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繁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______朗读出来。
教学本课时,对语言文字及词汇的积累处理得较好,如读到第六自然段时,出示花图,让学生用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情景,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词语的理解,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理解,如联系上下文,学会查无字词典等。
最后对题目的理解也较到位,真正理解了题目的深该含义。
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在挖掘教材上还需下大功夫。
教学反思2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学生:不要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但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去理解所蕴含的道理呢?
我打破常规教学,提前一周让学生先读文,并告诉学生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展现。赵修贤扮演哥哥,惠玉闯扮演弟弟,还有的女生扮演小禾苗,还有扮演兔子的。学生在准备之前,相信一定会对课文反复阅读,并且还会找有关的资料,也可能会向大人请教,通过多种途径,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准备的很充分
上课了,我先让孩子们来演,孩子们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赵修贤表现的哥哥形象,除了文中的'等着兔子意外,还加上了自己的理解,真正表现了哥哥的懒惰;而惠玉闯扮演的弟弟更是形象,时刻在提醒、叮嘱哥哥: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才能有一切劳动成果!小禾苗和小兔子,通过舞蹈来展现。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他们的表演也赢得孩子们的阵阵掌声!
我知道孩子们在课下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他们10几分钟的表演已经远远超过了课堂40分钟的效果,以后的课堂能还给学生的就还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时效性!
教学反思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
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学完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一个作业,创设情境,补充对话,让学生写写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将心比心,去帮助和宽容别人。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学生的心里话让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与此同时,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我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教学反思4
《口技》此文记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的是一个口技人高超的技艺,根据这一内容及情感,我将此课的教学情感与态度目标确定为: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精髓的激情。教学中,通过对“鸡鸣狗盗”这一成语的出处讲解进行导入,让学生直观知道什么是口技,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文本的众多分析后,我采用了以诵读带动感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评点教学。先由教师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读音、节奏和停顿等常识。然后学生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小组合作展示朗读。最后小组合作,自主地疏通文意,疑难点提出,师生互动,合作完成译文的工作。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而且还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通过文章的梳理明确了此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此过程中明晰文章所采用的的表现手法,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课标要求,能借助文本,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在小组合作展示诵读前的准备时间过长。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翻译课文过过程中,由于教定了每组翻译的部分,使得每小组只重点翻译了本组的部分,其他部分不能够充分的理解,本环节设计不够充分,有待提高。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一样。我应该多多的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提问中看到自己知识水平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改正,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会下降。作为老师,课前课后都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给自己和学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间,为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学习和思考是不可以停止的。
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讲授效果不尽理想,通过本课及各位老师建议我有了如下体会:
1.因为在学习本课之前就已经让同学们背诵过了,所以在上课时会略了朗诵,特别是带入感情的朗诵。而且也没有详细的疏通诗歌内容。
2.设计的问题较深,没有合理的考虑学生能接受的程度,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陷入冥思苦想,而缺少了参与课题的热情。
3.由于学生学情方面备课不充分,导致课堂环节不流畅,出现生涩,停顿的.状况。也加重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4.没有完整的板书,不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供同学记录的笔记体系。
