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走出荒野读后感

走出荒野读后感

时间:2024-03-15 07:26: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走出荒野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出荒野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走出荒野读后感

走出荒野读后感1

  昨天刚读完一本叫做《走出荒野》的书,算是自传吗?说的是作者谢丽尔·斯特雷德在26岁的时候因为生活上的总总不顺利,独自一人徒步美国太平洋屋脊步道94天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遥远的1995……

  从科技的角度讲,比隔了一个世纪还要久。作者没有网络去查询所有的相关信息,没有GPS来导航,甚至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就凭着一本旅游指南类的书籍、一个指南针,应该还有一个大大的勇字,徒步于人迹罕至的荒野1100英里。佩服佩服!

  觉得作者超级有胆!26岁,lady,一路上遇到过公牛、黑熊,n条响尾蛇……风餐露宿,没有地方洗澡。背着一个超过自己体重一半的背包,遇到过严寒酷暑、山体滑坡。忍受身体的各种疼痛,还有寂寞。我超级担心的生理期,她居然只用一块海绵搞定。徒步初期,都没给自己买一根登山杖。半路还丢了一只靴子。十天半个月遇到一个补给站也只能收到区区的20美元,完全没有可以好好放松一下的资本。所有这些她都坚持下来了,了不起!

  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遇到处理不了的事情就一直跑步,一直跑步,他觉得只要跑下去就可以解决,跟作者的'想法倒是有点相像。表面上看他们是在回避,实际上一直跑下去和一直走下去,都需要莫大的勇气,能够坚持,这本身就是强者的表现吧。还有《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她的口头禅就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当时的情况下,能有勇气去迎接新的一天,也着实让人钦佩。放弃比坚持容易太多了。

  读书的过程中除了感慨和赞叹,还遇到一些值得品味的部分。作者委托朋友寄给自己的补给箱里每次都会放20美元,差不多就是一顿简餐和一晚最便宜的汽车旅馆的费用,完全可以用贫困潦倒来形容了。即便如此,她还是会在收到钱的第一时间去餐厅吃饭,会在吃饭的时候点一杯可乐,会在吃完饭的时候给小费。对食物的渴望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在超市买可乐喝吗?应该可以省至少一半的钱吧?不给小费不行吗?或者打包外带,应该又可以省一点了吧?

  还有作者在一个宿营地遇到的一位老人家,他每年会有几个月出去乞讨,也会有几个月固定在这个宿营地给步道徒步者提供帮助。呃,自己都吃不饱饭要去乞讨了,还有心思去管不相干的别人。不理解啊不理解。这应该跟美国的特有文化有关系吧,还有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从骨子里没有为吃饱饭发愁,这算不算一种解释?荣格他老人家的书还是要再认真读一读。

走出荒野读后感2

  昨天一天,认真的读完《走出荒野》一书。五月十六日,在网上看了电影《荒野生存》,除了对年轻的谢丽尔一路的坚韧机敏的敬佩,电影中她一路的独白,即便整个画面只有她一人在向前独行,我甚至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独白,感受到与我内心所产生的共鸣,这之前,真还没有哪部电影可以让我体验到与主人公一起来一场心灵之旅。我为此电影打了9。5分,相比于网络评分高出1。7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谢丽尔。斯特雷德在经历母亲过世,四年的混沌生活之后,踏上太平洋屋脊步道的徒步旅行,在荒野中探索自己的生命之路。

  与此书、此电影相遇,是因她正契合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

  疫情期间,原本计划3月去日本的旅行,就此搁浅。我有个习惯,每一次计划旅行,我都会与自己充分交流,此次旅行的目的和意义,当然,还包括旅行的方式。因着疫情,为了陪伴母亲,我在母亲家住下,担心老人家容易感染,我几乎足不出户。因此,坐在书桌前,还包括看手机的时间就多了很多,我想,那就索性做一个十年的旅行规划吧,由此,对旅行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转眼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如何让余生活过得有意义,进而,大致勾勒出如何度过后半生的路线图。

