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反思15篇(通用)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的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的反思1
期中考试结束了,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都比以前略有进步,但我觉得还是不够理想,所以在教学中有一些经验教训还是需要认真反思,以便能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成为以后教学工作有效的指导。
本次考试试题量大,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全面,范围也极其的广泛,侧重于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考查,各占30%。学生在做的时候唯有细心、用心,并且知识面广,才有可能把题答好,取得高分。最让我意外的是解释字义这样的题又上演了,虽是重点词,上课也强调过,但从没复习,学生是很难得分的;更可气的是课本上没有,教参上却莫名其妙出现的“无可厚非”居然又一次被考;还有一些等到毕业前夕才要复习的一些诗句、名句也出现了。
本班的成绩:均分80.29,及格率98.46%,优生23.1(其中有一个分数少加了10分,靳松本应是90.5,误合为80.5)。根据我班学生的现状,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大家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毕业在即,深知责任、担子重大。通过分析学生的试卷,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句子训练
本次考试中,从卷面情况看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对此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句子方面的训练,要鼓励学生多背精彩的语段。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需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提醒学生审清题目,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重点还是要写好记实文,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个性化地表达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而不应做统一的限制。另外,应一如既往地要求学生每星期坚持写课外作文,并自己学会修改作文,循序渐进,扎实提高写作水平。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班有几个学生作业经常拖欠、回家作业时常不做,课外没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学习被动,这是造成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剩下的阶段必须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要强调学生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的反思2
作为一个中国人,国歌是我们最熟悉的歌曲。在新课程教材中国歌也多次出现。当三年级的教材中再次出现国歌时,我有一些茫然。
这一次出现,在音乐层面上的主要任务是学唱国歌。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说不会唱国歌那实在是过意不去。问题是学生“真”会唱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分析一下《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的知识点,书本上比较强调的是旋律的.上行。我觉得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掌握。倒是乐曲当中的附点节奏,可以说100%的学生在不经提醒的情况下会唱成八分音符。因为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不标准的错误的体验。这种错误不是人为的,而是国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实在难度太大。错误一旦形成,要想改正起来就很困难。
因此,我要求学生不管会否唱国歌,一定要先安静听一遍,在心里跟着唱,看看哪些地方自己以前唱得不对。事实证明,这种安静聆听的效果不错。结合着介绍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学生就能准确地唱好“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等句子。
教学这一首歌,要达到的另一个情感目标就是通过演唱国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能过三个步骤:
1、介绍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观看天安门阅兵仪式;
3、从家乡的变化来看祖国的发展。通过这三步学生不仅很好地了解了国歌的产生时代,并且通过观看视频,联系生活等方式体会到新中国的发展。
教学的反思3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渐渐对新教材有所适应,对新课本的设计意图有所理解,现在就“买车”一课的反思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使情境贯穿课堂的始终
动画片是孩子们永远的话题,在课堂中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小明买车”着一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动画片中的生活信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多次提供小组学习的机会,如: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找出计算的方法,再和小组交流自己的验算方法,并能从这些验算方法中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验算,让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课标》中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小明买车”这一生活问题,让学生知道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多样化的评价
上每一节课我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这节课我力争对小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重在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特别是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如积极的学习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愿意和同伴合作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使评价成为他们主动发展的动力。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我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再动态的课堂中,教师对捕捉到的数学契机如何把握?如何能利用这个契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教学的反思4
今天公开课终于讲完了,从知道此次活动到自己授课结束总共耗时6天,在这6天中有过逍遥自在,有过随遇而安,也有过心心念念,更有甚的是对它的思考总是零零碎碎,星星点点,最终也就酿成了今天的磕磕绊绊。最好的感觉是讲完课后的如释重负,最大的收获是如释重负之后所带来的反思。
1.没有依据学情。学生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经验的完整的人。当我向学生提问“雄伟”一词是什么意思时,听见有同学说,天安门很雄伟。而我无视这位同学的回答,假装没听见,继续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逼着他们说出我心中所想,强迫他们回答这个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殊不知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2.我们的教学不应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简单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如果在教学中借助这位学生的回答,大胆引导,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很好的理解这一词语。
3.没有中心问题贯穿全文。一节课下来问题太多,给人的感觉很凌乱。是不是可以将“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的?”这一问题设计成导学案,把问题抛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生成学习。这样下来,老师也不用浪费口舌了,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4.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在授课中落实语文要素。在三下第三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而在这一课课后题第一题就是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记得在教学中我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也总结出了“总—分”的写法,那为什么不让他们练练笔呢?(这一想法在头脑中想过)比如,可以以“车站的人可真多啊……”“我喜欢夏天的夜晚……”“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为开头,试着写一段话。
5.板书差劲。通过上半学期的出校听课,自己也深知板书书写对师生的重要性。记得那会儿只练了三天,因为耗时耗神,随之迎接检查,练字这件事也就烟消云散了。今天老师们向我们着重提出了这一点,我想练字这件事应该再次被提上日程了。相信水滴穿石,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写得字会好点。
6.教学语言不能乱说。没错是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了赵州桥,但又有谁知道赵州桥上栏板上的图案是不是他雕刻的呢?
