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音乐之声》观后感

《音乐之声》观后感

时间:2024-06-19 18:05:4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音乐之声》观后感

  当我们观看最新的高水平影片时,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之声》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之声》观后感

《音乐之声》观后感1

  今天晚自习,我们带领十一十二班的学生观看了《音乐之声》。看完后我的感触很大。《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实习修女玛利亚因为性格问题被送到冯·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师。后来与上校相爱并结婚,可当他们度蜜月回来时奥地利却被德国入侵,第三帝国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国任职。上校为了拒绝而打算连夜带家人一起逃出奥地利。可行动却被德军发现,最后他们在修女们的帮助下终于逃离了奥地利。这部电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难忘。

  我难忘的是冯·特拉普上校上,他的爱国之情令我难忘。当他唱完时,看到期望祖国美好的希望破灭,不禁哽咽得无/法继续唱下去,这让我们看到了上校高尚的爱国情怀。冯·特拉普一家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抛下自己所有的财产和地位以及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奥地利的行动让我非常的感动。

  从传统的意义上说,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纯真、热情、美丽的玛利亚后来成为了船长的妻子。影片为了表现玛利亚和船长之间的爱情,安排了伯爵夫人这一角色。当然这位伯爵夫人也美丽,善解人意,而且还很富有,看起来是船长妻子的最佳人选,但船长最终还是选择玛利亚。

《音乐之声》观后感2

  这部电影,我很早以前看过一遍,只记得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听。如今重温,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电影开始的镜头中,只有风吹过雪地、高山、河谷、河流和平原的声音,没有人物出现,也没有字幕。我开始疑惑自己是否看错了电影,仿佛观看的是一则风景欣赏的广告。内心感到不耐烦,强烈想跳过这一段继续看下去,弄清楚情节的发展。但是好奇心驱使我坚持下去,继续观看。当主人公登场后,唱出了一段歌词:“群山生机盎然,处处充满着音乐,这是它们千年来吟唱的歌曲。山谷里的`乐音充盈着我的心灵。我想唱出我心中听到的一切……”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浮躁、焦虑和世俗!

  第二个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是:玛丽娅走出修道院,走在去上校家做家庭教师的路上,最终到达他家门口的那一刻。一开始她感到困惑和迷茫:“今天会怎样,未来将如何?”“我到底是谁?”“为什么我感到如此害怕!”大家是否注意到她这些话语的表达方式,尽管迷茫,但没有怨言,只是反问自己,并且这种状态只持续了短短三四句话,然后她鼓励自己说:“一个上校和七个孩子”,她顿了一下,立刻说:“有什么可害怕的!”我真是佩服!我佩服她没有沉沦,立刻给自己打气;接着更让我惊讶的是她对自己的积极进取和鼓励,最终变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个过程中,她没有空想,而是脚步不停,不断朝着目标前进。她从不抱怨别人,而是看清楚自己!她的积极、乐观、热情和自信让我想起电影一开始的场景,只有拥有这样的特质,才能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乐声。是的,还有她的纯真和真诚……

  为什么男爵夫人不如玛丽娅受孩子们的欢迎呢?我觉得这种感觉比语言表达还要快十倍。男爵夫人似乎并没有真心喜爱孩子们,她只是为了追求上校的财富而接近他。她心机深沉,只是应付孩子们,并没有从内心真正地爱护他们。最终,她失去了本应属于她的一切。而玛丽娅不同,她真心地爱护孩子们,她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巴结上校。她始终站在对孩子们好的立场上,心地纯净充满爱意,阳光自信而亲切。正是因为她的付出,七个孩子和上校都深深地爱上了她。她让这个家重新充满了欢笑和音乐!这样的故事,实在是让人动容!

