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02 13:00: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1

  作为教师,应该对教育关注,我精心拜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后,感慨良多。这本书从交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

  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很多名人也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观点,法国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前苏联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名家们为探索教育真理,穷其一生精力,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着最好的注解。在这个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义甚嚣尘上,很多人看不到精神教育的方向,尽管人们生活已大大改善,温饱已不是问题,但竞争却更为激烈,于是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家长、老师,学生本人也在这条路上辛苦地攀爬着,分数成了衡量一切的根本。尽管有那么多的教育家现身说法,诉说着教育的本质,但社会

  依然急功近利,学生们为了分数,依然辛苦。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来自县镇村,条件大多一般,考大学更是他们祖辈们几代的梦想,但自小家庭条件、教育条件实在有限,能考上好大学的也就有限。更多学生进入了高职类大学,还有学生高中毕业就踏上就业之途。那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

  我们,除了努力提高他们的分数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更准确的说是给予)孩子自信。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2

 没用多久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其实好多的教育理念自己和身边的伙伴都在运用着,只不过我们都做了"不长心的人",没有很好的整理自己的教育生活,希望教室读后感。从整体写作思路上来看,苏老师步步为营,在为学生设计着学习生活和校园生活,相信在他的班级里学生永远都能享受到自主、平等、自由的快乐。

  每一个小故事前都有一个小小的序,简单、明了,能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小故事所阐述的内容,接下来的故事都是很平淡的、很平常的、同时很直白的进行叙述,让人感觉到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看了这么多的能力,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我把这些能力归结为低年级可行组和高年级必修组。

  自己身处低年级这些教学方法或者说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其中的几种对自己来说还是颇有益处的。比如说体验怀胎十月,这正合适宜的完成了我校的感恩月的`主题,让学生从小就能体会到父母的恩情,对德育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读后感《希望教室读后感》。我们学校从小就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看来许多的好习惯都是需要训练的,连读书的习惯都要有计划有措施的进行训练,同样礼貌也需要强化训练,见人主动打招呼,怎样文明行礼、就餐、说话、走路都要慢慢、严格的进行训练,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同样也很必要。

  给父母洗脚、学做几道菜、跟身边的人说好话对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儿童来说也非常必要,读过此书后还是觉得有许多的想法跟自己不谋而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也很重视这些良好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比不上苏老师的就是能够点点滴滴都能用照片来诠释,苏老师还真是教育路上的有心人呀。

  学过了,不能光眼热吧,总告诉自己心潮澎湃之后得有点小变化,在鼓励着自己,繁琐的工作中让自己"长点心"--海南呀!你长点心吧!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3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而我们的家长或许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不太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大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我也曾比较身边几个同学。因为是邻居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对彼此的家庭状况非常了解。从小被父母管得很多的孩子,从小学习不错,长大后非常循规蹈矩,按照父母既定路线长大、工作,但遇到挫折便会茫然不知所措,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而从小因父母忙于生计不太管教的孩子,小时候学习一般甚至偏下,但是却有极强的生存能力,遇事有主见,敢于创业,现在生活也非常幸福。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的。

  所以,成人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其自然地展现和成长。于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这也许让那些拥有“满腹经纶”的父母们大吃一惊,但,事实确实如此。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

  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4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以往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异常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当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提高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我: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此刻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当是一条河流并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我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是一个胸怀梦想,充满活力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职责感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以往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日所讲的不是重复昨日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异常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理解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所以无论什么都不能代替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教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最终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我。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仅有经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礼貌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5

  7月,正处于炎炎盛夏。我们有幸地成为武汉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学员,为期五天。虽然武汉的天气酷热,而且暑期和爱人相聚的时间减少,但我在这几天却又快乐又充实。此次培训形式多样,有武汉市十佳教师雪湘明讲座、华师博士邓猛特校校本教材开发介绍、华师教科院雷江华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心得交流等各种活动。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得更高了。现将在培训中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初步接触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校本的开发。

  邓猛博士先带着我们一起温习了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现状,以及特殊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美国教育制度很好,提供免费的公共教育,其费用是由当税收津贴的。还设立双语学校,以ESL课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帮助因为语言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孩子,减轻在过渡期间遇到的苦难。在家教育方式也适合,但是父母要使用经过鉴定的合格教程,而且要由一位合格教师监督。

  特殊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首先有特色,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必须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材内容的选择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面向未来社会生活;以儿童现有经捻为基础;科学的知识与规范语言表达,寻找典型范例与主题活动等。

