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7 17:34: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品)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品)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这一节课一开始,就以逛商场为题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布置三个柜台,价格有整元,整角的,也有几元几角的,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通过三个柜台经理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产生及浓厚的购买欲望,然后,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回收站的作用,帮助小朋友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

  在巡视中,发现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了些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等等,体现开放性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此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现实性都非常强,教师主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今天试上,《观察物体》感觉在这几个方面处理得不够理想:

  1、活动的有序性 “观察物体”这类数学活动,学生喜欢也乐于参与,由于年龄比较小,容易激动,活动如果失去有效的组织现场就就会变得一团糟。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对活动进行了一定的防范,把学生分组后编号,交流时按一定的顺序大家轮流说,因此在第一阶段在自己位置上观察熊猫时,活动按我预设的那样有序进行,但是在再次观察左右两边的熊猫时,我让3号和1号在左、2号和4号在右,先观察再交换讨论,这时就有些乱了,导致在小组交流左右两边看到的熊猫是否一样时组织无序而无效。其次在观察茶壶时,我抛出两个问题:先说说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张,再说说其它三人看到的各是哪一幅后让他们自由交流,没有让他们按顺序,所以有的小组长能组织好,有的就不行了,相信效果也不会太好。

  2、活动的有效性 应该说,有序性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有效性,但是也有我对活动设计目的性的模糊造成的。观察熊猫有这样几个层次:在自己位置上观察,主要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表达,是观察方法上的指导,这一点我处理的比较粗糙,效果就打了折扣。交换位置观察前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思考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观察前猜测、观察后验证的能力,并在遇到矛盾冲突时再观察调整自己的认识,设想是理想状态的,但是在操作时并没有细化到让学生怎样再次观察讨论,因此这个环节是匆匆走过场了,并没有让矛盾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指导学生全面观察熊猫时,没有指名示范,因此学生转倒转了,但每次转没有仔细观察,并没有为第二个活动积累经验。在交流茶壶时有效性的问题就更突出了,我没有指名示范,直接导致只有我参与的两组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其它几组恐怕都不知如何组织。

  3、思维的培养 学生被活动的外在形式吸引住了,活动虽乐于参与,但未冷静思考,真正的数学思考和空间观察未必能得到发展。在抽照片找位置的游戏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如果前几个观察活动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个游戏应该相当顺利,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抽到左右两张照片的'学生还是会撞到一起,这就显示了交换观察的目的未达到,学生没有把观察活动内化。

  4、文化内涵和运用价值 也许我在备课之初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想如何把教材执行到底,因此在数学文化的内涵上未曾考虑,对观察物体的生活价值也没有思考,在董老师 的建议之下才匆匆地加了《题西林壁》,但怎样运用这首诗的价值还不到位,有些生硬,数学文化不能运用自如,那么是不是还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呢?再想想吧!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兴趣是第一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于是在新课引入时,我这样设计的,出示主题图,用猜想激活课堂。猜想,指猜测想象,有神秘感,最易激发学生奇思异想。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猜"能开放思维空间,诱发学生自觉地未知世界的无穷探索,碰撞出创新火花,因而借助猜想,挖掘学生潜能,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一把金钥匙。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提高。

  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刘妍君同学却持反对意见:“老师,不要这么麻烦,把它背下来就可以了。乘法口诀太简单了,暑假的时候我就会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同学们像着了迷似地静静地听着,还不知不觉地鼓起掌来。而我却在思考:他能背得这么熟、记得这么牢,但会用吗?于是我接着说:“你能背得这么熟,老师为你高兴!老师想与你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如我说三七,你能很快地说出二十一吗?”我说 “三六”,他想了一会儿才说“十八”;我说“三九”,他又想了一会儿才说“二十七”……看着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插嘴了:“老师,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了。”“为什么回答太慢呢?什么原因?”这个问题不仅引起学生的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来刘妍君同学自己说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从“一三得三”开始背的。这难道不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吗?

  为什么学生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呢?

  课后,我与刘妍君同学又进行了一次交流,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知识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朗读,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死记硬背、机械记忆。

  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较差,就片面地增加课外练习,如让孩子抄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表等等。

  三是教师教学的原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为了让学生记熟记牢,对孩子的指导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

  四是评价导向的原因。当学生记得牢、背得熟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提倡孩子们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树立学习信心,但也无意识地强化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

  面对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其次,应该让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防止简单、机械、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展与创新。

  最后,在评价中应该倡导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让学生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教学背景】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冬冬家买了新房子,可漂亮了,我们随着他一起去看看吧!

