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间草木》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间草木》读后感1
文中,作者说不喜菊花都按部就班,挤成一堆,闹闹嚷嚷的,我却喜欢。
小时候,同爷爷奶奶住在农村,喜欢满山跑,见过许多花花草草,可见过最多的,是野菊花。野菊花常见,哪儿都有它的身影——河岸上,小路旁,竹林里……金黄色花粉,指腹一碰便成了“金手指”,露出嫩黄色的花蕊,一根根,极小,极细。周围又伸出十几瓣单薄、细长、透亮的花瓣,在阳光的亮射下,散发出柔柔的`清辉,朴实,又不张扬,在微风中摇曳着。
我常常把它们带着梗子一起摘下,用双手笨拙地编成一个松松垮垮的花环,歪歪斜斜地套在脑袋上,觉得自己像一个的花仙子,脸上挂着僵硬的、自认为优雅的笑,一步一步向家挪去。可没走几步,又恢复了往日假小子的模样,形象完全没有!
村里的野菊花很多,可食用的却少。爷爷因我容易上火的体质特地去深山寻了几棵野白菊,长得和村里的差不多,只是花开得更密,更大。
现在长大,也不再会去做之前的事儿了。菊花与我的相遇,仅仅隔了一个精致的茶杯。
《人间草木》读后感2
汪曾祺的书零零碎碎地读过一些,总觉得应当是散落在人间的月亮碎片,皎洁纯净,发着光令人心旷神怡。再读《人间草木》,便在其间看到了散落的光辉和烟火人间。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史铁生在他的《我与地坛》里说过。汪曾祺回忆起江阴的那个有着浓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个鲜活地立在江南小镇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条胡同口,门口或许挂了一块破旧了的旗,就单单写了一个“果”字,或许有一个木制的`牌子,上书“百香阁”,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单单一个“果”字文雅细致了许多。但是时令水果的店,没有几十年历史也是撑不起木制匾的,转念一想,有着如此深厚的果香,那应当有着许久历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墙的木头板子里,果香和木头香气一起蕴孕。店门口是齐膝的门槛,不小心就要栽个跟头,一排排的果架上摆放着用篮子装着的时令水果,也许有十几种,也许只有几种。门口的台阶趴着一只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一样,亮晶晶、水灵灵。买了一篮水果,店里卖水果的姑娘急忙赠了一小把枇杷叶,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里遇到过的,撑着油纸伞,慢慢悠悠走过,也可能是村上春树在晴朗天气里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门外是黄昏的炊烟,胡同里洗洗涮涮的声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烟火气。
汪曾祺说:“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大约气味与彼时的心境都是相关的,果香浓郁的那段日子,他说,“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汪曾祺的文字从来都是人间草木清香里慢慢走出来的,平淡如饮白水,越来越只依赖平淡的必需的生命点缀。就像夏天的一场雨,雨后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块儿触碰着肌肤,周围荡漾着花香与植物生气。
于是又想起他《昆明的雨》,雨季和缅桂花都是绵长又柔软。云南的雨季饱满清亮,天空永远都是高远又纯净,乌云黑得很有层次感,里面应当是充满了雨水吧,滴完了雨水,还是慢慢悠悠地飘在空气里,白得耀眼,这时候世界上又都是亮的,露珠闪着奇异的光,色彩热烈。常常想起两年前的夏天,坐在有着小院子的二楼,院子里一棵缅桂花,一棵紫薇,都长了三层楼高,从二楼走廊和露台一伸手就摘地到。常常是有雨的下午,坐在二楼自习室为高考奋战,小楼建在水中央,稍一俯身便可看到窗外芦苇在雨中摇晃,雨滴打在睡莲叶子上,在上面滚了两圈,院子里的缅桂花香味一阵阵飘过,雨滴滴答答的声音,在书卷里长出一个缱绻的雨季。
此刻不想读诗,只想看草木,看琐碎的平常,于是世间万物远没有一棵树、一种食物、一种气味更重要的了,即使在混乱的年代,孟夏仍有草木长。
《人间草木》读后感3
意犹未尽,受益匪浅。读罢,心中满怀对文人的无限向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吟诗唱戏无所不晓,看淡功名利禄,历经世事浮沉仍保留着天真,对生活充满热爱,能在人心浮躁之际静下心来做研究,此乃真文人也。
