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赴林州红旗渠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赴林州红旗渠学习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4月15日至18日,我随县党政考察团赴河南林州市考察,先后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等场馆,实地查看了重机集团、凤宝管业等企业,并在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观看了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访谈录,聆听了《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合格共产党员》的主题党课。一路走,一路看,使我倍感震撼,深受鼓舞,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现将本次考察的几点心得体会浅谈如下。
一是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水贵如油”。走进林州市(林县),聆听和了解了在开通红旗渠这条“人工天河”之前群众的疾苦,可谓是“一部林县志,满卷荒旱史”,历史上多少林县人因水受尽苦难,因旱家破人亡。“一生只洗三次脸”、“桑林茂儿媳因水自杀”、“闺女嫁人不求其他,只求有水洗脸”......一个个悲惨的故事,使我深切感受到:对林县人来说,水就是生命。
二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民的力量”。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干旱缺水、条件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历时十余年。它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全长1500余公里。在极其恶劣的施工条件下,10万林县儿女在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开凿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使我精神上受到了鼓舞,心灵倍受触动,体会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三是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党员干部的担当”。红旗渠是林县人民攻坚克难创造的,更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遗迹,面对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的恶劣自然条件,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同志,在深感百姓疾苦的同时,果断决策,带领林县人民在太行山开凿引水,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凭着林县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排除万难,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旗渠”。正是因为有以杨贵同志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他们忧心于百姓疾苦,怀着为群众负责的责任担当,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弘扬红旗渠精神,首先要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杨贵同志正是怀着为民服务,体恤人民疾苦的党员情怀,毅然做出“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定,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让我们看到了“红旗渠”。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们应该当大力发扬红旗渠与延安精神,站位新时代,面对我县处于结构转型、经济下滑的关键时期,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解放思想,克服“等靠”意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好服务群众的职能。尤其是作为城市街道社区,我们要积极运用好“小区管家”、“微心愿”、“志愿服务队”、“党员延时岗”、“440便民热线”等服务模式,积极为辖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服务,同时不断总结和探索新的工作途径,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努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其二,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协作精神正是我们需要汲取和发扬光大的。联系工作实际,面对困难大、任务重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遗留问题的协调化解、安全生产隐患整治等重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要大力发扬红旗渠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杨贵老书记为标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刘志丹精神和延安精神为动力,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紧盯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其三,要有责任担当精神。作为与“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的延安精神发源地的年轻干部,我们应当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手段,强化责任与担当意识,带头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扎根于基层这片广阔田地,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全力推动农村“三变”改革政策落地生根,在巩固商业租赁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以深入推进“三园”建设(太白山生态观光园、马岔核桃示范园、马岔特色养殖园)为主线,引导党员干部以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推动两村经济发展取得突破。
其四,树立服务永恒的宗旨。社区工作的宗旨就是服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树立服务永恒的工作主题,全面掌握工作业务,创新工作方法,严格落实党政领导首问负责制、工作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社区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明确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落实,引导领导干部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利用“党员固定活动日”、在职党员进社区和城市党建“同心圆”等载体,开展各类扶贫帮困、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