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翻译培训心得体会

翻译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15 14:59:22 培训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翻译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翻译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翻译培训心得体会

翻译培训心得体会1

  参加翻译培训的一点感想

  山东外事办组织了一次历时五天的翻译培训讲座。我有幸于周末旁听了两天。周末培训主讲老师是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姜江及随同的一位高级翻译关义。讲座的内容多是关于外事翻译的,虽然距离我们尚遥远(特别是关义讲的翻译人员应该注意的一些外交礼节问题),但其中多多少少涉及了一些外事翻译的经验和技巧,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总结归纳了一下,算是一点心得体会,也不算枉费了两天的宝贵时间吧。

  姜江在谈及如何做好外事翻译的问题时说,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尽量避免字对字刻板地直译,在理解汉语意思的基础上,按照英美人的习惯灵活表达。看来严谨如外事翻译也并不是死抠字眼的啊,这使我想起思果说过的一句话:“太顾原文文字译出来的绝不是原作者的作品,也常常译错。”所以他才主张“翻译是重写”。当我们做汉译英时,应该把自己想象成母语是英语的人,设身处地的考虑考虑碰到汉语要表达的意思,英美人会怎么说,会用什么词甚至采用什么样的句式,这样的表达才会是地道的表达。

  譬如,讲座的过程中,姜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其中的“精神家园”怎么翻译?是“spiritual home”吗?肯定不是,如果真要这么说,外国人还会误以为中国要大兴土木建寺院教堂呢,因为在英语中“spiritual”这个词往往和宗教有关,并含有一种超凡脱世的神秘色彩,所以用在这里就很不恰当了。其实如果我们深入考虑一下“精神家园”的内涵,就不难发现应该是“文化氛围”的意思,所以用“cultural environment”的译文能基本无误的传达它的意思,起码在外国人那里不会引起什么误解。姜江还举了一个例子,在政府文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或精神武装头脑”这样的字眼,怎么来译?如果按字面翻译成“arm our brain with......”英美人肯定会大感诧异,甚至认为中国人有穷兵黩武的倾向,连开个会都要“arm”一下(西方人也仅仅武装到牙齿而已,中国人甚至连头脑都要武装?)。但仔细一想,“以......或精神武装头脑”不就是“学习贯彻......或精神”吗?所以翻译成“follow the guidance of ......”就明白的很了。

  因此,在做汉译英时,学习借鉴英美人的表达习惯是很有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平行语料库对于汉译英会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对汉语概念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翻译的错误,不是英文表达上的失误,而是汉语理解上的偏颇。所以作为一个翻译者,中英文功底都应深厚,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任何一边的偏废或欠缺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姜江说在政府文件的翻译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些难于把握的词汇,常常请教中文专家,反复讨论才确定一个恰当的译文,这是工作严谨负责的表现,也是极其聪明的一招儿。

  汉译英时,在把握中文涵义的基础上,按照英美人的表达习惯写译文,这个概念总有些朦胧飘渺之感,细想一下,并不是所有的英美人都能写一手漂亮的英文,而且既便如此,由于文风和习惯的不同,写出的英文也是千差万别,不一而足。所以在译文正确与否这个问题之外,还有评判优劣标准的问题:怎样的英译稿才算是好的英译稿?

  姜江谈到这个问题时总结说,好的英译应该“简洁有力”。何谓简洁?就是用最少最恰当的词把意思表达出来。真正的高手,不是把英文句子绕来绕去,喋喋不休,使听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真正的高手惜墨如金,遣词造句往往一针见血,寥寥数语就使人豁然开朗。姜江举了个例子,看这段英译:“the past decade constitutes a period in which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ength has increased”。这句子咋样?乍一看挺有水平的吧,“constitute”这种词也用上了,还用了一个定语从句。但英文水平较低的人可能有一点费解了。有人改成:“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grown stronger in the past decade”,这下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了。所以,译文的目的不是堆砌辞藻,炫耀文采,而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译文越简练晓畅越好。

  有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收获往往并不让自己满意,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大可不必灰心,这是每个学习口译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口译自然会变得简单轻松。“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听起来觉得很难,但只要我们能够认清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和充实,这个难题就很容易解决。

  记得以前曾听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仅要求我的学生从一堂课中学到知识,我更注重他们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确如此,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比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更为重要。那个老师指出“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不一样,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记忆力和沟通习惯等。这需要在授课时更注重对学生引导的技巧和互动!”在口译课上我就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这是我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

  确实,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一样,一个人成功的学习方法并不代表放到自己身上也一样合适。翻译中更需要的,是要:

  1培养自己善于分析的头脑和概括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每天在状态最好的时候(通常是早上)针对一些案例进行实练。

  2培养自己合理思考的能力和估计形势的本能。

  3锻炼自己的反应迅速,能迅速将注意力转移给下一个发言人、新形势和新话题。

  4善于集中注意力。

  5有求知欲,兴趣广泛。

  6良好的短期和长期记忆力。

  7在公众场合流畅、清晰、良好地讲话。

  8超出一般的抗压能力。

  从以上列出的几点中找到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针对性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以时日必定会发现自己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谈到翻译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免不了要提到翻译的技能,靠着这些技能,才能让翻译工作更加的出色。