  如果说,旅行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支流的话,那么,思考如何度过余生,应该属于回归主流吧。其实,关于如何度过余生,我貌似已经专题思考了蛮久,去年五月,父亲往生之后,我便决定55岁退休,并着手去办理申请退休等相关手续,以免耽误55岁退休时间点,造成不得不推迟到60岁退休的.局面。应该说,当时,我觉得我是比较透彻地想过退休后干什么。生命从生到死,都知道起点和终点,谁也避免不了,所以呀,我想在可以完全支配自己时间的时间段,修行、付出、读书、旅行,直至此生的终点,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然而,具体起来,我才发现,当初看似清晰的规划,好似口号,无可操作性。

  于是,我陷入了,自我怀疑、无价值感、恐惧,陷入了贪心、欲望的膨胀,我走入了荒野。

  于是,我沉迷在网络公众号的鸡汤里,美其名曰,寻找出口。幸运的是,循着这些鸡汤文,我看了不少的电影,买了不少的书来读。《走出荒野》便在其列。

  昨天,黄昏之时,合上此书,我感觉自己一直反复在读,也一直在听,书中的两句话,“爱,万物生”,“恐惧会导致恐惧,力量也会产生力量。”

  我想,我看到了“众神之桥”。

走出荒野读后感3

  我承认,当初选择谢丽尔·斯特雷德的《走出荒野》是被书的封面——一个背着巨大背囊独步荒野的女子所吸引。当然,还有腰封上面那些极具煽动性的数字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奖项。于是,哪怕书价颇不便宜,也决定收入囊中,以便日后可以好好品读一番。

  可事实上,最难耐的还是对这些现代“独行侠客”的仰慕之情——我虽然只是个安于现状的普通女子,但却无法抑制自己想要靠近和了解这些人的渴望——而这,才是我最终选择这本书的真正原因。或许,在我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生里,也渴望着能有一次只身穿越荒野的创举吧。

  谢丽尔无疑是那些现代“侠客”中的“女中豪杰”,她26岁的时候,决定一个人在大约100天的时间里,徒步穿越太平洋屋脊步道莫哈维沙漠至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交界处横跨哥伦比亚河的那座“终身之桥”之间的部分,行程约1100英里。

  且不说别的,单看这一组数字“1100英里=1770。2783973092千米”,你就能感受到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挑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此之前从无长途徒步经验的年轻女子,仅凭着一个闪过脑海的想法,一本“太平洋屋脊步道旅行手册”,一个连专业人员都觉得特别重的装备——她的超大“怪兽”背包,独自穿越沙漠,走过森林,爬过雪坡,路过荒野,遇见、告别了一个个有故事的旅人,同时也不断冲破自身极限。她从最初的痛苦和迷茫中涅槃重生,一颗破碎的心也逐渐变得笃定成熟,历经94天,1100多英里,当她最终站在哥伦比亚河上的“众神之桥”上时,她终于找回了自己!至此,我才真正读懂腰封上的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片荒野,需要你自己探出一条路来。”

  可又该怎样来讲述谢丽尔的“荒野”呢?是22岁时,母亲因绝症去世,在她心上撕扯出了巨大伤口,深如沟壑,流血不止,令她日夜疼痛,悲伤欲绝,却始终无法愈合?还是她在母亲身后,想要努力维系的“家庭”最终四分五裂,继父另娶,旧家不再,姐姐与弟弟也都相继远离,终是物是人非?抑或是,她和丈夫保罗的婚姻出现了无法弥补的裂痕,她的出轨、吸毒、自我放逐,与保罗渐行渐远,最终走向了离婚?又或是,当她失意、落魄、孤独、愤怒、无助、绝望又悲伤地望着眼前大片大片的荒野,却只有自己一个人踽踽独行,只听得到自己沉重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息,被巨大背包压弯的身体还不得不承受着疼痛折磨——肩膀和腰部被背包磨破的地方,脚上的水泡和掉指甲的脚趾,还有一路上被树枝、荆棘、裸露的石块划伤、擦破的地方,都在隐隐作痛;同时还要担心自己会不会迷路,会不会不小心踩到眼镜蛇,遇到外出觅食的狮子或黑熊的时候?

