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08 14:59: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1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缘由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奇怪 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育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莫非读书还有什么特殊的规章?

  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的书,人物传记类的,童话类的,长篇小说类的等等。但简洁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我个人喜爱的读书方法是详细状况详细分析。对于消遣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把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假如文笔特殊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会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常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爱勾勾画画。既然喜爱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奇怪 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的确学到了很多。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其次遍,当然个别我特别宠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艳羡,而应当怜悯”。因此,我在看书时不

  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觉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觉,有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在其次遍读时也显现了它好玩的一面,可谓收获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很多可看的书。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学问概念、论题等。最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生疏,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宠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会,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生疏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沟通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很多观点在我看来特别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肯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进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有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许多时候我们阅读或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厉 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分散,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敬重,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头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吸取新的学问,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行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洁的,随任凭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2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缺乏之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翻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局部,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开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3

  今天看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受益匪浅。以前不断读书却总感觉不得要领的疑惑现在解决了,原来是阅读方法的问题。

  书中提到读书的三个阶段:粗略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包含的,大部分人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只是将书从头到尾看完,而书的主题、作者的中心思想、情节设计都未有深入理解,如此阅读只能从书中吸收到极少的知识和信息。

  而分析阅读则是一句一句去分析书的情节、作者的意图、书的论述结构等,将书中的'信息尽量挖掘出来。而主题阅读则更进一步,抓住一个主题,对相关主题的书进行分析阅读,并比较讨论。后面两个阶段很少人能够做到,而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才不会让你觉得毫无所得。

  当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这般大费周章去做,我只是单指那些高价值的书而已。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书只需翻翻即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提到要对书进行分类,判断书的价值。毕竟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书的数量浩如烟海,我们只需去认真阅读我们需要的书即可。

  另外要注意工具书的应用,有时灵活运用工具书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进入作者的语境。

  最后要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要写读书笔记,把对书的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最好再对书进行全面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求知路漫漫,愿始终如一。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4

  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

  ——托马斯·霍布斯

  一、我读这本书的初衷

  我曾经苦恼于我的阅读效率,进而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从朋友那里听说某书不错、从网上看到某书评分颇高,于是找来此书的纸质版或电子版,专门抽出时间郑重其事地打算一睹为快,却从兴致满满到昏昏欲睡,要么读不下去,要么被其他事情打断,结果总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无疑会增加个人挫败感,让我对很多推荐书单也望而却步。

  当我看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名和封面介绍时眼前一亮,初步判定这是一本手把手教给读者如何阅读的工具书,可以精进我的阅读能力、提高我的阅读效率。加入到自己的书单后第一次专门抽出时间郑重其事地开启了本书的阅读。截止目前,收获颇丰,通过写读书笔记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本书的思考、练习,也给大家做一个推荐。

  二、本书简介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初版是在1940年初的美国,当时中学和大学普遍忽视阅读教育,导致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后阅读的学习曲线就跌入了死寂水平,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32年后又逢成人速读培训班泛滥,作者看到了这两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决定增添修订再版。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内容得到完善,针砭时弊又提供方案,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阅读教育不被重视,很多大学生和成年人的阅读能力甚至还不如中学生。中国当代学者撰写的关于“如何读书”的书很少,国内关于阅读方法的研究还不多见,科学而通俗的著作更少。唯一值得欣喜的也许是,中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地位和重要性在逐渐提升,阅读和写作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和家长重视。

  互联网社会,人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不计其数,阅读行为也时刻在发生。《如何阅读一本书》成书于约50年前,对现代社会还具有参考价值吗?我认为有。作者认为阅读行为一般有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我们在面对繁芜庞杂的信息时不能只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要保有选择和筛选的权利。面对经典读物时,需要被启发以增进自己的理解力,需要穿越时空和大师进行“无障碍的交流”。要达成以上成就,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或多或少的答案。

