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13 09:41: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1

  暑假期间,学校推荐老师参与读书活动,让每个老师在读书中成长,我挑选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不仅,新颖的前言阐述深深的吸引了我;书内的案例以及王老师对案例点评引起我深深的思考。那里面许多精彩语句深深吸引我,许多的教学案例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从中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读后,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够一个聪明的教师,于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

  在这本书的全部文章中《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我的触动最大。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 “教师真正的尊严,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反思后我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

  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各位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吧!

  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

  一、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二、安全与德育,倾向哪种。

  书中,王老师说,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大部分学校一些做法:在校园内不准丝毫地跑跳打闹,有时也会对部分学生狠狠的训斥一番,说不定还会移交给班主任处理,可是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却被压抑了安全问题成了捆绑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德育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核心与载体。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教学观。“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2

  学校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当我搜索完书架上所有有关教育类的书籍最终挑选了《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只是希望从案例中找到自己工作中的雏形。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

  虽然此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专业性的话语,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王老师充满智慧的指点,一点都不感到枯燥。虽然我未能从中找到一模一样的事例,但却收获的远远不仅解决一个事例的方法!

  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回顾自己短短的两年多的教育生涯,正如王老师所说我也仅仅只是一个管理者,根本称不上教育者。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而我似乎也只是为了自己的业绩,并为真正为学生成长着想。不管大错小错,甚至不管错不错,只要看着不顺眼,上去就管,不准学生课间跑跳,怕有危险,自己管不过瘾,要求家长在家配合老师管理学生,不准学生看电视,上网,同学间打电话,看着她做作业,阅读书籍,逼迫学生做摘抄,默写来检测学生的阅读量。

  对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要时刻管住学生,把他们看出个好习惯以后就好了。不幸的是,今天读了王晓春的书才发现自认为的.法宝原来是多么荒唐,习惯是靠熏陶的哪里是管出来的,如果他们的老师是个真正爱读书的人,每天与学生交流阅读兴趣,培养他们非读不可的冲动,诱导学生喜欢。学生为何普遍厌学,重要原因之一是老师家长也是厌学者!不要把精力用在督促别人读书上,不然将起反作用!

  “教师的情感和理智是相互支撑的”,教师必须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根基,是理智的发动机,有了爱,教师才会千方百计调动自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教师必须理智,才能准确判断学生情况,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不知何时老师爱在教育界成了灵丹妙药。我也沉迷在师爱的颂歌中,班上有位学生作业老是不能按时完成,表扬,鼓励,闪光点挖掘的不少,但作业还是老样子。和他商量后我每晚留他下来陪他完成一部分,可他动作慢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当我明白除了爱,我还得理智思考原因何在后,我查阅资料,才知道孩子是属于“蜗牛族”,需要教育专业知识才能找出治疗方法。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

  “不要急于管,而要急于研究”,回顾自己在与学生冲突或者交流时,发现自己总是没有耐心的去解决问题根本,甚至不愿多花时间去听学生讲事因,曾不只一次的粗鲁的呵责学生“你没有任何理由,老师的话就该去听去做”!这正印证了王老师的你必须服从的管理冲动,道德冲动。而应该更多具备的是“他为什么这样”的认知冲动。作为老师,首先要有探究意识,要突破现象深入本质,其次,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有正确的思维方式。王老师希望老师走专业化道路,做研究型老师,他提出的研究型公式:凡事先不问怎么办,先问为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再问面对这样的状况的原因。这个公式将知道我以后的教育工作,运用到实践中!

