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9 18:15: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1

  近来,幼儿常常把自己的玩具带来和大家一起玩,有时也会带一些糖果点心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分享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一天,诺诺又给大家带来了好吃的“怡口莲”巧克力,休息时,她把糖分给全班小朋友,孩子们高兴地拿到糖,开始剥啦!不一会儿,困难就来了,因为“怡口莲”的糖纸是密封式包装,不易剥开,陆陆续续有几个幼儿来向我求助,请我帮助他们剥糖纸……

  我正要帮忙,突然看见手上有上美术课时还未能洗净的红色颜料,便灵机一动说:“孩子们,刚才老师的手不小心碰伤流了血,过两天才能好,今天不能帮你们剥糖了,请你们自己想办法好吗?”孩子们看看我的手,有些无奈地回到了座位上。我开始观察他们:萱萱和扬扬拿着糖二话不说就开始撕,可是由于没有从糖纸上的锯齿处撕,用了很多力气都撕不开,我想去帮忙,但还是忍住了。他们两个都没有停下来,依旧在努力着,我便引导他们观察糖纸上的锯齿,做了个从锯齿处撕的手势,他们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顺着锯齿处开始撕,果然容易多了。看到他俩笑眯眯地把糖吃到了嘴里,我的心里也很甜。

  天天、贝贝等幼儿动手能力稍为差些,试了几次还是撕不开糖纸,便把糖放在嘴里咬,像小老鼠般咬开一点点洞,虽然糖被咬得扁扁的,也有些化了,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吃到了糖。

  宏宏在把糖纸咬得烂烂的也没有吃到糖后,有些气馁。他虽然没有求助我,但在那里唉声叹气地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提醒他从锯齿处撕,可是由于糖纸被他咬湿了,滑滑的使不上劲,我便悄悄告诉他:“美工角有一样工具,它可以帮你。”他去了美工角,尝试用剪刀把糖纸剪开了,高兴地吃起糖来,边吃还边把这个方法推荐给身边的幼儿,便有几位幼儿也效仿用剪刀剪开糖纸的做法。

  诺诺分完糖后,自己也拿起一颗来剥,只见她两手拼命地捏住糖的一边用力一挤,“噗”的一声糖纸裂开了,她还没有来得及开心,糖就“射”到地上弄脏了。她看看我,小声地说:“在家里我妈妈就是这样剥糖的!”我忍住笑,提醒她要注意接住糖,请她重新拿一颗糖再试试……

  童童平时不喜欢主动开口说话,在糖纸未能撕开后便拿着糖愣愣地坐着,似乎想放弃,不吃这颗糖了。这时,她旁边的越越已经吃完糖了,就主动来帮助童童剥糖纸,童童吃到糖开心地笑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几位幼儿主动寻求同伴帮助的,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都吃到了糖。

  吃完糖后,我问孩子们:“糖好吃吗?”他们的回答是响亮的:“好吃”我又说:“不过,有几张糖纸还躺在地上呢,你们觉得糖纸应该……”我话还没有说完,有几个幼儿迅速地跑去拣起地上的糖纸丢进了垃圾桶。

  剥糖引发的思考:小小的一个剥糖活动,折射了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水平。我在为他们的成功感到快乐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1.巧用策略,激发幼儿的.自助意识

  在分享给幼儿带来愉悦情感体验的同时,我发现了小班幼儿在生活方面的技能还有些欠缺,如以往剥糖纸时大多数幼儿都无从下手,作为教师,我也常常代劳。今天当幼儿又来寻求帮忙时,我以“手破了”这个善意的谎言拒绝了对他们的帮忙。孩子们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便会有更多次的成功,以后对这些基本的技能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了。教师不要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就低估他们的能力,只要给他们动手去尝试的机会,他们的表现往往超出预料。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真实生活的情景中积累经验,初步形成自助、求助、助人的意识。

