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无声告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声告白读后感1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每当枯燥烦闷时,阅读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阅读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阅读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阅读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无声告白》也许听到名字以为是言情小说而对它没兴趣,其实并不是,这本书是小女孩莉迪亚的死因线索,一家人在探索小女孩的死因的过程中而展现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问题。莉迪亚从小就活在母亲的期待中,母亲极高的要求让她从小就失去很多童年乐趣,而上学后就连交朋友或和小伙伴出去玩的时间,母亲都严格规定。逐渐地莉迪亚身边的.朋友都一个个远离她,她是个特别孤独的女孩。而父亲却为她贴上不合群的标签,最后这个小女孩在孤独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我明白了父母过度的爱,就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我们总是在失去了一些过后,终于懂得,应该让一个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珍惜值得珍惜的人,及时说出该说的话,不然,很多事情都来不及后悔。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总是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常常因为交流不当的问题产生隔阂甚至是冲突,也造成了令人遗憾的事,所以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交流,我们要学会相互理解,学会沟通并坦诚的交流才是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整本书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一句,有的时候我也想问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回忆过往我曾经喜欢舞蹈,梦想着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跳给更多的人看,可爸妈却认为这对我的学业起不到丝毫作用,觉得补习班才是我当下最需要去的方向,父母总是把他们认为好的给我们,可他们却忘了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忘了问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每每阅读时都觉得好像看到了自己。
最后我合上了书,感慨万千。愿我的家庭生活不是一幕无声告白,我只愿能与他们好好交流,好好沟通,互相尊重,然后我们彼此用最轻松的爱给予对方,给予我们的家撑起一片专属我们自己无话不说的天空,让无声变有声。
无声告白读后感2
《无声告白》这本书给我的感触会比《岛上书店》多很多,为什么要拿这两本书对比?因为看的时间很接近,也因为有人说这两本书类型相似。
像亚马逊编辑推荐所说的那样,这本书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本文中的家庭关系,而是玛丽琳的梦想与家庭羁绊的矛盾。她一直都有一个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也付出了许多,特别是处在女性的地位还比较低的社会时,她是有多大的勇气要做到“与众不同”。
可是,她遇到了他,一个与她不同国籍的教授,在她看来他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后来因为怀孕结婚了,婚后她或许暂时忘了她的梦想,后来她意识到自己没有正事可做,想要出去工作被丈夫阻止了。接着她母亲去世了,想起了母亲过的生活,她对自己发誓,决不能活得像母亲那样。
她想去实验室当助手,那个人却笑着回复她说,不知道她是认真的,因为她还有孩子和丈夫要照顾。看到这里,我为她感到悲哀,同时我也恐惧我可能的婚后生活。有了家庭的束缚,自己的追求怎么办?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能去做吗?因为就算在现代,多半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做“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并不是我追求的生活。
看到她最后遇到有一位女性做到了她一直追求的事情,她觉得不可思议,她觉得她原本也能做到,所以她要实施她原计划的时候,我为她感到高兴,觉得她做的特别棒。可惜最后,她却因为怀孕等束缚放弃了她的计划,把她自己想要而做不了的事情寄托在了她女儿身上。我想,这很悲哀,却很现实。
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你曾经爱的那么深,怀有那么多的期望,最后却一无所有。孩子不再需要你,丈夫不再想要你,最后只剩下你自己,还有空荡荡的房间。”这很凄凉,也是女人一生很悲哀的一种状况,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只有空荡荡的房间,我也要过的快乐、愉悦。可能因为这个跟我生活比较相关,所以印象最深刻。
对于家庭关系,我想的比较多的是以后对于孩子的相处模式及教育方式等。因为我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没有这么多的危机,我一直觉得很温暖,只是我们比较缺乏交流吧。当然,我也不是没有不满过,因为可能存在的“重男轻女”和他们的传统思想。而且我也在思考着,我读大学是出自于我自己想读,还是由于他们想让我读。其实我想过放弃的,可现在却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可能这也有利有弊吧。
还有好多好多感触写不完,就再续吧。很晚了。晚安。
无声告白读后感3
《无声告白》这本书给我的感触会比《岛上书店》多很多,为什么要拿这两本书对比?因为看的时间很接近,也因为有人说这两本书类型相似。
像亚马逊编辑推荐所说的那样,这本书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本文中的家庭关系,而是玛丽琳的梦想与家庭羁绊的矛盾。她一直都有一个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也付出了许多,特别是处在女性的地位还比较低的`社会时,她是有多大的勇气要做到“与众不同”。
可是,她遇到了他,一个与她不同国籍的教授,在她看来他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后来因为怀孕结婚了,婚后她或许暂时忘了她的梦想,后来她意识到自己没有正事可做,想要出去工作被丈夫阻止了。接着她母亲去世了,想起了母亲过的生活,她对自己发誓,决不能活得像母亲那样。
她想去实验室当助手,那个人却笑着回复她说,不知道她是认真的,因为她还有孩子和丈夫要照顾。看到这里,我为她感到悲哀,同时我也恐惧我可能的婚后生活。有了家庭的束缚,自己的追求怎么办?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能去做吗?因为就算在现代,多半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做“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并不是我追求的生活。
看到她最后遇到有一位女性做到了她一直追求的事情,她觉得不可思议,她觉得她原本也能做到,所以她要实施她原计划的时候,我为她感到高兴,觉得她做的特别棒。可惜最后,她却因为怀孕等束缚放弃了她的计划,把她自己想要而做不了的事情寄托在了她女儿身上。我想,这很悲哀,却很现实。
文中有一段这样的话“你曾经爱的那么深,怀有那么多的期望,最后却一无所有。孩子不再需要你,丈夫不再想要你,最后只剩下你自己,还有空荡荡的房间。”这很凄凉,也是女人一生很悲哀的一种状况,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只有空荡荡的房间,我也要过的快乐、愉悦。可能因为这个跟我生活比较相关,所以印象最深刻。
对于家庭关系,我想的比较多的是以后对于孩子的相处模式及教育方式等。因为我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没有这么多的危机,我一直觉得很温暖,只是我们比较缺乏交流吧。当然,我也不是没有不满过,因为可能存在的“重男轻女”和他们的传统思想。而且我也在思考着,我读大学是出自于我自己想读,还是由于他们想让我读。其实我想过放弃的,可现在却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可能这也有利有弊吧。
还有好多好多感触写不完,就再续吧。很晚了。晚安。
【无声告白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无声告白有感08-18
读《无声告白》有感08-16
无声告白读后感2篇08-19
无声告白读后感15篇08-24
《无声告白》读后感15篇08-24
读《无声告白》有感:生命是脆弱的……08-10
月落无声08-18
润物细无声08-17
无声天使08-13
润物细无声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