  我反思自我,在面对权贵时,能否坚守自我;在与他人的孩子相处时,能否真正地投入爱与关怀。回想起玛丽娅,我深受“不独子其子”这句话的启发。作为家庭教师,她不仅仅是应付工作,而是竭力让那些孩子感受到真正的爱。她将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般去疼爱,才真正影响了他们,进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

《音乐之声》观后感3

  在音乐欣赏课上我看完了《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巨典。整个电影给人以美的享受,画面的美,音乐的美,人物形象的美。在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感情,这部影片让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松。观看结束后,我的脑海里总能浮现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本人比较喜欢音乐,我想影片除了画面美的同时主要是音乐带给人强大的震撼。

  课后我又再观看了一遍,发现这真不愧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电影,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影里的音乐歌曲都通俗易懂,很接近人们的生活,唱起来朗朗上口。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do re mi》,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现在还一直沿用着,比如说今年最流行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整个歌曲旋律简单上口,老少皆宜,歌词也写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像这样的歌曲又怎么能不堪称经典呢?观看完电影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经典音乐(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什么样的音乐可以称得上是经典音乐?在我心里不禁有了这么个问题。影片中贯穿着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歌曲,是影片的一大特色。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雪绒花》,欢乐大方又耳熟能详的《do re mi》;以及七个可爱的孩子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广为流传,都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歌曲了。

  如果以通俗易懂为标准的话,那流行音乐可谓是乐坛的佼佼者。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在大都市的大文化环境中,受到媒体的传播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群与流行音乐保持着近距离的接触。他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主动的接受、认知了流行音乐。而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则缺乏了解,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变革中,传统音乐会面临怎么样的遭遇呢?

  在当今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极快的时代,音乐的形式、功能和观念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当我们处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该如何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挑战难道不需要我们去好好思考一下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大众文化和中国的现代流行音乐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传统情节不断增多。像我们大家所喜爱的s h e的《不想长大》,

  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肖邦》等等。流行音乐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通俗易懂,而这也恰恰是它的缺点,需要避免音乐的低俗化。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我们更好的去利用它。国外曾有音乐家指出流行音乐的本质就是对传统音乐的模仿,如《白桦林》和俄罗斯民歌等。

  二、音乐的教育

  音乐和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是人的心灵的表现,满足人在精神上的需要。热情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奥地利退役军官特拉普海军上校家当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上校的妻子几年前已经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来管教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就像钟摆一样循规蹈矩.毫无生气。玛丽亚来到上校家后.顺应孩子们天性活泼的特点.教他们唱歌跳舞。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使家中充满欢乐。她的热情、爱心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最终也赢得了上校的爱慕.她后来成了孩子们的母亲。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爱国的上校不愿意效力于纳粹海军,于是,在一次民谣节上,上校带领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影片有趣的故事、悦耳的音乐、温馨的人情和天真无邪的笑料使它受到世人的瞩目.我更欣赏的是影片中的家庭教师玛丽亚这个人物。作为一个家庭教师影片中的修女玛丽亚不受繁文缛节的约束.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她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浑身洋溢着的青春活力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息成为这个人物最鲜明的个性。影片中玛利亚从一开始就喜欢这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并用心地去了解他们、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用音乐去感化他们。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把音乐表达出来,使这七个孩子从零开始最后去理解音乐。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育人”而不是单纯的“育才”为其显著的特征。玛利亚从一开始并不是教会他们很多音乐知识,而是教会他们怎么做人,然后带着孩子们到处游玩从中慢慢渗透很多音乐的知识,这样孩子们能轻松地学会很多东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她的悦耳的嗓音后面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她的这种音乐教育方式,我们不得不承认她就是当时引领时尚潮流的人物。

  音乐是全世界最流行的语言。近几年来,超级女声、快乐男生及各类通俗演唱比赛,龙卷风一样,席卷了国内的流行乐坛。与此同时,掀起了一股艺术热潮,不管是音乐还是我们的美术专业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而真正使艺考大军的人数逐

  渐增多的重要原因,不仅是因为音乐艺术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还因为社会对文化艺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所以我们作为这庞大队伍中的一小份子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

  《音乐之声》让我对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也是一样,希望我们能从生活中发现音乐的美,也望自己能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之声》观后感4

  《音乐之声》是以音乐剧的形式塑造了年轻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和七个单亲孩子的鲜活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第二次看完这部经典老电影,我依旧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热情和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借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用心地去了解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孩子们从心里接受了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玛利亚是怎么样赢得孩子们的心的呢?

