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1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冉阿让,仅仅因为饥饿而打破商店的玻璃偷了一个面包,就被判了4年的监禁。生活在那个压迫和剥削如此严重的时代,活着,有时候就是一个悲剧。
父母双亡的冉阿让,和姐姐在一起生活,但是,随着姐姐有了孩子,冉阿让得到的关心也就少了,但是,冉阿让还是挺关心姐姐的孩子的,不然,就不会默默的帮孩子们还他们欠商店的钱了,而且从来没告诉他姐姐这些事。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善良的人,却被贫穷逼上了偷窃的道路,但是在第一次的时候就被抓了。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滑稽的场景,但是,更多的确是深沉的悲伤。就像冉阿让本来是判了4年的监禁的,但是在坐了3年多的时候,他却越狱了,而且,马上就被捉了回来,又加了几年的监禁。后来,又越狱了几次,使得本来判了4年的监禁,却坐了19年的牢。在书中是这样说的,在第三个年头,轮到冉阿让越狱了。大家都越狱了,根本都不去考虑后果,越狱还是“轮到”的!
在那个年代,警察却非常的“称职”,非常较真,认真的给统治者做奴隶,却不管人民群众的死活。沙威是那个年代警察的一个代表,一直都是那么的称职。虽然到后来纠结到跳河自杀,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了。
坐完了19年的牢,终于被放出来了,但是,在外面的世界里做苦工,得到的报酬却和坐牢时一样,这就太伤心了。原本可能觉得终于出来了,要好好做人,但是,一来到外面,却又被逼着回到从前坐牢一样的日子,一样的.待遇。这就是那个悲惨的世界,不留一条路给善良的人走。走到哪里都被压迫。
一天,冉阿让在主教的家里休息,却偷走了主教家里的银器,第二天被警察押到主教家的时候,主教却说那些银器是他送给他的。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震撼啊。本来冉阿让已经对这个世界绝望的了,但是,主教的这一举动却点燃了冉阿让生的希望。让他知道这世界还有好人,还是值得活下去的。如果没有主教的这一举动的话,冉阿让这辈子应该就没戏了,堕入了无边的黑暗。所以,后来,在离开之前的那晚,冉阿让就在主教门前跪着,也不知道跪了多久。
接下来的故事里,冉阿让暂时是过上了安稳日子了。但是,另一个悲剧又发生了,那就是芳汀。对于法国,像芳汀这类悲剧,怕是不少的,芳汀只是这千千万万中的一个。但是,幸福总是那么的短暂,接着冉阿让就出事了,芳汀也死了。但是,这时的冉阿让却不再像之前那么无牵无挂了,还有一个人需要他,那就是芳汀的女儿。如果不是因为芳汀的女儿,我想冉阿让是不会再冒那么大的险去越狱的。不管怎么说,他拥有越狱的勇气,力量和技巧,这次越狱倒是成功了,更大的因素更应该是大家觉得他已经死了吧。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隐姓埋名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接下的日子又比较好过些了,因为他已经死过一次了,但是,接下来又要担心珂赛特的事了。就写到这吧,接下来的事都是珂赛特的事为主了。
冉阿让,一出生就注定是一个悲剧了,因为他生在一个悲惨的世界,也死在那个悲惨的世界,但是,这一生,他也算是活得精彩的了,被人爱过,也有人可以爱。奋斗过,失败过,最后,死在了那个悲惨的世界。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2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备尝艰难,怎么会成功?然有时候,眼前美好的一切,未尝不是由悲惨堆砌而成的呢?
芳华刹那,世界潮起潮落,或许,你早已成为一个幸运的人。然而,现在这样美好的你,如若也同我一般品味过这“悲惨”的话,你是否也是这般的感同身受呢!
不经意间辗转,翻开那一本由法国作家雨果倾情撰写的《悲惨世界》,飘飘然就宛若走进了那书中的世界:悲惨,黑暗,隐忍,残酷……仿佛只在刹那间,便已过去了十九年,而这十九年,却也是主人公冉阿让最悲惨,最残酷的十九年。冉阿让,一个原本平凡而又平庸的人,只因年少时砸了面包店的玻璃,便被残酷地判了十九年的刑期,整天蜷缩在那暗无天日的监狱里。
为了能早日出狱,他夙兴夜寐的努力工作,受尽折磨和煎熬,在他本应该最美好,最绽放的年纪。出于正义,出于关爱,出于本性的他,却只能沉陷于黑暗的笼罩中,历尽沧桑想来也是令人唏嘘和愤懑啊!然,世事难料,命运对他是如此的不公,出狱后的他,穷困潦倒,万人喊打,是一个被世人唾弃、耻笑的可怜虫,他从来吃不饱饭,风餐露宿,甚至凄惨到仿佛要被世人抛弃。
面对这残酷的世道,他本想报复,甚至摧毁,但他却遇到了一位善良,朴实的主教的,在主教的收留、教导下,他逐渐放下了这些仇恨。在主教去世后,他从此消失在了这黑暗的世上,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位善良热心的人的人的出现,才让我们忆起他……
他已经改名换姓并立足于社会,成为了一个受万人景仰却登高自卑的善人,并收养了一位和他有着同样悲惨经历甚至比他还要悲惨的小女孩柯赛特做女儿。
并最终看看她步入婚姻的殿堂,拥有幸福的生活,同时年过半而的他也在不久后死在女儿怀里,想来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了吧。
唯梦长留,晓看云翻星转,读过《悲惨世界》,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或多或少有过愤怒,有过怜悯,同时也有过对黑暗现实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就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世态的变迁以及这一点点随时间流逝的流逝人间世故吧。是啊,苦难的旧主已经忘却,而这忘却的旧主也快要降临了罢!冉阿让的一生极其不幸,但他却用他善良、感性的内心去愈合着这个世界给他带来的伤疤,哪怕命运是如此的不公,世态是多么的炎凉。
只要他的心中一直有那位慈爱的主教,有那个美丽乖巧的女儿暖心的笑容,他的世界,终究还是五彩斑斓的,不是吗?
