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14 14:22:1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

  我理解您对生本学说的热诚追求,以及对自身学识深度的谦逊反思。您提出的几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每个人都认真思考。我深感自己的学识尚浅,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加渴望通过不懈努力,去追寻生本学说的真谛。我时常思考:如何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先生的学问?如何才能在实践中体现生本的理念?这些问题一直在激励着我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虚心求学的态度,用心领会生本学说的精髓,定能在探索的道路上有所收获,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视野。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生本学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教师的位置在哪里?

  教师的位置应该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替代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探索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从而真正掌握知识。教师不应过于唐突地"教"授知识,而是应该耐心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收获知识和成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教师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定位,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讨教师的位置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厘清教育的主体是谁。只有明确了教育的主体,才能更好地定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教育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甚至是整个社会。不同的主体视角会导致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和定位存在差异。因此,弄清楚教育的主体是谁,是我们讨论教师地位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主体的探讨一直是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话题。近年来,学界提出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学生、教材三主体论"、"主导主体论"等观点,但这些观点都难以摆脱西方传统二元论思维的局限。这些观点试图通过对主客体范畴的逻辑推理,确定教育中的"主体"、"客体"及"非主体",以期找到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定位和"科学"依据。然而,这种"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二元思维模式,注定难以找到教育的真正主体。事实上,在这些关于主体的争论中,谁也难以说服谁,谁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就是无可争议的。这些主体论实际上与"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论并无太大区别,都是二元思维的产物。

  曾有段时间,我理解您对生本教育理论的疑问。我认为,生本教育并非要完全排除教师的作用,而是希望通过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生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方面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合适的学习环境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我们不应过于执著于"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思维,而是要以更加开放和整体的视角看待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

  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二元的思维模式才能明确教育的真正主体。生本教育理论提倡的方法论是:归一——回归本体。它的立场是,“教育的“一”就是提升生命,实现这个“一”最终和本质上要依靠被提升的生命自己。” [显然,教育的本体在于学生生命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教育教学确能有效推动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提升,但学习是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生命机制才得以发生的事情,任何外部力量是无法代替的。教师的“教”充其量也只是这外部力量而已,只是一个外因,真正的起作用的内因却在于学生本身。回归教育本体的方法论,我们就无需再纠缠于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的争论中。

  师生共处于一个没有被割裂的整体,居于中心地位和起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位置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应占据教育教学的中心,自然我们也就不需要以“教”去作为评判“学”的依据。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不作为,少“教”一些,不以教者自居,我们倒认为这是教师“不越位”的表现,因为她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充分依托生命的内在机制去发展自身,去实现自身。毕竟教师的“教”作用只在于帮助、成全学生的“学”,而不是替代,包揽学生的“学”。

  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在于重塑教育的本体意识,摆脱主客二元的思维窠臼,回归教育的本真性。通过"归一"的视角,我们可以认识到教育的主体并非单一的师生,而是一种动态的、互相融通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这种"回归本体"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思维的继承,也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范式。只有真正确立了这种本体意识,教育才能摆脱功利化、机械化的困境,重塑教育的本真价值。

  二、美德可教吗?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那么按照他的论述,美德当然可以教授。但苏格拉底自认无知,他论证说,因为他无知,所以他不可能教授任何人任何东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悖论:美德是知识,但它是不可教授的。至少苏格拉底不会承认他教授美德。不可教授,那么还有别的手段使美德被人们获取吗?当然有,苏格拉底也给我们最好的例证。

  他整天流连于雅典的街市,与人们讨论各种关于美德的问题。在谈论中他就象一个助产士那样去接生存在于人灵魂中的思想,帮助人们认识,发现自己内心中固有的善念和美德,引导人们向善,从而助其成为一个完善人格、拥有美德的人。

  显然,苏格拉底在用助产的方式而非说教的方式使人们获取美德。的确,美德是能够为人获取,人们甚至能够学习美德,但却很难证明我们可以教授美德。所以,美德是不可教授的,尤其是不可以以说教的方式教授。然而,今天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却正在以“上课”的形式向学生教授美德,然后以“考”的形式去检验学生的德行,不知不觉学生德性的真正形成却被简化和忽视了。

