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时间:2024-05-15 16:46: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我的1919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1

  5月2日,管理学院举办了“铭记来时路,奋进新征程”主题观影活动,晚上八点,我们一起通过腾讯会议观看了电影《我的1919》。看完这部电影,我有许多感受。首先是电影的名字,看完电影后,我知道这是顾维钧的1919。在103年前,一战结束,解决战后和平问题的巴黎和会召开,而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整部电影以顾维钧为视觉慢慢铺展开来。影片整体都处于比较压抑感之中,电影讲述了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透过这部电影,再次感受到了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巴黎和会更激励我们发奋图强,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1919观后感2

  《新民主主义论》实现了对1919的征服,而《我的1919》又得以实现了对1919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双重征服。

  据说曾经被抛弃的风采出众的“个人”顾维钧以陈道明的形象归来了;而同时归来的,还有“耶路撒冷属于西方”的认识,以及与“西方”分享对第三世界的权力的认识。绝望的朝鲜革命者进不了会场,见不到大会主席克列孟梭,只好到处安放炸弹;而自信的中国资产者,却已经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语喊出“不“,并且经常重复这个”不“了;不只是”不“,甚至是”否决权“!所有历史上的中国革命者们,请在各地的“华工陵园”里面安息吧!你们没有办法用你们选择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没有关系,陈道明、顾维钧们会完成你们的`遗嘱的!

  在这些假造死亡革命者的遗嘱并“执行”这些遗嘱的精英们的新的意识形态神话中,看似是在对抗抽象“集体主义”的“个人主义”,和用来反对抽象“专制主义”的“自由主义”,都一点点地露出了因派尔利泽姆的真面目;而这一切,都可以由这部新时期的“主旋律”大片,《我的1919》,加以见证。

我的1919观后感3

  1919年,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年代,是中国永恒的一个转折点,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期盼、失望与愤怒,记录了太多残酷的显示和中国历史无尽的沧桑。

  观看《我的1919》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一战中国是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处处受到歧视。日本野心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而在和会的辩论会上,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顾维钧以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日本全权代表收野的一块金怀表,激怒牧野,指责斥之为盗贼,这正落入顾的圈套。顾维钧反诘:日本掠夺了中国山东省,是不是世界的盗贼呢?一块怀表引起牧野如此愤怒,那么山东三千六百万百姓丢失山东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呢?继而,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人文、主权、经济等诸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发言获得全世界与全国一致称赞。从这个情景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中国人的不屈不挠,但是,在观看中,我的内心又是悲愤的,悲愤于北洋政府军阀的妥协和懦弱,悲愤于西方列强无耻地瓜分世界的野心,更悲愤于他们对中国人民应有权利的无视。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给世界人民感受到了无尽的胜利喜悦,巴黎和会的召开,给中国人民以无尽的期待。作为中国代表团的特定公使顾维钧,展现了中国的实力。连同对中国始终冷漠、轻视的让娜母亲也同情中国,向顾维钧表示:“中国不应该签字,那是不公平的!”她都赞赏顾维钧的智慧和爱国情怀。

  我国的五四青年节就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

  在这次和会中,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说:“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不再是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列强的屠刀下弱小的羔羊,我们有我们的民族尊严!这是在每个炎黄子孙心中,刻骨铭心的痛,而那也是每个华夏儿女血液中流淌的爱国之情。

  我们之所以处处受宰割,是因为那时的我们,不够强大;我们之所以被各国出卖,是因为当时的我们,太弱小;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东亚病夫”,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抬头与站立!

  青年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把握当下,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学习。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那么,让我们把握好自己,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我的1919观后感4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主义。有人在战场上不畏枪林弹雨,有人在学术上尽心尽力,有人在外交的舞台上面对强权势力坚守民族气节。

  《我的1919》讲述了一战结束的背景下,各参赛国为了解决战争遗留问题而召开巴黎和会,中国派出顾维钧等五人作为代表团。此时的中国国力尚未从之前的沉重打击中恢复,在国际会议中得不到基本的尊重,甚至连足够的席位都无法争取。为了抗辩列强意欲瓜分中国的野心,顾维昀在会议上勇敢地发声,这既是他作为中国人悲切的心境、也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内外各种压力时的疾呼。最终,他拒签了凡尔赛条约,留下了中国人在逆境中倔强的身影。