  以后,我将用这些知识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拓展心理学的点面视野,理解儿童的困惑。

  华中师范大学博导雷江华讲的《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没学过这些知识,以为孩子们是故意听不懂老师的讲课,练习时老是出错,接受新知识慢了几拍。现在知道了,他们有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

  如何解决特殊儿童认识发展的.矛盾和障碍,我们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们身上显现的亮点顿时让我开拓了思路,自己平时碰到的难题或许换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解决。

  其实,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我们老师发现罢了。我暗下决心今后也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残疾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学生身上。

  三、展现聋生舞蹈之特色,感悟美

  武汉市特殊教育教研院文洁教师带我们观赏《千手观音》舞蹈节目,然后介绍我们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舞蹈是一种视觉强烈的课程,所以非常适合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为本的艺术形式,是表现生命、情感、美这三大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加大模仿练习、渗透意念、气息的方法教授他们,使他们得到心灵美的升华。现在,我知道了聋生具有听觉、动觉对内在节奏的感知,要好好利用这个特点发展他们的优异之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进步!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6

  《爱的教育》中我想“爱会是什么呢?”这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为国献身。

  暑假里,我读一本书,令我深有感悟,这本书当然非《爱的教育》莫属!

  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凡的字里行间,融入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轰轰烈烈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乐于助人;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屈的克洛西。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引起我的兴趣,在这本书里,到底写的是什么爱呢?母爱、友爱、真爱、父爱。谁也不会真正知道爱的意义,因为爱是无限的。在电视里、报纸里,有多少条爸爸妈妈在地震中,为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幸被塌落的房板砸死的新闻,这不就是世间最平凡无私的爱吗?

  “爱”是一个很普通的字眼,如爸爸妈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细心教导、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这些小事可能我们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观察着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帮助我。在生活中,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像一盘菜里没有加盐一样,淡淡无味。

  爱是什么?永远没有答案。爱可能是在失落时的一声声安慰,在成功时的一句句祝福,在发脾气时的一次次包容。爱每天都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们有时发现不它,但爱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可能在你眼里对别人微不足道的帮助,对他们来说,却是无比珍贵的温暖。当你做一件善事,相信你自己也会感到很快乐。如果只懂得索取,而不付出的话,那快乐就会和你失之交臂。爱在哪里?没错,爱看不见,摸不着,好像空气,围绕在我们四周,我们却没有察觉。

  其实,爱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爱,就永远陪伴着我们。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7

  这本书严格来说我不能称之为读后感,因为压根没有仔细读完整本。

  这本书是别人送的,推荐给我,说不错,而家有宝宝,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自然也高兴的收下了,也满怀期待。

  但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我,我实在没有耐性仔细去阅读这种种类的书,书里没有我期望的实在的有效的指引,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浓烈的营销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儿童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学术,是必须专业、严谨、有内容的。

  整本书我看到的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孩子轻轻说“是的”,分解开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尊重这种天赋去培养孩子,要重视孩子,多肯定他。这个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就整出一本书,我总觉得实在是太单薄了,不要说这个观念还是已经泛滥成灾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在作者的叙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视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视孩子的,这实在是一种过于自负、自恋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讲自己成长的了不起,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在这个全民营销得有点过了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书,实在让人厌烦,尤其是在育儿教育这样的领域。

  当然,我生性乖张,对事物有时过于主观,这种观后感也仅是一种个人体会而已。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8

  读了《改变教育行为》一书后,我深有体会。书中一百多个教育工作者对“尊重教育 尊重孩子”的研究、探索都生动而深刻,我也读出了点儿自己的想法。

  初入教师岗位的我曾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就是骗骗吓吓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孩子。”但是当我真正面对孩子,接触孩子,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孩子真的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甚至有些让人无法理解的固执,所以别把孩子只当孩子。

  给学生一个“平视”的舞台。唯有师生之间的平视,才会让教者有所牵挂,找到真爱,才会让学生找到自信,感受师爱! “平视”是教学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因为他们年轻、朝气蓬勃。我们心里明白:自己不能“变个小孩子”,却可以让学生成为“小大人”。这样,教者与学生之间同样可以相互“平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平视”是我们“教与学”的需要。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相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平视”是一个班集体团队的需要,在一个班集体里,倘若每一个老师能用自己的行动“平视”自己的学生,那么,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倘若我们每一个人,以“平视”的心态呈现自我,做到自尊自信、戒骄戒躁,与学生一道同舟共济,那么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爬不上的陡坡。“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的和谐环境就真正是指日可待了。在书中思想的指导之下,我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写字比赛,我认为一年级是孩子的字成形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没有把字写好,今后的过程中很难改变。当然,我也经常看到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不少学生虽然经过努力,但仍然无法获得面向区级、市级的抛头露面的机会。他们那种参与的激情、期待的焦虑、落选的失望,我看了心里也不是滋味。至于我会开展一些班级内部的比赛,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大家:奖励和正式获奖同学是一样的,一视同仁。我知道,这是一种“欺骗”,或者说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但对这些站在十字路口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股催其奋进的、重要的外部力量。虽说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变不了小孩子,但我可以以一颗“平视”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当个小大人,不把他们只当作孩子!