  王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收获,告诉我学会面对学生冲突时,要适时妥协,撤退!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想做智慧型的老师,我想光掌握规律不行,还得有专业知识,所以下阶段我继续拜读王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和《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3

  这个月,有幸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一书,王老师通过90个案例的呈现,破解了教师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影响,使教师从中认识自我。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今后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路怎么走才能更适合孩子,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平息了。

  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孩子的情况。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孩子说:“他损害了大家的利益,你们一起批评他吧!”听老师这么一发动,全班孩子对着一个孩子批评起来:“都怪你,害得我们大家都玩不了”、“哼,看你下次听不听话”、“你这样做真不应该,以后不能再这样了”……面对大家的指责,某孩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不对,低着头,一言不发。但也有个别孩子,面对大家的指责,他是无动于衷的。这样的教育正验证了王老师所说: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的教育。所以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看了这个案例以及结合我们平时的教育从中领悟到了,在以后的教育中,教师千万不能为了自己的`少烦心而不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教育。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灵魂

  王晓春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作为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十八个年头的我是非常认同王老师的观点的。教师对孩子有了爱,就有了一种责任心,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每个孩子教育好。每个班级都会有特别调皮、不讨人喜欢,或者某方面有点问题的孩子。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歧视任何一名孩子,应该公平地去爱每一位孩子。应该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培养,这样你就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教师不能随便给孩子扣上“笨、差”的帽子。孩子笨、差,应该找出原因,针对原因去寻求提高的方法或答案,这样才能对得起孩子。

  以后,我会朝着“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的方向去努力、去发展,使自己更胜任教育,更聪明。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4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不仅其新颖的前沿阐述深深地吸引了我,同时书内的一个个案例以及王晓春老师的案例点评同样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平时我也偶尔阅读过一些教学书籍,可从来没有如阅读这本书这样给我深深的震撼。那里有许多精彩语句深深的吸引了我,许多的教学案例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从中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读后,我深有感触。于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

  我摘录几句本书中的部分精彩语句,与大家分享。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在现在的教学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住自己。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们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们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该当医生的时候你别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你别当医生。

  请注意不要同时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段时间重点抓好某个问题,初步解决好之后再抓下一个,这样效果较好。在重点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出现其他问题,只要影响不太大,可以置之不论。

  不要以为专家说的就是对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下课铃一响,时间就不是我的了。我要占人家的时间,只好和人家商量,这不是什么“爱”,这是起码的尊重,这是教师的法制观念问题,我不能借口我是为你们好来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经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是学校的管理制度的问题还是我工作方法的问题。看了这一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老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我们教师太重要了。

  王晓春老师也反复强调,“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的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她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人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够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就会怀疑是自己爱的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就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管”“卡”“压”。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教学观。“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5

  当我手捧《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阅读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亲切”;当我在每次合上这本书反思我一年工作的时候,就会有当头一棒的感觉;当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我如同在黑暗中行驶的小舟朝着那点点光芒的方向前进……

  如果将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教育理论联系我们的实际工作,教学中往往将简单浅显的问题变得复杂,往往将现成的问题肢解细化,细嚼慢咽的灌输给学生,往往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感慨,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有点儿不知所措。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像我这样的新教师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王晓春老师认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客观世界的研究(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和主观世界的研究(教师的自我认识)。”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个方面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考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要经常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要善于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认识自己比了解学生更重要。

  在初登讲台的一年里,很多老教师就会发现我老是和学生较劲,他们就会开玩笑的说我,像孩子一样老是和学生吵,说以后心态变了,连吵的劲都没有了。当时听到这些话,我会觉得和学生吵也是需要激情的,我甚至还洋洋自得的认为,我的.激情要一直保持下去。就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这样的激情是不是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呢?难道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靠着这样的激情和学生较劲,就能完全解决吗?

  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开始反思我这一年的幼稚行为,我发现我的思维方式是单一的、主观的,甚至是狭隘的。总是以我的要求为准,学生做不到,我就在那干着急,结果是学生觉得我莫名其妙,我自己气的跳脚,旁观的人无奈的摇头。那么改变我的思维方式究竟有多难呢?