  她热爱生活,如她热爱歌唱废寝忘食一般。她对生活充满激情,感染了孩子们,甚至是严肃的上校,让他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看待生活,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这是一个老师最难得的地方。

  她宽容,幽默。初到上校家,人生地不熟。孩子们就给她下马威,在她口袋里放癞蛤蟆,说她衣服难看,长得丑,没品味,在她椅子上放坚果,她并没有生气,全当是孩子们和她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已。她没有向上校告状,而是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了尴尬和矛盾,让孩子们对她产生了信任和亲切感,感受到了温暖。

  她没有老师的架子,有亲和力,和孩子们做朋友,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

  她真心地为孩子们着想,敢于批判不合理。她不用哨子,而是努力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在上校反对的时候,她坚持为孩子们做衣服,不是让他们穿着古板的水手服。在她的眼里,孩子们的生气都被扼杀在那些规矩里。

  她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无论是寂静的`山坡草地,还是喧闹的城市小镇,都可以变成她的课堂,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释放的同时也很快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她们的交际能力,锻炼了胆识。

  她富有想象力,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刚开始教音乐得知他们一窍不通时,她运用她丰富的想象力把音符教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与实际相联系,方便了年龄参差不齐的孩子们理解并记忆。在教学的过程里,她无时无刻不把音乐融入生活,融入自然里。她多运用启发式,并不是生搬硬套,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她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她的教学,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一起演出木偶戏,让他们体验成就带来的快乐,让他们了解认识自己,更加有自信。

  她还有很多优点,她平易近人,有爱心,善解人意,体贴孩子,让孩子们具有安全感,爱好广泛,能歌善舞。这些都是让她成为一个好老师的优点,我觉得好老师是天生的,什么技能都可以培养,而一颗有爱的心却是不能的。玛利亚之所以是好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她懂的爱别人。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能真正用心去爱,去了解我们的孩子,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从而像爱妈妈一样地爱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优秀教师的标准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体现,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目标。

  音乐之声观后感5

  昨天,我在家里看了《音乐之声》的电影。

  因为马瑞亚的性格关系,她离开了修道院,在一个退役军官那里当上了家庭教师。她带着孩子们外出游玩,还跟他们唱歌、跳舞,大家都很开心。

  如果我是奥斯卡的评委,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评为:最佳音乐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评最佳音乐奖是因为这部电影的音乐特别多,也很好听,而且不同的场景会出现合适的音乐。评最佳女主角奖是因为马瑞亚很美丽,还会用很高或很低的音调唱不同的歌曲。评最佳配角奖是因为这七个孩子都很可爱,在和马瑞亚相处的那段时间里,他们边玩边学,最后变成了一支唱歌美妙的乐队。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音乐之声》观后感5

  生活原本就是平凡又意味深长,成人有成人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世界,有如玛丽亚热情奔放,对音乐和大自然的爱好与执着,有如对自己国家的忠诚与信仰,亦然,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所向往的世界,不是巧克力玩具,而是自由与理想,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掌声和认可。

  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欢快的音乐,平凡的生活,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着,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着,对感情的执着。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该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人生没有永远不败。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他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设法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对玛丽亚自然也不例外:一会儿出其不意把蛤蟆放在她的口袋里;一会儿趁她不备将松球放在她的座位上。但玛丽亚自己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能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从“多,来,米”学起,直到排练歌曲。于是这个家庭平添了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

  音乐感动的不仅是孩子,,一个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着严格要求,又有些沉醉于以往的男人,听到音乐后,激起了内心深处埋藏已久的情感,无法掩饰的忘我,轻轻的哼着。音乐不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从此变得更有人情味。

  电影的结尾决不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准备冒险带全家离去。临别之际,他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献上的还是那首他最喜爱的歌,雪绒花,雪绒花。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玛利亚默契地接唱下去,并带动全场观众加入大合唱。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

  家庭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感动。里面美丽动听的歌曲使我了解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其中我最喜欢的歌曲是雪绒花。它出现在整个影片的最后,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剧场里的气氛异常残酷,一家人演唱的这首歌曲就像在污泥中洁净的花朵,让人看到希望和春天。