  2.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方法和经验

  当我们总是在担忧幼儿动手能力差的时候,有没有反思一下成人对幼儿的包办行为呢?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幼儿,当幼儿迈出学习的第一步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方法和经验。一开始,幼儿在寻求老师帮助未果的情况下各自想办法,或用手剥或用嘴咬或用手捏或寻求同伴的帮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去直接帮忙,在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后,通过建构不同的支架,对遇到困难的幼儿,尝试通过引导间接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尽量引导每个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到成功,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提升一步。幼儿在经历了诸多过程后都成功地吃到了糖,他们的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

  3.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注重教育的渗遗性

  这个案例是生活中一个随机产生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适时地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鼓励者和引导者,只给予幼儿一些小小的语言提示,其间有教师的鼓励,幼儿间相互的模仿,无需刻意地去设计教学,让幼儿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情景中进行体验,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了生活,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活动的结尾,教师不忘用拟人化的语言提醒幼儿地上有糖纸,这也萌发了幼儿一定的环保意识,不要随意乱丢垃圾。教育无处不在,重要的是如何将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不要留下过多的教育痕迹。

  4.延伸一系列的活动,拓展活动的延续性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包装袋,供幼儿操作;在游戏“娃娃家”中,给“娃娃”剥糖纸,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真实生活中难以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积累经验、丰富经验。对于今天没有学会剥糖纸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尝试,给予他们尝试的时间。在这样一些非正规的学习活动中,幼儿只要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投入到主动操作实践中,就有可能获得成功,从而获得发展。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2

  这节公开课,我是想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课的教学,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

  第一,创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现象,把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上。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自主探究兴趣,我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再处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变“漫游语文世界”为“走近孔子”,目标直指《论语》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动准备阶段,以公开课为契机,鼓励学生勇于展示,为集体和个人增光,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变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第二,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决问题,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分享的喜悦。在活动目标的设置上,突出强调小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第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课堂上教师的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一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教师,而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领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够自由地享受学习之乐。这节课,教师只在开始上课时激情导入,结束时总结并指导作业,中间部分只是随机点评和补充,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但是,课堂最后生成的效果并非完全如我课前预设的那样。首先,表现在时间和节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组织过程有点疲沓,小组代表人数偏多,有部分资料重复的现象未加以调控。因而最后教学用时不够,没有进行活动评价和小结,巩固练习的部分处理也太快。其次,活动的分组缺乏科学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组,事实证明,这样分组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交流汇报中,有小组内容重复的现象。还有,活动成果的生成方式单一。在活动课结束时,为了巩固活动的成果,我让学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语和名言积累题,此外,建议各小组把活动的内容办成手抄报。但我在指导的时候,太过粗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形式。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BB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

  活动准备: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3.每个幼儿一份动物图片学具。

  活动过程: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示图,教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幼儿操作)

  2.学习A-BB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BB-A-BB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儿比较(点数1,2)

  (3)让幼儿接着排

  3.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与AA-B的规律比较。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

  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4

  “葫芦丝”是源自云南少数民族的吹管乐器中的一种,其代表曲目《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竹林深处》等经典曲目深深的打动着每个人。自xx年以来,葫芦丝教学逐渐走入全国各地的小学、幼儿园课堂。掌握一样乐器的演奏,已经成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希望,而“葫芦丝”绝对是最适合小学、幼儿园孩子集体学习的一种乐器。

  学习葫芦丝的好处很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一、学习民族音乐,提高民族素养:

  葫芦丝是我国民族乐器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学习葫芦丝可以让我们更多、更深的接受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熏陶,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另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

  二、成本低、简单易学:

  幼儿园5-6岁的孩子学习2个学期,可以较好的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以及我们平常熟悉的儿歌、现代歌曲。一学期下来,宝宝能较熟悉的`消化认谱、打拍等基本乐理,可以完成10首曲子的合奏、独奏。

  三、便于携带、便于交流:

  小小的一支葫芦丝走到哪里都可以随身带着。走亲访友、逛公园,随时随地演奏一曲都可以成为焦点并且娱人娱己,不像大件乐器只能摆在家里自己欣赏,不能携带。

  如今,民族音乐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管在任何地方,音乐都是没有交流障碍的语言。葫芦丝教学不仅只在小学,它已经深入幼儿园课堂。通过实践证明,幼儿园的孩子是有能力学习演奏葫芦丝的。

  四、有益健康:

  学习吹管乐器能增加人的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机能,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五、灵敏身心、抒发情感:

  葫芦丝声音柔美、不伤听力。学习葫芦丝,脑要思考,心里要有节奏、耳朵要辨音、手指在快速活动、肺活量由气息在调控,全身都在思考和运动,宝宝身心更灵敏。

  六、“一通百通”

  学会了葫芦丝的演奏技能,宝宝一定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那么学习另外一种乐器上手就非常快了,尤其是吹奏管乐类。学会了葫芦丝,就等于直接学会了演奏“巴乌”,如果还对其他乐器感兴趣,一定会比常人学习的更快,所谓“一通百通”。

  “开设乐器教学,创办特色幼儿园”--在全国各省市,与我们葫芦丝、巴乌协会老师合作的学校已经有200多所。咱们的小型活动月月有,葫芦丝集体汇演每学期都有,优秀节目上电视台的也是每年都有。我们的少儿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曾在xx年央视少儿春晚拿过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央视《大风车》少儿器乐演出中拿到第一名,在云南泼水节开幕式上献艺也被各大媒体曝光表扬。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可以让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

  2.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内容。

  3.体验在与同伴游戏时的快乐。

  重难点:在熟悉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音乐CD、纸飞机、铃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小朋友们,看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唱歌来和客人老师问个好,好不好?

  哎呦,真有礼貌,除了客人老师来了,还有谁来了?快坐下来看看。

  二、出示教师折好的飞机

  出示教师折好的飞机,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坐在纸飞机上飞行,他们开心吗?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飞机飞行,比如起飞、转弯、上升、下降、落地等。

  在教师的铃鼓声中,幼儿用肢体模拟飞机飞行,当铃鼓节奏停下来的时候,幼儿也需暂停飞行。

  三、播放CD幼儿倾听歌曲,熟悉歌词,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用动作表示你是一张纸,正在被折成飞机呢?在想象自己变成一架纸飞机,你会怎么飞?

  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两到三遍。

  四、将幼儿分组,根据歌曲来玩儿纸飞机的游戏。

  请幼儿五人一组,排成一纵队。先由第一名幼儿当纸,排在第二个的.幼儿唱第一句,并假装把第一名幼儿折成了纸飞机。唱第二句的时候,把扮演纸飞机的第一名幼儿丢出去,推一下。第一名,幼儿就被丢出去后开始到处飞,在歌曲最后一句的时候,飞回到队尾。然后第二名幼儿扮演飞机,被第三名幼儿折好丢出去,按此循环游戏。

  教学反思: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6

  本次活动,我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活泼好动,爱模仿的特点准备了一堂科学活动课,“动物运动会”这个主题,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出示动物图片让幼儿认识。可是这么多的动物能不能在一起比赛呢?怎么办?你们有好办法吗?该怎样比赛才能更合理公平呢?刚开始有的说:“五只五只比,马上又小朋友反应过来这样不公平,小鸟飞得快。”这时老师提醒幼儿你们再看看这些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有的`幼儿受到启发马上就说:“应该让飞和飞、跑和跑,跳和跳、游和游、爬和爬一起比赛。”我赶紧抓住这些闪光点,让幼儿设计比赛项目。幼儿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简单的归类方法,了解了归类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在活动中,我时刻以自己欢快的情绪去感染每一个幼儿,带动他们积极参整个活动,融在幼儿当中,不作旁观者。

  存在不足之处:

  1.比赛环节,操作道具的时候,没有掌握分寸,名次不是很明显,因此给幼儿在视觉上没有直观的显现出来。

  2.幼儿操作后,归类板没安排好,交流验证有的不足

  3.总结没有体现动物比赛的结果,游戏动作给予肯定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从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于我会在科学这方面锻炼,有讲话活到学到老,努力学习,每上一节课能认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7