汪老写文凡事必究出处(如国子监,城隍,泰山娘娘)以轻松幽默文笔写尽艰苦往事(如跑警报,晚翠园),写人多从细微点出发,以小见大(见吴宓的绅士风度,刘文典的“二云”以及陶光的字)其中“人间至味干巴菌,世上馋人大学生”记忆尤为深刻,汪老都写在书里了,看来大学生能吃,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另外,汪老似乎无时无刻不在传达出一种对淡漠名利者之向往(晚翠园,联大中文系的课文,沈从文先生的淡泊名利等),对拜金浮躁者之鄙夷。处于浮躁现代社会,人们很难脱离物质上的追求。读毕,在下受益匪浅。用爸爸的话来说就是“钱是最俗的”。希望自己不再是一个俗气的“葛朗台”。
深知自己读书太少,又没有一技之长,实在是惭愧。而现下大三,白驹过隙,自觉未能好好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悔不当初。而自己又是慢性子,做事,尤其是看书,从不追求速度。望来日能一家一家补起。
汪老书中重复的地方太多,有些许生厌。
惜斯人已逝,若是能与汪老当面交谈,不知是何等幸事!
自古江南多才俊矣!
《人间草木》读后感4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对汪曾祺文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了《端午的鸭蛋》中红亮冒油的咸鸭蛋上——平实亲切、饱含生活味儿。
少不更事的我,盲目沉醉于题材壮烈、情节跌宕、发人深省的大部头经典,期许着哪一天被某书醍醐灌顶,对汪曾祺这类朴实无华的作家并不上心。朋友推荐,才有幸拜读汪老先生的《人间草木》。我本对它毫无期待,可是读文伊始,我就痴迷其中无法自拔了。
汪曾祺写院子,写花卉,写枸杞子,写葡萄,写昆明的雨天,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像是一位在山间信步而行的老农,把昨晚赶路时马车不小心抖落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院子里的杂草,幽径边的野花,雨后冒出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却被汪老描写得那般引人沉醉,我不觉惊醒,它们都是我们遗失的美好啊。
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饮食,从节日讲到各地风俗,从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讲到对老师的感恩,从自己的家人讲到个人的写作历程。这其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细致的观察,对生活的热爱。他不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转而描写生活中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
回想以前,总觉得在校生活单调枯燥,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身边的景色视若无睹。我不知校园操场边上有块不小的石头,我叫不出教学楼下树木的名字,我从未欣赏过墙角盛放的花,我甚至不认识同在一层楼的同学……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忧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之心境。读罢掩卷,再一次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不禁放慢脚步,嘴角上扬,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它们妆点了我的美好生活。
《人间草木》读后感5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尔,须富贵何时!”虽处世间,不耽浮华,不慕富贵,但求与草木互通情意,于烟火氤氲里寻人间至味,于往昔旧中忆探访经年故闻。这,是我眼里的一本好书——汪曾祺先生所著的散文集《人间草木》。
语言的特色是我钟情于这本书的一大原因——句子精简朴实,结构清晰自然,像一盏由新绿泡出的清茶。他写杨梅是“颜色黑紫,正如炽碳”;写离核黄桃是“紫核黄肉,香甜满口”;写葡萄是“你把《说文解字》里的带玉字偏旁的字都搬来吧,那也不够呀!”。句子虽短,却似大师的绘笔,只寥寥地涂抹几划,轻描淡写,就是栩栩如生的火炭梅、黄桃、葡萄。而这种文风又像极了汪曾祺先生本人,他从不追求辞藻的华丽繁杂,内容的荡气回肠,而是将自己的才气谦逊地隐匿在平平淡淡中,偶尔迸出智慧的火花。
