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1
该活动是建构教材学前班的《雪花飘飘》主题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活动过程极为简单,活动开始教师变魔术:出示事先用白色蜡笔画好雪花的画纸,教师用水彩颜料在纸上涂色,即呈现雪花的图样。 “你们知道我是怎样变出雪花的吗?”我没有马上告诉幼儿魔术的秘密(蜡笔和水彩颜料不相溶合的特性),而是问:“你们谁也想来变一变?”于是许多幼儿都纷纷举手,由各组选出代表,幼儿开始学着老师的模样,用毛笔蘸上水彩颜料,在白纸上煞有介事地涂画,可是没有任何一张纸上呈现出雪花,为什么呢?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我将纸翻一面,又请几个善于画雪花的幼儿带上白色的油画棒到前面来帮忙,先用油画棒画出不同的雪花,然后再用水彩上色,幼儿这回终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雪花,幼儿顿时兴奋起来,这时趁势引导观察幼儿绘画的不同雪花,并鼓励幼儿说:“我们的小魔术师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一起来下雪吧。小朋友作画时,大家可以互相帮忙,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请教师帮助,在画面中还可以丰富冬景背景。” 幼儿作画,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幼儿欣赏同伴作品,评选出最美丽的雪花。
在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在尝试中体会蜡笔和水彩颜料不相溶合的特性,逐步掌握脱色的绘画技能。活动全过程让幼儿自己去 “尝试”,去动手,冲破了“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在 “试中学”、“做中学”、“想中学”
的新型教学模式,绘画中不只是单纯的教幼儿学习绘画技能,而是注重让幼儿了解科学和技能的`关系,通过感知、操作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幼儿既能亲身参与感知、探索,又能动手操作、尝试,看到自己的成果,体现科学与技能的结合。
本次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先让幼儿自己尝试,然后再讨论分析,再尝试直至成功,每个环节紧紧相扣、步骤分明,进行独立的操作,从个体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获得成功,同时还强调了幼儿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合作意识。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以 “尝试”两字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互相表达、交流信息时态度积极,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尝试结果,幼儿由“要我说”,发展为“我要说”的积极状态,轻松愉快的获得了脱色绘画的技能,孩子的情感也一直处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
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是:个体间差异存在明显,操作时幼儿安静作业的习惯还未养成,相互间不会通过协商合理分配材料,造成颜料粘到同伴的衣服上、作品上等等,这些都将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去调整改革,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出。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2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继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大图片6张、小图片8张、录音故事《奇怪的桥》、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观察图片,说一说
教师用语言、手势、形体动作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引导幼儿说完整话,教师及时评价。渗透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教师引导: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
2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着这幅画,说几句话吗?
(二)在观察、讲述第六幅图画的时候,教师引导,使学生感受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欣赏完整的故事。
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学说普通话,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通过提问题,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力。
(一)放录音故事《奇怪的桥》
提问:故事中有哪几种小动物?原本鸭妈妈是来帮忙的,后来没有帮上,可是鸡妈妈也过了河,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二)幼儿说一说。
(三)再听一遍,检验一下孩子们说的对吗?
四、分组讲故事
由于幼儿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讲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组
(二)老师提要求:每个人都要讲一讲,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
五、个别幼儿讲故事(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1、请一个小朋友讲故事,其他人认真听。教师提示:他讲的好不好 ? 为什么?