缘尽世间,尘埃终会落定。冉阿让这极其辛辣而美妙浩瀚的一生,终获得了平凡而完美的馈赠。他在临死前总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含着幸福而满意的泪水合上了双眼,倒在了女儿的怀里。他,一个悲惨而传奇的人物离开了。他,或许随风而去,或许在那属于他的美丽的世界中辗转,留恋,或许……但无论如何,他终是活在了《悲惨世界》里爱他,敬畏他的人的心中,也活在了读者的心中!
合上书,闭上眼,静静地去感悟一番这悲惨、黑暗、隐忍,残酷的世界,以及这辉煌、正义、善良、传奇的人性吧。或许时间不长,就只一瞬,一瞬,你那焦虑浮躁的内心,会随着风,飘散在那悲惨的世界中!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3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幼时,幸福像衣上的纽扣易于掌握,如滔滔碧江水连绵不断,一束阳光,一粒粉尘都有了向往。
那时我爱去奶奶居住的小小乡村,呆呆地望着澄澈的蓝天,绵软的云是姿态万千的梦我,摘取一朵怀着它痴想,天马行空地遨游,不时嘴角勾出一个傻呵呵的弧度,奶奶总会在这时端来一碗银耳雪梨汤,我捧着碗凝望菜畦,甜汁沁入心脾,当时只觉得世上最好的汤汁莫过于此了。
与公鸡赛跑是我们的另一大爱好,每次看到那趾高气扬、恃强凌弱的大公鸡都会感到被蔑视了权威,于是一边张牙舞爪地拉扯鬼脸,一边踏着坑洼的土地深一脚浅一脚地飞奔,一副不抓到公鸡誓不休的执着摸样,东奔西突,前扑后闪,虽然我精心策划的战略都不值一晒,却仍倔强地不服输,直到精疲力尽地倒在地上,扬起一片尘土,唯觉得单纯的快乐。
角逐的路途十分坎坷,难免会摔倒。但这里面可有学问哩,装着小小心思的我独自一人便是钢铁战士刀枪不入,女儿独自一人时有泪绝不轻弹。但我却秉承着“遇人就哭”的原则,万一跌倒时碰上奶奶可不得了,干涸的眼眶马上闪射出朦胧的泪光,鬼哭狼嚎,恨不能倾倒出所有的委屈愤懣,但其实心里却是偷笑的。
自以为是的懵懂“成熟”后,幸福变得氤氲无所,好像隐匿到最严密的罅隙中去了,要斩荆斫棘方可观。似乎定要有丰碑伟业,传颂千古才可坐拥幸福,但对那些传奇人物只能在字里行间远远仰望。幸福仿佛很大很大,大到只属于那天之骄子,命运定盘,我们注定不受眷顾。
我束缚在自己编织的桎梏里不肯露出卑微的自我,像被遗弃的孤童,飘摇的浮萍,天地都黯淡了色泽,再不像从前的.明净。奶奶为照顾我来到了宜昌,在多少个挑灯夜战的夜晚,奶奶同样灯火阑珊人未眠,看在眼里急在心,又怕我嫌恶她的叨扰,只能悄悄端来一碗银耳雪梨,又你人地敛声屏气地离开。而融在我舌尖的汤汁总觉腻而紧,滋味也大不如前了。
那天几个好友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我趁此机会大倒苦水。末了,一个我认为较我而言更优秀的同学冷不丁的道:“真羡慕你那么多人宠着,身在福中不知福哟!”波澜不惊的心湖中骤然风起云涌,激荡了情怀。原来我是幸福的,不必名贯古今,不必生死攸关,平凡的我拥有的是小小的烦恼,满满的幸福啊,只是这幸福却都在别人眼里。
原来如此,幸福并未躲藏,它就伫立在面前,只是闭塞了心房的我感受不到它的气息。它挥舞双手,靠近我,拥抱我,那一碗甜汤,一声亲昵问候都是它的味道,我却在肆意挥霍着幸福的同时埋怨它的吝啬和飘忽。
如今,幸福不再虚无缥缈,也不再取之不竭,虽然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但我总觉得每个人的幸福正如一碗朴素的汤汁,甜入心脾,却只有那么多,喝一口消耗一口,总有见底之日,我不愿直至那时才恍然泪流,又典当那些回忆来喂养寂寥,现只有甜蜜地沉浸在汤汁中感恩,感动。
奶奶悄无声息地照例端来银耳雪梨,我觉得该说些什么,“奶奶——”待奶奶诧异的转身,我竟然无语凝噎,只好绽去一个大大的笑脸,奶奶却莫名其妙的嘟囔看几句,可我分明看到那双漾起一汪笑意的眼,甜甜的银耳雪梨滋润心灵,世上怕是再没有如此好的汤汁了。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4
每个人都拥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他的爱却是给了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那是怎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在冉阿让25岁的时候,就因为他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打破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经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在他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他人歧视而走投无路的时候,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的冉阿让,他不介意冉阿让是个苦役犯,不计较他偷了银器,反将一对珍贵的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居然也会有这样一个世外圣人,正是这位主教无限的包容和仁慈,深深的感化了冉阿让,使他重新激起了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
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奉献给了贫穷的人,可怜的人,长长出门时口袋还是鼓鼓的塞满了钱,回来意识身无分文,他给所有的穷人带来了温暖。
