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
今天教完了《沁园春长沙》,感觉不如意。首先是觉得不能实践新课标的理念,与过去教学没有什么区别:老师讲得过多,学生活动不充分,不知道学生在学过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握意象,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入后让学生说词中哪能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说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引发诗人毛泽东的这一追问,有学生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就进一步地引导思考学生“万类”是哪些,“竞自由”的表现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预习题“词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给人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最后总结出了:词的上片写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正是这壮丽的秋景让毛泽东心潮澎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哲理追问。这里回忆起来思路很清晰,线条很流畅,但在教学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主要是老师讲解过多,比如对意象特点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师讲解的老习惯。讲完上片就快下课了,对下片只提出了问题:上片所问“谁主沉浮”,下片作出了回答吗?学生回答:“同学少年。”便下课了。下片的教学法用了三十分钟的样子,其余时间让学生做练习。
本来用一课时教完的,结果却用了两课时,还有一个原因是导入用得时间过长,我从章士钊评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帝王气象”说起,说到了朱元璋的《咏鸡鸣》、黄巢的.《题菊花》然后说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实也有帝王气象,问“哪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的帝王气象”,由于所引用的诗学生不熟悉,我在黑板上板书,用时较多,所以花多了时间。我一上课叫学生朗读,有一个学生就说那女生的朗读声音太小不能表现毛泽东的伟大政治抱负,其实我本该揪住这“伟大政治抱负”提问的,但当时就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备课内容,造成时间浪费。这就关系到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预设,但也不能被预设捆住手脚,当然有时也有“显摆”的心理在,这也就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要显示自己的才学。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2
从大处着手,要领略到这首词的豪迈风格。其风格的体现,最重要的就是朗读。从目前班级的朗读情况来看,做得并不是特别到位。我分析一下了原因,高中手之所以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以及更不愿意举手来朗读文章,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观方面,担心自己所读或者所回答的问题不够好,引起同学的哂笑。伤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客观方面,确实是不是太熟悉班级同学,倘若熟悉了。就可以放得开一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要求同学的点评,点评的同学说好话我会问好在哪里,说不好我要他示范,让他们有了畏惧心里。于是乎,在课堂互动这一块,就有点打不开。但是目前主动举手的还有几个。
从小处着手,对诗歌文本的分析来看,同学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实在是基础薄弱,不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确实也很难——但不能因为难而止步。在文本分析的时候,学生还是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独立寒秋”之“独立”二字,教材分析中有三种意思,其一就是确实是一个人,第二,与下文的“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第三,就是表现了年轻革命家砥柱中流的英雄气概。另外,从古代诗歌中的传统出发,例如杜甫的“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金圣叹就点评“操危虑深”。但是在点到学生如何理解独立的`时候,也有同学说道了毛泽东的心境的些许悲凉。其理由就是毛泽东即将南下广州,离开生活学习工作达十三年之久的长沙,内心会有不舍,再加上一个人,怎能不悲凉呢?这个是学生发现的,这种说法我当即肯定,是啊,我离开三年之久的瑞安还那样依依不舍呢。
另外,由于湖南省长赵恒剔派兵逮捕毛泽东,这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应该说是“独”字所包含在里面的。我个人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在一大二大三大之后,陈独秀和毛泽东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好,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应该内心也有孤独感的。
不管后面的秋景描写多么壮观豪迈,不管多么有气势,有年轻革命家的伟大,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毛泽东细腻的情感也不可忽略的!
另外,我觉得如何引导同学们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很重要。李镇西老师说,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要读出问题,读出自己。诗歌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是学生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们可曾有问题没有?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没有。但是我却问:一首词中毛泽东为何会几次用“万”呢?几次用动词“击”呢?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带着他们进入了思考。可是,如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还是一个未待解决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3
今天教完了《沁园春长沙》,感觉不如意。首先是觉得不能实践新课标的理念,与过去教学没有什么区别:老师讲得过多,学生活动不充分,不知道学生在学过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把握意象,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入后让学生说词中哪能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说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引发诗人毛泽东的这一追问,有学生说“万类霜天竞自由”,我就进一步地引导思考学生“万类”是哪些,“竞自由”的表现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预习题“词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给人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最后总结出了:词的'上片写了一幅色彩鲜艳、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正是这壮丽的秋景让毛泽东心潮澎湃,发出了“谁主沉浮”的哲理追问。这里回忆起来思路很清晰,线条很流畅,但在教学过程中花费时间过多,主要是老师讲解过多,比如对意象特点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师讲解的老习惯。讲完上片就快下课了,对下片只提出了问题:上片所问“谁主沉浮”,下片作出了回答吗?学生回答:“同学少年。”便下课了。下片的教学法用了三十分钟的样子,其余时间让学生做练习。
本来用一课时教完的,结果却用了两课时,还有一个原因是导入用得时间过长,我从章士钊评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帝王气象”说起,说到了朱元璋的《咏鸡鸣》、黄巢的《题菊花》然后说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实也有帝王气象,问“哪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的帝王气象”,由于所引用的诗学生不熟悉,我在黑板上板书,用时较多,所以花多了时间。我一上课叫学生朗读,有一个学生就说那女生的朗读声音太小不能表现毛泽东的伟大政治抱负,其实我本该揪住这“伟大政治抱负”提问的,但当时就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备课内容,造成时间浪费。这就关系到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预设,但也不能被预设捆住手脚,当然有时也有“显摆”的心理在,这也就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要显示自己的才学。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02-04
《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反思05-15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通用11篇)08-28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02-21
《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凝结点02-26
高一《沁园春长沙》教案02-24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02-17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05-16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精选13篇)11-17
《沁园春·雪》说课稿03-23