但若仅仅只是浮于花草果树的表面,那与读无味的植物学术科普论文又有什么区别呢?汪先生与草木的羁绊远不止于好其形美味美。那平常百姓家案上的果品,不但篆刻在他的味觉记忆中,更镌刻在他的人生经历里。于是情系草木的汪先生便往往能从草木的故事中,得出发人深省的结论。《葵·薤》一文,以当代人嫌野菜低贱而逐渐使流传千年的葵菜薤菜无人问津为由,映射出文坛上许多作家离经叛道,拒绝尝试,使真金雪藏,明珠蒙尘的现象。汪曾祺先生心痛之余写道:“我劝大家的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惋惜慨叹人间至味葵薤遭遇的同时不忘告诫读者,切勿嫌弃甚至丢弃传统,要学会吸收借鉴精华,广泛涉猎,以防佳肴埋没于尘土,遗忘在历史的横流中。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人间草木》一书中,从容是它的主旋律。西南联大的同学在空袭时不躲不逃,从容地在日军的机翼下煮冰糖莲子;被下放乡间的.作者处在危机之中,从容地寄情草木,赞美秋季的丰腴;晚年的作者沦落于简朴拮据的环境下,从容的静待花开花落……这本散文集里,虽然作者的经历崎岖坎坷,但语气是从容的,不抱怨,不指责,不批判。汪曾祺先生对草木的爱也源于对生活的从容——不追名逐利,不好大喜功,只是慢悠悠地绕着庭院踱步,去欣赏身边盎然的生机。他用淡泊诗意的《人间草木》散文集,告诉读者生活的至味不在于财富与地位,而是内心的从容与充盈。
汪先生还说:“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热爱。”于我而言,对这本书的爱来自于草木情谊,人间至味,以及汪曾祺先生那颗可贵的从容心。
《人间草木》读后感6
《人间草木》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极其赋有情趣、文化,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增长见识的一本宝贵的书籍。其中还有许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
这些东西都很有趣吧!看了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乐趣还无穷呢!
山丹丹一种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药,还有紫红诱人的葡萄,沁人心脾,还有香甜的槐花,弥漫在整个春天.啊,真美!我仿佛亲眼看见如此优美的景色。
作者把这些优美的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细微的观察深刻的描写,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人间草木》刻画的如此醉人、优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体会。
说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对于食品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简直是人间极品。
高邮的咸鸭蛋可是不同凡响.那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说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钟爱的咸菜茨菇汤、气锅鸡、火腿,还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国各地的特色佳肴.气锅鸡特别鲜嫩,汤清如水,而且鸡想扑鼻,看着这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口水潜溢。
作者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如此独特的见解,一定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等的异域风情.作者竟能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知之甚详,看来作者是一个喜欢游历,善于观察的人。
《人间草木》读后感7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情绪陷入低谷时,我总是喜欢在安静的图书馆阅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那些带有细碎的人间烟火味的文字,总能抚慰我内心深处此起彼伏的浮躁。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的散文集,书中旧人旧事居多,以怀念为主,充满了淡淡的温情。生活中除了追逐、奔跑的激情,那些与我们共生共长的自然万物,也在悄然地绽放着无限的生机,时时陪伴、默默治愈。
书中有一篇《葡萄月令》,在安安静静的葡萄园里,一切都是那么美,读完让人内心暖暖的。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人们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到花的,而且花期很短。很快,葡萄藤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那淡黄微绿的小花演绎着未来果实累累。
生活中的焦虑、繁杂因何而起呢?既然无法改变过去,也不能看清未来,为何不学会看见脚下的道路呢?
