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03 09:57:3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5篇(集合)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5篇(集合)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

  作为一位教师,我已经和《论语》打交道多次了。在我的眼里,《论语》就像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会让我有不同的感受,带来新的发现。这个假期,在学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灵的对话。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处世和做人的智慧。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原则,并且把握好其中的度量。如今,我们经常讨论什么事情应该做或者不应该做,什么事是对的或者错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仅仅是好与坏的辨别,而是取决于我们在何时去做这件事情,或者我们将这件事做到何种程度。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这个界限,就能避免出现问题。孔子的一位学生曾向他请教:如何以德报怨。我们经常听说有些人,不管别人怎样对待他们,他们依然保持善良。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品格在孔子那里应该受到赞赏。然而,孔子却反问他:“那你要用什么方式回报别人的善意呢?” 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已经用德行来回应了怨恨,那么他还剩下什么可以回报对方的恩惠呢

  读到这,我犹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德报德。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孔子在教育学生时的.平和态度和坚定信念的重要性。每天面对着一张张崭新、渴望知识的稚嫩小脸,我明白他们尚年幼,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因此,我需要以平和的心态教育他们,并且对他们充满信心,从内心中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在我职业道路上,我也将秉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来与同事和谐相处,并尽好我的本职工作。这样,我相信能够倾注真心去教育学生,让他们逐渐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自信的人才,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教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灵之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即使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降临。我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因为我坚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我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我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无论对朋友领导还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最美的境界。

  常言道:“没有谁能够保证背后无人议论,也没有谁能够阻止他人的指责。”在我们一生中,赞誉与谴责始终伴随着我们。越是有名气的人,越难逃避这个现实。今天你可以被捧得很高,明天却可能被踩得很低。甚至连已经去世的人也不能幸免。孔子曾说:“对于别人的评价,何必全信呢?如果有人对我赞美,那么一定也会有人对我诋毁。”所以,不必在意他人的攻讦或者吹捧。如果有人过分捧你,肯定是出于某种目的。就拿孔子本人来说吧,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之所以高度推崇他,并非真心敬仰,而是利用他的学说来束缚民众的思想,巩固他们的阶级统治。因此,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问心无愧,不要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看清表面下隐藏的真相。无论是赞扬还是贬低,嘴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谁也无法左右他人的评价。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当别人对你不了解、嫉妒你或攻击你时,你应该保持心平气和,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另外一句名言是:“我们不应该困扰于别人对我们的不理解,而是要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孔子还说:“我们不要怨恨天命,也不要责备他人,只要虚心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了解我的人就是天赐的机缘啊!”这些名言的意思是,即使别人对你不了解,嫉妒你或攻击你,你也不应该生气,而应该时常反省自己,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与其浪费时间去回击别人的指责,不如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埋怨天命,也不要责怪他人,而是要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并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因为真正的才华终将闪耀出来!

  孔子曾说过,判断一个射箭手技术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精准地射中靶心,而无需去看箭是否穿过了目标。这个表面上简单的句子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我们不应该对他人过于苛刻,宽容别人其实也是在宽容自己。

  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在处理问题上,有的人会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却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时候我们宽容了别人,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让我们用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吧。

  《论语》对于我个人来说带来了全新的人生观和工作热情,最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宽容。在人与人之间,宽容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宽容就像催化剂,能够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宽容就像润滑剂,可以调节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宽容就像一种清新剂,能让人感到舒适、温馨和自信。宽容是一种豁达的品质,同时也是一种幸福。它是指引我未来人生道路的绿灯。选择宽容,即选择积累财富!读懂《论语》,就读懂了人生的真谛!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2

  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这个假期在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

  读到这,我犹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我也会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与同事和平相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教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想观念。于丹老师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弥补遗憾。”因此我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即使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降临,我也要尽量平静自己烦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学生。

  因为我坚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尽快的过去,这样我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我才会活得更有效率。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播出去教育学生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们明白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胸怀。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无论对朋友领导还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最美的境界。

  常言道:“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活一世,毁与誉,从来都是如影随形的。名气越大,越是难以避免。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将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岂只是活着的人,即便是盖棺之人,也难以定论。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别人的攻讦也好,吹捧也罢,全不必当回事的。

  假如有人捧你捧得太厉害了,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目的。就拿孔子本人来说吧,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过是利用他的学说,用以禁锢民众思想,作为巩固其阶级统治的工具罢了。所以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做事一定要问心无愧,不要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认清糖衣裹着的'往往是炮弹。赞也好,贬也罢,嘴巴是生在别人身上的,谁都有说话的权利,岂是谁能左右得了的?