  其实,只要我将“你怎么可以这样?”“你为什么不按我的要求做?”这样的话省去,换一种逻辑,换一种语气,事情处理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比如,以前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生乱七八糟的就出机房了,有的椅子就这样散落在各个角落,装鞋套的袋子也满天飞,学生在机房里就把鞋套脱掉了,还有追逐打闹的,那个场面简直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以前我总是在那大叫大喊的,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学生根本不听我的,我的威信自然也降低了很多。

  这学期开始,我要求学生听到我说“准备下课”的时候,就把椅子和书归位,在身边寻找垃圾抓在手里准备带出机房,然后那一小组表现好,就哪一小组先出门,在走廊上脱鞋套。这样一来,混乱的场面没有了,我也用不着在那拼命的指挥了。要求也深入学生心中,长此以往,我相信会成为一种习惯的。

  “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反思和改变自己,向做一个智慧的教师这个方向而努力。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6

  问题:一、孩子为什么会当面顶撞老师,使得老师下不了台,这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二、上课时碰到几个思维很灵活特别喜欢插嘴,而且屡教不改的同学又应该如何处理?三、碰到班里有同学爱讲脏话,甚至在课堂上也口出脏言,经多次教育不能改正,对这些学生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四、如果班里有学生犯了错,老师使用“集体舆论”到底可不可行?五、对于某几个家长特殊照顾出来的学生,由于他平时在家里特权太多,到学校里仍想为所欲为,这时老师应该采取冷冰冰的“一刀切”管理方式还是放任不管呢?六、作为一名新教师,应怎样迅速提高专业能力?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现象,王晓春老师结合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各种问题进行了全方面剖析,并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比方说,对文章开头提到的第一个问题,王老师就认为在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教师应采用平等客观冷静的询问态度,避免矛盾的激化。教师与学生同时失态,最丢脸的还是教师,因为学生是孩子。

  对于上课爱插嘴的学生王老师建议应多角度把思路展开,第一看插嘴内容与教师讲课内容有关与否,第二看插嘴目的,第三看教师的个性与能力,看教师是外向还是内向,然后再采取措施。

  班主任的地位是可以主导“集体舆论”的,尤其是在小学。这里就埋伏着一种危险,如果教师素质不高或者有私心(这是难免的,人非圣贤),就有可能误导集体舆论。有些老师动不动就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同学说:“大家都不要理他!”这是非常残酷的`行为,有可能给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集体舆论往往只能控制学生的表面行为,而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或思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常常要靠个案诊疗。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中一些案例与解决方法对我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是有帮助的,能使我在教学上少走一些弯路,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7

  这本书买来已有一学期之久,奈何事物杂多,始终不曾翻阅。近期,才着手翻阅,不能说对我有很深的受益,却也让我思考良多。

  王晓春老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老师,致力于研究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在这本书当中,王晓春老师主要针对教师在处理学生一些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思维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他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通过一系列案例讨论问题,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会“认识自我”。王晓春老师说: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客观世界研究和主观世界研究两方面,客观世界包括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主观世界的研究则主要是教师的认识自我。他提出教师对于主观世界的研究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这一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让每一位教师深思的话题。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90个鲜活的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反映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面对的各类学生、各色问题,有小学生的`案例,也有中学生的案例,各位教师的见解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爱的教育、批评教育、启发教育等等。而王晓春老师就针对这些案例从思维的角度做了深刻的讲解,有些也让我受益。他提出了一系列思维问题,比如整体思维、简化思维、固化思维、叙事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让一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有目标与方向了。

  这本书我翻阅的很快,但快并不代表我没有学习到东西。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确教会了我如何应对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读罢此书,或许在某些问题上,你会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的产生。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8

  第一段: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是我们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阅读作为一个获取新知识,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在过去的时光中,我不断坚持阅读,积极参与教育类图书的学习,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现在,我将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第二段: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读书不仅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是为了获得新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以及实际教学中的有效实践。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此外,通过阅读,我还学会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都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段:读书对自我修养的影响。

  除了教学技巧,阅读还对我的自我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阅读,我不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拓展了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时,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的作品,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水平。阅读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我对教育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第四段:阅读的困难和应对策略。

  尽管阅读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阅读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首先,教师的工作繁忙,时间有限,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其次,教育类书籍通常相对较为枯燥和深入,需要较高的专业背景才能理解。针对这些困难,我采取了一些应对策略。首先,我明确了自己的阅读目标,并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保证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其次,我选择针对性强且易懂的教育类书籍,并阅读一些教育期刊和杂志,及时了解教育界的最新动态。最后,我加入了教育读书俱乐部,与其他教师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第五段:结语。

  通过阅读,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修养。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我鼓励每一位教师都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其作为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我们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敏感性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9

  暑假中,我很认真阅读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读后,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够一个聪明的教师,于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我在想,让我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吧!