书中,汪老回忆了自己在年轻时候的一段求职生涯。他想去上海找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去成。他一个人在老家,天天无事可做,感到非常沮丧。有一次,他在阳台上发现有一堆煤块,那些乌黑的煤块里居然长出了芋头。这引起了他的关注与深思:一个人身处一堆煤块中又如何?不忘初心,去深耕便是,不去瞎想那些有的没的.,反而有了自己独有的生命风采。高明如汪老,总是将生活中的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那些细碎的文字充满了艺术气息与生活美感。
《草木人间》可以成为一本枕边书籍,人们随手翻阅便能感觉到人世间的淡淡温情。汪曾祺笔下的花在时光里悄悄绽放,每一朵都带着幸福的味道。
《人间草木》读后感8
谈生活,资历尚浅,就如同不到老年,写回忆录就缺少味道;即使有那个资历,也未必能谈好,谈的有生活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不是品尝出来的,而是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是一瞬间的,也可能是不变的。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谈的无非是日常生活的,或许是不起眼的所见,及所感,又流露着真性情。在此,借他之眼,谈己之观。
在其一节,谈及两位离休的老夫妻,在路边捡枸杞——只为“玩”。一个“玩”字,满含生活的乐趣,像一对刚在一起的恋人,新鲜感十足;又是真实的爱到老的一对,简单里都泛着浓情蜜意。枸杞盛产于宁夏,那里也有大片的薰衣草花海,想起梁静茹的歌,期待在那样的夏天,在知了的叫声中,思念或爱恋。
《猫》之篇:说来也巧,总觉得有时候挑书来读,读者和作者会有缘。猫之节第一句“我不喜欢猫”,一下子拉近我与汪之间的缘。首先我觉得我也是不喜欢猫的,其次我也写过一篇关于猫的小文,开头第一句:我不喜欢猫。总觉得猫骨子里是惰性的,习惯性的等着有人来哄她,来喂食;而猫的眼神看起来又不太和善,眼睛的亮快要闪到看他的人;更有一种琢磨不透之感,不知道喜欢猫的.人都是怎样性格的人。可能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我觉得自己和猫亲近不起来,因为习惯,我已习惯不懒惰(其实,只要有条件,人人都喜欢懒惰吧),喜欢直爽,不喜欢模糊不定。不过,近期,却喜欢上了朋友圈里一些身边朋友自己的“小猫“生活照,或许相处久了,它们和我的朋友之间也成了朋友,我看它们的眼神,也有了友善吧(写到此处,窗外一只猫叫,勉强不那么讨厌了)。
相比于写活物,我更喜欢静景吧。汪说,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如同他本人,自认为自己生活在水边,相对柔和,对于高山(泰山),却只能仰止。这也让我再次印证自己的“认为”:人是有偏爱之心的。对于不喜欢的人或食物,我们最仁慈的是不作评价,很吝啬用自己喜爱的词句来敷衍。看得出,汪是不喜欢宏伟的泰山,所以从泰山本身,到泰山所见之景、所遇之人,之感悟,作者的语气里似乎都表达着“赶快下山”之感,即使写了两晚上的字,也仅是为泰山主溪宾馆提一句“溪流崇岭上,人在乱云中”。一个“崇”字,却含“乱意”之意。谈及静景,我应是偏爱自己的,我的名字中仅就一个“静”字。但我总觉得越是看起来“静”的,却往往是动的。“静”常被用作“暗示”:要静下来,要冷静…却往往心理翻腾。真正静时,是不需要这个字眼来提醒的。之所以喜欢静景,是因为我们可以更多的赋予静以活力、心意,如,我看平静的湖水,我可以说它在与我说话;我仰止高山,我可以说它在抱着我,在接纳我;我看阳台那朵常见的花朵,我可以说它懂得我的心思,传达我的情感——就像昨天夜里,我梦见家乡,第二天在路的一角,却惊喜的看见路边熟悉的小花,那是小时候家院前后,似乎天天都在开花的“天天开”,我想它们是来陪伴我,或是帮我寄托思乡之念吧。
《人间草木》读后感9
读完汪老的《人间草木》,感触很深。不用华丽的词藻、过度的修辞,用最简单的词句,流露出最真挚的情感。读时就感觉汪老领着我,赏这富有情味的人间草木,就像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父亲说要多去外面看看,开开眼界,还可以提高写作。昨日,父亲就兴奋的对我说:“落羽杉变色啦!园博苑,去不去?”落雨山?变色?山怎么会变色呢?我怀着好奇心,坐上了车。
到园博苑后,还要走一小段路才可看见落羽杉,小道上的景致也颇为美丽。路两旁有几座小丘,上面长满了青草,就像裹上抹茶粉的面团。紧接其后的是一座竹亭,直立在水中,淡绿色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时不时浮上水面,添上几分生气。岸上的树影倒在水中,在薄雾的映衬下显得十分雅致。