  其实就在我们教授道德的同时,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道德被解析为体系化,逻辑化的科学的知识,当他以知识的面目呈现于学生时,这种理性化的知识还是原本的道德吗?显然不是:他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道德知识。

  因此可以说,学校是在教授道德知识,而后再通过考试等了解学生是否已经“知道”了我们教授给他们的“道德知识”,可事实上,学生记住道德知识并不意味学生获得了道德,毕竟“知道”某条道德条律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德性!而且这些靠记忆所得的道德条律对他们具体的行为并没有绝对的指导意义,他们依然会顺其本性去做他们要做的事。

  由此可见,我们的学校德育必然低效,低效的原因不仅在于灌输、训斥、说教类似这样的方法上的错误,更在于德育真正基础——良好的教学—学习生态的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的失落。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美好的生活,生活是道德的根基之源,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学校德育脱离儿童生活,这应该也是无可争议的。其实,最初的德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生活是完全融为一体的。正所谓:担水劈柴皆是道,举手投足皆教育。

  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可言说的道德,人们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悟它们,从而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追求道德,没有强制,没有灌输,没有说教,一切都是自主和愉悦的。但是随着制度化教育的产生,学校教育与生活开始分离,德育也随之远离生活,施教者把人类形成的传统美德解析成空洞的道德条律,并把这些抽象的行为规定强加给受教者。这时失去生活根基的德育也就演变成了课室里枯燥无味的说教,充斥着压抑,强制,痛苦和虚伪,当然也就伴随着无效的结局。

  因此要克服道德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脱离的状态,只有让儿童置身于道德生活的自然之境中,育德于生活中,对其学习、交往以及各种生活境遇做出合理指导,使他们获得知识的乐趣并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提升道德境界。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道德的生活中而获得道德。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中过上道德的生活呢?

  感谢您分享这段关于生本教育理论的.精彩论述。我认为这些观点非常有见地,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生本教育强调依托学生内在的生命机制,建立美好的学习生态,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教学生态中,学生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美好的品德。这不仅能够成就学生的美好品格,也必将影响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行为,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认为,生本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实践。我们应当努力营造这样一种美好的教学生态,让学生在自由探索、自主发展中,不经意间获得美好的品德,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前景!

  三、教师能做些什么呢?

  我理解您对教师角色的质疑。教师确实不应该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我认为,教师的核心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学习。过度灌输和灌输式教学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我们应该摒弃"教师万能"的错误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支持和激发,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么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教”的尴尬呢?我首先想到了“留白”这个词。中国古文化是比较崇尚空白的,古诗有云:不到处皆诗。中国画也非常讲究布白,总会在画里留下那么一片空白,这空白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遗憾,反而引起人的无限的遐思,从而增加了画的整体与和谐之美。那么,我们的教是不是也该借鉴“留白”,不要执着于完整知识的教授,把我们要教的知识留出来,少教甚至不教,留给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去探索,去感悟。

  要知道只有深入他们内心并融入他们生活的知识才是属于他们的知识。因此,留白,留白,再留白,只有我们留出越多的空白,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施展生命的智慧。其次,我想到的是,我们在“教”中应创设一个展示知识的原本面目的情境。这个情境能把生活世界的知识与科学世界的知识联系起来,让那些经过逻辑分析,抽象的、系统化的知识在这个情境中能显现出它最原初的,生活的摸样,于是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情境中,从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知识去认识、领悟科学世界的知识,使科学的知识成为于自己的自身知识。

  只有这样,我们惯常靠“教”的科学的知识才能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产生联系,他们将内在于学生并能为学生所用,他们与考试无关,他们只为学生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并成为学生的不可言说的智慧。最后,我想到的就是行不为之教,把学交付给学生,安守做一个生命的牧者,欣赏生命的成长,观看生命之花的绽放,于生命中感受自然和生命的美。