  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

  我要努力做一个聪明的严师,理智地施展师爱。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晓春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王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教学观。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为教育鞠躬尽瘁。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10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勤父母,笨儿女;懒父母,巧儿女。”从这些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只有自己多动手、多做才会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在阅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时,被其中一篇文章“做个‘懒’一点儿的老师”勾起了一些想法,记得曾经一位很有经验的同事也说过类似的话,而且还分享过她的成功收获,当时被她的这种“懒一点”的方法触动过。

  的确,作为成人的我们不应当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试想我们不也曾经是在自己成长的实践锻炼中才获得现有的智慧和经验。面对现在家长们急于什么都事先替孩子想好、帮孩子做好这样的现象,我们的孩子不会越来越退化才怪呢!看着家长们的.包办代替,听着“现在的孩子能力越来越差了”的言语,真是觉得大人们自相矛盾啊!有些是非标准可以直接传导,可有些经验是不可以走捷径的,必须要孩子们自己亲自体验、锻炼。所以我们大人应当更多的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活动,不要做儿童的仆人,替他们盥洗、穿衣、喂饭。想想动物园喂养的狮子老虎为什么到不了野外生存,就是被照顾的太多,丧失了自己生存的本领。孩子也是一样的,虽然我们大人做这些事非常容易,可是剥夺孩子获得应有本领的机会那也是错误的。在孩子的成长、学习中,作为大人的我们也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聪明能干”,适当的“懒”一点儿,这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智慧哦!

  所以,我们尤其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涉。对于进步慢的孩子更要有无止尽的耐心,对他的成功要表示热情和欢迎。当发现孩子的动作缓慢时,成人如果不是去帮助他实现他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而是代替孩子所要完成的一切活动,这样就将成为儿童主动发展的最强大障碍。

  试着“懒”一点儿,放手让孩子去做,真的会有很多惊喜发生。我们班有一些孩子在许多方面就是特别依赖老师和阿姨,有的孩子吃饭吃的特别慢,最后老师和阿姨等不及,只好喂他们吃;有的孩子不会穿脱衣服,每次都等着阿姨帮忙。而往往这些时候都是老师和阿姨缺少耐心等待,看到孩子不会,就很快给予干涉帮助孩子,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剥夺了孩子自主尝试独立的机会,久而久之,让这些动作慢的和能力弱的孩子更加养成了依赖他人帮助的习惯,延误了他们走向独立的脚步。记得有一次,在儿童工作室出来时,大部分孩子纷纷自己穿上了鞋子,跟着老师排好了队,而有几个平时都由阿姨帮忙穿鞋的孩子,一屁股坐在垫子上,脚一伸就在那里等阿姨的帮助。我见此状,立刻制止了阿姨对她们的帮助,请她在旁边观察这几个不愿自己动手的孩子,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把鞋子穿上。起初几个孩子都不知所措,但在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自己穿,虽然用了不少时间,也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最后他们还是自己穿上了,当他们穿好跟上来排队时,脸上如释重负,伴随着他们的是成功的喜悦。从这件事上也更让我体会到“放手让孩子去做”与“耐心等待”的意义。

  给幼儿创造探索与动手体验的机会,幼儿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才是自己的,是永久的,幼儿才能从其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才有可能在学习中得到提高。让我们都试着做一个聪明的“懒”老师,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变的更加聪明能干!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11

  我常常做着一个这样的梦,梦见自己穿着五彩斑斓的裙子,带着一群蝴蝶在铺满绿色的草地上奔跑,在蓝天下自甶的飞翔,在花朵间釆露,追逐嬉戏,我想: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梦,哪怕是那只折断翅膀的“蝴蝶。”

