝藏》观后感 6
和男票在家看了《国家宝藏》一二,还有被神翻译神配音的《博物馆奇异夜2》,看完了感叹,原来错过了那么多宝藏!我问闹闹,你不会是看了国家宝藏电影来支配线路吧?明显没有!不过冥冥之中,独立钟、三一教堂、富兰克林墓地都巡游了,也像是寻宝一样。
《国家宝藏》和《博物馆奇异夜》都有点像历史科普电影,须要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编剧把美国重大人物和事务都编进了电影,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独立斗争、刺杀林肯。又想起《勇闯夺命岛》里提到的刺杀肯尼迪、登月安排、外星人事务的胶卷,包括《变形金刚》里也提到的登月安排。看来美国人很喜爱探讨自己国家的隐私啊。 我们在费城的时候,还花2美元买了一个独立宣言小礼物。看了电影之后才打开看看,不过里面没有详细的《独立宣言》内容,缩印的签名版。看看《独立宣言》的内容,“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同等,造物者给予他们若干不行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华蜜的权利。”生而为人的感觉该有多好。
《国家宝藏2》里有个情节,凯奇他们去法国找寻宝藏线索,在街头和警察谈孟德斯鸠。突然想起来,怪不得法国人如此有优越感,认为法语如此漂亮,还看不起山姆大叔,因为人家有卢梭、孟德斯鸠这帮子牛人,没方法,必需膜拜啊。无论是《独立宣言》,还是《人权宣言》,都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保证。文明的精神,才是社会进步的缘由。 老外的博物馆,真的都很不错。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差不多是科学与工业扫盲博物馆。许多可以参加互动的科学试验、纪录片、各种模型,原来博物馆可以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去过多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馆都是落满灰尘不见阳光的地方,员工也都是处在颐养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纪。感受也都一样,没走几步就逛完了。无论是十朝古都还是六朝古都,博物馆都这么小,真有点说不过去,莫非因为文物都被掠夺了吗?
也很缺憾,没有去华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估计去卢浮宫的中国人不少,不过在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时,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线路中,几乎也都很少支配博物馆之行。
《国家宝藏》观后感 7
《国家宝藏》第三季开播以来,观众深深震撼于各类国之重器的精湛、大气,感慨于历史回眸中,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的美好和价值。其中,故宫博物院选送的清代金嵌珍珠天球仪让我印象颇深,它是用黄金做成的“天球”模型,有基座、支架、天球三部分,上面用珍珠镶嵌了二十八星宿、三百多个星座和两千两百多颗星。节目中称,它是一件回眸之器、认知之器、激励之器。
“回眸之器”,告诉我们无古不成今,要以古为鉴。说到天文学,我们经常会错误地以为它是一门现代科学,事实上,我们的祖先一直在试图探索黑暗星空的奥秘,我国也是记录在册的最早研究天文的国家之一。金嵌珍珠天球仪浓缩了我国古代历届天文学家孜孜以求的身影,透过它,我们仿佛能看到在无数个本该“日落而息”的夜晚,他们去研究“天官、天福、紫微斗数”,记录“五星、七政与三垣二十八宿”。从“太史令”到“钦天监”到“天文台”,一路演变发展而来,我们以古为鉴、一脉相传,文化之火,生生不息。
“认知之器”,告诉我们书不可尽信,要敢问星河。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用它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以及运动规律。节目中演员扮演了清朝女科学家王贞仪,在那个女子唯唯诺诺的年代里,她的征途却是星辰大海。在其他古人还在和孩子们讲着“天狗吃日”的故事的时候,20岁的她已经写了《月食解》来解释月食的原理了;在古人还在相信“天圆地方”的时候,她却在《地圆论》中通过浑天仪证明地球是圆的。她不仅在学术上颇有成就,还写下了“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这样豪迈的诗句,可见,不迷信权威、迷信世俗,才能走实、走好自己的.路,才能促进文化的更新迭代。
“激励之器”,告诉我们惜往日荣光,要合作共赢。节目组挑选的这件文物,不得不说用心良苦。天球仪最大的特点在于上面的星象引进了西方的学术,代表星星的珍珠有大有小,从中也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印记。中国清朝,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他们对西方知识的兴趣从未减弱,体现出清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精美的金嵌珍珠天球仪就是这一历史的见证。大同世界”。
《国家宝藏》观后感 8
1865年4月14日的一个夜晚,总统林肯在福特剧院遭到刺杀。但是,遇刺之后却又留下了难解的疑问:谁提出了要去福特剧院看戏……? 为了揭开林肯之死,凯奇领着人们去揭开真相。