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对芳汀与珂赛特母女的关爱。为了实现芳汀临死前能见女儿最后一面的愿望,冉阿让不惜再次越狱,付出终身苦役犯的代价,那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一对母女,可他却始终坚守对芳汀的诺言,付出极大的努力就出了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并精心地将它抚养长大。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又犹豫了,因为真正的冉阿让是他,不过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结果他最后的决定竟是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有一次就下了以为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与当时的黑暗、丑恶的社会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她是那么喜爱珂赛特,但还是为了珂赛特与马利尤斯的幸福,为他们付出一切。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事情,为了使一些与他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一次地铤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的高尚!
小说中还刻画了其他一些人,比如贪婪、自私、卑鄙的德纳第夫妇,冷漠顽固的警长沙威。正是这些人,造就了当时黑暗社会的悲剧,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更凸现出冉阿让的英雄本色。由此,我想到了当今的社会,应该有不少人也是像德纳第夫妇那样具有丑恶的灵魂,我们现在提倡造就美好和平的社会,但是现在的社会真的是那样吗?我们这一代的人还是相当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面对他人的求助,我们不但不伸出援手,还避之唯恐不及,骑车撞伤他人不但不背负责任,却逃之夭夭……这些是多么丑恶的行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整个社会都应当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美好,我希望社会上多多出现像冉阿让一样,将自己无限的爱奉献给身边每一个这样的人,那样,我们的社会不是会变得更加美好吗?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5
也许一开始阅读名著,是出于某些要求或者某些原因,但一旦开始阅读,之后便完全是自发的情感了。这大概就是阅读的力量,书籍的力量吧!
在开始读《悲惨世界》之前,我看了电影歌剧版。这部纯歌剧的电影看得我已是惊心动魄,当我开始阅读时,便完全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了!
歌剧有所删减和改动,只是把厚厚三本《悲惨世界》有关主人公冉阿让的主线捋了出来。看了书才知道原来还有更多丰富的背景和其他人物。
雨果的著作几乎大部分都在描写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者人物在某一事件发生时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冉阿让总在不停逃离、更换地点,对于他所居住地的描写就有好几处。另外一个比较占大成分的就是人物的内心思考。如冉阿让怎样从恶的边缘拉回来转变到善,他怎样疼爱柯塞特等等,还有许多其他人物的内心独白。如果仅仅把冉阿让的遭遇作为主线捋出来编成书估计只有薄薄一本吧……
不过本文的重点不是去探讨雨果的写作特色或者冉阿让的人物形象、这本书的主题思想之类,只是想谈谈自己阅读中的一些感受罢!
冉阿让的形象无疑是众多世界名著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了,否则《悲惨世界》也不会如此经久不衰,百年之后依然震击人心!我们总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像沙威所信奉的一样,这个世界非善即恶,曾经作恶的人怎么可能还会向善呢!因此,一个人一旦有了前科,前途也基本被否定了。大约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在,我们这个世界才总是有所谓的“坏人”吧。如果我们人人都像卞福汝主教那样怀抱一颗善良、宽容、包容的`心,那么我们这世界的恶应该也会被善净化许多吧!
人们总是更愿意去相信“人性本恶”,因为“人性本善”的例证实在比“人性本恶”的例证少太多!我不敢说自己是“人性本善”的坚定拥护者,但我更愿意去接受“人性本善”而非“人性本恶”。没有人天生就愿意作恶,真有那些丧心病狂的,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否则,一个人作恶必定是出自某些原因。正如冉阿让,只是为了救人性命。
而这社会有时在定罪时并不问出自何缘由,即便在现代这社会恐怕也依然如此,法律总是高于人情。
在阅读这本书的之前和之后我都没有去搜索有关冉阿让这一形象的论述,一旦读了评论性文章,思维便会受到限制,感受也就不纯粹了。
不过,从来没有一个人物像冉阿让这样带给我那么多的震撼与感想。《悲惨世界》是部悲剧吗?可以说是,但比它更悲的也有。不过我都不曾为那些悲剧人物落泪,唯有冉阿让!