2、注重评价,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确自己讲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学,应该学什么。
六 结束部分
表演故事《奇怪的桥》(通过表演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教师组织好孩子。
2、放录音故事,教师和孩子一起表演。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3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4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教师专业成长及专业成熟的过程中的相关要素、条件及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本研究认为,以下策略对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一 实施“人本管理”,为教师成长提供保障
从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来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涉及薪酬、工作环境、福利、社会地位等综合因素,因此,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对幼儿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实施考核“推优制”来鼓励教师,较好地避免了“扣分制”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模、聘任挂钩,废除幼教资格终身制,健全幼教工作评价体系。
二 立足教师三年规划,助其描绘“成长蓝图”
我们在调查中对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进行了思考,发现一部分教师缺乏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识。通过研读《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等专业书籍,明确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减少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盲目性,再由管理层对教师的规划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明确今后的个人发展规划。
三 有效开展园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园本培训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可以找准切入点,加强园本培训,从而促进幼师专业发展。
1.师德为先
为了贯彻落实“五有四禁三热爱”主题教育活动精神,不断推进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我园特举办“我身边的同事”“我的故事”师德演讲活动。此类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演讲技能,更折射出团队的互助精神、上进和阳光的状态。
2.技能为重
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技能,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我园进行了“教师简笔画比赛”、“钢琴音乐会”、“迷宫图制作”、“数学绘本制作”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幼儿为本
《标准》中强调要以幼儿为本,需要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落到实处,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甚至是一日活动中的细微环节,我们经常从本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学研讨中选取孩子们典型案例进行解析。在案例的学习、反思、交流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案例分析水平和案例撰写能力。
四 开拓多种学习途径,建立自身专业成长观念
1.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学习途径,开阔教师视野
我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优秀幼儿园参观学习,聆听各类讲座等,提高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为了加强园际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促进提高的目的,我园与临近幼儿园的高级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制定有递进性的培养内容,采用“一对二”的跟班式带教方式,以“一课二磨”的形式展开互动教学,促进师徒双方共同成长。
2.充分利用“反思论”培养模式,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让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专业成长。通过集体反思达到思想观念与教育行为的统一。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方面,采取上课——集体反思——上课——集体反思轮回的方式,真正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这也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最有效方式。
3.以“问题”为主线,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我园在教工室设置了问吧、答吧,由教师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研讨活动中,以“问题”为主线,研讨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根据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抛出话题,教师们根据自身实践思考谈认识,然后由年龄组、领域组及集体共同研讨,组内实行责任承包制和角色轮换制。
我们在行动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在经验中反思问题,在反思中收获成长的喜悦。通过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管理策略的探索,我们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空间,提供了支持与服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增进了团队精神,使幼儿教育新理念能更有效地得到贯彻、实施。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5
孩子们认识的光——《调皮的七彩光》
《调皮的七彩光》是个语言活动,利用有趣的文学作品作为“七彩世界”的第一个活动,能让幼儿立刻关注到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从而产生观察探究的兴趣。活动运用一个故事,让小朋友们直观地了解到光的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在活动中,通过欣赏故事、回答提问,小朋友们都能理解故事内容。在“欣赏故事”和“理解故事”的环节中,孩子们的思维一直跟着活动主题进行,大家沉浸在光的七彩世界之中,围绕光与物体颜色展开讨论。第三个环节“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中,我问到:“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光会怎样”?一开始,大家还都围绕光的色彩进行想象,如,全部都是黑的了,没有好看的颜色了等等。后来,随着一个孩子思维的转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重心也都发生了转变。这个孩子说:“光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地球上要是没有了光,我们都会冷得冻死。”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其他孩子也立刻围绕光带给我们的冷与热这个问题说开了。这是前面环节中不曾提到的。但是孩子们能整合以往的经验,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
因为很多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孩子们能从一个点,想到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说明大家的思维很活跃,并且是在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是逐段讲述、分析的,四个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先听再讲,先猜再讲,边看边讲。