这时,刚探险完不久,喜爱探险的本又知道了,新宝藏——神秘书的秘密就藏在《独立宣言》中。
然而林肯的死是美国的损失,尽管,可恶的凶手约翰被调查了出来,可是在他住的地方搜到的日记却少了十几页,为本来已经知道的案情又是雪上加霜。但是在100年后,十多页中失踪的日记其中的一页突然出现在了日记里,而调查的杰布对一些词的最终解释为暗杀的信息,不幸的是,这页日记中所有的一切,好像全部都在证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本的曾祖父是林肯被刺杀背后真正的主谋,这让盖茨的家中填了不少负担。
于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那只是一个宝藏图而已,并不是谋杀林肯总统,本便找来老搭档普尔,父亲帕特和还在互相生气的女友阿比盖尔,一起去寻找宝藏。用事实还他的曾祖父一个合理的清白。
线索将他们从巴黎带到伦敦,甚至还到女王卧室。不过他们最后又回到了美国,从那时开始,本总是绑架总统,然后再去看只有总统才能看的'秘密之书。
但那些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是本惊动了他的母亲,一位十分著名的古英语家,而本的母亲在32年前与帕特里克寻宝的重点发生了争吵之后,从此,就再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在这场寻找新的宝藏旅途中,不仅帮助了本,和他的同伴们找到了他们事实真相,并且还发现了这个世界上珍贵的遗迹。
为了证明自己曾祖父的清白,一大家子人踏上了寻找宝藏的旅程。有的时候,看着看着,自己仿佛也动了心,好像自己就是本。总是喜欢去探险,去不顾安全的勇敢冒险,只是为了让自己找到自己好奇的宝藏罢了。但越是这样,越让我觉得有趣,尽管路上可能会有一些挫折,碰到一些小麻烦,甚至是关系到自己的性命。但我认为,只要快乐,自己觉得有意义,就可以了!
《国家宝藏》观后感 9
“请再翻慢一点,那么厚一本时间……”这首歌的词填得真是好。正如《国家宝藏》的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爷爷所说:“一看到这酷炫的开场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对于一万年来说,它只是其中的一半;对于时代,对于社会,它是从禅让制到民主的变换,是从马车到飞机的进化。人们总会遗失掉最初的美好,可是那些用历史铸成的文物不会——它们很忠诚,它们相信:我们铭记历史,我们终将不朽!
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件展品——《千里江山图》仿佛就在述说这一切。长达11米的画卷,浓厚却不俗的青墨五色,以及画师王希孟的精湛画功构成了这幅古代乃至当代的山水画巅峰之作。说来有点可笑——让我真正记住这幅画作的,不是天才少年王希孟的绝妙画技,不是国宝守护人李晨的精彩演绎,而是画作上千年不褪的颜色。很难想象,这幅古画上的颜色、色泽,乃至渔夫衣服的白色,竟都是孔雀石一类的上等宝石,经过长达20天的磨制才得以制成的,也难怪这幅山水画在平凡中却透露出璀璨。我想,这些颜色定有时光的血脉,不然它们怎会“容颜永驻”呢?
《千里江山图》令我惊叹,乾隆的“各种釉彩大瓶”让我钦佩……而那古老的石鼓却使我生出几许感动。这十座石鼓上刻着从大篆到小篆的`演变过程,是祖先留给子孙的宝藏。但时间的沉淀让上面的700多个字,仅剩下300多个了。它们很神秘,也很“残酷”。是它们,让史学家司马光小小年纪就失了父亲,后来以此为动力,专注于研究史实。我想:那流传至今的《资治通鉴》一定也记载了他一生的疼吧?
“万物皆有灵”是啊,这些蕴藏着奥秘、交织着血与泪的古物怎能没有灵魂呢?我们这些年轻之人若不去保护、去倾听它们,岂不是有愧于为他们作出牺牲的前人和同胞呢?
《国家宝藏》观后感 10
《国家宝藏》——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它通过展示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珍藏,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对文物进行讲解,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件文物是象征王权的“金杖”。金杖——其实就是一根木头棍子裹着一层黄金做成的金皮。它出土时,金杖里面木头的部分已经炭化,只有金皮留存下来。外面的金皮上有一些雕刻,是两个戴着五尺王冠的人和五六只鱼和鸟被用一支箭串在一起。
金杖出土于古蜀三星堆祭祀坑中,而刘浩存邀请到的人是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的雷雨老师,他讲解了三星堆发掘的过程以及金杖的来历。三星堆最早被发现是在1929年,后来1986年随着两个祭祀坑的突然现世,金杖出土,它见证了古蜀王国的辉煌历史,全世界范围内体量这么大的金杖仅此一件。而且,它是我们国家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使用“錾刻”技术做成的黄金制品,这说明了古蜀人在黄金制作工艺上是非常高超的。现在又发现六个祭祀坑,我已经开始期待新的文物了。
看过《国家宝藏》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我们应该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努力,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让国宝活起来吧!