  四、结语

  不论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所提倡的口号“回到事物本身”,还是中国禅宗的精髓要义“重现本来面目”,其主旨都是要克服主体与客体分立的二元思维。他们都在致力于寻找事物的本源、本相,没有主客、没有是非、没有彼此的对立,一切都处于本源性地同一之中。生本教育理论提倡“回归本体”,归一的研究方法与他们有类似之处。因此可以说“归一”,既能与古老的中华智慧息息相通,又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思辨成果站到了同一思想高度,也更是对二元思维方式的超越。在对“本体”的追问中,我们能更明晰问题的矛盾所在,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思维局限所在,也就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教育现象中的问题。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2

  本学期初,我们杨寨中心小学被确定为生本教育实验学校,随着一、二年级生本实验的展开,我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本理念。

  最初,我对“生本教育”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它是一个以学生以本的教育方式,对生本教育课堂印象最深的只有前置作业环节。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总算明白了一点“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的教育,其特征是主要依靠学,而且是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

  接触生本教育以来,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实验班级的学生上课时的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在生本课堂中,老师们积极探索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认真落实好“前置性作业”。秉承只要孩子能做的,教师绝不过多干涉。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也变得异常轻松。

  到底什么是“生本教育”呢?郭思乐教授认为: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可以让我们任意描画的白纸,而是天生的学习者。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咨询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 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能力。孩子们的学习是自愿的,也是快乐的。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们的学生也一定会乐学,会学,发现知识的意义,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生本”的案例。我们曾在自己的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幡然顿悟时,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只不过,对比生本教育课堂,我们还是做的太少。我们总是怕孩子们没有那个能力,怕孩子们学不会,记不牢,所以我们一遍遍的重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的热情,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同时因为自己教学的失败,教师的挫折感加深,“厌教”情绪越来越深。我想我们的教学要是像郭思乐教授提倡的那样,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以精心设计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式,促使学生快乐地高效地学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在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的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谁?他就是他自己!让他自己做主!让他自己取得!”不难看出,这个“他”就是指的“学生”。诚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在教学中,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会调动生命自然的伟大力量,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变得快乐,学习自然会高效!

  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教育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也才会乐此不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状况也不会再现。学生的学习变会自主、快乐、高效,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将成为一种享受。正如有些人所说:“生本教育”是孩子们的福音,它有着崇高的、人性的价值追求,我衷心地希望,“生本教育”理念能遍地开花,使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快乐、健全、幸福的学习生活。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3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质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听生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视频、关注生本教育微信公众号、上网查询生本教育的资料,我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

  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平等心态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给学生指引方向,剩下的时间多交由学生探究学习,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亦大大扩充学生的知识量。

  我感觉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研究,放手让学生研究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多学少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研究,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研究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研究”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优质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研究”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团队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3、布置前置性小研究、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并不那么轻易。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 ;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

  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这都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思考。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4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生本教育”理念。以前没有接触过生本教育,当打开《人民教育》生本教育的实践专辑,一系列的理论和案例,让我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该专辑首先从教育部20xx年的工作要点中阐明了当前的教育政策,接着刊载了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关于《生本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等专家的论述,都从政策和理论的高度阐述了生本教育作为一种理论自觉和教育方法已经跃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了国家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融入教育发展的主流,成为一种极富哲学思想和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模式。

  在三天的学习中,我们听取了著名生本教育专家荆志强的《生本教育典型案例报告》、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学术报告——教育向大自然寻找力量》,以及生本教育开展学校的几位校长、专家的讲座,还观摩了两堂生本教育课。课下,我又研读了郭思乐教授的两部生本教育专著。经过学习,我思绪翻涌。

  什么是生本教育?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的理解就是: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这些理念正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了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假期学习了生本教育之后,我觉得我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方面已经与生本教育理念非常接近,但做法缺少科学的辩证及理论的指导,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上显得畏手畏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成了不连缀的片段。目光不够深远,步伐不够坚定。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与理解,更加坚定了我积极实践、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方式的决心和勇气。

