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3篇[优秀]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第九回中说了件有趣的事,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唐太宗梦见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没空斩龙。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打了个瞌睡,梦斩老龙。老龙王最终还是一命呜呼,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觉得龙王该斩,一是瞧不得别人能干,嫉贤妒能,无事生非;二是为了私利,忘忽职守。倒是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辨好坏,一味地做老好人,令人大跌眼镜。
《西游记》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阅读它的同时获得不一样的启迪。有的人喜欢其中人物的性格;有的人喜欢其中孙悟空降妖除魔时的风采;有的人喜欢它整体的剧情;有的人研究它的历史背景;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某种预言。但依我来看,《西游记》就是一部小说,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只不过从中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罢了。
《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是十分成功的。唐僧师徒、众神、妖魔鬼怪都个性鲜明。
唐僧乃是金蝉转世,是十世修来的好人,吃一口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老。他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没有什么神通,自然就成了妖魔鬼怪下手的对象。唐僧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就是希望能造福众生,使天下太平。他就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胸有大志,但力量微薄。万水千山,妖魔到处都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他就需要收徒弟。这就同一个国家的治理绝不能靠一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唐僧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仁慈和执着。在取经的路上他遇到千难万险,每次都几乎丧命,但他从没因为困难而停滞不前。 唐僧的仁慈是无人能比的,他曾因为仁慈错把孙悟空打死的白骨精当成人,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虽然这样,但我认为这种仁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毕竟善良比恶毒好,仁慈总比残暴好。待人宽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路上全靠他降妖除魔,才能使唐僧最终到达西天。
孙悟空这个人物地反封建的杰出形象。从学本领到大闹天宫,他始终是以理为重而不畏强权的人物。封建等级观念在他面前无比脆弱。他敢直言玉帝的过错,敢于大骂那些无用的神仙,敢于三番五次地找如来论理。也许有人想说孙悟空做事不想后果,但我认为我们就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过多的考虑后果而使某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完成。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少一种勇于面对勇于创新的精神。如果因为后果不好就不做的话,那我想至今不会有人登上珠穆朗玛峰,没有人到达过南极点,也没有人登上过太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那种精神,那种不畏强权,万事理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
再讲讲玉帝吧!玉帝犯过很多错,有些是小错,有些是大错。小错暂且不提,但有些大错也真值得思考一下。有一节中,他为了惩罚一个犯了错的郡侯,使该地三年不落一滴雨。土地荒芜了,树也枯死了。百姓饿的饿死,病的病死,只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带着家人逃荒去了。一个人犯下的罪,却要千千万万无辜的人来替一个人抵命。这个玉帝实在不该。别人都说神的心胸是开阔的,可玉帝却因一些小错而不原谅那个郡侯,这难道是心胸开阔的表现吗?我认为,我们应该以玉帝为戒,时时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人,万事理为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判断是非。犯了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假思索,不加改正,怕的是下次犯同样的错。
如来佛祖这个人物也塑造的别具特色。我想他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应该是他法力的高强和他那张时刻保持笑容的脸,如来佛的法力无疑是《西游记》中最强的。他只是略施法术就破了孙悟空的法术,还将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之久。他那张永远保持笑容的脸使他变得温和,而不象有些大仙一样整天板着脸。他那张笑脸和别人的不一样,他的脸上包含了热情、关怀和铁面无私。他关心众生,关心一路拜佛求经的唐僧师徒。他的铁面无私更是令我感到震憾,可以大义灭亲地将自己的亲娘舅打回原形。