《国家宝藏》观后感 11
近日,闲暇时观看了《国家宝藏》这一栏目,明星守护人和文博人员共同讲述、倾情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这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国宝的绝好机会,听着文物考古人员讲述挖掘文物的过程、文物的价值以及文物的影响力,都深深触动着我。
云梦睡虎地秦简,共1155枚,墨书秦隶,4万多字。主持人撒贝宁是国宝“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守护人,现场,撒贝宁变身为秦朝基层法官“喜”,为大家上演了一出“秦朝版《今日说法》”,用独特的方式科普了一次秦朝法律,场面十分有趣。“喜”在那时只是一个基层官吏,他一生都在抄写秦代的法律规定、自己的工作内容。我想,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更加承载古人的优良传统,认真履行职责,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将本职工作做好。
张国立说:“当一个伟大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小人物都在兢兢业业地做好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的时候这个时代,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认为,这就已经表示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断努力研发、改进工作,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做着贡献。作为一名普通的高速职工,也许我们的工作没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那么伟大,但同样,我们把自己所承载的工作做到最好,那么我们便是为这个大时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被选中了河南省博物馆志愿者和小小讲解员,早上我领回来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国家宝藏》让我爱不释手,一中午就读完了。
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形铜灯,战国·齐(公元前475~前221年)通高23.9厘米,盘径11.5厘米,1957年山东省诸城葛埠口村出土,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灯整体为一身着短衣男子双手擎灯状。此人双手各擎一屈曲带叶竹节型盘柄,盏盘下的子母口与盘柄插和,可随意拆卸,构造精巧。人足下为盘龙型圆盘。出土时还随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铜灯设计巧妙,造型新颍,专家研究认为它应该是站国时期齐国宫廷中所使用。
通过我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聪明,我们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多少宝藏,这些国宝犹如颠沛流离,失散千年的游子,又似历经劫难,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拂去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依然风姿绰约,烁烁生辉。在这些国宝的身上,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缘起和漫长岁月的积淀,镌刻着不屈的民主精神与不灭的人文之光。
我会努力学习历史文化,为我们的珍贵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国家宝藏》观后感 12
《国家宝藏》的热播,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很多年轻人也为节目“疯狂盖章”。当一档文化节目让观众感受到大格局、大历史、大情怀的同时,也重视提高年轻人的参与感,那么这档节目就年轻了很多。
正如第一期节目开场时张国立所说:这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没错,节目“年轻”了,观众自然也就年轻了。
绘画、瓷器、书法、石鼓、编钟......文物不再是橱柜里的一件作品,我们感受到了文物的文化脉搏。感受了古代工匠之技艺精湛,感叹于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鼎盛王朝的海纳百川,国力昌盛的文化自信。
说到文物,第一反应就是安静和神秘,曾经去博物馆也只是静静地端详橱窗中那些价值连城的“神物”!以前关于文物宝藏类的节目,会觉得枯燥乏味,从来没有想过电视节目会以这样的'形式来讲文物故事。惊叹于文化节目的创意新颖,自豪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
关注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文化,喜爱民族文化,以民族文化为傲;守护璀璨历史,守护国之瑰宝!
《国家宝藏》观后感 13
《国家宝藏》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首先,《国家宝藏》用年轻人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在播出之后,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为30万+,还有4万密集弹幕。要知道,B站上的用户大多都是95后、90后的年轻人,其中90%的用户是25岁以下。这样一个文博体裁的节目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央视节目的年轻化,《国家宝藏》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和年轻人沟通,用年轻人关注的点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第二,《国家宝藏》用话题性引发热度
节目播出后,热门话题也没有断过。第一期结束,#乾隆农家乐审美#又被玩坏了。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对于乾隆农家乐审美的调侃更是直接被演绎到了真人秀中,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广大年轻受众的点,在网上又掀起了一波热度。而《国家宝藏》也通过这个引发网友共鸣的点,告诉了大家乾隆迷之审美背后的原因,现场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而且它的烧制技艺可以说世间仅此一个。
第三,《国家宝藏》用历史和文化引发共鸣
在《国家宝藏》之前,《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和电影就已经引发了不小的热度,而此次《国家宝藏》更是让中国的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其实,现在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辈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轻人对国家的自信心。
《国家宝藏》正是想借此机会来引发年轻人对于国家自豪感的`共鸣,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通过看《国家宝藏》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话!真的看着看着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气!《国家宝藏》真的做到了,让我们觉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腾,涣然新生。我才发现语言是如此的匮乏,除了说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言语来形容。慢慢安静下来,细细品味。感觉到用演绎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让国宝活起来了,尤其是看那个千里江山图…太能激发民族自豪感了!
