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小学数学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

时间:2024-05-16 15:21:19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目的变化最大,刚刚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老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后来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这种局面渐渐的没有了,推开教室的门走进课堂,发现数学课上少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合格课的浮躁与繁杂,大部分老师正在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不同程度的速度与新课标接轨,同时许多老师积累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尽管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最终的回归点是最好的那张试卷,但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理念还过于抽象和概括,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产生了种种的困惑和误区。今天我将就如何立足教材,把握流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等内容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

  翻开我们的教材,大家会发现无论是第几学段,教材在很大篇幅上是图画,编者为什么设计这么多图画呢?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新课改体系所必须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尽管学生个体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果单纯从学生个体诱发仍然比较困难。第一学段的学生认识事物正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表现最突出的阶段,也就是由实物向具体的数的概念抽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讲授一节课时一定要从图画开始,让学生在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已经看明白的数学信息来学进一步学习数学。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直接培训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直接提出“在这幅图画中你看懂了哪些数学信息?”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也是我们数学课上所缺少的东西,只有长期培养了学生的这种认识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才会遇见任何问题都会处理,然后在探索的基础上看能够学会多少,千万不要一切都代替。老师讲例题的做法,就像压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先放开手脚让学生学,再在学生学的基础进行点拨和引导。

  当孩子们找到了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学会采集归纳,尽量往本节课所设计的目标上靠,在学生发现不了的情况下,教师才点拨和引导。一定要先点拨,点拨达不到要求时再引导。这两个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点拨的程度要轻一些,原本的意思是“指点”;而引导的的程度是比较重的.,原本的意思是“带领或带着某人向前进”,大家看,程度是一样吗?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无论是点拨还是引导,在学生对数学信息已经彻底弄明白后,就应该进入自主探究阶段,所谓“自主”就是“自己作主”,愿意怎样学就怎样学,根据已有的不同方法去学;而“探究”则是“探索研究”的意思,这也是有一个层次问题,先自主后探究,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合作的过程,在自己得出结果的基础上与别人对一对,比一比,看一看彼此的不足,这是一节数学课的第二个环节。

  下一个环节是汇报,汇报的结果应该是多样的,此时教师的工作就是认真听,协助其罗列所有结果,当学生把自己的结果统统汇报出来后,让学生发表观点并且找到规律,这个过程是教师协助其完成,还是点拨和引导,量力而行,据况而定,教师协助寻找最简捷最优秀的那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规律,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就按照这种简单的方法去做这样的题。

  最后巩固训练延伸。这个环节不多说,我们的老师们做的都不错。

  其实,流程是及其简单的,就是:立足生活文本→ 总结数学信息→自主探究合作→汇报总结规律→巩固应用延伸。

  在立足文本,把握流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信息,呈现开放。

  现行教材中的数学信息都是通过图画,图表等配以简练的文字叙述来呈现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有顺序的,因此让学生学会按顺序采集数学信息,然后逐个处理所呈现出来的条件,有时所有的条件学生都是用得上的,有时部分条件就是多余的,是用来迷惑学生的,通过多余条件来检查学生对事物规律的探索掌握情况,这与现实生活是接轨的,现实中的信息传递是多途径的,电视、报纸、对话等都可以带来条件和问题,呈现形式可能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信息也许是杂乱无章的、可能是多余或不足的,需要重新筛选、梳理、结合。因此,无论是教材还是我们平时的训练必须让数学信息应尽可能开放,“让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解题策略,呈现开放。

  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适度引进解题策略多样化的开放题,为学生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创造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通过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出至少一种方案,这些方案的出台势必会有对有错,有简有繁,无论什么样一定要考虑问题是否有序,也就是这个问题的提出的渊源在那里。此时老师的点拨尤为重要,经过筛选比较后,那一个对的,那一个简单些,那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老师就要重点点拨那一个,而此时老师站出来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感悟真谛,而比老师滔滔不绝大讲一通强的多的多。这样,使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对于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主,真正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新的教学理念。