  幼儿教学活动大多以集体模式为主,如何实现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幼儿教师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重点课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情感与能力得以大幅度的提升,以及在愉快、活跃的集体氛围中互动。为此,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特点和习惯,开展充满趣味、活泼轻松的集体活动。

  一、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目标需明确具体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在开展之前,教师首先应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确保集体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真正发挥集体活动的教学优势和教育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活动时,需尽量将目标细化,把集体活动中能够实现的目标详列出来,在实践中做到有据可依、心中有事。像本次集体活动要传授给孩子哪种技巧、技能,发展幼儿哪一方面的情感等,以明确具体的目标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比如,幼儿教师在开展“火灾安全教育”集体活动时,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让幼儿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发现火灾时应该怎么做?如何求救?如何自救等。这样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具体,并不是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火灾安全”,而是将活动重点放在“教育”上,告知他们基本的火灾预防尝试,以及发生火灾时怎么做是正确的。通常的“火灾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发现火灾时可以拨打119火警电话,说出地点、如何灭火、如何逃生等。同时,教师可在集体活动中组织孩子进行演习或模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其真正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具体的消防常识。

  二、幼儿集体教学活动需面向整体孩子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顾名思义“集体”是主要特色,教师在设计时需面向整体孩子,当然也要满足个性需求,做到整体与个体的统一。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明确的差异性,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需具有弹性,先为幼儿规定最低标准即为活动的底线,让他们知道达到哪种水平才算合格。同时,幼儿教师还应鼓励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和前进,做到精益求精,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幼儿园“故事”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使用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先出示绘本引出课题,和孩子们一起打开书提问:首先有什么?两条虫在干什么?来了谁?有几只?三只鸟来干什么?四个猎人会干什么?……这是蜂窝,有几个?猎人用蜂窝干什么?现在变得怎么样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让幼儿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理解故事中蕴涵的的数学知识:故事中各事物间数量递增的关系,后面出现的事物总是比前面的多一个,这是最低学习标准,面向整体幼儿。针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深层标准,教师可要求个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进行探究。

  三、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加强非智力教育

  虽然智力教育是主要方向,但是在幼儿园中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均处于发展阶段,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教师要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有效教学,在集体教学中需关注非智力方面的教育,提高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为此,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应格外关注非智力教育,刻意培养幼儿的操作和实践能力,使其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积极思考问题,调动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比如,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更换主题墙饰的情况,教师可借此开展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也参与到布置主题墙饰的活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设计和布置主题墙饰的`主题,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操作和实践中,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在主题墙饰更换集体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积极的去寻求和研究事物,通过非智力教育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提升他们的自身能力来说也是极好的锻炼。而且加强非智力教育可突出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要灵活组织开展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需灵活组织、开展和设计集体活动,其中提问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良好互动和交流。不过幼儿教师需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在实际集体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导向,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需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有意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启发幼儿,并运用追问的方式逐步引导他们掌握知识或者发现真理。

  例如,在认识“1~5”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可引领幼儿使用具体物品知道1~5的数字顺序,可以是糖块、彩棒、苹果等,诸如:教师可将15个糖块分为五堆即为1、2、3、4、5,利用实物启发他们的思维,思考数字之间的大小和顺序,使其主动探究且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而且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用整体抢答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帮助他们彻底掌握这一数学知识。运用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不仅可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让幼儿的思维保连贯性,使其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主动思考和归纳,从而获取新的认知。

  五、总结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主流形式,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不足。所以,幼儿教师应从明确活动目标、面向整体又不忽视个人、灵活组织等多个方面开展集体活动,从不同角度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教学。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8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具有的优势:

  1、优化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磁铁的作用”中,用多媒体技术将磁铁可以吸住的物体一一展现,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

  2、优化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还能使讲授与演示融为一体。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因此,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如在中班数学“分类计数”活动中,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企鹅变魔术和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企鹅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一边拍打翅膀,带出各种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这色彩丰富、富于变化的视觉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小企鹅唱歌或生气的形式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信息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因人施教,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较易地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