  说到技能,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笔译是锻炼一个人语言功底很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做好口译的重要基础。从口译的角度说,如果语言文字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表达和思维就至关重要。练表达,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视译。非常有针对性的材料,可以使得练习变得很有效率。在拿到材料以后应该调整好状态,想象自己就在翻译的现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看到材料中的中文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有哪些词或句说得不通顺或者结构不好,就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之后可以向他人请教或者自己进行查找。通过反复的训练,在表达方面便有可能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练思维,在英译中时,听力是基础,首先作为译者,自己必须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便是思考如何用精练的句子传达出来,这对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单单只是听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口译译员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译员的表达应该是工整的,让受众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是精髓。所以中文的功底在这时就显得至关重要。语言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的。因此,两种语言不应该有所偏颇。

  但是不论是表达抑或是思维,翻译最需要的勤学苦练,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在我看来,这是成为一名好翻译,一名不会落伍的翻译的最重要的前提。要经常长期性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说法,新的词汇只有拥有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才能成为优秀的翻译。

  还有,作为翻译,语言只是一个重要地前提,而博学则可以为翻译工作提供坚实的知识理论的保证。在进行翻译工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各个领域,如果不去进行查找学习,那么在翻译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只翻出了表面,而没有把其中真正的内涵传达到。有时更有甚者,会闹出一些不应该有的笑话。所以在平时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是对翻译工作的一种知识储备。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译员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只有博学,才能够好的诠释出文章的本意,才能更好的展示原文的风采及含义。翻译工作,不是机械性的转换文字,更重要的是要把文章深层次的东西展示给受众,展示给读者。

翻译培训心得体会2

  英语1101袁立冬111001116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即将结束《英汉翻译教程》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又掌握了一门新的英语学习技能,也初步了解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要求与要领。简而言之,就是获益匪浅。

  英汉翻译是一门建立在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学科,囊括了全方位的知识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不管是对个人能力以及日常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前我一直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掌握大量的词汇,翻译起来就会很容易,认为翻译只不过是把大量的词汇拼接连接在一起。可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时惊觉自己原来的思维是有多么的狭隘。当翻译一句话时,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合。勉强组合在一块时不是错误百出。

  首先,英汉翻译应遵循“忠实,通顺”的标准。所谓忠实,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句英文在欧美人看起来顺理成章,而在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就会极其别扭。我们就会在翻译过程中不自觉的用上自己的思维,因而改变了原文的意思破坏了原文的风格。通顺就是指原文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通顺,避免死译,硬译,符合规范。把原文的内容适当的表达出来,既不能改变扭曲,也不能增加或删减。如“he is seriously ill”。就译为:“他病得很厉害”。有人为了追求汉语的“漂亮”译为“他苟延残喘”,这就得不偿失了。

  其次,翻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校核。准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翻译时采取直译或者意译两种方式。有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用。主要取决与具体的情景。校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不可忽视。即在翻译时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已到达最好效果的翻译。

  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有关英译汉方面的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了解基本英汉语言对比(词法和句法)。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的运用。避免造成错用,误用,闹出笑话。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很多英语单词已经不再紧紧局限于其原有的意思,更有了扩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扩充自己的积累。同时,我还学习掌握了英译汉时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以及词义的转义等等。还有关于各种不同句型的.不同翻译方式。如定语从句,被动语态,状语从句等等,这些在书本上都有系统的介绍。我们在日常练习的时候也要避免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在过程中学会理解,应用这些方法。

  我还体会到理解和翻译并不是一回事,几个人的理解相同,翻译成的文字风格可以是不同的。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可以直译的就直译,只要把词序调整一下,保证通顺,不致引起误解就好。如果不能直译,可凭借各种翻译技巧,在不偏离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对句子的结构作一些变动。方法也好,技巧也好,都是为忠实、通顺地再现原作这个目的服务的,其功效自不待言,但并非万应灵药。任何方法在应用中都有其限度,过犹不及。如果一味死搬教条,盲目遵照翻译的规则,过分依赖这些翻译的技巧,最终只会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结果。优秀的翻译者会在在实践中经常数法并用,因人因文而异,并无一定之规,主要靠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最终达到得心应手、曲尽其妙的境界。

  经过学习,我确实获得了不少的进步以及在本学期的翻译学习中,我们获得了翻译专业应具备的一项技能,也对下学期的汉英翻译学习有了初步的计划和想法,以后学起来的时候亦不会无从下手。我相信我在今后的翻译道路更加宽阔平坦,我会再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技巧,是这些宝贵经验成为翻译学习的宝贵财富,力争做一名合格的英语人。

  我也知道只是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还有很多缺失以及不足的对地方。像中西文化这方面我就做的不是很好,经常在翻译时会弄不清具体的背景知识而做出错误的译文。翻译的时候也会出现措辞不当的现象。我还需要继续的加深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翻译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是也不是高不可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积极学习进取的心,无论何时何地不能失去对翻译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勇气克服它。翻译本就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积累,应运的过程。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学习中会越走越远,越做越好!另外,在此对我们的吴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您的陪伴以及指导!

【翻译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翻译心得体会05-16

翻译实践心得体会01-02

翻译心得体会15篇05-16

翻译08-06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08-08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08-08

培训心得礼仪培训心得体会08-14

培训师培训心得体会06-10

培训心得体会08-13

★培训心得体会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