《音乐之声》观后感6

  《音乐之声》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纳粹时斯奥地利的一位修女在一户富家当家庭教师。由于他们看不惯纳粹的所作所为,逃到美国并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团”,在各地巡回演出。

  《音乐之声》以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既富有生动活泼的浓郁生活气息,又充满理解与爱心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我们可在简单愉快的娱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会受到地道英语听说情景的熏陶。最让我喜欢的当然是它里面的天簌之声。这是一部音乐剧,所以影片的开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它充分地表达了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影片中,玛利亚教给孩子们的“哆来咪”无疑是一堂灰谐生动的音乐课,7个调皮苦闷的孩子爱上了音乐和玛利亚,他们一齐唱出了怡人的歌。之后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蓝蓝的天空,嫩绿的草原,清澈的.湖水……这一切无不给我最完美的视觉享受。

  全剧都有音乐贯穿始终,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像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音乐之声》,简单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无限深情的《雪绒花》,欢乐搞笑的《哆来咪》,以及调皮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已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这部电影能让你听到,看到和想到美,看完影片后的人几乎都是微笑的,更有人会轻轻地哼起里面的悦耳的歌曲。这部经典老电影,看了很多遍我感受很深,特别是玛利亚的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纯洁的爱!

  我觉得原先那十二个家教最后没有留下来的原因就应是他们没有耐心、他们并不真心喜欢孩子们、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们,而玛利亚正好相反,能理解这些孩子去用无私的爱去爱他们,并藉着那优美动听的音乐让这个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欢乐!她从一开始就喜欢这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并用心地去了解他们、爱护他们、教导他们,用心地去爱他们,所以最后孩子们从心里理解她,从心里喜欢她,并在她与上校结婚后亲热地喊她“妈妈”。

  一个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学校,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开始有点理解了。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能让人一向持续着简单愉快的情绪,没有猜疑,有的只是涟漪般的轻快。在这部影片中,观众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自由与爱,源自于自然,源自于心灵,是人类最久远、也是最永恒的追求。也永远只是那简单愉快的节奏!

《音乐之声》观后感7

  雪绒花,雪绒花,清晨迎着我开放;雪绒花,雪绒花,永远保佑我的祖国。雪绒花,雪绒花,小和白色你看,干净,明亮,我很高兴见到。盛开的雪可能看你开花和成长,永远盛开的成长……熟悉的音乐在耳边响起,再次重温《音乐之声》,仍然被剧中所蕴藏的那博大而深沉的爱感动得几处落泪。

  《音乐之声》讲述了见习修女玛利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的姑娘。她爱唱歌、爱跳舞,还十分喜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和美丽。修道院院长觉得玛利亚不适合过与尘寰隔绝的生活,于是介绍她去萨尔茨堡当上了前奥地利帝国海军退役军官冯·特拉普上校家7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冯·特拉普是个善良勇敢的爱国者,他的妻子早逝。家里没有歌声,也没有笑声。玛利亚来到上校家中,发现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而粗暴。只要他的哨声响,孩子们就从各自的房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来,排好队,按水兵操练的要求通报自己的姓名。开始,孩子们对玛利亚带有排斥情绪,总是想法设法捉弄她,但是玛利亚理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她引导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上校准备离家去维也纳,在这期间,玛利亚和孩子们排练歌曲、做游戏、去大自然中游玩,整个家庭平添了许多笑语、欢乐和生气,充满了音乐之声。当上校带着准备与他结婚的男爵夫人回来时,发现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气完全变了,他的“水兵们”已被训练成支很有素养的家庭合唱队。看到男爵夫人的到来,玛利亚知道她将成为孩子们的`新妈妈,于是她留下了封信就离开了上校家,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于男爵夫人太本正经,孩子们不能和她融洽相处。同时,由于玛利亚给这个家带来的变化激起了上校对生活的热爱,唤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唤起了他对玛利亚的爱情。于是上校最终拒绝了男爵夫人,他来到修道院找玛利亚,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这是部音乐剧,全局都有音乐贯穿始终,加上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清澈的湖水、清脆的鸟鸣……到处洋溢着自由北方、快乐温暖的氛围。当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玛利亚在与七个孩子相处中灿烂的笑容和浓浓的爱意。玛利亚是上校家里的第十三位家庭教师,孩子们非常调皮,在玛利亚之前,他们已经气走了十二位家庭教师。而玛利亚从开始就非常喜欢这七个个性不同的孩子,并用心去了解他们、爱护他们、教导他们,使孩子们从心理逐渐接受了她,继而喜欢上了她。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爱、对孩子们的爱、包括她和上校的爱,时时感动着剧中的每个人,也感动着剧外的我们。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爱满天下”,我想名教师所能带给孩子们的最大的影响便是“爱”,用博爱的心去爱孩子,并且教会孩子去爱人、爱身边的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玛利亚之所以能够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认可,除了她发自内心的爱,更与她从内心流淌出来的阳光、快乐是分不开的,她在上校离家去维也纳期间,用窗帘布给孩子们做了游戏服,带他们去野餐、郊游、爬树和划船,教他们唱歌、跳舞……她用她的快乐为孩子们创造了个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孩子们的心灵可以自由地舒展,个性可以充分的张扬。快乐是种可以传染的美德与态度,玛利亚用她快乐的心灵感染这孩子们,使孩子们的内心也跟着明朗亮丽起来,视她为朋友和知己。