  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孩子也是要面子,有强烈的自尊的,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我一直觉得一年级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行为习惯地培养方面我也格外上心和严格。我要求孩子不许带任何的零食到学校来吃。可有一天孩子来报告我“小凡带巧克力来学校了,而且还吃了,我们在他抽屉里发现了巧克力的纸。”不管其他孩子怎么问他,怎么说他,他就是抿着嘴、皱着眉头什么都不说。小凡是个胆小却倔强的孩子,在与他的接触中发现他很在乎老师对他的看法,而且很要面子。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并没有当面指责他,而是说“你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下课来告诉老师好吗?”先给孩子一个台阶下,课后在与他交流。在办公室他主动说出了带巧克力的原因,也告诉我因为怕其他小朋友对他有不好的看法,所以什么也不愿意说。

  其实,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的在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找一个更加合理的教育方法。《改变教育行为》一书中的众多案例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触动我们的内心。这本书中每个故事和它的标题,都在试图回答一个“素质教育怎么办”的问题,都是在向许多过去不容置疑的教育习惯进行挑战。这些教育实例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反映着当代教育的点滴现象。让我们从改变自己做起,改变过去那些并不适合孩子们的教育行为,尊重每一个孩子。别把孩子只当孩子。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9

  今天,我和我的孩子贝贝一起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有一首歌唱的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就充分体现了核心就是爱。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处处充满爱,整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给我们讲述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的日记里虽然只是朴素平淡的.语言、平凡的人物。例如,故事中安利柯妈妈的希望里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每天都要做得比前一天更好。每一天早晨都要对自己说:“今天,我要做更多的好事,要让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兄弟,还有其他人都更加喜欢我!”安利柯的妈妈告诉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对他人以礼相待,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身良好素质的体现。我们要关爱家人、老师、同学,拒绝自私。这个世界需要爱的力量,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也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这样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这是一个多么可敬的妈妈啊!再例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他非常爱他的妈妈,他会花几天时间给妈妈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用心画上美丽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妈妈。这是一个多么有孝心的孩子啊!

  读着《爱的教育》,我的感动颇多,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感染了我,教育了我。想想自己,有那么多地方需要向他们学习。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向安利柯的妈妈、卡隆他们学习吧,多献出一些爱,懂得什么是爱,教育孩子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10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师能否做到教无痕,让幼儿处于主动学的状态。那么如何让幼儿主动学呢?这就是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结合本次团队研磨的大班音乐活动《拨浪鼓》,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些许感触。

  一、让幼儿有任务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教学环节中的任务都能够落实到幼儿身上。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倾听歌曲的机会。其实教师每一遍的范唱都是有讲究的,每一遍都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倾听:如《拨浪鼓》中通过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曲里唱了什么?”、“你听到老师是怎么唱的?”等。孩子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也会安静地听音乐了。1、情境导唱

  《拨浪鼓》中教师站在幼儿原有歌唱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回声唱和轮唱的共同点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以发声练习“山谷回音真好听”自然的迁移到“拨浪鼓” 中。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再次运用和拓展,并引导幼儿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从而获得新的经验。教师的范唱是直接影响到幼儿对新歌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老师的歌声动听、悦耳,充满感情就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师范唱时,可以用清唱的形式,帮助幼儿听清歌词和歌曲的节奏;当孩子能跟唱后,教师要适时的退位,逐渐降低自己的.音量,让幼儿处于歌唱时的“主体”地位。

  二、将教学内容落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唱歌是音乐艺术的一部分,姿势不正确很难唱好歌,因此正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前提。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幼儿歌唱时的姿势,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应耐心地告诉孩子,唱歌姿势不正确会有哪些危害,如姿势不正确会影响发声,唱出来的歌声就不好听,不优美;站着唱歌时身体要挺拔、不驼背、不含胸,双手自然地下垂;口形略带圆形,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好听。在教学中,多观察孩子,时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确地姿势来唱歌。