教学的反思5
进入求实中学的半年时光,对其学校的制度和运作,以及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方式深有体会。
每当在亲朋好友中说到求实,大家也都以一种羡慕和憧憬的眼光打量着我这位求实的教师。大家都认为求实的教师又轻松,福利待遇好。其实说实在话,福利很好是真的,但轻松一词却给我不同的感受。
这半年在求实的生活说实在的不是很轻松,因为对于一个从没有涉足过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位英语老师,走进这所学校也实属偶然。曾经认为虽然从未教过初中,但对于已有三四年教学经验的我来说,应该不成什么问题。怀着这种心情,我信心十足的走进初一英语组。走进了这个日后给了我巨大帮助的“大家庭”。
一周,一月,时光的流逝没有任何声音,也没有任何痕迹。到了一月一考试的时间了。这是求实的惯例---月考。对于我来说这可是第一次让自己的学生和其他的班级“较量”,而我的感觉是“行吗?”考试结束,分数公布。当组长陈老师把考试成绩摆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我惊呆了!给了我这个自以为教了几年书的年轻人一个重重的打击。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班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名。这样的成绩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久久不能平静!全组的人都劝我,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但是我却不能原谅这样的失误。我记得当时我在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我的知识讲得不清楚,是我与学生相处的不好、不融洽,还是我真的不会讲课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辗转反侧了好久。在这其中,我不断地寻思,不断的注意别的老师的讲课特点,留心其他老师的课堂、方法,而这其中又经历了几次学校的考试,成绩仍然不很理想。
直到期中考试后,才出现了转机。这之前的一段时间,心里的滋味,真是一言难荆期中考试以及后来的这几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还是可以的,比起作老幺的感觉,真得是好多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之后,我并没有欣喜,可能是因为以前作过老幺,现在真的是不敢沾沾自喜,但更多的是我对这一结果的'反思和总结,回想在那段时光中,虽然我已经很在意其他老师的教学,但我知道,模仿和吸收其他老师的的优点,长处,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要在自身的课堂中寻找不足,在每一堂课后找出课堂的亮点和缺点,开动脑筋,变化教学,更加注重教学中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而且变换、更新授课模式和语言的灌输方法,不仅是我的课堂更加的生动,而且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提高了。效果就好的多。在这段“艰难”的学习教学生活中,我有两点体会是最深刻的。
第一就是求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学习。在这里我的学习一方面是来自于学校的读书时间和演讲时间,了解了很多关于校内外的趣事轶闻,知道了许多班主任的心得体会,以及最重要的教学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我觉得最实用的小组集体教研和备课的时间。每逢下午第三节课,我们的教研就开始了,少了很多的客套和风趣,多了许多严谨和务实,这也是每天我最能吸收经验和知识的时间。老师们把下节课要讲和重点的知识,一一罗列,甚至是明天的默写内容都安排的科学、适量。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就开始了我的“补课”。知道落后就要迎头赶上,一味的扪心自问也不是办法啊,想摆脱作老幺的感觉就一定要奋力赶上。因此,每天下班后,我都会利用一点时间,把教研时所说的明天的上课内容再根据我们班自己的情况和程度,进行一定的顺序调整,难易程度的更换,幻灯片顺序的调整,最后达到自己心中有数的程度。这样才会觉得心里踏实些。虽然辛苦,但很满足。
第二就是我很乐意去想,去思考,但却很是难以坚持动手写的,就是写教学反思。还好,学校有硬性要求的,每个老师一定要写的。这样我才保留住了那为数不多的珍贵的教学反思总结,现在看来当时自己总结的那几点教学中的失误和总结仍然显得那么中肯。虽然写下的不多,但是只要勤于思考,反复试验、总结,就不难不有所进步。好在学校在下学期实施了多媒体教学,这又是一番新的天地。凭借着以前曾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和特长,总是能把幻灯片设计的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听着他们说,我们英语老师的幻灯片可好看了。心里这是美滋滋的。多媒体的使用不仅让我们对课程以及课件的相互关联、知识的相互连续性有了更好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在板书方面解放了教师,不拘于三尺讲台的局限,扩展老师的活动范围,增加的与学生的接触,有利于教学主题的升华和教学活动的展开。
总之,在求实的生活是愉快的、是累心的、是新颖的、是学习的。虽然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加,也许会觉得“学习”就越来越远,其实不然。越是这样,就越要不断保持学习的“心态”,努力感受教学及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鉴别欣赏品味,加强反思能力,不断追问自己,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风格,理性而智慧的安排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们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追求艺术的创新和人生思索的极致。
教学的反思6
这节课教学步骤一共设计了六个环节
第一步导入;
第二步读背影;
第三步品父爱,这个环节分为“言行中看父爱”、“感动中谈父爱”、“细节中悟父爱”,其中“细节中悟父爱”是重点,也是难点;
第四步是写真情;
第五步是导学案检测,对作者简介和重点字词进行检测;
第六步是作业布置。
教师教态方面,这节课一共45分钟,其中讲授时间约25分钟,音调平缓,基本上面带微笑。但是,这节课在教态上最大的缺陷就是“满堂走”。由于我是第一次上公开课,缺乏经验,在课堂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进入状态,教师范读的时候也出现了错误。由于紧张而不由自主地走来走去来缓解紧张的状态。
教学时间把握上,没有一个整体的时间概念。在八中试讲的时候,一节课是四十分钟,进行了四个环节,所以在这节公开课上的时间一定要注意调整。但是,我在这次教学时,由于经验不足和精神紧张,所以时间没有把握好,无形中就把各个环节的时间延长了,出现了课堂松散、重点不突出的情况。最后时间不足,教学计划也没有完成。教师情绪在一开始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情感上没有感染到学生。总体来说,这节课上的是比较失败的。授课中,我就已经感觉到课堂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二环节时间拖得过长,所以在第三环节时,就把前两部分的时间加快,作为重点的第三部分“细节中悟父爱”的时间也比以前缩短了。但是总时间还是不够。教学步骤中的.后三个环节都没有进行。