整节课内容没有突出重点,没有特色,是学生没有入门的入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抓住重点,找准特色,内容不宜过细过多,要以学生理解为主,老师辅以点拨即可,既可以让同学们学到知识,又让他们参与进来,有兴趣的学习,长此以往,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会积累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6
《风筝》写的是小伙伴们一齐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从中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绪变化,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学是紧扣孩子们在做、放、找风筝时情绪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再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情,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我的感受。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依托文本,不断交往对话的过程。文本,作为师生共同研究的对象,作为交往的载体,对课堂交往能否很好地进行,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何从文本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点,变成了不得不研究的问题。文本的深度、高度、广度,亦即文本的丰富内涵,往往蕴含在空白之中。因为是空白,应对空白,不一样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体验;因为是空白,学生的个性体验有了城县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因为是空白,课堂教学会生动活泼,各种情感体验在一齐碰撞交流,极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感悟。空白蕴含与文本之中,空白的呈现,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参与,老师的适时引导。空白,为文本、学生、教师带给了融会贯通的平台。下方就《风筝》一课谈谈课堂教学活动中空白点的发掘:
一、与看是矛盾处发掘空白点
《风筝》一课,最明显的看似矛盾之处就是写第二段放风筝时,“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还把它叫做幸福鸟。”“不是什么也不像吗?为什么快活?而且将他叫做幸福鸟呢?”不解决这个问题,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在教学该段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指名学生读该段,其他学生说说作风筝时的情绪怎样样?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说说读了这些句子你理解了哪些资料?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共同讨论解决。学生就根据自我状况说了把风筝叫幸福鸟的原因是什么,不一样的学生原因也不一样。这样一来,不仅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更拓展了幸福鸟的丰富内涵,一个人的憧憬、幸福变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后再等着我们去发现。
二、于情境凸现中发掘空白点
课文第三段写的是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放风筝的就是自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凸现情境,把某个情节做适度的夸张,从而让学生的感受更强烈。教学时,让课件展示孩子们去放风筝时的欢乐场面,并让学生说说自我是怎样放风筝的?文章中的孩子又是怎样放风筝的?当读到“。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这个字时,一个“放”字,虽然不起眼,如果细心体会一下,却能让放风筝的人激动万分。一个“放”字,不仅仅让学生想起自我放风筝时的情景,更体会到放时的激动、紧张、充满期望的情绪。透过学生的朗读,尤其是全体快速而又响亮地朗读“放”的时候,将“放”的情景进行放大处理,情境一下子凸此刻学生们的心中,此刻,放风筝的就是我。不仅仅让学生的情感有了切入点,更在读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三、于言有未尽间挖掘空白点
课文第三段写放风筝,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让学生多读几遍,看村里人是带着什么语气和神态说的?学生比赛读出村里人带着惊奇和羡慕来夸赞他们。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啊,孩子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拥有着快乐,怎能不令人羡慕呢?你就是放风筝的小伙伴,你听到这样的赞扬,会是怎样的情绪?学生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的激动、有的兴奋、有的自豪、有的幸福。这样一来,放风筝的快活不言而喻。
四、于重点词句中发掘空白点
风筝飞上了天,孩子们的心也跟着飞上了天,突然,当自我正在高高飞着的风筝线断了,飞了,你的情绪怎样呢?抓住关键词语“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来体会孩子们当风筝找不见时着急、悲哀难过的情绪,适时提问:你着急什么?你在呼唤什么?我们都哭了,为了一支怎样的风筝?引导孩子们去体会、说话,将感情推向高潮。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被我们叫做幸福鸟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充满了憧憬和期望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承载着我们理想的风筝;我们都哭了,为了那只装满我们童年快乐的风筝。若创造性的挖掘教材的空白点并进行情境创设,得到的便是学生情感、思维与个性的创造性发挥。
五、于意味深长处挖掘空白点
《风筝》一文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结尾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借此让孩子们拓展说话:幸福鸟究竟找到没有?小伙伴们还会悲哀吗?他们还会充满期望吗?他们仅仅是在寻找一只风筝吗?不一样的学生,会有自我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老师总结,不管幸福鸟找没找到,孩子们必须找到的是期望、幸福、理想、快乐!