  三、做一个主动的读者

  有多少次你在看一本好书的时候,翻了好几页,脑海却陷入了白日梦的状态,等清醒过来,竟完全不明白刚才看的那几页在说什么,然后又倒回去看,依旧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走神,既浪费时间,又有挫败感。要避免这个问题,我得到的启发就是:阅读时,要努力做一个主动的读者。

  (一)带着问题和思考

  看到一本书后,“归为哪一类主题?从书名、封皮、推荐语等大致知道本书在讲什么内容?能解答我哪些疑惑?增加我的哪些认知或给予我什么样的指导?”阅读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的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我们所提出的疑问都要通过自己在书中找出答案。如果一个读者摆出一副完全被动的姿态,那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作者建议初学者按照以下顺序提出如下问题:

  1.这本书整体在谈什么?如何发展主题并论述为关键议题?

  2.作者主要着墨在哪些部分?

  3.你觉得作者哪些说得有道理,哪些说得没道理?(这个问题建立在前2个问题的基础上)

  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二)通过输出内化于心

  写作和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没有高效的阅读,何来高效的写作。在阅读一本有水平的经典读物时,一般而言作者的水平都要高于读者,读者得付出努力才能够得到作者的水平,而检验你到底被启发了多少最好的办法就是照着作者当时所做的再来一遍——写作。

  (三)不要轻易借助外力

  阅读是一个凭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字句之外,不借助任何外力,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要想达到被启发、增进理解力的目的,不轻易借助外力是一个对自我有要求的读者的必由之路。类似“3分钟”、“XXX带你快速看XXX”等辅助性的读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二传手的水平决定了你对这本书认识的上限,这种拾人牙慧的行为极有可能让我们对原著先入为主且难以纠正。

  四、阅读的四个层次

  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它们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之所以称为层次是因为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高层次包含了低层次的阅读技巧。

  五、基础阅读

  一个人只要摆脱了文盲状态,开始认字,就已经进入了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基础阅读分为四个阶段。

  (一)阅读准备阶段。身体机能上要有良好的视力和听力、口齿清晰,智力方面有起码的认知能力。

  (二)读写阶段。通常相当于小学一年级典型的学习经验,能够独立阅读简单的书,写出简单的字。

  (三)习得功能性读写能力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是有能力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根据上下文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四)积累并运用阅读经验阶段。读者已经能够精炼和增进之前阶段的技巧,并且能够进行不同读物之间观点的演绎、类比、归纳。

  六、检视阅读

  本书的重点从这一层次开始。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有些书应当浅尝辄止,有些书应当囫囵吞下,只有少数书应当反复品味,消化吸收。”拿到一本书时,读者并不知道它是否值得一读、会花费自己多长时间、会不会引起自己的兴趣。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分辨你面前这本书属于那一类,检视阅读会是解决疑问很好的'方法。

  (一)有系统的略读

  1.书名,封皮上的摘要。包括副标题和重要观点的摘录、宣传文案、推荐人的评价。看完这些基本可以给这本书做一个归类。

  2.序。包括作者的序、邀请其他人做的序、译者的序等,个人认为作者的序参考性比较大。

  3.目录页。方便对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如果这些努力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4.索引。很多人都不会看索引,甚至都不知道面前的书到底有没有索引。作者认为索引部分能够尽快地让读者锁定一本书主题的范围,博学的读者看到引用的书籍和作者还能够做主题的分类(类似于第四层次的主题阅读)。

  5.跟主题相关的篇章。挑几个和主题相关的篇目看看,多注意其开头和结尾。

  (二)粗浅的阅读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是阅读时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例如,碰到生字生词就去查字典词典;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和论说就去查百度或相关资料;多注意注脚和相关学者的注释。但是如果不在对的时间就去做这些事,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把注意力放在你能懂的部分,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保证先过一遍。

  (三)技术性问题

  1.逗留与倒退。脑子的效率比眼睛要高很多,人脑运作的速度快,眼睛移动的动作慢,故需要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用手指着阅读。

  2.阅读的速度。“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理解”。阅读的速度绝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是知道阅读什么样的读物(不同的章节)用什么样的速度,这一定得益于日积月累的练习和反思。