在读到这本书的末尾,是一个午后,久雨的日子转成多云,但我眼里、心里却开始下雨。曾经也读过一些小说,遇到结局不好的也会难过,但能让我流泪的极少。而冉阿让,只是以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我的眼眶渐渐湿润了。我也不知道是出于何种感情。或许是被他这一生所折服,在他无私地将爱奉献给柯塞特的时候,为了柯塞特救出马吕斯,为了她远离她的生活,孤独至死;或许在他释放沙威的时候,或许在他拥有雄厚家财而甘于清贫时……我不知道是否有评论文章将他解读成一个灵魂伟大的人,应该是有的,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他安息了。尽管命运多舛,他的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就丧生;
事情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如同夜幕降临,白日西沉。”
这是这部书最后几句话。
人的伟大可以有许多种:为了正义、为了理想、无私奉献……最最伟大的,应该是,为了爱吧!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6
每个人都拥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他的爱却是给了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那是怎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在冉阿让25岁的时候,就因为他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打破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而当他经历长期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时,却由于他曾经是个苦役犯而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在他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他人歧视而走投无路的时候,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的冉阿让,他不介意冉阿让是个苦役犯,不计较他偷了银器,反将一对珍贵的'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居然也会有这样一个世外圣人,正是这位主教无限的包容和仁慈,深深的感化了冉阿让,使他重新激起了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一个苦役犯的伟大!
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奉献给了贫穷的人,可怜的人,长长出门时口袋还是鼓鼓的塞满了钱,回来意识身无分文,他给所有的穷人带来了温暖。
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对芳汀与珂赛特母女的关爱。为了实现芳汀临死前能见女儿最后一面的愿望,冉阿让不惜再次越狱,付出终身苦役犯的代价,那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一对母女,可他却始终坚守对芳汀的诺言,付出极大的努力就出了芳汀的女儿珂赛特,并精心地将它抚养长大。=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别人冤枉顶替冉阿让被捕。当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知道后又犹豫了,因为真正的冉阿让是他,不过如果他不承认的话,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而那位老人只不过是个年过半百,毫无用处的人。结果他最后的决定竟是公然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有一次就下了以为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与当时的黑暗、丑恶的社会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她是那么喜爱珂赛特,但还是为了珂赛特与马利尤斯的幸福,为他们付出一切。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事情,为了使一些与他毫不相干的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一次地铤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的高尚!