过了竹亭,成群结队的落羽杉像火焰一般扑面而来,这巨大的色差,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让我不由得愣了几秒。在杉树周围,长有小根,圆头、细长,形似蘑菇的菌柄。落羽杉倒映在水中,把湖水染得橙红一片。一层层的橙红色叠在一起,像滴在宣纸上的墨水,中间浓,向四周晕染开。树叶流动着,模模糊糊的柔和成一团。橘红色朝阳从海平面上慢慢升起,带着橙红色的落羽杉,映入我心中。
当我陶醉在落羽杉的“美色”中时,远处游来的鹅引起了我的注意。雪白的身躯在橙红色的湖水中,显得格外显眼。见到我们后,它们猛地扎到水中,把羽毛浸过水,用喙理顺后,便把脖子伸直,不慌不忙的游过来讨食。
刚要回家,忽然听见一阵吵杂的鸟叫声,抬头一看,一大群大雁从头顶飞过,乌压压的一大片。先是排成人字,慢慢的,后面的大雁跟了上来,形成一字型。站在这片乌云下,我的心是忐忑的`,谁知道天上会不会落下来什么东西呢?
前一段日子,父亲从网购了几枝雪柳,说开起花来很漂亮。花刚到,并没有父亲所说的那么惊艳,看起来就是一把枯枝。过了一个星期,便不同了。细长的枝上长出了嫩叶,几小朵花儿簇拥在一起,白得像雪。寻几枝插在瓶中,放在茶室里,在灯光的衬托下,有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味道,说起来,雪柳也不比梅花差。
汪老的文章中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描写却十分生动细腻,富含生活情趣,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这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人间草木》读后感10
也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卷,工作10个小时以上成了标配,在内卷的时代里如何保持内心的充盈与平和,祛除焦虑成了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工作日喜欢很早就出门,避免早高峰通勤路上被堵着的焦燥也可以有效利用早上这段清净的时间。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沏杯茶,像福建人一样,可以是岩茶,或者是白茶,天热了也可以是绿茶,花茶,不挑。冬日里红茶居多,用大肚杯沏上一杯岩茶,汤色红亮,香味浓郁,热热的一口,胃妥贴了,心也就妥贴了。
散文,虽说短小精悍,但对阅读的心境要求是极高的。心里装着事儿,看完一篇也没捉摸出滋味来。所以最佳阅读时间是一早上,呷上一口茶汤后,站在窗前细细品老爷子的一字一句,偶尔瞥一眼窗外,园区里上班的`车辆慢慢开始多起来了,鱼贯而入,还排起了队。远处浙大的红砖色经过岁月的浸润,在越来越浓的绿意里蜕去浮燥,开始有了些中年的沉稳感。
啜口茶,看老头写北京的秋花,有桂花菊花秋葵秋海棠以及爬山虎,六句话就是一篇小短文,比如说《黄栌.爬山虎》“霜叶红于二月花。西山红叶是黄栌,不是枫树。我觉得不妨种一点枫树,这样颜色更丰富些。日本枫娇红可爱,可以引进。近年北京种了很多爬山虎,入秋,爬山虎叶转红。沿街的爬山虎红了,北京的秋意浓了。”
因为想多多码字,去年下定决心给自己开了个公众号,没想到难度超出想象,要码字要修改要精挑细选图,非常耗费时间,放慢了频率后就没下文了。而汪老就这么短小精悍的几句话,秋日的爬山虎景象就跃然纸上。我想我大概是搞错了自己的初心,公众号上写文,并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了激励自己有一个思想的输出地方而已。还是要多写,不论长短。
读老头写的果园,想起有一年在西溪湿地的一个农场,包租了一小块地,第一次从翻地开始种菜,从一开始嫌地块太小,到一举起锄头就觉得那一小块地怎么看不到边呀,怎么翻也翻不完,湿地的土质很泥泞,每举一次锄头就像做一次举重,好不容易种下番茄黄瓜秧,快到收获季的时候,顶着夏天的高温,收获的喜悦都被采摘时的灼热和虫子冲淡了许多,更别提仔细观察自己种下的产品各个时节的变化情况,种地可真不易!同样是劳动,汪老就没那么多牢骚,苹果的品种、葡萄的样子都分辨地一清二楚,“果粒小而密集,一粒一粒挤得紧紧的,一穗葡萄像一个白马牙老玉米棒子。”瞧瞧这描述,准确的画面感油然而生,劳动的喜悦是需要克服劳作的疲累,才会产生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11