  三、保证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了师生、生生的互动关系,运用第一、二声部换唱、 换角色唱、与伴奏老师唱、与听课老师唱等方法,使轮唱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使幼儿的参与兴趣有效保持,师幼互动发挥的淋漓尽致。

  歌唱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东西还有很多,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意愿和兴趣,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交流情感的多种途径。快乐是相互的,快乐也是需要创造的。就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用快乐去歌唱。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11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12

  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好学、豁达、善良、聪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期望、我推荐、你觉得、你能行,尊重孩子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彻底改变评语中该生怎样样,写出你的特点、对你的推荐、对你的期望,要点燃学生心中的信心。不能再出现学生高高兴兴进学校,而一部分学生双差而出。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潜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家庭教育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育观念!家长会必须要给家长讲清楚: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批评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备学生。

  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必须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给孩子下结论。5、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别人、学会负责。6、必须要给孩子做表率,经常与学校沟通。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必须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超多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

  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潜力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13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往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我,时时反思自我,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此刻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明白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但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我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我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理解理论的我的提升。

  2、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应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能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我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我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我的教学,不要研究完美,要研究最有特色。

  3、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例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必须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主角──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我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14

  在我八岁时,曾读过《爱的教育》一书。当时,我只记得,它是一部日记体小说,记录了小主公埃瑞克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几天,我又读了一遍《爱的教育》,才明白,这部书的真谛就让我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快乐自己。

  这部书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动人画面。虽然风格朴素,但是却有着深刻的含意。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的《小爱国者》故事。文章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在一艘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市轮船上,有个身无分文、衣衫褴褛的青年。几个旅客听了他的遭遇后,给了他一些钱。

  后来,这几个旅客侮辱了少年的祖国——意大利。少年毅然将钱币扔给了他们。

  身处困境的少年多么需要帮助啊!可当他听到别人侮辱了他的国家时,他却把手中的钱币礽了!因为在他心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我已经被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普雷克西是一个铁匠的儿子,他的.爸爸不但酗酒,而且无所事事,全家人都跟着他忍饥挨饿。不仅这样,他父亲还无缘无故地打他。有些时候还把普雷克西的作业本到处乱扔,甚至还烧了他的作业本。既便这样,他还是竭尽全力地刻苦学习,从不向同学和老师述说家里的情况。我想到自己家里,环境是那么好,爸爸妈妈又那么照顾我,可我却没有十分用心地努力学习。想想可怜的普雷克西,他是那么地热爱学习!

  我一定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向热爱学习的普雷克西学习。

  我想,正因为《爱的教育》这部书告诉了我们怎样关爱别人和作者精彩的文笔,这部书才能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著作。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最近,刘校长向我们荐读了《生本教育》,我们在平台上学习了好多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等知识,不但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更有意义的是使我再次认识到: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其中的生本教育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

  我们教师,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当老师,简简单单地当老师,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您的脸上!我们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能理解、宽容。我觉得在一天上班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快乐度过这一天就觉得是很有效的一天!

  《生本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让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今后我们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构建积极、欢乐、自主的课堂。同时,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精彩!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15

  这是一本记载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的书籍,书中以案例的形式记载了若干个师幼互动行为,同时,他用35张图表将研究的成果以数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孩子在对人、对事所持的各种内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种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现孩子的心灵世界。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一生都好比一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段,注定了要和其他的线段相遇、相交接成一个又一个网点,直到生命结束,每个人都有了一张标志他曾经作为人生存过的网。想了解一个人、了解他人对他的影响,我们不能只是停留于查看他所编织的静态的网,而是要去亲历一下他与他人相交接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的师幼互动案例描述性的记录了孩子的几多欢乐、几多愁!走进教师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场域,走进了他们进行行为往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微小空间。在这些案例中孩子们具有独特的内在尺度、动机、意愿、需要与冲动。以及老师时如何去了解孩子、知道他们的思想,并花很大的.精力去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等等。作者以主管的关注者的身份对师幼互动行为发表种种先见,力图以白描的手法展现师幼互动行为的现实所在。

  以上是我在粗浅的翻阅这本书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将细读书中的许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义,体会身临现场与孩子发生的一切……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心得06-15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08-15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11-10

教育书籍的读书心得11-18

教育教学书籍读书心得08-16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热门】12-30

【荐】教育书籍读书心得01-15

【热】教育书籍读书心得01-13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精】12-23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荐】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