  七、分析阅读

  能使用分析阅读规则去读的书,往往是我们必须要吃透的书或者我们非常想深读的书。

  (一)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八、主题阅读

  (一)准备阶段:观察研究范围

  1.针对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

  2.浏览书目,确定哪些与主题相关,并就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阅读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使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使大多数的作者为解读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5.分析这些讨论。以突显主题为原则,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议题以其共通性来决定排列的先后顺序。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九、写在最后

  这本书是公认的经典,也是公认的晦涩难懂。很多网友分享读书心得时吐槽“读的时候昏昏欲睡、雨里雾里”。我也有这种感觉,但耐着性子读完,有两点感悟。

  一是我猜测译者在翻译时为了保证原汁原味,于是将各种介词短语、不定式、分句的插入语也都照搬,导致本书特别口语化,表达拖沓、烦冗,让人找不到重点。同时我也怀疑,作者故意把篇章写的又臭又长,但又在其中夹杂着金玉良言,就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主动,开动脑筋。有一丝“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的意味。

  二是作者为读者列了很多阅读规则,如分析阅读层次多达15个规则,这些规则多到足以让读者自嘲,“原来我根本不会读书,之前就是闹着玩”。作者却坚信脚踏实地练习这些规则才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升华成阅读艺术的不二法门。阅读就像滑雪一样,只有将每一个步骤熟练掌握,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连结起来,做出复杂却和谐的动作。这本书非常值得作为案头书,时常翻阅,不断实践。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5

  一直很喜欢“饱读诗书”“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这些词,就像蜜蜂一样“百花成蜜”,就是那种“富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多读书。

  家里虽然藏书不多,但是也有一定数量,可是忙于工作和生活,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却很少。有时候刚刚拿起一本书,也会被其他的事情耽搁,而中断了阅读。加上自己看书的速度比较慢,尽管教过学生默读、速读、浏览等,但是却落实不到自己身上。

  20xx年的寒假,我读书较多,终于读完原版《基督山伯爵》。一套四本,是我读得最快的书,同样带给我烦恼最多的书。精彩的对话、复杂的角色、戏剧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因为没有借到第一本书,只能在手机上看电子版,后三本书看的是夜以继日,有时候做饭的间隙也会翻两页。连日的“追剧”终于让眼睛受不了,竟然有些痉挛地跳动。加上那个医生“骇人听闻”的诊断——眼肌痉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面瘫。这真让我心有余悸,对书籍也是爱恨交加。看着那些包装完好的书,在书架上寂寞地等待,我的心情也会和它们一样暗自落寞,埋怨自己辜负了作者,辜负了时光。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质量,收获阅读乐趣呢?我的棘手问题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让我针对某一种类型的书籍,有了很实用的阅读方法,特别是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就是我的真经。

  故事类的书籍,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虽然情节会有虚构,但是它总是在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比如: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爱比现实拥有的还要丰富,那些在面具下潜意识的'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者我们总是怀疑生命的不公平等。

  对阅读故事建议,我记住了四个问题:第一,这整本书的内容是在谈些什么?第二,内容的细节是什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是真实的吗?全部真实或部分真实?第四个问题,这本书与我何关?这几个问题就关于故事的情节,关键的事件、人物,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和在读书过程中去感受与体验,就很好的解决了。

  在阅读故事书中,我记住了快读,并且是全心全意的读,让角色进入自己的心灵,相信其中发生的事件,就算有疑惑也不要怀疑。最好是让想象的作品发生在自己身上,和他一起感受,一起“活在”虚构的世界里,人书合一。读完一本小说之后才能谈,把这个故事读通了。无论如何我都应该知道,故事讲完了,但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走出书本,那些角色也没有了生命力,但是我们却有了不同的收获。

  爱默生说,美的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如何阅读一本书》给予我的阅读“宝典”,让我可以更好的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去体验不一样的美。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6

  记得在中南读书时,导师给我们列的书单中,第一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当时在图书馆粗略的翻读了一下,觉得太理论化,也就没太用心去读。今天,在孩子学校的推荐下,专门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只有借的书看起来才有动力,因为有归还日期,要是自己买的,就会变懒)。

