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后感100字左右

读后感100字左右

时间:2024-07-02 11:03: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后感100字左右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100字左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后感100字左右

读后感100字左右1

  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观察”等。新课程反复出现这些,我想目的就是强调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过程性,以改变原来单一的学习方式。这种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那么对于《十几减9》这节计算课,我该怎样来体现上述理念,上好这堂课呢?在备课之前我就有点担忧:

  第一、十几减9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没教学之前要一个得数不是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喜欢在老师面前大肆炫耀。那怎么样让这些个别学生在知道计算结果、已形成初步计算技能的同时,对计算过程感兴趣,对课堂教学本身感兴趣呢?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重点。

  第二、操作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了解计算过程,必定要展示其过程,那么操作的材料是选择传统的小棒还是其他?操作的形式是个别示范还是合作交流?

  第三、在既没有教学挂图又没有投影片的同时,怎样更好地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更主动地学?

  那么别人是怎样来创设本节课的情境和设计新知的探究部分的呢?我翻阅了一些资料,现部分摘抄

  案例一:教学情景的创设部分

  1、(出示宠物皮卡丘)你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10的拍手游戏。

  2、拍手游戏:10的组成。(同桌边说边对拍)

  (1)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数不马虎。

  (2)“十的组成”对口令游戏。(略)

  3、复习十几的组成。

  同学们干的真棒。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快,

  17可以分成10和几?

  12可以分成10和几?

  15可以分成10和几?

  4、创设情境。

  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反思:

  教师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拍手游戏、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和巩固十和十几数的.组成,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的准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是很有兴趣,那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地建构吗?

  案例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部分。

  1、(出示主题图引入,提出数学问题,列式12-9)

  师:你们的桌上已经有你们解决问题需要的用具,现在你们就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1)数一数

  一个一个的数1、2、3……、9,拿走9个,1、2、3,剩下3个风车。

  (2)摆一摆

  ①把12根小棒分成2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2根。先从10根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所以12-9=3。

  ②把12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2根。先把2根拿走,再从10里面拿走7根,剩下的就是3根。所以12-9=3。

  ③想加法算减法

  以为9+3=12,所以12-9=3。

读后感100字左右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8+650+30

  6+2834+9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4加8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4个一加8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读后感100字左右3

  【学习目标】

  1.能根据100以内两个数的比较大小,能正确运用“ 〉、〈 或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能归纳总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重点】

  能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能正确运用“ 〉、〈 或 =”较两个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能归纳总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谈话引入:今天一大早,小灰兔和小白兔出去采蘑菇,采着满满的一篮子蘑菇回来,小灰兔采了 42个蘑菇,小白兔采了 37个蘑菇,同学们,你们说说谁采的.多呢?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2.明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问:小灰兔采了42个蘑菇,小白兔采了37个蘑菇,比一比,谁采的最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1)利用小木棒比较42和37的大小。

  用小木棒摆一摆:42由4捆小木棒和2根小木棒

  37由3捆小木棒和7根小木棒

  (2) 左边是42,右边是37,谁来说说这两个数谁大谁小,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呢?(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的后面,所以42 >37。

  ②根据数的组成比较大小。42是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

  ③42比40多2根,37比40少3根,所以42 >37。

  板书:42 >37

  (4)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比较大小。

  23○52 49○32 63○45

  2.利用计数器比较大小。

  (1)在两个计数器上分别拨出23和25,学生读数,师板书。

  (2)比较23和25的大小,怎么样才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板书:23○25 )

  小组汇报:

  方法一: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3在25的前面,所以23<25。

  方法二:23和25的十位上都是2,表示有2个十,所以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上的数,23的个位上是3,25的个位上是5,所以23<25。(板书:23<25)

  (3)训练比较大小。

  35○39 46○48 63○69

  3.再次观察42 >37和23<25这两组数,归纳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

  (2)师点拨及小结。

  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测评训练

  1.出示数字卡,比较大小。

  78与87 65与63 85与88 40与50

  2.完成第42页的做一做。

  4.完成练习九的第3、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习了什么?都有什么收获呢?

读后感100字左右4

  教学目标:

  1. 认识平面图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平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并获得平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某某在左面,某某在右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某某,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平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习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习,完成练习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近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习,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平面图。(师介绍)

  2. 某某在校门口,某某在教室前,某某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习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近?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读后感100字左右5

  教学内容:

  看一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物体,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回忆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读后感100字左右6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学习难点:

  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5、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让学生说出14、6、 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生1: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生2: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生3: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生4: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 6=8(个)14—7=7(个)

读后感100字左右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摆一摆(练习四1)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练习四2)

  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3、画一画(练习四3)

  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折一折(练习四4、5)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的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集体交流,反馈。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请学生扮演,交流,反馈。

  三、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滑下去(练习四6)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

  小结: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四、启发思维,隐身拓展

  1、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没副图下面的填写要求。

  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

  2、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课本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图案。

  引导: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

读后感100字左右8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创作培养儿童的观察、推理、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课件、图案串、图案纸条、图形等

  学具:彩色笔

  重点:找规律

  难点: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

  T: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猪收到一份礼物,你们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2无规律

  T:我先拿出一串,露出六个汽球,你能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吗?