汪曾祺是很有生活意趣的,他的文章很平淡,但往往带点奇崛,我喜欢看这种文章。初识汪曾祺,是在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时候,觉得他写的文章真有意思。后来就去图书馆找他的书看。
那时候才高一,也不觉得时间紧张,图书馆和饭堂离得也十分近,便常常去闲逛。有一天吃过午饭,在图书馆看书忘了时间,匆匆忙忙借了书回教室,到了门口,被班主任一拦,说干嘛去的呀,我说看书晚了。他说啥书啊,哦,是汪曾祺的《随遇而安》,好了,进去吧。
这个片段我记忆很深。高中的管理还是挺严的,午休铃打过一刻钟我才赶到教室,以为会被训得很惨。结果班主任这么轻松地让我过了关,不知是看我面相忠厚老实,还是那本书的功劳。关于此事,后来还写过一段,贴上来,以供一哂:
“午后的图书馆凉风习习,淡淡的墨香让人沉迷,乍看时间已来不及。急匆匆卷起书籍,慌忙忙下了楼梯。一路满是欢喜,却被班主任拦住问题。题是:“这么晚去哪里?手上是什么东西?”看他戴一副黑框眼镜,满脸都是笑意,心中实在生不出气。老老实实递书出去,是《随遇而安》汪曾祺。他扶了扶眼镜,轻笑一声不提。随后勉励几句,却是:“快去教室休息,若是下午睡觉,仔细了你的皮。”
我很难捉摸自己和别人关系的远近,往往便不会主动找人热络。
上文的班主任,因其名字中有个“文”字,我们私下就喊他“文兄”。文兄是类老庄般的人物,一切事物均作不在意态。偶尔他会说说年轻时的故事,最为得意的是一次投稿,一次打架。
投稿是说,有一次,他午睡醒来看到某全国作文赛的征稿通知,浑不在意地抽出两篇随笔投了。结果出来,是“都高高地中了”。他觉得太招摇,便只去认领了其中一篇。我至今也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缘何可以只领一篇的奖。
再说打架,文兄上学约是在80年代末,那时学生还需自带饭盒打饭,这场架,就是洗饭盒洗出来的。文兄班上一位女同学,洗饭盒时无意洒了些水到某位男同学身上,男同学许是爱惜衣服,许是小心眼儿,不依不饶地纠集了一伙人来班上兴师问罪。问罪的结果就是打架,好家伙,文兄这边八个人把对方十三个人尽数打进了医院,还削掉了某片耳朵。
这便是他一直引为得意的两件事。文兄是个可爱的人,但我在高一分班之后再也没有同他热络过了,我很难捉摸自己和他的远近,不过我想我能把这些事情记上很长一段时光。
岔开讲了一些闲话。我写读书笔记,并非十分认真地要讲出些什么心得和感悟,而是想在别人文字的触动下,自己写些自己的事情。
我有点在模仿汪曾祺,喜欢一个人的文字,就不自觉地向他那边靠拢。记得那时候还在仙林,东城汇有家大众书局,格调还不错,夏天的冷气打得很低。那年暑假,我寓居在外,房间里没有空调,就在书局办了一张五十元的卡,可以在前台领个凭证,寻个空位坐着慢慢看书,我觉得那张卡算是一张“冷气卡”。
那个时候,我常看汪曾祺的《受戒》,一本挺厚的集子,听汪曾祺讲故事,是真的有意思。有这么一种感觉,像是在夏天的`夜晚,吃过了晚饭,坐在庭院里乘凉时,爷爷摇着蒲扇,慢慢地跟我讲话。
这些天断断续续看完了《人间草木》,这是一本花鸟鱼虫的集子,说实话,看得不是特别过瘾,我以为有许多故事可以看呢。也许是最近节奏比较紧,心境和这本书不配,所以看得不是十分爽快。
不过看到一多半,我体会到了汪曾祺先生的心境。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多写于八十至九十年代,汪先生于九十年代末去世,可知这段时间正是从心所欲的年纪了,也是带着一种回首往昔的感觉在描摹这些草木。由此可知,汪曾祺十分爱自然,亲近草木,因此愿意花时间和笔墨来与它们一道说说话。这本集子里,汪曾祺说自己的文字是刻意平淡的,但又不能过于平淡,因此会夹进一些仿古的句子,造出一些奇崛的味道。这可解了我一个谜团,原来如此,今日始,可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这集子一共有三十八篇文章,其中有许多不像文章,仅是一些草木的简略描写和介绍。给我印象深的,有这么两篇。
有篇写马铃薯,汪曾祺有段时期做画马铃薯的工作,这工作有趣,画完一个吃一个,老先生说自己是吃过最多种马铃薯的人,我觉得这话不假。这工作符合一个闲散文人的想象。
有篇写钓鱼台的铁蒺藜,铁蒺藜原是拴在树上拦人的,浪潮结束后就拆尽了,只留下一个还箍在柳树上:“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我总觉得这有点象征的味道,而且有一种温暖和欣慰夹在里面。
我可能不太喜欢草木,抑或是未到喜欢的年纪。
《人间草木》读后感12
都说草木无情,不解凡忧。在我看来,能在“无情”的草木身上看到有情的人,方才是真正的有爱之人。