  这个班我是从二年级接起的,进入4年级时,我遇到了一件棘手事情,彭思雨常常不做作业,组长收她的本子,她要么说放在家里,要么生病了,要么丟在乡下奶奶家,要么就是磨磨蹭蹭地在书包里找,打开本子,作业往往是大片空白,很少做过一次完整的作业,上课还老是发呆,节奏明显比别人慢八拍,那动作完全像个老太太,甚至有时上课,我还要单独地对她说:“彭思雨做笔记,彭思雨拿笔出来写练习”。 头疼……为这事,我找她谈过心,做过家访,她会变成这样完全是由于有一段时间,母亲和父亲吵架,之后长时间的失踪,她呆呆的想着妈妈,现在妈妈己经回来了,她这个毛病己经形成了,抓一阵好一阵,无灵丹妙药,让她罚做,或者严厉批评,都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思维比较活跃,对生活还是比较热爱,她喜欢中午的时候,偷偷的趴在草地上抓蚱蜢,把它们装进一个玻璃瓶,进行喂养。喜欢全身心的投入音乐中,面对着音乐的节奏,脸上充满了自信与快乐。还喜欢给芭比娃娃穿衣服,做新发型。可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却一心想把她的这个拖拉的习惯,给改好,让她写好作业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开始我是批评再批评,恨不得立马让她改好。威逼利诱,她仍然无动于衷,上课越发没劲;带子拉得越紧,它就越容易断裂。不行,我得换方法。我想:假如一个人什么都不允许她做,假如她的一点爱好都没有,那这个人就活得不精彩;如果不允许她做那些事,只要她完成我的作业,那我是多么的残忍和自私;如果我对她放弃,那我良心上会有种种不安。我一定要让她和其他孩子一样,赶上这个班,不放弃,不抛弃这只折断翅膀的“蝴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书《做一个聪明的老师》中“进门槛效应” 给了我莫大的启示,“进门槛效应” 指的是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小小要求,为了避免与别人不协调,或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会接受更大的要求,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得慢慢来,这回死马当作活马医,也要试试了,因此我釆取几步策略:

  第一阶段,我只要她交本子,不把所有的练习册发一本“吃” 一本就行,做错,留有空白都不计较,当我宣布这一特殊政策时,下面炸开了锅,他的组长如释重负,因为我们的作业五天一评比,小组合作制,每次产生两个优秀小组和两个最差的小组,优秀小组可以免去一部分作业,最差小组却是要罚做多一两道题,中间小组不奖也不罚,这样不做的人直接扣一个优,这样她还是无所谓的态度,一听到这样的好事,她们组也暗暗高兴,她显得轻松自如,因为要求不高,彭思雨总是按时交本子,一周后我当众表扬了她“这些天,你按时交了作业本,一天不缺,应该表扬!你虽然有时留了空白,但毎次都按时交了本子,看来她是一个很守信用的女孩子,”我对同学说:“彭思雨应不应该表扬啊?”“应该” 大家异囗同声的说,我带头鼓起掌来,这样以来,彭思雨低下头笑得有点腼腆了。

  第二阶段,我趁热打铁,对她的要求提高了,不但每次要交本子,而且还不允许留有空白,错了不计较,我问她能不能做到,她自信地说“能!”这期间每当她做到了,我就向她点点头,拍拍她的`肩,让她去草地上抓蚱蜢,有时和她讨论那只蚱蜢,最漂亮,它们最爱吃什么东西,哪些歌我喜欢听,哪些歌她会唱。芭比娃娃穿哪套衣服最漂亮。在夕会课上,我有意识的打开酷狗音乐,播放一些励志歌曲,让孩子跟着唱“不要认为自已没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边看天空,如果你自已都不愿意动,还有谁可以帮助你成功,不要让自卑左右你向前冲,每个人的贡献都不同,也许你就是最好的那种。”这些励志歌曲确实能够鼓舞人进步。这放学后的20分钟,也是我们结束一天学习中最快乐的地方,是我们一天中最舒坦的时光。二周后,彭思雨不但能按时交本子,而且没有留空白,我在班上将她作为典型狠狠的表扬了一番。这次,她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为她高兴,她也很激动,课堂上也不再呆呆的了。