  孔子有这样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说别人不了解你,嫉妒你、攻击你,你也不恼怒,而是时常反省自己,我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与其浪费时间去反击别人的指责,倒不如埋头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要坚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孔子曾说过,看一个射箭手技术的高低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没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没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对他人不能太苛刻,宽容别人其实更是宽容自己。

  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在处理问题上,有的人会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却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时候我们宽容了别人,别人就会宽容我们,善待我们;而我们对别人苛刻,别人也会反过来以更加恶劣的态度来回击我们。让我们用宽容对待身边的人吧,这不是消极或懦弱的表现,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风。

  是《论语》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对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教会我最多的就是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宽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可以调节关系,避免碰撞;宽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更是一种幸福。它是一盏绿灯,帮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通行。选择了宽容,便选择了财富!读懂了《论语》,便读懂了人生!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3

  戊戌年夏月的一个上午,我们浦江学堂知字级的九个班级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去山东曲阜的祭孔之旅程。

  到达曲阜的第二天,我们坐着大巴陆续去了孔庙。到了孔庙后不久,仪式正式开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过大成门,严肃并且庄重地站在大成殿前方的左侧。第一项:敬献花篮;第二项:奠酒献礼;第三项恭读祭文……仪式进行到老师们行三鞠躬礼时,我非常羡慕老师们能够在大成殿正前方行三鞠躬礼,能通过这种仪式表达对孔子的恭敬、敬仰之心。我也好想到大成殿正前方去行礼啊!随着仪式的进行,没想到第四个环节就是我们学子分组行礼。轮到我们知本班时,整班学员走到大成殿正前方,全体跟随着老先生的口令向孔子行三拜礼。那时,我十分激动,甚至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知道随着那位老先生的口令行三拜礼:一拜的`时候,我记起了孔子的弟子有3000,其中有72个弟子精通六艺;二拜的时候,我想起了孔子周游列国时困难的场景;三拜的时候,我想起了孔子的伟大,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整个三拜礼,我都沉浸在行礼的过程中。接下来,进行荣配绶带的环节,当礼生帮我佩戴好绶带时,我因为有这个机会而感到无比荣幸。时间飞逝,随着最后的两个环节:经典诵读和集体殿前先师行礼,祭孔活动就结束了。

  这次祭孔,我体验到了古人是如何祭祀的,还懂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与祭,如不祭;慎终追远;祭祀时要庄重、严肃”。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4

  一个万里无云的早晨,我还在宾馆的大床上睡觉。忽然,我想起了什么,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了起来。浦江学堂的知本班,也就是我所在的《论语》班,由于下学期要学《孟子》,所以在祭拜完至圣孔子后,还要到孟庙参观。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刷好牙,洗好脸,拉着妈妈向电梯奔去。六点三刻,我们知本班坐车前往孟庙。

  我们刚进孟庙的门,就见路边立着大大小小的`石碑。有一些石碑是皇帝立的,下面有赑屃驮着。它是龙王的九个儿子之一,长着龙头、龟背、鹰爪和蛇尾。

  接着,我们又去看了孟庙里的一棵大槐树。它因为被闪电劈过,所以变成了一个“Y”字形。最特别的是它的树干,它是空心的,就像一个天然望远镜,人们能从里面看见天空。据说古代,有一位诗人从里面看见了天空中的明月,便给其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洞槐望月”。