  3、淡化模式,呈现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为了追求“高效”,教师往往会总结出了一些解题模式,如“把结果或规律提前出示”“大数-小数=相差数”,而学生也喜欢用这些模式或规律直接去套题,从而导致学生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意识。这是最失败的数学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避免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因此,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实施开放教学。

  随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传统的东西将更多地投以审视的目光,企图摆脱传统的束缚,而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我们在着手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换,综合地处理好下列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协调,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1、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于是不用教材的例题,自行编纂,这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我们一定不要脱离教材的本意,在灵活处理时一定要现弄懂编排意图,然后在编纂,而随意的不加思考的发挥想象,其结果或许是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在设计一节课具体的课时,实际上就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2、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目的或结果;而教学的过程,就是达到目的和结果的经过,通过在过程中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类比、概括等活动,寻找到数学中本来就存在的共同规律,如果没有求异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这个共同规律就学生难以获得,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必须重结果,更重过程,在过程中寻求规律,在过程中寻求结果,切莫盲目把规律结果提前出示。

  3、认清“新理念”与“旧方法”的关系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是:让学生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得出数学内在的规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而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先揭示规律,让学生拿着规律去套用,于是学生就不用去思考去探究了,整个一个课堂在套用中完成。事至今天我们当中的许多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总是怕学生学不会,于是唠唠叨叨,罗里罗嗦,吐液横飞,满堂生讲,老师们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观点,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处于不败之地,那时成绩自然会遥遥领先,名列前茅的。那时唯一值得高兴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轻松了,不累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是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不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经验,解决各类问题。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把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5、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数学课堂一定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形式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学生学会各种知识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简而言之就是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一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学会什么,且不要只重视了丰富多彩,繁杂纷纭的形式,而忽视了最终的目标。

  总之,数学教学仍然在尝试和探索中,不可能一朝一夕、立马追击就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它需要教师通过顽强的拼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平日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培养;既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以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一切,切不可急于求成。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2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起决定因素且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自身实践作几点总结: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前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我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具,不得在课堂上翻包倒桌,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杜绝了课堂上常见的用什么才找什么的不良现象、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知识的紧密性,逻辑性,无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做基础、有效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由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分数乘法》和《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预习掌握了《分数除法》的算法,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3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起决定因素且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自身实践作几点总结: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前提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我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具,不得在课堂上翻包倒桌,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杜绝了课堂上常见的用什么才找什么的不良现象、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知识的紧密性,逻辑性,无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做基础、有效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由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分数乘法》和《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预习掌握了《分数除法》的算法,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4

  随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善,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备课改革,“低耗高效”显智慧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既要教书又要进行教学研究的研究者。就备课而言,过去那种“抄教参,写详案”的做法,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教师的严重负担。为了使教师从烦琐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学校教师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参与下,就如何进行“低耗高效”的备课进行了多次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备课并不等于写教案。备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我们日常所说的写教案,更包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是大于“写教案”的一个概念。而撰写教案也应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书面教案,一种是心中的教案。教案质量的高低不取决于字数的多少而取决于教案实用与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是否能使教学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编写教案,具体表现形式应随实际需要、个人特点来确定。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备课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将自己的“心案”提纲挈领加以整理,撰写“简案”。这样一来,这些教师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后进,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第二个层次,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给予适当的自由度,根据自己对课时内容的把握,既可写详案,也可写简案,把侧重点放在撰写教学反思上。第三个层次,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对教材的把握等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应该写“详案”,进一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课堂教学,避免形式主义求实效

  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反映出了一些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的误区。每次我们观摩校内外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后,都会组织评议,这有效地引发了教师群体对课堂教学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在一次次的实践、交流、碰撞中,我们走出了重“探究”轻“接受”、重“过程”轻“结果”、重“主体”轻“主导”、重“民主”轻“秩序”、重“预设”轻“生成”、重“合作”轻“价值”、重“媒体”轻“实效”、重“肯定”轻“否定”等理解和实践上的误区,更清晰地认识到平实、真实、扎实、厚实的教学才是真正有实效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夯实教学基础求品位