  打开目录,一览下来,发现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教导我们如何去阅读一本书,不过别小看这本300余页的图书,并不容易阅读,尤其是第一次阅读本书,大部分人会感觉非常吃力。建议反复阅读这本书的目录,有耐心的思考几遍,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开始阅读。

  我阅读本书目前的'收获是了解了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前三种阅读方法是针对图书类型,主题阅读是针对阅读目的。其中分析阅读作为一项最为核心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而主题阅读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题阅读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个特定主题。

  其实,《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旨就是要告诉读者:读书要主动。主动阅读——这是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观点。书中说:任何学习都不应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应该死气沉沉。阅读时越是带着自己应有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尽量让自己阅读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够更有所得,阅读的效果才会更显著。道理的确如此,要培养孩子积极主动阅读的态度与习惯,家长们必须做好持之以恒的准备。

  "增长理解力"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书中说"知识(Knowledge)不等同于理解(Understanding)"。但我觉得,理解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知识信息的积累,何来的理解力?所以,主动阅读加经常阅读,才能帮助我们"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更深入的体会,此时就像自我的破茧而出。"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要咀嚼与消化。" 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要养成阅读目录的习惯。不要被书中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不必要每词每句都读得透彻,重要的是在最少时间内掌握书的重点、主题框架等,再以此来判断一本书是否是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

  挑书的步骤:

  1、阅读书名、副标题、序,总结主题并归类。

  2、细读目录页,概括性地理解书中内容的基本架构。

  3、检阅索引,可以评估书中的主要涉及点,再细读重要词目的内容获取第一感受。

  4、挑几个跟主题相关的连续段落读下去。

  一本书读完之后,我们应该提出的4个问题:

  1、该书整体上谈些什么?

  2、书中具体讲了什么,怎样讲的?

  3、书中的内容有道理吗?是部分有理还是全部有理有据?

  4、书中内容跟我有什么关系?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特别差,很多地方发生词义不当、很多句子用词、语序怪异,不符合中文习惯。如经常出现的"资讯"一词,其实翻译成"信息"多好;第八章的"单字"最好改译成"词语"; 第九章的"主旨"最好改译成"句意",在中文中,主旨通常是对一篇文章而言的,不能用于单句。第十章的"修辞"最好改译成"劝说技巧",因为修辞是一种表现手法,指"比喻、拟人……"这些东西,用在那里我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究竟怎么理解,等等。

  当然,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应用指导类书籍。也许第一次会感到晦涩,而在你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时,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好的阅读即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对工作或事业有帮助,它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7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20xx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初识此书,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我还在义城工作,是一位特别爱读书的老同事张荣全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我对此书嗤之以鼻,认为“认识汉字不就会读书了吗?还需要这么厚的一本书来概述和引导吗?”但是,当我真正捧起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才知道,阅读,原来是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所以,专业性的语言和论述比较多,以至于对当时那个自以为会读书的我来说,是根本看不进去了,这才是一直搁浅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者成长为“潜心读书者”。作为一个爱读书之人,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书,家里的书柜由1个变为3个,各种类型的书堆满了书柜。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都是认真地逐字阅读,并及时抄写读书笔记,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读书”和“完成每月的读书任务”的心态读这些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值得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值得一读,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经因为枯燥无味的书,在第二遍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谓收获不小呀。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阅读观。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最终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只是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

  可以这么说,曾经,我的读书方式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的,并非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主动阅读,与作者对话,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一本新书,就像一个陌生的朋友,需要我们用热情、主动、接纳的情怀,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了解她,走进她,真正地和她融为一体。我想,这,大概才是真正读懂一本书最高的境界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8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工具书,教人阅读的方法。

  作者提出如何阅读的问题,并按四个层次对阅读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分析。这四个层次分别是:1.基础阅读;2.检视阅读;3.分析阅读;4.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只要能识字断句的人都能进行,看懂字面意思。这是阅读能进行下去的基础。