  中国需要务实的人,为自己的理想、也为时代的进步;中国也需要一份情怀,鼓舞每一个人心中有祖国。和平时代谈爱国是容易的,因为我们个人的发展道路和祖国是一致的;但在社会不稳定的时候,在面对与你对立的强权时,我们是否还能坚定地说出我们的信仰,愿意承担这个国家目前的'不足并为之奋斗?想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但对祖国而言,这些可贵的人又是至关重要的。

  这段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顾维昀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至少让这个国家慢慢回到发展的正轨上。他是真真切切为了祖国而考虑,在浩大的政治纠纷中也承担外交官的责任。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我的1919观后感5

  今天我看了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我的919》。这部电影描绘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919年巴黎和会时的种.种经历,以及他的好友肖克俭为了抗争列强给中国讨回正义而自焚的感人事件。

  看完电影我不禁惊讶于顾维钧非凡的外交才能和肖克俭强烈的爱国思想。与此同时我也记住了个历史性的年代-----1919年。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限;1919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顾维钧代表个“弱国”去参加巴黎和会,他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和能言善辩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中华民族的权利。他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了正义,讨回了平等。他让所有人的眼睛都为之亮,正因为他在和会上的正义之举才让中国挺起了胸脯,面对切不公平说“不”。

  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惨痛的教训,个“弱国”即使作为战胜国也会遭到别人的蔑视,也不会拥有应得的东西。旧中国走上了条曲折坎坷的路,但是今天的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离梦想已经不远了!”因为现在我们有领先的科研成果,现代化的工厂……可以说是个强国了。这切都是那些在和会上蔑视中国的人所想不到的。

  我们应该牢记这段历史,但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我的1919观后感6

  这学期老师组织我们看了部影片——《我的1919》,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1919年初,中国代表顾维均等人赶赴法国巴黎参加和会的事,中国作为战争胜利国,但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却不被接受,中国代表顾维均无奈,只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历史。影片真实生动的记录了当时中国屈辱的一段历史,同时又是令人感慨的历史。

  看完电影,我感慨万千,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代表在驱车赶往巴黎的路上被围困殴打,以至于在巴黎和会的开始就被其他国家的代表嘲笑?为什么日本帝国敢在战败的情况下,还如此猖犷的要求中国代表作出让步?为什么中国的热血青年和留学生在抗议的同时,被无情地殴打?而又是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参加和会的代表从开始的五个变成了仅仅的三个,却还依旧无法有发言权呢?记得有人说过: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不是中国代表的无能,也不是中国代表情愿被其他国家的代表踩在脚下。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其他帝国势力的强大,集团的.私欲不断地膨胀,在占有欲的驱使下,他们不断的向外扩张势力,都想侵占中国这块没有反击之力土地,而且都不希望中国在东方崛起!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中国的落后,清朝政府的腐败,当局统治者的懦弱无能!即使有些许有志青年也无法挽回这段沉痛的历史,有多少热血青年的举动不是被统治者无情地抹杀!这就直接的导致了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失败。我们都不情愿看到事情还是无情的发生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在和会结束后,中国的热血青年再次的愤怒了!

  在影片中中国的代表更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驱车赶往巴黎和会现场被围困殴打时,他的内心是平静的;在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嘲笑时,他的内心依旧是平静的;在会见法国重要代表时,从言谈表达中可以知道他仍然是平静的。然而在得知中国参加和会的代表即将被减少为三人时,他立即和其他代表商量,进一步和法国重要代表斡旋,当被婉言拒绝后,他愤怒了!在巴黎和会的现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代表的无理取闹、滑稽之谈,他真的愤怒了,从他的言词可以看出一颗爱国的心在跳动。他的言语铿锵有力,让日本帝国主义代表无言以对。