  学校除了承担省市级的立项课题研究外,还以年级组为单位,扎实开展围绕年级教学内容拟定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这些课题切入口小,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益于教师在实践和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非常巧合的是,本学年我们各年级组都不约而同地以加强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研究专题,从而使各年级的研究恰好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系列。由此启示我们,今后校本教研可围绕一个专题,分散到各年级,从而逐渐形成覆盖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教研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储备丰厚的教学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各位教师在集体研讨的同时,更多地将教学交流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在看似随意的氛围中,教师们进行丰富而深层次的研究,涉及教材的处理,课堂的调控,策略的探讨,问题的解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经验共享,智慧互补,不矫饰,不藏拙,切实而有效,真诚而愉悦。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5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是啊!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一年级的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注重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要适时的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希望的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一年级学生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例如:教学“9+5”时,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针对学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对能解答出得数同学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创造之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文具盒、粉笔盒、电冰箱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养成共同合作探究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教学为例,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个球,盒外3个球),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个球中拿掉9个球,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球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先从一盒10个球中拿掉9个,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有的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再拿去盒内的6个,还剩4个;有的说:我是从盒内拿出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还有的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六、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培养了学生细心解题的习惯,提高了解题能力。。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这样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但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楚才学校六年级数学教师,今天很荣幸地能在这里学习各位老师教学经验,我教学经验谈不上,只说一说在工作中的一点感受,也就是数学总复习的策略,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老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因此这个过程的优化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健,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自己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复习的质量和郊果。

  1.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

  六年级学生到了总复习时,很多学生会发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如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得他们思想上有了变化,集中不了精力学习,还有的认为总复习的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不必再听,也有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所以得过且过,无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必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乐意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动手操作,实验,大胆尝试等活动,无论学生做得是否正确,都予以肯定,表彰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自然地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2.注重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前,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内容和题型,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习进度,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我教学时,首先用一半以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查漏补缺,教师注重解疑和检查,然后再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知识的复习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重点难点,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选择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做到 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提高复习效果,最后用四分之一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

  3.注重教法,让复习省时、高效

  老师要准备好每一堂课,不管是复习基础知识还是复习重点、难点及要点,也不管是专题训练还是试卷讲评,老师对所授内容认其分析,精心准备,把握教材内容,提炼归纳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对教材的使用,一般的复习课我采用以下一些教学课型:

  (1)回忆式复习

  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复习回忆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和提问,如在复习《倍数与周数》时,教材只呈现“关于倍数和周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由于课前已布置学生回忆《倍数与周数 》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归类整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抽查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情况,同时让学生口述重点、难点,教师予以指导补充。接下来就要要求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小学阶段是怎样运用的,以前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分数的约分通分等都需运用《倍数与周数》的知识。

  (2)“帮扶式”复习课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起到引导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和巩固练习,即以归纳整理带练习,即先整理再练习。我边整理知识边练习,也可练习为主,整理为辅,就是先练习,在练习册中整理知识。

  (3)“融通式”复习课

  这一类复习课学习素材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围绕一个主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贯穿全课,模式是创设问题情景—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再现和整理所学知识—提高发展。创新如在复习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出示,要挖一个直径为10米深5米的蓄水池,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提取一些有关系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如(1)这个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圆面积知识)(2)要挖这样一个水池,需要挖多少立方米的土?(我往这个水池注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方)(圆柱的体积与容积知识)(3)如果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及池底抺水泥,抺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圆柱表面积知识)等,这样的情况,既可以起到梳理知识,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4.精心编排练习题。

  我认为精心编排练习题是实施教学论断和反馈的好方法,每天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并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个别纠正。使复习行之有效。因此,编排练习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二是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高创新能力。三是对常考易错题多讲多练,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答题正确性。

  总之,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综合复习,查漏补缺后,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会得到提高,想念会有好的收效。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7

老师们:

  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我仍在摸索中,下面我只简单地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开门见山地进行新课的教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有限,上课的前20分钟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我们为什么要把最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呢?