空白,依托教材,但却不局限于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文本中的空白,就等于在课堂交往中给学生带给了展示的空间。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在空白这一空间中有充分展现的自由,思维情感既有所依托,又没有限制。
这篇课文上完后虽然被学校评为优质课,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亮点,如学生能依托教材的空白点能更好地与文本对话,感情也得到了释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电脑操作还不是运用自如,导致后边时光还有点紧张,感情朗读还不够到位,最后放歌曲时还没有完全将孩子们的情感宣泄出来。我今后还要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潜力和语言艺术,深钻细研教材,以使课堂到达更加满意理想的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教学反思7
教科书由三位学生跳水的数量引出三个问题,在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背景下帮助学生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中第一、第二两个问题主要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抽象和提高。
本节数学课,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景,引出学习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说、画、写等数学实践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形成初步的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8
《井》是北京课改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家的屋后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凉,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赞美了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甜美和欢乐的人们。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劳动能给人带来的甜美和欢乐,激发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学习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在教学中我力图做到整体入手感知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同时潜移默化地体会作者写法,最后通过朗读还原作者的情感。
教学反思9
童话不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绚丽瑰宝,也是启迪儿童心灵智慧的绝佳秘籍。它语言妙趣横生,寓理其中,有着独特的精神力量与教育价值。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1课《一块奶酪》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搬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蚂蚁队长经过一番犹豫,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在此过程中蚂蚁队长心理发生了多次变化,学生可以据此想开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情境创设 趣味导入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创设“作者来信”这一情境,将课文的主线问题“你能找到蚂蚁队长发生了哪些心理变化?”隐匿其中。读完了作者的来信后,学生们积极接受挑战。“今天不做小新芽,我们来做小蚂蚁”,学生代入角色“小蚂蚁”,和课文中的主人公一起搬运奶酪。从而聚焦课题,导入新课。
小组合作 探究分享
整体感知后,学生根据“作者来信”即导学单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以读促讲,孩子们纷纷化身蚂蚁队长朗声宣布禁令,共同探究蚂蚁队长内心坚定的原因和体会。老师以“是怎样的奶酪”带领学生读中展现“诱人”,课堂氛围高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自主总结学法,为小组合作探究做铺垫。《周易·系辞上》提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将合作精神放到实际学习中,六个小组分别承包“七上八下”“生气”“犹豫”“坚定”的原因和体会,轮流发言,思维碰撞,汇报补充,合作探究。
评析角色 想象续编
学生在读、议中品析蚂蚁队长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爱护弱小等品质,老师将其拼成蚂蚁队长的形象作为板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接近尾声,学生畅谈自己对蚂蚁队长的看法,在表达中再一次回顾梳理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关心角色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学生据此思考“奶酪被搬进洞里去后又会发生什么?”,有的孩子仿照前文的格式妙笔生花,有的孩子大胆设想童真无穷。
评课议课 砥砺前行
课后,在集团专家周正老师的引领下,语文组进行研讨活动。老师们关注到了新芽班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本节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
教学反思10
《雪儿》这篇课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腿受伤的孩子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向往春光与蓝天,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具有美好无私的情怀。本文的教学关键是使学生融入、体验。文章的亮点是“我”的所做、所说、所想,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动中。“雪儿”虽是信鸽的名字,更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在教学时以“读”为中心,渗透听、说、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我”的孤独和寂寞,我着重将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猜想春天窗外有什么,来了解“我”不能享受这美好的一切,又没有人陪伴的心理。然后引出“雪儿”受伤时的.样子,让学生说说如果是你,看到这只鸽子会不会收留它,引起学生对“雪儿”的怜爱,同时引发学生与“我”的思想共鸣。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了解“我”对雪儿的情感在日益增加。最后提出疑问:如果雪儿飞走了,伤还没有好的“我”会怎样呢?学生自己会不自觉的思考,为什么要放走雪儿?当学生在“我为雪儿欢呼!”中了解到小作者对雪儿、对自由、对健康的热爱,不解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情感也就进一步提高了。
教学反思11
《数学课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周长》这一课的设计,总的来说,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在引入周长的含义,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设计了“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概括出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3、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确实是一节真实的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上完后,感觉还有一些地方需引起重视和进行改进。1.时间安排不当,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孩子们有点害怕。3.教师语言不够精炼,缺少鼓动性。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个教师永远的追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读教育书刊,使自己在教学中有所进步。
教学反思12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和由此产生的疑部,在此基础上,老师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大胆猜想哪些工具能将米碾成粉,经过讨论、交流,他们共猜想出十几种工具,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
在活动二中,幼儿实际操作碾米,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他们反复尝试一种又一种工具,不时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及时记录实验结果,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的记录结果各有不同,即使同样的工具,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例如有些孩子使锤子获得成功,有些孩子则失败了,对此老师没有下结论,而是让孩子再尝试并思考为什么,经过探究和分析。孩子们发现这和他们使用工具的姿势和力度有关。又如使用小石磨,大部分幼儿的实验结果是成功的,只有妍妍的实验失败了,原来妍妍在米中加了水,磨出来的是米浆,而不是米粉。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让妍妍再作尝试,结果获得成功。当然实验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参与了,探索了,体验了,他们每个人都亲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探究的快乐。