  1、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信息形式多样化、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再现生活景物,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不产生疲劳、自觉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轻松、愉快、自然、主动的学习。

  如在认识动物的活动中,我先给孩子讲故事,说小猪生病了,需要去医院,可是不知道那个是小猪,请幼儿帮忙找出来。这时,我把在网络中搜索到的所有动物都展现在大屏幕上。于是,幼儿凭着以往的生活经验,在各种各样的车动物中目不转睛地寻找小猪。这时候我反问幼儿,"你为什么说这个是小猪?"幼儿马上把观察到的小猪的特征一一说出来,同时还说出了其他动物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想找到小猪就要通过分辨多个动物,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所需要的目标,在幼儿观察各个动物的同时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用传统的图片画面不够形象、清晰。用很多的图片会很麻烦。由于是静止的画面,幼儿对所观察的事物不感兴趣。还会分心,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优化教学内容,巧妙解决教学难点

  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图、文、声、像等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内容,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可观的事物,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比如:在常识活动《车》中,我介绍现代车的多样性时,运用了液晶投影仪投放了自制的旋转式幻灯片。形象直观地向幼儿演示了,打开车门时,会象伸开双手,去迎接抱住每个人。当关上车门时,又像双手收缩合拢。用同样的方法,我又向幼儿介绍了火车依靠铁轨运行的功能。而在接下来介绍别的车时,我则是使用了鲜明、直观、语言生动的录像、电视播放了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演示了起其作用。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对画面、声音进行主动调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从而使看不清、看不到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表现力,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宫的协调作用,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能干的小手”中,重点是教会幼儿撕纸的技能,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示范只能面向部分幼儿,遮住的幼儿不能同时学习到该技法,教师经常需要分组示范,这样不但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教学效率不高。运用多媒体技术后,教师通过使用电脑上实物图片进行示范讲解,不但解决了教师示范遮挡幼儿视线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示范图像小,不清楚的问题,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而且缩短示范讲解时间,使幼儿有了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4、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轻易地实现事物的分类、剖析、归纳、总结,修改流程,展现过程,其中隐藏着思维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正确思维;同时,多媒体能把复杂的现象分解、综合,既有具体的描绘,也有综合性的概括,通过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应用引导幼儿打破单一的习惯思维,充分发挥联想,进而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如:小班蒙氏数学“,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孩子不止可以看教师的示范课也可以操作学具,幼儿从情境中理解数概念、分类、量概念和集合图形。这对幼儿创新能力又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5、、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人机对话方法,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得到其他结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如在常识“给超市物品分类”的活动中,通过现有的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的图片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中运用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引导、启发幼儿思维。整个活动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幼儿操作练习采用人机交互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学会分类,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使幼儿真正发挥了积极主动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幼儿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但是多媒体的不适使用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

  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例如在诗歌“快来听故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以童话的形式呈现诗歌的内容,但是不能取代传统的分句教学,否则容易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幼儿的诗歌学习。

  2、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同时,也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人机交互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的合理运用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8 以内的加减”中,教师把 8 的分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花园里有5只蝴蝶,又飞来了3只,最后出现 “?” 的画面,当幼儿看到这些场景时其实心中已经明白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了。但教师要突出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幼儿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描述,而不能让幼儿只是单一的列式进行人机交互,这样才能促进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

  3、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

  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形式最好不要出现,以免干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例如在大班美术绘画活动“猴子”中,重点是让幼儿描绘出猴子的各种形态,教师只需要利用多媒体边播放轻松的音乐边呈现猴子的一些生活片断就行了,而不必要在此过程中过多地利用声音媒体讲述猴子的生活习性,这样做容易干扰教学重点,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4、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之以多媒体技术

  在发展感官的活动、手工操作活动及社会实践性活动中即是如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优选适当的教学策略,不要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如在小班故事“爸爸不见了”中,教师只用为幼儿设置游戏场景,不必要辅之以多媒体技术,让幼儿在实际的角色扮演中学习自我保护知识。