  教师上课要有备而来。从事毕业班数学教学多年,对教材不知教了多少遍,但在备课上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特别是在每节课教学之前,必须要静下心来,阅读教材,认真思考,构思教法。因为不管教多少遍,这次教的内容与上次间隔时间最短也有一年,对知识的重点、难点,每届学生的不同,及学生接受知识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在脑子里想一遍,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切入点准确,语言到位。只有教师自己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学生接受起来才能顺理成章,不至于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更难化。

  纪律是教学实施的保证,加强纪律建设,狠抓学风。去年我所接任的这届六年级,为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我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加强纪律建设,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不耻下问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数学兴趣。其实许多学生学不好的原因,是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总不能集中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接一届毕业班时,我都会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做起。刚开始我都教得很慢,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也不是那么难,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这些年来,尽管初接的班级数学成绩不理想,总是同年级整体成绩最差的班级,但我始终有信心将数学成绩提上来。最大的欣慰是:进入了中学后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总是反馈给我这样的信息:老师,小学时的严要求,使我现在获益匪浅,我对数学感兴趣了,我不怕数学了。

  在课堂上以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精心设计练习题。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的.量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完成。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课堂作业每位老师都及时批阅,学生是不敢偷懒的,及时批阅家庭作业,如果有错,就将错题改在课堂本上。家庭作业的批阅非常重要,高年级的学生很会察言观色,如果老师不及时批阅作业,他们就会“偷懒”,作业的质量就会很差,如果每天都批,作业质量就会完全不同。

  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期末前的复习,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课,每一题。定期检测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多年的毕业班数学教学中,我收集了近五年的升学考试试卷,并大胆地对试题题型、命题范围、命题方向进行预测,对学生进行升学模拟检测。

  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不要随意更改。

  复习时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在新授时,分层施教好像不容易操作,但复习时就相对容易一些。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想进步的,因此,课堂上的情况不能要求我们齐步走,这就要求我们要因人而异,我感觉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我始终坚信的教学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此来推进整个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

  计算练习要持之以恒。

  数学知识有“缺漏”、“脱节”现象,导致优差生两极严重分化。随着年级的上升,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差距已比较明显,部分学生的知识发生缺漏、脱节,造成知识体系不连贯,在复习阶段,常会出现后进生觉得太难,接受不了,理不出思路来,故而开始厌学,产生了恶性循环。优生觉得太简单,无心听课,久而久之对数学失去兴趣,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复习效果。

  大家都知道,好的学生比较自觉,老师不用怎么理他,他们也会学得很好,对于学困生如果老师不盯着他,他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所以我对这些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有时还要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根据他们学习的不足,全面进行辅导,有些知识点要经过好几次的讲解和练习,他们才能记住。说实在的,教这部分学生就是在考验老师的恒心和耐心,

  加强毕业班教研组建设。要充分发挥毕业班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与复习的好传统、好经验与好做法,在复习中做到统一复习计划、统一复习进度、统一复习材料、统一组织测试,通过比较与研究,彻底解决复习迎考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协同作战,整体提高。相信每一个人的小智慧融汇到一起就是大智慧。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8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有幸在此发言,感到无比的荣幸,是领导们的关心,同事们的信任,给了我这个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的平台。说实话,站在这里我是很惭愧的,因为在坐的各位在教学方法上比我的做法好得多,在教学经验上也比我成熟的多。我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经验。在这里只是谈谈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课堂上必须使学生专注做到眼盯、耳听、心想、口说、手动。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认真做事,善于总结,不懂就问,合作学习等。课堂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而会听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我讲课时经常目扫全班学生,要求每个学生把双手放在桌子上,目视黑板。会做作业,先审清题目再做,特别是应用题,我喜欢让学生把每句话连续读两遍后再找关键部分。在做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力争全对,不乱涂乱画,想好再写我们三年级一开始用钢笔写字就不许用修正液、胶带等修改工具。我还规定作业中得了老师写的10个5星以上的同学有奖励。这样很多学生的'作业比以前进步很大。