  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尝试采用类似的方法,发现学生更积极主动,教师也轻松许多。生本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通过持续实践和探索,我相信生本教育定能为师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学生是主角,他们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热情。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潜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交流和展示,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对事物保持好奇和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充满活力和自信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知识。我们作为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性,为他们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教师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自己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学生中心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的火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和问题探究。每个小组可以选出组长负责组内事务管理,组内成员先尝试解决自己的疑问,无法解决时再向教师求助。如果问题具有普遍性,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总之,学生中心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互动交流的学习空间。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学生,这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了生本教育理念,对我还有以下启示:

  成功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生本”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肯定要有语言实践,也就一定要有语言的积累,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能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中研、研中教”,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最终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学了生本教育,找到了理论支持,我将继续开放、自主式的管理,总结经验,优化管理: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务的许多烦琐事情都得班主任亲力亲为,做得辛苦、劳累,甚至是出力不讨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这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是对班主任的解放,是对学生的解放,让学生在自主的班级管理中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翁,学会互帮互助,有了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权利和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形式,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与信任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确使我的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而且与学生之间是那么友好融洽地相处,让我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更可喜的是学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合作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尝试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极大的增强,培养了团队的协作互助精神。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理解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教育应该是一个快乐和积极的过程,因为快乐的感受可以为学习提供情感基础。当学生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时,他们往往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和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更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我一直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希望他们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更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收获幸福和成功。我相信,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和成就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这是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大胆尝试用生本课堂教育模式教学,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教育更加有魅力!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5

  今天上午在滦平一小听了三位老师的汇报课,下午在职教中心进行了评课和生本教育培训,我认为对我这种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人来说特别的有用。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越来越多,帮助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高水平,争取早日成为名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把我的收获汇报如下:

  一、我理解您对生本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之前接触到这个概念时,感到有些陌生和困惑,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但今天的讲解让我对生本教育的具体实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通过讲解,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小组展示。尤其是讲师将理论与实际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让我对这个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更立体的理解。这种生动形象的讲解,使我对生本教育的运作机制有了更全面、更到位的把握。

  二、我理解您对教师在生本课堂中所面临的挑战的担忧。生本课堂确实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出色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生本课堂中,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确实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教师需要对知识有更广泛和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回应学生的疑问。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出色的课堂管理技能,能够灵活调控课堂节奏,及时应对学生的各种提问和反馈。

  总的来说,未来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具备卓越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在生本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然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倾听者,更是引导者和调控者。如果教师不能适时地引导和调控课堂,使其偏离预期目标,那将是非常不利的。教师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有效地引导和调控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恰当,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四、生本教育的三部曲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有学问。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基础性、简单性、开放性,并把握住关键重点。每一节课的具体设计需要教师深思熟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和反馈,让学生的展示达到合适的程度。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让生本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我理解您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每个学校和学生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我建议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生本教育的认知和态度,找出他们参与不积极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激发。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生本教育的意义和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从简单的活动开始尝试,让学生逐步适应生本教育的方式,增强他们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

  4、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生本教育。

  5、持续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不断改进。只要您坚持不放弃,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相信定能让生本教育在您的班级落地生根。祝您工作顺利!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6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平台,提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以教材为本,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五、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讲课时,多数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几天的活动安排中,让我明白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老师放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积极采用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总之,通过这次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令我大开眼界,使我领略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名师的精彩报告及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以这次所学的教学模式为前提,不断学习,积极尝试,潜心理出属于自己、符合我们学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打造更优异的学生。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7

  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使我受益匪浅。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实验总结出来的,与“师本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师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我深感遗憾,很少意识到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当站在讲台上时,我只把他们视为渴望知识、缺乏学习动力和方法的求知者,因此我不断地传授知识给他们。考试即将来临时,我只把他们看作需要验证的教育产品,不停地修补他们的短处。当学生违纪时,我只视他们为行为有问题的学生,强制进行纠正。但很多时候,我没有意识到他们内心深处隐藏着人类数千年的经验积累。如果我们把学生视为真正的生命个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岂不是在释放我们自身的潜能呢?