教师语言方面,语言不精练。教学步骤中各个环节的过渡语、教师评价语不够精彩,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师素质。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课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课文进行预习。根据课堂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比较好。在后来进行的字词测试中,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这也是由于课堂上没有对自此进行强调造成的。
课堂上,学生发言比较活跃,基本上做到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发现两个没有积极参与的同学,就及时让他们参与进去。
一班的学生整体学习状况比较好,自学能力比较强,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细致分析课文。
教学的反思7
我执教这一堂课是《二项式定理》,下面我仅对我对本节认识及上课情况,谈谈对本节课的想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首先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在高考中二项式定理这部分内容也经常会出现一个填空或选择题。
结合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从特殊到一般理解二项式定理。
2.熟练应用通项公式,求二项展开式中指定的项。
3.能正确区分“项”、“项的系数”、“二项式系数”等概念。
根据本节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难点为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证明。
针对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几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同桌以及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揭示规律,从而突破分解教学难点。
针对本节教学重点,我设计两个例题及一个变式,通过学生的自主训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突出重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整堂课中,我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同桌探究等方式共同探究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公式,提升学生思维力。
对于教学过程,我首先利用一个问题引入,让学生们思考的展开式是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几个探究活动。
让学生观察的展开式。分别从项的形式及项的系数两个角度和学生一起分析,展开。通过对的展开式的探究,让学生自主讨论写出,并猜想的展开式是什么?随后我针对展开式的`正确性给予简单的证明,随之揭示概念。
在学生认识了二项式定理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回顾课前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接着通过两个例题及一个变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我为学生留下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学有提升。
以上就是我总的教学过程。下面我针对本节课出现的一些状况进行说明。
首先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部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先和学生一起分析展开式,通过对的展开式的探究,让学生自主讨论写出,并猜想的展开式是什么。从特殊到一般,知识是层层递进的,有利于学生理解。
再一个是学生带给我的小惊喜
其一,在解决例1的时候,学生说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做法,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
其二,在例2的解答中,学生注意区分项的系数和二项式系数,不仅解决了例2,而且提前完成了变式的题目。带给课堂更多灵活性,使课堂更加灵动。
最后说说不足之处,整体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PPT中有一处错误没有及时改正。
教学的反思8
本堂课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 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实际测量能力。在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后,进行小组分工,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者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精心地做记录,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但是在后面做相关换算方面的习题时,发现很多学生这一块转不过弯来,接受并会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反复去强调,倒不如慢慢在练习中实践中领悟。
教学的反思9
(1) 通过Guessing game和Song,既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开口的愿望,又帮助学生复习有关颜色的词汇拼读方法和书写形式,为下面的说话及练习做好铺垫;
(2) 融合本课的`重点句型于课堂对话中,让学生自主听读,提高听力,扩大息量,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句型,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在一定的信息输入后,提供一定主
题的图片和关键词句,让学生在key points的辅助下进行看图对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4) 在学会情景会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故事和短文的听读训练,增强语言的整体感,同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实现语言的积累性学习,丰富语言的表达,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5) 通过师生问答,俩俩对话,协作表演等语言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迁移