  二、良好的班风、学风,赏识激励,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我所带的两个班的数学,两年多来的每一节课堂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必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杜绝照抄作业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小组之间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同时班内对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机制,组长监督成员,成员监督组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作业中鼓励的评语,课堂上伸出大拇指表扬,一旦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良好表现就在班级表扬交流等都是我的一贯做法。

  数学这门学科,其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显著特点,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索然无趣,学而生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创设丰富生动、富有趣味的数学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变难懂的内容为易懂的知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在动机。

  三、数学教学中比较成熟的做法:

  1.用多种形式紧抓基础性计算练习。

  大家都知道,计算能力一直是常规的基础性教学,但孩子却对它不感兴趣,而且在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这类题目出错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针对这一现象,我从上个学期开始,在每天的下午都会布置一个作业,就是纯粹的计算题,要求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计算本,每天下午的计算练习就写在上面。类型是学生近期所学的有关计算,每天5到10个,第二天由检查作业的组长同家庭作业一块检查,没有完成的我会让他所在的小组或大组的同学每人给他出一个。

  刚开始时我让家长仿照着书上的类型出题,慢慢的孩子们自己也会出了,所以,有时布置完作业,孩子们在教室里有时自己出,有时同学之间互相出题,这样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正确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当然,要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爱上数学,我觉得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现在所要探索和思考的是,如何让计算能力的训练变得其乐无穷,妙趣横生,孩子不再把计算当作为一种负担,我的数学课堂该怎样上,才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和发展兴趣快乐的殿堂,才能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2.家长配合,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翻开学生的练习册或者是卷子,我发现学生的错题除了集中在计算题外,还集中在应用题上。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把每个题目的类型都给学生练习到,更不可能讲到。有些题目就是讲过了,还是有人不会,应用题的教学我认为是我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点。所以,针对这个现实问题,我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就是让学生会仿照着典型的题型自己重新出题并独立完成。第二个方法是对于练习册和学案上学生出错较多、难度较大平时练习不常见的题型,我在课堂上讲过之后,再给学生留作家庭作业回家给家长讲,家长听明白的就在学生的抄作业本上签字。由于我们两个班的家长在对待这项作业上很重视的,我还会让讲得好的同学在讲台上给大家做示范,所以,孩子们上台讲题的热情也是比较高的。在我们七班,同学们这种热情高涨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七班的孩子们懂得欣赏别人,每一个精彩的回答或讲解的同学说完,其他孩子们都会自发的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点让我感觉很欣慰也很高兴。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前进的道路上也许充满泥泞坎坷,也许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管怎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快乐学习,学以致用,不断增长智慧,我还会继续用强烈的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去培育那些含苞欲放的花蕾盛开绚丽的花朵。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9

  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组织教材分析活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给老师找到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切入点:通过“说教材”来提高教师对教材、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我们要求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勾画出任教年级教材知识结构图,并写出教材分析。我校在教材分析方面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组织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分析任教的'教材,不分年龄大小,每位教师都承担若干单元的分析任务,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地位及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等方面梳理了教材。老教师参与活动给予指导,这个阶段的学习有效的促进教师研读课标、理解教材,也使教师受益更多。

  第二阶段:开展了“说教材”的活动,是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回头看,如果说第一阶段仅仅是对教材浅层次的理解,那么第二阶段的研修就是深钻教材,不仅要求教师说教材,还要说怎样教,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从到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系和价值系三个层次面来把握教材。写完教材分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登台演讲,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这项活动并不是一遍就完成的,而是经过反复讨论,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真正理清教材的体系并熟能成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更使教师理清了教材的脉络,掌握了教法、理顺了思路。