  当中国有机会取得胜利的同时,清朝腐败政府作出屈辱的让步,他愤怒了,在离开的时候,他的心伤了。但是他还是强忍着泪水和悲痛,在和约即将签字的现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表明了全中国有志青年的观点。在他的言辞中,我们不仅听到了他的愤怒,更听到了一个民族即将奋起的声音。不仅是他在努力着,全中国的有志青年都在努力着。他的好友在和会的同时不断地争取中国能够得到应有的公平,不断的在各处激愤的演说,号召有志青年奋起。在烈日下他慷慨激扬,不知疲倦的演说!在暴雨下他依然如故,他的演说带动了中国的有志青年,也代表了当时中国热血青年的心声,为了中国能在巴黎和会取得胜利,他瞒着妻子,带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崇高目标自feng了。一个个热血青年为祖国的胜利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了解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要在土地和人数上强于别的国家,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实力上。而中国的崛起更是离不开那些有志青年的努力,他们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不断为国家和人民献计献策,为中国的崛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让我更清楚的了解了这段历史,也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理解。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不断的鞭笞自己前进,尽个人最大力量让祖国屹立于民族不败之林。

我的1919观后感7

  1919年,这是一个刻在历史铭牌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它充满动荡,而又热烈激扬,在我国历史上留下来深刻印记。

  《我的1919》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一件历史封存的往事,面对国际外交风云,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发出了第一声呐喊——拒绝在“巴黎合会”上低头签字。这是一次民族尊严的深刻体现,讴歌了中国人以弱抗强,威武不屈的精神,它让中国外交官第一次挺起了脊梁。

  中国有自己的“脊梁”,也有那些为国家利益,把自己的时间自由,甚至生命献给国家的人。众多的英雄人物挥洒热血,生动的展现了中华民族那种为民族的利益顽强的抵抗外来的侵略,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所固有的爱好和平,希望与其他民族友好相处,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热血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方式来保卫中国的利益,即使在国内被迫离开,但在国外仍坚持自己理想,不断奋斗,带领中国华人民维护国家的利益。中国的觉醒必将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因为中国儿女的血是热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好好感受和体会中华儿女的热血向上,挺起自己的脊梁,投入中华伟大建设中去。

我的1919观后感8

  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怎样屈辱得像虫子一样走过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忍辱偷生,四万万中国人,锻炼出了多少中华之魂,磨砺出了多少华夏脊梁?

  啊!一段血泪史,几多辛酸泪!

  《我的1919》,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又一次警钟长鸣,给我们以居安思危的训诫!

  本片描述上世纪初,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的种种经历和他的挚友华裔留法爱国知识分子肖克俭,为抗争列强,喂讨回正义,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1年中国推翻封建王朝满清帝国。

  1919年中国爆发了倡导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历程,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直接的影响下,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80年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和肖克俭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影片充分表现了作为“弱国”的`中国,在列强的国际社会中讨回正义,讨回平等是何等的艰难。但是,中国终于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对列强说:不!从此开始了中国上世纪新的篇章,是中国人民觉醒而奋起的出彩华章!

  “弱国无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这是饱含悲痛的五个字,这是深刻烙印在从近代开始所有中国人心上的字。我们必须时刻记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铭记!

  因为,我们为了这五个字,失掉了多少领土,失掉了多少白银,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华好儿女……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辙,悲剧性的历史,就坚决地让它永远留在昨天吧!

  “弱国无外交”,告诉我们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说话才能有被听见的权利。当时的中国从官到民,从内到外,从陆征祥这样的高官到顾维钧这样的青年外交家,从肖克俭这样的热血青年到梅这样的巾帼志士,有如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为什么中国还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当年的中国,是一个谁也可以来分一杯羹。谁也可以随意践踏一脚的国家。

  那么,即使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如何精彩地运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以一块怀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个人才华和人格舌战群敌;以及肖克俭如何如何奔走呼号,声嘶力竭,如何壮酬国、慷慨赴死……在世界强权政治的大环境下,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绝对优势前提下,通通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一颗再尖锐的沙砾,又怎么能敌得过一块坚固而巨大的石头呢?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这样慷慨激昂而又字征辞严的话语又有什么用呢?充其量是赢来了让娜母女的支持。有用么?无奈啊!

  实际上,不论何时,国家强则外交赢的真理都是不变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建国初期为什么饿着肚子都要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艰苦卓绝都要研究原子弹氢弹,为什么你排除万难都要钻探油气田。或者说为什么如今的朝鲜要发展核武器,为什么当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为的就是能在世界的舞台上说一句有分量的话,为了能在这个地球上站稳脚跟,不致像鲁迅先生说的,被开除:“球籍“啊!