没有娱乐圈的乌烟瘴气,没有当红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过《国家宝藏》,我们仿佛置身于多年前的净土,仿佛在与先人对话,一切都是鲜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张国立说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民族!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
《国家宝藏》观后感 14
中国上下五千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华夏大地经过了一次次的更迭,孕育了一个个璀璨的文化,出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宝贝。而在这些宝贝的背后,也诞生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国家宝藏》这一节目,将一件件对于我们来说遥不可及的文物放在了我们的眼前。它不像一般的文化传承节目,它不只是将枯燥的历史知识放在屏幕上。为了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它上演了一出出情景剧,生动的将一个个宝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味到宝物真正的价值,了解它的珍贵。
节目中一件名为“金嵌珍珠天球仪"的文物深深吸引了我。这是我国流传至令唯一一件由黄金制成的.天球仪,上有三垣、二十八宿、三百六十八星座、一千三百三十颗星以及黄道、赤道,银河、二十四节气。
这样一件令人惊艳的物品,但却诞生在了我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年代。天文学在当时不受皇帝的重视,但却处于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件宝贝让我们知道了当时中国天文学的伟大成就,也让观众深刻的了解到我们头顶这片已经被看厌了的天空,蕴藏着的奥秘。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所以无论什么年代,我们探索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
随着节目的进展,一件件宝物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个故事在眼前上演,我们因这些而自豪。
其实有许多人在观看节目之前,对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故事知之甚少,甚至从未听过。走进博物馆,看到文物,也只是看个热闹看个新奇,看完就抛之脑后,不会再回想。
这个节目,让更多人对我国的宝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吸引了许多人来学习中国文化,来传承中国文化。
回看第三季,有很多没有注意过的事情,居坤灵之正位!仿泰紫之圆方,六百年紫禁城。宝刻渊薮,汗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守婆娑净土,乘雪域雄风,一千三百年,西藏布达拉宫,逴跞古今,并鉴四大文明,一千七百年,敦煌莫高窟,八表同风,开启中国大统一。二千二百年秦始皇帝陵……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定会为我们拥有如此烂漫的文化感到自豪,但对于“自家宝贝”我们大部分人却知之甚少。回忆起我们看博物馆的那些文物时,往往也只是看个热闹,看个新鲜,看个样子,走马观花。对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传承却总是不求甚解。更多的是对这些文物毫无兴趣的同胞,认为又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这又有什么好看的。
《国家宝藏》观后感 15
12月17日晚,央视《国家宝藏》播出河南博物院专题。河南博物院三大镇院之宝贾湖骨笛、云纹铜禁、妇好鸮尊惊艳亮相,蔡国庆父子、雷佳音、刘涛分别担当护宝人,演绎国宝前世传奇。
其中,雷佳音演技爆棚,得到网友广泛赞誉。
但是,真正引起网友共鸣的是云纹铜禁的今生故事。这个强国梦故事让张国立和雷佳音也为之震撼。
为何2000多年前的“云纹铜禁”和强国梦产生关联?中国航发高级工程师吴庆辉作为这件国宝的今生故事讲述人给出了答案: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铸造的神秘基因就藏在云纹铜禁中。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所使用的熔模铸造,就是向中国古老的失蜡法学来的。
他说:“中国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四个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
这些话燃爆全场,自豪感油然而生,网友也纷纷评论:太震撼!
《国家宝藏》述说国宝历史、传承中华文化。为了更好的了解和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需要我们掌握扎实、丰富的知识。
在《国家宝藏》第一期播出后的第三天,同学跟我说,《国家宝藏》这个节目非常好看!于是我也去看了《国家宝藏》,看完之后有了很多感想。
通过这个节目,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聪明,我们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多少宝藏,这些国宝犹如颠沛流离,失散千年的游子,又似历经劫难,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拂去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依然风姿绰约,烁烁生辉。在这些国宝的身上,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缘起和漫长岁月的积淀,镌刻着不屈的民主精神与不灭的人文之光。
我会努力学习历史文化,为我们的珍贵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贡献。
《国家宝藏》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节目,宣传古代文物历史,也让我们了解全国九大博物馆的`代表文物。既了解了历史,又了解了文化。结合明星守护人推荐和影视表演还原了当时文物诞生的初衷,也让我们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诞生的不易和难得。
在几千年前生产力并不发达,但我们的祖先们凭借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制造出这一件件举世无双的精美物品。每一件物品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国家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向我们的祖先学习,学习他们勤劳勇敢的精神,发扬中华着祖先的血液、继承了祖先的智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是未来的书写者,唯有努力自强,不负历史,不负少年!