  师:冬冬的新家到了,看,好漂亮的墙面。墙面是用图形图案装饰的。

  师:请你们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拿出学具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从不同方向去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图形都是一样的。(老师竖起了左手的大拇指)

  生2:我是横着来观察,把第一组的第一个圆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二组的图形,把第二组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三组的图形,把第三组的第一个三角形移到后面,就能成为第四组的图形。(老师示意大家鼓掌,同学们使劲鼓起掌来)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3:我觉得刚才的图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样,第一个跑完了就到最后,其它几个就往前进一格,又第一个跑,一直这样。

  师:说得好极了!数学上给这样移动的规律取名为“循环”。(板书 循环)

  师:思考:竖着观察是不是循环排列规律呢?

  教学片段二

  师:接着我们到冬冬家厨房看看。

  生:真漂亮!

  师:只是冬冬家厨房还没铺地砖,他设计了一种方案,我们帮忙看看,这样铺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然后同桌用学具摆一摆并交流自己找到的规律)

  生1:每一排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只是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2:横着看,每排四个图形相同,只是同一种颜色的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

  生3: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第一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后,其它的每个正方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就成了下一行。

  生4:竖着看,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那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下面,其它每个正方形都向上移动了一个位置,变成了后面一排。

  ……

  师: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

  教学片段三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些新的规律呢?

  生:(异口同声)能!

  师:正好,冬冬家的窗帘是空白的,请大家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在白纸上摆一摆,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先想好规律,再动手。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以上片段教学体现了两个特点:

  一、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数学。以上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的思想。教师以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

  二、关注过程体验,激活课堂活力。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或许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这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质量。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互相讨论,寻找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发现循环排列规律。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移一移,甚至动手画一画,让学生感知这个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来。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反思半个学期的教学,结合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我班部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如: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较好,直接写出得数;填 “>、<或=”等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但就期中的卷面答题来看,有近20多名学生学习上还有困难。解决问题时,对题意不理解,无法正确解答。这次期中测试是对我们前半学期工作的一个测查,也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反思,从试卷中了解到学生学习的一些问题,同是也知道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为了查漏补缺,进行如下反思:

  口算题的掌握基本正常,但是速度快慢相差较大,一个班中最快和最慢的人相差3倍都不止,就说明了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进行计算,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在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对一些学生应该要进行适当的训练,对于计算的速度提出一定的要求。

  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学生分析能力较弱,对题目的数量关系把握不准确;二是计算错误,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熟练;三是学生不认真看数学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这种类型题目的教学中要多花点时间让学生理解题意,真正掌握所学几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这次考试,本班失分多一点还是第五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得分效率只有77.5%;其次是看图写算式, 学生粗心不认真看图数字数错,造成错误。得分效率只有79.5%。虽有一定客观原因的存在,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的。首先,执教者要有爱心,要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从学习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关爱他们,教他们做人,辅他们成长;其次,还要有耐心。对待有一定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多给他们补一补课,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步步到位,争取不漏掉一个学困生。在向孩子们倾注爱心耐心的同时,不忘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向新世纪的学生,执教者应着眼于教学改革,要用新的教学理念付诸于教学,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以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努力完成好教学任务,争取教育教学跃上新的台阶。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第2个教学例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节课之后,要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本节课,我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规范课堂常规,做好习惯培养。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课堂常规培养,已经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上课要做到五到: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中,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影响其他学生,共同做到规范课堂学习。

  2、注重对学生倾听习惯培养。

  低年级学生注重表现自己,他们在老师提问题的同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这样做以后,往往回答的结果答非所问。所以,我要求学生先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再仔细思考,最后再回答。与我初带这个年级相比,学生们在倾听方面已经进步不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我组织学生摆小棒,在操作活动中理解算理。但是,在摆小棒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懂得合作。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带来小棒,在活动时便没有学具可供操作。我一再提出要求,让学生同桌互相帮助。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不懂得分享与合作。

  2、摆小棒之前没有明确活动目的,有些同学没有听清摆小棒要探究的活动内容,摆小棒变成了玩小棒。鉴于这种情况,要注意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还要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二是整堂课的时间划分不合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没有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做好教学内容安排,设计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昨晚观看《认识图形》微视频,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2、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屏幕,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学生答。

  二、学习新课。

  1、找图形,认识面在体上。

  师:桌子上有好多物体,你能从上面找到这些图形吗?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的回答: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2、师:你们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留在纸上吗?请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

  分小组在彩纸上印一印或描一描,再用剪刀把图形剪下来,每种图形可以多剪几个(可以剪出不同的颜色、不同大小的)。学生分组动手做出这几种图形。

  3、再次认识图形。

  师:每个小组都剪了这么多图形,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一下类吗?

  每个小组里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选一个小组在投影上展示,其它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提出问题进行引导;

  这个图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为什么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

  圆形为什么这么特殊?