  请13亿的中国人牢牢记住吧:弱国无外交!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句话常响耳畔。须知未雨绸缪,须知居安思危,或许是卧薪尝胆。

我的1919观后感9

  1919,一个不同寻常的数字,在他的背后,更是潜藏了一段沉重的历史――凡尔赛和约。那是一个令国人所不容的合约,那更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向世界说“不”。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奋起,更是近代史转向现代史的历史时刻。在这个独特的坐标上,有这样一个人――顾维钧。也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中国青年,才敢于代表中国,在合约书上拒签,敢于直面列国强权。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个中国青年,才向我们证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怀表的隐喻是你初露峥嵘的开始,更将日本代表说得哑口无言,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文化魅力;不假思索地拒绝是你不变初衷的本心,更是中国傲然不屈的.风骨;在所有人在后退,在妥协时,寸步不让、据理力争更是你站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所承担起的独有魅力。看完了《1919》这个影片,我只想说,顾维钧,1919年的中国何其不幸,但有你的的中国,何其有幸。

  弱国无外交,惨痛的教训历历在目,一代代英烈为我们开创了这样一个太平盛世,他们的前仆后继使我们免受这样的困境。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更要继承发扬前辈遗志,带领中国走上更高的未来。

我的1919观后感10

  1919年,中国阴霾的天空突然红了半边。那是屈辱激怒了中国人民,激怒了一头东方雄狮。爱国热情以及民族的愤慨点燃了半边天空。熊熊烈火中,巴黎和会上的顾维钧,先进的爱国青年肖克俭,以及千千万万个爱国学生、工人都愤怒了。

  弱国无外交。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无法获得平等的待遇。顾维钧--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他站起来慷慨陈词,驳斥列强的傲慢无礼。然而时代的英雄却不能扭转时代,中国在付出几十万劳工的辛勤后,还是没能收获一点光荣,成了列强分割蛋糕的牺牲品。他们虚伪的嘴脸在和会上暴露无疑。他们企图将这已千疮百孔的东方古国再次撕得粉碎,而完全不顾那四千万中华儿女悲凉的抽泣声。这,是一个民族应该永远铭记的悲哀。

  继而,中国开始反抗了。先是一个剪掉辫子的中国人站了出来,大声斥责西方列强的强盗行径,他大声的说道:“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紧接着,又一个剪掉辫子的中国人肖克俭,带领着一群爱国青年,勇敢的站在巴黎的街头,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潮,迎着列强的霸气,激昂的演说着。在走投无路时,他毅然的决定用自己的死亡来警示中国人民,用一个中国的血淋淋的爱国热情震撼那些自恃强大的列强们。凡尔赛宫前的熊熊大火燃烧了一个爱国热血青年的躯体,更燃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国内,学生在新生的共产党政权的带领下开始了反帝爱国运动。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批又一批爱国青年走上了街头。紧接着,无产阶级的工人们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穿越90多年的时空,我也愤怒了!影片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在我胸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我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否则,我将也是街头举着旗帜振臂高呼的爱国学生,甚至是一名肖克俭一样的爱国青年,也愿用血的牺牲来表明自己的愤怒,自己的爱国热情。

  当顾维钧站在发言席上激动地说出“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谁能接受?”当他起身带着中国人的骄傲和自尊毅然离开,中国在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勇敢地向列强说不,中国人昂起了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强音。一声深自肺腑的的呐喊爆破了整个天空。随后,黑暗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落下了帷幕,新的光明新的舞台展示在世人面前。

  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耻辱,然后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我的1919观后感11

  1919年,是残酷战争结束的一年。电影《我的1919》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会上处处遭到歧视和威胁,巴黎和会最终拒绝我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特权。

  剧中顾维钧是位外交官,身份特殊。他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在外交的斗争中表现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坚持正义不失风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维钧在和会辩论会上的慷慨陈词,他以欲擒故纵,引蛇出洞的方法来应对日本代表,不禁令人扬眉吐气,也令人称快。那一天,他是整个巴黎谈论的焦点,也是那一天开始,他被誉之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用自己的机智勇敢、能言善变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卫了中华民族的权利,用正义之举得以让中国在外国人面前昂首挺胸。

  看完《我的1919》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有骨气,要团结,要有民族的责任感,要学习顾维钧在面对国家危机时刻,为国家争取公平,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事迹也告诉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遇事要沉着冷静、思考周密,莫慌。要多角度分析揣摩,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顾维钧,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将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这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牢牢记住“弱国无外交”这五个字。须知居安思危,须知未雨绸缪。