小说中还刻画了其他一些人,比如贪婪、自私、卑鄙的德纳第夫妇,冷漠顽固的警长沙威。正是这些人,造就了当时黑暗社会的悲剧,因此,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更凸现出冉阿让的英雄本色。由此,我想到了当今的社会,应该有不少人也是像德纳第夫妇那样具有丑恶的灵魂,我们现在提倡造就美好和平的社会,但是现在的社会真的是那样吗?我们这一代的人还是相当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面对他人的求助,我们不但不伸出援手,还避之唯恐不及,骑车撞伤他人不但不背负责任,却逃之夭夭……这些是多么丑恶的行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整个社会都应当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整个社会将会变得更美好,我希望社会上多多出现像冉阿让一样,将自己无限的爱奉献给身边每一个这样的人,那样,我们的社会不是会变得更加美好吗?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7
终于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从去年四月份开始,断断续续地读,终于在新一年的初月第六天看完了。这便有了第一个感受:看书实在太慢,并且没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但坦白讲,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次都读不下去。外国文学大块头似乎都有个“通病”,巨长的历史大背景……《悲惨世界》当然不例外,而且它还每卷必用完整的一章详详细细地讨论历史。看的时候,必须得按耐下性子读下去,若不至于囫囵吞枣,便能深刻感受到何谓大文豪。里面有专章讲到“拿破仑”“大革命”“城市下阴沟规划布局”“流浪儿”“黑话的正名”等等,很显然,这不仅是雨果知识储备的,还是他对政治、城市、社会、语言等等(好吧忘记姿态的名字正确拼法了)。
这些同时也是后人了解法国历史很好的据本吧。对于《悲惨世界》里的人物,我想我的态度基本都经历了从不以为然到理解接受的转变。无论是本书出现的第一个圣人米里哀主教,还是受其宽恕而被感化的冉阿让,他们身上都肩负了雨果想传达的一个理念:宽恕罪恶。这种带着宗教信仰般的宽容,在中国,意即道德吧。冉阿让的转变正是这种力量的体现。但当宽容面对屡教不改的罪恶时,真的还要再继续宽容吗?在读冉阿让解救珂赛特那卷,面对德纳第厚颜无耻、变本加厉地谈条件,冉阿让一一答应,我不自觉跳开了作品本身,忍不住想骂一句傻。到故事的结尾,德纳第这个十足的恶人仍然逍遥法外,雨果也仍安排他继续为非作歹。在他身上没体现转变,这个信号表明,他,不是为正衬主旨精神服务的。这个形象,就是完全的恶之身,在他身上雨果不赋予他人的复杂性。那人本应该都会有的善去往哪儿了呢?神奇的在他的儿女身上。在本书中,除了米里哀主教、冉阿让、我最最喜欢的便是德纳第的`大女儿和大儿子,爱潘妮和伽弗洛什。文学作品当然要有艺术性,所以在邪恶的家庭里安排这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才更有文学性。爱潘妮对马吕斯的卑微的、小心翼翼的爱证明雨果即使是对小女孩爱慕的心理,也能把握得十分精准。爱潘妮嫉妒了,为马吕斯牺牲了,她还是把珂赛特的信给回马吕斯了,她恳求临终时得到爱的人一额头之吻……这一为爱奋不顾身的形象跃然纸上。再是伽弗洛什,这个小淘气,机智机灵又善良,他明明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却总有了些大人才有的见解。他喜爱用唱诗歌的方式讽刺人、事。即使在枪林弹雨中,他也能边吟着歌,边捡敌方残留下的子弹。若在大荧幕里,能演上这个角色的演员,得多幸运啊,因为他注定被角色而记念。
除了这两个最喜爱的,本书中我还喜爱的角色,还有福舍勒旺老头、马白夫先生、安灼拉那几个看似平时只会议论政治的年青人等等。他们都有人的软弱、自私一面,但他们的光辉一面,让他们形象高大加立体。那珂赛特和马吕斯这两位呢?我觉得,他们存在的形式,不是人,而是符号。珂赛特无疑是美、善、纯的象征,所以,在她身上,也就读不出除此之外的其它内容,便成空洞。而马吕斯呢,我觉得他在本书中像是一个穿针引线的剪头,从父亲被救,到他与珂赛特相恋,到投身街垒抗争,到对冉阿让身份的追问……由他完成。所以,在理解了这两个角色的作用后,我对他们眼中只有对方,只有爱情而无其它,像是“傻蛋”的设定也就报以理解了。
最后来个突兀的结语,尽管可能再细想下,会有更多感受,但这次就到此为止吧。《悲惨世界》,不愧为世界名著,值得一读!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8
对于我们来说,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或许并不那么美好,但却也是安定和平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祖辈时期的兵荒马乱,也没有经历过父辈的饥肠辘辘。什么是悲惨呢,我们不知道吧。而对于那些在战乱中苟延残喘,在社会底层卑微地活着的人,生活之于他们就是悲惨。十九世纪的巴黎,是贪婪和阴谋的污地,是私念与丑恶的染缸。然而,也就是在这个丑陋不堪的战地上催生了美好与希望。
1802年,在法国的南部,一批戴着镣铐的囚犯正被带往土伦地的一个采石场。这些囚犯因为贫穷而绝望,因为绝望而犯罪。可能这真的不能算是做坏事的理由,但如果你真的经历他们所经历的,或许能够明白。是生活的穷苦让他们无路可走吗?表面上看起来是的,但是更深入的说,是他们生活的世界逼得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这些囚犯被称作是“战船上的苦工”,在采石场,他们做着最苦最累的活,最可悲的是,他们所作的一切看起来毫无意义。