  全体教师在课堂上都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引领教师更好地熟悉和把握新教材,让老师对学科知识体系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位教师都认真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逻辑线索。教师们态度认真、制作精细、体现了严谨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互学共促、体现了团结协作精神。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0

  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您需要不时地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是怎样来的?”“它还会有什么变化?”“引申发展后会成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和它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或共同作用?”“它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最为重要的是,您要问自己,“它对我有什么用,我该如何用它,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就是为了用。

  如果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用呢,怎么可能用得更好?就比如用电脑,编程高手学什么软件都要比一般人要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能驱动人去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应用。

  人能够从应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把缺陷补上。为了用而学,往往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学不仅仅是为了用。用往往是操作技术,是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

  如果仅仅只会用,停留在具体的应用上,他可能是模仿来的,不可能有创造。他的适应能力也很差。

  我喜欢用系统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来解释这一现象。世界是变化的。

  不单是自然环境起着变化,社会环境也在快速地转变。动态的问题需要以动态的方法加以解决。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体系化,提纯出来,以新的、独特的、满足自身和环境资源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去组织这些知识,他所学到的,永远都只是过去,他的操作技术,也只是针对过去,而不是将来。他很可能被历史淘汰。

  即使能够因为社会因素能够在价值链中生存,他的位置也只会越来越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价值越来越小。我一直强调学习方法的提炼和升级。

  一方面,某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强化训练得来。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结构的。

  学习方法总结出来也是一种可以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方法必须经过实践感受和思考,与人的个性相结合,做好度的把握。

  那些看了交通规则,听了驾驶课的人还是跑不好山路的。那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和发挥。

  学习和做其他事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重在体验。仅仅是沉迷于课本是学不好的。

  人必须明确自己想学的是什么,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创造条件。

  知识的积累不过是创造条件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不断地提高效率,提高行为的有效性,合理定位,降低失败的风险等等途径来充实和完善自身。

  我还强调的是自信。信心能够让人坚持。

  我一直都让咨询者别迷信智商等理论。人可以通过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成功,获得自我实现的巅峰体验。

  我以自身的经历证明了先天的聪明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后天因素决定成功。

  我常对咨询者说,没有自觉,没有信心,那么什么学习方法都没有用。只有自觉,才能够用心。

  特别是在强化学习的过程中,那种高强度的活跃脑细胞的运动,离开了自觉,只可能什么效果都没有。信心才能够坚持,才可以突破自己在长久的迷失中形成的心理障碍,比如学习恐惧,缺乏耐心等等。

  我们需要以不断的小的成功来积累信心。如何减轻学习的惰性在不少人身上,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习的惰性。

  最常见的是:

  1、学得不好的人。他们对学习有着抵触情绪甚至逃避。

  2、工作以后的人。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韧性。

  3、年龄大的人。记忆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

  精力不足。看看书就累了,想睡觉。

  成人教育中,学习惰性是最值得一提的。学习惰性产生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

  1、畏难情绪。这仅仅是心理作用。

  还没有开始学,就因为听说它难,而开始产生消极情绪。

  2、缺乏信心。

  这在学习挫折以后很明显。

  3、枯燥。

  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过程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某些东西学习的枯燥,特别是一般的学校教育。

  4、过于抽象。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太少。

  5、语言障碍。

  特别是留学人士。毕竟不是母语,在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6、基础知识障碍。基础知识准备得不足,太多地方看不懂的时候,谈学习动力是没有必要的了。

  7、分心。考虑其他的事情太多。

  可供的选择太多,妨碍了有效的学习。但是,我们不能不学习。

  特别是在一些并不是能够直接见效的知识的学习中。让我们分析一下传统的.减轻学习惰性的处理方法。

  1、毅力。以自制力作为减轻学习惰性的手段是不可取的。

  原因很简单。勉强自己只会活得很累,很痛苦。

  是否能真地坚持下去,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这是天性。许多父母抱怨孩子缺乏自制力那其实是对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要求。