  我想,无论何时,我都要像玛利亚那样,让自己成为充满爱与快乐的人,把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传递给每个人,

  就像剧中饰演玛利亚的演员珍妮弗所说:“我必须向剧中人物玛利亚那样挑战自己,不断在充满爱的道路上成长。”

  愿世间充满爱和快乐……

《音乐之声》观后感8

  《音乐之声》这部影片实在是太美了,观后令我久久不能忘怀。剧中优美而又熟悉的音乐旋律,令我陶醉!修女玛利亚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她跟七孩子和家长的故事,令我感动!

  玛利亚没侑接受正规的专业理论的教育,但是她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让孩子们信任自己,并且使孩子接受自己。从玛利亚第一次和七充满性的孩子见面开始,我们就看了她那独特的教育态度,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既没侑当面指责,也没侑当着家长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们恶作剧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孩子们的捉弄后,面带微笑的说:“我要感谢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快乐和温暖。”

  通过这件事情的'巧妙处理,让孩子们自然地把她当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长辈看待。七孩子由于长期的军事化管理,自由、童心、性、甚至梦想都被压抑和禁锢,玛利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性特点,带领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启了们的心灵,放飞了理想。

《音乐之声》观后感9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音乐之声》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玛丽亚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她喜欢在大自然中大声歌唱,所以她经常忘记修道院的规则。修道院院长认为玛丽亚不属于一个严格的修道院。在与所有人讨论后,院长决定安排玛丽亚为一名上校当家庭教师。

  上校的`妻子多年前去世,留下七个孩子。他要求严格管教孩子们。他告诉玛丽亚,因为孩子们的恶作剧,他家里所有的导师都坚持不了多久。玛丽亚的确很淘气,但善良的老师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就和孩子融为一体。在玛丽亚的指导下,上校逐渐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上校和玛丽亚有关系。他们结婚后,回到了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不想为纳粹工作,所以他和家人逃离了奥地利。

  唱歌是情感的表达。人们高兴时和痛苦时都会唱歌。音乐之声是一部音乐剧。玛丽亚不停地唱歌。那是她对自由的渴望。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译本,叫做《真、善、美》。音乐是“真、善、美”的同义词。我们必须多看这部电影,把真理、善良和美丽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音乐之声》观后感10

  《音乐之声》这已是我第二次观看了,也许现在是被其中主题曲所吸引,唱的真的很好。我对朱莉并不是很了解,可以说是不认识,但是从她歌声中能领悟到女主角玛利亚对大自然的热爱。回到音乐剧当中,这是取材于发生在奥地利的故事,玛利亚是个见习修女。她爱唱歌,跳舞,热爱大自然,在她逃到了美国后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团”,于是乎在各地巡演。这部电影能让你听到看到和想到美,你会被其中的剧情所吸引。看完电影的人几乎都是微笑的,更有的人会轻轻地哼起里面的悦耳的歌曲。每个人都会记得玛利亚,温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坚强勇敢和无私的爱!