  检视阅读,就是翻翻封面封底,看看名目看看序,跳着章节读几段,目的是推断一本书是什么类型的,也许在谈论什么。假如你对这类书没爱好,或者书中的内容对你没关心,就可以略过了;假如有爱好读,或者书中内容正好是你用得着的,那就进入分析阅读阶段。

  主题阅读是在分析阅读的基础上拓展,读一系列的书,这是给有爱好深化下去的人或者正在某个领域学习的同学预备的。有一些技巧,不累述。真正爱读书的人,通常都会走到这一步。

  分析阅读是真正的阅读,大脑得开动起来。通过检视阅读,你已经知道这本书的类型和大致内容了。那(一)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作者是按怎样的`结构和思路来回答问题的?(二)这本书讲得是否正确,哪些是你赞同的,哪些是不赞同的,为什么?当然,赞同这个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还需尽量保持客观,不要由于者的某些观点与你不同就针锋相对,殊不知或许是你的认知错误也不肯定。(三)这书带给你了哪些感悟,学到了哪些东西,解决的了你的哪些问题?依着这些个问题来读一本书,大致就算是分析阅读了。不过书不是读一遍就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本书不止教给人如何阅读。根据本书的结构和层次,可以记录一篇很不错的读书笔记;根据本书的提问和回答,可以写作一篇不错的读后感或书评;根据本书的结构层次、提问问答,可以绽开写一部不错的作品。看,这不止是一本阅读指南,这还是一本教育人如何从读者变成作者的书,一本教人建立思维模式的书。所以,它是一本真正的工具书,且读且珍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9

  对于一个读不进去书的我,总想找点什么方法来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后好像还是要在书中寻找想要的东西。我看了这样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有多么的让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开窍学会怎样读书,而且像是给读书找一个目的,在做读书笔记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些方法似乎以前经常听到。

  这本书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购书清单、如何写自己的读书笔记、如何运用读书笔记这些方面的内容。语言简单易懂,重点的部分用加粗的字体突显出来,偶尔还配有示意图,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这本书对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理论,都是很容易让人明白的事情。我本来是想将书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举——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去做的话,是很难坚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为什么”的`话就不如直接去读读这本书,何必需要我在这里画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谈论我感兴趣的那一点内容。

  开始让我觉得意外的一点是作者似乎在书中强调了一种坚持大于内容的观点。作者认为当我们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就要写在读书笔记上面,哪怕是“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这样简短的、甚至有些肤浅的语句。作者认为“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这似乎看起来是更强调坚持而不在乎质量,但其实读书笔记质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断地练习如何表达。这种记录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说一定要写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说为了坚持而走形式主义,重要的是记录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个我比较在意的观点就是,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进行标记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东西。“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我看到这里时忽然就明白再看专业书时候我为何会感到“痛苦”,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知识使我无法共鸣吧!有些知识在读书时无论如何都感觉很困惑,而在看完书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这种情况我也是有过的。

  我所说的两点只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包含的内容要比我提及的更丰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适用于研究学习,而是比较适合相对轻松的阅读。如果像书中那样在读书时记笔记,并时常拿出来翻看,可想对扩大阅读量是很有益处的,在想要写些什么东西时也可以翻出来看看之前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也想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实际坚持起来似乎还有些困难,比如我还无法做到像书中所写那样随时随地有想法就记录下来,但是我还是想要继续尝试,也希望自己能坚持下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10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指的是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在生活,教学中都离不开读书。而如今信息时代的普及,真正静下来会读书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快餐式消化知识已经成了接受知识的常态化了,这样的无效读书是不能称之为“会读书”,所以翻开这本书,倾听作者给我讲解如何阅读。

  打开目录,浏览下来,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实用性的工具书,和苏霍姆里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样,和字典放在一起,当阅读中有困难时,可以借阅书中的建议,从而重新阅读。这本书它是把我们从一个“教者”转变成一位会读书的“读者”,教导我们如何去真正的阅读一本书。

