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草房子细马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房子细马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细马,一个特殊的孩子。他被因膝下无人承欢而寂寞无比的邱二爷邱二妈带到油麻地。对他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初到这里,他就因无法与人沟通而陷入了无助与孤独,他希望自己被这个新集体接纳,可是失败了。于是他渴望离开,渴望回到他熟悉的江南。孩子都是希望获得集体归属感的认同的,当这个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常常内心失落。但在大人眼中,这总是有着种种“缘由”的:初到陌生的环境不适应、性格胆小,可真的是这样吗?作者运用大量心理描写和周围人语言,神态的烘托,将主人公的焦虑不安,细腻地刻画了出来,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对于他来说,学校里充斥着轻慢与排斥,他希望在新家中获得慰藉。然而一条事实横亘在他与邱家夫妇之间,那就是血缘关系。邱二妈会很自然地怀疑细马的企图,从而对他淡漠、疏离。这就是这类家庭的缩影——亲则无比亲密,疏则无比疏离。细马的身上扮演着多重角色,却无人可以打开他的内心。可见,沟通是多么重要。其实邱二爷是真心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而邱二妈并不曾憎恶他,反而在与他的相处中找到依赖感;细马也并不讨厌前者,他明白他们其实都温和善良。可是诸多的猜忌、背叛、讥笑,还是让他离开的念头越发强烈。
小说的故事情节,往往需要一个关键的意象来推波助澜。细马临走前的那场暴雨,就恰好扮演了这个角色。这场大雨冲毁的,不仅是邱家夫妇价值连城的家产,更是邱二妈内心的抗拒与排斥。我们可以从这件事中看到所有人心理轨迹的变化:从厌恶到不舍、从排斥到接纳、从疏离到亲密。虽然那条横亘在细马与邱家夫妇间的心河仍然阻碍着他们的交流,但好在,心与心之间的桥已经架起来了。
细马终是走了,留下油麻地所有人的不舍。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在分别的那天,他从邱二爷苍老的背影中读到了伤感与不舍,于是他决定放下过去的芥蒂,回到他们身边。这是人性美的展现,预示着心结即将被打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微妙,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家庭的面貌,总是能反映这个时代的面貌。
朝夕相对,却不一定是真正的家人。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细马一家都没有固执一端、对彼此不理不睬,而是用生活中点滴的关爱与温暖,点亮了对方的心。所以才会有细马为了给邱二爷治病,在寒冬里挖柳树须;为了找到因二爷离世而神志恍惚的二妈在外奔走七天;为了给二妈盖起一栋大房子,做起了一个精明的牧羊少年......
他的潜能渐渐凸显,内心的温暖也渐渐跳跃起来。在经历一系列波折后,他学会用爱让自己身边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故事以细马爬上他自己努力挣钱买来的红砖墙,与夕阳相映成辉的美好意境结尾,这其中蕴含了几层深意:一是新家即将开建,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二是细马的蜕变,他从极度不适应这个家到由衷热爱的过程,更是一段亲情的见证;三是作者站在人性高度,对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关爱的情感,特别是故事中着重呈现的亲情,给予有深度的思考。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心功利而浮躁,人人或许都会像邱二妈那样为自己的利益盘算,但绝不应该丢失人性中最积极、最善良的一面。当我们学会用爱包容这个世界,那么世界也定会回馈给你不一样的风景。
小说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真善美。当我们合上书页,再度回味这段故事时,惟忆起人性的美好和爱的深沉,就像太阳的光芒,永远直指人心。
【草房子细马读后感】相关文章:
细品的作文07-08
细品无奈作文05-05
细品优秀作文04-13
细柳营教学反思08-25
母爱细无声作文08-24
细米读后感06-10
《细米》读后感06-29
《细雪》读后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