  片中的反面人物就是那十二个家教,她们缺少的是耐心和真心,对待这些个性不同的孩子,而玛利亚正能用无私的爱去爱他们,真正了解他们,这七个孩子虽然带给玛利亚很多付担,但玛利亚知道他们并不坏,只是缺少了家人的爱,她用真心爱护,教导他们,并借着那优美动听的音乐让缺少爱的家庭又重新有了活力和欢乐。最后能让这些孩子从心里接受了她,喜欢上了她,并喊出了一声妈妈。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受和理解了人世间那种最纯朴的`,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这种源自于自然的,心灵自由和爱,是人类永久的最永恒的追求,也永远只是轻松的动律。

《音乐之声》观后感11

  在学校的音乐课上我们观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在修道院表现国语反常而受到其他修女在的一些双重评价,后来她被院长派到一位名叫特拉斯的海军舰队长家做一名家庭教师。特拉普有七位孩子,刚开始她们都不喜欢她,孩子们用尽办法捉弄这位新来老师,可是玛丽亚却没有生气,她带孩子们做游戏,并教会了她们很多很多歌曲,后来孩子们的父亲带来了一个女子,也就是她们的新妈妈,玛丽亚被逼回到了修道院。孩子们很不喜欢这位男爵夫人,可是舰长已经和她订婚了,但不久后,舰长对她又不满意了,她们解除了婚约。而玛丽亚和舰长又渐渐发生了感情,他们就结婚了。当两人在度蜜月时,受到了德国纳的任命,舰长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最后为了捍卫自己急停,他们在音乐会上逃走了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部分特别好玩:在玛瑞亚来的第一个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声雷响,最小的女儿跑进玛瑞亚的房间,她对玛瑞亚说:“姐姐哥哥们都不怕。”刚说完,又一声雷响,4个大一点的女孩同时跑了进来,她们对玛瑞亚说:“男孩子们不会害怕!”雷声再次响了,2个男孩也跑了进来,“怎么你们也害怕吗?”男孩说:“我们过来看看她们怎么样了!”玛瑞亚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教他们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这样愉快的度过了。

  全篇文章中有音乐连贯而成,内容活泼生动。不少场景,都会让我捧腹大笑,但一些场景却又让我感动流泪。在这平凡中又演译着不平凡的执著,玛丽亚对自己生活的执著,对感情的执著。不禁让我想起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遇到许多的困难时总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应该向玛丽亚一样,勇往直前,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即使是失败也无怨无悔。

《音乐之声》观后感12

  《音乐之声》,这一部老而不旧的美国好莱坞音乐剧,融合了音乐与情感,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将一个奥地利的真实故事自然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在音乐里真情流露,将一切的情感因素像流水缓流般慢慢融进人们的思想里。剧中,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利亚的真诚语句、动人笑容与她的优美歌声,那几个孩子的天真而可爱的笑脸与语句,那位上校的神肃与诚挚,还有他们坚定的爱国情感,以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都让我深受感染,就我个人认为,这一部音乐剧的成功就是在于它的情感流露并非夸张,你可以在剧中随处找到真诚的印记:玛利亚对大修女的坦诚、上校对他那位曾经的未婚妻的坦白、七个孩子对玛利亚的真诚心意……因而,它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它受人们的欢迎也是在情理之中。