谈完了人物塑造,又来说说《西游记》整体。我在前文中写到,《西游记》本身是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的,我觉的作者首先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自由。孙悟空就是这个愿望的具体体现。他为了自由,可以大闹地府、龙宫、天宫,可以说整个神的世界被他闹了个底朝天。孙悟空之所以这样无法无天,这是因为他不想受别人的制约。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这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享受,是一种幸福。 其实我们常常觉得累就是因为被一些东西束缚而造成的。科学家累吗?学者累吗?军人累吗?肯定累,单他们的累只是肉体上的累,几天就能恢复。而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累是在精神上,是累在灵魂里。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那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已经被逐渐消磨了,人类变得麻木、无知、残暴。我们应该找回人类祖先的伟大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并且开拓进取,寻找更大的自由。 一部《西游记》指出了做人的道理,指出了为官之道,指出了人类发展的道路:力量源于《西游记》,精神源于《西游记》,成功源于《西游记》。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最喜欢看女儿国那一集了,不仅是因为女儿国国王美若天仙,还因为本集插曲“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百听不厌。而更让我们津津乐道的是,据说,女儿国国王的扮演者朱琳,真的爱慕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但徐少华无意于她,最后这段情缘无疾而终。所以看这一集时,总会格外用心地捕捉朱琳眼神里的情愫,是真情还是假戏。
所有这些情感铺垫,使得春节期间去电影院,自然把《西游记女儿国》当成首选必看电影。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略有心得,为文一篇以记之。
如果让我比较电影版与电视剧的区别,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吧。
从故事情节上看,电影删去了蝎子精的内容,增添了梁咏琪扮演的国师和林志玲扮演的河神的爱情故事。电影版展示的是两对情侣:国师和河神、赵丽颖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和冯绍锋扮演的唐僧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河神爱国师,爱得偏执病态,国师以国家为重离开了她,她一动怒就爆发出全部的力量,要毁灭整个世界,但最后自己也被毁灭。河神的爱是自私狭隘的爱,爱对方被拒绝,就选择报复,害人害已。
女儿国国王和唐僧彼此相爱,女王说:“我舍我的王权富贵,你守你的戒律清规”表达她要跟唐僧西行的决心。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并决心要生下来孩子,透露出他动摇了西行的意志。但是,女王脚一踏出苦海尽头的国门,整个女儿国就石化了。唐僧因动了凡心,始终系不上袈裟。他们都明白了不能为了自己的小爱,而辜负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所以,都选择了放手。
这样的情节改编,使得电影版表达的'主题的倾向上和电视剧也有所不同,电影更倾向于突出爱情主题,表现赵丽颖扮演的女儿国国王和冯绍锋扮演的唐僧对待爱情的矛盾、纠结、痛苦和选择。而电视剧版则淡化了爱情,虽然,我们从女儿国国王密诏唐僧入室那一个片断中,也似乎窥到唐僧有些许的动情,但是这种男女情爱的微妙,表现得还是不太明朗。电视剧更侧重表现唐僧抗拒诱惑,并经受了考验的坚定信念。比较而言,电影版在表现人性上更真实,更容易跟观众产生共鸣。
从人物语言上看,电视剧更像一篇白话文,通俗直白。而电影版则更体现时代特色。有的恶俗搞笑的,比如,师徒四人被执行死罪,别人都是被一箭射杀,唯有猪八戒被百箭射杀,他问自己犯了什么罪被杀,刽子手说:“男人,死罪!长得丑,罪加一等!”有更多语言是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的,比如:菩萨说:“但凡能放下的都是你未曾拾起的。”唐僧说:“爱一个人和爱众生,没有区别”……这样的语言,把观众引入了深层次的思考,不再拘泥于故事情节,而升华到了爱情观和人生观的高度。从这一点说,电影版的表达深度更胜一筹!
从角色扮演者看,电视剧女儿国国王扮演者已经深入人心,心理上本不能接受赵丽颖扮演此角,感觉她无论如何也不足于展示国王的威仪。但在电影中,赵丽颖又重塑了女儿国国王的形象,她以纯真可爱的骑鹿少女形象出场,虽不惊艳,眼神中的好奇青涩也给人几许好感。她对唐僧一见钟情,爱得炽热真挚,一无返顾,不惜跳入唐僧乘坐的小船,飘向回头无岸的苦海。但当她梦到唐僧和她蓄起长发,和她慢慢变老,却不快乐时,她又亲手为唐僧系上袈裟,目送他离去。
这是一个爱得纯粹的女孩,她可以舍弃一切爱人,但发现自己的爱不能给对方带来快乐时,她又勇于放手,并给爱人离开的勇气。这是一个爱得决绝而又不失理智的女孩,这是一个会在爱中成长的女孩,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有着博大胸怀的女王!所以,不选择像朱琳那样的熟女,而选择赵丽颖这种甜美又不失坚强的女孩形象,是非常符合本片的角色定位的。
从细节上看,电影版因为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长,所以细节有很多,增添了很多戏份和笑点。比如师徒四人被射杀,孙悟空去讨堕胎药等等。但有时,也给人一种冗长无聊的感觉。而电视剧版则内容直白单一,情节紧凑集中。
从画面和观影感受上来看,电影版则以绝对优势碾压电视剧版!电影版是高清,3D效果,画面逼真立体。尤其是林志玲河神是水的化身,通体透明,身材曲线凹凸有致,发起怒来则水波汹涌,极富美感和震撼力。这当然都得益于现在高超的特技技术。看3D电影还是应该去电影院,不可言喻的观影感受。
综上比较,电影《西游记女儿国》已摆脱了电视剧版的窠臼,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亮点,而电影的插曲更是不得不赞的亮点。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也跟剧情酬和呼应,情意交融。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西游记只看了第二十四回,就是三打白骨精那块,先写点读后感吧。之所以会看西游记,是看到有人说周星驰拍的西游中的孙悟空最接近原著。看了书发现果然是,五尺身,孤拐面,并不是我们在戏剧里看到的美猴王的形象,真实的孙悟空并不美。