教学反思13
1、以故事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声母j、q、x,认清声母j、q、x的形,能够读准声母j、q、x的音,掌握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教学时,我先出示“小鸡、气球和西瓜”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并能从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字母,学生的思维积极,能很快的'找出来,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初步体会j、q、x的读音,然后结合文中插图让学生认写,最后利用儿歌加强学生的记忆:小鸡j j j,气球q q q,西瓜x x x。为了让学生记住j、q、x的发音,同时也调动学生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忆。我引导他们通过体会“鸡”“气”“西”的发音,从而发准j、q、x的音。
2、利用短视频突破重难点:j、q、x与ü与相拼ü的规则是个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一个短视频以礼貌故事的形式把他们相拼的规则呈现了出来。学生就明白了
为什么j、q、x与ü与相拼,而不与u相拼,在理解中加深记忆,又进行了礼貌教育,随后紧接着就出示了相关的一些小练习,在练习中对这一难点继续进行突破和巩固。jqx与ü相拼时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便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不足之处:
1、多媒体技术中的工具运用不熟,有些工具的功能出现问题不会解决,插入时出现了问题。视频+音频,放出来的画面和音质不好。
2、授课内容不完整,本来还要学习书中的一首儿歌,里面涵盖了j、q、x和韵母i相拼的音节,进一步巩固两拼音节的读音。由于前面的时间把控不好,没有进行完。
教学反思14
于是反复阅读教材,认真研究教参,也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有启迪亦有困惑。最后确定教学思路是通过直观演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放手学生利用百格图自主探索出两位小数的意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三位小数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推理出三位小数的意义,然后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加以验证。
对于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演示,构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优于抽象概括,他们的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概念的意义。所以,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正方形、百格图、正方体,通过平均分、涂一涂、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由0。1组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由0。01组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0。001组成。有效的构建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2、做到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课堂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是要有动手操作活动或者冷静的思考,我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练习,尤其是数学课,必须做到讲练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老师和学生自己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接下来的学习和教学。
对于本节课缺憾的地方亦有两点:
1、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对学习小数的意义渗透较少。
小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之一。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不接触分数,却不能离开小数。元、角、分的货币自不必说,老式的“几尺几寸、几斤几两”仍在使用。“0。5千克”、“身高1米63”等现代说法都离不开小数。在这方面本节课渗透的比较少。
2、教学设计不新颖。
对本节课的教学,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模式,虽然每个环节的学习力度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也不同,但是还是感觉没有新意,没有强烈的质疑问题,没有思维的拓展。
对于本节课还有一点困惑:
关于计数单位,曾学过“个”、“十”、“百”、“千”……本节课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教材上这样说的: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也曾和几个老师交流过小数计数单位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希望看到的老师参与讨论。
疑惑: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在这里填是不可以的,按照书上所说填“十分之一”是最合理的。那么能不能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教学反思15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这节课我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练写中运用这样生动、形象又准确的说明语言。
1.兴趣引领
学习开始,我播放了一段松鼠活动的视频,它一会儿在树枝间跳跃,一会儿在草地上奔跑,一会儿还跟人作交流……学生看了,不时发出惊叹声:“多么机灵活泼的松鼠啊!”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文章对松鼠的描写,便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2.语言训练
在学习松鼠的外形时,让学生抓住体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提炼作者介绍的顺序,懂得介绍动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顺序。学习松鼠的活动时,让学生找出动词,用自己的词汇说话;学习松鼠搭窝这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并鼓励他们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3.注重朗读
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朗读、对比读、引读等方式,让松鼠的形象和生动的语言留存在孩子的记忆中。因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体会动物的可爱,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学法指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将松鼠外形的描写与前一篇课文中鲸外形描写作比较,来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通过自学自悟,合作交流,朗读感受,来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最后,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松鼠》和《鲸》两篇文章在描写内容,说明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朗读、感悟、比较、提炼、总结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5.习作指导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艺性说明文,课堂上安排了小练笔来检验他们是否能学以致用。先从改写片段开始,训练有梯度,从学生展示的练写片段来看,学习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语文课堂应是读、说、写有机结合的和谐课堂,是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天地,本堂课学生不但在作者生动地介绍下认识了小松鼠,又体验到了另一种说明文表达方法的妙处。只要我们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就能激起学生无限的潜能,我们收获到的惊喜也将是无限的。
【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背影》教学反思08-17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3-03
[教学反思]《捞铁牛》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美猴王》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凡卡》教学反思08-17
教学教学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