苏东坡算一个: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他说,草木中有时光的无情和生活的无穷。
王实甫算一个: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他说,草木中有爱的缠绵和惆怅。
龚自珍算一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说,草木可敬,自有一种人生的慷慨。
不知什么原因,尽管当代作品层出不穷,作家很多,文章更是海量,但文气充沛的不是特别多,其中能将草木写得风流蕴藉、有滋有味的.,数来数去,还就只有汪曾祺等寥寥几人。
汪曾祺出身文人之家,他的父亲和祖父,是乡间的儒士,喜欢吟诗作赋,爱好金石书画。汪曾祺耳濡目染,在传统底蕴上占了先机;后来师从沈从文,尽得乡土抒情散文的精髓;本人又喜欢戏剧诗词美食书画,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晚年似乎全是为弥补世间好文章的匮乏而活。尽管他一家几口挤在湫隘狭窄的两小间陋室里,白天写东西要把桌上的杂物堆到床上,晚上睡觉要把床上的杂物搬回桌上,周而复始,他却怡然自得。每天,汪曾祺在公共区域的过道里烧开水后,提回屋子沏上一杯茶,再点上一支烟,袅袅烟火气中,一篇篇佳作随笔而出。其中描写草木的一系列文章,更是在十分随意中,写出天地人间的一片茂盛和一片澄澈。
“桂花美阴,叶坚厚,入冬不凋。”
“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
“玉渊潭的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而这片草木边上的人间,无论是平淡还是悲苦、飘零或是惆怅,在汪曾祺笔下,总都不乏一种通透——花开花落中,他念念不忘的是有情众生。淡而有味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他泼洒的澄澈本心。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版本似乎不少了,但我尤爱手中作家社这一版本:精致,内容全、纸张洁白、表里清新、厚薄舒服。里面还有一个汪曾祺手绘的书签,可以让我每天随意翻到哪里,就在哪里随意地一读,自在,清净。
世间再匆忙,每天总有一会儿,我可以在这一草一木中,洗涤澄澈的本心,再读懂一种爱惜,得到一丝精神的放松和欢喜。
《人间草木》读后感13
初春的阳光透过树的罅隙,温暖着一草一木。读《人间草木》,有幸至身于自然,领略汪曾祺老先生“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浮生”的意境。
人间皆草木,一花一叶皆有情。
在汪曾祺眼里,花草不再是普通的植物,美食也不只为了果腹,而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用“已识乾坤大,仍怜草木青”用来形容这个“老顽童”再合适不过。
犹记得,一二年级时,我们班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少,每日我都比较清闲,那时候,我与母亲都爱在家里的大阳台养花养草。我俩都不喜欢开了不久就会焉的花,看得煞风景,就常买一些绿萝、君子兰、芦荟这些好养的植物。母亲也放了好几盆植物放在我房间的阳台上,最喜欢的感觉就是在草木清香中晨读英语、诗词,早睡早起,睡足了觉,晨起读书,一天都神清气爽。那时候,不慌不忙,有的是闲暇功夫,阅读、练字、读书,不慌不忙,静谧舒畅。房间里弥漫着花草的香气,入梦香甜。后来由于父母工作变迁,我转了学,搬了家,新房子没有那样大的房间,也没有那样清新的阳台。我时常怀念那时香气弥漫的清晨,向往那舒畅的晨读时间。
草木有情,给我带来一个个神清气爽的清晨,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从前,每年寒暑假、劳动节、国庆节期间总会出去旅游,是一年都不曾少的。我爱旅游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每每出去,望望一草一木,望见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领略不曾见过的山川美景,草木风情,地方风俗,用脚步走向世界。自小到大,每去一个地方总会写一篇作文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或长或短,但都会记录下所闻所感,也总会在出发前看看那个地方的历史、简介,自那时起便是我爱上写作的开始。只是可惜,保存在手机备忘录里的好些篇游记因一次手机故障丢失了。望天地山水,感草木柔情,读万卷诗书,行千里道路,过闲情生活,度温婉人生,这便是我所爱的生活,曾经拥有,而今向往的未来。