  T:这么多不同意见,真难猜啊。

  ②有规律

  T:拿出一串,露出六个有规律排列的汽球,你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吗?(2循环)

  T:小朋友们猜的真准啊,为什么前面一串我们猜不出,后面一串都猜出来啦?

  (因为后面一串是有规律的)

  2、揭题

  T:说的真好啊,像这样按一定顺序重复排列叫有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小黑板揭示课题)

  3、挑战

  T:课件出示:黄红黄红黄红黄红xxx,后面是什么颜色?按什么顺序排列?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小象装扮六一庆祝图

  1、观察

  T: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彩旗、灯笼、花朵、小朋友)

  2、找规律(课件演示)

  T:你能找到这幅图里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吗?它有什么规律?

  ☆彩旗的规律是按照红黄红黄两个一组反复出现

  ☆灯笼的规律是按照紫色红色紫色红色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花朵的规律是按照绿色玫红绿色玫红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小朋友的规律是按照一男一女一男一女两个一组反复出现的

  (多人说,说完整,同桌互说)

  2小象不仅把房子装扮漂亮,而且屋外插满旗子,摆满木块,你知道后面是怎么摆的?

  蓝、黄、黄、蓝、黄、黄、蓝、黄、黄、xxxx、xxxxx

  正方体、圆柱、正方体、圆柱、圆柱、正方体、圆柱、圆柱、圆柱、----

  3表扬说得好的'同学,拍手,生跟着拍,为什么都会拍?

  还会拍出有规律的不同节奏吗?

  4你还能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吗?(先欣赏再说)

  三、动手创造规律

  1、涂上合适的颜色,使他有规律.

  2、小组合作创造规律

  T: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个信封,请小朋友们用信封中的图片来创造规律,贴在纸条上,贴完了请组长贴到黑板上来。(校对)

  T:你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吗?

  3、我们班男孩和女孩按一定规律可以怎样排队?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读后感100字左右9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培养学生独立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一)”这节课主要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教材提供了“你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和“练一练”等素材,帮助学生复习测量、平面图形的知识,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观察与测量知识,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掌握了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观察、发现、分析、交流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世纪欢乐园大幅宣传画)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一(1)班的张老师想组织同学们去世纪游乐园放风筝。但是他们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二)设置问题,共同解决

  1.准备工作

  (1)师:大家想一想,要想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桌两位同学讨论商量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生1:需要租车!

  生2:要买门票!

  生3:要买好吃的和带上风筝!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好,要先选好车、订好门票才能去。

  (3)师引导,帮助订票。

  师:张老师已经专门去调查了世纪欢乐园的一些购票要求,请大家认真观察,从购票要求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门票购票要求)

  世纪欢乐园购票要求

  身高在1米10厘米以下免票

  身高在1米10厘米~1米40厘米之间半票

  身高在1米40厘米以上全票

  生1:我知道身高不到1米10厘米的同学可以不用买票。

  生2:身高1米10厘米到1米40厘米买票,只需掏一半钱。

  ……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那么张老师该怎么买票呢?

  生1:可以先估一估自己的身高,再量一量就行了!

  生2:在学习“我又长高了”时,已经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了。只需要统计一下1米10厘米以下的有几人,1米10厘米 与 1米40厘米之间的有几人,1米40厘米以上的有几人就行了!

  生3:还可以比一比,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

  票。

  师:你们的办法真棒!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测量身高时应注意什么,用到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1:测量时,不能踮脚尖!

  生2:测量身高时,应注意尺子的0刻度线和脚底板对齐!

  生3:尺子的上端和头顶平行!

  生4:我们测量身高需要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师:真好!请你用手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大约长度,同桌互相看一看。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物品的长度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什么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1:测量教室的长度用米比较合适!

  生2:量课桌的高度和宽度用厘米比较合适!