  总之,她内心充满了绝望、伤痛和愤怒,她想要通过这样一场自己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徒步旅行,放逐自我,甚至是惩罚自己,又仿佛冥冥中受到了感召,想到自己或许能在徒步的过程中找到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是的,尽管她已经为这次徒步旅行准备了很久,并且在出发的前一刻依然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准备好,但她告诉自己:就是这样,我必须要上路了!我可以,我一定可以走完全程!

  我想,当她在一家户外用品商店无意中看到那本《太平洋屋脊步道第一辑:加利福尼亚州》,脑海中第一次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她最终会开始这一段旅程。就像她在书中所写的那样:“当时,对我而言,这条步道并不意味着一个崭新的世界,而只是个想法,模糊而奇特,充满了神秘和希望。我用手指在地图上循着它蜿蜒曲折的线条摸索着,心中似有什么东西破土而出。”

  由此可以知道一二,彼时的她内心已有了某种模糊的认识,她必须要尝试做出改变,去感受一种过去从未感受过的.全新体验,或许她能够在这一路上找回已经迷失很久的自己,学会释放母亲去世后积聚在心头久久不散的悲伤,摆脱那个连自己都憎恶的“自己”,最终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前进的方向。

  然而,谢丽尔毕竟没有过徒步旅行的经验,这一路上她确确实实吃了不少苦。不只是那只硕大背包带给她的沉重负荷及疼痛,也不只是那双小一号的专业徒步靴给双脚带来的痛苦折磨,她几次面对眼镜蛇,甚至与野兽擦肩而过。但更难的是面对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有时在野外没有参照,她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乱撞,甚至不知道能不能重新回到原定路线上来;有时遭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她会把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在睡袋里缩成一团,来保持自己的体温;有时她需要爬过雪坡,但手中没有冰镐,只能靠着一根滑雪杖小心翼翼地前进,以免一不小心坠入深谷;有时她也会面临缺水的困境,当随身携带的水喝完,而净水器又坏掉不能用的时候,她就把碘片放在取来的浑浊不堪的水里帮助净化,以补充饮用水……

  虽然听我叙述只是三言两语,但书中实际的描写却让人难以想象!大自然的秀丽壮美令人惊叹,但它的威力从来不容人小觑。恐怕谢丽尔这一路上的经历,比我们这些普通人几辈子加起来的都要多,但这也令她的阅历更加丰富,内心更加坚毅,精神更加超然,底蕴也更加深厚。

  路上,谢丽尔偶尔会遇到一两个旅伴,他们都是特别热情的人,除了互相聊一聊彼此的经历外,还会传授谢丽尔一些徒步旅行的经验,这给了谢丽尔极大的帮助。比如,有个经验丰富的徒步者在营地帮谢丽尔整理了她那巨大的背包怪兽;还有两个朋友把别人赠予的一颗桃子特意留给了她……

  总之,他们带给了谢丽尔太多的感动和勇气,如果不是遇到这些朋友,谢丽尔恐怕就会忍不住打退堂鼓了。但这一路上,大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几乎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都要自己面对和解决。从开始的孤单疲惫、狼狈沮丧,到后来深深喜欢上一个人独自行走的寂静,谢丽尔感觉自己仿佛与天地万物融为了一体。而每天的经历和每日不间断的阅读,也让她渐渐学会站在崭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她的身体变得结实起来,身形也更加挺拔,她的意志经受了考验,思想愈加深刻,变得成熟、坚毅、勇敢、顽强,仿佛不论前面有什么困难,都不能阻挡她前行的脚步!这是一个全新的谢丽尔,一个如凤凰般浴火重生的女子,一个真正的徒步者!

  当我看到旅程结束后,谢丽尔独自坐在在哥伦比亚河“众神之桥”旁边商店门前的座椅上吃着冰激凌的时候,忍不住微笑起来。真是一个率真可爱的女子,我相信她日后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也一定会成为她一直梦想成为的作家。瞧,现在我手中的这本书不就见证了她梦想的实现吗?