《国家宝藏》观后感 16
最近,我迷上了一个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国家宝藏》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节目,通过讲解古代文物,让我们既学习历史,又了解古代文化。还有帅气、漂亮的明星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让我这个小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特别喜欢张国立老师的开场白: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到底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看,霸气而不失活泼。
这个节目共有九大博物馆参与,参展文物27件,件件都是稀世珍宝,我最最喜欢的是以下几件。
《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我们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所处时代为春秋时期。文物修复师王琛与父亲王长青老先生历时3年将其修复完成,是我们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亦是首批严禁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认为我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我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不仅如此,现代航天飞机涡轮发动机就是采用失蜡法技术。
《千里江山图》是宋朝徽宗时期的王希孟所作,我觉得这幅画颜色特别的艳丽,明亮,历经千年仍保持如新。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当时王希孟绘制这副画卷所用颜料均来自纯天然石头研成作画的粉末调配,可用原料寥寥可数,粉末研磨工序繁杂,再加上王希孟的精湛画艺,才成就了这幅传世名画。更让我佩服的'是王希孟当年仅有19岁,对比之下真是自愧不如啊!
《国家宝藏》展出的文物件件都是稀世珍宝,动辄数千年的历史。但对我感触最深,让我一直处于哽咽中的展品是聂耳曾经用过的一把小提琴,聂耳就是用这把小提琴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节目还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指挥家于海,他是指挥中国国歌次数最多的人,并且坚持十年为国歌立法。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节目中讲到1990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建立中山站时,在升旗仪式上听到国歌奏响的瞬间,所有人哭成一片。2011年利比亚时局动荡,丢失护照的海外游子,唱国歌自证身份,他们乘坐专机回到祖国后跪地亲吻祖国土地的一瞬,我的眼中蓄满泪花,喉头发紧,哽咽不已,扭头看去,妈妈早已红了眼睛,泪流满面,爸爸的神情也变得十分庄重。剧中的“聂耳”红着眼眶说出“此生不悔入华夏”的那一刻,我的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想必所有的中国人都和我一样吧!节目看似展出的是来自德国的小提琴,但是我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魂。当全场观众在于海等守护人的带领下起立高唱国歌并宣读守护誓言的时候,所有人都热泪盈眶,这也成为整期节目最催泪的环节。我在电视机前也跟着一起念出:“我是中国人,我们志愿守护聂耳小提琴,守护历史,守护赤子国魂!”节目结束,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全身充满力量,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我应该承载什么?应该怎么做?此时此刻,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了解了很多文物,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激起了我学习历史的兴趣,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华夏儿女的骄傲!
《国家宝藏》观后感 17
央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兴很激动看到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越来强了!真好看。
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给我们看,烹熟了给我们吃。如果不是这样一档节目,很多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文化饥渴和精神干燥吧。反正我觉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视邀请到的嘉宾,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们也都是非常专业和热爱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们是当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热爱,执着和梦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东西,需要这样一群真正热爱它的人守护,因为文化,历史很脆弱,又很重要,需要最温柔的爱来呵护。尤其是讲千里江山图时,那个现场磨颜料的老先生,感觉很奇妙的缘分,好像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能和这些永远不会与自己的生活产生交集的人相遇了,而许多人的一生也根本意识不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有人在做这样一件与文化有关,看似微小但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我觉得肃然起敬,很多人的工作,很有意义,却不为人知,我们大众其实需要参与和关注,给这些人一个舞台,让这些高冷的文化精粹走向大众,被看见和理解,被延续和传承。很感动,老先生现场示范做的一切,觉得很有意义很值得敬佩。他让我们知道古人是在用多么极致的精神在做一件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绝不仅仅是大宋的航拍中国这一层意义,更是中国画,颜料的登峰造极,这是封建时代才可能产生的一件瑰宝,这是只能在皇权鼎盛时期才能做到的一件事,今人想要做这种事财力,物力,审美,都不可能。听解说的时候,觉得王希孟如果真的是消失在大牢,而不是被处死该多好。天才,仅有一件传世杰作。为节目的小剧场打call,很好看,看到宋徽宗和蔡京的一天从互相拍马屁开始,觉得特逗,好萌,蔡京不论怎样弄权,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绝对跟他对艺术的赤诚分不开,他再怎么看不上王希孟这个小孩,但面对足够优秀的作品,还是会禁不住赞叹,这才是他跟宋徽宗灵魂上的最高契合点,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热爱。从某个角度说,宋徽宗,大概是用艺术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里江山再大,也大不过艺术,所以他是投错了胎,用错了人。他的本质是艺术家,他的硬件和软件的悖逆的,他的灵魂是艺术家,他的'身体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灵魂,却有大树的枝干,注定是脆弱,被摧残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欢乾隆,和许多文化人对他的评论一样鄙视他,看完节目忽然觉得乾隆很单纯,很可爱,他的审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诚,瓷母瓶的工艺价值大于审美,真正的艺术并不仅仅是以美打动人的,真也非常的重要,记录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而是它就像一个活的釉彩工艺秘笈,记录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工艺巅峰,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骄傲。要感谢乾隆的炫技,把这么珍贵的工艺作品保留下来了。