就我现在看完的部分,孙悟空的人物性格要分为被如来yazai五指山之前和跟随唐僧取经之后,前后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跟其他几本书比起来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就语言上而言我觉得就很通俗易懂,并且语言很接地气,读来全无障碍。而且小说极富画面感,基本上看着小说脑子里就浮现出一幅一幅画面,读起来非常有趣。
阅读小说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满足感,个人认为一定是上乘之作。西游记有人评价是佛门的高级黑,有太多可以思考的地方,我即使只看了一小部分,也很认同这个观点。看到现在为止,书里形象最高大的还是行者孙悟空,唐僧就是命好,书中说他是十世金蝉子转世,修来的好命,整天坐在白马上,累了就唤行者去化缘讨斋,即使是在前无村后无店的荒山野岭也依然提出如此不合理的请求,孙悟空陪笑道师傅您看看,这种地方如何有人家前去讨要斋饭,唐僧听后立即心生不悦,向孙悟空说道,想你在五指山下被压五百年之久,如若不是随我去西天取经,如今还在那山下风吹雨淋,如何能似现在这般自由,现在让你去化斋竟然推三阻四,定是你这猴子撒懒。孙悟空无奈只得驾着筋斗云去山间采摘桃子让唐僧充饥。类似的情节在小说中有很多,在我看来唐僧既无能耐驱魔除妖,又没有佛门中人的无欲无求随遇而安,出家人甚少动气,但是唐僧常常为这些小事动怒。
在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合,师徒四人行至荒郊野岭处,方圆百里都没有人家,只有一个白骨精,他得知唐僧来到他的地界,便化作一个妙龄女子,提着两罐斋饭去接近唐僧,此时孙悟空去寻食,临走前还特意告诉唐僧猪八戒等人此处甚是偏僻,人烟全无。当一个美艳的少妇提着斋饭走向唐僧师徒三人的时候,曾经贵为上仙的天蓬元帅竟然仅仅只因为妇人美丽妖艳的外表就全无抵抗之力,全然看不出这是妖精惯常的伎俩。可见猪八戒是有多么的不堪,我觉得此处作者是不是也在辛辣的讽刺,天庭的那些上仙真是酒囊饭袋,还不如石破天惊的猴子。如果说唐僧是肉眼凡胎分不出来人和妖,但是猪八戒屡次犯这种低级错误就是在太难当大用了。当孙悟空驾着筋斗云回来之时,隔着老远就看到地下的女子是妖精变的,立刻挥舞着金箍棒打向妖精,怕他伤害到唐僧的安安危。妖精使了个金蝉脱壳的妖术,化作青烟飞走,留下一个尸首。唐僧这下便大发雷霆,认为孙悟空本性难移,滥杀无辜。正当孙悟空百口莫辩之际,猪八戒却火上浇油,说孙悟空明明就是失手错杀了好人。孙悟空说自己在山上当大王的时候,如若想吃人,定会使出此种把戏,变作妙龄女子,引诱路人,一旦有人中招随她至山中,便露出原形,想生吃想煎炸煮焖全凭自己心情。孙悟空如此以实相告,说明孙悟空是一心皈依佛门,想保唐僧取经。然而唐僧却不以为然,可见他内心之中从未真正信任过这位徒弟。白骨精被识破后并不甘心,又变作一个老妇人再次靠近唐僧等人。猪八戒老远看见这个妇人第一句话就是师傅你快看,大师兄干的好事,人家过来寻仇了,纯属煽风点火的小人之辈。
这次孙悟空还是将老妇打翻在地,同样受到唐僧的'责骂和紧箍咒,孙悟空再三哀求才唐僧得以强压怒火。贼心不死的白骨精第三次化作一个老翁,前来寻自己的浑家和小女。这一次孙悟空算是学聪明了一点,逼得妖精现了部分原形,唐僧刚要相信,猪八戒就从中作梗,说师傅大师兄神通广大,随便使个法术不就人变成其他样子了,唐僧一听此话立刻又开始怀疑孙悟空,说他连杀三个无辜好人,不要再收他为徒,孙空悟再三哀求无果后愤然离去,回到了花果山。
在我看的一小部分书里,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合可以算作一个小高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的性格跃然纸上,一览无余,非常精彩。唐僧只是坐在白马上,有什么苦难都是孙悟空奋力化解,尽心尽力保他周全,并在一路上照顾他,唐僧全却无半点感激,甚至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别人随便一挑唆,都能破坏他们之间的师徒关系。我想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吧。仅仅因为唐僧是十世修来的金蝉子,原就能享受着一切,他也永远不会被妖精吃掉,因为有很多神灵暗中保护,菩萨钦点的人怎么可能被妖怪吃掉。
我觉得全程真正在修行的人只有孙悟空一人。正如孙悟空自己所言,我也是活过人的,当年也是风光无几,头戴紫冠,身披黄褂,手持如意金箍棒,接受四方朝拜。后被如来yazai山下五百年之久,风吹雨淋,落魄无依,这对曾经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猴王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境遇如此落差,非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无法接受。如今受观音菩萨教化,潜心向佛,一心保唐取经,必定是下了一番决心的。一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各种磨难,无一不是孙悟空冲在最见面,用尽自己的各种本领才智一一化解。一路上大圣的人缘很好,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他,齐天大圣的面子还是很多人给的,我觉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孙悟空的好,有本领有智谋有胆识还有一副侠义心肠,不然不会这么多人帮他。然而孙悟空一片赤诚之心唐僧却全然不领情,实在让人唏嘘感概。作者称孙悟空为行者,我觉得行者的含义着实有很多。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03-21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18
西游记的读后感(精选)07-18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07-19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7-23
(经典)西游记的读后感07-26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07
[精选]《西游记》读后感07-18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07-18
《西游记》读后感【经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