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内容,故事的生动描述将四季更替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以拟人化的方法加以讲述,把四季描述为四个娃娃,我每讲到一个娃娃出去玩时,注重引导幼儿说出他和谁一起玩?玩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主要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讲述四季变化的特征。为了让幼儿将四季特征和更替顺序这一较抽象的现象进一步的认识,我让幼儿上台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春、夏、秋、冬角色来进行表演,其余的幼儿做小朋友。当我说到“春天娃娃出来玩时”,扮春天娃娃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走边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再喊来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小朋友们有的表演出了春天来了,春天吹在身上觉得很舒服的样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夏天娃娃领着火辣辣的太阳公公出来,一边走一边说“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小朋友们有的表演热的擦汗动作。
在分段讲述故事时注意精简环节,对于已经理解掌握的语句不再提问重复讲述,使各环节更紧凑,夏天娃娃出来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创编的动作也很丰富;完整听故事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季节娃娃分组座,仔细听这个娃娃出来时的情景,可以怎样表演?这个要求使完整欣赏故事孩子们更专心。
我加强了每一段的学习,从中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内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够完成了心愿了,也发现了他们在一起发生的变化,小朋友对于这些自然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了解内容,从中小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也是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活动让自己发现关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动的落脚点,这也是根据发展能力所确定的,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角色表演结合起来,产生情感共鸣和丰富联想。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四季特征的基础上,体会四季不同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听,了解内容,从中小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也是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活动让自己发现关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动的落脚点,这也是根据发展能力所确定的,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抢椅子”游戏教学案例反思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心理健康活动《快乐和不快乐》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快乐和不快乐》,活动一开始是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跳《健康歌》,利用师生同乐游戏,使幼儿充分感受快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的共鸣,使幼儿理解“快乐使人精神健康,不快乐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我们要时常保持快乐的心情”的道理。在此环节中,大部分幼儿对“快乐”似乎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激发了孩子与快乐做朋友的愿望。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来寻找快乐的秘诀,通过象太阳的光芒一样展示出来。在此环节中,一开始我是想直接就采用这个游戏的,但是由于被孩子这样那样的一说一带,就跟着孩子跑了,“快乐大转盘”也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游戏后半部分,本想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的,但是还是忘了,此环节也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大抽奖”,目的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会遇到不如意、不快乐的事情,通过对获奖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的采访,引导获奖的小朋友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使幼儿体会到原来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在此环节中,我由于对借的班级还不是很了解,本来准备的五个“幸运之星”结果只产生了两名,而且我发现我把糖果用塑料袋装好的糖果,孩子没有打开,只是把另一包分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最后一个环节是集体舞《和快乐在一起》。在欢快的氛围中,让孩子进一步体验自己快乐和别人也快乐的意义,再次提升活动快乐的气氛。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自己在活动的准备中比较用心,从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到两次试教后,对活动的进一步调整。但在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关注例如:对所借班级的了解还不够,材料的准备没有和班级实际相结合,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等等。
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课后反思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 ……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知道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 ……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考虑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应有待提高。
大班语言教材《七色花》课后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而只有最后一片帮助别人的橙色花瓣才让珍妮得到了真正的快乐。这个故事内容比较长,如果把握不好时间就很容易拖堂,造成孩子学习的疲劳感。所以在活动中,我牢牢地抓住故事的主心杆,珍妮是怎样用这七片花瓣的?珍妮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以分段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们在倾听故事时很是投入,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的也很好,在讲述中我以第一片和第二片花瓣为讲述重点,让孩子体验七色花的神奇,学会说故事中的语句,从而为接下来的想象讲述做好铺垫。所以活动下来孩子对于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完整的说出来,孩子们也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是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活动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的愿望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奕铭说想要很多的玩具,允乔说想让自己的房间变的更漂亮,思佳说想要很多漂亮的花”……虽然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有引导孩子们多与别人分享,想想有什么愿望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但孩子的回答仍是围绕自己展开。孩子的情感提升非常的单薄。我想这与我对孩子的引导以及启发还不够突出有关,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别人让自己很开心时。我可以追加着问一问你有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去帮助别人。这样在下面的环节中就不会出现都以自己为中心展开了!