  ……

  师:你们知道这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生:1米=100厘米。

  (4)师:大家联系前面的学习,帮张老师解决了订门票的问题。刚才有同学还提出了租车问题。这是张老师在车站调查的每种车的座位情况,请大家来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本第46页第2幅图。)

  生1:我知道大客车可以坐48人,面包车可以坐6人,中巴车可以坐10人。

  生2: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坐42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 48-6=42(人)。

  生3:一辆面包车和一辆中巴车一共能坐16人,因为6+10=16(人)。

  生4:三辆车一共可以坐64人,因为48+10+6=64(人)。

  ……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他们班有66个同学,怎样租车比较合适呢?请你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租的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租车的方案,全班汇报交流。)

  生1:租11辆小车!因为每个小车只能坐6人,租11辆正好66人。

  生2:太麻烦了,而且都租小车还会比较贵。我觉得租1辆能坐48人的大车,再租2辆能坐10人的车就行了!因为48+10+10=68(人),多2人,所以够坐。

  ……

  (师生一起讨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5)师:在停车场有一辆漂亮的汽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46页第3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是车的哪个部位?汽车上美丽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会用七巧板拼吗?

  生1:小男孩看到的是车的尾部,小女孩看到的是车的侧面。

  生2:图案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它们分别有几个?

  生3:正方形有1个,三角形有5个,平行四边形有1个!

  师:你们会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吗?你还能拼出其他漂亮的图案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到达世纪欢迎园

  师:经过大家的帮助,一(1)班的同学终于顺利到达了世纪欢乐园。

  (1)吃果子(第47页第1题)

  师:张老师请大家品尝带来的果子。

  ①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②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放风筝(第47页第2题)

  师:吃完了樱桃,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放起风筝来,天上的风筝可真多呀,每个风筝上都写有一道算式题,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请你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做小花(第47页第4题)

  师:同学们的风筝放得可真好,张老师要发一些小花,当作鼓励。他请了两名同学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情况吧!

  (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3.游玩归来(第47页第5题)

  师: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方法和答案。)

  4.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三)我的成长足迹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了很多的收获。那请同学们回忆这学期所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同伴说一说。比如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等。

  (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

  (四)实践作业(第47页第3题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课下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的情境,将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有机地串联起来。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积极主动地帮助(1)班的同学,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解决购票的问题中,有学生想到比一比的方法,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票。这些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回顾。

  从学生的回顾中发现,学生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有:数豆子、观察物体、七巧板、猜数游戏、测量等,稍一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喜欢的是那种动手、动口,寓教于乐、于活动的数学课,这样的课也应是自己今后教学的设计方向、努力方向。

  〖案例点评〗

  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作题的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课堂上尽量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在完整的问题情境中学习。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尽管教材中将上述内容安排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许多创意不可能都写进教材。吕老师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灵活地运用教科书上所创设的情境图,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整节课让学生在完整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教师则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整理复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节整理复习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走进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如:设计现实的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张老师该怎么买票呢?” 虽然难度较大,但因有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先估一估自己的身高,再量一量就行了!” 有的学生说:“在学习‘我又长高了’时,已经测量过自己的身高了。只需要统计一下1米10厘米以下的有几人,1米10厘米与1米40厘米之间的有几人,1米40厘米以上的有几人就行了!” 还有的学生说:“还可以比一比,找一个身高1米10厘米的同学,比他低的就不用买票;再找一个身高1米40厘米的同学,比他高的就得买全票;身高在他们中间的就买半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说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已达到一定的程度,能灵活运用、综合思考问题,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

读后感100字左右10

  教学目标:

  1. 通过十个十个数,认识百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

  2. 通过百数图,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

  3.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认识与掌握百的分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百的组成,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媒体演示装面包,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叔叔阿姨是如何装面包的。

  2. 出示10袋面包,问学生:一共有几个面包?你是怎么数的?

  3. 引导学生概括:10个十是1个百。

  板书:10个十是1个百。

  4. 追问:谁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

  5. 讨论:如何把100这个数放到数位表中呢?

  二、展开

  出示百数图: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点吗?

  让学生观察百数图,讨论自己的数法,并交流。

  完成右边的练习,并一起朗读。

  三、深入

  1. 在百数图上我们还可以做加减法呢。

  2. 用教学软件“百数图” 依次演示。

  3. 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做这些题目?

  (学生可能会说1个十加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是20。或者因为1+1=2,所以10+10=20)

  4. 在小组内交流:50+10=?50+20=?50+30=?50+40=?

  5. 出示:40-10=?50-20=?70-40=?30-20=?90-50=?

  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这些题目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6. 小结:这些数都是整十数,我们通过自己动脑筋学会了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7.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第4题,比一比谁计算的正确率最高。

  做完后,和你的小伙伴互相检查,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

  8. 完成第5题前面3栏,要求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比一比谁的速度最快。每一小组全对并且最快的小朋友可以做小老师检查自己小组其他小朋友的完成情况。

  9. 第5题的后面2栏,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各部分的变化,然后自己再试试看怎么继续编下去。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们进行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都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读后感100字左右1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

  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

  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

  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

  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

  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三、实践应用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四、实践作业,全课小结

  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说一说。

读后感100字左右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是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对于整十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会相对容易些。新授内容的计算方法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运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便于学生形成口算技能,也是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奠定扎实基础。

  教学问题诊断:

  可能会有教师提出:对于单元主题图在第一课时是否有必要进行认识,分析?