  5、课件的制作应该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

  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以科学的设计,注重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使课件的通用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四、教师应努力提高驾驭新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设计出精良的内容,有的放矢地组织与实施现代幼儿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把各种教育因素与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最优组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规律,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9

  目标: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带给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搞笑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带给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群众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好处)。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好处)。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先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

  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个性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十分好,都是幼儿透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用心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应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理解潜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简单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十分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搞笑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10

  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认知水平: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深入了解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学习能力,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的内容,使幼儿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关键,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游戏、实践、互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提高幼儿学习效果。

  3. 教学环境是否舒适和安全: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需要保证教学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杜绝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此外,也需要关注教学设备和其他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为幼儿提供充足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条件,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11

  今天上午,听了一节中班科学活动《睡莲花开》。其活动目的是对纸质睡莲能在水中开放的现象感到好奇,并乐意探索。感知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在水中开放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学习与同伴合作,把三朵睡莲花轻轻放入水中并观察其变化。

  在活动中,能看出执教教师事先已经试教了几次,尤其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可能回答或出现的预设问题都能考虑得很周全,组织用语严谨、科学,符合科学活动的教学要求。环节上层层递进,设计了两次操作活动并尝试对中班的孩子进行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活动中孩子的兴趣浓厚,活动一直保持较好的氛围。

  但是在最后的第二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对用报纸、广告纸、复印纸三种不同材质的睡莲花投放在水中的开放速度有了不一样的结果。教师为了验证孩子们的结论,在投影仪下进行了一次实验,但这次实验的结果与设想是不同的,本来应该先开放的报纸睡莲却没有很快的开放,广告纸睡莲却先开放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学现场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混乱。后来教师按这次的结果进行了后面的教学。

  看到这里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是我,在公开课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突发现象该怎么做呢?教师尊重这次活动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下面的环节,无疑也是一种智慧的做法,但还可以怎么做呢?其一,在课前一定要将相关实验多做几次,因为实验的成功失败有很多因素决定的,所以提前一定要多准备、多实验。其二,材质的选择尽量区别大点,可能活动中的广告纸比较薄,所以出现了比报纸的'吸水性还要快的情况。其三,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因为对于中班幼儿而言,进行两次实验操作,体会感受实验的乐趣,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可以让孩子带着问题回家思考,在下一次活动中继续跟进。其四,教师的教学组织用语可以再巧妙一些。

  这种教学中的突发状况每个教师都有可能碰到,所以需要我们平日多研究孩子的学习特点,多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多一点教学机智,才能较好的应对。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12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成为老师们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山东女子学院的朱海琳教授指出集体教学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全体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但当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时,我们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既想照顾到每个孩子,又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的集体教学活动遇到的问题,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形式,轻内容,失去活动本身的内涵。

  作为一名工作不满一年的我来说,每次上课都想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但常常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在中班《找相邻数》这一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准备了10个小动物、10座小房子,让幼儿给小房子装门牌号,然后找邻居,继而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但在活动中,孩子被我营造的过分夸张的情景所吸引,对我所讲的内容兴趣不大,甚 至说出“7比8大”等让我很伤心地话,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就“浪费”了。

  二、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对活动提不起兴趣。

  每次上科学时,孩子都等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但我都却很头疼,尤其是实验课时,想让每个孩子都动动手,又怕孩子秩序混乱,出现安全问题,那就适得其反了。在中班课程《寻找空气》中,孩子要做给气球打气、往水盆里吹泡泡、蜡烛熄灭3个实验,虽然实验前我三令五申地讲述实验要求,可开始时,我看着这一组,就顾不上那一组,但孩子们还是兴致勃勃的,但我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生怕有的幼儿操作不规范,发生危险,所以,第二次时,我只找几个能力强的孩子上前面来和我一起做,其他孩子在下面观察,效果可想而知。

