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精选【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1
初中二年级第一次读《红楼梦》。我还记得那时只是因为某次考卷上一题“试写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八位”难倒了全班几乎全部同学,班主任所以提议大家读读这本“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在“学习是天,分数是地”的年龄里,教师的话便是圣旨。不久我便从书店搬回了《红楼梦》。应对着眼前蝌蚪般密密麻麻的小字,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这要读到何年何月!庆幸的.是我从小就不是轻诺寡信的人,承诺妈妈买回来后必须读完让我硬着头皮读了下去。其间,但凡遇到诗词便自动跳跃,看见闲话家常就统统屏蔽,涉及纵古论今就置之不理,每个周末抱着这本巨著真正专注的只是那些对不上身份的名字。
以错过《红楼梦》精髓为代价,我仅仅用了不到一学期的周末部分时间就完结了这部让无数红学学者穷尽一生也研究不透的大部头。收获是,明白了书的作者是清朝曹雪芹,写的是某朝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教师说过)及宝、黛、钗的三角恋情(老实说应当屏蔽),虽然基本对不上号,但却背熟了“元迎探惜四春、宝钗、黛玉、李纨、秦可卿、王熙凤、史湘云、妙玉、巧姐”这十二冠首金陵女子。不明白“奴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花知是谁”的是黛玉,不明白“金玉良缘”“木石前盟”指的分别是宝玉宝钗、宝玉黛玉,不明白“海棠诗社”因何而结,又为何无果而终,甚至不明白纷繁的宁荣二府里谁主谁仆,谁是谁的妻子,谁与谁是父子。与《红楼梦》的初次触碰在一片混乱中结束,那时,我当真以为她就是“满纸荒唐言”!
《红楼梦》读后感2
怀着对看书的一腔热血,我翻开了那了不起的著作——《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尽管他们的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有着相通之处,他们的悲剧命运是相同的。作者用炉火纯青的笔法,塑造出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众多的艺术典型。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罕见的瑰宝,是我们中学生加强艺术修养的良好读物。
主人公为贾宝玉,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家族是因为元春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却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的世界是多么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养成生性猜疑的性格的因素,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
《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这部著作展示了“金陵十二钗”及其它相关人物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了追求光明、崇尚自由的思想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的罪恶。体无完肤地暴露了“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及社会道德观念的凶残吃人本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预见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结果以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一部好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更多书本以外的东西。读一部好书就如同和一个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红楼梦》读后感3
桐阶月暗,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潇湘馆里,香魂一缕随风散,苦绛珠魂终归离恨天。忆颦卿种种,悲恨相续。
悲,如此绝貌,竟香消玉殒。初入贾府时,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能将古时四美之首西施比下,说黛玉有那“倾国倾城”的貌丝毫不为过,但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寄人篱下的娇花没有遮蔽,终是变成残花。“两颧红赤”“颜色青黄”,病终的黛玉早已被折磨得容貌憔损,在冷冷清清的潇湘馆里,香魂归天,悲乎!再无容貌似其者!
又悲,伶俐才情,个性解放终是昙花一现。黛玉的俏谑正如薛宝钗所言:“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识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用‘春秋’的法子,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正是颦儿柔弱俏黠,才使她在贾宝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世界里成为皎洁的白月光。颦儿一去,再无人悲唱《葬花吟》;颦儿一去,《柳絮词》已成绝唱;颦儿一去,鲜花着锦的大观园也暗然失色。她叹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赞红拂私奔的'壮举,她悲五美凄惨的结局……一切都随黛玉的死,随风散尽,有如昙花一现,虽短暂,但也极致美丽。悲乎!再无才情似其者!
恨,木石烟缘终败于金玉良缘。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青梅竹马,又惺惺相惜。如此天造地设,却有违于封建礼教。“金玉良缘”将两人拆散,“木石姻缘”碎了一地。常言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两人相隔的不是遥远的银河,而是一整个社会,两人奋力也摆脱不了的枷锁,跳不出的牢笼。上一世绛珠受甘露灌溉,下一世颦儿以泪还恩。可惜,再多的情也被羁绊。恨无常!
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消香断有谁怜?呜呼哀哉!
《红楼梦》读后感4
我读了《红楼梦》一书,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剧。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腐朽封建社会,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生来嘴衔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虽然她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她诗情画意,聪慧灵秀。黛玉每次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居于首位。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也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却嫁给孙绍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与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他们心中,一边是封建社会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终不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文学的真谛就在这里。
【《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的读后感09-01
《红楼梦 》读后感11-14
《红楼梦》读后感06-13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6
《红楼梦》读后感06-13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05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09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07-16
(精选)《红楼梦》读后感07-19
《红楼梦》读后感【经典】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