运用英语的意识和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反思1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春笋》真是一篇非常美丽的文章。文章是这样的: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他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想嫩生生的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篇怎样高明的文章。甚至还不知道这样短小的文章到底要交给学生什么,怎么教。6句话,读一读就完了,内容那么浅显,实在没有什么圈点之处。
可是今天,当我上了这节课的时候,才发觉这篇小文章真美丽。整片文章,春笋都是以一个小娃娃的形态出现的。它调皮,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它可爱,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嫩生生的;它勇敢,迎着风雨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一个小小的春笋竟然在短短的6句话中竟然可以发掘出那么多可以感受的地方。
在教授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第一段中,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我本想把“冲破、掀翻、冒出来”这些词语引出来)可是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学生说,他喜欢“春雷”,因为是春雷唤醒了春笋。有的说他喜欢“掀翻石块”,因为春笋力量很大,很勇敢??
反思:多角度去体会文本,放宽学生的思维宽度。我本想让学生体会春笋生命力的强大,可是学生又去体会春雷。我觉得我不能阻止这种体会,我不能说孩子喜欢春雷是不对的。同时,我也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师,应该尊重小孩子非主流性的体会。
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春笋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浅褐色)2.春笋是怎样给自己穿衣服的`?为什么要这样穿衣服?(裹着)3.春笋是怎样生长的?(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4.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小春笋?(勇敢、可爱)
反思: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在这一段里,我设计的问题略多了。主要是想让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进行广泛的思考。但是,我发现,愿意思考的同学并不多。所以,我在想,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来说,这些问题是不是难了点儿!在这一段的教授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教学策略是“实物演示”。在讲到“裹着”这个词语的时候,我叫一名同学表演穿衣服,怎样的穿衣服才叫裹着。孩子们似乎都懂了。再讲到“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的时候,我带着同学们一起做动作。这里,他们很快就懂得了,小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今日课堂所获关键:
1.尊重学生阅读体会的多样性。
2.建立生活和文本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词语。
3.一年级的儿童依然喜爱形象的肢体动作,这可以给学习带来趣味。
教学的反思11
《鲸》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作者语言简练,用词准确,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本文能让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在教学时,考虑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运用了课件,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在初读感知环节,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内容,通过汇报检查学生初读感知的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完成表格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在这里我还安排了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教师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环节,我先用三年级下册学过的说明文《太阳》,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复习列数字的方法,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它说明了鲸的什么特点,并在旁边批注下来,然后在作业本上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一个介绍我们身边事物的句子。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中的其它说明方法。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化语言的感悟,在这节课中对学生的朗读、说话练习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更加重视。
教学的反思12
《倒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这节课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是一节简单、清晰的课。每个人心中都有好课的标准,我认为好课不应该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应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跟他们一起走,让他们能够放松心情、畅所欲言,而我们就只要细心呵护,静待花开。
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以及个人的教学设想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上的引入:通过出示一组分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乘积都是1从而引入倒数,这样的安排承上启下,很自然,但是就是太“顺”了,有点“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缺少了一点“味道”。
自己的设计:
师出示口算题:① 4× ,② × ③2—1④6÷6⑤0。25×4⑥ +(生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
师:大家想一想,这组题有什么特点
生:得数都是1
师:不错,谁还能说出一个得数是1的算式?(生说一说)
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1,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像这样的算式能写多少?