  第三阶段我不仅要她交作业本,还要不留空白,做对的题要不断提高,当我提出这样的要求时,她说:“好,老师我会有进步的!”这一过程大约经过了一个月左右,她总在进步,这期间我多次表扬她,二个月后,她的作业态度明显转变,作业质量也有提高,特殊政策也慢慢取消了,她已经不需要这个了,我们都为她高兴,彭思雨更是开心。

  从彭思雨的进步中,我明白了要转变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对症下药,不要使用暴力手段,使学生屈服,要开启孩子心灵的枷锁,做老师要做到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喜欢你,当然你也要喜欢他们,“两情相悦”才是最佳境界,一个班只要管好几个有问题的典型,那么这个班也会进入好的状态,每一个孩子都不应该抛弃,不应该放弃,哪怕她就是那只折断翅膀的“蝴蝶。一定要带着他和大家一同奔跑一同飞翔,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先从容易的学起,逐渐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要尊重生命,善待每个生命。为人师者有三种:在知识传授时,一种老师就是把简单的东西讲得很复杂,这是满腹经纶,一种老师就是照着实际讲,既不简单,也不复杂。这叫平实,另外一类老师把深的东西讲得很浅显,这就叫做深入浅出,这是一种智慧型的老师,这一类智慧型的老师是我最向住的,”欲速则不达“ 做老师最要明白这一点,育人就像种花种草得慢慢来,急不得。老师必须要有耐心,要有方法,有意的设计一些有梯度的内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提高,不要动不动就进行惩罚,动不动就打骂,那样治表不治里,不要轻易就言放弃,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进步的。即使是块顽石,总有一天也会被捂热。这便是我做老师最大的快乐,和”蝴蝶“一起奔跑,奔向那片的绿草地,飞向自由的蓝天,寻找一个属于我们的梦,每一精灵都会有一个梦。那梦是快乐的,幸福的。我向往着,努力向前,再向前。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12

  我感觉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

  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该当医生的时候,你别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你别当医生。请注意不要同时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段时间重点抓好某个问题,初步解决好之后再抓下一个,这样效果较好。在重点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出现其它问题,只要影响不是太大,可以置之不论。

  不要以为专家说的都是对的,要相信自己的思维。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只要下课铃一响,时间就不是我的了。我要占人家的时间,只好和人家商量。这不是什么“爱”,这是起码的尊重,这是教师的法制观念问题。我不能借口“我是为你们好”来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第三,谈谈我的点滴感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各位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吧!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

  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一、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13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读到这,我想到了班里的董振洛同学。上课时,他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刚开始时,我看到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董振洛同学比以前上课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个永远的乖孩子。”听了我的表扬,要做到不容易。“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读到这,我想到了班里的董振洛同学。上课时,他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刚开始时,我看到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董振洛同学比以前上课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个永远的乖孩子。”听了我的表扬,他很端正地坐好。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后的几次默写中,空格也少了很多。是啊,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书中有这样一篇案例:集体批评——对任何事情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一个叫平的同学因为老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被老师“请”上讲台接受同学们的集体谈话,最后同学们原谅了他,事态也就平息了。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调动集体舆论批评、教育问题学生的情况。我们有时会指着一个孩子对全班学生说:“以后我们都不要理他!”但是我们的教师显然对事情的原因不感兴趣,教师不想走进孩子的心,老师只想管住他。于是调动集体舆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再这样做,我们不理你了!”问题学生迫于集体舆论的压力,暂且“改邪归正”,一旦离开集体他又会露出他的“真面目”,这就是所谓的“两面派现象”,学校、家庭判若两人。

  王晓春老师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好同学犯了错误,不是让他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而只是告诉他:“你是个乖孩子,以后不要这样,老师就依然喜欢你。”这种缺乏帮助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管理者!最后,我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14