  最后,我们去了供奉孟子像的地方。我和两位同学一起对孟子诚心诚意地行了三拜礼,希望他能让我们快快乐乐、万事如意。

  一天的孟庙之旅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孔子和孟子已经不在了,但他们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经典,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根据文字学家的考证,“儒”字兼有象形、形声、会意三个方面的特点。讲他是象形,是说“儒”的甲骨体画的就是一个人在沐浴濡身,表示修养身心,洁身自好;说他是形声字,是说“儒”字从“人”取意,“需”表示近似的读音;是他是会意字,是因为儒字的左偏旁的人表示人类,右偏旁表示需要,合起来的意思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论语》涉及到求学悟道、礼乐规范、治国安民、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但都是为实“仁”这一道德规范服务的。

  谈到学习,孔子认为学习可以改变人生和命运,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靠个人后天的努力。围绕学习,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心情等提出一系列的经典理论。

  谈到人际交往,孔子倡导自爱和爱人,极力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号召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惩恶扬善,助人为乐,明辨善恶,多交益友。

  谈到思想修养,孔子首先主张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人生目标,要追求真理,清心寡欲,仗义疏财,勤俭节约,廉洁自律。

  谈到为政治国,孔子用“正”解释“政”。他认为,所谓“政”,就是正义、正气、正道、公正、中正、正大光明。他十分重视执政者的德行和操守。他关心民生疾苦,反对烦政扰民,主张爱民、富民的仁政之道。

  《论语》的思想内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都早早融进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论语》对中国史的深远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浸润,对民族美德的基本定位,无论怎么高度评价,都不为过。古往今来,一直流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并非虚张夸饰之词。

  学习经典既要探本求源,更要开拓创新。

  一、求学悟道

  热爱学习,刻苦勤奋。持之以恒,惜时如金。健全心理,虚心好问。敢于质疑,开拓创新。

  二、修身养性

  爱国忧民,立志为先。修身养性,诚实恭谦。自律自强,质朴勤俭。任重道远,一往无前。

  三、人际交往

  识别善恶,崇尚信义。豁达包容,彬彬有礼。助人为乐,严于律己。广交益友,见贤思齐。

  四、公务方略

  执政为民,克己奉公。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率先垂范,草上行风。知人善任,人和政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6

  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论语》这本书,但却没有真正地去看过。当时,在我的想象中:《论语》这本书和其他的书没什么两样的,当我现在真正地读完《论语》后,才觉得二、三年级时我那幼稚的想象是大错特错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读完《论语》后,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照着做,借鉴他们的缺点注意改正,这是这句话的意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还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个人有个人的优点。只有向别人的优点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加优秀啊!

  其实,“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也是出自《论语》的话,和上一句意思大概相同。这一句话告诉我们:聪明而又好学习,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不可能完美的,肯定有许多方面不如别人,那么我们要不耻下问,将自己更加完美些。我记得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啊,只有做到不耻下问,那么,我们不是离完美更加近些了吗?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于丹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说人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三种坏朋友呢?友便辟,就是性情特别暴躁的。遇事不能冷静理性地帮你分析判断。友善柔,就是特别优柔寡断的。在你需要选择时,他的优柔让你失去机会。友便佞,就是心怀鬼胎的朋友。不走正道,阿谀谄媚之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地位。从自身修养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交到好的朋友.

  于丹以为,人与人之间不是越亲密越好,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不管是上下级,朋友间,父母和子女间,皆如此。凡事“过尤不及”。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对待君主劝谏过多,就会遭到侮辱;对待朋友规劝过分,就会被疏远。”还说,带刺的豪猪就是多次在靠近和远离之间试探出一个最佳距离,既可以彼此获得温暖,又可以不伤害对方。人,亦如此。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儿时的吟诵这是在我的脑海中回响开来。索性用这吟诵做一个开篇,开始我《学而篇》学习心得的叙写。

  全篇16章,内容涉及仁、孝、信等道德的各个方面。在现在看来也远不会过时。忽然想起上星期在听学长学姐答辩的时候,老师根据北村的文章问了一个问题在中国是没有信仰的,你认为基督教不能在中国扎根、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熟不知,那时我多想说,中国人怎么会没有信仰,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中积淀了多少智慧与圣明。我们有信仰的,我们信仰的是五千年凝结成的智慧,我们信仰的是源源而来理性,我们信仰仁与礼。我们不会在做错事的时候忏悔,也会少了期望得到时的祈祷,我们有一套礼法去约束我们,一直做一位君子,在自救中救赎。学而篇里的章节就让我看到了这些,看到了促成人们内心强大的理性武器,看到了君子之身的感召力。