生: 很多
师:能写完吗
生:不能
师: 看来这个1很神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和1有关。
2、变教师教为学生自学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和1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看书边思考。
1、 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哪种运算所得的1?
2、 课本上是怎样描述这个1的,请你找出来,并轻声读一读。
设计思路:新课伊始通过让孩子比赛口算,让孩子的神经紧绷起来,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让孩子自己说一些得数是1的算式,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的欲望,揭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和1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吊足了学生学习的“胃口”,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引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也更加强化了倒数的概念,只有两个数相乘的时候才可以说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加、减、除都不行。“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二、把握目标,相信学生,做好“扶”、“放”、“收”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环节二:理解倒数
1、在得出倒数的概念之后,我并没有直接的板书出来,而是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倒数的?
2、在板书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之后,为了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果然在意料之中,学生把概念中的关键字和词分析的特别到位,效果非常好。
环节三:如何让学生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我没有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没有特定的顺序先研究哪种数的倒数再研究哪种数的倒数,而是引导学生:你会求哪种数的倒数,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教师只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交流、互动和共享中学会求分数、整数、小数的倒数包括1的倒数还是1、0没有倒数这些知识难点都变得轻松和简单,甚至还有一个孩子想到了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倒数:如0。5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0。5就等于2,这都是思维碰撞的火花。但是“带分数”一直不见踪影,为了让他们想到,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都太简单了,谁能想出一个数可以难倒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挖空心思的想特别的数,其中确实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生2:0。1111…的倒数,不过由于这个数出的太突然了,就把这个数直接放到了问题银行,让他们下去后再研究。事后在和办公室的同事交流的时候才想起0。1111…= ,而 的倒数就是9,反思自己还是考虑的不够全面,另外没有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想出来的,这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是一处遗憾。
环节四:总结提升
在学生交流汇报之后,对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为了让孩子掌握的更加牢固,我采用了儿歌的形式:“倒数意义很好记,相互依存互不弃。倒数求法更容易,子母颠倒即完毕。”不但可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高效课堂的模式,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
存在的不足:
1、在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时问题不够明了: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哪种情况下所得的1吗?后改为: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哪种运算所得的1?
2、求0。1111…的倒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放手让孩子去研究。
在本课教学中,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乐于学习的。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机会,这样课堂才能动起来、活起来。
教学的反思13
自从轰轰烈烈地开展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探索,在整个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对新课改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师,绝不能再吃老本儿了,不能再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老套的教学方法上,要更新教育理念,要不断探索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整个课堂不再上演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把整堂课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反而是提高了。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工作,更应该挖尽心思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让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燃烧起来,使沉寂的课堂活跃起来,孩子们将不再觉得数字是枯燥的、单一的、无聊的,而是充满无穷的挑战乐趣,最终达到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 0 x 5 = ?》这节课的时候,我用这样的教学理念做指导精心备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绞尽脑汁设计了几个教学情境,为的是选择一个最适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师都知道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意味着一堂生动的好课,一堂生动的好课不仅意味着学生能够学好这节课,更意味着它会让学生产生心灵的悸动和震撼,也许就因为这节课将会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正因为如此,我最后选择了适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趣味性较强的请小动物来做客的情境导入,目的'是为了抓住学生的情绪,紧接着设计请小动物吃梨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够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的规律,然后安排以小动物发出邀请的方式让学生们试一试自主探究一个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在探究过程中回答精彩的学生老师会奖励一颗智慧星,以便激发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设计了小动物出题考察的方式来让学生们进行快乐的动手实践,在实践中牢固掌握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最后以小动物送给大家一首《零儿歌》,同时进行师生互动学习这首《零儿歌》突出学习重点来结束本节课。整堂课在多媒体课件和老师简单英语互动地配合下进行,正如预想的那样一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之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发现并总结出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在探究一个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地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昂然,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特别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更是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眼神,一张张期盼自信的笑脸,一颗颗涨满求知的心灵,看到这些我的热血不能不沸腾,我的心灵不能不震撼,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燃烧,此时我注意到就连平时在数学课上经常溜号、不完成作业,让我头疼不已的几个学生都与这节课融合在一起了,作为老师我由衷的高兴,因为我真正地体味到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最后《零儿歌》的师生互动更是让学生兴趣浓浓,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掌握了本节棵的教学重点同时也让学生饶有余味地结束了这堂课。