  单元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提供一条主线下的各种情境图,为各课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有生活中情境再现,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有知识间层次推进,从编排上来看:(发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写大字)两位数加、减;(剪五角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都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单元主题图的认识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兴激发探究欲望。整体情境内容与第一课时关联不大。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认识既有生活情境的素材支撑,也为后面课时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找准生长点

  (课件出示)

  (一)说一说。

  1.10、20、30、( )、()

  2.80里面有()个十,( )个十是5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拨一拨。

  1.拨出8, 1个1个地拨,拨到10,再10个10个地拨,拨到40.

  2.先拨出20,再20个20个拨,拨到80。

  3.先拨到60,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子是几十,再拨去一个是几十。

  (三)算一算。(让学生做在练习卡上)

  3+5= 2+7= 5+4

  30+5=20+7= 50+4=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汇报结果,教师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

  三道复习题,对数的组成,数数、拨数、计算等知识的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对本课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计数单位“十”的强化。计算题的复习则是通过计算比较,发现数位不相同两个数,计算时方法有所变化的意识。

读后感100字左右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出示母鸡下蛋图让学生观察,问:左边这只母鸡一个月下几个蛋?右边这只呢?谁一个月下的蛋多?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读后感100字左右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据随机出现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合作的意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猪八戒吃饼干的动画。

  提问:猪八戒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每种饼干各有多少块?(学生只能说出有几种形状的饼干,说不清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谈话:没看清楚是吧。再看一遍,数一数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再次播放动画(学生还是数不清楚每种饼干的块数)。

  小结: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是很难数出三种形状饼干的块数的。

  【说明:创设猪八戒吃饼干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由于课件演示的猪八戒吃饼干的速度相对较快,学生很难独立地数一数就知道各种形状饼干的数量,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很自然地产生学习新的记录数据方法的.需求。】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索

  1、自主选择记录数据的方法。

  启发: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饼干各有多少块呢?和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记录数据的方法,教师巡视。

  反馈:说一说你们组商量出了什么好办法?(在看动画的过程中,把每一个图形记下来)

  谈话:这个方法很好,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个看猪八戒吃饼干,看到什么形状的饼干就把它报出来,其他小朋友记)

  谈话:那我们就按这样的方法来记录,请每个小组选一个小朋友报饼干的形状,其他小朋友记录。

  再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

  让学生带着自己记录的结果到展台上展示。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⑴ △△△△

  □□□□

  ○○○○○○○

  ⑵ △√√√√

  □√√√√

  ○√√√√√√√

  ⑶ △○△□○○

  △□○△□○

  ○□○

  ⑷ △1111

  □1111

  ○1111111

  比较: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填表:把记录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图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一共

  个数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知道些什么?

  【说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体会合作的力量大。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和表示数据,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统计,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2、优化记录数据的方法。

  课件演示:饼干吃完了,猪八戒回到了自己的家。家里来了许多客人,他准备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谈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启发:猪八戒不知道该准备多少份公鸡的午餐,多少份羊的午餐,多少份鸭的午餐。你们能帮助猪八戒解决这个问题吗?(知道公鸡、羊、鸭各有多只就可以了)

  谈话:那我们再看一次动画,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每种动物有多少只记下来。

  再放课件,学生记录。

  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来记录?(公鸡、羊和鸭子太难画了,所以用画“√”的方法来记录)

  师生共同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

  公鸡

  羊

  鸭

  一共

  只数

  6

  8

  7

  21

  提问:有了这张表格,你能说一说猪八戒应该怎么准备小动物的午餐了吗?从这张表格中,你还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说明:再次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可行的方法来收集、整理数据。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自主选择了简洁的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一优化统计方法的过程,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的,而是学生亲历活动主动获取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三、练习巩因,体会策略

  出示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画面。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项活动?

  谈话:想一想,如果在我们班举行其中的一项活动,你认为哪一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

  提问: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应该举行哪一项活动?(统计一下我们班小朋友中,最喜欢哪一种活动,就举行哪种活动)

  提问:看了统计表,你能确定举行哪一项体育活动吗?你还知道些什么?

  【说明:统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有自觉运用统计方法的意识。教师继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方法。学生在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之后,就能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读后感100字左右15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

  开心数数

  六、板书:

  数一数

【读后感100字左右】相关文章:

运动会广播稿100字左右08-23

英文求职信100字左右(通用10篇)04-21

读后感300字左右08-24

小区的春景800字左右07-16

春雨作文400字左右08-23

母爱作文400字左右08-23

骆驼祥子读后感450字左右08-04

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字左右08-07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左右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