  每次备课时,我都习惯上网寻找相关材料,提前准备好一些素材。似乎这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在课堂上,我总是以展示自己的材料和学识为主。这种做法激发了我的潜力,但对于学生来说呢?他们甚至连查资料都要反复向我询问:“你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吗?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现成的?”这样的结果更像是娇惯学生,每天都会出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常见的做法就是不断讲解、重复讲解和大量练习。然而,这种形式的训练往往导致学生厌烦和疲倦,无法提高他们的成绩。实际上,智慧的获得并非通过反复练习,而是通过感悟和顿悟来实现。从举一反三到以点带面,这样的教学方法为什么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呢?因为我们都追求快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将学生当作产品来对待,认为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外部琢磨就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却不知道能力的提高最终要依靠内在的变化。因此,每个老师都应该耐心一些,将学生视为独特的.生命个体,让他们参与活动和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去感悟、总结,并最终学会运用知识,使之成为他们自己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深知要成为一位真正优秀的教育者,学生取得满意的成绩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是否能让学生体验到教育所带来的无比快乐,我为提高学生素质做了哪些努力,以及我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教育走向生本》这本郭思乐的著作解答了许多令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思考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境界。只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教育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8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x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x句,我x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x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x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x个度,这x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努力打造高效的生本教育课堂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x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x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x名年轻教师来说,从教多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作做x个真正优秀的教师,那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让我们困惑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想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这些问题,那么再教育方面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9

  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敬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进展为本的课堂,生本教育的理念特殊好,能充分发挥人的天性和本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这让我想起了《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一般状况人们会认为,把梳子卖给和尚是不行能的。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三位销售员。

  销售员甲,来到一座寺庙,对主持说:“主持,我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求求你,发发慈善,买一把梳子吧”于是甲买掉了一把梳子。

  销售员乙,来到同一座寺庙,对主持说:“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风尘仆仆,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但他们大多满脸污垢,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实为对佛之大不敬,而您身为寺院主持,却对此视而不见,莫非没有失礼吗?”主持一听,立刻惭愧万分,“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何高见?

  销售员乙:“主持勿急,此乃小事一桩,待香客们赶至贵院,只需您安排盥洗间一处,备上几把梳子,令香客们梳洗完毕,干洁净净,利利索索拜佛即可!”于是乙买掉了10把梳子。

  销售员丙,来到寺庙找到主持后,深施一礼,“主持,您是否想过振兴佛门,让我们的`寺院名声远播、香火更盛呢?”“阿弥陀佛,固然情愿,不知施主有何高见”“主持,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其平安吉利,鼓舞其多做善事”“阿弥陀佛,本寺又有何物可赠呢?”

  “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1000把精巧工艺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贵院字号,并刻有“积善梳”“功德梳”,香客得到高僧赠的梳子会特殊快乐,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可让贵院名声远播,更会有人慕名求梳,朝圣着会更多,香火会旺”。主持大喜,于是丙买掉了1000把梳子。

  甲运用了和尚的慈善心,怜悯心,是求来的。乙是引发“善男信女在佛主前,需要先梳理头发仪容”的这个需求。丙刺激出“供应前来上香的一种纪念”为由,引发出持续性的需求。

  那么生本教育,我认为教师要成为丙,找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变“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生本这么长时间,总体感觉很好,学生现在变得自信,大方,敢于展现自己,课堂气氛活泼,学生自主学习力量增加,并积极思索,语言表达力量增加,组织力量也变强。学生高参加,高热忱,高效率。小组合作有效,学生能把我布置的问题讨论出来。小组长的力量较强,能治理好自己的小组,并能很好的调动本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困难找学生,学生总能想方法解决。

  记得我在讲《线段直线射线》时,学生学习兴趣特殊高,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学5分钟后,让每个小组汇报一块内容,孩子们概括的特殊好,有的小组讲得特殊精彩。整节课学生们各抒己见,整节课掌声不断,尤其是王炯杰同学把射线,直线,线段的区分概况的特殊完整。

  留神然同学举例说生活中的那些可以看作射线,她举得汽车灯射出来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说明学生很擅长观看。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学生真的很有潜力,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会展现出优秀的一面。但是有个别孩子不能参加其中,我需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多鼓舞他们。