爱些什么吧,向往着,向往着,向往那曾经的自在漫步,草木柔情。
像草木一样,每个优秀的人都会有一段沉默的时光。草木扎根多年,风雨磨砺,但它从未放弃过,所以终屹立不倒。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人又如草木,经历过一段段沉默终破土而出。
初春,草木间,光影斑驳。一个自信的男孩迎着阳光大步向前。草木芬芳,正如他一样。
《人间草木》读后感14
《人间草木》是一本令人陶醉的散文集,作者汪曾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草木之美,同时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汪曾祺通过对草木的.描绘,让我重新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细节。他笔下的草木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情感的载体,寄托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此外,书中还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瞬间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悟。这种生活态度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瞬间,不再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
总的来说,《人间草木》让我重新认识了生活的美好和价值。它教会我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用心去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神奇。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秉持着《人间草木》所传达的生活态度,去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悟生活。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领略到生活的美好和精彩。
《人间草木》读后感15
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读了很长时间,中间断断续续,只作专心学习后的消遣。我以为最后那几篇写西南联大人文趣事的文章最好玩。
学校虽是临危建成,设备条件很差,生活很苦,但人文精神向上、自由,还会在选址时,刻意保留一个小小的景点。教授们专心学问,安贫乐道,有的古板,有的开明,有的激情,有的沉静,但都是让人觉得可靠可亲近的人。同学们更是各式各样,尤其让我笑出声的'是那位,日本轰炸校区时仍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合他的冰糖莲子的广东郑同学。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授们、同学们是多么可爱。汪先生写的生动有趣,读的让人心痒痒。
不由得联想起自己的求学时光。真是浑浑噩噩,不清不楚的混了过来。学问没有长进,心理也未得成熟,倒是学会了愤世嫉俗、顾影自怜。想到这,真是要拍桌子!过去是回不去了,也不可能给过去的自己一嘴巴,打醒他。把握今后的时光吧,要用尽全力做一个有趣的人,认认真真地努力一把。
【《人间草木》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间草木的语录01-17
人间草木皆有情——品读《人间草木》有感02-20
草木人间作文08-23
《人间草木》读后感:草木有情08-22
《人间草木》读后感08-16
人间草木读后感03-12
人间草木的读后感10-06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08-29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03-02
《人间草木》读书心得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