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4-08-17 10:23: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用】《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

《苏东坡传》读后感1

  孟子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想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适合下面的内容了。

  正如孟子所说,苏东坡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年五月,苏东坡的妻子以二十六岁之年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苏东坡的妻子陪伴他至今,没有过过一天快乐日子,便离去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是让他伤心的还不止这些,妻子死后,次年四月老夫(即苏洵)也病逝了。当时是英宗治平三年(一零六六)。

  有人说过“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自然也会为你打开一道窗。”可不是嘛,妻子和父亲的居丧期满后,苏东坡便与前妻的堂妹,王杰的女儿(即闰之)在一起了。润之比苏东坡小十一岁,她虽不如前妻能干,但她秉性柔和,遇事顺随,容易满足。

  在没看过《苏东坡传》以前,我一直觉得王安石是一个好人,他的`《元旦》,《伤仲永》,《梅花》等等一直都是深受我们所喜爱的,看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理解一直是错的。

  看了这么多,也明白了很多,心里不自禁开始期待下面的故事了呢。

《苏东坡传》读后感2

  树酱现在看完《苏东坡传》前九章,主要讲述了东坡先生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步入仕途的经历以及王安石变法期间的朋党之争。

  东坡先生等人在复杂的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文人风骨和为天下百姓之忧而忧的热烈情感是最让树酱为之动容的地方。

  树酱还记得以前读《明朝那些事儿》这个系列的书时,不止一次地因为明代那些受奸佞迫害依旧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傲骨或隐忍或慷慨赴死的名臣们眼眶发热。

  也让树酱想起以前和友人参观博物馆时,民国青年们那种从照片中、从眼神里就可以体会出的——愿意为国家前途燃烧自己的.生命的热烈情感。

  树酱觉得读前人的故事可以让自己在经历人生波澜的时刻更从容地去面对,因为无数睿智的人们已经经历过,他们会告诉你心境上再缓和些,行动上再果敢些,一切都会过去的。

  当然,苏东坡作为诗人的豁达与不羁,作为兄长与弟弟子由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官海的浮沉还在本书的后面章节。

《苏东坡传》读后感3

  他将情感融化为流淌在笔端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动的旋律;

  他用痛苦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会陪我一辈子。苦涩中无法掩盖的淡香溢出翠绿的碧壶,沁人心脾。这不仅是希望人长久,千里齐放的祝福,也是期待年年肠断,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悼。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托在一杯清茶和一轮明月上。淡淡的相思,浅浅的悲伤,没有言语,抑郁就是一切。

  苏轼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他将陪伴我一生。无法掩饰内心的孤独,无法倾诉高不胜寒的荒凉。这是摘下寒枝,拒绝生活,孤独的'沙洲寒冷的孤独。当太阳穴上有数百根头发时,老朋友就不在了,因为内心的孤独。埋葬,就是一切。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中漫游,在他用诗歌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漂浮在天地之间和波浪之外是他所有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我一生的格言。

  回顾苏轼,我说不出话来。因为我在用心和他做超然的浪漫。看了苏轼,品味了苏轼,终于明白了所有的痛苦都只是过眼云烟,没有风雨,没有晴天。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陪我一生让我平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苏东坡传》读后感4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的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道底,在于苏轼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

  苏轼的一生中,诗、词、书、画无一不精通,道家、佛家与儒家之精华,已在他心中沉淀。他亲民和善的处世之道,乐观积极的生活之道,都将在中华历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再多的不公与艰辛,依旧能在苦难之中,盛开一笑翩翩。

《苏东坡传》读后感5

  今天我只读了一章《眉山》。这章向我们介绍了苏东坡及他的家人住的地方——四川眉山,还详细介绍了苏东坡的祖父,父亲。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大家该都不陌生吧,“三苏”指的便是苏洵——苏东坡的父亲,苏轼——即苏东坡,苏辙——苏东坡的弟弟。