  生本之路,我要静下心来用心讨论,顺应学生的进展规律。和学生有这样的和谐关系:信任、敬重、观赏、依靠学生。课堂中争取把控好课堂,多培育出优秀学生。由于我信任优秀学生是成批消失的,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准时反思,有问题,找缘由,想措施然后解决掉,争取把该让学生学会的学问,让学生自己学会,学生会的我不讲,学生不会的自己讨论或小组合作学会。我只是点拨,启发,引导,评价。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0

  从去年9月,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通过看观摩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生本课。以后通过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我也和其他老师学着上“生本课”。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却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收获甚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本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但要求老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也要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优秀教师:你教的学生考出优秀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你的学生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通过多次学习,使自己想到了很多,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感受着“生本教育”的内涵以及在以“生本教育”为主导进行的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在教学课堂上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采用自主学习或是小组交流合作。孩子们学得很高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

  我们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只是,但前提是让学生的学习在乐学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地实践“生本教育”,让孩子们在轻松、宽裕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努力做到“我的课堂生做主”。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1

  自20xx年开始,我校开始接触和实行生本教育理念,这期间,从探索理论,到痛下决心踏上教育改革的征程。我们走了很艰辛的一段历程,20xx年的8月,我有幸的成为了XXX的一份子,在这一年里,我很荣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通过一系列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生本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之后通过看观摩课、群众研究、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齐开始学着上“生本课”,我对生本课堂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也在课堂上不断地践行着这一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一年来,收获很多,也成长了不少。现将我的一些的感想做如下总结。

  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身心的发展,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来研究。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能够少教,但是学生能够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以前在我们的教室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边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研究中来,即就是老师在教室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类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下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研究的主人。

  在教室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研究,获取常识和办理题目的潜力,经过自己的理论获得的常识,他们本性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类氛围中研究,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教室上很放的开,对研究更加有兴趣了。就我的英语教室来讲,生本教室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一堂课下来,我总是讲得口干舌燥,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其积极性,也使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心,他们敢大胆启齿说英

  语了,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是新课改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生本教育,大胆提出了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导旨在张扬学生天性,依靠学生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

  经过读书,我的浅显的认识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本事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结合自我以往的教学,我觉得我们十分有必要认真学习郭教授的这种教育理念,适合当前形势下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常说把学生当做自我的孩子对待,如果真这样的话,我觉得生本教育更的实施。

  学习上有很多,依靠孩子,让孩子畅所欲言,说说自我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和而不为呢?这是否就是教少学多的思想啊!

  当然也有很多弊端,我们会慢慢的找准方法,一一克服。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的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展示,甚至主动评价。课堂上应当尽量讲得少些,引导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这就是我理解的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3

  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那些表现最优秀的教师经常并非总是在大学时代学习最好的,而往往是那些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自己的教育思想、积极向上的学生。这也就启示我们:要特别关注教师教育观的养成。因为,只有是一个喜欢学习的老师,才更可能重视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快乐。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的不少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热情,对素质教育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是自己的教育观有问题,课堂教学也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乐趣,当然自己也未能体会到教育变革所带来的乐趣。而这种教师个人的发展方式就不是可持续的,而是不可持续的了。可见,真正符合学生与教育实际的教育观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一旦我们能够树立这种真正从学生的学习来出发的教育观,则现实教育中的许多矛盾就会减少甚消失。在真正坚持学生为核心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就是教育真正的主人,这也回归到了“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教育定义的本来面目。于是,学生的学习就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高效的、欢乐的态势,教育也就成了充满欢乐的事业。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正的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其实,从反面来说,真正的坏学生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也是自己学出来的。当然,如此说法并非推托责任,而是从教育的本源来看问题。果能如此,则我们教育者就会把自己的教育角色主要限定在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激发之上,而不是从前作为学习的对立面,即学生纪律的维持者、学生等级的评定者、知识的传授者。

  那么,真正与时代精神相称的教育观有什么特点呢?本作者认为,如何看待学生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从前我们总是过分高估了教师教的价值,同时也低估了学生学的地位。这样一来,我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更多地从纪律方面来限制学生的学习,比如,在评价学生时主要以表面上的分数作为依据,于是就把学生人为地分为优生与差生;甚至课外书也不能随便看,即使其与课内学习相关。而且,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也许更多的是面子),于是课堂上不允许、至少是不愿意学生随便提问题,有时即使教师犯错了,也是不愿意正视和承认。