另外,出于对乾隆的好奇,发现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独地在坚持自己的审美,感觉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红很美!他就像乾隆红,是一朵彻底的男版红玫瑰!活的热闹,绚丽,美得喧嚣!谁说这样就不好呢?我不觉得乾隆审美很好(我觉得他的乾隆红很好,但有时候会审美会偏移?还不太了解,不能妄断!也许他的蝴蝶结审美是一种未成熟的蹊径,也许他的灵魂里住了一个现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态很赤诚,很感动,虽然蝴蝶结,条纹瓶很像是像现代人仿古的拙作赝品,不好看,只能说明他审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说他审美不好,毕竟乾隆红又很出彩!只能说他审美很大胆,发挥正常时很棒,发挥不好会偏。
感谢《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很棒,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把高冷的文物介绍给大众,让许多人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这样的节目。
《国家宝藏》观后感 18
国家宝藏一共出了两部
用现有大家都知道的历史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完成一部让人深信不疑的探宝故事。
每一次本在分析线索的时候,都让我毛骨悚然,而且,线索铺垫的即大胆又合理,不容让观赏者有质疑。
而且,电影里的名言名句也很有趣,值得一看。
本·富兰克林·盖茨是在乔治城大学获得了美国历史学学位,在麻省理工获得了机械工程学位,在海军潜水训练学校获得海军后备役军官资格,这些都在向我们说明。本是个天才,所以什么历史知识,什么寻宝探险就变得很有可能了。
瑞利,能在天才身边当助手的人,当然也不会是一般人,他是电脑系统的终结者,并且还出了书(第二部有描述,买了一辆跑车)
“看法了吗,她也好奇了!”——艾比嘉尔·切斯,本来是国家图书馆的博士,鱼事件毫无关联,但是因为她的好奇心,她对探宝的`兴趣,于是也趟了这条浑水。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对美国历史知识大涨(虽然对我的生活没什么用)。
但是,我真的由衷佩服编剧的想象,据说,第一部国家宝藏的剧本是花了7个月才完成。
而且,每个英雄人物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信。
当寻宝一行人被困在教堂地下5层楼的高度的时候,瑞利很失望,他很担心他们出不去了,但是,经过老盖茨的鼓励,本重新寻找线索,终于被他们发现了宝藏的入库和安全出口。
《国家宝藏》观后感 19
漫漫历史长河,悠悠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但是,对这些“自家”的“宝贝”,我们却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看到博物馆的那些文物,往往也是看个热闹、看个新鲜,看个样子,走马观花,对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传承、故事却是不求甚解。
而更多的却是对这些文物毫无兴趣的.同胞,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看上去也不好看,有什么好看的。
《国家宝藏》节目把这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的“文物”摆在了我们面前,给普通人一个机会,让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解读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历史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庸俗一点说,也把那些热衷于追逐“热点”的“庸人”拉到了这些“宝藏”面前,让人在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一件东西,却能跨越了2000年的历史长河,经历战乱、经历朝代的更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保障精神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变成了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为国家喉舌,中央台的这类文化节目还是很有质量保障的,绝对值得一看,值得引起大众的关注,引起话题,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国家宝藏》观后感 20
自《国家宝藏》推上荧幕起,我就一直在关注着这个文博综艺节目,大众们无不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这款“现象级”综艺的热爱。由张国立担任的001号讲解员,集结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长,并邀请李晨、王凯、梁家辉、王刚、段奕宏、刘涛等国宝守护人,为倾情演绎了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
《国家宝藏》的每一集都会有一个主题,而国宝守护人则会为观众演绎历史中的文物的由来。同时,之后再由当代守护人讲述文物流转故事,与观众共同分享中华文化的百转千回。对于文博知识匮乏的我来说,这无疑是我触碰历史,了解中华文化的绝佳时机。因此,断断续续地,我把个综艺节目看完了,并且有了很深的感触。虽然说这个节目一共有10期,但最让我震撼的还是数第一期的《千里江山图》桥段。在这个桥段中,众演员重新演绎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由来。北宋时期,宋徽宗器重虽然只有18岁却才华横溢的少年画家王希孟,并向他亲授绘画技巧。之后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当舞台呈现出山势绵亘、水天一色的画卷时,我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起来。不同于印象中的水墨画,王希孟大胆地将石青、石绿挥洒在画卷之中,显得如此大气磅礴,灿烂而夺目又艳而不俗。正如节目中的点评所说,也只有青春盎然、意气奋发,刚好18岁的王希孟才能做出如此惊世之作。看到这里,我不免暗暗赞叹,中华大地多英才,中华文化中的艺术之美是如此的绚丽多彩!