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单双数(一)》课后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
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
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6
有一天,早晨大课间,我正在组织小朋友们上厕所,玲玲走过来告诉我说佳佳摔倒把裤子弄脏了。于是我过去拉起佳佳,并准备给弄干净,没想到,杰杰也过来给往净弄,很让我感动。回头再一看,大部分幼儿用手捏着鼻子,一副厌恶的表情。
案例反思:
平时我们总是耐心教育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而现实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帮佳佳弄好衣服后,关心地问她:“佳佳,刚才大家都笑你,你心里好受吗?”佳佳难过地摇摇头。接着,我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别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办?”有的小朋友说:“不应该笑话她。”“应该拉他一把,不应该------”大家发言非常积极,最后经过讨论:小朋友知道我们大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有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像一家人一样热心帮助朋友。
这次突发事件,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同情心离孩子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孩子们被大人的爱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样去同情、关心别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谦让、友爱、团结的精神,常常为了玩具你争我夺,不会谦让。可孩子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父母筑造的窝,他们要生存,不仅靠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同情、关爱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目标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机,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7
一、问题提出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抓手、国家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发展背景下,学前教育信息化日渐兴起,受到了学前教育领域和教育技术领域学者们的共同关注。学前教育信息化亦吻合国际上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英国、印度、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开始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探索。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较强计划性、目的性的活动,也是短时间内教师对幼儿评价次数最多、最集中的活动。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拟对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二、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分析的视频数据来自《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这是由中央电教馆、陕西省教育厅联合编制,电子教育音像出版社于20xx年正式出版发行的一套DVD资源,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具有系统性、权威性、针对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整套资源包括“学前教育发展最新趋势(2碟)”“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2碟)”“学前教育基础理论(2碟)”“解读学前儿童发展(2碟)”“学前儿童营养与健康(2碟)”“教育活动设计流程及教案编写(7碟)”“教育活动设计主要策略(8碟)”“教具、玩学具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5碟)”“区角环境设置应用策略及案例示范(5碟)”“健康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语言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社会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科学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艺术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10碟)”“综合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5碟)”“探究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5碟)”。在整套研修资源中,最能直接反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是与幼儿五大活动领域相对应的“健康类、语言类、社会类、科学类、艺术类活动案例示范与评析”(以下简称“五大领域活动案例”)。在这50张光碟中,每张光碟含有1个教学活动视频,每个教学视频20-45分钟不等。这些教学视频即是本研究分析的主要对象。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情况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应用总时长、信息技术覆盖率、信息技术应用单次时长、媒体元素类别、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信息技术应用次数等维度,对上述“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开展视频分析,获得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情况,如表1所示。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具体分析
1.信息技术使用率。
信息技术使用率指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数量占全部教学活动数量的比例,它能从整体上反映出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由表2可知,在50个教学活动中,有56010的教学活动使用了信息技术,也有接近一半的教学活动没有使用信息技术。在五大领域中,不同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状况亦有所不同,其中语言类教学活动运用最多,比例达到90%,而健康类教学活动运用最低,仅为20%。
2.信息技术教学覆盖率。
信息技术教学覆盖率指在单位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时长占该教学活动总时长的比例,它可从时间维度上反映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程度。由表1可知,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覆盖率最高的达83.53%,即整个教学活动时长的83.53%都在运用信息技术,最低的为1.33%,即仅在1.33%的教学活动时长里运用信息技术。对其做单样本T检验,Sig.值为0.000<0.05,可知不同教学活动之间的信息技术覆盖率差异明显,如表3所示。