这堂课使我感触颇深,看到孩子们课后还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的样子,我明白了孩子们是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的,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更渴望在学习过程中被赏识,我悄悄地分享着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更深深地感悟出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学生是否愿意学,而是在此过程中老师是怎样组织学生、怎样引导学生、怎样与学生合作的。课堂上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手段。只要教学理念正确,教学方法恰当,学生就能愿意学,就能认真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数学课让我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当然我还清楚地认识到教师不间断地学习的重要性,我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学习、总结、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教学的反思14
丰子恺先生漫画作品我很熟悉,今天带着我的学生学习了一篇他笔下的文学作品《白鹅》,学生对先生的艺术所钦佩。此文幽默风趣,使人百读不厌。他笔下鹅的形象活灵活现,意蕴更是深刻。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对比等手段从叫声、步态、吃相中表现鹅的高傲。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让同学们在课外进行预习,以便能更好地在课上理解和学习。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课,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
上课开始的课堂导入还是比较顺利的,我先出示了一个老字“鹅”,考查学生读课文的细心程度。在第一、二段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能很快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句,以及整篇课文都是围绕“高傲”这个词语展开描写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不仅连接了第一段的内容,还为我们引出了:鹅的高傲是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也能很快地体会、理解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过程中,让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理解白鹅叫声特点的词语时,他们能够体会出白鹅的叫声,不仅声音大,很凶,而且还很严肃,说明他们能够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的意思了,从白鹅叫声的特点中也感受到了鹅的高傲,在我们进一步地学习交流中,学生们还能够自己分析出: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鹅很忠诚;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句子看出鹅对陌生人敢于厉声呵斥,非常地勇敢和尽职,本段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作者表面写鹅很高傲,叫声很大很凶,实际上是在赞扬它的勇敢和尽职,要告诉学生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课文,要体会到作者非常喜爱白鹅,赞扬它的思想感情。
在第四自然段步态的学习中,根据鸭子和白鹅步态的特点进行表演的环节,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同学们都很感兴趣,高兴地在自己的.位子上表演起来,大家表演完后,又请了两位同学上台表演,请其他同学评一评,整个的课堂气氛很好,我也能够了解学生对词语把握的情况,大部分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观察仔细和用词的准确。
反思: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在教学中,也感到因学生较多,没有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课文读的少一些。在指导读中还有所不够。整节课感到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
教学的反思15
如果说今天的课堂还是以前那种以教师说教为主、循规蹈矩的陈旧模式,那这堂课上发生的意外,或者不能称之为“意外”,而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就这样平平静静地过去,我会采用第一种方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者把问题抛给学生,当有学生说出“歌声”是牧童的这个答案以后,我马上予以肯定,这样,其他孩子也不会提出任何不同意见,自然而然地认为:“歌声”就是牧童的。整堂课会在我的精心安排下顺利地完成,课堂上的这个小插曲也会无声无息地消失。然而,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我选择了放手,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并不像预先裁好的衣服样子摆到布上去,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且具有开拓性,他们对诗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上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以下几点深刻的印象:
一、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了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在学生的争论中交流、质疑、展开、发散——教师在这里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只是维持了课堂秩序,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热烈的讨论氛围,而学生则可以畅所欲言,对诗文中的内容提出质疑:“歌声”到底来自哪里,有的说是牧童的,有的说是蝉儿的,有的说是林中其他人的,有的说是大家的——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真正地思考了,探究了,同时对诗文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朗读也会变成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朗读”。
二、体现了开放式的教学思想
开放式的教学是很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开放式并不是放任学生任意任为,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思想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的教学。以上教学片断就是体现了学生对“歌声”来源的不同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对于学生这些虽然有些偏离作者意图,但又不无道理的思考,我没有反对,也没有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积极的响应,积极的予以肯定。对学生的评价并不是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交互式的评价,学生的思想也在这种交互式的评价中得到升华。
一堂再普通不过的语文课,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尊重学生特有的想法,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学生,珍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不照搬教材,而是把教材做为学习知识的载体,帮助学生循着探索问题的路线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教学的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背影》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08-17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8-24
[教学反思]《美猴王》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凡卡》教学反思08-17
教学教学反思03-22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