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茶馆读后感优秀

茶馆读后感优秀

时间:2023-10-25 08:27: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茶馆读后感优秀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茶馆读后感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馆读后感优秀

茶馆读后感优秀1

  《茶馆》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老舍的《茶馆》看似聚焦于一个小茶馆里,但这个人来人往的茶馆里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简言之,是一个小社会的浓缩。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就是《茶馆》投影出的中国!

  裕泰茶馆在大时代中生存了下来,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从茶馆的内部装饰开始说起。

  从茶馆中桌凳的变化就侧面反映了这里生意的好坏。第一幕中店里放的是长桌,方桌,方凳,长凳,小凳。这样客人的容量还是挺大的。当时天泰,广泰,德泰都已经关门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大了,勉勉强强的混口饭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色桌布。墙上用的是时装没美人,可见王利发紧跟时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换成了小凳和条凳,家具也黯淡了,门庭也不光线了,岁月让裕泰失去了生气。体面也不是这里的形容词了。除了这明显的外部装饰,还有那些个字条。

  “莫谈国事”这条子陪着裕泰一起经历了半个世纪。第一幕中茶馆各处都贴着这条子“莫谈国事”。第二幕中的“莫谈国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旧。第三幕中“莫谈国事”有了一个伙伴“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更大,更多!这是一张神奇的条子。

  “莫谈国事”将封建无限的放大,也无限的反应了社会的落后。“茶钱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经岌岌可危了。

  在茶馆中不仅仅有陈设的条子,还有人。《茶馆》中人物繁杂但每一个都有鲜明的个性。

  其中在全文的结尾的时候有一个沈处长。他一共只有一点点的台词,是七个“好”字和一个“传”字。语言极其凝练,但同时把这个人表现的淋漓尽致。沈处长的出场穿着军便装,高靴,带马刺,手持小鞭,后面还跟着两个宪兵。他明显是一个很霸气的人,但少言寡语。不说话,用眼神示意也许就是这些长官的特征之一。

  沈处长不过是这戏中的跑龙套,而王利发是贯穿整部戏的灵魂人物之一。

  王利发是一个小小茶馆的'老板,为了生存,他阿谀奉承,逆来顺受。这不仅仅是他的茶馆,也是他父亲的。所以茶馆不仅是一个赚钱工具,更是他父亲的馈赠和希望。一个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个苟活之人,他很坚定的保护家人,自己坚守茶馆,最后用上吊来结束生命。

  《茶馆》是我读的第一本戏剧。人物繁多,我每每读过都不时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虽然人物多很繁杂,但老舍能清晰地写下这么多,可见他能力的强大。一张张丑恶的嘴脸,一张张善良的脸庞,都在老舍笔下栩栩如生。我读出了世道沦落,读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

  《茶馆》很经典,人物很传奇。

茶馆读后感优秀2

  《茶馆》是老舍先生代表作之一,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戏剧精品,更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作。我们可以通过此书,透过对人物描写去看本质——于市井之地,看人生百态。

  《茶馆》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茶馆里,以老北京裕泰茶馆兴衰历程为背景,老北京百姓兴衰变化生活起伏为线索,展开的话剧。

  王利发是这里的主人公,精明能干,虽有些自私但心眼不坏。王利发说:“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它具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只希望自己及家人生活平安快乐,而不断去迎合别人,这何尝不是那些贫困市民的真实写照呢?王利发是挺有人物特点的一个人,在第二幕剧中,秦二爷和常四爷对乞丐母女有不同看法时,王利发巧妙去缓解尴尬,体现出机智,善于交际。王利发也懂得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去改革自己茶馆,只求变化多样环境中保全。

  秦仲义,是裕泰茶馆房东,他出生于北京城大财主家庭,是民族资产阶级进步人士代表人物,他虽然处于地主阶级,却有所作为,一心想通过自己努力,开办工厂,实业救国,却最后因为工厂被没收而失败。在第三幕剧中,秦仲义、王利发等三位老人自卑,为自己撒纸钱,老人们虽没有到耄耋之年,却进行这样不吉利事,引起我的.感触,社会的压迫使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作者穿插这个小细节让我们再一次领会到社会里平民百姓种种无奈和不满。秦仲义一心想让国家振兴起来,却被各种因素阻碍,多么扎心的一件事!反观社会中那些不作为的贪官,一心尽想着升官发财,一心想贿赂别人来获得成功,不为国家做贡献,尽做一些伤风败俗事,真应该向秦仲义学习。

  这本书共用百十来位人物,塑造出不同阶级人物在当时社会下生活特点,很让我赞叹不已!

  本剧也极有语言特点,一是荒诞性,在第一幕中,背景是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穿插了一个太监娶老婆的事,这事几笔带过,却让我想到:当时的社会下,为了得到食物而生存,竟出现卖人这种现象,一个卖人的社会!这从侧面反映出社会是多么道德沦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第二幕剧写的是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时期,这时老百姓深受国民党压榨,处在水深火热中,老舍与第一幕剧,穿插一个具有荒诞性情节——两个逃兵准备娶一个老婆,他们还不好意思说出来,反而间接拐弯抹角说:“那是穿一条裤子的交情…也没人耻笑三个人的友谊吧…”。此句甚妙。

  第三幕剧中其中有一个情景让我记忆犹新,是小刘麻子成立一个缺德公司来“包装”姑娘,就在王利发的茶馆中进行,导致了王利发等三人撒纸钱、吊死。

  此剧语言平实,非常口语化,表达出深刻感情,让人落泪。

  老舍先生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非常巧妙、严谨,通过细致描写和看法旁白,领会到社会风气和人物性格。与其说是读《茶馆》这本书,还不如说它让我们重温了一下历史画面。于市井之地,看尽了人生百态。请让我们铭记历史,期望未来,让历史不再重演,争做中国好青年!

【茶馆读后感优秀】相关文章:

茶馆的语录09-21

茶馆阅读心得11-27

茶馆的语录5篇01-27

茶馆的语录(5篇)01-27

《扬州茶馆》教学反思03-18

茶馆读后感08-24

茶馆的读后感04-22

茶馆读后感06-24

《茶馆》读后感07-25

茶馆的读后感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