冉阿让是苦役工中的一员,因为偷了一个面包而被判了五年的监禁,为了饿坏肚子的孩子们,他把自己推到了这样的境地,他是多么善良啊。因为不满牢狱的制度,他两次越狱却都没有成功。一直到十九年后,他获准假释了,他自由了。但是对于一个没有权力,没有工作,没有住处的人来说,这算是什么自由呢。冉阿让感到极度的挫败。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直到他遇见了笛涅的主教米里哀,一个善良伟大的人。他收留冉阿让,把他当作贵宾一样接待他,照料他。但是对贫穷的惧怕驱使冉阿让偷窃,他偷取了主教家的汤匙,但却在逃跑的路上被警察抓获,当他被抓到主教面前当面对质时,主教却说:“那是我送给他的,还有一个烛台,你忘了带走。”是这个以德报怨的慈祥的老人重新唤醒了冉阿让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他决定做一个慈悲之人,他决定重新开始他的人生。
1823年,蒙特里来了一个慈善的手工厂厂长,他建立了医院,疗养院,男子学校,女子学校等等造福百姓的机构,他的慈善使他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并因此他被推选为市长。其实这个人就是冉阿让。只不过他改名换姓,以另外一种身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是他履行了他当年的诺言。他以自己的行动真真切切为人民做事。
在我看来,遇上主教米里哀大概是冉阿让这辈子最幸运的事了吧。这个生活在人群之中,与世无争,爱花的老人。在他的眼中,这是一个个人幸福建筑在多人痛苦之上的世界,他不愿意这样。所以他以他喜欢的方式生活。是他的善良,他的慈悲改变了冉阿让的一生,在他经历了漂泊无依,歧视,欺骗之后。他觉得在这个人像狼一样的世界做一个好人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主教米里哀的以德报怨让他瞬间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开始觉得自己于心有愧,他开始觉得他要以另外一种方式生存下去,一种不同于狼教给他的生活方式。
“善与恶是什么呢?当一个人陷入了悲惨的境地,便终身难以自拔。”有时候现实真的很残酷,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的借口。不管境况如何艰难,请始终怀揣一份希望吧,相信生活终将变好,相信未来光明远大。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9
早些间就久仰这本名著,迄今才有幸拿来一读。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巨作。
主人公冉阿让这个人给了我很多的沉思与默想。他是一个苦刑犯,当然是偷了一个面包做了19年牢的苦刑犯,是一个苦命的人。贫穷可以使男子潦倒,饥饿可以使妇女堕落,黑暗可以使儿童羸弱。当苦难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人就会被某种邪恶的冷漠所征服。然而,冉阿让却没有往罪恶的道路上发展。当他遇见了善良正直极富同情人的米利埃主教之后,哦,更应该是当他遇见了上帝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一切都改变了。他的生命中出现了光芒和希望,释放了他心中无限的'光明。冉阿让重新做人,改头换面,化名为马德里。他在制造黑玻璃小工艺品上有所发明而起家致富,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通过贫困,意志薄弱的人会变得无耻卑鄙,意志坚强的人则变得超凡脱俗。而冉阿让成为了一个乐善好施的善良人。他周济穷人,救助孤寡,开建托儿所和福利院,做尽了好事。他救过5个人的性命,不过这仅仅是小说中能够很清晰的看到并详细记载的人数。他们分别是是割风老头,不知名的苦役犯,柯赛德,马利尤斯和沙威。这几个人都是小说中关键性的重要人物。看过小说的读者就可以知道,割风老头是冉阿让冒着生命在车辙底下救下的人,后来偶遇的经历成为了冉阿让的"兄弟";而就下那位不知名的苦役犯是冉阿让去就柯赛德的一个机会;柯赛德是苦命人芳汀的的女儿,后来成为了冉阿让的"女儿",他一直疼爱着柯赛德,柯赛德是他冉阿让的一切;马利尤斯喜欢柯赛德,后来冉阿让在街里救了他的性命,冉阿让同意了将柯赛德嫁给马利尤斯;沙威是一位警察官,有些人遵守荣誉信条,好比人们观察星星,隔着老远的距离,说的便是沙威。沙威是冉阿让的对头,他一直追杀冉阿让。但是冉阿让最终在有机会杀了沙威的情况之下却放了他,这种做法使得他心中的良心与他一直信奉的威严法律相冲撞,后来他幡然醒悟,重新做人。冉阿让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艰辛,他是偷盗者,也是施舍者;是苦命的,也是幸运的。而改变他命运的,就是那盏银灯器,正是上帝的曙光。
法律的条文是死板的,在我们的文明里,有许多令人心寒的时刻,一个有思想的生物被迫远离社会,找到了无可挽救的遗弃,那是何等悲惨的日子。一个人做错了事情是可以有回转的余地的,社会应该给予这样的机会。但是在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残酷的制度和威严的法律之下,没有一丝丝让冉阿让喘息的机会,残酷的命运一直把他被逼到苦难的深渊和绝望的尽头。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悲惨世界却并不悲惨。在苦难面前,给了人以温暖、爱和光明。而这道曙光一直引领着冉阿让,使他向着善良一直往前行。