  剧中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上校,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这位女教师就是一位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修女,她是在不大情愿的情况下来到军官家大家教的,但是,通过和那七个孩子的近距离接触之后,她深深爱上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尽管在一开始,七个孩子尽力把这位女教师赶出家门,但是,这位真诚而有活力的家教,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这七个孩子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并且也使原本低闷的孩子活跃起来了,而她的特有气质、音乐才华以及美丽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使她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这一位男主人公,其实也是一位爱好音乐的音乐人,他禁锢已久的心被家中久违了的美妙、纯真、动人的歌声融化了,他从原来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和7个孩子紧紧拥抱在一起……而这都离不开女教师玛利亚。一段情感的曲折后,他俩终成良缘,此后,他们一家组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听过这部影片的音乐就好像让我接受了一场洗礼,唱得人心胸开阔,唱得人心明眼亮!而剧中那群孩子也在这种洗礼中渐渐长大,由桀敖不驯到善解人意,个个脱胎换骨!整个影片始终洋溢着音乐,以那优美的歌声带给人们快乐。我忽然发觉,我们的生活是少不了音乐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不止是愉悦、舒畅,还给人以美感,陶冶我们的情操、兴致,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传递着人们的感情,甚至联结着我们的情愫,就如影片中所诉说的故事一样,凝聚着爱国爱家之感。

  《音》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着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

《音乐之声》观后感13

  这部电影,我很早以前看过一遍,只记得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听。如今重温,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电影开场有将近两分半钟的时间,仅有风吹过雪地、高山、河谷、河流、平原等地的声音,没有人,没有字幕。我疑惑是开错电影了吗好似是什么风景欣赏的广告!我很烦躁,很想把这一段跳过去看一看是怎样回事。但一点点的好奇心让我忍住了,继续往下看。当主人公一出场,唱出:“群山生机盎然,处处音乐之声,这是它们吟唱了千年的歌。山谷的乐音,充盈我心间。我想唱出,我心灵听到的一切……〞我突然觉得我是多么不纯洁、多么焦躁、多么世俗! 第二处让我感悟很深的是:玛丽娅从修道院走出来,走在去上校家做家庭教师的路上,最终到他家门口的这一局部。一开始她很迷茫:“今日会怎样,未来又会如何〞“我到底是怎样回事〞“为何我如此害怕〞!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些语言的表述,虽迷茫,但没有抱怨,只是在一向反问自我,并且这一状态仅有短短的三四句话,紧之后她就给自我打气“一位上校和七个孩子〞,她停顿了一会儿,立马说“有何可怕!〞我真是佩服!我佩服她不沉沦,立刻给自我打气;之后更让我讶异的.是她对自我的进取鼓励,最终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个过程她没有空想,而是脚步不停,不断地向目标前进。她从没有抱怨别人,而是看清自我!她那进取、乐观、热情、自信,让我想到电影开头~仅有如此的人,才能听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乐声~对,还有她的纯真、真诚。

  上校带来的男爵夫人为什么不如玛丽娅受孩子欢送这真的是感觉比语言快十倍。男爵夫人没有用心爱孩子们,她只想得到有财富的上校,她的心机、应付、不发自内心爱孩子,最终让她失去原本立刻属于她的一切。而玛丽娅用心爱孩子们,不趋炎附势,不拍上校马屁,她从真正对孩子好的角度出发,内心纯洁而充满爱,阳光自信而和蔼,让七个孩子和一个上校都爱上了她,并且让这个家重新拥有了欢笑和音乐!这,真让人感动!

  我反思自我,在权贵面前能否坚持自我,在别人的孩子面前能否真正地去爱。玛丽娅,让我想到“不独子其子〞这句话。她虽然是去当家庭教师,但她并不是应付完自我的差事就好,不是讨好上校用哨子管好那些孩子就好,而是把那些孩子当自我的孩子去爱,才真正地影响了别人,进而改变了别人。

  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

《音乐之声》观后感14

  在一片苍翠辽阔的山坡上,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放声高歌,歌声动人,少女也是如此动人——这是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始,这样美丽的开始,想必接下来会有一场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吧,然而这个故事却并不简单地只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而是启迪我们如何去理解爱的故事。

  船长有7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都深深地爱着彼此,船长不断地更换家庭教师,只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们宁愿说谎被罚不许吃晚饭,也不愿意让爸爸生气,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亲近,他们之间更像是军官与士兵之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因为彼此的不理解,爸爸不理解孩子们渴望自由与想要歌唱的心灵,孩子们也不理解爸爸对待他们的那份不知所措的无奈。玛利亚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她带着穿着窗帘游戏服的孩子们去山坡上玩耍,教他们唱歌,倾听每一个人的烦恼和恐惧,并大声向船长提出要求:希望他可以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交流,好好地爱他们。因为爱一个人,还要懂得这个人,走进她的心里。慢慢地,他们愿意敞开自己并理解对方,家庭才有了温暖。