  当然,我们作为中学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努力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甚至一流的未来社会的工作者。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向着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而前进。其实,一个专家型的教师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其实就是一个能够自己学习、自我提高与更新的、心态宽阔的教师;其实也就是一个真正乐在其中的学习者。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就可以在努力培养自己的教育观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比如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可行的方向,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以讨论与反思进行自主学习等等方式来进行课堂变革。而只要我们努力,重视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培养,则我们学校发展就会进入一个真正有着理论基础与实践冲击力的新时期,而我们教师自己也会真正体会到教育的乐趣,我们也就会体验到其实青春与课堂的同在。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新课程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国民的创造力,提高民族的素质,并解决教育进程中的困难。我们也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崇尚创造与个性的时代;我们还知道,教师的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虽然教师对教育的责任心、知识、技能与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均受到其教育观的重要制约。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育观的培养与改变是新课程变革过程中的根本与核心任务。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4

  经过多次“生本教育”思想的渗透、学习,自己深深地感受到传统课堂非常需要改革,需要彻底的洗礼。只有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以生为本”的理念究竟怎样体现才能取得意想不到效果?个人认为,需要创设激情。

  作为农孩子,特别是平行班的孩子,兴趣低落,缺乏自信,表达迟钝,在心理上非常抑郁。要想激发学生在上课时浓厚的学习激情,我觉得首先需要一个基础。

  第一,充分信任学生。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充满信任的表示,学生才会大胆地参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需要得到认可,哪怕是点滴的收获,都需要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产生潜意识的参与欲望。

  第二,要高度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价值和作用。

  第三,平等交流。既要有原则,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讲的每一句话,要求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认真地对待,做到人人平等。如果老师错了,就要坦然的认错。长期坚持就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就会亲近你,就会喜爱你教的学科。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5

  时光飞逝,实行生本教育已有半学期之久了,在这半学期里,虽然我还是对“生本教育”这一词有点不太理解,但从课堂听课、教师讨论等各方面的学习交流中,多多少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前段时间,为了对生本教育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吃透,我又将《马安生本教育专辑》读了一遍,里面有很多十分有意义的文章,都是谈论当地在实行生本教育时获得的经验。

  通过学习马安生本教育,我对生本教育一词又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支持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生本教育注重学生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呵护着学生的生命本位特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这样的教育,是由资深的郭思乐教授提出的。这样的教育才是老师和学生所向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由。

  可是,这样的教育,在值得我们探究和探索的道路上设下了很高的门槛。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要做哪些工作,学生又该如何完成呢?在这一点上,很多老师都会犯难。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其实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我一开始尝试着用生本来贯彻课堂,可一堂课下来漏洞百出。比如,一课前预习不充分,初中地理是小科,虽然是一门新知识,但学生学起来还是没有主课那么带劲,课前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预习;二小组合作交流杂论无章,小组合作这种课堂模式,学生一开始接触,都觉得新鲜,虽也称得上是交流,但大部分都是聊天说话凑热闹一类;三自主学习学不出东西,课堂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然后根据课本现有知识完成相关的`知识练习,学生们一个个都说,老师,不会,看不懂。这样的一节课是很失败的一节课,所以,之后我没有再唐突贸贸然去用生本来教学生。于是我先是认认真真的听了几节有经验的教师上课,然后好好学习了有关生本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再次走上讲台时,我发现原来学生其实是很聪明的,多次试验后,学生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课堂也面满变得有秩序起来,虽然现在我的课堂还是有点不太成熟,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上出我自己的阿升本课堂来。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

  就像郭教授一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一样: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3、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4、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5、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会,教少学少;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相信中国的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走出传统的阴影,迈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08-23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2-11

(精选)生本教育心得体会10-18

生本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06-03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08-15

学习生本教育心得体会08-24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08-18

学习生本教育的心得体会04-30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