  苏父到了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最后名垂千古。而苏东坡的祖父却不识字,虽没有满腹经纶,但为人慷慨大方,很是胸襟开阔,是个真性情的老爷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你儿子不用心读书你也不管教他?但老爷子平静地回答说:“这个我不发愁。”正如苏老爷子所说,苏洵果然成了文学坛上一大泰斗。

  再说苏洵,天性沉默寡言,就其政治上的.抱负而言,他算是抑郁终身。不过在去世之前,他想追求的文名与功名,在他两个儿子身上出现了。苏洵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不容易与他人相处。苏洵的童年并非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而似乎是,苏洵个性强烈,不服管教,所以到二十七岁时才奋发读书。

  苏东坡“知世故而不世故”,一半是人情要看透,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丢”。

  ——《雨婷专栏》

《苏东坡传》读后感6

  读完《苏东坡传》,我知道了苏东坡之所以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那乐观的心态,就算太苦太累,他也总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松自己。

  苏东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写诗写词,诗、词的每一句话都是苏东坡的感情。比如:苏东坡的弟弟子由,子由住的'房子又小又矮,苏东坡常常对弟弟高大取笑,写下两句: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大头。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经常吟诵诗句,忽然一抬头,头撞在了头顶的墙上。

  苏东坡的一生被称为风雨人生,他经常被赶到偏远的小城市,做一个小地方官。他被赶到一个地方,他就跟那里的人和平相处,帮助别人,同时也些出了许多美妙的诗句。

  苏东坡在哪,别人就因为他的存在赶到幸福。他的快乐能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当他要离开莫个地方时,那里的村民都会依依不舍。

  我们应该学习他乐观的心态,无私奉献,理解他人的美好的品质!

《苏东坡传》读后感7

  初识苏轼,是在宋词中,浩瀚词海,他的诗,是最有吸引力的。

  他满腹才学,年纪轻轻就得到皇帝和文学大家欧阳修等人的赏识,可见他是几千年难出的大才子。可在他的诗中,那些华丽词语、高人一等的傲慢并没有出现。更多的则是豪放乐观或简约轻松。但这样的诗词,更能走进读者的心里,这似乎就是文学创作中更高的境界。

  后来,读了《苏东坡传》,才了解乐观的诗词背后有多少生活的艰苦与忧愁,但也正是这样的生活,才成就了一个无法复制的“苏东坡”。他是个天生的乐天派,被贬黄州期间,他没有因苦难而消积,反而他人生中的大部分名篇都创作于那里。他把自己变成一名农夫,过着田园潇洒的生活,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就是他对自己最好的形容。

  也许是他过人的`才华,也许是他无可救药的可爱或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造就了他不凡的一生,流传千古,闻名中外。我们可能没有他与生俱来的才智,但我们可以勤奋努力,在遭遇挫折时,也可以微笑以待,用自己的力量,创造一个美丽光明的人生。

  此世唯一的苏东坡,他不仅为我们后人留下这些美丽的诗篇,他更是每个逆境中的人的榜样,教会我们如何对待生活。

《苏东坡传》读后感8

  东坡,东坡,一位住在东坡上的诗人。号东坡居士此名看似随意,但又何常不体现了苏轼的潇洒与豁达呢!

  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瞬时令我感到即使隔着千年的岁月,也能如此近距离得感受到苏东坡的一生实在是妙笔。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幸运的。尽管他被一贬再贬,但他却也总能发现生活的欢乐,也许正是这个不同的机遇,让他走遍了祖国的半壁江山,尝遍了世间美味,他从不居高临下得看待百姓,而是真正的融入百姓们的生活,下田耕地向农民讨教经验,分享美食,细听乡下趣事。如此一比,离别官场倒是享得了一份清闲。

  李白的一生逍遥似仙人,杜甫的一生难免略显苦难,唯有苏轼最令我敬佩。他是诗人,亦可以是农民,是酿酒师、是学者、是工程师…..他的无所不能更是启迪了我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他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般永留千古!