  先说我最喜欢的一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师曰:人总是不断地在反省,在反省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反省中修正自己的行为。于是人一步一步从猿进化为万物之灵。反省不仅仅是反思。反省是积极主动的对过去行为的自我论定,是在社会共同认知的是非标准下进行自我修正。省,又有省悟的意思。由省查而省悟,由省悟而不断修正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就会逐步进入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界。我对此深表赞同,同时,我更想表达对于本章提到的三个方面表示喝彩。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着称。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此处三句应是他提出的修养方法。

  那么曾子为什么强调要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反省?疑问刚一出老师就做出了详细的解说。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一说:谋贵忠,言贵信,传贵习。谋、交、传者,施诸人;忠、信、习者,存诸已。先忠信而后习,与《易》言忠信、进德,继之以修辞,立其诚,《礼》言尊德性而继之以道问学同意。也就是说,曾子的三省讲的是进德修业的大事情。进德以忠信为本,修业以习传为基。忠本于心,《说文》:忠,敬也,从心,中声。段玉裁补尽心曰忠以足其义。也就是说一个人谋事要尽心竭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岗敬业。信本于言,《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也就是说,与人交往,说话要诚实。你说话不诚实,净说假话骗人,你最终没有一个朋友,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上司信任你。做到了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信,再把老师传授的学业反复练习,使之成为安身立命的本钱,那么你就会成为有德有才的人而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你的生活道路就会平坦许多。

  生活道路开始平坦,是非常诱惑人的一种境况,而我则更想说,曾子是在用一种信仰在约束自己,也在传播这一信仰的同时,反作用于世人也能这样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信仰是在君子的光环,是触手可得的神的光芒。每天都反省:做错的事,没做好的事,做好的事,不幸的事,幸福的事。每天都会有一堆故事能够串成五彩的.珠子。想想自己对朋友有没有不真诚,有没有不信任,在一个阳光的午后,一种坦然也便油然而生。若是有所汗颜,那必定会有积极的行动去补

  救,美好的友情也就这样愈加滋生曼妙。想想工作中有没有谋私,有没有忠于这个组织,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心凝地更紧了一些,对于这个组织拥有了更多想要实现的梦想,把自己的梦与组织相连,在瞬间也变得坦然起来,试想是否可以理解成一种信仰的力量呢?想一想,学到的东西有没有复习有没有再做深一步的探究,是不是顿时就会生出一股动力,去发散思维,那样是不是就会少了很多颓废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又精彩的演出。

  再回到开篇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说:学习与实践是快乐的!和朋友交流沟通是快乐的!不轻易生气有修养的人是快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快乐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是快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大家天天见见面说说话,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沟通才是快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也不生气,因为有修养才是快乐的。没有修养的人,天天与人斗与地斗与天斗,老干仗,老生气能快乐吗?不快乐能健康吗? 其实人的快乐按照告子食色性也的论断,人在得到食物维持了生命时是快乐的;在得到欢爱对象时是快乐的。这是生理层面上得到满足时的快乐。孔子认为,人的快乐的获得,还有精神层面的快乐,就是通过学习与交往和修养的宽容而获得的。

  简短的两句话,16章里的两章内容,俨然不失为我们平常生活的乐道,一方面告诉我们去修正、提升自身,一方面告诉我们懂得欣赏、懂得宽恕。生命的信仰亦应是如此。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8

  孩子在暑假期读《论语》,工作之余,茶余饭后,我也捧起这本书。感觉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视觉学习《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人在一生中遇到的困境与不如意的事很多,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在《论语》中就能找到答案。《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就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每个人相对与他人都有不如他人的地方,或者某天不如意的事情“砰”地降临在你的身上。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四川汶川人,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甘肃舟曲人,他们有的瞬间失去了父母、儿女、兄妹等亲人;有的瞬间失去了熟悉的家园,这时要他们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天灾,人们无法预见、有时又无法避免。在天灾已经发生时,只有去接受它。不要过分地纠缠在里面,整日呼天喊地,这只会加重你的苦痛,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