  一些人对自己的毅力也产生怀疑。许多学习相当优秀的大学生在向我咨询时也很多都提到自己的自制力不够。

  长期的负情绪会摧毁任何人的毅力。

  2、利弊分析。

  谁都知道学好了的好处。哪怕再差的学生也一样有着学好的渴望。

  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好处太多了。有社会认可,甚至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

  因此,以学好了的前景来教育孩子,或者教育自己是没有用的。

  3、加强监督。

  学习本来就是个人的事情。如果学习也必须让别人来看管的话,那么还不如不学,或者改变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模式。

  推荐方案:

  1、项目法。设定项目。

  以项目的完成促进学习。以实际的运用来促进知识的学习。

  我在大学学习应用统计的。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1

尊敬的校长,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您们好。

  我是二(3)班的陈亨杰,今天,我能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数学科的学习经验感到十分荣幸。

  我觉得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上课要认真听课,不要开小差。还记得我一年级的时候上课常开小差不认真听课。经过老师的精心教育,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从此我上课就非常认真。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后要认真做作业,巩固课堂知识。

  三:每天要坚持预习功课,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录,上课时特别留心听讲。

  四:要多做课外练习。

  五: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用多练。一年级的时候爸爸最喜欢让我和姐姐把路上路过的车辆号码用心算加起来,看谁能最快答对。妈妈买东西后经常问一共花了多少钱,还问商店找的钱对不对等问题。他们还说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我相信只要学习认真,每一个同学都会拿到好成绩的。在此我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校长,老师们工作愉快。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2

  数学的学法指导应首先指导学生从“听、读、写、思”入手,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一、指导“听“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其次,要指导学生会听,主要应注意听老师每一节课开始所讲的教学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注意听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连,注意听教师每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

  二、指导“读”

  这里所讲的读是指阅读数学课本,主要是指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本内容。

  ①读标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标题,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

  ②读例题。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并初步领会解题方法;

  ③读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使学生更具体、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内容;

  ④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弄清算式的意义;⑤读结语。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准确地把握。

  三、指导“写”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一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二是要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仅简洁美观,而且便于记忆和使用;三是熟练掌握数学中常用的书写格式;四是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一是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二是善于变式思考。变式是数学的一大特点,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结论,结论将如何,改变结论,条件又将如何,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三是比较归纳,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达到启思悟理,融会贯通。再次数学学法指导应指导学生在“说、看、练、记”上着力,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一)启发“说”首先启发学生说思路,说思维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训练思维方法;其次,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指导“看”。 帮助学生选准观察点,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在看中辨析、思考,增强观察力,激发求知欲。

  (三)指导“练”。 通过指导练习,强化“做”的`过程。在练习中,应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启发性、针对性、多样性,促使学生系统地探索新知识,有效地解决新问题,以达到会、熟、活。

  (四)指导“记”要想学好数学,对老师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都必须记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记忆的方法。

  ①理解记忆法。很多数学知识,光靠死记硬背不容易记住。如果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了;

  ②分类记忆法。许多数学知识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果我们对它们进行恰当的分类,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记住了一个就记住了一类;

  ③比较记忆法。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两个概念组成一对进行记忆,也不容易忘记。另外,数学中所涉及到的数学学习方法还应是对大多数学生适用的“通法”,而不能是适用于少数个别学生的特殊方法。

  总之,学法指导应由“学会”向“会学”发展,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3

  抓好毕业班工作,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抓好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抓学生的思想教育