此外,我除了对古人高超的.技艺有着崇高的钦佩之情,《千里江山图》的今生故事,也让我感慨万千。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冯海涛先生,潜心研究4年,闭馆两个月,终于复制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十分之一)。为了寻觅原作中的颜料,更是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只为传承这山水画的艺术之美。这也让我不禁有了一种责任感,虽然,作为我们常人来讲,也许并不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多么惊人的贡献。但是我们至少要有敬重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这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才不枉生长于中华大地。
《国家宝藏》观后感 21
最近,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这档耗时两年制作的诚意之作,号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国家级博物馆(院),每家甄选出3件镇馆之宝亮相。每件国宝都有一个“保护人〞,由明星演员演绎国宝的前世故事。
《国家宝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处可见人们为这部节目点赞、各路好友竞相向我推荐“一定要看啊〞,连一向高冷的豆瓣网友也给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当然,《国家宝藏》有很多走红的理由。比方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气磅礴的解说词,以及华美酷炫的舞美效果。连在年轻人、二次元们扎堆的B站,《国家宝藏》的热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弹幕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点赞,大呼“真是良心综艺〞。
在华美的外表之外,《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颇受欢送,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比方,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如果用传统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现,不仅不具象,还很枯燥,而《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带流量〞的当红明星,台词中还穿插了不少网络流行语,虽然不乏争议之声,但在我看来要到达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让群众有了解的兴趣,否则再好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也是做无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气,正是大胆创新之举,况且在节目的效果呈现上,各位明星们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值得肯定。
另个一方面,《国家宝藏》的好,还在于在文物背后见人、见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国家宝藏》可能不会这么火。正是因为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方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单独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引来万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国》,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广受欢送,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能赢得公众的追捧。
《国家宝藏》观后感 22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国家宝藏》不仅是对文物的展览、文化的展现,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和自发进入博物馆的兴趣,从而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博物馆建立起联系。然而,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表达效果和传播效果,并非易事。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不愁观众,仅有这些够了吗?不够。一个博物馆是不是真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就看你用你的'资源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会心态让人难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陈旧呆板的展陈方式和深奥晦涩的讲解让人难以心生亲近。
如何打开博物馆里的“奇妙”,让它真正“鲜活”起来、“亲和”起来,《国家宝藏》正是借助电视综艺这一全民引领级别的传播载体,进行一种破题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
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将节目形态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我们这次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不难看出,《国家宝藏》试图通过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静”,带来生动、流动和撼动。央视综艺频道总监郎昆表示:“《国家宝藏》从全新切口进入文化节目,汇集了领域内顶级的资源,加上我们多年创新积累的经验,我质上是通过与国宝相关的古今故事来继续民族文脉,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首期节目中选择的三件藏品不但件件堪称国家级珍宝,且在文化、艺术、物质几个领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见节目在素材选择过程中的匠心所在。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节目通过舞台小戏的形式别开生面地还原了一个个动人的国宝故事,其间最沁人心脾的不是“物”而是“人”,以及这些人物所承载的民族精魂、历史风貌、文化担当与人格魅力。在演绎过程中,还原历史与表达当下的融合虽还偶显生硬,但基本实现了“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有效互动。可以说,节目组利用杂糅互搭的创新性思维,找到了文物与戏剧在大众传播中的契合点,把冷冰冰的远古器物掰开揉碎地精细解析、情感充溢地导入温度,让深蕴于国宝中的文脉精粹在故事的裹挟下润物无声地化人养心。