小说的最后,一切误会和谜团都解开了,爱和曾爱过,这就够了,不必再作其他希求。冉阿让幸福的躺在柯赛德和马利尤斯的怀里安然入睡。雨果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确信有人爱你,有人因为你是你而爱你,或更确切地说,尽管你是你,有人仍然爱你。在爱的一生之后,有爱的永生,那确是一种增益。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10
《悲惨世界》是法国文豪维多克?雨果于19世纪写出的伟大作品。全书展示了拿破仑战争及战后几十年的法国面貌,同时又展示了善与恶、美与丑、光明和黑暗以及悲惨和温暖、感动的交织与斗争。雨果曾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是的,雨果总是这样,他把相对的放在一起,把矛盾的统一起来。因此,读雨果的书,你总是感到莫名的感情涌动,总是有不一样的东西在心里流淌,这就是温暖,这就是感动。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冉?阿让,是一个因偷了几片面包而被判5年监禁的苦役犯。这样的量刑在今天看来是完全不合理的,而当时的王权制度下只有专制才是合法。容不得申辩容不得反抗。因此当不公引起的仇恨在心底蔓延之时,反抗就成了唯一的道路。无论这种反抗是否在符合社会规范和法律道德。更由于法律本身就是扭曲的严厉的和谄媚的,因此苦役犯的5年伴随着4次越狱而变为19年。
这就是当时的法国社会,充满了矛盾。人们既已拥有过革命的曙光,便不会再允许黑暗的笼罩。冉?阿让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4次越狱、4次反抗,带给他的不是自由,而是给他烙上了危险、邪恶之类的印记。这些印记清楚的记录在他的通行证上,使他难以通行。19年的牢狱之灾,扭曲了他,他开始以丑恶的眼光来审视人们。尤其当他在迪涅城里处处遭遇拒绝而流落街头,甚至与狗同眠之时,他内心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他发誓,他要报复!然而,就在他满心愤恨的得到R夫人的4个苏时,他得到了他永生以来的第一次关怀,然而陈年土灰是不可能在一次清扫后就干净的,心灵的蒙灰就更不会轻而易举便被扫除掉。随着R夫人的.指点,他敲响了米里哀主教的家门,不,应该是推开。这位善良的老人又何曾锁过他家那扇通往上帝之光的大门呢?正是这位米里哀主教,用他的关怀和仁慈,给予了冉?阿让在迪涅城的的第二次温暖。当冉?阿让这位苦役犯走进了高贵的米里哀主教家时,他听到的不再是“滚”这样的字眼,而是“兄弟”这样的称呼。接下来便是一顿饱餐和温暖的床铺。我相信此刻冉?阿让满心里尽是温暖,虽然他并不承认自己被这样高贵的灵魂打动了。他试图反抗心底杯中下的温暖种子,因为“狗窝”本已经坚定了他的信念。他只是犯人,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永远都不能成为平常人。他恨透了社会,不管是监狱、法庭还是出狱后的社会都给了他心灵最深的伤害。因此,当他面对这位老人如兄弟般的照顾时,他的内心开始动摇了。但是他并不愿动摇自己的信心,他试图反抗。而他反抗的手段便是夜里行窃。于是,冉?阿让在深夜时分偷走了主教家里唯一值钱的银质餐具。他以此作为对主教动摇他信念的报复。正如雨果所说:“一个人在黑暗里呆久了,强光反而会灼伤他的眼睛。”我们毫不怀疑,冉?阿让是被突如其来的关怀和仁慈、悲悯灼伤了。当警察再次抓回冉?阿让时,他本以为主教会指证他偷走了自己的东西。然而主教却告诉警察:“这些是我送给他的。”这是轮到冉?阿让惊奇了,他从没见过这样善良的人,他感觉他的邪恶在瓦解,他感觉他的信念
在崩塌。无论是在土伦监狱还是在入狱之前,他的人生只有苦难、饥饿和冷漠,多少年来人人对他冷眼相看,想不到在这一刻,他竟得到了来自上帝的关怀,上帝以他最强烈、最光辉的力量灼伤了他的灵魂。而主教告诉冉?阿让“做一个诚实的人”。冉?阿让是怎样一个有信念的人呢?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他怎会一次。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11
也许是心静不下来,我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也许是兴趣的原因,很少去细看一本书。也许我能够说,没有什么好书,但有了这所谓的网络,正如某个在遥远哨所的战士所言,那里有你读不完的好书。你能够尽情的看,只是对眼睛有些不好,看书,应当是补充心灵营养的方式之一。
那次偶然在收音机里听到梁冬和吴伯凡谈到一本书——《悲惨世界》。于是之后从网上下载来看了,两个月,才看完了这本不明白有多少页的巨著。文化有限,此刻写写感想。
首先,是关于作者“维克多·雨果”的。他不愧为文学巨匠,《悲惨世界》是一部恢宏庞大又细腻入微的巨著。他能在一本书里将历史、人性、感情、救赎等等,全部包罗,而又衔接的很完美。
一个作家笔下小说中的情节就像一个电焊工人手里一件铁器,他把各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情节很自然的连在一齐,不留焊缝。很难想象,这是一本250年前的书,就像20xx多年前孔子的《论语》一样,到今日仍能在于丹教授的理解下与你我的心灵对话,并且丝毫不觉得它古板、无用。
他描述滑铁卢战场的惨烈,他写巴黎的起义。那些场面恢宏、惨烈、壮丽!他讲述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生活,他写巴黎的野孩。那些人让你看到人性的善恶,时而又会感动。他又相信上帝,相信无极。那苍茫的星穹,美丽的大自然,必须有一种很微妙的关连,谁能说一只蜜蜂的嗡嗡和恒星的运行没有关系?