  此外,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约束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手段。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有没有复习?曾子所说的“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僵化。而这一切都通过“每天反省”这一习惯来支撑和维系,使个人的修养日渐完善。当个人的'修养到达一定程度后,他的思想和人生就会发生迥于常人的变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生活中总结体验,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知音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啊!而这一切都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而实现的。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一个对人谦恭友爱的人,很少去做犯上作乱的事情。每个人都能如此,那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无疑就非常安定了。

  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题。《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是一座思想的宝库。认真地研读,细心地体会,努力地实践。我们的境界必将得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9

  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浦江学堂学习一年了,这一年我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论语》。第一节课,我们跟着老师一遍遍的诵读,我却提不起精神来,心想:这古人好好的话干嘛要说成这样,在我眼里,古人的经典文章真是深奥难懂。

  随着陈老师的讲解,我不知不觉地被里面的内容牢牢吸引了,这本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难懂,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变得生动形象,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这句话是说:要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言行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性情习惯。可见,观察人也是一种学习。只有会观察人交到对我们有帮助的好朋友。还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两句话教导我们要勤思好学,在学习中寻找乐趣,结交朋友。君子“温良恭俭让”,有广阔的胸怀和才能有真正的朋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我反复思考这句话并且反省自己平时的言行。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父母让我帮忙打扫我也不愿意,拖拖拉拉。我觉得我要改掉这些坏毛病,对老师,父母都要有一颗敬畏的心,这才是“仁”,“德”。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一定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内容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0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

  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

  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

  处世:“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交友:“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

  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

  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慢慢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

  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第二,有数学天才,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创造超越《相对论》的《绝对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渊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详细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1

  与西方不同,海外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专一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可溶传导出来的饱和向心力。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悍。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意念锻造这样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平和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起信念的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外交政策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师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人格结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元:“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那种可能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道不远人,让之下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2

  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

  “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偷来的呢!

  这书名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好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好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这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自己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沃苏什卡,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分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修正自己的.缺点。”这几段写得真好,我们所有人也要好好读读哦!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相貌,更重要的是心底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人则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菲律宾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3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4

  祭孔从七月四日就开始了,我们一起乘着动车开开心心地前往曲阜。晚上,还和鲍老师拍了张照作为留念呢!

  七月五日的太阳和我们差不多一起起床!那是因为我们要去孔庙了,导游说因为要让我们赶在上班之前,所以要让我们6点在车上会合后出发。

  里面最让人激动人心的是祭孔大典,它在我们看完节目之后,几个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像圣诞树一样的东西,把我们领上了台,隆重的祭孔大典终于开始了!可是让我们没卢到的是,我们在烈日下足足站了一个小时!最后一个项目:黄巾佩戴,这黄巾看别人戴起来很热,因为那条黄巾很厚。但是轮到我们知本班上去领黄巾,轮到我的.时候,一位身穿古代服装的人,帮我戴上了黄巾,在那一刹那,非但没热,反而觉得脖子里凉快了一下!刚才还有很多人在说黄巾像什么呢!比如面条,热腾腾的,可现在就安静了,按广播行了三拜礼。

  下午还去参加了拓片活动,可好玩啦!可以把自己拓好的宣纸带回家呢!

  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15

  为政者要以德服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说:为政者,要靠道德来治理国家,这样就会乡北极星一样稳居于北极而周围的群星也都会环绕在他的周围。

  为政者要正邪分明。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

  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臣下之人,凡是光明磊落,行事谨慎的,往往都是正直的君子,百姓自然敬爱他,希望他得到合适的官职,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也有些做臣子的,心地奸险,行事乖张,往往都是邪枉的小人,百姓自然憎恶他,怕他误国害民。这其实也是天下人的心声,纵观当今社会特别是基层,不难发现,发展得好的乡镇大都有个好的支书及班子成员,在他们的带领下,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把家乡推向致富。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08-24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03-08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08-17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02-02

《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08-15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03-04

学习论语践行心得体会08-15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12-03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03-30

学习论语的心得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