  这是一份横跨千年的精神宝典。

《苏东坡传》读后感9

  最近又读了苏东坡传,为什么是又呢,因为真爱。以前看过林语堂的版本,李一冰的大部头实在没时间看,这本是最近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偶然遇到的。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东坡的命运无疑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历经三次丧妻之痛,政治上到达过巅峰,又数次跌落低谷,有过自修小院种花种菜的怡然,也有路上饥饿奔走的困顿,命运像一条隐形的线,牵扯着众生向前奔走。

  然而,抛开命运这条宏观的线来看每一个阶段微观下的生活,少年读书时期“唤鱼池”的精妙、年少得志时的潇洒、遭受陷害时的忐忑、复用达到巅峰时的畅快、接连被贬走“下坡路”时的坦荡,每一个人生阶段的东坡,都生动可爱,闪耀着光芒。

  我最爱的,是他在为官时造福一方的前瞻思维,是见到普通人有难处时的大度相帮,是身处困境时的接地气和豁达,是历尽千帆后的冰释前嫌既往不咎。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三个苦难至极的地方,苏东坡成功脱胎换骨,遇到了最内在的自己,达成了最深刻的平静。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10

  苏东坡传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勇者。

  但是,我很佩服苏东坡。第一是因为他为人非常乐观。他经常被贬到这贬到那,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愁眉苦脸过,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第二是因为他作诗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资料,只要遇到一点小事,他都能挥笔写出一首诗来。而且他的诗永远是那么清新。

  同时我也特别同情他。一个人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运。就连最后死也是死在被贬的路上。可真够可怜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11

  才华横溢却宦途崎岖,屡遭贬谪依依乐在其中,他就是百年一遇的奇才全才—苏轼。

  由于政见不合、小人弄权,苏轼历经大起大落,他却保持一份潇洒傲然,面对人生苦难与世道沧桑,顺境与逆境的转换,出世与入世的变更,苏东坡不因贬谪而消沉感伤,举杯笑看平湖秋月,看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不怨不愤不恨,超然于物外的豁达与包容,徐徐前行,以赤子之心看淡人间事、世间人。

  刘辰翁在其著作中写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彻底改变世人觉得词难登大雅之堂的'束缚,一反词句艳情腻语的风格,他的词大气磅礴,语言朴素精练、兼有豪放与婉约派双重特点,自成一派。东坡先生还是一位美食先驱者。“东坡肉”、“东坡饼”等美食无一不出自他手。

  在被贬岭南期间迷上了荔枝,著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名句。在海南上更发现了“生蚝”这一美味,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曰《食蚝》,提及“恐北方君子闻之”令人忍俊不禁。

  历史上罕见诗、书、画、文全才的苏东坡在这人世间乐得逍遥,轻松自在,不沉溺于苦痛,潇洒一生。畅快淋漓!

《苏东坡传》读后感12

  这本书时一个朋友推荐我看的,我是很少看传纪的,刚开始我真的是看不下去,两次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慢慢的看,直到看到王安石那里,我才慢慢走近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描写了东坡先生的一生,有家庭,朋友,政治甚至人民。林语堂先生用苏东坡的诙谐乐观的心态来描写苏东坡的一生,但东坡的一生的确坎坷曲折,我羡慕他的这种面对世界的心态,他直言不讳,他无论身处何地都结交很多朋友。他活的很快乐。其实在这之前我对宋朝是没多大感想的,现在我虽然觉得党派之争依然很可恶,他们的官员并没有明朝的那样可爱,可是那几个皇太后,和那些坚持己见,为国效力的官员真的很让我感动。看了这么久,从刚开始对王安石的痛恨,到最后也觉得他也是在为国服务,只是他太刚愎自用了。