  玛利亚与船长在相处中也渐生情愫,然而也曾经因为彼此之间的不理解而产生过误会,玛利亚为了逃避而回到了修道院,船长甚至准备想要开始一次新的婚姻,阿比斯院长的开导让她省悟,她重新回到了船长的家,两个人真正明白对方的心意。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别的什么感情,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有美好的结果,因为爱与理解同行。

  《音乐之声》中让我明白了,最美好的感情不一定是爱得深沉,而是要彼此理解。我们都不是拥有读心术的超人,如果没有交流的话,即使爱得再深,也无法理解对方心中的所思所想,爱是需要理解的,理解对方和让对方理解自己,这需要我们学会倾述、倾听和交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对方需要的东西,才能更好地给予。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就像电影里的船长一样,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严格的管理,便以为给予了最好的爱,但是他们却并不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缺乏倾听与交流。

  一部好电影,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切体悟,每一次的收获都会不一样,从电影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别人,更看到了自己反省着自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丰富起来的,我想下一次再欣赏这部电影,又会有新的感受吧。

《音乐之声》观后感15

  搞笑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长青的家庭电影,也是电影史上传颂最广的一部活泼、温馨的音乐电影。相信看过它的人必须不会轻易的忘掉,我想自己已经被这部电影感动了。它的音乐,它的主题,它经过精雕细琢的台词,充满艺术的美感,音乐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爱的主题,真正打动每个人内心的纯真的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女主角玛莉娅生性活泼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胆追求真爱,以童心,爱心去照料七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尽显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际的宽容与亲情的和谐,冯·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纳粹爪牙高压的正气,宁可流亡不做亡国奴的爱国情愫,无不昭示了人类向善的意愿;故事场景阿尔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乐之乡萨尔茨堡(莫扎特的故乡)的艺术氛围,尤其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乐大师理查德·罗杰斯之手),经过近半个世纪,仍传唱不衰,让人充分体验到艺术和自然之美。

  在影片的开始,天真烂漫的玛莉娅老是不遵守院里的作息,偷偷跑到山头外嬉戏、歌唱,我们很轻易的感觉到“美”,有自然之美,有歌声之美,还有玛莉娅那种积极向上的美,而不是感到不安或尴尬。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位子,只有能够让自己内心自由的释放才是真的快乐,在这影片开始,已经埋下向观众表达知真的伏笔。

  玛莉娅也会在迷茫时问自己"我的未来将会怎样",更会唱着好听的歌告诉自己"我会让别人看之俨然,触之温暖,我会让别人改变对我的看法,我对自己有信心。";她用快乐的善良的心感染别人,改变别人,甚至七个个性怪异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和他们那个严肃的上校爸爸……这样的人你会不喜欢这样的人你会不为之感动以简单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应对生活又何尝不是艺术!

  上校的性格,表现的很自然。作为一个监长国恨当然不能忘,独自带着七个孩子,以他的身份,对孩子的爱表达的不细腻也很正常。最后是音乐让他变成一个慈祥的父亲。看来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也贴合了音乐之声的主题。当然也向观众暗示正确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种艺术。

  在舞会中两人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在最后的音乐会中歌声使上校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那饱含真情的歌声里,玛利亚发现了一个男人丰富、博大、敏锐的内心世界。这种内在的美通过歌声表达了出来。还有孩子的歌声,蓝蓝的天空,嫩嫩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美,这就是成功影片的根据!

  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谐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依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完美,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杂念,到达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优美的音乐能够说是音乐剧的灵魂,在音乐剧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有: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简单愉快的;比托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著名;欢乐大方的;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等,都成为了最值得珍惜和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音乐之声》观后感】相关文章:

音乐之声08-15

《音乐之声》06-01

《音乐之声》音乐教案04-09

音乐之声教案02-07

音乐之声的教案05-27

《音乐之声(节选)》08-16

音乐之声作文04-20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08-17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04-11

(集合)音乐之声的教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