如果对文化类节目做些更高的要求,那便是希望可以跨越时空,完成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勾连和灵魂对话,使那些遥远的文化意象在当代“活起来”。当然,这不是要牵强地生拉硬拽,而是用情怀、智慧和技艺在精神层面实现古今的无缝链接。《国家宝藏》在每一件文物的叙述单元里都做了“前世今生”的创意设计,所谓“今生”便志在于此。《千里江山图》卷之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冯海涛,各种釉彩大瓶之于故宫志愿者团队,石鼓之于原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主任梁金生,分别存在着某种独具特色的传承关系,而节目对于每一种关系的解锁和升华,则令观众或叹为观止、或动容感佩。主创团队有心的寻找、有力的表述、有情的抒发、有理的感悟,让每一件珍贵器物在无形中宛如一根文化红线贯穿历史、吞吐古今,焕发出生生不息、灼灼其华的时代气息,并富有生命力地绵延向远。
《国家宝藏》观后感 23
前几天,我好好欣赏了一番《国家宝藏》。里面呈现的一些珍宝,样样都令人惊叹不已。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从盘古开天地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现代,历经多少个春秋,多少次战乱,又留下了多少奇珍异宝,这是人人都为中国之伟大而骄傲的原因之一。九大博物馆陈列的二十七件国宝,也是精品中的极品。
前两集所展示的国宝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云梦睡虎地秦简和石鼓。喜虽是一小小官吏,在官场尽心尽力,得不到赞赏与奖励,但正需要这小人儿们的努力,才造就了伟大的秦国。大多数人终生只是像喜那样的普通人,干不成像秦始皇那样一统六国的大事,兴许他们只做了自己分内的事,而且在史书上连名字也未曾出现;兴许不会被世人记住,也成不了英雄。但只要做好了自己分内的事,把它做到极致,你,就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也是中国爱国人士中的一员。
石鼓的前世故事也让人感动,司马池为了不让后世被欺骗,宁可自己去认罪,也不愿以假乱真。司马光虽然悲痛,但也应该非常敬佩他吧,因为他为了中国的文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虽然这个故事我不知道是否有科学依据,但司马池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守护律法初心,守护中国文脉”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虽然对于我这样的小学生守护文脉和律法初心有点困难,毕竟还没有深入接触过,但我相信,每个人生命都有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信仰即可,就像老师常说的“每个人都要有所信仰”。我相信,世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我们一定能发出最美的独一无二的光芒。
《国家宝藏是一类的文博探索类的题材,主旨主要是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去,传下去。而它的阵容主要是主讲人张国立001号讲解人(类似主持)、九大馆长(故宫、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陕西、湖北、浙江、辽宁(看到辽宁还有点小亲切)博物馆),及请的明星类人物。不瞒大家说,本人基本上仅仅去过恐龙博物馆,惭愧,惭愧。自身的知识受限,对于博物馆来说始终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储备不够,恐有沽名钓誉之嫌,故至此不敢踏入其中。而看了第一期的《国家宝藏》之后发现,在下简直是幼稚,五千年的文化,器物、画卷、书法等,光是一项就足以让人研究数十载。实在感到羞愧。
27件国宝共赏,27位国宝守护人(明星阵容),演译国宝的前世今生(是真的进行表演啊喂)。(这样的形式其实倒是让我想起了哑舍那本书)每期有三个国宝进行讲解,由三件选一件,CCTV《国家宝藏》官方微博微信进行投票。
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每一个国宝的背后的故事作为代入点,解读它的.生命密码,把我们拉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而对于人员的选择上则是李晨这一类的演员,保证了表演的可观性和真实性,与此同时舞台的效果也是极为用心将用3D效果完全呈现了出来,当时的铺陈摆设,及气氛的渲染,都添上了一笔。
2、讲解细致、问题深入浅出,同时又具有趣味性,不同于以往的讲解人独自解说,而加入了张国立老师和李晨作为代表,以大众与自己的角度进行发问,这样保证了趣味性和互动性。以这第一幅《千里江山图》为例,首先李晨寻问了它的制作过程,而这位冯海涛老师,他事先自己还原了它的画法,来进行的讲解(以VCR作为辅助)。再有当我看到这幅青绿山水画时,我在画中却看到最后一层是蓝,故而有此问,不是蓝吗?哪来的青?没想到刚想出来,张国立老师就问了起来,原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时的第一个感觉,震撼。简直不要再亲民了。让我们知道这幅画的珍贵之处在哪里,经千年而不变色来自于宝石颜料,“上等的材料都用来画画,中等的才用来吃”这也是没谁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在后面,还专门请了仇庆年来实操这些颜料的来源及制作工艺。匠人之心。在最后时仇庆年表达了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不光是传承问题,还有资源的稀缺。原来在我们世界中还有这样的一群匠人,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眼中只有明星、只会关注他们,而对于我们国家的珍贵文化财富却视而不见。(看了看自己手机里的微博,想把它卸了)。
3、最后则是九位专家进行点评,更加权威,可以说是重重把关。
其中最让我触动的一句话说“很多人都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如果连这点信仰都糊涂,那我们何以为人呢”我听了这翻话,久久不能忘怀,因为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没有信仰,身边人也没有感觉到。我很郁闷,而这句话解读了一切,不管对错,原来我想听到的,就只是这个答案。这是来自于国家的自豪,更是属于我们的骄傲。想起了开场的张国立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上下五千年。“我由衷的希望可以掀起一阵全民学习中华文化的浪潮,而我们面对传承,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国家宝藏》观后感 24
《国家宝藏》从一开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追求,从第一期节目即可窥见一斑。首期展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一起血脉相依的守护人。这一切,都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国家宝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这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节目,是续接历史、让昨天与今天生动对话的过程,是把历史辉煌与当代文明融合的过程,是让国宝级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走”出来,让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节目,也是让博物馆里的宝藏真正生发其独特价值,引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骄傲自豪的过程。如此格局开阔、气势磅礴的节目,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国家宝藏》观后感】相关文章:
《国家宝藏》观后感06-01
国家宝藏观后感01-10
《国家宝藏》最新观后感范文09-11
观"国家宝藏"有感作文精选08-18
宝藏作文05-26
关于温柔宝藏短句 温柔很仙的宝藏句子03-01
《国家宝藏》读后感03-02
我的宝藏作文05-05
心中的宝藏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