3.信息技术使用频次。
信息技术使用频次指在单位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次数。而对于“信息技术使用次数”的核算,本研究将“无明显间断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视为1次”。如表4所示,在本研究中,有12个教学活动应用了1次,有10个教学活动用了2次,各有1个教学活动应用次数达到“5次”或“6次”。总的来说,使用1-2次的占78.57%,使用“3次以上”的占21.43%。结合表1中的“单次应用时长”,不难发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粗犷式”应用占主流,将教学内容拆开、揉碎后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的仅占极少数。
4.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它具有目标指向性、问题情境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方式与适切情况,亦可为其他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启示。在本研究中,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创设情境策略”“直观演示策略”“自主探究策略”等三种,其中“创设情境策略”应用最多,比例达54.55%,“直观演示策略”也是主要策略,使用比例达43.64%,“自主探究策略”仅用1次,占1.81%。
5.媒体元素应用情况。
常见的媒体元素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不同的媒体元素具有不同的信息传播特征。“媒体元素应用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媒体使用偏好,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媒体元素与教学活动的适切性。在本研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图形图像,达20次,占总使用次数的36.36%;视频媒体和声音媒体紧随其后,使用次数分别为18次、12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2.73%、21.82%;动画媒体应用次数不多,仅6次,占10.91%;文本使用次数为0。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与条件
“五大领域活动案例”汇集了北京、陕西、杭州等地区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一批优秀活动案例,凝聚了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是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集体呈现。在这50个教学活动案例中,无论是教学素养、教学活动设计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不过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视角来看,还非尽善尽美,一些教学活动在媒体选择、应用时长、应用策略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须遵循简单、游戏化、适切的原则
1.简单原则。
所谓简单原则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媒体素材的选择、应用策略的设计还是信息技术使用的时间长度,均应以“简单”为基本准则。“五大领域活动案例”充分遵循了“简单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从信息技术使用时长来看,在本套活动案例中,很多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应用时间不长,使用次数不多,但课堂教学效果却非常好。如在“孤独的萤火虫”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为学习者提供了2张萤火虫发光的照片,结合教师有节奏的.提问和鼓掌,很快就把幼儿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单次使用时长如此,信息技术使用总时长亦能反映出同样的特征。由表1可知,在28个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使用时长小于10分钟”的就有20个,占71.43%,而“使用时长小于5分钟”的有14个,占50%。其次,从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来看,虽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策略有十几种,但在本套活动案例中,运用最多的只有“创设情境策略”和“直观演示策略”,两者合计占总使用次数的98.19%。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的策略体系中,“创设情境策略”和“直观演示策略”无疑是最为简单的,而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来说,简单的策略却是相当凑效的。再次,从媒体元素的使用来看,纵观全部活动案例,只有1次同时用到了“声音、图片”,其余均为素材的单一运用。较之多数信息化教学存在的“媒体堆砌、媒体过剩”等现象,本研究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媒体应用可谓十分简单、纯粹。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之所以需要坚持“简单原则”,是与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的思维直观性很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掌握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并常常因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大班幼儿尽管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面对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幼儿,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就应采取直观展示的策略,在时间上尽可能简短,媒体元素尽可能简洁,不能增加幼儿的认知负荷,更不能剥夺对幼儿感觉器官的综合训练。总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让信息技术的应用简明、直观、高效。
2.游戏化原则。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鉴于此,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整合的过程中,亦须贯彻游戏化的原则,即应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愉快、有趣、轻松,充满游戏色彩,进而调动幼儿的自愿心理,增加幼儿的自学性、主动性和投入感。在“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信息技术的游戏化运用随处可见。如在“小猪睡觉”教学活动中,老师边放音乐边带着学生进农场,而在进入农场后,又利用声音,引出一个一个小动物,并设计了和小动物做游戏的环节。整个教学过程中,声音、图片运用得恰到好处,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游戏环境中发展了自己。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其一,演示游戏过程。对于较复杂的游戏,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十老师辅以说明”的方法,让游戏规则形象明了、浅显易懂,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要求,促进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二,为游戏烘托气氛。