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诺贝尔》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诺贝尔》读后感1
在诺贝尔小的时候,看见了许多工人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既耗时又耗力,他就想,如果有一种东西,能一下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后来,他和他的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的炸药。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人们把他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然而,液体的'炸药在运输中非常容易爆炸。为了使炸药运输安全,诺贝尔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1864年9月3日,诺贝尔试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他豪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试验。俗话说的好:黄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蕾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在也不用人去一锤一锤的砸了。
《诺贝尔》读后感2
我最喜欢看的是今年第五期的有关世博的介绍,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印的大红宏伟的中国馆图,通过内容的介绍,我知道了中国馆是个传统帽状建筑,它高六十九米,四周有围栏,一看就知道她包含了许多中国元素,看着中国馆,我感受到的不单是中国馆的宏伟,还有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脚步声。
本期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国家馆,让我感兴趣的是法国馆,它让我有了很新奇的感觉---原因是它设计为整体的漂浮在水面上,这样可以通过水的反射尽显建筑的水韵之美。书中还有关于“历届世博会最酷科技”的介绍,其中最让我惊奇的是一九八五年展出的超级西红柿,这棵西红柿居然结有一万三千多个果实,而且它跟土壤没有任何关系,原来它从幼苗开始就是用水培养,再把化肥等肥料溶解在水里,并给予充分的氧气等等,从而使这棵无土培植的西红柿成为西红柿栽种历史上的“英雄”。
《诺贝尔》读后感3
我最喜欢看的是今年第五期的有关世博的介绍,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印的大红宏伟的中国馆图,通过内容的介绍,我知道了中国馆是个传统帽状建筑,它高六十九米,四周有围栏,一看就知道她包含了许多中国元素,看着中国馆,我感受到的不单是中国馆的宏伟,还有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脚步声。本期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国家馆,让我感兴趣的是法国馆,它让我有了很新奇的感觉---原因是它设计为整体的漂浮在水面上
,这样可以通过水的反射尽显建筑的水韵之美。书中还有关于“历届世博会最酷科技”的介绍,其中最让我惊奇的是一九八五年展出的超级西红柿,这棵西红柿居然结有一万三千多个果实,而且它跟土壤没有任何关系,原来它从幼苗开始就是用水培养,再把化肥等肥料溶解在水里,并给予充分的氧气等等,从而使这棵无土培植的西红柿成为西红柿栽种历史上的“英雄”。
《诺贝尔》读后感4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出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对科学非常感兴趣。在小时候,他看见工人们用手一锤一锤地砸石头,他想:“用一种炸药直接把它炸开该多好!”
从那以后,他用心地观察研究,几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发明了一种安全的炸药。当实验成功的那一刻,人们以为他被炸死了,可是他并没有死,他发明的炸药帮助人们开山辟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诺贝尔的`发明专利给他带来了巨额收入,他把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200万英镑全部投入了银行,用每年的利息奖励那些为科学和人类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是一个伟人,他热爱科学,为实现梦想持之以恒,他面对困难,毫不气馁,毫不退缩,他为人类无私奉献,他品德高尚。
我们要向他学习,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勤奋努力、乐于助人。长大后我们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诺贝尔》读后感】相关文章:
网上诺贝尔08-16
诺贝尔读后感04-15
《诺贝尔》读后感08-22
《诺贝尔》读后感08-15
诺贝尔的故事读后感07-29
考试倒数与“诺贝尔奖”08-17
《诺贝尔》读后感15篇09-10
《诺贝尔》读后感(15篇)03-18
《诺贝尔》读后感13篇08-22
《诺贝尔》读后感(13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