  最近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回顾十几年的教学生涯,7年的育儿经验,感受很深。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有爱心还要有智慧。在爱与学生成长间有一架桥梁叫“智慧”,看了整本书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 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热爱学生”是我们的师德要求之一,教育需要爱,但光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也就是说教育有爱,但是不等于爱,我们不能过分的迷信“师爱”,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位老师对学生不写作业,每天叫过来写,不批评,学生写得较好,但还就是慢。像这样的例子,这个孩子看来属于“蜗牛族”。如果这位老师具备关于蜗牛族的教育专业知识(蜗牛族的多种成因及治疗方法),他就不会迷信关心和爱了。医生治不好病人,一般不会检讨自己对病人爱得不够,他一定会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正是教师应该着重学习的科学态度。

  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结合自己的学生,知道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当一位教师缺乏教育专业知识,而又不得不面对眼前的教育问题的时候,他用什么武器来迎战?除了手中的权利之外,就只有爱了。权利是硬兵器,爱是软兵器。他手中没有别的武器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那些神话师爱、高唱师爱颂歌的老师是可以原谅的,他们没有想害人。师爱是绝对不可否定的,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根基。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把爱说得太神了,师爱承受不了如此重担,该减负了。“爱”与科学并非水火不容。爱是一种情感,情感完全可以从科学角度加以研究和处理。听说“爱”很神奇,我们就去“爱”;又听说“赏识”管事,我们就做作地“赏识”学生;我们的同事又常常说“不能给学生好脸”,我们就每天绷着脸给学生看……然,我们只是“学”,最终有没有形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们所谓“爱心教育”常常庸俗化了,不理智,没有什么科学思维方式。我们如果自身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或者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仅仅局限于教学及业务工作,那么,我们对学生无论怎样爱,你在其中也很难找到科学的影子,教育他们又怎能得法,有效?

  二、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要改变思维方式,聪明人就是善于思考的人,就是有良好的思维方式的人。 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比如,有人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借以说明问题学生可能破坏班风;而王老师马上想到另一个俗语,“火大无湿柴”,提醒自己好的班风也可以转变问题生。

  王老师没有大道理,王老师没有灵丹妙药,有的是对教育教学规律孜孜以求的责任心和科学精神。《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特别从思维方式角度入手,教我们如何改变“表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思维方式,而学会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养成刨根问底、假设多种可能性的思考习惯,并“在思考中反驳自己”。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综观自己的教育不足,最典型的毛病是“说教”,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王老师认为“嘴利用率过高了”,头脑就会严重开工不足。的确,从教年份越多,越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想想以前的学生,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可以使之感动莫名,一些发自肺腑的关怀,会让我们铭刻于心。然而“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少感动能力,越来越缺少对世道艰辛的体验,对老师的说教,他们甚至会有天然的免疫力和抵抗性。

  别人的方法可信,但那仅仅只适应于他们的学生。很多事还得要我们摸索着去做,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试着探索更适合教育我们学生的方法。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15

  作为一名教师,阅读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只有通过多读书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素养。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读过许多书籍,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和感悟。今天,我将分享一些我所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阅读带给我的乐趣。

  在我看来,阅读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没错,有时会有一些艰涩难懂的段落或章节,但是当我读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深刻的思想时,我的心情总是非常愉快的。通过阅读,我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提高,我能够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以及人物性格。总而言之,阅读给了我非常美好的体验和愉悦的时光。

  第二段:学会思考的能力。

  我认为,阅读可以让我们学会更深入地思考。当我们读一本书时,我们需要认真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点。我们需要不断地分析和思考,才能真正明白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这也是我认为阅读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好处之一。

  第三段:拓宽自己的视野。

  阅读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文化。无论是小说、历史、哲学还是科学,每一本书都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此外,我还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第四段: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写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写作技巧,这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此外,阅读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这就更容易让我们写出优秀的教学材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第五段:培养品行的升华。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知识和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品格和人生态度。阅读资料和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如何为人处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启发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更加感知世界的美好和蕴含在书籍中的人生智慧。作为一名教师,这样的品行升华对教育学生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总之,阅读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思考能力、提高了写作技巧、培养了品质,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启示。因此,我鼓励每一位教师阅读,从中汲取知识和营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博学和可信的教育工作者。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班主任教育心得:做一个聪明的教师08-23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08-23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03-01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09-08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09-24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1000字08-21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精选8篇)08-24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7篇09-12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经典5篇)12-26

做一个聪明的人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