  最后我想说,这不只是谢丽尔完成太平洋屋脊步道徒步旅行的日记,更是一本勇气之书,它让无数读者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力量,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去穿越属于自己的“荒野”。这大概就是谢丽尔写下这本书的意义,不只是记录和分享,更是一种精神的感召和指引,在带给人震撼的同时,给人以力量和勇气。我想我会一直记住这个平常但又不平凡的名字——谢丽尔·斯特雷德,记住这位美丽勇敢的“太平洋屋脊步道女王”。

  最后的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荒野”,找回自我,然后紧紧地拥抱他/她,并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走出荒野读后感4

  《走出荒野》是谢丽尔·斯特雷德的著作,讲述了她在失去母亲后,通过徒步太平洋屋脊步道来疗伤的故事。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1、自我成长:谢丽尔在徒步过程中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学会了面对孤独、恐惧和困难。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我们需要勇敢地挑战自我,才能不断成长。

  2、大自然的力量:在书中,作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治愈力量。这让我明白,当我们感到疲惫或迷茫时,可以走进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

  3、失去与重生:谢丽尔通过徒步旅行来面对母亲的离去,逐渐走出悲伤。这让我明白,当我们经历失去时,不要害怕面对痛苦,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获得重生。

  4、坚持的重要性:谢丽尔在徒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她始终坚持下去。这让我明白,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坚持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终点。

  5、人生的选择:谢丽尔在人生最低谷时选择了挑战自我,通过徒步来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这让我认识到,人生中我们总是会面临许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将决定我们的人生方向。

  总之,《走出荒野》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它教会了我许多关于人生、成长和自我发现的道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成长的决心。

走出荒野读后感5

  一本在书店看到的书,讲野外徒步行走并参杂回忆的旅途故事。除了在影视中接触到的美国人形象,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一个美国本土女孩谢丽尔,听她缓缓道出独自出走远方的故事。说她特立独行,在美国人眼中仿佛也算不上多么特立独行,但她确实给我带来了对于美洲大陆、美国人文以及美国家庭全新的认知和感悟。我得承认,比起其他没怎么看进去的外国小说或者是看完就忘的著名国外文学作品这确确实实是我第一部看完的美国本土的最真实的风土人情的回忆录。

  看完整个故事,你会觉得顶多就是一场出于偶然机会决定逃避现实生活,走出内心,寻找归途的“我与远方”的漫长旅行。可能你还觉得她有点絮絮叨叨,无趣甚至寡淡,除了大自然中的树林山地、荒漠原野,还是与大自然匹配的积雪烈日、溪流湖泊。那几个路途中的补给站,大概就给她荒无人烟的,几天不见人影,还要防备美洲狮、黑熊和响尾蛇等一系列未知的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的疲惫旅程的一丝增色了。

  从南美的加利福利亚州,经过内华达州,最后终于到达俄勒冈州,谢丽尔历经几个月的太平洋屋脊步道的徒步旅行终于来到了终点。谢丽尔在我们看来完全就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女孩,她因母亲的离世而悲痛欲绝,因家人的冷漠而与他们渐行渐远,因自己的辜负与相爱的丈夫离了婚。生活的压抑让她放纵,迷失了自我,所以离婚后给自己取姓为斯特雷德(strayed 迷失的)。

  从正确的道路上迷失,偏离直达的航线,放荡狂野,失去父母,居无定所,为追求某物而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偏离主题或走岔路。

  她跳出了所谓的舒适的生活圈,她显得那么出格,又让人倾羡不已。她面对生活困顿,选择重新出发,我们始终是那个渴望上路却又踱步不前的自己。

  我听过背包客这个概念,印象中这些人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符号。而到如今,我没有过一次单独旅行,我也没有那个胆量,觉得路上的坏人比野兽还可怕。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路上你要克服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我认为要在能力范围内且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我现在大三,还没到谢丽尔那个年纪,更何况也没有打算一个人在外几十天徒步旅行的计划。我只是校园体制下的一份子,闲时看看书,就当行走了世界。

  我记得谢丽尔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对她特别好的人,大概都拥有天使的灵魂。她们美国人的相处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两个不同境遇的陌生人可以轻松的.展开一段对话,且交谈甚欢。

  “太了不起了。我一直都想做一件这样的事情,走一段漫长的旅程。”