  一部电影,一点感悟,一份收获,感恩能有这次学习顾维钧精神的机会。

我的1919观后感12

  XXX年4月27日,星期六,我作为学院XXX班的学习成员,很荣幸能与其他成员一起在学校大礼堂学习黄健中执导的《我的1919》这部历史故事片。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观看这部影片,却还是折服于剧中的人物塑造以及对影片背后历史故事的深刻回顾。我觉得《我的1919》这部影片不是在表现顾公使的个人魅力,而是在追溯其经历时,表现其作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和作为外交家的睿智,讴歌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

  片中不论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顾公使,还是悲愤确又无可奈何于英法美做法的陆总长,抑或是选择悲壮爱国之举的肖克俭,这些人物的原有性格在剧中都表现的入木三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顾维钧的理性爱国,但是对肖克俭等人爱国的悲壮之法怀抱尊敬和敬佩。

  1919年,巴黎和会上,顾维钧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在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进行强有力的辩驳,他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其态度坚决,口才流利,辩论有力,博得了全场的喝彩,然而在将要成功之际,日本却凭仗自己的强大威胁和会,这等无耻的行径却得到的和会甚至中国政府的认可,这再一次印证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中国政府的腐败妥协令中国人民愤怒,也令顾维钧愤怒。

  “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失望,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

  “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拒绝签字的短短几句话,终于表现出了中国的仁至义尽,表现出我中华儿郎的铮铮铁骨,这更是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对列强的不妥协。

  对于日本,这位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令国人恨之入骨的角色,难道是它天生即为丑陋的恶魔?然而到底还是利益的驱使!假如没有日本在和会上的百般刁难,尝到些许甜头的'雄狮离苏醒可能就会更远一些,五四运动也将不复存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实践也会推迟,如此这般,直到下一个“巴黎和会”,抑或是下下个,一直沉寂下去。某种意义上,日本及西方列强的逼迫,恰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置之死地而后生”。中国不是没有强大过,但我们是一个讲求中庸大道的国度,我们的祖辈甚至曾跟随忽必烈强大到了欧洲,但我们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用句网络俗语,这只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相比于西方列强的做法,我十分庆幸我生长在了一个如此典雅却不失气节的国度,我因她而自豪骄傲。

  逼迫不光存在于过去,在现代,还有像中美贸易战遗留等等诸如此类的逼迫,然而这次我们并不是一昧的“厚积薄发”,我们现在更喜欢给敌人“当头一棒”。就好比先有美国对中兴的芯片制裁,华为反手就告你政府违宪。毕竟当初在所谓的“和会”上,我们已经明确地表过态,“中国人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再次看完《我的1919》更是我认识到,老祖宗留下来的话到底还是经过岁月的沉淀的,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居安思危”这句话离我们并不遥远了,我们现在生活地和谐幸福,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创造和谐幸福。1919年的中国,是顾维钧这些人苦苦支撑的中国;1949年的中国,是先辈们打下来的中国;我们现在的新中国,是这一代共产党人以及所有公民守护的中国,大旗迟早会交到我们青年手中,我们凭借什么去传承,去给下一辈青年创造和谐幸福呢?

  最后用顾维钧的一句话结尾:“我深爱我的祖国,但我不得不在与她远隔千里的地方,为她争取荣耀和权利,这就是外交官!”我们不必与她远隔千里,做好细枝末节,同样是在为她争取荣耀和权利。

我的1919观后感13

  影片《我的1919》是以1919年一战刚结束在法国召开凡尔赛会议为背景来讲述中国驻美公使,亦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之一顾维钧在会议上与法、英、美、日各国斡旋,中去中国主权而却最终外交失败的历史故事。影片详细地描述了那段历史和那次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失败外交的经过,让我对那段历史多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相对于从教科书的简单叙述中获取的知识,影片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对待历史人物的视角。

  顾维钧,影片的主人公,年轻,一表人才,他的身上,似乎拥有了一切优秀的品质,而他所作的种种,也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无可指责的爱国青年。为了争取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五个席位,他和陆征祥总长前去拜访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表现得不卑不亢,深受克里孟梭赏识;美国充当“和事佬”,希望中日能友好协商解决山东问题,当日本貌似公正友好地表示不会攫取山东的主权而只是拥有在山东行使经济特权时,他毫不客气地讽刺日本是捡个钱包把钱拿走还给主人一个空钱包,愤然离席;在面对个大国的刁难时(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下午三点前阐述自己在山东问题上的观点,二他们接到通知时已是将近两点),他顶住国内政府的压力,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的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语出惊人,获得全场一致的掌声。