  通过学生的回答,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并不要求学生说出诸如“对边相等”、“对边平形”等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解去分就可以了。

  三、拼摆图形

  接下来我们就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做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吧。

  同学们可以拼出主题图中的牧童和牛,也可以自己想象着拼摆出图画,展示的时候要具体说一说什么图案分别是用什么图形拼摆成的。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对于比较好的作品掌声鼓励。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认识,学生已有基础,再通过微视频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图形,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巩固知识。在教学中,我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在直观认识图形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同桌互相指图形,认图形,说图形、剪图形。全班交流时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同桌再将图形进行分类,全班交流时,互相质难问疑,自主完成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但是这节课课堂活而乱。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今天的这节课整体上的还不错。几个重要的环节都有按照顺序讲下来了。不过在细节处理上还是有欠缺的地方。

  首先,在上课初时给出的那几张图片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下生活中24时计时法。不过在课上我在图片停留的时间上太快了,一闪而过,几乎就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在用画在黑板上的钟表讲解24时计时法时针所走的全过程时候,太独立的'讲解了,在比较内外圈的关系的时候,学生说出相差12时的时候,我没有再深入的问这个是怎么得出来。而是直接就总结了。因此学生在后面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化的时候效果不是很好。而且由于是独立的讲,所以在讲完这个后出示8时让学生说出24时计时法的表示,学生会觉得太突然了。没有过渡。

  这里如果和后面的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结合来说可能效果更好。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候和第二圈分开来讲,这样实例结合概念学生可能更清楚。

  在讲解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的时候虽然都说清楚了,可是学生消化的还不是很好,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在前面加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前不用时间词。在这点上没有大力的强调,因此学生在后面做这种互换的时候也就会忘记加上时间词。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3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采用复习5和2的乘法口诀导入,然后通过三轮车为话题,吸引孩子的兴趣,导入新课。运用课本上的插图先让学生观察三轮车轮子的个数, 然后自己动手用小棒代替轮子摆 三角形,填写表格。引导学生怎样得出几辆三轮车有多少个轮子的算法,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观察乘法算式带动学生回忆5、2的乘法口诀 编写过程,诱导学生自己动手编写3的乘法口诀。最后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寻求最合适的记忆口诀的方法。课堂作业设计我采取对口令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不足之处:

  1、板书比较凌乱,注意书写及排版的练习。

  2、整堂课没有起伏和落差,调控整堂课的节奏达到节奏和谐、 张弛有度, 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做到愉快地教, 快乐地学。

  3、文本教学把握不到位,注重文本教学,不能脱离文本,适时 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并结合文本抛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课题导入不够明确直观,每节课的课题是标志,导入时一定 要明确直观,做到因势利导,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过度。

  成功之处:

  课前备课认真、准备充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积极;成功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目标;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 炼,小组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发扬;老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开心。

  自我认定:

  1、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到认真备课,准备充分,刻苦钻研, 积极探索教学之路 。做到终身学习,因为终点在前方,而我只是奔 跑在路上。

  2、学习教学经验,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全方位锻炼自我、展 示自我,战胜自我。达到不断的反思,加之日积月累的经验,令自我 不断成长。

  3、提高自我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自我的深度思考,深思而自 省,谋定而后动;调整自身的心态,平和而阳光,平静而淡定;锻炼自我的操作策略,幽默而不失率真,真诚而不失有为。

  4、正确定位自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 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而耕耘奋斗,实现自我价值。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七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整理和复习》。整个单元是万以内的计算,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有几百几十加减法的笔算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内容。我把这节课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复习,分别是口算、笔算、估算。在教学后,我及时进行反思,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这节课开始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复习每一个内容时,我都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先做题,让他们自己先进行一个复习,然后再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我们在口算、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呢?让学生能先根据刚才所做的题自己小结出应注意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做、实践后得到的结论印象会更深刻。

  二、教学题型多样。

  在这节课中,有直接让学生口算的题,有个人比赛、判断正误并改正、列竖式计算、找近似数、估算及解决问题的内容,形式多样。这个单元主要是计算,我通过各种形式的题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理解和掌握得更好。

  三、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在复习课时,我仍然注重学生个人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们独立口算,自己独自笔算;而对于估算的难点内容我会让学生先相互交流、讨论,在小组里先说说,这样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带动其他的学生,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四、注重培养学生思考、总结的能力

  在进行完口算及笔算的判断后,我让学生独自来说说口算的方法及口算和笔算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我还让学生在复习完后谈谈自己的收获及让学生找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独自思考、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自己的思考空间,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五、采用小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我就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采用小组奖励的机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课堂中学生的组织纪律、学习状态进行适当的激励,用小组的竞争机制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课堂表现情况给予评价。

  不足之处:

  这节课较多是让学生来说,让学生实际练习、动手做的题目较少。复习内容很明确,就是口算、笔算和估算,主要是将它们分开进行复习的,缺少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习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习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习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在本节课学习的过程中,我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展示为辅,先复习同级运算,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从游乐园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分式、综合算式,进而总结出两级运算的规律。再通过习题练习,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交流比较,总结出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收获,并布置课下练习题。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但上完课后发现课上仍有不足之处,现在结合我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总结:

  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备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由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列出分步算式或综合算式为第一个部分;观察两个综合算式,进而得出两级运算的运算规律为第二个部分,进行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第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其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总结出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教学这一环节的时候,我细致地思考每一个问题的具体提出,小台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

  2、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思考、发现、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现,说出他们的总结。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对其他人的方法提出问题,并让被提问者自己解释。对其他人的方法提问时需要细心地倾听、认真地思考、合理地质疑,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流畅答辩的能力。

  4、多种练习的形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我将本课巩固练习的题目进行了编排,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根据题目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练习形式,有的题是全班完成个人汇报,有的是简答,口答等形式,这样的安排即节约了时间,也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我在上课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我教学时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准确。对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的引导、提问还有待商量。对课件的文字内容还要进行推敲。上课的板书较少,最后不能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群体回答较多,个别提问较少,学生回答的问题及对表达的语言不是很简练,完备等。总之,我还要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继续努力,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自己勤制作课件,尽量多用多媒体课件上课,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争做适应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学生对于厘米的的概念应该比较熟悉,如常见的学生尺,三角板等都带有厘米刻度,学生也用尺子量过简单的图形的长度。所以刚开始学习厘米的认识看起来并不难。而对于米的认识就有一定的困难,米虽然是基本的长度单位,但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缺乏这方面的以验,尽管在课堂上我找了专门的米尺让学生反复认识,比一比,试一试 ,量一量,说一说等,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如:

  1米=()厘米,500厘 米=()米等还行,

  遇到稍复杂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 米)可以,妈妈身高160( ),

  好多学生都 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必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

  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

  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始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计得不准,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地估,告诉他们生活用到估计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计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

  要求估计的内容只要是估计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助。

  总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要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计丰富学生的实践以验,在积累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以前的旧教材中,学生只学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造成学生的算法思维单一,缺乏数感。而新教材中安排学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比计算结果更重要,计算结果不再是唯一目标。

  而在学生方面,上该内容前,通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打下了一些计算基础,掌握了两位数横式计算的不同算法,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这节课我让学生运用旧知迁移,从两位数的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的横式计算中,来学习今天的三位数加法的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建模能力和算法思维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起到铺垫的作用。课中,通过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探究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再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有意识地提炼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明白本节课学习目的的同时避免了为教新课而教、知识点脱节的现象。

  课上感觉在计算前设计的估算这一环节处理得较好,学生利用以前学的“四舍五入”的原则进行估算,在(3)班执教时出现了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整十数的两种情况。既为后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作了铺垫,也让学生明确了估算的作用之一——初步检验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不足之处:

  第一,本节课中不要安排用递等式格式表达算理,因为本身就存在迁移并掌握三位数加法横式的不同算法这一难点,若再添加一个,难点就太多了,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难以掌握。应该放在第二课时再解决,而在今天的第一课时中应将重点、难点都放在对不同算法的掌握及灵活运用上。

  第二,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最后应加以提炼,哪种方法好?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这里,可以通过出示不同的题让学生判断用什么方法更简便来解决。如:299+137= 207+148= 很明显,前面一道运用凑整百数的'方法可以使运算简便,而后面一道如果采用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的方法很容易在“十加十”这一步出现0+4=4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用先加百、再加十、后加个的方法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很好用。在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计算的同时也能避免日后错误的发生。

  第三,在实践运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八”妇女节,小丁丁拿压岁钱陪妈妈去旅游这一情景,这是一道开放式的巩固练习,在宣扬孝顺长辈传统思想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计算,来达到强化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来我是想完全放下去,让学生独立尝试,发现选一处就不要计算了,选三处不可能钱不够,在选两处的方案里可能出现计算游杭州与苏州的、游苏州与南京的,还可能出现游杭州与南京的,我想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然后发现后一种可能是不对的,然后达到把三位数加法的计算结果拓展到千以外。当时学生尝试后已有了这一发现,后来因为时间不够了,在组内交流后也没来得及在第一课时内回收上来。在第二课时中,我就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换意见,针对不同的方案、不同的算法展开评价,再进行回收点评,感觉效果不错。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反思08-24

数学的教学反思07-10

数学的教学反思04-01

数学教学反思09-09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2-20

《数学》教学反思11-06

数学教学反思08-18

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3-27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7-09

数学小学二年级教学反思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