  苏东坡的豪迈,苏东坡的`乐观诙谐,苏东坡的嘲讽,苏东坡的坚持,苏东坡的真挚,都在林语堂先生下还原了。我看到了一个诗人的苏东坡,一个画家,书法家的苏东坡,一个体贴民情的苏东坡,一个脾气暴躁,而又逻辑清晰,才思敏捷的苏东坡。他是古今难见的奇才,也是个有喜怒哀乐的凡人。感谢林语堂先生,让我看见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13

  他即将到来情溶化为笔端流荡的华彩;

  它用豁达大度凝炼成笔上飘荡的节奏;

  它用痛苦压抑感成观念奔涌的章节;

  苏轼是一杯绿茶。他将伴随我一生。苦味中隐藏着的清香洋溢着碧玉般的碧瓶,沁在心里的是,祝愿人长,千里共娄娟的祝福,每年肠断,也是明月夜,短松冈的追忆。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分配给一杯茶,被放置到满月。淡的思念,淡淡的忧伤不用言语,沉寂便是全部。

  苏轼是一江碧海,他将伴我一生。掩盖不了心里的孤寂,倾吐不绝高处不胜寒的`沧桑。是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的孤独。在鬓发好几百之时,故友没有,来源于心里的孤寂。安葬,便是全部。

  苏轼在它用文本手工编织的美好中畅游,在它用诗沉积的象牙之塔中放肆。蜉蝣天地之间放浪形骸外是他所有想念的凝结点,是里程数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望苏轼,我无奈。由于我已经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韵事。读文章苏诗,品味苏诗,终于明白,一切的痛苦只是过去的云烟,既不风吹雨也不清。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要我平平淡淡;

  苏轼似水,伴我一生要我平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不变!

《苏东坡传》读后感14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今天终于见到“本尊”了,心里难免有点小激动。因为苏东坡(即苏轼)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特别苦恼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我偶像的作品。

  苏东坡的人品,一个具有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实,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他的作品犹如天地间的凤毛麟角,是不可多见得,正如苏东坡一般,一生都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我崇拜他不但但是因为他的人品,更多的是他对待贫民百姓的态度。

  还记得孟子曾经说过:“民为重,社稷为次,君为轻。”用这句话来形容苏东坡的思想再合适不过了。在王安石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他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不惜与掣肘刁难的官场战争。当时似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关心那千里的荒旱,流离饿殍。他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向朝廷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悠。

  今天我们可以确实的说,他是最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15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大才子一个!放在现在,他何止是收获迷妹无数呀!

  夏老师推荐我们阅读《苏东坡传》,让我们更加细致地了解他,我饶有兴趣地翻开书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他是工程师,是皇帝的秘书,是慈悲的法官,还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诗人。坎坷的仕途和有趣的灵魂让他的人生不惧风雨、泰然自处。

  苏轼还非常的孩子气!有一次他向朋友夸赞说自己多么喜爱乡间朴素的'生活,一撮盐、一碟白萝卜、一碗白米饭就很美味了。过了不久朋友给他一张请帖请他吃“皛”(xiao)饭,苏轼也没有多想,就如约前往。到了之后一看,见桌上只有一撮盐、一碟白米饭、一碟白萝卜,马上明白了朋友请他吃“皛”饭就是三白的意思。饭后,苏轼郑重其事地对朋友说:“明日我也要在家设宴回请您,请你吃‘毳’(cuì)饭,请按时赴约”。朋友如约而至却发现席间啥都没有,原来苏轼的毳饭就是三毛饭,毛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两人相互捉弄像个小孩子一样开玩笑童心未泯。

  苏东坡旷达乐观,他的千古佳句、正直的人格、超然洒脱的精神,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被世人铭记。

【《苏东坡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苏东坡传》优秀作文12-29

《苏东坡传》心得体会09-19

苏东坡传读后感08-24

苏东坡传读后感10-19

《苏东坡传》读后感09-03

苏东坡传林语堂读后感08-22

《苏东坡传》读后感【热】12-26

《苏东坡传》读后感【推荐】02-12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04-07

【热门】苏东坡传读后感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