  只是,正是应验了那句话,“弱国无外交”,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付诸东流,举办国法国权衡各种利益,最终仍只给予了中国两个席位,而山东问题,英法美三国左右权衡,最后仍然决定牺牲掉中国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将山东转让给日本。这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一个外交家所能左右的结果,尽管直到最后陆征祥总长都灰心丧气绝望的时候,他还相信“我们还有机会在争取”,只是局势,早已不是他顾维钧一个人便能力挽狂澜的,无论他再出色,再如何才华横溢,因为他的.背后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

  外交失败,代表团成员成了众矢之的,更有甚者,说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愿意以三个人头来换代表团成员的一个人头,之前的担忧“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国内政府叫他们签字——他们倒像成了卖国贼。

  与顾维钧相对应的另一个人,他的好朋友肖克俭,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者,领导工人有幸工,为争取山东权利为废除“二十一条”领导法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行威,最终视死如归,在凡尔赛广场自焚,以死来抗议《巴黎和约》的签订,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了深爱的祖国,相对于顾维钧,他的爱国是激烈而直白的,引起无数爱国者的共鸣。

  似乎肖克俭这个人物的出现就是为了与顾维钧相对照的,肖克俭的激烈而直白的爱国容易被人们所儿呢和赞同,但是谁又能说顾维钧不是同样爱国的呢?他在和会的最后,拒绝和约签字,在未接到国内政府关于任何拒绝签字的通知的前提下,仅仅从这里,便可知道他对自己祖国的感情,他与肖克俭不同的只是,他在运用自己的方式与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其实是殊途同归。

  还有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总长陆征祥,某种程度上他是软弱的,亦如身后那个软弱的政府,只是他那句“取消顾维钧的资格我立刻辞职”而得以保住顾维钧的全权代表资格,只是他最后黯然离开巴黎,称政府叫他在和约上签字而他的良心不让自己签字,由此可见,他也绝非就如以前我所以为的那样是一卖国贼的形象。只是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还有他所处的位置的尴尬,是很多人并不能理解的。

  爱国有很多种,爱国的人也有很多种,我至今仍然不能说清顾维钧和肖克俭的爱国方式究竟孰优孰劣,只是他们身上都具备着那份爱国的热情,这是毋庸置疑的。肖克俭这个人,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存在过我并不清楚,因为查不到真实的资料,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只是想说,在我们去判断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时候,或许该设身处地地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还原任务所处的特定环境和位置,这样才不至于一棒子把人都打死,才可以看清历史的真相,这是我们面对历史时应有的,也是影片为我们提供的另一个的视角。

  观看我的1919有感3

  "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这坚实激昂,代表着四万万人民意愿的声音在巴黎会上让世界为之一惊,一位年轻有为、充满爱国情的中国外交官,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但尽管这样,在1919年,那血雨腥风、国衰民弱的日子里,中国人民还是只能面对丧权辱国的协议。这是外交的失败,这是政府的失败,这是中国的失败!

  呜呼,悲哉!悲那 列强的铁蹄在中国的领土上肆意践踏;悲那中国政府昏庸无道,软弱无力,悲那外交官虽然以精彩绝伦的演讲博得了喝彩,却换不来一份平等的协定;悲那拥有四万万人口的泱泱大国却不如日本说话更有份量。国人的愤怒,化为烈火在巴黎熊熊燃烧;青年的愤慨化为"五·四"在中华天地上如火如荼,不签字的中国人才对得起民族,对得起时代。记住这个年头,1919,饱受辱的中国第一次--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1919,这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虽然令人难过,却并不苍白。它以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没有经济发展,没有长治久安,没有国富民强,就算有100个,甚至1000个顾维均,也会被列强藐视蹂躏。惟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历史的车轮辘辘向前,人类文明高速发展,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虽然硝烟不再弥漫,炮火不再轰鸣,鲜花取代荒芜,笑容驱散恐怖,但新的正义新的形式紧张激烈地进行着,各国的科技、文化和经济就是新的兵种。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重任,面临着时代,对于我们的严竣考验,在这风华正茂的时期,我们没有理由不充实自己,学好知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对没有过时。也许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像顾维均那样在和会上慷慨激昂,但有朝一日,我们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激情四溢地宣读自己的'成果,那同样是自豪的中国之音。有实力,才会有魅力,我们努力要让祖国富强,祖国的富强才能使我们说话更加理直气壮,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们今天的一分一秒,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是国家富强的需要。