  三、语言不精练,浪费孩子的时间。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开始活动前,要求老师把自己该说的话锤炼的非常准确、简单。但在《找相邻数》的“找朋友”这一游戏环节中,贴着一样数字宝宝的幼儿抱在一起,我随口说“你们这是一样的,是双胞胎”,以致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双胞胎”上,而忽视找朋友这件事。同时“虎头蛇尾”这一习惯也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把握不住关键点,导致我总是机械地重复重难点,让幼儿非常疲惫。

  针对上述发生在我身上的问题,同班老师和徐园长都很着急,帮着我分析原因,让我一次次的演课,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给我点评,让我的`确获益匪浅。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

  首先,重内容,形式灵活,丰富活动内涵。

  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确实适合幼儿园孩子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尤其是数学这么抽象的内容,但这只是为我们更好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服务,不能忘记这个基本点。所以在开展实际活动时,要理解、尊重幼儿,以适合他们的形式和他们欢迎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在第二次执教《找相邻数》时,我从本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合理的设置最近发展区,淡化情境的影响,让还在操作前,我都先示范一次,这样既提供范例,又鼓舞孩子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跳一跳,能摘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次,良好的常规为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可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级也是如此,只有纪律的保障,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快乐。因此,在同伴老师的指导建议和我自己的观察下,与陪伴老师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并且严格执行,对于违反的幼儿,严厉批评教育。同时,对于实验课的开展,我也继续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过程中,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及时和陪伴老师同时指导,保证幼儿体验到实验的快乐。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13

  活动目标:愿意跟着成人的语调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听故事,初步了解儿歌内容,对参与活动感兴趣。

  二、听辩并尝试用不同的语调朗诵儿歌中的对话。

  三、尝试用不同的语调朗诵儿歌。

  四、游戏:

  “找妈妈”,边做游戏边朗诵儿歌,沉浸在美好的体验中。

  亮点:

  1.从孩子们参加此教学活动的表现与反应来看,教学目标的定位及重点的把握是比较恰当的,儿歌内容的选择也很适宜。

  2.从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师幼互动的角色审视:最吸引孩子们的是形象逼真的教具——小蝌蚪;最不漏痕迹的.引导是学习新词——游来游去;孩子们最投入的环节是帮助小蝌蚪呼唤妈妈;最自然的是环节之间的过度——学词、学句、学整首儿歌;最令孩子们自信的是朗诵效果——在十几分钟内所有的孩子都能整首朗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足:第一次组织教学,对象是熟悉的本班幼儿。在最后请幼儿“变”成小蝌蚪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蝌蚪”一个一个分发到每一个孩子手中才开始游戏,不但时间拖延太长,是幼儿的情绪有所跌落,最主要的是没有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第二次组织教学,对象是不熟悉的孩子。

  我改进了让“小蝌蚪”们在立体的“水草”上展示在幼儿面前,方便幼儿自己去拿,既节约了时间又使游戏场景更吸引人。但孩子们朗诵儿歌不太积极,在舞蹈上也“游动”不开,显得教拘谨。第三次组织教学加入了适宜的音乐,孩子们果然奔放了许多,能按照教师预想的那样一边大声朗读儿歌一边游来游去了。但有个别幼儿游到了“池塘”外边,我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巧妙得将他们唤回。这成为了我今后组织教学时的重点改进之处。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谈话活动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给幼儿提供发展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语言环境,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为幼儿提供宽松的、互动的口头语言交流环境。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幼儿“想说”“敢说”的环境,是可以随时大胆质疑提问的环境。教师要避免由于过多关注孩子发展中的语法问题而不断地打断孩子的发言,避免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疑问到底,不给孩子质疑的空间,要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断的大胆运用中得到发展。

  再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正规性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要给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留有空间,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绘画要贴近儿童的世界。

  (2)绘画要前后呼应,有连贯性和“说”故事的效果。

  (3)文字适合念出来听,具备朗朗上口、生动、简练等要素。

  (4)文字与幼儿的理解力和生活经验相适应。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练习模仿青蛙双脚跳,发展腿部力量。

  2、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青蛙头饰、自制的圆形荷叶、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局部:热身运动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模仿青蛙的动作做上肢运动。

  二、基本局部:学习动作

  过渡语:这儿真美,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1、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跳的?