  反观自己,接触到的人实在太少了,也很少有机会与别人对话,我们仿佛在心底都筑起了一堵墙,成了一条难以跨越的沟渠。

  美洲大陆的风土人情尤其让人印象深刻,那完全是不同于我所走过的中国大地上的另一番风景。山脉绵延,落日星河,广阔无垠,承载着不同的地域风情。

  西边,一轮太阳正在橙粉色的晚霞中落入山后;东边,则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山谷,绵延至天空的尽头。

  长途跋涉不为别的,只为那满眼的千树万树、绵延草原、崇山峻岭、浩瀚沙漠、清流乱石、长河青草、日升日落。

  谢丽尔与母亲的深厚感情也让人动容,尤其是她考上大学,带上母亲一起进校读书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而母亲临近毕业患病却我对生命无常唏嘘不已。

  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书中也有许多让我难以理解之处,如谢丽尔的开放、谢丽尔对于金钱的态度。她每到补给站,总会将为数不多的美元花的几乎不剩,而对以后的需求毫不考虑,导致钱花完后束手束脚,或许是她本来就准备的少,或许是美国人更加豁然开朗,在没有到达末路之前,一切充满生机。

  记得书中说,要去理解事物的真谛,不必非要说出其精确含义。

  要去理解事物的真谛,就像在路上的日日夜夜里在我脑海中反复播放的《共同语言之梦》里面的诗句一样,不必非要说出其精确含义。

  她的徒步旅行,在荒凉的美丽中,默默透露苦难的力量。走完这场漫长跋涉,那些悲痛往事,终于让谢丽尔释怀!而我想,我的的旅途,从此也不须说出什么精确的含义了!

走出荒野读后感6

  《走出荒野》这本书是偶尔一个机会读到的,开始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本游记类书籍,因为喜好,我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翻看起来。看了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纯粹的旅游日记,而是记录着作者在最艰难时候通过几个月的徒步旅行来救赎自己,改变自己的一个真实的回忆。

  谢莉尔,26岁,父母从小离异,19岁早早结婚,母亲生病去世后,她开始放纵自己堕落:吸毒、滥交,于是她与丈夫感情渐行渐远。最终她决定踏上这段漫长旅行——挑战太平洋屋脊步道。途中,作者遇到过大熊、响尾蛇和美洲狮,也惨遭过水泡、过敏、擦破和划伤的折磨。一路忍受着疲劳和饥饿、严寒和酷暑,挨过了日复一日的单调,只身从莫哈维沙漠一路走到了华盛顿州。

  这本书读的时间并不长,但给我的感触很深。我隐约体会到也许一个人,要走过很多路,经历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之后,才会变得成熟起来。尤其是在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未知的风险,面对着我们的生活、爱情、家庭、父母、工作等等,不安的情绪一定会如影随形,所以我们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心才能盛得下各种问题和情绪,同时也能产生能量,影响着周围的人。

  曾经的我有一颗“不安份”的心,这个“不安份”指的是我对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感觉到厌倦,我特别希望能有一段漫长的旅行,幻想着每天都过着充满新鲜感的生活,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冒险,看着世界上最美的风光。我内心渴望寻求刺激和冒险,这种想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干扰着我,我认为这样才是我该过的生活。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我慢慢发现平淡生活也能成一种很舒服的生活状态。调整之后的我喜欢在工作之余,做一些让我觉得满足的事情。现在的我每一天都不曾无所事事,爱人和孩子的陪伴使得我更快乐、读书和音乐使得我更放松、摆弄花草和喂养金鱼使得我更充实、坚持锻炼和烹饪美食使得我更健康。

  这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气息,只要安静的享受,并不会觉得寂寞。这并不是颓废,而是一种心灵的超脱——对平淡的认识,也并不是消极,而只是一种心态。我们何不从容生活,如溪水静静的流淌,淡定的生活,如花开花落的悠闲。

【走出荒野读后感】相关文章:

《走出荒野》读后感04-28

《走出荒野》读后感07-24

荒野08-18

荒野求生作文05-28

走进与走出03-02

走出“规则08-12

走出作文08-11

荒野求生作文(荐)12-02

(精品)荒野求生作文12-23

荒野求生作文7篇(经典)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