其次,《悲惨世界》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苦役犯的心灵救赎,以及这期间他所经历的和法兰西经历的一切。
书的开始写了一位很有爱的主教,就是他给了苦役犯“冉阿让”重生!冉阿让因姐姐的孩子们饥饿,成了一个偷盗犯,被判刑,后又几次越狱,刑期又几次加重,他整整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人性快要泯灭,仇恨社会,残暴凶狠。
他从监牢里被释放的时候,即便有他在牢里挣的钱,也没有旅馆敢让一个苦役犯留宿。而那个主教很好的接待他,他半夜逃跑,还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台。警察又抓到他,主教说,那烛台是他送给他的,并相信他能够做一个好人!这期间他还抢一个小男孩的钱,但又懊悔不已。
之后,他竟然换了身份,靠着发明一种仿玉的琉璃扣子的加工,在一个地方做了市长。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资助贫困,使当地经济繁荣。然而,他的身份又面临被拆穿,他苦苦挣扎,决定自首。但想起这么多人需要他,还有一个可怜的女工“芳汀”,托他找回自我的女儿“珂赛特”,看着她快要死去,他决定继续做市长。
可是,他没有做到让她见到女儿,她死了。警察已经来了,并要逮捕这位以往是苦役犯又抢了孩子钱的市长。于是他逃跑,还好他有很大一笔存款,他把可怜的`珂赛特救出可恨的德纳第家。
他把珂赛特养大成人,他把她看成自我的全部,他不能想象没有她的日子。但珂赛特却遇到了感情,她和马吕斯相爱了,这让冉阿让很痛苦,他感觉自我要失去自我的幸福。
在一系列悲惨的事发生后,他允许他们结婚,他经过了痛苦的挣扎,告诉了马吕斯自我曾是苦役犯。他不和心爱的珂赛特住在一个家,他不再让她叫父亲。之后,他快要死了,我看到那里,很不想让他有高老头一样的结局。还好,他在珂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死去。
他的心已是圣人的心,像那个主教一样。懂得爱,懂得宽恕!他放走了一向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他原谅一切,他是那样的温和、有大爱。谁能想象他以往是一个残暴的苦役犯?
精品悲惨世界读后感12
我曾独自爬过高山,我曾独自欣赏湖水,我曾独自骑行看山花浪漫,我曾……我曾独自在书海中畅游。只不过走走停停、看看忘忘,已记不清山是哪座山、湖是哪片湖,花是哪朵花,书是哪本书……
当年的山是那样的夜色朦胧,我站在漆黑的半山腰上,看不到山的尽头,也看不清山的轮廓,于是我只有往前走:当年的湖水是那样的清澈,我站在湖水畔,看不到水在微笑,也看不清它的嶙峋波纹,于是我只有掉头走去;当年的砀山梨花盛开,我站在百亩的梨花园中,看不到梨花纷飞,也看不清百亩梨园的恢弘气势,于是我走了上来。
在半山腰上,我径直朝着前方走去,终究还是站在山顶,看到了万丈金光从云海中激射而出,也看清了山的模样轮廓,于是我笑了笑;在湖水畔处,我掉头走去,走上高高的拱桥,看到了湖水荡漾,那是它在微笑,所以我也笑了;在梨花园处,我走了上来,站在斜斜的高坡上,我看到了梨花飞舞盘旋,它的样子真美,我只能这样说。
这些我都走了上来,看到了它们最美的模样。但对于这把“登天的梯子”书籍来说,我始终走不出来,走不出来就代表我从未走进去。
忽然之间,我遇到了生命中的”圣经”,我想这便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圣经当然是指《悲惨世界》,遇见未知的自己,当然说的是遇到了未来的自己、遇到了未来自己心目中的自己。
一个人遇到另外一个人,这就是遇见;一个人遇见一本书,这就是遇着;但很幸运的是,我遇着了。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翻开《悲惨世界》时候的场景,那是在华豫学院的图书馆里面。从二楼走进去,然后左拐走到尽头的`最后一个书架上,它被人束之高阁,而我却伸手取了下来,它的旁边便是《巴黎圣母院》。
学校里面的那本很旧,然后字体也非常小,只记得它的开头几行密密麻麻的小字,类似于圣经,我当时并没有坚持看下去。
就在这恍惚之间,已经过去了两三年的时光,我又想起了自己的这块碎片种子,我决定将它认真呵护成长,现在它终于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未来的自己,也就是书中的冉阿让的样子。他真挚而热烈,虽然他很木讷;他无比善良又无比让人珍惜,虽然他以前是苦役犯;他执着而坚定,虽然他曾在深渊和天堂之间犹豫徘徊;他终究活成了他,虽然他(主教)看不到他了,但是他坚信他能在天上看到他,于是他就活成了他,也活成了我心中的自己。
无数的夜晚相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了,而冉阿让也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了;
虚构的?
NO!
它就是一个世界,可以让我看到未来自己的模样;我不太相信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词调,但我相信”天不生果果,万古长如夜”。
这本书让我明白,所有的苦难终究会过去,所有的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所有善良的人终究会得到好报,所有作恶的人终究会接受上帝的审判;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审判长头顶高悬的那张审判图,却是没有想到最终还是审判了他自己;人当然是善良的,所以它就是善良的。
读完这本书,就像自己也随着经历了冉阿让的起伏生活,提前给自己的未来走了一遍,然后在真实的生活中去规避书中冉阿让的错误,去接受他性格中的那些光辉灿烂的特质……
【悲惨世界读后感】相关文章:
悲惨世界经典段落08-21
悲惨世界影评08-21
孔子的悲惨世界08-20
悲惨世界作文05-02
《悲惨世界》心得02-24
悲惨世界的读后感09-09
悲惨世界读后感08-24
《悲惨世界》读后感05-29
悲惨世界读后感05-20
悲惨世界读后感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