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可发挥声音、视频等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为游戏的开展烘托气氛、营造氛围,提升游戏活动的效果。其三,充当游戏载体。当前很多游戏是数字形态的,可以在计算机、手机上执行,经过教师的设计与选择,幼儿是可以基于此类游戏软件开展学习的。其四,充当评价共建。经过教师的设计,信息技术可以充当评价工具,为传统游戏做出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首儿歌、一段音乐,也可以是一幅漫画、一个宠物、一串符号,还可以是一段动画、一节舞蹈、一簇礼花等。总之,教师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游戏化角色,让信息技术应用更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更吻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3.适切性原则。
适切性原则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适当、贴切。在上述大部分“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是比较适切的,但部分活动仍有改进的空间。如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时长达23分25秒,信息技术课堂覆盖率高达83.53%,虽然其绝对时长尚未突破幼儿园一次教学活动不超过30分钟的基本要求,但长时间无间隔地应用信息技术,显然有悖于幼儿的认知特点,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又如,在“宝贝爱宝贝”这一教学活动中,播放了成龙关爱老虎的公益广告,由于该广告中有很多成人的语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要让20xx年成为最后一个虎年”等,这对幼儿来说就是很难理解的“反话或暗示语”,也就说明该活动中媒体的选择不具备适切性。再如“我们的心脏”这一教学活动本可以借助视频、动画,让孩子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心脏的位置与作用,但是老师却未用任何信息技术,不能不算一种遗憾。而在“守规则真好”的教学活动中,其实完全可不用播放视频,只要设置几个实践活动,就能够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但该活动不但用了,而且还用了3次。这也就是说,幼儿“能够通过与环境直接互动的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经验就不要牵强使用信息技术。”同时,由于“计算机对早期儿童发展到底利弊如何,目前仍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争议仍在持续”,因此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教学相比,人们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是提醒成人应尽量规避信息技术可能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师应熟练掌握设计与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指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预设和安排。呦儿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是指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对信息化环境中的幼儿教学活动所进行的预设和安排,包括对幼儿认知特征和学习经验的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信息技术选择与应用策略的设计、评价设计等具体内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成功与否,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直接相关。“五大领域活动案例”中的教师都是省级示范园里的优秀教师,其教学基本素养都非常高,但教学效果却有差别,其中教学效果突出的往往信息技术利用合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结合贴切、巧妙,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则往往信息技术应用不合理(该用不用、不该用的用了或者不合理的运用等)。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升需要行之有效的系统培训,然而目前多种培训中,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后续的“国培计划”以及马上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都应将“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此外,还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的扎实推行,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8
《打怪兽》是小班健康领域的活动,以情境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正面投掷的动作,发展孩子们的上下肢力量及手眼协调性。并且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感受情境活动的乐趣。
活动前,我创设了这样了以司令员练兵的情境,让孩子们扮演小士兵的角色。因为村子里经常有怪兽出现,欺负小动物们,使得整个村庄都不安宁。小士兵们将要学习新的本领,用石头去打败小怪兽。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他们在情境游戏中,学习投掷的本领。然后,我将场地分别布置成“小兵热身区、小兵训练区和小兵实战区。亮点是在小兵实战区放置了垫子和呼啦圈,摆放了栅栏和怪兽的形象。在投掷活动中,不单单是上肢的锻炼,也要锻炼孩子的其他身体部位,所以创设了穿过丛林和跨过小河的情境,一方面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活动开展后,孩子们还是相当投入的。但由于在活动中,自己心急,所以时间没有掌控好。孩子们貌似没有很尽兴。在训练区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多练习几遍。将投掷的'动作再仔细讲解下,或是可以将投掷较好的幼儿请出来,做下示范;而在实战区,由于过度重视投掷的技能,所以在匍匐前进和双脚跳障碍的时候,只让孩子进行了一次。其实可以让孩子们多次进行。最后打怪兽环节,如果更生动形象的话,下一次吸取经验,可以放怪兽来了的声效。
总体来说孩子们对怪兽有着莫名的激动与兴奋,因此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孩子的潜能,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都非常高,也基本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若是能注意细节,好好掌握时间,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练习多一些,我想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教学案例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案例11-25
教学反思案例05-17
体育教学反思案例08-25
物理教学反思案例08-25
音乐教学反思案例08-25
幼儿教学反思案例08-25
科学教学反思案例08-25
化学教学反思案例08-25
初中教学反思案例08-24
生物教学反思案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