  寒假第一次阅读,读目录就让我有点想放弃读完它,确实有点难理解。但硬着头皮不停地翻看书中内容时,不得不反复又读了几遍目录,当然也不是一段时间里不停地翻看目录,而是每次阅读时,都翻看目录从而思考之前的内容,在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阅读里面的内容才有了一些轻松。

  两位作者开篇就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我认为,这里可能会指大部分不爱阅读的成人,或者说,是并没有掌握好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刚读这本书的我,看目录时,就有点困难,缺少阅读的主动性,甚至放弃读它。但是当我读到第五章阅读的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时,我才有了想要更快了解书的内容冲动,这才有读这本书的冲动,或者说是兴趣。

  在第五章中,两位老师提出主动的阅读基础需要一个读者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除了这四个问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提出这些问题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我想之所以一开始读目录时不能一下子投入,是因为,我读目录时,就没有认真思考,这本书到底在讲些什么内容?我与它仅仅是书本和读者的关系?读到这里,不经就想到孔子曾提出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停思考和探索,作者所提出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就是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懂得如何让书本教导我们。

  作者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方法。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对句子的理解,只要识字即可,这就是低年级孩子的水平,同时所收获到的知识也是最少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便是要求读者将眼光从句子放到全书的'格局上,这样读者所获得的便不仅仅是单句的知识,而是全书所写的内容,这便高出了一个层次;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如果仅仅是追求消遣或者娱乐就不需要用到这一层次了,比如说看娱乐杂志、广告之类的。这一层次就要求我们在对书中表面的内容了解后,对作者想表达的深层的思想进行咀嚼和消化,着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层次便是主题阅读了,这一层次对读者的要求很高,此时读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之上了,而是要从多门数中寻找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磨合以及升华,我想这应该是最高层次的读书方法了。

  我经常自诩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似乎也读了不少书,然而懒人如我,真正主动的时候真的很少,无论是书的选择,还是阅读过程中与作者的交流,还是阅读过后对自己的交代,经常读了,散了,忘了。作者说“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如今无论作为教者还是读者的我,都应主动阅读,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11

  五星好评。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应有目的、多提问。虽说阅读本身不是目的,但阅读应有目的。不管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技能,还是为了消遣娱乐打发时间,在阅读之前都应想好自己此番阅读的目的。漫无目的的阅读就像一次没有计划的旅行,旅行的意义在于旅行前的期待,旅行中期待的满足,和旅行后的回忆,阅读亦然。而提问,则激发了阅读中的求知欲,使文字与读者融为一体。

  目的是前提,提问是方法。当有了阅读目的,一切都应围绕它展开,我们可以通过检视阅读挑选出符合阅读目的的书籍。检视阅读即略读,通过检视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书的类型体裁和主要内容及各章节重点,这样不仅能知道这本书符不符合阅读目的,还能选出重点,以便在阅读时略读和精读的灵活运用。进行了检视阅读便可进入下一步——分析阅读。分析阅读也是正式阅读,通过分析阅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整本书。在分析阅读时,读者应提出读书四问”:第一,这本书讲了什么?第二,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第三,这本书有没有道理?第四,这本书与我有什么联系?回答第一个问题,读者应明确本书类型,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还要列出文章大纲,并对每一大纲列举出新的纲要。回答第二个问题,读者不仅要明白作者的主旨,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主旨。第三个问题,这本书有没有道理,其实就是就对这本书的评论,应注意的是,赞同和批评都应有理有据。第四个问题在于书本与读者的联系,即读者要学以致用。此外,除了这四个必要问题,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时应时刻提问,主动发掘知识,达到创新。

  在阅读时,技巧也很重要。要集中注意力,懂得何时略读,何时精读,略读应怎么读,精读又应怎么读,如何做笔记,怎样画思维导图,主食、美食、果蔬、零食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图书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最后,阅读最重要的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学而创新。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12

  读书,似乎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也是一件复杂的事,该如何读书,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找到了些许答案!