  2、幼儿分散到操场各处模仿青蛙跳,教师在一旁进行提醒和指导。

  3、交代要求,集体练习“蹲撑跳”。讲解动作要领:在跳的时候要像青蛙一样,伸长后退往前跳,双脚连续跳,落地时膝盖要稍微弯曲。

  4、第二次集体练习“蹲撑跳”。带领幼儿学习朝不同方向蹲撑跳。

  5、游戏:跳到草地上

  设置荷叶----幼儿分成三队,跳过荷叶----变换荷叶路线,再次跳过荷叶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幼儿游戏1至2次。教师讲评。

  三、结束局部:放松运动

  互相敲敲腿、捶捶背、揉揉肩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蹲撑跳的动作,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幼儿的动作有些不到位,应该请幼儿多演示几次,教师还应着重讲解,提过幼儿多次练习的机会,让幼儿熟练掌握。在朝不同方向跳和游戏“跳到草地上”的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同样应多提醒幼儿做好准备动作,以防幼儿肌肉拉伤。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15

  设计意图: 我从两方面考虑设计了这节活动。一方面,这节活动是在《春天来了》的主题背景下进行的,孩子们对于春天大自然的一些特征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有可说的话题,所以我在活动中渗透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内容,例如:冬眠的动物醒来了、春天大自然会有哪些变化等。另一方面,根据我班孩子在倾听习惯上的一些问题,在这节语言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环节,借助打电话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倾听的重要,体验与同伴对话的乐趣。

  活动目的: 1、尝试根据画面内容和线索进行联想,并愿意在集体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借助于对话的方式对"对话语言"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春天来了

  1、出示第一张PPT,引导幼儿讨论:在图片上看到些什么?猜猜会是什么季节?

  2、出示第二张PPT:小熊在家里干什么?(播放呼噜声)小熊为什么要睡觉呢?你有什么叫醒小熊的办法吗?(小熊快醒醒吧,美丽的春天来到了)

  3、出示第三张PPT:小熊会打电话给谁呢?

  二、打电话:

  1、猜猜小熊会给哪个冬眠朋友打电话呢?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谁愿意做小熊给小松鼠打电话呢?(幼儿扮演小熊,老师扮演小松鼠进行打电话游戏)

  2、小熊又打电话给谁了呢?小乌龟的电话号码与小松鼠的一样吗?(老师扮演小熊,幼儿扮演小松鼠进行打电话游戏)

  三、延伸:

  和好朋友打电话要求:在打电话之前想好要打给谁?要听清楚朋友说了些什么。

  分析与反思: 我在设计活动时,能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近阶段我班正在进行《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外出散步、春游等一系列活动,已敏感地察觉到了许多来自植物身上的变化,有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话题。但幼儿的观察仅停留在植物的身上,而实际上春天的变化还可以来自于人和动物身上,因此我在活动中融入了许多关于春天大自然变化的知识,还特别添加了关于冬眠动物苏醒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拓宽幼儿的观察面,推动幼儿探索的进一步深入。

  在目标制定上,我能注意目标的细化、针对性以及与过程中重点环节的匹配,以便于更好的在活动中落实目标。

  在活动中,我能注意用完整优美的语句给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例如:在回应幼儿时,我并不是单纯的重复幼儿的话,而是通过自身的语言美,给幼儿一种语言刺激。当幼儿说:看到了云,我就说:看到了兰兰的天空中飘着一朵白云。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教学反思07-05

幼儿园教学反思08-24

幼儿园的教学反思02-09

幼儿园教学反思06-17

幼儿园教学反思【精选】07-05

中班重阳节教学反思_幼儿园教学反思04-09

[教学反思]《背影》教学反思08-17

[教学反思]《春》教学反思08-17

教学教学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