  让我们记住1919,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刻骨铭心的警示:让我们回味1919,回味它给我们带来的痛楚与苦涩,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应当乘风破浪,紧扼时代的脉搏,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纷乱的国际格局中,将历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的1919观后感14

  五四运动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座丰碑,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面旗帜,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是切有志青年取之不尽、受用终生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我矿团总支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我的1919》。影片中的些片断和情景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在爱国主义的大爱面前,人的生命和情感都是渺小的。肖克俭这个爱国青年用自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外国列强的抗议和愤怒;外交官顾维钧,凭着爱国良知和外交才能,顶住压力,坚持公理,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样的爱国之情。

  虽然我们没有亲身经历那个悲壮奋斗的年代,但同样在我心底深深的震撼,现在我眼前依然难以忘怀的是肖克俭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天会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定会站起来。还记的肖克俭留给自己妻子的那句话“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我们这青年的代,挺起我们的脊梁,抬起头,将这样的精神传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们,那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

  恍惚间,泪水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个人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样的股力量,怎样的份坚毅使他远离故土,使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富足面前他选择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冒险,在己之爱面前他选择了祖国之爱,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魄,只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

  影片中精彩的笔,是那场在和会辩论会上顾维钧的慷慨陈词。“你们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的中国人该不该怒呢?……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句句热烈澎湃的话语,让各国议员无不在下面交头接耳,点头默叹。如今的中国早已走出了“弱国无外交”的`阴影,在我们能在国际上以大国姿态行事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外交的先行者浴血开路的那段悲怆的历程。

  95年前那些年轻人用爱国运动证明了青春的壮烈和奋斗的美丽,95年后的今天,改革的历史仍然需要我们用奋斗去书写。没有什么比行动更能体现对95年那场爱国运动的纪念,也没有什么比奋斗更能延续他们身上的精神。我们虽出生于不同的年代,肩负不同的使命,但我们拥有同个共同梦想——中国梦。在这里,让我们以青春活力和满腔热血,用奋斗的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留下美丽的剪影,释放青春能量,点燃青春梦想,立足岗位,奋斗青春,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的1919观后感15

  是由陈独秀所写的一篇文章,最早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本文主旨是反对旧的传统观念,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呼吁民主与自由。这篇文章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开端,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看来,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思想性和指导性,更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作者众口一词地提出学生是民主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有权利的追求,有表达的自由,有聚众的自由,有宣传的自由。这在当时的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主张。因为在那个年代,官方威势气焰腾腾,民主与自由的观念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陈独秀所主张的新思想、新文化,无疑是对官方观念的一次革命。

  文章还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呼吁人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这种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值得思考和表扬。中国社会当时充斥着各种地方保卫战,这些保卫战无外乎就是为了小我利益而打的`。而陈独秀的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了全社会要团结一致,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不可忽略的思想成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陈独秀的文章还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大力批判了旧文化的种种弊端,但又没有提供新文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更没有提及如何在实践中推动新文化的发展。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思想必须是切实可行的。陈独秀提倡新思想,是好的,但如果不能将新思想付诸实践,将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除此之外,我认为陈独秀以求新的方式为基点,忽略了“古”的价值。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在新文化的推广中,坚持继承、传承与创新,避免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直接冲突,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和发展。

  总之,我的1919观后感,不仅仅是对陈独秀的文章的评价,更是对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反思和探讨。陈独秀的文章不仅对那个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们意识到:民主与自由、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价值。

【我的1919观后感】相关文章:

我的1919观后感08-24

我的1919观后感11-06

《我的1919》电影观后感06-12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35篇)10-11

我的1919观后感9篇12-04

《我的1919》观后感(通用14篇)06-04

我的1919观后感范例(2篇)08-26

我的1919观后感800字(通用19篇)08-19

《归来》观后感---让我陪着你去接我08-24

《我的长征》观后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