  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在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通过在阅读中投入心思去不断的思考,这样的阅读才会收效越大。阅读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资讯,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书中有这么一段,说真正的阅读,是“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这是读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让自己获得“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收获我们自己想要的。“阅读就是学习”,不但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还要用来进行自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要懂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阅读不是在听作者唱独角戏,我们更需要把它当作一种与作者的对话,通过对话,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与思想,从而获取一种阅读之外的东西。

  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是依次渐进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种层次的基础上的。通过基础阅读,获取一本书的内容;通过检视阅读,获取一本书的架构和主题;通过分析阅读,更深层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书;通过主题阅读,对同一主题的数本书进行整体的分析与研究。

  检视阅读,是系统的进行略读,粗浅的明白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阅读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应该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尽可能的避免在阅读中出现停留或倒退。通过检视阅读,我们需要从基本架构上读出作者的整体思路,但不要企图了解作者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字句的深层次含义。“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为读者我们要学会向提问,在这本书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无论我们读什么书,这几个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同样在这一部分,作者也给了我们教了几种阅读时做笔记的方法,以及三种做笔记的形式,这些都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的阅读中。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三阶段,也是阅读单独一本书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阅读中,首先要对我们所阅读的书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分类。只有明白了这本书的分类,才可以帮助我们较好的完成下面的阅读。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不仅要满足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还要能够将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要能够对整本书进行拆解,拟出这本书的大纲,并能够用自己的内容对大纲进行适当的充实。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条理。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复杂的,但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好的更透彻的理解这本书。在这一部分,作者讲到了一本书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成为一个“好读者”的同时,也为我们能够成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个基础。

  在分析阅读的讲解部分,作者总共列举了他对于分析阅读理解的十五条规则,这些规则在全书的第十一章有一个小的汇总,并对这十五条规则的联系进行了讲解。这十五条规则之间,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全书。但如何更好的把这十五条融入我们的常规阅读中,这还需要我们慢慢的在后续的阅读中去理解、去体会。

  在第十二章辅助阅读部分,作者总结了他对于几种外在辅助阅读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我们的阅读,应该尽可能的保证独立阅读,排除他人的评论对我们的理解造成影响。尽可能的少利用导读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独立阅读之后再进行对辅助材料的阅读。

  第三篇中,作者列举了多种类型图书的阅读方法,包括对实用型图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的阅读方法的总结和概括。通过作者清晰的描述,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质量。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谈到了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看来,我们需要不断的阅读,但不是任何书或文章都要读,我们要读那些能够提升我们阅读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通过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增进阅读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

  用书中的一段话作结:“一本好书能叫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13

  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

  作为热爱阅读的人,我已经读过不少书。我的书橱里收藏了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人物传记、童话故事、长篇小说等等。总的来说,我将这些书分为两类:已读完和未读完。对于娱乐性质比较强的小说,我通常会选择快速浏览。掌握故事的大致情节就足够了。当然,如果某本小说的文笔特别好,我也会放慢阅读的速度,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之美。至于学术类书籍,由于它们往往晦涩难懂,我常常需要反复阅读来理解。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推理类作品。虽然我使用了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但是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我不喜欢在书中做标记或划线。作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我当然也对其他人是如何阅读的感兴趣,并希望能够找到更科学的阅读方法。

  说实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许多。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并不再会去翻阅。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

  我发现,与其不断追逐新书,我更喜欢时不时地回顾以前看过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意识到,并非只有少数好书在每一次阅读中都带给我新的发现。有些我曾觉得枯燥乏味的书,在第二次阅读时也展示出了它们有趣的一面,这让我获益匪浅。因此,我积累了更多值得一读的书籍。

  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

  这四种层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之前没有意识到它们可以被归类为不同的阅读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是每本书都需要进行的基本阅读方式。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通常用于理解阅读材料时。主题阅读则适用于写读后感或进行比较时的阅读。然而,作者明显表达的意思与我的理解有所不同。除了基础阅读之外,其他几种方式在我读书时都是根据学业需求或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并不是自发地采用这些方法。换句话说,我的阅读大多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跟随喜欢的作家,而不是出于纯粹的阅读目的。对待阅读,我们应该怀有一种虔诚的态度,去体味、去感受。