  学生面临毕业思想比较复杂,一般有信心型、迷茫型、放弃性三种学生,她们当中有自信、自暴自弃、焦虑、意气用事、渴望交流等心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坚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懂得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断的激励、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最后冲刺。现在的六年级学生教育起来与五年级学生相比很难管理,他们感觉自己大了总想在班内出风头,引起别人的注意,我就及时教育他们,我们应从思想上学习上做个真正的学生,让每位同学佩服。让每位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近期目标,谈自己的理想,有理想才有学习的动力。我在课上和课余时间,经常给孩子们讲周围勤奋学习,最后成才的榜样事迹,鼓励谈们认得智商是不同,但自身的努力是很重要的,要想有美好的人生需我们自己去创造,勤能补拙。

  1、调节心情,培养自信心。

  毕业班同学生活紧张,学习繁忙,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能力,锻炼自己,在一个舒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有张有弛的学习。我觉得一个有自信心的人他才能很好的完成没项工作,丧失自信的人是不会做到的,因此我们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我们班内的张宏霞、罗建国、岳帅、杨凯宇同学反应慢、基础差,我经常鼓励他恩只要努力、坚持不懈你肯定行。在班内只要发现他们有一丁点进步就及时表扬,从他们当时的表情上都可以看出,要努力学习的劲头,从这学期看他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心里感觉很高兴。

  2、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学困生”是我们最头疼的,我想了一些帮扶办法(1)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入为学困生提高的习题。(2)同时在班上组织一帮一,一拉一活动(每位中等生和学困生都有一位优秀生帮扶),教育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是成绩好的学生合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3)最困难的留给教师,把相对轻松的交给学生,通过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抓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1、做好备课工作,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

  2、教学过程中,注意“三讲三不讲”:“三讲”即将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两不讲”即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在回扣课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书由厚读薄,由薄读厚,指导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制定自学计划,并付诸实施,但同时又要避免“大撒手”,教师跟的紧,指导要恰当。

  3、抓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向科学学习要质量。在课上清学习好的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从网上、报刊上摘录一些好的学法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建立错题集,讲每次考试或训练中的错题进行整改,分析做错的原结解题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

  4、做到每章必考,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和反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考试答卷的指导,养成良好的规范做题的习惯。要把小考当大考,把大考当练习,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优秀生:xxxxx。

  中等生:xxxxx。

  学困生:xxxx。

  特困生:xxx。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4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学会阅读数学,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

  ①多种不同的分法。

  ②一共分成几份?

  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

  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5

  我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今天受领导的委托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及作业的书写问题,我感到很荣幸。

  我认为数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科。学习数学主要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重视的是方法;应用知识,强调的是策略。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策略可以说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但都离不开知识这个基础。人就是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思维得到发展,变得更聪明。我在教学中注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求学生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让每个注意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营造不懂即问的学习习惯,对于有些题目由于学生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学生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让学生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学生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在抓好教学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深深地感觉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孩子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就数学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小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中更应该加强培养。如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教会他们写数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等。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去做的话,得到的益处将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我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首先,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教师一定做到。特别是板书时,一定要做到笔画规范、字迹工整、排版美观整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良好书写习惯的影响。

  第二、重视书写指导,采取多样的评价措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一方面就是爱听赞扬的话,有竞争得胜的心态,渴望得到老师和大家的肯定和表扬。我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漂亮的作业,一律在作业本上写上表扬激励的话语。我经常通过传看书写工整、本面整洁的学生作业这种方法,鼓励书写方面做得好的孩子,鞭策书写不好的学生,取长补短,促使其他学生向写的好的同学学习。我还经常举办作业展评,时常将书写漂亮的学生作业展览出来,让书写认真的孩子感到高兴,书写不认真的孩子会暗下决心努力向上,力争也能让老师展览出来。当然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促而就的,教师也应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每次作业时也应当重视学生书写情况,不管是课堂作业或是课后练习,都应在孩子初学时,多加指导和帮助。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多年工作实践及数学教学工作中,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要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平时的一点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03-13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01-09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11-25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15篇05-10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10篇)04-28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14篇02-27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精选13篇)03-02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13篇02-28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13篇)02-28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交流(通用15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