  对于阅读的态度,应该是积极主动的。阅读就像是与作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每一本新书都是一个陌生人,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却不愿轻易敞开心扉。只有当你主动地拿起一本书,才能打开与作者交流的大门。

  阅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了我们精神上的食粮。这本书提出的许多观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尽管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关于阅读的`观点可能并不完美。但是,现在看来,其中的分类和观点仍然具有科学性。特别是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电子产业时代,阅读逐渐向电子书时代转变,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纸质书籍,还对电子书和网络资讯的阅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尽管我们常常用阅读来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籍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凝聚,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也是作者对世人的警示。我们应该怀着尊重和感激的心情去阅读。曾经有人说过,读书是个人修行的过程。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获取新知识,更要提升我们的领悟力和理解能力。真心地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和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奖赏。

  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简单的,轻而易举的。你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也许有其内在规律。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门哲学。修改后的内容: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是多么愚蠢不可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轻而易举的。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可能也有它们自己的规律和秩序。就连阅读一本书,也是一门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14

  本书的最后两个篇章主要是讲述了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做主题阅读。在第三篇中,我目前只关注如何阅读实用型书、历史书、哲学书和数学书,这几种类型的书籍对我来讲,是有用的书。

  在阅读实用型的书,你要提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本书是在谈些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第三个问题是,内容真实吗?第四个问题是,这本书与我何干?而以上这四个问题,是可以根据阅读书籍种类的不同,根据规则进行修改。这样就可以根据历史书、数学书的特点,找到问题,来进行重点阅读。

  第四篇中,主要是描述主题阅读。这个主题阅读,以前经常在那些写作的大咖文中见到,总感觉很神奇的样子。简单来讲,就是你个人需要解决某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你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然后把它们列为书单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所做的就是主题阅读。你需要在短时间发现你看的这本书对于你研究的主题解决的问题到底重不重要。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一、找到相关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就是说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三、厘清问题。我们要建立主旨,从文中找到答案。

  四、界定议题。

  五、分析讨论。

  主题阅读需要面面俱到,但自己并不预设立场。读者需要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重新阅读相关的章节。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地阅读,阅读时越主动,就读得越好。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不是所有的书籍都值得阅读,你需要与读那些可以与你一起成长的书籍。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用就会萎缩。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地阅读,能够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和增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15

  当了十几年的学生,好像每天都在读书,感觉读书早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一直感觉读书是件很简单的事。但工作之后,拿起书本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是工作繁忙无暇阅读?还是根本不想读书?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觉得我还是要拿起书,书里面总是有我需要探寻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阅读,我不断的在寻找方法。直到我找到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有好多金句让我受益匪浅。1、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2、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3、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4、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阅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分析阅读必须把握四个规则:1、辨别出一本书属于哪一类型的,是实用型还是理论性。2、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整本书的主要内容。3、清晰知道整本书的架构。4、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代的社会媒体纷繁。电视,可以轻轻松松地欣赏;广播,可以休闲式地收听;网络,可以海阔天空地漫游;报刊,可以随心所欲的浏览…….相比之下,读书,显得有些“沉重”:字要一个个去认,句要一句句去理解,意思要一段段去思索,没有形象画面,没有伴奏音乐,没有旁白点拨,真有点儿“难”!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本书刚读了一半,还没读完。但好像也明白了一些读书的方法、意义。希望自己每次读书是为了热爱、升自己。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是因为被迫而读书。让读书这件事变得更美好,变得更有意义。

  我爱读书,是书给予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予了我力量和勇气。我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小说教给我怎样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话让我感到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阅读一本好书,真的能带我们无穷的好处,而读一本烂书,也会让人倒胃口,想要读好书,首先需要学会选书经常阅读经典书,不仅能让我们的阅读技巧得以提升,更能让人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更加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通用02-08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01-25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08-24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04-10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08-24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08-24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07-28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06-22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09-19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1500字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